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里说“西戎即序”,班固解释说:那些西戎国家之所以能按顺序来朝贡,可不是因为汉朝武力强大吓唬住了他们,而是因为汉朝的恩威并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进贡。汉朝刚开始跟西域打交道的时候,大概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这些国家又分分合合,变成了五十五个诸侯王,汉朝还专门设立了校尉和都护来管理他们。后来王莽篡权,西域的联系就断了。

到了东汉,班超把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联系上了,最西边都到了西海,东西跨越上万里,这些国家都来朝贡,东汉又重新设立了都护和校尉来管理他们。不过后来西域跟中原的关系时断时续的,汉朝觉得这劳民伤财,所以这些官职也是时有时无的。到了魏晋以后,西域各国互相攻打吞并,具体情况就很难说清楚了。

咱们大祖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中原,没顾得上西域那些国家。后来西域那些国家不来朝贡了,有关部门就建议效仿汉朝的做法,重新跟西域建立联系,这样既能显示咱们大汉的威风,又能从西域弄到很多好东西。大祖皇帝说:“汉朝连老百姓都管不好,却还费尽心思去管西域,结果弄得全国都穷困潦倒,这有什么好处?现在要是再跟西域建立联系,那以前那些坏处又要重新落在老百姓头上了!”所以就没同意。到了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也一直没跟西域建立联系。

话说在太延年间,魏国的德行名声远扬,西域的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般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诸国国王,纷纷派使者前来进贡。皇上觉得,西域虽然汉朝时也通商,但那些国家,有求于汉朝时就卑躬屈膝,没啥需求时就对汉朝的命令傲慢无礼,这是因为他们自知距离遥远,大兵难以到达啊。所以,皇上觉得派使者来回跑,最终也没啥好处,干脆就不派使者了。

但是,有官员上奏说,这九个国家不畏惧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来进贡珍奇异宝,咱们应该接受他们的进贡,怎么能预先阻止以后的国家来进贡呢?皇上听了这奏章,就同意了。于是,皇上就派王恩生、许纲等人出使西域。结果王恩生刚走到流沙,就被蠕蠕人抓住了,最终没能到达目的地。

后来,皇上又派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人,带了很多锦缎丝绸,从鄯善出发,去招抚这九个国家,并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一开始,董琬他们奉命出发,沿途的国家都可以去拜访。董琬走访了九个国家后,继续北上到达乌孙国。乌孙王收到朝廷的赏赐,非常高兴,就对董琬说:“听说破洛那和者舌这两个国家都仰慕魏国的德行,想归顺进贡,只是苦于不知道怎么走这条路。现在你们来了,能不能去这两个国家一趟,满足他们仰慕的心愿?”

董琬于是就和破洛那、者舌两个国家取得了联系,派高明去当使者。乌孙王还帮忙派人引导和翻译,董琬他们宣读了皇上的诏书,并对他们进行慰问和赏赐。后来,董琬和高明东归,乌孙、破洛那等国家又派使者和董琬一起回来进贡,一共有十六个国家。从那以后,西域各国使者络绎不绝,一年不断,来的使者也多达几十批了。

一开始,北魏太武帝每次派使者去西域,总是命令河西王沮渠牧犍护送。使者到了姑臧,沮渠牧犍总是派人引导使者穿过流沙。后来,使者从西域回来,到了武威,沮渠牧犍的属下对使者说:“我们大王相信蠕蠕首领吴提的谎话,吴提说:‘去年魏国皇帝亲自来攻打我们,结果士兵战马都死了很多,大败而回,我还抓了他的弟弟乐平王拓跋丕。’我们大王听了非常高兴,在全国到处宣扬这件事。” 他们还听说吴提派使者告诉西域各国说:“魏国已经衰弱了,现在天下只有我们最强,如果以后还有魏国的使者来,不要再恭敬地对待他们了。” 所以西域有些国家也开始不听从北魏了。沮渠牧犍对北魏朝廷的态度也越来越怠慢了。使者回朝后,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了太武帝,太武帝于是决定讨伐沮渠牧犍。

凉州平定后,鄯善国觉得“唇亡齿寒,这是自然规律啊,现在武威都被魏国灭掉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如果我们还和魏国通使,让魏国知道我们的情况,灭亡就指日可待了,不如断绝往来,这样才能苟延残喘”,于是就关闭了边境通道,西域的贡品,好几年都没送来了。后来北魏平定了鄯善,使者才又可以通行。

一开始,崔琬他们从西域回京师,详细地汇报了他们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从其他国家听到的消息,说:西域从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五十多个国家,后来逐渐合并。到了太延年间,只剩下十六个国家,把西域的土地分成了四个区域。葱岭以东,流沙以西是一个区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是一个区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是一个区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是一个区域。区域里面还有很多小的首领,大概有上百个。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原本有两条,后来变成了四条:一条是从玉门关出发,渡过流沙,向西走两千里到鄯善;一条是从玉门关出发,渡过流沙,向北走两千二百里到车师;一条是从莎车向西走一百里到葱岭,再从葱岭向西走一千三百里到伽倍;一条是从莎车向西南走五百里到葱岭,再向西南走一千三百里到波路。除了崔琬他们汇报的这些国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来朝贡,但是他们记下了名字,却没有详细记载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他们还把这次和以前使者看到的不同之处都记录了下来。

鄯善国,首都叫扞泥城,也就是以前的楼兰国。离长安七千六百里,首都城墙只有一里长。那地方沙子多,盐碱地也多,水草很少,北边就是白龙堆的路。直到太延初年,鄯善国才第一次派使者来进贡。四年后,又派国王的弟弟素延耆到朝廷当侍从。

