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藻,字彦先,是广平易阳人。他家祖上六代之前的刘遐,跟着司马睿一起南迁。他爹刘宗之,是刘裕手下的庐江太守。刘藻博览群书,说话风趣幽默,很会跟人相处,酒量特别好,能喝一石酒都不醉。永安年间,他和姐夫李嶷一起回到北魏朝廷,被封为易阳子。后来升迁为南部主书,工作能力那是相当出色。

当时北方很多羌族人,好几万户人家,仗着地势险要造反,之前的州郡长官都拿他们没办法。那些为非作歹的家伙,根本没啥名分,朝廷很头疼,就派刘藻去当北地太守。刘藻真诚待人,讲究信用,那些羌族人都乖乖投降了。刘藻给他们登记造册,收他们的税,朝廷对他那是相当满意。后来又升迁为龙骧将军、雍城镇将。之前氐族首领徐成、杨黑等人把镇将赶跑了,所以才派刘藻去接替。刘藻一到任,就把徐成、杨黑抓起来杀了,杀鸡儆猴,那些氐族人全都被吓住了。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多人还上书请求让刘藻当騃奴戍主。朝廷下诏说:“选曹已经任命了别人,刘藻政绩突出,应该另有安排。”刘藻在雍城镇将任上干了八年,后来调任离城镇将。

太和年间,雍城改名为岐州,刘藻被任命为岐州刺史,后来又升任秦州刺史。秦州人仗着地势险要,一个个都粗鲁暴躁,有的不交税,有的还害死官吏,之前的州郡长官,都是远远地管着,根本不敢进郡县。刘藻展现出他的仁义和信用,把那些蛮横的人杀掉,羌族和氐族都怕了他,州郡长官这才敢回到原来的驻地办公。有一次朝廷南征,任命刘藻为东道都督。秦州那边又乱了,朝廷又让刘藻回去镇守,这才平息了动乱。后来他又和安南将军元英一起征讨汉中,多次打败敌军,一路打到南郑,眼看着就要平定梁州了,结果接到朝廷的命令要班师回朝,最终没能成功。

话说当年皇上南征,任命藻为征虏将军,统领高聪等四支军队作为东路先锋。临行前,在洛水南岸辞别,皇上说:“咱们在石头城再见!”藻回答说:“臣虽然才能比不上古人,但一定不会让贼寇逃脱,辜负陛下期望,到时候一定会在曲阿用美酒款待百官。”皇上哈哈大笑:“现在还没到曲阿呢,先赏你河东几千石粮食吧!” 结果后来跟高聪他们作战失利,一起被贬到了平州。景明初年,皇上追念旧功,任命藻为太尉司马。同年六月藻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钱六万。

他的儿子绍珍,没什么才能,只会拍马屁,还特别爱喝酒。他巴结刘腾,刘腾就帮他谋了个国郎中令的职位。绍珍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之后慢慢升迁到本州别驾、司空属,后来因为犯错被免官。建义初年,皇上又让他复职,不久又任命他为太中大夫。永安二年,他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河北太守。 回到朝中后,过了很久,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之后又外放为黎阳太守。 他在各个地方任职都没有什么政绩。天平年间,因为他的儿子尚书郎洪业私闯关中,率众骚扰,绍珍因此被治罪。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时候跟着叔父洪仲和张幸从青州来到京城,后来又南逃。他很有胆气,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马,能一手抓住马鞍,倒立着骑马飞奔。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他却回不了信,于是去请教洪仲,洪仲谦虚地推辞了,并没有帮他。傅永因此发愤读书,广泛涉猎经史典籍,并且文笔很好。他曾在东阳担任禁防,后来成为崔道固城局的参军,跟崔道固一起投降,成为平齐的百姓。 他父母都年迈,家境贫寒,十几年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多亏他擅长交际,努力工作,四处奔波,才得以生存下去。后来他被朝廷召见,兼任礼郎,前往长安,祭拜文明太后的父亲燕宣王庙,被赐爵贝丘男,并加封伏波将军。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中书博士,后来又改任议郎。之后升迁为尚书考功郎中,担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不久又升任都督、任城王澄的长史,兼任尚书左丞。

