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是广宁人。他奶奶是平文皇后的母亲,生下了昭成皇帝。他伯祖父丰,因为是皇帝的舅舅而地位显赫。丰的儿子支,娶了昭成皇帝的女儿,非常受宠。王建年轻的时候就娶了公主。建国初期,他担任外朝大人,和和跋等人一起轮流管理国家事务,参与重要的决策。

有一次,太祖皇帝去濡源,派王建去见慕容垂,王建说话的语气和姿态都非常强硬,慕容垂都被他吓住了。回来后,王建被任命为左大夫。王建的哥哥王回,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守法,王建把这事儿都报告给了皇帝,结果王回父子都被杀了。由此可见,王建为人多么谨慎正直。后来,他跟随军队征讨各国,打败了二十多个部落,因为战功被赏赐了数十个奴婢和几千头牲畜。

他又跟随军队征讨卫辰,打败了他们,被赏赐了五千户的奴仆,升任中部大人。在参合陂之战中,他参与了打败慕容宝的战役。太祖皇帝乘胜追击,打算彻底征服南夏,于是就挑选俘虏中那些有才能的人留下,其余的想都给他们发放衣粮,送他们回家,让中原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恩德。于是就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

王建说:“慕容氏在这次战败后,国内空虚,很容易就能拿下。现在把他们放回去,是不是不太好?而且,放虎归山,将来还会带来祸患,不如把他们全部杀掉。”太祖皇帝对众将说:“如果按照王建的建议去做,恐怕会让南方百姓害怕,断绝他们归顺朝廷的心,这与我们出兵讨伐罪犯,安抚百姓的初衷不符啊。”其他的将领都觉得王建说得有道理,但是王建坚持己见,最后还是把俘虏们坑杀了。后来,太祖皇帝后悔了。

我后来跟着军队去征讨慕容宝,被封为冠军将军。并州平定后,皇帝的车队要从井陉往东走,命令我率领五万骑兵先出发开路探探情况。车队到了常山,很多郡县都投降了,只有中山、邺城和信都三座城池死守着不肯投降。于是皇帝派卫王仪去攻打邺城,派我去攻打信都,双方各领五万兵马。我和我的军队攻城六十多天都没能攻下来,士兵伤亡很大。

后来,太祖皇帝亲自从中山赶到信都,慕容宝的冀州刺史慕容凤趁夜偷偷翻墙逃跑了,信都城也就投降了。皇帝的车队到了钜鹿,在柏肆坞打败了慕容宝,接着就包围了中山城。慕容宝丢下城池逃往和龙,城里没人管事了,老百姓都吓坏了,东门都没关。太祖皇帝打算趁夜进城,占领东门据守。但我贪心又没脑子,只想抓俘虏,怕士兵们到处抢劫,把府库里的东西都偷光了,就请求等到天亮再行动,太祖皇帝这才作罢。

结果那天晚上,河边的老百姓拥立慕容晋麟当了他们的首领,然后关上城门死守。太祖皇帝于是集中所有兵力攻城,连续几天都没攻下来。他就让人爬上高高的巢车,对着城里的人喊话:“慕容宝都逃跑了,你们这些老百姓到底为了谁守城?你们怎么不明白天意,非要等死呢?”城里的人回答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什么都不懂,只是害怕像以前参合部那样被杀光,所以才想苟活几天罢了。”太祖皇帝听到这话,转头看看我,然后朝我脸上吐了口唾沫。

中山城攻下后,皇帝赐给我濮阳公的爵位。后来,乌丸人库侲宫鸣聚集了一帮人造反,皇帝又派我去平乱。之后我升迁为太仆,又改封为真定公,还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兼任冀州和青州刺史。最后我死了,陪葬在金陵。

一开始,建的哥哥豆因为立功被封为丘侯,可惜没儿子,所以建就让自己的儿子斤继承了他哥哥的爵位。斤当过太守、给事中,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大长秋。后来,世祖要征讨赫连昌,就派斤负责制造攻城器械。 斤因为立功被封为淮南公,还加封了平北将军的官职。那时候,并州的胡酋田卜造反被平定,剩下的那些胡人心里不安分,于是就派斤去虑虒镇守,安抚他们。斤在胡魏地区治理得很好,名声非常好。

