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嵩,是代郡人,是太祖皇帝赐的名字。他爸爸长孙仁,在昭成帝时期担任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宽厚儒雅,很有风度,十四岁就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帝快要驾崩的时候,各部族都开始闹事,苻坚派刘库仁来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就和元他等人一起率领部众归顺了他。

后来刘显要搞事情,长孙嵩就带着以前的部下和家乡七百多户人家,背叛刘显逃跑了,快要到五原的时候,正好遇到寔君的儿子也聚集人马自立为王,长孙嵩想投靠他。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乌渥,乌渥说他是背叛父亲的人的儿子,劝长孙嵩投奔太祖皇帝。长孙嵩拿不定主意,乌渥就给他把牛车转了个方向,长孙嵩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跟着去了。然后在三汉亭见到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登基后,又任命他为南部大人。他后来屡立军功。后来又跟随皇帝征讨中山,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被封为钜鹿公。之后又担任侍中、司徒、相州刺史,被封为南平公,无论在哪儿都受到称赞。

太宗皇帝即位后,他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个人,一起坐在皇帝车驾的右边,参与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后世称他们为“八公”。

晋朝将领刘裕攻打姚泓的时候,太宗皇帝让长孙嵩代理他的节度权,督促山东地区的军事,让他去平原,沿着黄河北岸,在畔城列阵。结果军队有点失利。朝廷下令让长孙嵩配合刘裕,刘裕在船上看到长孙嵩的仪仗,就送给他一些酃酒和江南特产,长孙嵩都送到了京城,朝廷还下令要好好答谢刘裕。朝廷又命令长孙嵩挑选精兵强将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经过的话,就率领精锐部队南下彭城和沛县;如果刘裕不向西走,就带领军队跟着他。等刘裕到了崤山和函谷关一带,一定会和姚泓僵持不下,两败俱伤,兵力疲惫。等到秋天,再出兵攻击他们,这样刘裕的首级就能不战而获。于是叔孙建等人就沿着黄河向洛阳进军,然后进入关中。长孙嵩和叔孙建等人从成皋渡过黄河,南下,晋朝的各个驻军都望风而逃,刘裕攻克长安后,长孙嵩才班师回朝。

唐太宗生病了,问魏征关于身后之事。魏征说:“立长子为继承人符合规矩,以德服人,就能得到百姓拥戴。现在长子皇太子贤明,又是世袭的嫡长子,这是上天注定的事,请立他为太子。”于是太宗在宫中定下了这个决定。

然后,太宗下诏书让世祖(高宗)临朝监国,魏征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魏征被晋封为北平王,担任司州中正。太宗问大臣们:要不要先征讨赫连氏还是蠕蠕?魏征和长孙翰、奚斤等人说:“赫连氏占据着固定的地盘,暂时构不成大患,蠕蠕长期以来都是边患,应该先征讨大檀(蠕蠕的别称)。如果能够成功,就能缴获大量的牲畜,足以使国家富裕;即使不能成功,也能在阴山进行狩猎,捕杀大量的禽兽,获得皮肉筋角,充实军需,这也比攻打一个小国更有益处。”

太常崔浩却说:“大檀的人民四处迁徙,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快速追击的话,难以持久,大军也追不上。赫连屈丐地盘不过千里,他的统治残暴,人神共弃,应该先征讨他。”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则建议先平定冯跋。太宗沉默不语,随后西巡狩猎去了。后来听说赫连屈丐死了,关中地区大乱,大臣们议论纷纷,想要征讨关中。魏征等人说:“如果他们坚守城池,就能以逸待劳,大檀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乘虚而入,这是非常危险的。”

太宗于是去问天师寇谦之,寇谦之劝他出兵。杜超之也赞成出兵,崔浩又说西伐有利。魏征等人坚决反对,极力劝谏。太宗大怒,责备魏征在任上贪污受贿,派武士羞辱他。不久,魏征被迁为太尉。过了很久,又加封他为柱国大将军。

从那以后,皇上出征打仗,魏征作为老臣大多留在京城,坐镇朝堂,处理刑狱案件。魏征去世时,享年八十岁,谥号为宣王。后来,唐高祖追录先朝功臣,让魏征配享太庙。

魏征的儿子魏颓,擅长骑射,能拉开三百斤的弓。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又加封为侍中、征南大将军。后来因为犯了罪,被贬为戍兵,之后又恢复了爵位。去世后,谥号为安王。