王肃当上豫州刺史,任命沈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咸阳王元禧觉得王肃这个人不太可靠,就跑去跟高祖皇帝告状。高祖皇帝说:“我已经选了傅修期当他的长史,虽然仪表堂堂的方面差点意思,但文武才能那是相当过硬的。”王肃觉得沈永是个人才,对他特别好,非常尊重他。沈永也因为王肃得到了高祖皇帝的赏识,所以对王肃特别尽心尽力,俩人关系处得特别好。

萧鸾派将军鲁康祚和赵公政率领一万大军,来攻打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就让沈永带三千精兵去迎战。当时鲁康祚他们的大军在淮河南边扎营,沈永的军队在淮河北边,距离有十多里。沈永知道吴楚的军队喜欢夜袭,喜欢砍营,于是他趁着夜色把军队分成两队,悄悄地绕到营地外面。他还考虑到敌人如果晚上来偷袭,肯定会在淮河渡口渡河,于是就在浅水的地方做了标记。沈永埋伏好之后,又偷偷派人用葫芦装上火把,渡到淮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放上火把。他吩咐说:“如果看到那边起火了,你们也赶紧点火。”

当天晚上,鲁康祚和赵公政果然亲自带兵来偷袭沈永的营地。沈永早就在东西两边埋伏好了军队,两面夹击,鲁康祚他们吓得赶紧往淮河边跑。两边火光冲天,他们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浅水区,只能跟着沈永事先放的火把往河里跑。河水很深,淹死和被杀的人好几千,赵公政还被活捉了。鲁康祚连人带马都掉进了淮河,第二天早上才找到他的尸体。把鲁康祚和赵公政的首级一起送到京城。对了,这个赵公政是岐州刺史赵超宗的堂兄。

话说裴叔业带着王茂先、李定他们来攻打楚王驻守的营地。傅永当时正回州里,朝廷又派他去打裴叔业。傅永就派了个心腹偷偷跑到楚王营地,到了以后,马上让人把外围的护城河堵上,晚上又偷偷在城外埋伏了一千士兵。第二天一大早,裴叔业他们到了江边,在城东摆开阵势,准备把城围起来。这时候,傅永埋伏的士兵从侧翼攻击了裴叔业的后军,把他们打败了。裴叔业就让将领们守住原来的阵地,自己带着几千精兵去救援。傅永爬上城楼,看到裴叔业往南跑了五六里地,就赶紧打开城门,冲出去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裴叔业进退两难,只好逃跑了。手下人想追,傅永说:“咱们这点兵,不到三千人,他们还有很多精兵强将,他们不是因为实力不如我们才败的,而是自己掉进了我的计策里。他们没摸清我们的虚实,已经吓破了胆,抓到裴叔业就够了,还追什么?”结果抓获了裴叔业的伞、扇子、鼓、帐篷、盔甲、兵器等等,数量有一万多件。两个月内,傅永接连打了胜仗,高祖皇帝很高兴,派使者到豫州,封傅永为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高祖皇帝经常感叹说:“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战报,只有傅修期啊!”

裴叔业又去围攻涡阳,当时高祖皇帝在豫州,派傅永当统军,让他和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人去救援。军队快要跟敌人交战了,傅永说:“咱们先挖好壕沟,筑好营垒,再想办法。”高聪他们不同意,随便扎营安置辎重,就冲上去打,结果一仗就败了。高聪他们丢盔弃甲,直接逃到悬瓠。傅永一个人把散兵收拢起来,慢慢地退回,敌人追了上来,傅永又设伏击退了他们,削弱了敌人的锐气。四支军队,都多亏了他才得以幸免。傅永到了悬瓠,高祖皇帝把他们都关了起来。高聪、刘藻被贬为边民,傅永只是被免了官职。没过几天,就下诏说:“傅修期以前立了不少战功,可以封他为扬武将军、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景明初年,裴叔业准备从寿春回国,偷偷地跟萧衍通了信,萧衍就上表奏报朝廷。等到要迎接裴叔业的时候,朝廷就任命萧衍为统军,让他跟杨大眼、奚康生等军队一起进入寿春。同一天萧衍殿后,所以康生、大眼两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分得了土地,而萧衍只被封了个清河男。