后来刘义隆派将领到彦之攻打河南,世祖西征赫连定,就让斤担任卫兵将军,镇守蒲坂。关陇平定后,斤调任长安,被授予假节,官拜镇西将军。可是,斤后来骄傲自满,不遵守法度,只信任身边的亲信,随意调动百姓服劳役,老百姓受不了了,好几千户人家都逃到汉川去了。 斤还把责任推到雍州刺史阳文祖和秦州刺史任延明身上。世祖把他们俩叫来问话,两人都陈述了自己的情况。世祖知道是斤诬陷他们,就派宜阳公伏树去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查出了斤的几十条罪状。最后,世祖把斤杀了,以儆效尤。

建的孙子度,在太宗时期担任虎牢镇的监军。世祖即位后,召他进京担任殿中给事,后来升迁为尚书。他跟着世祖征讨赫连昌,又参与了讨伐蠕蠕的战争,都立了功,被封为济阳公,还加封了散骑常侍、平南将军的官职。朝廷下令让度率领五千骑兵和叔孙建一起在湖陆击败了刘义隆的兖州刺史竺灵秀。后来,度出镇长安,被授予假节,都督秦、泾、梁益、雍五州诸军事,并开府建衙。他死后,被追谥为庄公。

度的儿子安都继承了他的爵位,但是爵位被降为了侯。世祖任命他为太子庶子,后来又派他去鄯善镇守。到了高宗时期,他担任内都大官。死后,他的儿子买得继承了他的爵位。

建的曾孙树,因为擅长射箭深受显祖的宠爱,担任内侍长。后来逐步升迁为尚书,被封为历阳侯,还加封了龙骧将军、员外常侍的官职。之后,他又出任平西将军、泾州刺史。最后去世了。

安同,是辽东的胡人。他祖上有个叫世高的人,汉朝的时候跟着安息国的王子来到洛阳。后来经历了魏晋朝代,为了躲避战乱跑到辽东,就在那里定居了。他爸爸叫屈,在慕容暐手下当官,是殿中郎将。后来苻坚灭了慕容暐,屈的朋友公孙眷的妹妹被苻坚纳入宫中,后来又赏赐给了刘库仁做妻子。刘库仁很宠爱她。安同因为跟着公孙眷做买卖,看到太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就留下来侍奉他。安同为人正直严谨,聪明贤惠,喜欢听取长者的意见。

建国初期,太祖从慕容垂那里征兵,这事儿《窟咄传》里记载着呢。安同经常被派去传达旨意,因此很受宠爱,被任命为外朝大人,和和跋他们一样可以出入宫禁,轮流管理各种事务。太祖赏赐功臣,安同因为出使有功,被赏赐了妻妾、三十个奴仆、两匹马、五十只羊,还被封为广武将军。

后来跟着太祖去柴壁征讨姚平,姚兴带兵来救姚平,太祖就加固包围圈来抵抗姚兴。安同献计说:“我奉命去绛州督促收税,看到汾河东边有个蒙坑,东西长三百多里,道路不通。姚兴要是来,肯定是从汾河西边来,居高临下,直奔柴壁。这样一来,敌人内外就会连成一片,重围难以坚守,难以抵挡。应该在汾河弯曲处修建南北两座浮桥,在西岸筑起防御工事。西面的防御工事一旦坚固,敌人就无计可施了。”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姚兴眼睁睁看着姚平被消灭却无法救援。因为这次出谋划策有功,安同被封为北新侯,加封为安远将军。后来皇上又命令安同把姚兴的将领越骑校尉唐小方等人送去长安。

清河王造反的时候,太宗皇帝正在外地,就派人半夜里通知了李靖,让他赶紧把全国各地有技术的工匠都召集起来,大家一听都积极响应,拥护皇帝。

太宗皇帝登基后,就让李靖和长孙嵩一起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后来又下令让李靖和贺护一起出使并州,调查当地的情况,安抚那些居住在山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疾苦,并且查处那些不守法的官员。李靖到了并州后,上奏说:“我发现并州的很多官员都不遵守法令,而且刺史还私自任命御府的针工古彤当晋阳县令,他们互相勾结,贪污受贿。请求按照法律处罚他们。”太宗皇帝同意了,从此并州的官场就变得清正廉洁了。

李靖从井陉关往东走到钜鹿,征发了当地每四户人家一个人,想要修建大岭山,打通天门关;还在宋子修建了军事要塞,来稳定当地的郡县。因为李靖深得民心,有人就告发他修城池、聚集人马,图谋大事。太宗皇帝认为李靖擅自在外征发民夫,就用囚车把他押回京城,召集大臣们商议他的罪过。大臣们都说:“李靖擅自发动工程,劳民伤财,应该严惩,以儆效尤。”但是太宗皇帝觉得李靖虽然擅自做主,但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并没有坏心眼,就把他放了。

