明元皇帝有七个儿子:乐平王、安定王、乐安王、永昌王、建宁王、新兴王。他老婆杜密皇后生下了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是乐平戾王拓跋丕的母亲;安定殇王拓跋弥阙的妈妈是谁,没说;慕容夫人是乐安宣王拓跋范的母亲;尹夫人是永昌庄王拓跋健的母亲;建宁王拓跋崇和新兴王拓跋俊两位王子的母亲是谁,也没记载。
乐平王拓跋丕从小就有才能,大家都夸他厉害。太宗皇帝因为拓跋丕年纪大,又喜欢他的风度,对他特别好。泰常七年,封他为王,还任命他当车骑大将军。后来,他率领河西、高平等地的军队去讨伐南秦王杨难当,军队到了略阳,他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老百姓都争着送牛酒给他。杨难当害怕了,就退回了仇池。但是,手下将领们商量说:“要是不杀掉那些地方豪强,军队撤回去后,他们肯定又会造反;再说,咱们大军远征,不抢点东西,怎么补充军需,怎么赏赐将士呢?”将领们都赞同这个主意。当时,中书侍郎高允跟着拓跋丕一起出征,他劝谏说:“现在如果杀了他们,就会伤了他们归顺的心,恐怕大军一撤,他们立刻就会造反。”拓跋丕觉得高允说得对,于是就安抚那些刚刚归顺的人,秋毫无犯。 早些时候,冯弘逃到了高丽,世祖皇帝下令要高丽把他送回来,但高丽不肯。世祖皇帝很生气,准备讨伐高丽。拓跋丕上书劝谏,说高丽刚安定下来,应该好好安抚他们,让他们好好发展农业,增加粮食,充实军需,然后再出兵,这样才能一举消灭他们。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就停止了讨伐高丽的计划。后来,因为牵涉到刘洁的事,拓跋丕忧虑过度而死。这事儿《刘洁传》里记载着呢。死后,谥号为戾王。
他的儿子拓跋拔继承了爵位。后来因为犯事被赐死了,乐平王国也被撤销了。
董道秀算卦说乐平王要发大财,结果乐平王却因为这事儿死了,董道秀也被砍头了。高允后来写了篇《筮论》,里面就说了这事儿,原文是这么写的:“昔明元末起白台,其高二十余丈,乐平王尝梦登其上,四望无所见。王以问日者董道秀,筮之曰:‘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后事发,王遂忧死,而道秀弃市。”高允还说,董道秀要是真懂《易经》,就应该劝劝乐平王,别那么高调,原文是这么说的:“道秀若推六爻以对王曰:‘《易》称“亢龙有悔”,穷高曰亢,高而无民,不为善也。’夫如是,则上宁于王,下保于己,福禄方至,岂有祸哉?今舍于本而从其末,咎衅之至不亦宜乎!” 这意思就是说,乐平王太高调了,不做好事,反而招来祸患,董道秀没劝住,所以一起倒霉。
安定王弥,泰常七年被封王。后来太宗打滑台的时候,他留守京城。后来死了,谥号叫殇王。他没儿子,所以王位也就没了。乐安王范,也是泰常七年被封王。这人性格沉稳厚道,为人宽厚仁慈。世祖皇帝觉得长安这么重要的地儿,非范王不可,就让他当了都督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还给他选了一帮能干的人当助手。范王谦虚恭敬,对下属很好,很会安抚人心,老百姓都夸他好。当时关中地区刚经历战乱,很多人流离失所,范王就建议皇帝实行简便的治理方法,皇帝也同意了。于是就减轻了赋税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后来刘洁造反,范王知道了却没上报。事情败露后,范王因为生病,突然就死了。
他长子叫良。世祖皇帝那时候还没儿子,曾经说过:“兄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亲自抚养他长大。他长大后,又勇猛又聪明,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高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他继承了王位,被任命为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还担任了朝廷要职。后来去世了,谥号叫简王。
永昌王叫健,是泰常七年被封王的。这健啊,长得又高又壮,特别擅长骑马射箭,还懂兵法,每次打仗都能立大功。他的才能和艺术才能跟陈留桓王差不多,但他的智谋比陈留桓王还要高明。跟着世祖皇帝打败了赫连昌之后,就一路打到了木根山。攻打和龙的时候,健单独带兵攻下了建德。后来又在西河平定了叛乱的胡白龙的残余势力。世祖皇帝攻打蠕蠕,翻过了涿邪山,回师的时候,命令健殿后。结果蠕蠕一万多骑兵追了上来,健就带着几十个骑兵跟他们打,箭箭都射中了目标,敌人中箭就立马倒下,吓得蠕蠕军都退了回去。他的威名震慑了漠北。接着又参与平定了凉州的战事,健的功劳最大。他还攻破了秃发保周的军队,秃发保周自杀,脑袋被送到京城;之后又降服了沮渠无讳。后来永昌王健病死了,追谥为庄王。
他的儿子仁继承了王位。仁也跟他爹一样骁勇,很有他爹的风范,世祖皇帝都很欣赏他。但后来他和濮阳王闾若文一起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赐死了,永昌王国也被取消了。
建宁王叫崇,也是泰常七年被封王,被任命为辅国将军。他跟着皇帝去讨伐北方的敌人,立下了功劳。到了高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他的儿子丽被封为济南王。后来他和京兆王杜元宝一起谋反,父子俩都被赐死了。
新兴王叫俊,也是泰常七年被封王,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多才多艺。后来因为犯了法,被削去爵位,降为公爵。俊这个人喜欢喝酒玩乐,经常违反法度。而且因为他母亲之前犯了罪被处死了,他自己也被贬官降爵,心里一直怀恨在心,经常有不轨的念头。后来事情败露,也被赐死了,新兴王国也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