萧宝卷派陈伯之进攻寿春,沿着淮河一带当起了强盗。当时司徒、彭城王萧衍,广陵侯萧元衍一起镇守寿春,因为九江刚刚归附,民心还不稳定,再加上朝廷的援军还没到,他们非常担心。朝廷就下令让萧衍当统军,带领汝阴的三千兵马先去救援。萧衍整顿军队,水陆并进,可是陈伯之在淮河口防守得非常严密。萧衍距离寿春还有二十多里路的时候,就把船拉到汝南岸上,用水牛拉船,直接往南绕过淮河,下船后就渡河。刚上南岸,陈伯之的军队就追上来了。正好是晚上,萧衍就悄悄地前进,天亮的时候就到达了寿春城下。萧勰和萧元衍听说城外有军队,一起登上城楼观望,没想到是萧衍到了。萧衍摘下头盔,他们才相信,于是把萧衍请上城楼。萧勰对萧衍说:“我们盼望北方援军已经很久了,恐怕洛阳很难再看到了。没想到你竟然能来!”萧勰命令萧衍把军队带进城。萧衍说:“带着武器穿着盔甲,本来就是为了跟敌人作战,如果按照你的命令,我们一起被围困在城里,那还算什么救援呢?”于是萧衍就独自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和萧勰一起抵抗陈伯之,多次取得了胜利。

中山王英去攻打义阳,任命宁朔将军担任主帅,要他率军长期包围义阳城,堵住南门。萧衍派大将马仙琕率军逐步推进,企图解围。宁朔将军对中山王英说:“这帮贼寇蛮横凶狠,是想跟咱们决战。雅山的地形非常重要,咱们应该赶紧占领。” 王英犹豫不决,宁朔将军又说:“机会就像天上的神,难得遇到,一错过就没了。今天不去,明天雅山肯定被敌人占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于是,王英就派兵,连夜在雅山上修筑工事,同时派统军张怀等人率兵在山下布防。天亮后,马仙琕果然来了,张怀等人战败,山上修筑工事的士兵都逃跑了,马仙琕乘胜追击,直逼义阳城的包围圈,义阳城里的人又出来迎战。宁朔将军立刻分兵,让长史贾思祖守住营地,自己亲率一千步兵和骑兵去南面阻击马仙琕。他穿着盔甲,挥舞着兵器,独自一人率先冲入敌阵,只有军主蔡三虎跟在他后面,其他人一个也没跟上。他冲入敌阵,横冲直撞,敌人射中了他的左大腿,他拔出箭矢继续冲杀,最终大败敌军,还斩杀了马仙琕的儿子。马仙琕烧毁营帐,仓皇逃窜。

中山王英在阵前对宁朔将军说:“将军受伤了,快回营休息吧!”宁朔将军说:“以前汉高祖受伤了,也不让人知道。我虽然职位不高,但也是国家的将军,怎么能让敌人知道我受伤了呢!”于是,他和军队一起追击敌人,直到深夜才返回军营,那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全军将士都非常敬佩他。义阳城攻下后,王英让司马陆希道起草战报,觉得不太满意,让宁朔将军修改。宁朔将军也没怎么润色文字,只是按照实际情况修改了军队部署和地形描述。王英看了之后非常欣赏,感叹道:“看看这军事谋略,就算有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啊!” 回到京城后,王英被重新封赏,宁朔将军本来就有男爵爵位,这次因为功劳没有再提升爵位,赏赐了二千匹丝绸,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负责秦州和梁州的事务,代替邢峦镇守汉中。

