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康生,是河南洛阳人。他家祖上啊,世代都是部落首领。他爷爷奚直,官至平远将军、柔玄镇将,后来又升任镇北大将军,在朝中担任要职,还被封为长进侯。去世后,追赠幽州刺史,谥号简。他爸爸奚普怜,没当官就去世了。
太和十一年,蠕蠕族经常来边境骚扰,柔玄镇都将李兜带兵去打他们。奚康生从小就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拉开十石的弓都没问题,箭法更是出类拔萃,当时的人都佩服他。他跟着李兜当先锋军主将,多次冲锋陷阵,英勇的表现名声在外,后来就升任了宗子队主。后来跟着皇上征讨钟离,回师渡淮河的时候,五支军队还没过河,萧鸾就派兵占据河心的小岛,想切断渡口。皇上当时下令说:“谁能攻破河心岛上的敌人,就封他为直阁将军!”奚康生当时是军主,跟朋友说:“要是能打赢,就能扬名立万;就算打输了,生死有命。大丈夫今天怎么能犹豫不决呢!”于是他就主动请缨,捆扎木筏,堆积柴草,借着风势放火,烧毁敌人的船只,然后冒着浓烟直冲过去,飞刀乱砍,把很多敌人逼得跳河淹死。就这样,奚康生被授予直阁将军的职位。后来又因为功劳升任中坚将军、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人造反,自称辛支王。奚康生当时是军主,跟着章武王萧彬去讨伐。胡人派出一千精锐骑兵来拦截,奚康生只带了五百人就迎战,打败了他们,一直追到石羊城,斩杀了三十个敌人。萧彬有七千士兵,跟胡人交战,分成五路大军,四路都败了,只有奚康生的军队完好无损。于是奚康生升任统军。他率领一千精锐骑兵追击胡人到车突谷,假装从马上摔下来,胡人都以为他死了,争着去抢他的战利品。奚康生突然跃上马背,挥舞长矛,杀死了几十个胡人,胡人这才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辛支王骑着快马逃跑,离奚康生只有一百多步远,弯弓向他射箭,结果箭还没射到,就被奚康生射死了。最后,奚康生俘获了胡人上万头牛羊骆驼马匹。
萧鸾在义阳搞事情,拉拢边民,想造反。康生跟着王肃去打他,把义阳城围起来了。萧鸾的手下张伏护,在城楼上嚣张得很,王肃就让康生射他。康生用强弓硬箭,嗖的一下,箭从窗户射进去,正中张伏护,当场毙命。 老百姓一看这箭法,都惊呼:“这简直是神箭啊!” 因为射死了张伏护,康生得了赏赐,一千匹绸缎! 后来又打了几个胜仗,把萧鸾的军队打退了两次,又升官加爵,还得了五百匹绸缎。
萧宝卷派裴叔业带兵围困涡阳,想解义阳之围。朝廷派了高聪他们四路大军去救援,后来又派了元衍去,结果都失败了。 当时涡阳刺史孟表一直上奏求救,皇上就让王肃派康生火速赶去支援。康生一出手就大获全胜,打得对方溃不成军,又升官加爵,赏赐一千匹绸缎! 寿春城投降后,皇上派康生带一千羽林军,配了两匹上好的马,让他火速赶往寿春。 到了寿春城,康生就召集城里的老人,宣读圣旨,安抚百姓,发放赏赐。
没过多久,萧宝卷又派桓和带兵驻扎在梁城,陈伯之占据硖石,老百姓人心惶惶,蠢蠢欲动。康生就负责城内外的防御,和外界联系不上,坚守了一个月,援军才到。援军一来,康生就带兵出击,把桓和、陈伯之的军队都打败了,还夺回了梁城、合肥、洛口三个军事要塞。 因为立了大功,康生被提升为征虏将军,封为安武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后来他被调到南青州当刺史。 萧衍那边,派徐济带兵来打边境,康生带兵出战,大获全胜,还活捉了徐济,又得了赏赐,一千匹绸缎! 萧衍听说康生箭法高超,能拉动十多石的强弓,特地送了他两张特制的大弓。康生拿到弓后,就召集文武官员,试射了一下,还觉得轻松得很!那弓长八尺,弓把周长一尺二寸,箭粗得跟现在的长笛差不多,大家都觉得这弓箭是世间罕见之物。 后来,这弓就作为珍宝,被收藏进了军械库。