后来,北魏世祖拓跋焘平定了凉州,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逃到敦煌躲避。沮渠无讳后来想渡过流沙,就派他弟弟安周去攻打鄯善。鄯善王比龙害怕得要死,想投降。正好碰上魏国的使者从天竺和罽宾回来,他们都在鄯善碰了面,劝比龙抵抗,于是就连续打了好多仗,安周没攻下来,只好退回东城。后来比龙还是害怕,带着大家往西逃到且末国去了,他的儿子却投降了安周。鄯善人到处抢劫,不让安周他们过去。

世祖就派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让他带着凉州的兵去讨伐。万度归到了敦煌,把辎重留下,带着五千轻骑兵渡过流沙,到了鄯善。那时候鄯善人散布在野外,万度归命令士兵不许抢掠,边境上的守卫都被他感动了,都等着他来投降。鄯善王真达自己捆绑着出来投降,万度归解开了他的绳子,留下军队驻守,然后带着真达去长安。世祖非常高兴,对他们很好。那一年,世祖任命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让他带着鄯善王一起镇守鄯善,对鄯善的人进行赋税徭役,把鄯善当作郡县来管理。

且末国,首都叫且末城,在鄯善国的西边,离长安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为了躲避沮渠安周,带着一半的人逃到了且末,后来且末就归属鄯善了。且末国的西北是几百里流沙,夏天有热风,对行路的人来说是个大灾难。风一来,只有老骆驼能提前知道,它们就会叫着聚在一起,把嘴和鼻子埋在沙子里,人就根据骆驼的反应来判断,赶紧用毡子捂住鼻子和嘴。那风又快又猛,一会儿就过去了,要是不提前预防,肯定会被吹死的。

于阗国啊,就在且末的西北方向,葱岭北边两百多里地。往东到鄯善有一千五百里,往南到女国两千里,到朱俱婆一千 里,往北到龟兹一千四百里,到长安更是九千八百里呢!它的地方,横跨千里,一座座山连绵不断。首都的城墙,周长有八九里,全国还有五个大城,几十个小城呢。于阗城东三十里有个地方叫首拔河,那儿出产玉石。这地方适合种粮食、桑树和麻,山里有很多漂亮的玉石,还有好马、骆驼和骡子。他们的法律,杀人偿命,其他的罪行就根据轻重来处罚。于阗的风俗和物产,跟龟兹差不多。

他们那儿的人很信奉佛教,寺庙、佛塔、和尚、尼姑特别多,国王尤其虔诚,每逢斋日,都要亲自打扫卫生,准备饭食。城南五十里有个赞摩寺,据说这是以前罗汉比丘卢旃为他们的国王建造的佛塔,石头上还有辟支佛赤脚站立的痕迹,两个脚印至今还在呢!于阗西边五百里有个比摩寺,据说这是老子化胡成佛的地方。不过,他们那儿的风俗不太讲究礼义廉耻,盗贼很多,生活也比较放荡。高昌以西的国家,人们大多是深眼窝高鼻梁,就只有于阗国的人,长相不太像西域人,反而有点像我们中原人。

城东二十里,有一条大河往北流,叫树枝水,其实就是黄河,也叫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也有一条大河,叫达利水,它和树枝水汇合后,一起往北流。

话说真君年间,皇上命令高凉王那击去打吐谷浑的慕利延。慕利延吓得不轻,赶紧带着他的部落跑到流沙那边去了。那将军紧追不舍,慕利延又逃到于阗,还杀了于阗王,死的人可不少。

到了显祖皇帝当政的后期,蠕蠕人来攻打于阗,于阗人受不了了,就派使者素目伽来上奏说:“西边那些国家现在都归顺蠕蠕了,我们于阗世代服从大国,到现在也没变过。现在蠕蠕的军队已经打到城下了,我们虽然自己组织军队抵抗,但还是想请求大国的救援。”皇上就让大臣们商量这事儿,大臣们说:“于阗离京城好几万里呢,蠕蠕人那帮家伙,只会到处抢掠,不会攻城,要是被于阗人挡住了,他们自己就会撤兵的。就算想派兵去救,也根本来不及。”皇上就把大臣们的意见告诉了于阗的使者,皇上自己也觉得大臣们说得对。于是皇上就下令说:“朕我奉天承运,想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本来想派兵去救你们,但是你们离得太远了,就算派兵过去,也来不及救急,所以军队就先不派了,你们自己心里要有数。朕我正在训练军队,一两年内,朕我将亲自率领猛将,帮你们解决这个麻烦,你们就安心等着吧!”

之前,朝廷派使者韩羊皮出使波斯,波斯国王送来了驯象和其他珍贵的礼物。韩羊皮回程经过于阗的时候,于阗国王秋仁竟然把礼物扣下了,还找了个借口说怕有敌人来抢,所以不敢送过去。韩羊皮把这事儿报告了皇上,皇上大发雷霆,又派韩羊皮带着皇上的命令去责备于阗王,从那以后,于阗每年都派人来朝贡。

蒲山国,以前叫皮山国,住在皮城,在於阗的南边,离长安一万二千里。蒲山国西南三里,有一座叫冻凌山。后来蒲山国成了于阗的属国。

悉居半国,以前叫西夜国,也叫子合国。国王自称“子”,住在呼犍城,在於阗的西边,离长安一万二千九百七十里。太延年间,悉居半国曾派使者来进贡,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派使者来进贡了。