世祖皇帝监国期间,临朝听政,任命李靖为左辅。太宗皇帝征讨河南的时候,又任命李靖为右光禄大夫。世祖皇帝镇守北方边境的时候,李靖和安定王一起留守京城。世祖皇帝即位后,提升李靖的爵位为高阳公,任命他为光禄勋。不久又任命他为征东大将军,冀州和青州刺史。李靖的长子李屈,在太宗皇帝当政的时候负责管理太仓,偷盗了几石官府的稻米,想用来孝敬父母。李靖非常生气,上奏请求处死李屈,并且自责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请求受到惩罚。太宗皇帝赞赏他的正直,最终赦免了李屈,还下令额外赐给李靖一些稻米。李靖为人清廉,奉公守法,都是这种风格。

李靖在做官的时候,办事明察秋毫,擅长军事训练,家教也很严格,受到世人的称赞。等到他在冀州做官,年纪大了,开始积累了不少财富,还大兴土木建造寺塔,让百姓苦不堪言。神龙二年,李靖去世,追赠高阳王,谥号恭惠。他的儿子李屈,官至散骑侍郎,被赐爵北新子。

屈弟原这个人啊,性格挺严肃的,而且胆子大,很有计谋。唐太宗当皇帝的时候,他当了个猎郎,后来去云中当军事长官。那时候赫连屈丐这小子跑到河西来闹事,屈弟原就带了几十个骑兵冲上去,直接干掉了十多个人。太宗觉得他轻敌,没听指挥,就批评了他一顿。不过呢,太宗也知道他骁勇善战,所以还是让他继续当将军,镇守云中。屈弟原为人宽厚,对下属好,所以大家都很拥护他。那些蠕蠕人老是来犯边境,屈弟原每次都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因为他立了大功,就被封为武原侯,还加了个鲁兵将军的官衔。

后来唐世祖当皇帝了,就把他召回朝廷,当了驾部尚书。有一次,皇帝御驾亲征,要去打蠕蠕的大檀。军队分成五路一起进攻,大檀吓得赶紧往北跑。后来屈弟原又升官了,当了尚书左仆射、河间公,还加了侍中、征南大将军的头衔。他还跟着皇帝去打赫连昌,攻破了赫连昌的城池,然后就回来了。有一次,皇帝北伐,蠕蠕人又跑了。世祖听说东部的高车人在巳尼陂那里,人畜很多,想派兵去偷袭他们。其他的将领都觉得太难了,劝皇帝别去,但世祖不听。他就派屈弟原和侍中古弼带了一万骑兵去打,结果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后来皇帝去昌黎,屈弟原就和建宁王崇一起在漠南驻扎,防备蠕蠕人。

屈弟原在朝中,可以说是没对手,但是他仗着皇帝宠信他,就变得骄傲自大,处处压人。他给儿子求娶襄城公庐鲁元家的女儿,结果鲁元不同意。屈弟原就告鲁元的状,结果事情越闹越大,一直没个结果。屈弟原害怕自己吃亏,就想着造反,结果事情败露,被杀了。临死前,他还上了一道奏章,上面写着:“臣闻圣不独明而治,鼎不单足而立,是以荧火之光,犹增日月之曜。先臣同,往因圣运,归身太祖,竭诚戮力,立效于险难之中。臣以顽暗,忝备股肱。陛下恩育,委以朝政,思展微诚,仰报恩泽,而鲁元奸妄,构成贝锦,天威遂加,合门俱戮。此乃命也,非臣之枉。但鲁元外类忠贞,内怀奸诈,而陛下任以腹心,恐衅发肘腋。臣与鲁元生为怨人,死为雠鬼,非以私故,谤毁鲁元。不复眷眷,披露诚款。”

我大哥叫颉,颉的弟弟叫聪,聪在宫里当内侍。聪的弟弟叫蕯,官至龙骧将军,还兼任黄门侍郎,皇上还封他为广宗侯。我大哥他们兄弟几个,表面上看着很节俭,其实暗地里积攒了不少家底。等到诛杀皇后之后,查抄他们家的财产,竟然高达数万之多!

