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肥,是代州人。在北魏昭成帝时期,他十三岁就被选入宫中当侍卫。从小他就很有风度,为人果断,话不多。太祖(指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独孤部和贺兰部征战的时候,长孙肥经常跟随左右,保护太祖的安全,太祖非常信任他。

起初建国的时候,长孙肥和莫题等人一起担任大将,跟随太祖征讨刘显,又从濡源打到库莫奚,讨伐贺兰部,都立下了战功。后来太祖征讨蠕蠕,大获全胜,长孙肥活捉了蠕蠕首领匹候跋,这件事详细记载在《蠕蠕传》里。他还跟随太祖征讨卫辰和薛干部,把他们都打败了。蠕蠕的另一个首领缊纥提的儿子曷多汗,带着他的部落抛弃父亲逃跑了,长孙肥骑着轻骑兵追到上郡,把他们全杀了。

后来,长孙肥跟随太祖征讨中山,被任命为中领军将军。大军到达晋阳的时候,慕容宝(后燕皇帝)——当时是并州刺史、辽西王——偷偷摸摸地弃城逃跑,长孙肥追到蒲泉,抓住了他的妻子儿女。太祖打算包围中山城,慕容宝又弃城逃到和龙。长孙肥和左将军李栗带着三千骑兵追赶,追到范阳,还是没追上,只好返回。后来他们攻破了研城的守军,俘虏了一千多人。中山城里的人拥立慕容普邻当了他们的首领,太祖就包围了中山城。慕容普邻带了一千多步兵想趁机偷袭,太祖就命令长孙肥出战,故意装作撤退,慕容普邻的人追了上来,太祖从后面截击,把他们全部抓获并杀掉了。当时因为士兵和马匹太少,粮食也不够,太祖就解除了对中山城的包围,到河间地区去补充粮食。慕容贺邻杀了慕容普邻自立为王。大军到达鲁口的时候,太祖派长孙肥率领七千骑兵袭击中山城,攻入城外,然后撤兵。慕容贺邻带了四千步骑追赶长孙肥到泒水,长孙肥从魏昌反击,俘获了两百名身穿铠甲的骑兵。长孙肥在战斗中中了一箭,伤势严重,这才返回。中山城被攻克后,长孙肥因为战功被封为琅邪公,后来又升任卫尉卿,爵位改为卢乡公。

话说这中山太守仇儒,他不乐意搬到京城去住,就偷偷跑到了赵郡躲了起来。 然后呢,他拉拢了一伙山贼头子赵准,给他戴高帽,忽悠他说:“燕国快不行了,赵国要崛起,想知道是谁要干这事儿吗?就看准水够不够!” 赵准一听,乐得合不拢嘴,立马就信了,还给自己封了个“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冀二州牧、钜鹿公”的头衔,牛气冲天!仇儒呢,就当了他的长史,给他当参谋。

他们俩一伙人,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占据了关城,还勾结了丁零人,杀害了不少官吏,把常山、钜鹿、广平好几个郡都搞得鸡犬不宁。朝廷派了将军肥去讨伐,在九门把赵准给打败了,仇儒被杀了,赵准被活捉。朝廷下令把仇儒的肉做成食物分给士兵吃,赵准则押解到京城,在闹市里车裂处死,全家都被灭了。

接着,朝廷任命肥为镇远将军、兖州刺史,给了他两万步骑兵,让他南下攻打许昌,一路打到了彭城。 司马德宗的部将刘该派人去向肥将军投降,还送来了当地的特产。后来,姚平之在平阳造反,皇上要亲自去讨伐,可是一看,觉得没人比肥将军更合适了,就把他召回了京城。皇上派肥将军和毗陵王顺一起,率领六万骑兵当先锋。 皇上到了永安,平叛军派了个勇敢的将军,带着两百精兵来侦察,结果被肥将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活捉了那个将军,还一个人骑马回来了,那叫一个神勇!平叛军只好退守柴壁,皇上亲自带兵攻打,把他们全歼了。之后,肥将军又回到了兖州镇守。