权于摩国,以前叫乌秅国。国王住在乌秅城,在悉居半国的西南,离长安一万二千九百七十里。

渠莎国,住在旧莎车城,在子合国的西北,离长安一万二千九百八十里。

车师国,以前是前部的一个国家。他们的国王住在交河城,离代郡有一万五千里,北边紧挨着蠕蠕。以前车师国和我们国家一直有贸易往来。世祖皇帝即位初期,才开始派使者去车师朝贡。皇帝派王恩生、许纲等人出使。王恩生他们刚过流沙,就被蠕蠕给抓了。王恩生见了蠕蠕首领吴提,拿着魏国的节杖,一点也不屈服。后来世祖皇帝狠狠地责备了吴提,吴提害怕了,这才把王恩生他们放了回去。许纲到了敦煌就病死了,朝廷很敬佩他的气节,追封他为贞侯。早些时候,沮渠无讳兄弟渡过流沙,聚集流亡的人,攻破了车师国。

真君十一年,车师王车夷落派使者琢进、薛直上书说:“我的父亲生前住在边塞偏远的地方,一直仰慕天子的恩德,年年都派使者进贡,从没间断过。天子也格外关照我们,赏赐非常丰厚。我继位后,也一直按时进贡,天子对我们的恩惠和以前一样。我斗胆凭借天子的恩德,向您陈述一下我们的困境。自从沮渠无讳攻击我们国家,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百姓都饿肚子,没法活下去了。现在敌人猛攻我们,我们自己已经无法自保了,所以带着三分之一的人逃到焉耆的东边。我们盼望着回到朝廷,希望天子能施以援手,救济我们。”于是朝廷下诏安抚他们,打开焉耆的粮仓接济他们。正平年间,车师王派儿子到朝廷当侍从,从此以后,车师国就一直派使者来朝贡了。

再说弥国,它的都城在天山东边的大谷里,在车师国的北边,离代郡有一万五千七百里。以前弥国是受车师管辖的。

焉耆国啊,就在车师国的南边,它的都城叫员渠城,位于白山的南边七十里,是汉朝时候的老国家了。从代地到那里,要走一万二千里呢。他们的国王姓龙,名叫鸠尸卑那,是以前凉州张轨将军讨伐过的龙熙的后代。都城只有两里见方,整个国家一共才九座城池。国家小,人又穷,根本没什么规矩和法律。军队里用的武器有弓、刀、甲和槊。他们的婚姻习俗跟我们中原地区差不多。人死了,都火化后再埋葬,丧服要穿七天才脱掉。男人们都把剪下来的头发当作装饰品。他们的文字和婆罗门教的文字一样。老百姓信奉天神,也信奉佛教,尤其重视二月初八和四月初八这两个日子,这两天,全国上下都按照佛教的规矩,斋戒修行。那里的气候比较寒冷,但是土地肥沃,出产稻米、粟米、豆子和麦子,家畜有骆驼和马。他们养蚕却不取丝,只用蚕茧里的棉絮。当地人喜欢喝葡萄酿的酒,还很喜欢音乐。往南走十多里就是大海了,那里盛产鱼、盐、蒲草和芦苇。往东走九百里是高昌国;往西走九百里是龟兹国,这两地之间都是沙漠戈壁;往东南走二千二百里是瓜州。

焉耆国位于车师国南部,首都叫员渠城,在白山南面七十里,是汉朝时期就存在的国家。从代地到那里,路途遥远,足有一万二千里呢!他们的国王姓龙,名叫鸠尸卑那,是凉州张轨当年打败的龙熙的后代。首都员渠城只有两里地大小,全国加起来也只有九座城。国家小,百姓穷,也没什么法律法规。军队装备有弓箭、刀、盔甲和长矛。他们的婚姻风俗和我们中原地区差不多。人死后,火化再下葬,守孝要穿七天孝服。男人们都把剪下来的头发做成装饰品。他们的文字跟婆罗门教的文字一样。他们既信奉天神,也信奉佛教,尤其重视二月初八和四月初八这两个日子,这两天全国人民都要斋戒诵经,虔诚修行。那里的气候比较冷,但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小米、豆子和麦子,还有骆驼和马。他们养蚕,却不取丝,只用蚕丝棉絮。当地人爱喝葡萄酒,也喜欢音乐。往南走十几里就是大海,那里盛产鱼、盐、蒲草和芦苇。往东九百里是高昌国,往西九百里是龟兹国,两地之间都是沙漠。往东南方向走二千二百里是瓜州。

话说焉耆那地方地势险要,经常抢劫咱们中国的使臣。忽必烈皇帝(世祖)一听,可生气了,就派万户度归去讨伐,还特意嘱咐他带轻便的粮食,路上就地取材解决伙食问题。

度归到了焉耆的东边,先打了左回、尉犁这两座城,把守城的敌人全给拿下啦!然后,继续往员渠进军。焉耆的国王鸠尸卑那,带着四五万人马,躲在城外险要的地方抵抗。度归就挑选了勇敢的士兵,拿着短兵器,直接冲了上去!结果,鸠尸卑那的军队溃不成军,全被俘虏了,就只有鸠尸卑那一个人骑着马逃进了山里。度归乘胜追击,攻破了焉耆城,周围的那些小部落也都乖乖投降了。焉耆这国家,算是边疆地区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了,一直没出什么乱子,所以城里搜刮出来不少宝贝,各种稀奇古怪,没见过的玩意儿,还有大量的骆驼、马、牛等牲畜。

那时候,忽必烈皇帝正在阴山北面的宫殿里住着呢,度归攻破焉耆的消息火速送达,忽必烈皇帝看完奏报后,还特意给司徒崔浩写了封信,信里说:“万度归只带了五千骑兵,走了上万里的路,就攻下了焉耆的三座城,还缴获了无数珍宝奇玩和各种物资,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啊!以前那些皇帝,虽然也说要征服西域诸国,但都只是说说而已,根本就控制不了。现在朕亲手把焉耆拿下了,你说这多厉害!”崔浩也赶紧写信夸赞了一番,皇上就让度归继续留在焉耆,安抚当地百姓。