他回到京城后,路上被任命为恒农太守,但这可不是他想要做的。当时,英宗东征钟离,他多次上表请求朝廷让他去当将军,但朝廷没答应。他经常唉声叹气地说:“文渊、充国算什么人物!我却要白发苍苍地困在这个郡里。”心里真是憋屈啊!不过,治理地方也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在任上也没什么大的名声。没过多久,他就辞去了太守的职务,回到京城做了太中大夫,负责南青州的事务,后来又升迁为左将军、南兖州刺史。他依然能骑马射箭,挥舞长矛,好不威风!那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总是隐瞒自己的年龄,经常自称只有六十九岁。回京后,他被任命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熙平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追赠他安东将军、齐州刺史的称号。

李冲、王肃,想把自己的墓葬建在他们附近。于是,他就在那儿买了几十亩地,并留下遗嘱嘱咐儿子叔伟说:“这就是我永远的家啊!”他原配妻子贾氏留在了老家,李永到了代都后,又娶了妾冯氏,生下了叔伟和几个女儿。贾氏后来回到平城,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冯氏仗着有儿子,对贾氏很无礼,叔伟也不孝顺贾氏,贾氏一直为此生气。冯氏比李永先去世,李永死后,叔伟按照父亲的遗愿想把父亲葬在北邙山。贾氏怀疑叔伟想把冯氏和李永合葬,于是她请求把李永葬在李永被封为侯爵的贝丘县。这件事上报给了司徒,司徒胡国珍曾经和李永一起征战,很敬佩李永的志向,就答应了叔伟的请求。

结果贾氏又去向灵太后告状,灵太后同意了贾氏的意见。这件事闹到了朝廷,胡国珍也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李永被葬在了东清河。早些年,李永在老家给自己修建了墓地,把父母也葬在了那里,贾氏硬要把他迁到这儿来,和李永葬在一起,李永的亲戚们也阻止不了。葬了数十年后,棺材被桑树和枣树的树根紧紧缠绕着,离地只有尺余,非常牢固,人们不得不动用斧头砍断树根,才把棺材从土里挖出来,当时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不到三年,叔伟就去世了。

老傅家叔伟,九岁就当上了州里的主簿,这小子从小就厉害。长大后,那力气大的没边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骑马左右开弓射箭,还特别擅长骑马跟人赛跑。当时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武力超群的猛将,可惜文采方面差点意思。后来到了正光年间,他儿子傅丰继承了他的爵位。

再说说傅竖眼,他老家是清河人。往上数七代祖先叫傅伷,他儿子傅遘在石虎当政的时候当了太常。他爷爷傅融呢,南迁到了黄河边上,在磐阳定居,在当地很有威望,为人豪爽。他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傅灵庆、傅灵根、傅灵越,这三个儿子个个都有本事。傅融就特别骄傲,觉得自己三个儿子将来能成为一时之雄。他经常跟人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一匹好马,但是没人能骑,有人问:‘怎么才能找到人骑呢?’有人回答说:‘只有傅灵庆能骑这匹马。’我还梦见一张弓,也没人能拉开,有人说:‘只有傅灵根能拉开这张弓。’我还梦见几张文件,大家都看不懂,有人说:‘只有傅灵越能解读这些文件。’”傅融的意思是说,他三个儿子文武双全,能掌控天下大事。他还偷偷地跟乡里人说:“你们听说了吗?鬲虫生了三个灵,这是天命啊!”那些爱凑热闹的人就信以为真了,所以很多有本事有胆量的壮士都投奔他去了。

刘骏派萧斌、王玄谟去攻打寇碻磝,这时候融刚死不久,王玄谟硬是把灵庆推上了军队的领导位置。准备攻城的时候,攻城车被城里的人烧掉了。灵庆害怕受军法处置,就假装说自己伤得很重,让手下把他抬回营地,然后就带着几十个壮士偷偷跑掉了。萧斌、王玄谟命令追捕他。