肥将军在河南当官,深得百姓爱戴,在淮泗地区威望很高。他不仅善于谋划,而且作战勇猛,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从没打过败仗。所以,只要有什么难事,皇上都指派他去解决。平定中原,打败羌族叛乱,肥将军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朝廷赏赐给他几百个奴婢,还有上千头牲畜。后来,他的爵位降为了蓝田侯。天赐五年,他去世了,追谥为武侯,陪葬金陵。他的儿子翰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翰啊,从小就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秀品质。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因为张翰骑射技术高超,被任命为负责狩猎的官员。后来太宗皇帝在外征战,张翰就和元磨浑等人暗中策划迎接太宗回朝。太宗皇帝登基后,张翰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和磨浑等人一起在皇帝身边当差。因为立下功劳,他又升迁为平南将军。他率领军队镇守北方边境,威名远播,北方少数民族蠕蠕都对他非常忌惮。后来,他又升任都督北部诸军事、平北将军、真定侯,还配给他精锐的殿中细拾队,以及旌旗鼓吹的仪仗队。每次蠕蠕入侵边境,张翰都奋勇抵抗,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公爵。

世祖皇帝即位后,召张翰回京,晋封他为平阳王,并加封为安集将军。当时蠕蠕大檀部落入侵云中地区,世祖皇帝亲自率军征讨,派遣张翰率领北部各将领和尉眷,从参合以北地区出发,在柞山击败了大檀的别帅阿伏干,斩杀数千敌军,缴获战马万余匹。之后,他又和东平公娥清一起,从长川出发讨伐大檀。大檀军队向北逃窜,张翰紧追不舍,最终取得胜利凯旋而归。不久,张翰又升任司徒。后来,他又参与了讨伐赫连昌的战役,大败赫连昌的军队。世祖皇帝再次征讨赫连昌时,张翰和廷尉道生、宗正娥清一起率领三万骑兵作为先锋部队。赫连昌战败后逃往上邽,张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追到高平,但最终没能追上而返回。

在讨伐蠕蠕的战役中,皇帝亲率大军渡过沙漠,大檀军队四处逃窜。大檀的弟弟匹黎率领军队前来支援,与张翰交战,结果匹黎的军队溃败,张翰斩杀了数百名敌军首领。张翰为人清正严明,善于安抚将士,太祖皇帝非常器重他。他在神三年去世,太祖皇帝非常悲痛,为他流泪,并亲自前往吊唁,按照安城王叔孙俊的规格办理丧事,并且额外增加了赏赐。死后,被谥号为“威”,陪葬金陵。

他的儿子张平成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降为公爵。张平成年轻时凭借父亲的功劳担任中散,后来逐步升迁为南部尚书。去世后,陪葬金陵。他的儿子张浑继承了爵位。张浑最初担任中散,后来长期担任彭城镇将。在大和年间去世。他的儿子张盛继承了爵位。张翰的弟弟张受兴,在世祖皇帝时期,跟随皇帝征讨平凉,因为立功被赐爵位,并升迁为河间太守,后来去世。他的儿子张安都继承了爵位。在显祖皇帝时期,担任典马令。

陈兴弟陈某,在世祖皇帝当政的时候,当过羽林郎。有一次征讨和龙,敌人从西门杀出来,要攻打外围,陈某把他们打退了,一直追杀到长城脚下。因为立了功,被封为五等男爵。后来又参加了征讨凉州的战役,担任都将。回朝后,升迁为殿中给事中,爵位也升为子爵,后来又升任驾部尚书。之后再次出任北镇都将。陈某为人宽厚,喜欢学习,又爱惜人才,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怀念他。高宗皇帝即位后,又把他封为吴郡公,加封安东将军。兴光二年,陈某去世,追赠散骑常侍、吴郡王,谥号为恭,陪葬金陵。

他的儿子陈头继承了爵位。高宗皇帝在位时,陈头担任中散,后来升迁为内行长,主管龙牧曹。天安年间去世。他的儿子陈拔继承了爵位。

陈某的弟弟陈兰,世祖皇帝初期,担任中散。经常跟随皇帝出征,负责管理御用兵器,受到很多赏赐。后来因为在平定凉州的战役中立功,被封为睢阳子,加封奋武将军。后来又升迁为散骑常侍、北部尚书,之后又担任豫州刺史。最后去世了。

他的儿子陈乌孤继承了爵位。高祖皇帝初期,陈乌孤出任武都镇将,后来回朝担任散令。

他的儿子陈乐,在孝静皇帝时期,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陈某的另一个弟弟陈亦干,太祖皇帝初期,担任羽林郎。参加了平定中原的战役,后来担任广平太守。最后去世了。