萧衍派将军宋黑带兵骚扰彭城,那时候康生正赶上母亲去世,朝廷就下诏让他出来当别将,给他节杖,还临时授予他平南将军的职位,让他统领南青州的军队去打败宋黑。后来萧衍又派都督、临川王萧宏,还有副将张惠绍,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徐州,还让宋黑当徐州刺史,给他两万人马,水陆并进,直接包围了高冢戍。朝廷就授予康生武卫将军的职位,给他节杖,也临时授予他平南将军的职位,让他当别将,统领三千羽林军,骑兵步兵随便调配。康生打了一仗就把他们打败了。回京后,皇上召见他,设宴款待,赏赐他一千匹丝绸,还送给他一匹上好的御用骏马。
接着,他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干得不错,很有成绩。后来又调到泾州当刺史,仍然保留平西将军的职位。因为他私自用官府的炭和瓦,被御史弹劾,被撤职免官。没多久,皇上又下旨恢复了他的官职。萧衍的直阁将军徐玄明在郁州戍守,杀了郁州刺史张稷,然后郁州城就归顺了。朝廷就派康生去迎接,还赏赐他一把用细银缠绕的槊和枣、柰等水果。皇上还亲自写了道旨意说:“果,就是像朕的心意一样;枣,就是早点完成朕的心意。”还没出发呢,郁州又叛变了。这时候扬州别驾裴绚造反,朝廷就任命康生为平东将军,让他当别将,统领四千羽林军去讨伐,结果事情平息了,他也没去。
他父亲去世后,他又被任命为平西将军、西中郎将。那一年,朝廷大举征讨蜀地,任命康生为安西将军,让他率领三万步骑兵从偏路进攻绵竹。到了陇右,世宗皇帝驾崩了,军队就班师回朝。他被任命为卫尉卿。后来又出任抚军将军、相州刺史。他在相州的时候,因为天旱,让人鞭打石虎的画像;又去西门豹的祠堂祈雨,没下雨,就让官吏去取豹子的舌头。没过多久,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他自己也得了病,巫师说是石虎和西门豹在作祟。
高欢被任命为光禄卿,又兼任右卫将军。他和元叉一起策划废黜灵太后。后来,他又升任抚军大将军、河南尹,仍然担任右卫将军,并且还兼领左右卫将军。他的儿子高孝瑜娶了左卫将军侯刚的女儿,也就是元叉的妹妹。因为这层姻亲关系,高欢和元叉、侯刚三人非常信任彼此,经常一起在宫内宿夜,轮流值班。高欢还让儿子高孝瑜担任千牛备身。
高孝瑜性格粗鲁强悍,说话语气也比较强硬,高欢多少有点忌惮他,脸上也表现出来了,高孝瑜也因此有点害怕不安。正光二年三月,孝武帝在西林园宴请灵太后,文武百官都陪着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大家开始跳舞助兴。轮到高孝瑜表演的时候,他跳的是力士舞,舞动的时候总是看着太后,一会儿举手,一会儿跺脚,一会儿瞪眼,一会儿点头,做出好像要捆绑杀害的样子。灵太后看懂了他的意思,但不敢说什么。傍晚,灵太后想带着孝武帝去宣光殿休息。侯刚说:“皇上已经上朝完毕了,后宫嫔妃都在南边,何必还要留宿呢?”高孝瑜说:“皇上是陛下的儿子,跟着陛下去哪里,还需要问别人吗?”其他大臣谁也不敢回答。灵太后只好自己起身,挽着孝武帝的胳膊下殿离开了。高孝瑜在后面大声喊万岁,近侍们也跟着一起喊万岁。孝武帝走进宫殿,左右两边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去,门都关不上。高孝瑜抢过他儿子高孝瑜的千牛刀,砍伤了直后元思辅,这才平息了混乱。孝武帝进了殿,高孝瑜当时还喝着酒,正要出去处理事情,就被元叉抓住,关在了门下。