颉这个人,特别聪明,很有策略,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太宗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就让他当了内侍长,负责考察和选拔朝廷官员。他查处奸邪,一点也不避讳,甚至还曾经向太宗皇帝告发了他父亲的一些阴私。太宗皇帝认为他忠诚正直,对他特别宠信。

宜城王奚斤从长安追着赫连昌,一直追到安定。当时,颉担任监军侍御史。奚斤的马匹好多都病死了,士兵们也缺粮,于是就挖深壕沟,加强防御,死守城池。他派太仆丘堆等人去民间征收粮食,结果被赫连昌打败了。赫连昌因此更加骄傲自大,每天都来侵扰,抢夺草料牲畜,连放牧的人都出不去,士兵们都苦不堪言。

颉向奚斤献计说:“我们奉命讨伐叛贼,现在却退守孤城,就算不被贼人杀死,也要按军法处斩。进退两难,哪里还有活路?而王爷您和各位将军却悠闲自得,毫无对策,拿什么来报答朝廷的恩情,完成任务呢?”奚斤说:“现在如果出战,我们的马匹已经不够用了,步兵去打骑兵,肯定打不赢。必须等到京城派来骑兵增援,然后步兵在内线作战,骑兵在外线袭击,这才是万全之计啊。”

颉说:“现在强敌在外游荡,而我们兵疲马乏,士兵们都饿得面黄肌瘦,如果不立即决战,那我们随时都可能丧命,还指望什么援兵?等死,不如战死,难道要坐等被困死吗?”奚斤还是以马匹不足为借口推脱。颉说:“现在虽然兵马不足,但将领们骑的马,也能凑个两百骑。我请求招募一些勇敢的士兵,主动出击,就算不能打败敌人,也能挫挫他们的锐气。再说,赫连昌这个人性情暴躁,又缺乏谋略,很喜欢挑战,大家都认识他。如果我们设下埋伏,突然袭击,就能抓住他!”奚斤仍然犹豫不决。

于是颉暗中和尉眷等人商量,挑选了骑兵等待时机。赫连昌来攻打营垒,颉带兵出战迎敌。赫连昌亲自冲到阵前作战,士兵们认出了赫连昌,都争先恐后地向他冲去。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尘土飞扬,白天也像黑夜一样,士兵们一片混乱,赫连昌只好撤退。颉等人乘胜追击,赫连昌的马受惊摔倒了,颉活捉了赫连昌,把他押送到了京城。北魏世祖皇帝非常高兴,任命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并让他接替丘堆统领诸军。奚斤因为功劳不在自己,感到羞愧,轻率地追击赫连昌的弟弟到平凉,结果战败。眼看就要再次攻入长安,朝廷就命令颉镇守蒲坂,抵挡奚斤。

宋文帝刘义隆派将军到彦之带兵攻打河南,想支援赫连定。拓跋焘(世祖)因为兵力不足,就带着河南三个郡的兵马渡过黄河。到彦之于是就在南岸布防,一直到衡关。拓跋焘西征赫连定,任命拓跋颉为冠军将军,统领各路军队去打到彦之。到彦之派将领姚纵夫渡过黄河去攻打冶坂,拓跋颉率领军队击溃了他,斩首三千多级,跳河逃跑的更多。接着渡过黄河,攻打洛阳,攻克了洛阳,俘虏了刘义隆的将领二十多人,斩首五千级。然后进攻虎牢,虎牢城被攻破,刘义隆的司州刺史尹冲从城上掉下来摔死了。又和琅邪王司马楚之一起攻下滑台,俘虏了刘义隆的将领朱修之、李元德和东郡太守申谟,俘获了一万多人。之后就班师回朝了。

神四年,拓跋颉去世了。追赠他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的官职,晋爵为王,谥号襄。拓跋颉当将军的时候,很会安抚士兵,他死后,刘义隆的士兵降兵们,没有一个不叹息的。

他的弟弟,名字叫(月者),在太宗时期担任乐陵太守。后来去世了。

他的长子拓跋国,官位做到冠军将军,被赐爵北平侯,担任杏城镇将。

拓跋国的弟弟拓跋难,很有才智。阳平王杜超统领各路将领攻打刘义隆,拓跋难参与了征南的军事行动,因为立功被任命为清河太守。在世祖时期,各路将领经常征讨和龙,都让拓跋难担任长史。他凿山填谷,既省力又高效。后来升迁为给事中。跟随皇上南征的时候,在河上造了浮桥,因为功劳被赐爵清河子。后来去世了。

他的儿子拓跋平城,继承了爵位。官位做到虞曹令。后来被乙浑杀害了。

楼伏连,是代国人,他家世代都是部落首领。伏连为人忠厚老实,很有领导才能。十三岁的时候就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当上了部落首领。