他的儿子陈石洛,世祖皇帝初期,担任羽林郎,逐步升迁为散骑常侍。参加了征讨赫连昌的战役,担任都将,因为立功被封为乐部尚书,赐爵临淮公,加封宁西将军。在神年间去世,谥号为简。

他的儿子陈真,年轻时凭借父亲的功劳担任中散。参加了平定凉州的战役,因为立功被封为临城子,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广武将军。继承父亲的爵位后,降为建义将军、临淮侯。后来升迁为司卫监。参加了征讨盖吴的战役,又升迁为殿中尚书,加封散骑常侍。跟随皇帝征讨刘义隆,到达长江。进爵南康公,加封冠军将军,最后在军中去世。

他的儿子陈吴儿继承了爵位。高祖皇帝初期,担任中散、武川镇将。太和年间去世,追赠恒州刺史。

他的儿子陈长乐继承了爵位,后来因为犯事被削去爵位。之后历任陵江将军、羽林监。

他的儿子陈荣族,在武定年间,官至征西将军、繁昌男。

吴家兄弟里,有个弟弟叫吴突,当过朔州长史。他哥哥吴元庆,则担任平州仓曹参军。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叫尉古真,是代州人。当年太祖在贺兰部的时候,贺染干派侯引、乙突等人去行宫,想搞事情。古真知道了这件事,偷偷地派人快马加鞭报告了太祖,结果侯引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贺染干怀疑古真泄露了他的计划,就抓了他,用两根车轴压在他头上,伤了一只眼睛,古真就是不认罪,最后才被放了。后来国家建立初期,他跟着出征库莫奚和叱突邻,都立了功。他还参加了救援贺兰的战役,打败了卫辰子直力鞮,又在参合陂打败了慕容宝。之后又参与平定中原的战争,因为功劳被封为束州侯,还被加封为建节将军。太宗即位初期,他被任命为鸿飞将军,率领五千人驻守大洛城。太宗西巡的时候,古真和奚斤等人率领前军讨伐越勒部,大获全胜,缴获战马五万匹,牛羊二十万头,俘获了两万多户人家,然后带着战利品西归。泰常三年,他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去世后,儿子吴亿万继承了他的爵位。吴亿万死后,他的儿子吴盛又继承了爵位。

尉古真的弟弟叫尉太真,太宗初年,担任平南将军、相州刺史。

尉太真还有一个弟弟叫尉诺,年轻的时候就侍奉太祖,以忠诚谨慎闻名。在围攻中山的战役中,尉诺第一个冲上城墙,结果伤了一只眼睛。太祖感叹道:“诺兄弟两人都伤了一只眼睛,都是为了建功立业,真是令人敬佩啊!”于是更加宠信他。后来尉诺被任命为平东将军,被赐爵安乐子。他参加了讨伐姚平的战争,回来后被任命为国部大人。太宗初年,他担任幽州刺史,被加封为东统将军,爵位也晋升为侯爵。长孙道生讨伐冯跋的时候,尉诺和骁骑将军延普率领军队驻扎在辽西。后来他又升任宁东将军,爵位晋升为武陵公。尉诺在幽州当官期间,施行了仁政,百姓和官员都很怀念他。世祖时期,蓟州人张广达等二百多人上书请求朝廷重新启用他,于是他又被任命为安东将军、幽州刺史,封地改为辽西公。尉古真兄弟都做了地方长官,当时的人们都很敬重他们。燕地战乱已久,百姓流离失所,尉诺在幽州前后十几年,使一万多户人家重新安居乐业。延和年间去世。

他的第八个儿子尉观继承了他的爵位。尉观死后,他的儿子尉崘继承了爵位。

老张家老大,张眷,那可是个忠厚老实的孩子,完全继承了他爹的优秀品质。唐太宗当政的时候,张眷就在皇帝身边当差,做到大官令这么高的职位。 那时候,有个叫受斤的侍臣犯了罪,竟然逃跑了,跑到蠕蠕去了。皇帝下令让张眷去追捕他,张眷一路追到了蠕蠕的王庭。蠕蠕的大檀问他怎么回事,张眷说:“受斤这小子欺骗了皇上,逃跑了,我如果不把他抓回来,那就是我的失职。” 张眷二话不说,就在大檀面前把受斤给抓住了。 旁边的人想救受斤,才让他给跑了。 这件事之后,张眷就因为骁勇善战的名声传开了,后来升官做了司卫监。