最初,鸠尸卑那逃进山里,还想着要是城池没被攻破,还能回去当国王呢。可没想到,全都被度归给拿下了,没办法,他就逃到了龟兹。龟兹国王把他当女婿看待,所以对他特别好。

龟兹国在尉犁西北,白山南边一百七十里,它的都城叫延城,是汉朝时候的老国家了。离长安(代指长安)有一万两千八百里呢。龟兹国王姓白,是后凉吕光封的白震的后代。国王头上戴着彩带,垂在脑后,坐在金狮子做的宝座上,他住的城方圆五六里。他们的法律是:杀人偿命,抢劫的砍掉一只胳膊,再把一只脚也砍掉。税收是按土地征收租税,没地的就交银钱。他们的风俗习惯、婚姻、丧葬、物产都跟焉耆差不多,只是气候稍微暖和点不一样。龟兹还出产细毡,还有很多铜、铁、铅、鹿皮、地毯、沙子、绿色的盐、雌黄、胡粉、安息香、好马、牦牛等等。

龟兹国的东边是轮台,就是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当年大屠杀的地方。龟兹国南边三百里是大河的东岸,这条河叫计式水,就是黄河。龟兹国东边是焉耆,距离九百里;南边是于阗,距离一千四百里;西边是疏勒,距离一千五百里;北边是突厥的营帐,距离六百多里;东南边是瓜州,距离三百里。龟兹国的东边有个叫阙城的边防要塞,经常遭到盗贼的侵扰,不止一次了。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万度归率领一千骑兵去讨伐他们,龟兹国派乌羯目提等人率领三千兵马抵抗。万度归打败了他们,斩杀了二百多个人,缴获了很多骆驼和马匹才回来。

龟兹人风俗比较淫荡,他们设立“女市”,让女子卖身,收取男子付的钱作为国家的收入。龟兹国盛产孔雀,一群一群地在山谷里飞,当地人抓来养着吃,繁殖得跟鸡鸭一样多,国王家里常年都养着上千只呢。龟兹国西北的大山里有一种像油脂一样的东西流出来,汇成小河,流淌几里地后就渗入地下,像稀饭一样粘稠,特别臭。但是,牙齿都掉光的人吃了它,牙齿又能长出来;病人吃了它,病也能治好。从那以后,龟兹国就经常派人来朝贡了。

姑默国在南城,位于龟兹国西边,离长安一万五千里,受龟兹国的管辖。温宿国在温宿城,位于姑默国西北,离长安一万五千五百里,也受龟兹国的管辖。尉头国在尉头城,位于温宿国北边,离长安一万六千五百里,同样受龟兹国的管辖。

乌孙国,住在赤谷城,位置在龟兹的西北方向,离长安(代指长安)有一万八千里呢。他们经常被蠕蠕欺负,所以就搬到葱岭山里去了,没啥城池,跟着牛羊马匹,哪儿有水草就往哪儿迁徙。太延三年的时候,朝廷派董琬他们当使者去乌孙国,之后乌孙国就经常派人来进贡了。

疏勒国,在姑默的西边,白山的南边一百多里,是汉朝时候的老国家了。离长安一万一千二百五十里呢。高宗皇帝在位后期,疏勒国的国王送来了一件释迦牟尼佛的袈裟,长两丈多。高宗皇帝觉得这可能是佛祖的衣服,应该有神异之处,就下令用火烧来检验真假。结果放在猛火里烧了一整天,居然没烧着!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一个个都肃然起敬。疏勒国的国王戴着金狮子做的帽子。他们那儿盛产稻米、粟米、麻、麦子、铜、铁、锡、雌黄、锦缎和棉花,每年都定期进贡给突厥。他们的都城方圆五里,国内还有十二个大城,几十个小城。那儿的人手脚都是六指的,生下来的孩子如果不是六指,就活不下去。他们能打的兵有两千人。疏勒国的南边是黄河,西边是葱岭山脉,东边离龟兹一千五百里,西边离汗国千里,南边离朱俱波八九百里,东北方向离突厥牙帐一千多里,东南方向离瓜州四千六百里。

悦般国,在乌孙国的西北方向,离长安一万九百三十里。他们祖上是匈奴北单于的部落。后来被汉朝的车骑将军窦宪打败了,北单于逃到了金微山,又跑到康居去了,那些老弱病残走不动的人就跑到龟兹的北边去了。他们的地盘有几千里,人口大概有二十多万。凉州的人还管他们叫“单于王”呢。他们的风俗习惯和语言跟高车人差不多,但是他们比其他胡人要干净得多。他们习惯把头发剪到眉毛那里,然后涂上酥油,头发油光发亮,每天要洗漱三次,然后才能吃饭。悦般国南边有一座火山,火山附近的石头都被烧融了,流淌了几十里才凝固,人们把这些石头当药用,那就是所谓的石流黄。

我跟蠕蠕国交好,他们的国王曾经带着几千人跑到蠕蠕国,想见见他们的首领大檀。进了蠕蠕国一百多里地,看到他们的人不洗衣服,不梳头,也不洗手,女人是用舌头舔东西,我们的国王对臣子们说:“你们骗我来到这个狗国!”然后就赶紧跑回去了。大檀派骑兵追赶,也没追上,从此两国就结仇,经常互相征讨。