第二天早上,元叉还没出来,就让侍中、黄门仆射、尚书等十多个官员去审问高孝瑜,最后判处高孝瑜死刑,腰斩;高孝瑜被判绞刑。元叉和侯刚在宫内伪造诏书,决定了他们的死刑。按照奏报,高孝瑜被判死刑,高孝瑜免死,流放。高孝瑜哭着向父亲告别,高孝瑜因为儿子免死而感到欣慰,却表现得很慷慨,一点也不悲伤,他对儿子说:“我都没能活下去,你哭什么?”官吏催促他们,他们一路奔跑到刑场。当时天色已晚,行刑人砍了几刀,高孝瑜还没死,只好在地上把他肢解了。大家都说这是奉了高欢的旨意,过程非常痛苦。曾经在宫中当厨师的奚混和高孝瑜一起执刀入宫,也一同在刑场被绞死了。
康生当过很久的将军,后来做了州尹,杀了不少人。但他又信奉佛教,多次把自己的房子捐出来建寺庙和塔。他一共做过四个州的州尹,每个州都留下了他的建筑。他死的时候五十四岁,儿子难那时候才十八岁。因为女婿是侯景的儿子,所以难的尸体得以停放一百天,之后才被迁到安州。后来尚书卢同担任行台的时候,又下令杀了他。康生在南山上建了一座三层高的佛图,临死前他梦见佛图倒塌了。有个和尚给他解释说:“施主您将要遭遇不幸,没有人供奉佛图,所以它才会倒塌。”康生觉得他说得对,结果果然应验了。后来灵太后重新执政,追赠他为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又追封他为寿张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他儿子康刚继承了爵位,在武定年间担任青州开府主簿。齐朝受禅后,他的爵位被降了。康刚的弟弟康定国继承了康生安武县开国男的爵位。
杨大眼是武都氐族难当的孙子。他从小就胆子大,跑得飞快。但是因为他比较特立独行,所以不受宗族亲戚待见,经常挨饿受冻。太和年间,他开始在朝廷做奉朝请的官。
当时高祖从代地率军南下征讨,任命尚书李冲主管征兵,杨大眼就去求李冲给他个机会。李冲没答应他,杨大眼说:“尚书您不了解我,让我露一手给您看看。”于是他就拿出一根大约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头发上跑了起来,绳子笔直得像箭一样,马都追不上他,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李冲说:“自古以来,还没见过这么优秀的人才!”于是就让他当了军主。杨大眼对同事们说:“我今天算是‘蛟龙得水’了,从这次开始,我不会再和你们平起平坐了。”没多久,他就升迁为统军。他跟着高祖征讨宛、叶、穰、邓、九江、钟离等地,每次作战都勇猛过人,是军队里最厉害的。世宗初年,裴叔业率寿春内附,杨大眼和奚康生等人率领军队率先进入寿春,因为立功被封为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他被任命为直阁将军,不久又升为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当时蛮族首领樊秀安等人造反,朝廷就让他当个副将,跟着都督李崇一起,把叛乱平定了。他老婆潘氏,可厉害了,骑马射箭都是一把好手,还经常自己跑到军营来看他。打仗的时候,或者打猎的时候,他都让老婆潘氏穿着戎装,要么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要么一起在山林里策马驰骋。回到营地后,他们就一起坐在帐篷里,跟手下们说说笑笑,非常自在。他经常指着潘氏跟别人说:“这位是潘将军!”