手下人劝说他们说:“灵庆兄弟几个都很厉害,而且他手下的兵都是些骁勇善战的猛士,像彭超、户生那样的,都是以一敌十的好汉,箭无虚发,不能逼得太紧。不如先缓缓。”王玄谟这才停下了追捕。灵庆回到家后,就和两个弟弟躲到山里去了。这时,灵庆的堂叔乾爱正好在萧斌手下当法曹参军。萧斌就派乾爱去骗灵庆出来,用腰刀做暗号,暗中派了精壮的士兵跟着,而乾爱并不知道萧斌想杀灵庆。

乾爱找到灵庆后,两人刚坐下没多久,萧斌派来的士兵就把灵庆抓住了,当场杀死了他。灵庆临死前,跟他的母亲崔氏告别,说:“法曹杀了我,千万别忘了报仇!”

灵根和灵越兄弟俩跑到河北去了。灵越到了京城,高宗皇帝一看,觉得他这个人很特别。灵越就给皇帝分析说,老百姓都挺想归顺朝廷的,青州很快就能平定下来。高宗皇帝一听,高兴坏了。于是,他封灵越为镇远将军、青州刺史、贝丘子,让他去羊兰城镇守;灵根则做了临齐副将,镇守明潜垒。

灵越到了北方之后,他母亲崔氏得到了赦免。刘骏皇帝担心灵越在边境,会闹出乱子,影响到青州、齐州等地,于是就派灵越的叔叔琰去冀州做治中,又派乾爱去乐陵做太守。乐陵和羊兰隔河相望,刘骏就让琰派他手下的学生和灵越的一个丫鬟假扮成夫妻,去引诱灵越投降。灵越因为长期和母亲分离,思念之情很深,于是就和灵根商量着一起南逃。

灵越和羊兰城的守军打了起来,乾爱派船去接应他,灵越这才得以脱险。灵根因为时间没赶上,没一起渡过河,结果临齐的人发现了,把他给杀了。乾爱出城迎接灵越,问他灵根为什么没按时到达,灵越却什么也没说,只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乾爱也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对,就让人拿出一套乌皮做的裤子和衣服,让灵越换上。灵越说不用。乾爱说:“你难道穿着现在这身衣服去见垣护啊?”(当时垣护是刺史)。灵越大声说:“垣公!垣公!穿这身衣服去见南方的皇帝还差不多,哪轮得到垣护!” 最后还是不肯换衣服。

到了丹阳,刘骏皇帝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封他为员外郎、兖州司马,兼任鲁郡太守,乾爱也升官了,做了青州、冀州司马,兼任魏郡太守。后来两个人都回到了建康。灵越一直想着要为哥哥报仇,而乾爱一开始根本没怀疑他。灵越知道乾爱喜欢吃鸡肉和葵菜,就特意做了给他吃,在菜里下了毒。乾爱吃完饭后就死了。

好家伙,过了几年,傅灵越当上了太原太守,驻守升城。后来他跟着刘骏的儿子刘子勋一起造反,刘子勋任命他当前军将军。结果刘子勋打输了,傅灵越的军队溃散,被刘彧手下的将领王广之抓住了。傅灵越大声喊:“我是傅灵越!你抓到贼人怎么不赶紧杀了我!”王广之没杀他,而是把他押送到刘彧的辅国府司马刘勔那儿。刘勔亲自慰问他,问他为什么要造反,傅灵越说:“天下起义的人多了去了,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刘勔又问他:“各地反抗的人,没一个能逃脱被抓的命运,皇上都对他们很宽容,重用他们,你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却要逃到乡下当个逃犯呢?”傅灵越回答说:“薛公在淮北起兵,威震天下,却不能独揽大权,把事情交给子侄们处理,失败的原因就在这儿。不过,这件事儿我从头到尾都参与了,人这一辈子总归要死一次,我实在没脸求活。”刘勔被他的气概震住了,把他送到了建康。刘彧想饶他一命,但傅灵越始终态度强硬,不肯改变主意,最后刘彧还是把他杀了。