真君九年,蠕蠕国派使者来朝贡,还送来一个会奇技淫巧的人,说是能割断人的喉咙,把人的脑袋打个坑,都能流出好几升甚至一斗血,然后用一种草药塞进他嘴里让他嚼咽下去,一会儿血就止住了,养一个月伤口就好了,一点疤痕都没有。世祖皇帝怀疑这是假的,就找了个死刑犯来试验,结果还真管用。那人说中国名山都有这种草药,于是皇帝就让他传授这种技术,还重重地赏赐了他。他还说他们国家有厉害的术士,蠕蠕国来抢掠的时候,术士能用法术降下暴雨、狂风、大雪和洪水,冻死淹死的蠕蠕人有十二三。

这一年,蠕蠕国又派使者来朝贡,请求跟我们的军队一起讨伐蠕蠕。世祖皇帝很高兴,命令全国军队戒严,以淮南王为先锋,袭击蠕蠕。还下令把他们那种鼓舞士气的乐曲收录到乐府里。从那以后,蠕蠕国就经常派使者来进贡了。

者至拔国,都者至拔城,在疏勒国西边,离代州一万二千六百二十里。这个国家东边有座潘贺那山,出产优质的铁和狮子。

迷密国,都城是迷密城,在者至拔国西边,离代州一万一千六百里。正平元年,他们派使者进贡了一峰黑色的骆驼。他们国家东边有座山,叫郁悉满山,山上出产金银玉器,铁矿也很丰富。

悉万斤国,都城是悉万斤城,在迷密国西边,离代州一万二千七百二十里。这个国家南边有座山,叫伽色那山,山上出产狮子。他们经常派使者来朝贡。

忸密国,都城是忸密城,在悉万斤国西边,离代州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八里。

洛那国,就是以前的大宛国。都城是贵山城,在疏勒国西北,离代州一万四千四百五十里。太和三年,他们派使者进贡了汗血宝马,从此以后就经常派使者来朝贡了。

话说啊,粟特国,在葱岭的西边,古时候叫奄蔡,也叫温那沙。它地处大泽,在康居西北,离咱们代地(代郡)有一万六千里呢!早些时候,匈奴人杀了他们的国王,把粟特国给占了,到了忽倪王已经是第三代了。粟特国的商人以前经常去凉州一带做买卖,后来咱们大唐攻克了姑臧(今武威),这些粟特商人全都被俘虏了。高宗皇帝刚开始当政的时候,粟特王派使者来请求赎回他们,皇上就答应了。从那以后,粟特国就再也没派使者来朝贡了。

波斯国,它的首都叫宿利城,在忸密西边,古时候叫条支国。离咱们代地有两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远着呢!宿利城方圆十里,户口有十多万户。一条河从城里穿过,往南流去。那里的土地平坦,盛产金银、鍮石(一种黄铜)、珊瑚、琥珀、车渠(一种宝石)、马脑(一种宝石),还有很多珍珠、颇梨(一种宝石)、瑠璃(一种宝石)、水精(水晶)、瑟瑟(一种宝石)、金刚(金刚石)、火齐(一种宝石)、镔铁(一种精钢)、铜、锡、朱砂、水银,以及绫、锦、叠、毼、氍毹、毾(各种丝织品)、赤獐皮,还有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等香料,胡椒、毕拨(一种香料)、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梨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等东西。气候炎热,家家户户都得自己储存冰块用。地里沙子多,都是用引水灌溉的。波斯国的五谷杂粮和鸟兽之类的,跟咱们中原差不多,就是没有稻米、黍子和稷。那儿出产有名的好马、大驴和骆驼,经常能见到日行七百里的快马,有钱人家甚至能养几千头骆驼。还有白象、狮子,以及巨大的鸟蛋。还有一种鸟,形状像个皮口袋(橐驼),长着翅膀,能飞,但飞不高,吃草也吃肉,还能吃火! 真是神奇!

波斯国王名叫斯,他坐在金羊皮的床上,戴着金花冠,穿着锦袍和织锦披肩,身上佩戴着真正的珠宝。当地人的习俗是:男人剪短头发,戴白色皮帽子,穿开襟衫,两边衣襟比较短,也戴巾披,用织锦装饰。女人穿大衫,披大披肩,头发前面梳成髻,后面披散下来,用金银花饰品装饰,还串上五彩珠子,垂挂在肩膀上。

国王在国内还有十多座行宫,就像我们中国皇帝的离宫一样。他每年四月到这些行宫游玩,十月才回宫。国王即位后,会在自己的儿子中挑选最贤德的,偷偷地把他的名字写在信里,然后封存在库房里,他的其他儿子和大臣们都不知道这件事。国王去世后,大家才打开信看,信里写着名字的人就继承王位,其他的儿子都被派到边疆各地任职,兄弟之间从此不再见面。

当地人称国王为“医囋”,王后为“防步率”,国王的儿子们被称为“杀野”。重要的官员有:摸胡坛,负责国内的审判;泥忽汗,负责管理库藏和开仓放粮;地卑,负责文书和各种事务;还有遏罗诃地,负责国王的内务;恭波勃,负责全国的军队。这些官员下面还有属官,分别负责各自的事务。他们的军队装备有铠甲、长矛、圆排剑、弩、弓箭,作战时还会骑大象,每只大象后面跟着一百个士兵。

他们的刑法是:重罪犯被吊在竿子上,然后用箭射死;中等罪行的犯人被关进监狱,新王即位后就会被释放;轻罪犯会被割掉鼻子或剃光头发,或者剪掉一半头发,并在脖子上挂上牌子,以此作为耻辱;犯强盗罪的,终身监禁;奸污贵族妇女的,男子流放,女子割掉耳朵和鼻子。赋税方面,按照土地面积缴纳银钱。