萧衍派他以前在江州的刺史王茂先,带着几万大军去樊雍,拉拢蛮族和夏族人,计划建立宛州。他还让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人带着两万兵偷偷占据河南城。皇帝就让这位将军当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还给他节度权,让他统领曹敬、邴虬、樊鲁等几支军队去讨伐王茂先等人,结果大获全胜,杀了萧衍的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俘虏斩杀的敌人超过七千。萧衍又派他舅舅张惠绍统领大军,偷偷占据了宿豫。皇帝又让他当平东将军,让他当副将,跟都督邢峦一起,把张惠绍也打败了。然后乘胜追击,他和中山王英一起包围了钟离城,他的军队驻扎在城东,守卫着淮河桥的东、西两条路。偏偏这时候河水暴涨,他手下的刘神符、公孙祉两支军队半夜里为了抢桥而互相争夺,最后都溃逃了,他根本拦不住,只能跟着一起跑了。最后,他被贬到营州当兵去了。
永平年间,皇上念及杨大眼之前的功劳,提拔他担任中山内史,先试用一段时间。那时候高肇正在征讨蜀地,皇上担心萧衍会趁机侵犯徐州和扬州,于是任命杨大眼为太尉长史,给他持节的权力,还授予他假平南将军的称号,让他作为东征的先锋,归元遥都督统领,去抵御淮河和肥地的敌人。杨大眼到达京城后,大家都很欣赏他的英勇,也很高兴他又被重用,朝中大臣、百姓都出来看他,人山人海的。
杨大眼到了谯南,皇上就驾崩了。这时萧衍派将领康绚在浮山阻挡淮河,企图淹没寿春城,朝廷就提升杨大眼为光禄大夫,让他率领军队驻扎在荆山,并且恢复了他的爵位。后来他和萧宝夤一起征讨淮堰,没能攻克。于是就在堰的上游开凿水渠泄洪然后撤军,之后被加封为平东将军。
杨大眼骑马技术高超,打扮威风凛凛,穿着盔甲,灵活地翻滚旋转,是当时公认的英雄好汉。他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受伤的士兵还会流泪。他带兵打仗总是冲锋在前,勇猛杀敌,出入敌阵毫不犹豫,敌人的锋芒都抵挡不住他。南朝的贼兵,只要听说杨大眼要来,还没过江就先吓跑了。据说淮河、泗水、荆州、沔水一带,有小孩哭闹,大人就吓唬他说:“杨大眼来了!”小孩马上就不哭了。王肃的学生秉之刚从南方回来,对杨大眼说:“我在南方听说您的名号,以为您的眼睛像车轮那么大呢!见了您,发现您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啊。”杨大眼回答说:“只要旗鼓相对,我瞪眼怒视,奋勇杀敌,就能让您睁不开眼睛,哪还需要眼睛像车轮那么大!”当时的人都认为杨大眼骁勇善战,不输给关羽和张飞。但是,在征讨淮堰的战役中,他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惩罚士兵过于严厉,士兵们对他颇有怨言。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他性格改变造成的。
后来,杨大眼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他经常用蒿草扎成人形,穿上青布衣服,然后射箭射它。他召集当地蛮族首领,指着这些稻草人说:“你们要是敢造反,我就这样把你们杀掉!”还有一次,北淯郡有老虎伤人,杨大眼亲手搏斗制服了老虎,砍下老虎的头悬挂在穰县的集市上示众。从此以后,荆州和蛮族的人们都说:“杨公是个狠角色,他经常用我们蛮人的样子做稻草人射箭,连深山老林里的老虎都逃不过他的手,何况我们呢!”于是再也不敢造反作乱了。杨大眼在荆州任职两年后去世了。
大眼虽然不识字,但他总是让人读书,自己就坐在那里听着,都能记住。让他写公文,都是口述的,结果他还是没怎么识字。他有三儿子,老大叫甑生,老二叫领军,老三叫征南,都是潘氏生的,个个都很厉害,都像他爹。
一开始,大眼被调到营州,潘氏留在洛阳,行为有点不检点。后来大眼当了中山王,大眼的一个私生女婿赵延宝把这事告诉了大眼,大眼很生气,把潘氏关起来杀了。后来又娶了元氏为继室。大眼死的时候,甑生他们问印信放在哪里。当时元氏正怀孕,指着自己的肚子对甑生他们说:“这江山该由我的儿子继承,你们这些奴才,别想那些有的没的!”甑生心里非常恨她。等大眼下葬要回京的时候,出城七里,安营扎寨过夜。半夜,甑生他们打开了大眼的棺材,延宝觉得奇怪就问他们,征南一箭射死了他。元氏害怕了,跑到水里去,征南又弯弓要射她。甑生说:“这世上哪有杀害母亲的人呢?”这才阻止了征南。然后他们取了大眼的尸体,让人骑马抱着,左右护卫着叛逃了。荆州人害怕甑生他们骁勇善战,不敢追赶。他们逃到襄阳,投奔了萧衍。