傅灵越的儿子叫傅竖眼,他继承了他父亲沉毅刚烈的性格。他到朝廷后,镇南王萧肃一眼就看中了他,非常欣赏他父亲的节义,对他特别尊重,提拔他当了参军。跟着萧肃打仗,屡立战功,慢慢升迁到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经常带兵打仗,东征西讨。到世宗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去讨伐扬州的贼寇。他打败了贼寇,继续镇守合肥,有几千户人家归附了他。

后来,武兴的氐族人杨集义造反,拥立他哥哥的儿子杨绍先当首领,攻打围困关城。梁州刺史邢峦派傅竖眼去讨伐他们。杨集义的军队顽强抵抗,几次打败了傅竖眼,傅竖眼乘胜追击,最终攻克了武兴。他回到洛阳,朝廷下诏给他加官进爵,让他代理南兖州刺史。傅竖眼善于安抚百姓,很多南方人都归顺了他。

他被任命为昭武将军、益州刺史。因为益州刚建立,地处偏远,靠近巴獠地区,所以朝廷给了他三百名羽林虎贲军作为护卫,还晋升他为冠军将军。后来高肇攻打蜀地,他被临时任命为竖眼征虏将军,并被授予节度权,率领三万步兵先去讨伐北巴地区。

萧衍听说魏军西征,就派他手下的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秘密进入益州北部,企图扰乱氐蜀地区,切断魏军的运输线。他利用魏孝文帝驾崩,朝廷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的机会,煽动当地土民,迅速攻破了东洛、除口两处军事要塞。任太洪还谎称南朝大军随后就到,氐蜀百姓信以为真,纷纷响应叛乱。任太洪率领数千氐蜀士兵包围了关城,竖眼将军就派宁朔将军成兴孙前去讨伐。

军队到达白护时,任太洪派他的辅国将军任硕北等人率领一千人,占据险要地势抵抗。他们在虎径南山设置了三个营寨。成兴孙将军分兵攻击,各个击破。任太洪又派军主边昭等人率领三千氐蜀士兵,猛攻成兴孙的营寨,成兴孙奋力抵抗,最终被流矢射中,战死了。竖眼将军又派统军姜喜、季元度从东嵠秘密潜入,然后从西岗绕出来,袭击任太洪的后方,内外夹击,大获全胜,斩杀了边昭以及任太洪的前锋将领王隆护。这时,任太洪和关城五处营寨的守军都溃散逃跑了。

竖眼将军为人清廉,不贪图钱财,除了衣食之外,他的俸禄和粮食都用来犒赏将士,救济士兵。他用恩德和信用治理蜀地,保境安民,从不贪图小利。如果有抢掠蜀地百姓的人,他都将他们送回原籍。他严于律己,管束部下,地方官吏都对他肃然起敬。远近的少数民族都纷纷来朝见他,敬仰他的德政,都想成为魏国的百姓。所以蜀地百姓请求他带兵驻扎的奏章,接连不断地送来,魏世宗皇帝对此非常赞赏。

到了魏肃宗时期,他多次请求辞去益州刺史的职务,最后朝廷才用元法僧代替了他。益州百姓送别他,哭泣着追随他走了几百里路。到达洛阳后,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萧衍派将领赵祖悦进驻硖石,威胁寿春。镇南将军崔亮前去讨伐,朝廷任命竖眼将军为持节、镇南军司。

那个和尚一来,老百姓可就遭殃了。萧衍就派他的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张齐,趁着大家对和尚不满,去攻打晋寿,接连攻破了葭萌、小剑等几个守军据点,最后还把州城给围住了。朝廷一看西南边境出事了,赶紧派快马加鞭把竖眼从淮南叫来。竖眼一来,立马被封为右将军、益州刺史,接着又升官加爵,成了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假安西将军、西征都督,领着三千步兵骑兵去打张齐。朝廷还给他发了上千个铜印,凡是需要临时授职的,六品以下的官员都可以用这些印章来盖章。