这帮人啊,拜火神和天神。他们的文字跟咱们汉字完全不一样。好多人娶自己姐妹当老婆,甚至乱七八糟的,不讲究什么尊卑,在所有夷族里算最不讲究的了。十岁以上长得好看的姑娘,国王都会收进宫里,有功劳的人还能分到。死人大多就扔山上,一个月才穿丧服。城外住着一群人,就干丧葬的事儿,叫“不净人”,要是进城,得摇铃铛,跟大家伙儿区别开来。他们六月算新年,尤其重视七月七和十二月一,这两天,大家互相请客吃饭,唱歌跳舞,玩儿得可开心了。每年正月二十,他们还要祭奠祖先。

神龟国派使者来进贡,还写信说:“大国天子,是上天派来的,希望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是汉朝天子的天下。波斯国王和我们都非常敬仰汉朝。”朝廷当然高兴地接受了,从那以后,他们就经常来朝贡了。

伏卢尼国,首都叫伏卢尼城,在波斯国北边,离咱们大汉首都长安有两万七千三百二十里。他们用石头垒城。城东边有一条大河往南流,河里有一种鸟,长得像人,还有像骆驼、马的,都有翅膀,平时在水里住着,一出水就死了。城北有座云尼山,盛产银子、珊瑚、琥珀,还有好多狮子。

色知显国,首都叫色知显城,在悉万斤西北,离长安一万二千九百四十里,地势平坦,水果很多。

伽色尼国,首都伽色尼城,在悉万斤南边,离长安一万二千九百里。那儿出产红色的盐,水果也很多。

薄知国,首都薄知城,在伽色尼国南边,离长安一万三千三百二十里。水果很多。

牟知国,首都牟知城,在忸密西南,离长安两万二千九百二十里。地势平坦,吃的用的跟咱们中国差不多。

阿弗太汗国,首都阿弗太汗城,在忸密西边,离长安两万三千七百二十里。地势平坦,水果很多。

呼似密国,首都呼似密城,在阿弗太汗国西边,离长安两万四千七百里。地势平坦,出产银子、琥珀,还有狮子,水果也很多。

诺色波罗国,首都婆罗城,在忸密南边,离长安两万三千四百二十八里。地势平坦,适合种稻子和麦子,水果也很多。

最早说的那个国家叫早伽至国,它的首都叫早伽至城,位置在忸密西,离当时的首都代县(今山西大同)有两万三千七百二十八里。那里的地势平坦,耕地很少,稻米小麦都得从邻国进口,不过水果倒是挺丰富的,有五种。

下一个国家是伽不单国,首都叫伽不单城,在悉万斤西北,离代县一万二千七百八十里。那儿地势平坦,适合种植稻米小麦,水果也很多,也是五种。

再来说说者舌国,它以前叫康居国,在破洛那西北,离代县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在太延三年的时候,他们还派使者来朝贡过,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断过。

伽倍国,以前是休密翕侯的地盘,首都叫和墨城,在莎车西边,离代县一万三千里。他们的人住在山谷里。

折薛莫孙国,以前是双靡翕侯的地盘,首都叫双靡城,在伽倍国的西边,离代县一万三千五百里。他们也住在山谷里。

钳敦国,以前是贵霜翕侯的地盘,首都叫护澡城,在折薛莫孙国的西边,离代县一万三千五百六十里。他们也住在山谷里。

弗敌沙国,以前是胖顿翕侯的地盘,首都叫薄茅城,在钳敦国的西边,离代县一万三千六百六十里。他们也住在山谷里。

阎浮谒国,以前是高附翕侯的地盘,首都叫高附城,在弗敌沙国的南边,离代县一万三千七百六十里。他们也住在山谷里。

大月氏国,首都叫卢监氏城,在弗敌沙国的西边,离代县一万四千五百里。他们北边跟蠕蠕接壤,经常被蠕蠕欺负,所以后来就搬到西边的薄罗城去了,离弗敌沙有两千一百里。他们国王寄多罗特别勇猛,带兵越过大山,南下侵略北天竺,从乾陀罗以北的五个国家都臣服于他。到了世祖时期(指北魏世祖拓跋焘),大月氏人来京城做生意,说他们会用石头铸造五彩琉璃。于是朝廷就让他们在矿山上采矿,在京城铸造琉璃。做好以后,光泽比从西方进口的还要漂亮!皇帝就下令用它来装饰宫殿,能容纳一百多人,光彩照人,看到的人都很震惊,觉得是神仙做的。从那以后,中国的琉璃就便宜了,人们也不再那么珍视它了。

最后一个是安息国,在葱岭西边,首都叫蔚搜城。北边跟康居接壤,西边跟波斯接壤,在大月氏国的西北,离代县二万一千五百里。

话说,有个国家叫大秦,也叫黎轩,首都叫安都。它在条支的西边,渡过海湾,距离代地(古代地名,指今山西大同一带)有一万里的路程,大约有三万九千四百里的距离。它靠海,就像咱们的渤海一样,东西方向和渤海遥遥相对,这大概就是自然规律吧。大秦国土面积六千里,地处两海之间,土地平坦,人们的住房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各地。