唐太宗去幽州的时候,还下令让张眷辅佐太子李治(世祖)留守京城。后来,打河南那场仗,张眷又带兵打仗,指挥高车骑兵,冲锋陷阵,那叫一个勇猛,敌人见了他都害怕。李治当皇帝后,任命张眷和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个人,一起管理朝廷的四部事务,负责处理机要文件。皇上还赏赐他山桑侯的爵位,又给他加了个陈兵将军的官职。

他被任命为安北将军,前往北方边境镇守。跟平阳王长孙翰一起在祚山打败了蠕蠕的别帅阿伏干,又率领军队到达歌删山,击败了蠕蠕别帅便度弟库仁直,然后继续向北进军。蠕蠕的部帅莫孤率领五千高车骑兵前来阻击,结果被我们打得大败,斩首一千多级。他还多次参与征讨蠕蠕,深入白漠、黑漠之间,攻击蠕蠕东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凯旋而归。 他还参与了征讨赫连昌的战役,率军从南线进攻,在上邽与赫连昌交战。可是,将士们缺粮了,临淮公丘堆等人奉命在各郡县征收粮食,结果被赫连昌打败。赫连昌乘胜追击,到处抢掠,其他将领都为此担忧。他与侍御史安颉暗中策划,设下埋伏,成功诱敌深入,擒获了赫连昌。凭借此战的功劳,他被封为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爵位晋升为渔阳公。

后来,他又参与了征讨和龙的战役,他亲自率领一万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安抚降服了二千多户人家。不久,他又被授予假节、加侍中、都督豫洛二州及河内诸军事、安南将军、开府的职务,镇守虎牢。张掖王秃发保周叛乱时,朝廷征召他与永昌王健等率军讨伐,在番禾击败了秃发保周。秃发保周逃窜,他率领骑兵追击,最终秃发保周走投无路自杀身亡。朝廷下诏让他继续镇守凉州,并加都督凉沙河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的职务,兼任护羌戎校尉。之后,他又调任敦煌镇将。他还击败了吐谷浑,俘获了三千多人。他长期镇守边疆,威名远扬。

高宗时期,他率领军队北上进攻伊吾,攻克了伊吾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凯旋而归。不久,他被任命为侍中、太尉,爵位晋升为王,还与太宰常英等人一起参与评定尚书的事务。高宗北巡狩猎,正赶上大雪,有人建议返回。他却进谏说:“现在我们已经调动了大量军队,目的是震慑北方的敌人,距离目的地并不远,却要马上返回,敌人一定会怀疑我们内部有困难。虽然现在正下着大雪,士兵们也十分辛苦,但为了大局着想,应该继续前进。”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渡过沙漠返回。因为他德高望重,朝廷特许他拄着拐杖穿着便鞋上殿。和平四年,他去世了。高宗非常悲痛,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庄。

话说多侯继承了爵位。他从小就很有军事才能,在显祖时期,官拜假节、征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敦煌镇将。到了敦煌上任后,他就上奏朝廷,请求率领五千轻骑兵,西进讨伐于阗,顺便平定其他一些国家,就地取材,用敌人的物资来维持军费,以此来完成平定边疆的功绩。但是,朝廷没批准。

高祖初年,蠕蠕部落的首领无卢真率领三万骑兵入侵边境,包围了敦煌。多侯亲自带兵迎战,把他们打跑了,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晋升为征西大将军。后来,多侯在南山打猎的时候,蠕蠕又派部将度拔率兵包围了敦煌,还切断了他的归路。多侯一边且战且退,一边寻找机会,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冲回了敦煌。然后他率领军队出城迎战,大败敌人,追击数十里,斩首一千多级。于是他又上书朝廷,请求北上攻取伊吾,切断蠕蠕与西域的联系。高祖皇帝觉得他的计策很好,但是因为当时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觉得时机不太合适,就没有同意。太和元年,多侯被自己的妻子元氏害死了。