竖眼一出发就到了梁州,萧衍那边的冠军将军勾道侍、梁州刺史王太洪还有十几个将领都在那里堵着呢。结果竖眼三天之内,打了二百多里路,盔甲都没脱,接连打了九场胜仗。当地老百姓组成的军队,比如席广度他们,到处设伏攻击敌人,还把王太洪和萧衍的征虏将军杨伏锡的头都给砍了。张齐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往西边跑,逃到了葭萌。蜀地的老百姓听说竖眼又当了刺史,个个都高兴坏了,每天都有上百人来迎接他。竖眼到了益州,白水以东的地方,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

首先,萧衍那边派信义将军、都统白水诸军事杨兴起带兵攻打,征虏将军李光宗也去占领白水旧城。 皇上立马派虎威将军强虬和阴平王杨太赤带一千多人,晚上偷偷渡过白水河,第二天一大早就开战,狠狠地打败了敌军,砍了杨兴起的脑袋,夺回了旧城。 接着又派统军傅昙表他们,在阴平大败萧衍的宁朔将军王光昭。 可是张齐还在白水河边扎营,骚扰葭萌关。皇上就分派各个将军从水路和陆路去讨伐他。

张齐派他的宁朔将军费忻带两千步兵和骑兵来抵抗,结果咱们的军主陈洪起英勇作战,打败了他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夹谷的三道栅栏。 统军胡小虎从四面八方进攻,三个栅栏全都被攻破了。张齐亲自率领两万多精兵跟咱们交战,皇上命令所有统帅一起猛攻。 军主许畅砍掉了萧衍的雄信将军牟兴祖,军主孔领更是神箭手,一箭射中了张齐的脚。 结果大败敌军,斩获很多。 张齐只好跑到虎头山下扎营,他的手下任令崇则占据西郡。皇上又派兵去讨伐,任令崇吓得丢下兵逃跑了。

然后咱们继续追击张齐,攻破了他两道栅栏,斩首一万多人,张齐被打得惨重,逃跑了。 小剑、大剑那边的贼兵也丢下城池跑了,益州终于平定了! 灵太后还专门下圣旨慰劳,赏赐了一匹好马和一把宝剑。

竖眼,也就是这个人,想当解州刺史,但是没成功。后来他又当上了安西将军和岐州刺史,还是原来的常侍。 接着他又升任梁州刺史,安西将军和常侍的头衔都保留着。梁州的老百姓听说竖眼来当刺史了,都觉得挺高兴的,纷纷互相道喜。 结果竖眼到了梁州之后,发现问题一大堆,根本处理不过来。他儿子敬绍,那可是个狠角色,又坏又没良心,整天就知道贪财好色,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远近都对他怨声载道。没多久,竖眼又兼任了镇军将军,还负责梁州、西州、益州、巴州这几个州的军事。

萧衍派了北梁州长史锡休儒、司马鱼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等,一共十支军队,三万人马,来攻打直城。竖眼就派他儿子敬绍带兵去抵抗,敬绍带兵日夜兼程,赶到了直城,结果发现敌人已经抢先占领了直口,也就是重要的关隘。敬绍发现敌人切断了他们的后路,于是就带着高彻、吴和等将领跟敌人拼死一战,结果大获全胜,杀敌三千多人,锡休儒他们都逃回了魏兴。

敬绍这个人呢,虽然有点文化,也还算有点胆量,但是他太奢侈放纵了,而且做事轻率,经常残害百姓。 再加上他看到天下大乱,心里就起了反叛之心,想把各地的联系都切断,自己独霸南郑。 他还让他的小妾的哥哥唐崐仑在外面煽风点火,拉拢人马包围南郑城,自己则打算里应外合。 结果这阴谋败露了,城里的士兵把敬绍抓了起来,禀报给了竖眼,竖眼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 竖眼因为这事儿气得病倒了,最后就死了。 永安年间,朝廷追赠他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的官职。 等到出帝登基后,又再次追赠他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司空公、相州刺史的官职,之前的开国功臣的头衔也保留了下来。