魏征的另一个儿子魏敦,字孝友,官至北镇都将。因为贪污受贿被降职为公爵。唐高宗时期,他自称先祖功勋卓著,又恢复了王爵。去世后,谥号为简王。

道生他爹,字叫念僧,继承了爵位。过了一段时间,按照规定降为了公爵,官职是右卫将军。去世后,谥号是慎。

他儿子叫悦,也继承了爵位。建义年间,又恢复了原来的王爵,没多久又降为了公爵,官职是光禄少卿。去世后,追赠司空。

道生的堂兄,叫长孙嵩,他这个人忠厚老实,为人谨慎。太祖皇帝很欣赏他这种稳重的性格,让他掌管机密要事,和贺毗等人一起在皇帝身边侍奉,负责传达圣旨。太宗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后来,他收受了别人送来的美女献给皇帝,太宗皇帝狠狠地批评了他,但念在他以前是老臣,并没有处罚他。

世祖皇帝即位后,封他为汝阴公,提升为廷尉卿。世祖皇帝征讨蠕蠕的时候,道生和尉眷等人率领军队深入白漠黑漠之间,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世祖皇帝征讨赫连昌的时候,道生跟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一起担任先锋,最终平定了赫连昌的国家。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逃到平凉,刘义隆派将领到彦之、王仲德攻打河南来救援赫连定。皇帝就命令道生和丹阳王太之在黄河边驻扎军队,抵御他们。结果,他们诱敌深入,前后夹击刘义隆的将领檀道济,一直追到历城才返回。后来,道生被任命为司空,加封侍中,晋升为上党王。他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二岁,追赠太尉,谥号靖。

道生为人清廉俭朴,身居三公要职,却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一件熊皮大衣穿了几十年都不换,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晏婴。他的住宅简陋,他出任地方官后,他的子孙们私下里修缮扩建房屋,盖起了堂屋和庑廊。道生回来后,感叹地说:“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没灭亡,所以没有时间修建家宅,现在强敌还在漠北游荡,我怎能安安稳稳地住着华丽的房子呢!”于是,他严厉地责备了子孙们,让他们把新盖的房子拆掉。他就是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在世祖皇帝时期,他屡立战功,每次提出建议,都恰逢其时。他带兵打仗很有策略,善待士兵。皇帝让乐工一一歌颂群臣的功绩,说:“智谋像崔浩,清廉像道生。”等到他年纪大了,有点受他妻子孟氏的影响,因此受到一些非议。他和堂兄长孙嵩都当上了三公,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他儿子抗,官至少卿,英年早逝。

抗子观,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勇敢而闻名,后来继承祖上的爵位,做了上党王。那时候那些不是皇族血统的诸王,继承爵位后大多都被降为公爵,但是皇帝因为他的祖上道生在先朝辅佐过皇帝有功,所以特别没有降他的爵位。后来他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加封司空,统领河西七镇的军队去讨伐吐谷浑。结果他的部将拾寅竟然逃跑了,还把他们住的城池都烧了才回来。高祖皇帝在位初期,抗子观被任命为殿中尚书、侍中。后来吐谷浑又来侵犯,皇帝再次任命他为司空,去讨伐平叛。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定王,葬礼按照他祖上靖王的规格办理,陪葬在云中金陵。

他儿子冀归,六岁就继承了爵位,但是被降为了公爵。高祖皇帝因为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家业,就赐给他名字叫稚,字承业。稚从小聪明伶俐,多才多艺,而且虚心好学,喜欢结交人才。他做过前将军,跟随高祖皇帝一起南征,后来被授予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的官职。

世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侯刚的儿子侯渊,是稚的的女婿。侯刚深受元叉的器重,所以稚因此很快得到升迁。他被外放担任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加封镇南大将军,统领淮南地区的军事。萧衍的将领裴邃和虞鸿袭击占领了寿春,稚的儿子们作战勇猛,裴邃对此感到很棘手,称他们为“铁小儿”。朝廷下诏令河间王琛率领军队前去支援。河间王琛想立即决战,但是稚认为雨下得时间长了,应该更加谨慎稳重一些。河间王琛不听他的劝告,结果打了败仗,稚殿后掩护。一开始,稚统领着强大的军队,却迟迟不决战,有人怀疑他另有图谋。朝廷又派了河间王琛、临淮王彧和尚书李宪等人担任三路都督,表面上是支援稚,实际上是监视他。

鲜于脩礼回到中山后,让稚担任大都督,北上讨伐叛军。没多久,稚就作为使者到了邺城。朝廷下诏免去稚的行台职务,罢免他的大使身份,改派河间王琛担任大都督,郦道元担任行台。稚就派儿子子裕上表陈述,说他和琛都在淮南一起抗敌,琛战败而自己完好无损,所以琛对他心存芥蒂。而且琛临阵夺帅,根本不是长于谋略的人。奏章上去了,但是没被采纳。