多侯的儿子建继承了爵位,后来官至给事中,死后没有留下儿子。

建的弟弟那继承了爵位,后来也去世了。

那的儿子范又继承了爵位。

范的弟弟显业,官至散骑常侍,他跟太原公主私通,生了个儿子叫彦。在武定年间,显业官至卫将军、南营州刺史。

话说多侯的儿子庆宾,那可是个骑射高手,而且很有军事才能。高祖皇帝在位的时候,他直接从平民升到了员外散骑侍郎,后来又一步步升迁,做到左将军、太中大夫。到了肃宗皇帝当政的时候,朝廷想把蠕蠕国的首领阿那瑰送回国,庆宾极力反对,结果没被采纳。后来蠕蠕果然反叛,他们的将军台元孚带兵大肆抢掠北方边境。朝廷就派尚书令李崇去讨伐,庆宾作为副将跟着李崇出征,打完仗就回来了。

接着,元法僧也造反了,萧衍派他儿子豫章王萧综去镇守徐州。朝廷又让庆宾当副将,跟着安丰王延明去平叛。没多久,庆宾就升任后将军、肆州刺史。那时候尔朱荣的势力越来越大,兵强马壮,他曾经带兵路过肆州,庆宾怕他,就紧闭城门不出战。尔朱荣因此恨上了庆宾,带兵去攻打肆州。庆宾的别驾姚和里应外合,结果尔朱荣杀了庆宾的很多部下,把庆宾抓回秀容,还叫他“假爸爸”。后来庆宾因为母亲去世回京奔丧,不久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都督,镇守汝阴。最后他回到京城,在永安二年去世了。朝廷追赠他车骑将军、雍州刺史的官职,后来又追加侍中、司空公的荣誉称号。

庆宾的儿子豹,一开始是员外郎。肃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他担任颍州刺史,跟萧衍的将领裴之礼作战,英勇牺牲了。豹的弟弟瑾,在武定年间当过东平太守。庆宾的弟弟地干,聪明机智,多才多艺,骑马射箭,百发百中,当时没人能比得上他。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他担任左机令。世祖皇帝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欣赏他,世祖皇帝即位后,提拔他做了库部尚书,还加封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让他管理皇帝的御用车辆。地干对皇帝非常忠诚,而且很擅长说笑话逗皇帝开心。世祖皇帝看到他办事有效率,高兴得不得了,非常宠爱他,经常让他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后来世祖皇帝要攻打平凉,用冲车去攻打城墙上的土堆,地干被绳子绊倒,肋骨断了,不幸去世了。世祖皇帝亲自去慰问,痛哭不已。朝廷追赠他中领军将军、燕郡公的爵位,谥号为惠,并且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长孙寿从小就当上了散骑常侍,后来升迁为殿中右曹尚书,还继续担任散骑常侍。他跟着军队去征讨刘义隆,一直打到了长江边。皇上赏赐他爵位,封他为会稽公,还加封他为冠军将军。到了高宗时期,他被任命为泾州刺史。和平五年,他去世了。

他儿子长孙弥真继承了他的爵位。长孙弥真去世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长孙状德继承了爵位。

长孙地干的弟弟长孙侯头继承了长孙地干的官职,当上了库部尚书。

长孙侯头的弟弟长孙力斤,也是因为忠诚谨慎而闻名。他历任御史中尉、并州刺史,都有政绩。后来被加封为冠军将军,赐爵晋阳侯。去世后,追赠为平南将军。

长孙力斤的弟弟长孙焉陈,官至尚书,封安乐侯。

长孙古真的玄孙长孙聿,字成兴,为人耿直刚正。萧宗时期,他担任武卫将军。当时,领军元叉权势很大,百官都对他毕恭毕敬,唯独长孙聿对他拱手行礼,却不下跪。不久后,他被外放为平西将军、东凉州刺史。凉州出产的绯红色丝绸是天下最好的,元叉送给他两千匹白绫,让他用来染布,被他拒绝了。元叉就暗示御史弹劾他,把他从驿站召回京城。经过调查,发现他并没有什么过错,又让他回到原来的岗位。不久后,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岁。去世后,追赠为安北将军、朔州刺史。

他的儿子是长孙俭。在武定年间,他担任开府祭酒。

史书上说:长孙肥年轻时就在宫中当差,骁勇善战,名扬天下,他率领军队所向披靡,那些溃逃的敌人,关羽张飞那样的万人敌,也比不上他啊!长孙翰继承了他父亲的英勇,没有丢掉祖上的基业,在父亲去世后,他尽到了丧葬的礼仪,这都是有原因的!长孙尉真兄弟,忠勇奋发,视死如归。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壮大了家族的事业,身居高位,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