大秦王的都城分成五个城,每个城都是边长五里的正方形,周长六十里。王住在中间的城里。每个城都设有八个官员,分别管理四方,而王城里也设有八个官员,分别管理四个城。如果遇到国家大事或者四方有难以决断的事情,四个城的官员就会聚集在王宫商议,大王亲自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才执行。大王每三年出巡一次,了解民情,如果有人冤枉,向大王告状,相关的官员,轻则责备,重则罢免,并让他们推荐贤能的人来接替。大秦人身材高大挺拔,衣着车旗都模仿中原样式,所以西域各国都称它为大秦。这地方盛产五谷、桑麻,人们主要从事蚕桑和农业,还出产很多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毛色为朱红色的马)、明珠、夜光璧这些宝贝。大秦国的东南方向与交趾相通,还有水道通往益州永昌郡,那里也出产很多奇珍异宝。大秦国的西边,过了大海,还有一条河,这条河向西南流去。河的西边有南山和北山,北山的西边有赤水,再往西是白玉山。白玉山的西边就是西王母山,那里的玉石像云彩一样。从安息国的西界沿着海湾走,也能到达大秦,大约有四万多里路。在那个国家看日月星辰,跟咱们中原地区没有什么区别,而以前的历史书上说,从条支往西走百里就到了日落之处,这说法差得太远了。

接下来说说阿钩羌国,它位于莎车的西南方向,距离代地一万三千里。这个国家西部有座县度山,山里四百里的路程,有很多栈道,栈道下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人走栈道的时候,要互相拉着绳索才能过去,所以才叫县度山。这地方出产五谷和各种水果,市场上用钱交易,人们住的是宫室,也有兵器,当地还出产金子和珍珠。

最后是波路国,它在阿钩羌国的西北方向,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九百里。那里气候湿热,有蜀马,地势平坦,物产和风俗习惯都跟阿钩羌国差不多。

小月氏国,首都叫富楼沙城。他们的国王是原来大月氏国王寄多罗的儿子。寄多罗被匈奴赶跑了,往西搬家后,让他儿子守着这个城,所以就叫它小月氏了。它在波路西南,离代地(大概指今山西大同)有一万六千六百里。以前住在西平、张掖一带,他们的穿着打扮跟羌族差不多。他们用金银钱币交易。他们跟匈奴人一样,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城东十里有个佛塔,周长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从佛塔建成到武定八年,一共八百四十二年,这就是人们说的“百丈佛图”。

罽宾国,首都叫善见城,在波路西南,离代地一万四千二百里。它位于四座山之间。国土东西长八百里,南北宽三百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这里长着苜蓿、各种杂草、珍奇的树木,还有檀木、槐树、梓树和竹子。可以种植五谷,人们还会给菜园和农田施肥。地下水位高,能种水稻。冬天他们吃生菜。他们手艺精巧,擅长雕刻、镂空和织造罽(一种毛织物)。他们用金银铜锡制作器物,市场上用钱交易。他们饲养的牲畜和其他国家差不多。他们经常派使者来朝贡。

吐呼罗国,离代地一万二千里。它东边是范阳国,西边是悉万斤国,两国之间相距二千里;南边是连绵的山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北边是波斯国,相距一万里。吐呼罗国境内有座薄提城,周长六十里。城南有一条向西流的大河,叫汉楼河。这儿的土地适合种植五谷,还有很多好马、骆驼和骡子。他们的国王曾经派使者来进贡。

副货国,离代地一万七千里。它东边是阿副使且国,西边是没谁国,两国之间相距一千里;南边是连绵的山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北边是奇沙国,相距一千五百里。国境内有座副货城,周长七十里。这里适宜种植五谷和葡萄,盛产马、骆驼和骡子。国王拥有一个黄金打造的宫殿,宫殿下面摆着七头金骆驼,每头高三尺。他们的国王也曾派使者来朝贡。

南天竺国,离代地三万一千五百里。这里有个伏丑城,周长十里,城里出产摩尼珠和珊瑚。城东三百里有个拔赖城,城里出产黄金、白檀香木、石蜜和葡萄。土地适宜种植五谷。在世宗时期,他们的国王婆罗化曾派使者进贡骏马、黄金和白银,从那以后,他们就经常派使者来朝贡了。

罗国,离咱们这儿可远了,足足有三万一千里呢! 这国家里有个勿悉城,城北边有一条叫盐奇的河,河水往西流。那地方还有白象,还有一种叫阿末黎的树,它的树皮能织布,地里也种得出各种粮食。 世宗皇帝在位的时候,罗国的国王伏陀末多还派人送来土特产呢,从那以后,他们就经常来朝贡了。

拔豆国,离咱们这儿更远,五万一千里呢! 它东边是多勿当国,西边是旃那国,两国之间隔着七百五十里;南边是罽陵伽国,北边是弗那伏且国,两国之间隔着九百里。 这拔豆国啊,盛产金银珠宝,还有白象、水牛、牦牛、葡萄和各种水果,粮食也长得不错。

嚈哒国,是月氏族的一支,也有人说他们是高车的分支,老家在塞北。他们住在金山以南,于阗的西边,都城在马许水南边二百多里,离长安一万一百里。他们的王城叫拔底延城,也就是王宫所在的城池。城池边长十里多,有很多寺庙和塔,都装饰着金子。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突厥差不多。他们有个习俗,兄弟几个共用一个老婆,如果一个男人没有兄弟,他老婆就戴一顶单角帽;如果有兄弟,帽角数量就根据兄弟数量增加。他们的衣服喜欢用缨络装饰,头发都剪得很短。他们的语言跟蠕蠕、高车和其他胡人都不一样。他们的人口大概有十万,没有固定的城镇,总是跟着水草迁徙,住的是毡帐,夏天搬到凉爽的地方,冬天搬到温暖的地方。他们把老婆们分开安置,彼此相隔可能两三百里。他们的国王四处巡视,每个月换一个地方住,只有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才会连续三个月不搬家。王位不一定传给儿子,只要儿子或者其他亲属有能力,国王死了就可以直接继承王位。他们国家没有车,只有轿子,有很多骆驼和马。他们的刑罚很严厉,偷盗不管偷多少东西,都腰斩,偷一样东西要罚十样。人死了,有钱人就用石头堆成坟墓,穷人就挖个坑埋了,随身的东西都放在墓里。他们的人民很凶悍,善于战斗。西域的康居、于阗、沙勒、安息以及其他一些小国家,大概三十多个,都臣服于他们,所以他们自称大国。他们和蠕蠕通婚。从太安年间以后,他们经常派使者来朝贡。正光年间末期,他们派使者进贡了一只狮子,到高平的时候,碰上万俟丑奴造反,就留在了那里。万俟丑奴被平定后,狮子才被送到了京城。永熙年间以后,他们就停止朝贡了。