老大叫敬和,他弟弟叫敬仲,俩人都是好酒贪财的主儿,跟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走得很近。敬和当过青州镇远府的长史。孝庄皇帝的时候,他又当上了益州刺史,朝廷这是看在他爹以前有功劳的份上。到了益州后,他搜刮民脂民膏没完没了,成天喝酒寻欢作乐,老百姓对他彻底失望了。后来萧衍派将领樊文炽攻打益州城,敬和直接把城池给投降了,被送去了江南。后来萧衍觉得齐献武王势力越来越大,就让敬和回国,意思是想缓和一下关系。过了一段时间,敬和被任命为北徐州刺史,结果他又因为沉迷酒色,让土匪趁虚而入,袭击了城池,他直接丢下城池跑了。朝廷把他抓起来,送到廷尉审问,最后看在他以前也立过功的份上,就给放了。之后他就彻底闲赋在家,最后死在了家里。

乾的儿子三宝,跟房法寿他们一起在盘阳立过功,被封为贝丘子。

三宝的弟弟法献,高祖刚开始南下的时候,他叛变了,投靠了萧鸾,当上了右中郎将、直阁将军。后来跟着崔慧景去邓城,结果被官军给杀了。

琰的曾孙文骥,特别勇敢果断,很有将才。他跟着竖眼(指一位将军,此处未具体说明)打仗,立了不少战功,从强弩将军升到琅邪戍主。朐山地区归顺了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派文骥去守朐山,结果粮食都吃光了,卢昶的军队却迟迟不来支援。文骥没办法,只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投降了萧衍。后来他用南方很多珍贵的货物贿赂了光州刺史罗衡,罗衡才帮他把老婆孩子接了过去。

李神是恒农人。他爹叫李洪之,曾经做过秦州和益州的刺史。李神从小就胆子大,有魄力,很有名气。他很早就参加了战争,他堂兄崇深很赏识他。他一路升迁,当上了威远将军、新蔡太守,还兼任建安戍主。后来又升任宁远将军、陈留太守,还兼任狄丘戍主。他经常立战功,被封为长乐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后来又升迁为征虏将军、骁骑将军、直阁将军。

萧衍派赵祖悦带着军队占据了硖石,李神被任命为别将,统领扬州水军,接受刺史李崇的节制,和都督崔亮、行台仆射李平等一起攻打硖石,最终攻克了。 之后李神升任平北将军、太中大夫。孝昌年间,他代理相州事务。没多久就正式上任,加封抚军将军,被授予镇东将军、大都督的称号。建义年间,他被任命为卫将军。

那时候葛荣的叛乱势力非常强大,老百姓都逃散了。之前,相州将领元鉴叛乱引来了葛荣的军队,后来都督源子邕、裴衍作战失败被杀害,朝廷上下都很担忧,人人自危。但是李神却始终保持镇定自若,安抚百姓和士兵,大家都听从他的指挥。后来葛荣集中精锐部队猛攻相州,但很久都没能攻下来。 巧的是,尔朱荣在邺城西面抓住了葛荣,叛乱平息了。李神因此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因为功劳被晋爵为公,增加食邑八百户,总共拥有食邑一千户。

元颢攻入洛阳,庄帝北巡,李神被任命为侍中,又担任殿中尚书,仍然代理相州事务。皇帝回宫后,李神被改封为安康郡开国公,又增加了五百户食邑。普泰元年,他升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相州大中正。永熙年间去世。天平元年,朝廷追赠他使持节、侍中、骠骑将军、司徒公、冀州刺史的称号。

他的儿子李士约继承了他的爵位。齐朝受禅后,爵位等级有所降低。

史书上说:刘藻、傅永、竖眼(指李神)文武兼备,当时都很有名。竖眼(李神)尤其擅长安抚边疆,教化百姓,他的政绩非常出色。把他和刘藻、傅永相比,肯定要更好一些吧?他确实是魏朝时期优秀的牧守官员。李神坚守危城,面对巨大的困难,他的气概也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