崔延伯是博陵人。他祖上崔寿,在彭城被困在江南。延伯从小力气很大,以勇猛闻名。他在萧赜手下当差,当过缘淮游军,还做过濠口戍主。太和年间回到北魏,高祖很欣赏他,经常让他当统帅。他的胆量和气魄超过常人,而且很有谋略,每次出征打仗,都立下战功。因为屡立战功,慢慢升官,当上了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被封为定陵男。荆州地势险要,蛮族经常作乱,每次蛮族聚集起来,延伯就亲自去讨伐,没有一个能逃脱。因此荆州地区安定下来,再也没有人敢造次了。
话说永平年间,韦延伯升迁,当上了后将军兼幽州刺史。结果萧衍派他手下左游击将军赵祖悦带兵偷偷占领了峡石。朝廷就下令让韦延伯当个副将,和都督崔亮一起讨伐赵祖悦。崔亮让韦延伯去守下蔡。韦延伯和另一个副将伊瓮生,在淮河边上扎营。
韦延伯这脑瓜子就是灵活,他让人把车轮拆了,去掉轮辋,把轮辐削尖,两两相对连接起来,再用竹子编成绳索,把这些削尖的辐条串联起来,弄了十多排,横在水面上做成一座桥!桥的两头还装上了大轱辘,可以根据需要升降,敌人根本烧也烧不坏,砍也砍不断。这样一来,不仅堵住了赵祖悦的陆路,也让他的船只无法通行。萧衍的军队根本没办法救援,赵祖悦和他的军队全被俘虏了。韦延伯因此被朝廷封为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升官发财了!
后来,韦延伯跟杨大眼他们从淮阳回来,灵太后正在西林园游玩,特意接见了他们。灵太后夸他们说:“你们志向远大,勇猛精进,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平定峡石的战役,朝廷和百姓都非常高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不过淮河上的水坝还在,还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所以才把你们叫来,一起商量商量,每个人都拿出个方案来,作为以后的参考。”杨大眼拍着胸脯说:“我觉得水路两条线一起进攻,就没有打不下来的地方!”韦延伯这时却说:“我不敢跟杨将军您比,既然在圣上面前,我得实话实说。淮河南北都有沟渠,光靠陆地怎么进攻?我见识短浅,恳请圣上体谅水军的辛苦,再给我们一年时间,专门训练水战。万一有情况,随时都可以派我们出征,保证能取得胜利!”灵太后听了之后,觉得韦延伯说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两年,韦延伯又升官了,当上了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可惜他在任上贪污受贿,名声败坏,远近皆知。后来被朝廷召回,降职为金紫光禄大夫。之后他又被派去当镇南将军、岐州刺史,还被加封为征西将军,朝廷还赏赐给他一匹骏马。正光五年秋天,因为他在扬州修建淮桥的功劳,被封为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不久又加封了一百户,之后又改封为新丰县开国男,爵位也升为子爵。
话说,陇东出了个厉害的贼寇,名叫天生。征西将军元志,都被他给抓了!这贼兵人多势众,扎营在黑水边上。朝廷就派延伯去,给他封了个使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的大官,让他和行台萧宝夤一起,去打天生。
宝夤和延伯在马嵬扎营,两个营地南北相隔一百多步。宝夤每天都召集将领,商量怎么打仗。延伯总是说:“这贼刚打胜仗,气势正盛,不好跟他硬碰硬。”宝夤一听就严肃地批评他:“你享受着朝廷的恩宠,领兵出征,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你老说贼兵不好打,这不是胆怯吗?这会损害军队的士气,这是你的罪过!”
第二天一大早,延伯就去找宝夤道歉,还说:“我现在就全力配合您,去观察敌人的虚实。”延伯挑选了几千精兵,渡过黑水,摆开阵势,向贼营进发;宝夤带着大军在河东,在高处观察,以示支援。当时贼兵太多了,黑水西边一里地都是他们的营帐,连成一片。延伯直接冲到贼营附近,故意示威一番,然后慢慢地退了回来。
贼兵见延伯人少,就打开营门追出来,追兵数量是延伯的十倍以上,把延伯他们逼到河边。宝夤亲眼看着,心里害怕延伯他们会有损失。延伯没跟他们打,自己殿后,带着部队往东边渡河,撤退得非常迅速,一会儿工夫就全部渡过了河,然后他自己才过河。贼兵气势全消,都回营去了。宝夤非常高兴,对部下说:“崔延伯啊,真是古时候关羽张飞那样的猛将!今年还有什么贼兵咱们制服不了的!”