一开始,熙平年间,北魏肃宗派王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人出使西域,寻找佛经。当时有个和尚叫慧生,他跟着使团一起去了嚈哒国,嚈哒国在漕国南边一千五百里,在瓜州东边六千五百里。正光年间,慧生才回来。慧生走过的国家,他记不清具体有多少,也记不清山川的距离,他只是大概地讲了一些。

朱居国,位于于阗的西边。那里的人住在山上,种小麦,有很多树林和水果,大家都信奉佛教,他们的语言和于阗人差不多,臣服于嚈哒国。

渴槃陀国在葱岭的东边,朱驹波的西边。河水流经这个国家,然后向东北方向流去。那里有高山,夏天还积着霜雪。他们也信奉佛教和道教,受嚈哒的管辖。

钵和国在渴槃陀国的西边。那里的气候特别寒冷,人和牲畜都住在一起,挖地洞居住。那里还有一座很大的雪山,远远望去就像银色的山峰一样。当地人只吃饼和粥,喝麦酒,穿毛毡衣服。钵和国有两条路,一条向西通往嚈哒,一条向西南通往乌苌国,同样也是嚈哒管辖的。

波知国在钵和国的西南。国土狭小,人民贫穷,依山傍谷而居,国王无力统辖全国。那里有三座池塘,传说大池塘里住着龙王,中等大小的池塘里住着龙王的女人,小的池塘里住着龙王的孩子。行人经过那里,必须祭祀才能顺利通过,不祭祀的话就会遇到风雪的阻碍。

赊弥国在波知国的南边,地处山区。他们不信奉佛教,只信奉各种各样的神灵,也受嚈哒的管辖。赊弥国的东边是钵卢勒国,路途险峻,要靠铁索才能渡过,底下深不见底。熙平年间,宋云等人最终也没能到达那里。

乌苌国在赊弥国的南边。北面是葱岭,南面到天竺。婆罗门是当地的上层阶级。很多婆罗门懂得天文历法和吉凶占卜,国王做任何决定都要先去请教他们。乌苌国土地富饶,盛产林果,他们引水灌溉田地,稻麦丰收。他们信奉佛教,有很多寺庙和佛塔,建筑都非常华丽。当地人如果发生争执,就用药来解决,有错的人会发狂,没错的人则安然无恙。他们奉行不杀生的教义,犯了死罪的人只会被流放到灵山。乌苌国的西南有檀特山,山上建有寺庙,用几头驴子运送食物,山下没有人看管,驴子自己就能来回运送。

乾陀国在乌苌国的西边,原名业波,被嚈哒攻破后改名。他们的国王是敕勒人,已经统治了两代了。他们好战,和罽宾打了三年仗,百姓怨声载道。他们有七百头战象,每头象上坐十个人,都拿着武器,象鼻上还绑着刀作战。乾陀国的都城东南七里有座佛塔,高七十丈,周长三百步,这就是所谓的“雀离佛图”。

康国,其实就是康居的后代。他们老是搬来搬去,没个固定的地方住,从汉朝开始就一直这样,没断过。他们的国王姓温,是月氏人。以前住在祁连山北面的昭武城,后来被匈奴打败了,就跑到葱岭以西,才建立了这个国家。国王的子孙兄弟们各自称王,所以康国周围的那些国家,都用昭武作为姓氏,表示不忘本。

现在的国王叫世夫毕,为人很宽厚,很得民心。他老婆是突厥达度可汗的女儿。他们的首都建在萨宝水上的一座叫阿禄迪的城里,人口很多。国家大事由三位大臣一起处理。国王留着长长的头发,戴着镶嵌七种宝石的金帽子,穿绫罗锦缎和白色的叠罗绸做的衣服;王后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黑色的头巾。男人们都剪短头发,穿锦袍。康国号称强国,西域很多国家都臣服于它,比如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等等,都归顺了康国。

他们有个类似法律的东西,放在袄祠里,要判刑的时候就拿出来参考。罪大恶极的要灭族,一般的罪犯判死刑,小偷小摸就砍掉脚。康国人个个都是深眼窝、高鼻梁、大胡子。他们很擅长经商,西域各民族的贸易大多都在康国进行。他们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这些乐器。康国的婚姻丧葬习俗跟突厥一样。他们建有祖庙,每年六月祭祀祖先,周围的国家都会来参加。他们信奉佛教,用的是胡文书写。康国气候温和,适合种植五谷,人民勤于耕作,种菜种果,树木长得也很茂盛。这里出产马、骆驼、驴、犎牛、黄金、碙沙、<贝甘>香、阿薛那香、瑟瑟、獐皮、氍毹、锦、叠罗绸。盛产葡萄酒,富裕人家能存上千石,年年都有好收成。太延年间,康国开始派使者进贡土特产,后来就断了联系。

史学家说:虽然西域跟魏朝有往来,但中间一直不太平,魏朝皇帝一心想统一全国,没工夫去征讨西域。所以,魏朝跟西域的使者来往,主要是想尽量维持关系,别让它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