琛和稚之前到达呼沱,稚不想立刻开战,但是琛不同意。军队到达五鹿的时候,被鲜于脩礼伏击,琛却没去救援。敌人兵力全部到达后,结果大败,稚和琛都被革职除名。

没过多久,正平郡和蜀地又发生了叛乱,朝廷再次任命稚为镇西将军、讨蜀都督。他多次作战都有功劳,被提升为平东将军,恢复原来的爵位。后来又升任尚书右仆射。没过多久,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州城叛乱,朝廷再次任命稚为行台去讨伐他。稚当时背上长了毒疮还没好,灵太后慰问他说:“你的病情这么严重,我想让你休息一下,可是找不到其他人来代替你怎么办呢?”稚回答说:“死了才算完事,我怎敢不尽力而为呢!” 这时候稚的儿子子彦也患了脚痛病,拄着拐杖来辞行。尚书仆射元顺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这些位居高位的大臣,都享受着朝廷的恩宠,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有病的人反而先走,这合适吗?” 没人能回答。

那时候薛凤贤在正平叛乱,薛脩义在河东聚集兵力,分别占据盐池,攻打包围蒲坂,东西互相呼应,来支援萧宝寅。稚于是驻守河东。

皇上要免除盐池的税收,稚上书说:“盐池的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京城,应该好好保护,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来供应国家。现在边境战事频繁,国库空虚。冀州和定州战乱不断,平时征收的绢帛也收不上来了。国库入不敷出,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粗略计算一下盐税,一年下来,按绢帛计算,至少也有三十万匹,这相当于把冀州和定州的财政收入都搬到京城来了。现在如果废除盐税,就等于再次损失这笔收入。我之前违抗圣旨,没有先消灭关中的贼寇就解除了河东的围困,并不是因为轻视长安而重视蒲坂。蒲坂一旦失守,盐池也会丢失,军队的粮饷供应就会断绝。幸好上天保佑大魏,我的计划没有出错。以前高祖皇帝在太平盛世,什么都不缺,还设立了盐务官来管理,并不是为了追求利益,而是担心因为利益而扰乱社会风气。何况现在王公大臣们吃空饷,百官尸位素餐,征收六年的粮食,调拨明年的军需,这些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夺取百姓的力量。这并非我所愿,实在是无奈之举。我命令盐务官员和将领们继续按照规定收税,等待以后的旨意。”

稚帮助宝夤击败了将领侯终德,宝寅逃跑了,雍州平定。稚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庄帝即位初期,封稚为上党王,不久改封为冯翊王,后来降为郡公。之后升迁为司徒公,加封侍中,兼任尚书令、大行台,仍然镇守长安。前废帝即位后,稚被提升为太尉公,录尚书事。韩陵之战失利后,斛斯椿先占据河桥,计划诛杀尔朱荣。于是派稚入洛阳,向皇帝表达诛杀世隆兄弟的意思。孝武帝即位后,稚升任太傅,录尚书事。因为在制定策略方面有功劳,又被封为开国子。稚上表请求将官职授予他姨兄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恽。当初,稚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是洪超的母亲抚养了他,所以他请求将官职让给恽,皇帝准许了。孝武帝进入关中后,稚当时镇守虎牢,也跟随皇帝来到了长安。

我年轻的时候娶了张氏为妻,她给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彦,一个叫裕。后来我犯了错,跟罗氏私通,然后杀了我的前妻张氏,娶了罗氏。罗氏比我大十多岁,她非常嫉妒,管得很严。我和张氏其实感情很好,很尊重彼此,身边也没有其他的女人,家里伺候的人,因为一些误会,被她冤枉致死的,有好几个。罗氏给我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绍远、士亮和季亮,这三个兄弟都很正直勇敢。我年轻的时候比较轻狂,喜欢斗鸡赛马,还因为打架斗殴杀人,逃亡到龙门,躲到将军陈兴德家里,后来朝廷大赦才免罪。为了报答陈兴德,我把陈兴德哥哥陈兴恩的女儿吕氏娶了。

我的大儿子子彦,原名俊,他力气很大。因为他跟着父亲多次参与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槐里县子。皇上和齐献武王闹翻了,就提升子彦为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让他镇守弘农,把他当成心腹。后来又跟着皇上一起入关。子彦小时候曾经从马上摔下来,胳膊断了,肘关节的骨头凸出来一寸多长,他让人把肉割开,锯掉了骨头,流了好几升血,但他却像开玩笑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当时的人都觉得他比关羽还要厉害。

我的小儿子子裕,官做到卫尉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