延伯赶紧去见宝夤,说:“这贼兵,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您就等着看吧!”第二天,延伯率领大军出击,宝夤在后面接应。天生带兵全部出战,延伯命令将士们,自己冲在最前面,杀入敌阵。将士们个个奋勇向前,大获全胜,俘斩十多万人,一直追到小陇。秦地的贼兵一向很厉害,其他将领都很害怕,朝廷一开始商量派谁去打,都说只有延伯才能搞定,果然他打赢了。朝廷就封他做了右卫将军。
话说,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这些家伙在泾州一带烧杀抢掠,可嚣张了。早些时候,卢祖迁、伊瓮生这些将军,都跟着元帅一起出发,从雍州出发,走六陌道想拿下高平。结果元帅战败,他们就停留在泾州地区。后来,延伯打败了秦地的贼兵,就和宝夤将军带着十二万大军,八千匹战马,浩浩荡荡地在安定会合,那阵势,可真是威风凛凛啊!
万俟丑奴把营寨扎在泾州西北七十里处的当原城,时不时派些轻骑兵来挑衅,大军还没交战,他们就假装败逃往北边。延伯这家伙,仗着之前的功劳,有点骄傲自满,就提议先派部队进攻。他们砍伐树木,造了一种特殊的防御工事,里面有锁住的柱子,还专门训练精兵强将,扛着这玩意儿跑,叫它“排城”。士兵在外围,辎重在中间,从泾州沿着原野往北推进。
大军正要出击,还没开战呢,突然来了几百个骑兵,假装拿着文书投降,说是来投降的,请求暂缓进攻。宝夤和延伯觉得这好像是真的,就犹豫着没仔细查看。结果,宿勤明达带着大部队从东北方向杀来,那些假投降的贼兵又从西边冲下来,我军前后受敌,陷入包围。延伯赶紧上马冲进敌阵,敌军被冲散了,就往北逃窜,直奔他们的营寨。
贼兵本来就是轻骑兵,延伯的军队里还有步兵,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贼兵就趁机冲进了“排城”。延伯的军队惨败,死伤将近两万人。宝夤赶紧收兵,退回泾州。
延伯修整装备,招募精兵强将,又从泾州西边进军,在离贼军彭阬谷栅七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延伯觉得之前丢了脸,没跟宝夤商量,就独自带兵偷袭贼军,大获全胜,很快就攻下了好几个贼营。贼兵都逃跑了,看到士兵就抢掠,乱成一团,又回过头来冲突,结果彻底溃败。可惜,延伯中了一箭,被贼兵害死了,士兵也死了上万。延伯善于安抚将士,能得到士兵的爱戴,他和康生、大眼并称为军中三大将,延伯最后的功绩尤其重大。
大敌还没平定,延伯就战死了,朝野上下都感到惋惜和恐惧。朝廷追赠他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武烈。
话说有个叫王足的,特别能打仗,而且智谋过人。他跟着邢峦去打蜀地,战战皆捷,一路打赢。朝廷就让他当了益州刺史。他包围了涪城,蜀国人吓得够呛。后来皇帝又任命羊祉为益州刺史,王足一听这个消息,就撤兵了,最后干脆投奔了萧衍。 还有一个叫王神念的,也是王足那种类型的猛将,后来从颍川太守的位子跑去了江南。
再说冀州的李叔仁,他弟弟叫李龙瑰,都是以勇猛著称的将军。李叔仁官做到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陈郡开国公这么高的位置。后来当了梁州刺史,死在了关西。他弟弟李龙瑰,在正光年间北征的时候,战死在了白道。 还有平州刺史王买奴、南秦州刺史曹敬、南兖州刺史樊鲁、益州刺史邴虬、玄州刺史邢豹,以及屈祖、严思达、吕叵、崔袭、柴庆宗、宗正珍孙、卢祖迁、高智方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将领,也都立过战功,但是他们的具体事迹记载不多,没法详细记录下来。不过,比起他们来,康生、大眼、延伯这几个人的功绩就更显著了。
史书上评论说:皇帝一听到战鼓声,就会想起那些优秀的将领。为什么呢?因为平定叛乱,抵御外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啊!康生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像熊虎一样勇猛,身上充满了征战之气,他们都是当时最骁勇善战的猛将,他们的功名也值得后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