最早的时候,他跟着太祖皇帝打败了贺兰部,又跟着平定了中山,被任命为太守,还斩杀了叛贼张翘。后来,他又参加了在柴壁打败姚平的战役,因为战功被封为安邑侯。在太祖皇帝当政的时候,他当上了晋兵将军和并州刺史。

伏连还很厉害,他招降了西河地区的胡人曹成等人,一共七十多人,然后他们一起袭击杀死了赫连屈孑吐京的护军以及三百多名守卫士兵,还抓捕了叛乱的胡人阿度支等两百多户人家。太宗皇帝很赏识他,就封曹成等人为将军,并赐予他们列侯的爵位。后来,朝廷又召伏连进京担任内都大官。

世祖皇帝即位后,提升伏连为广陵公,后来又调任卫尉,再调任光禄勋。世祖皇帝征讨蠕蠕的时候,伏连留守京城,被晋升为王,还被加封为平南大将军。之后,他又被授予假节的权力,督领河西各路军队,担任镇西大将军,出镇统万。他在真君十年去世,谥号恭王。

他的儿子伏真继承了他的爵位,但是爵位降为了公爵。伏真也跟着世祖皇帝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官职做到散骑常侍、尚书、安北将军。后来,他又被改封为湘东公。他曾经跟随军队征讨凉州,回程的路上去世了,谥号庄公。

伏真的儿子伏干继承了他的爵位,但是爵位降为了侯爵。

伏真的弟弟伏大拔,官至尚书、散骑常侍、征西将军,被赐封为永平侯。高祖皇帝即位初期,他担任中都大官。去世后,追赠平东将军、定州刺史,谥号康。

伏大拔的儿子伏禀,字法生,继承了他的爵位。他被任命为太子宫门大夫,后来慢慢升迁,当上了赵郡太守。任期满了之后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城门校尉。后来他又出任征虏将军,担任平城镇将。之后升迁为朔州刺史,仍然担任征虏将军。后来又回到京城,担任卫尉少卿。他五十八岁去世,追赠抚军将军、恒州刺史。

伏禀的儿子伏贵宗,在武定年间,担任伏波将军、开府水曹参军。

伏连的哥哥的孙子孙安文,跟随军队征讨平凉,立下战功,被赐封为霸城男,加封虎威将军。后来又升迁为三郎幢将。去世后,高祖皇帝因为他的儿子孙毅很优秀,就追赠他为安东将军、冀州刺史、阳平公,谥号定。

老李啊,官儿越做越大,先做了殿中尚书,然后是散骑常侍,皇上还封他为常山公,又加了个安南将军的职位。后来又升任尚书右仆射。因为抓住了叛贼梁众保,皇上又给他加了个侍中的头衔,原来的官职不变。不过后来按例降了一级,成了侯爵。之后他又被派去定州做刺史,官衔是使持节、镇东将军。

话说这太极殿建好了,皇上要举行祭祀大典,把大臣们都召集来了,结果下起了大雪,没办法举行仪式。皇上就说:“朕费尽心力建成这正殿,准备隆重举行大典,召集百官。可是偏偏下起了大雪,朕心里很不是滋味,没能顺应天意,这都是朕的不是,到底错在哪里呢?各位爱卿说说看,帮朕想想办法。”老李就跪下说:“风霜雨雪,都是自然现象;夏天雨水,冬天飘雪,都是四季的正常变化。现在是隆冬时节下雪,很正常啊。《礼记》上说:‘衣服被雨淋湿了,不成体统,就要停止仪式’,这古已有之,没什么好奇怪的。”皇上说:“刘秀当年要渡河,都能呼风唤雨让河水结冰。只是朕德行不如古人,所以感召不了上天啊。”后来,老李又调任凉州刺史,兼管凉州、河州两州和鄯善镇的军事。皇上南征的时候,老李上书劝谏说:“听说皇上要率领大军南下,讨伐荆州、扬州,安抚淮河以北的百姓,统一瓯越地区。但是我愚钝地认为,现在不宜出兵。为什么呢?因为京城刚迁都,百姓刚刚安顿下来,公私事务都刚刚起步,百废待兴,民生艰难。加上前几年收成不好,百姓大多饥饿,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发民变。上天之道是深远莫测的,应该顺应时势,休养生息,暂缓用兵,等待时机。”皇上批复说:“时机不是自己来的,而是人为造成的。今年的情况和往年不一样,守株待兔的办法行不通了。现在正是用兵的好时机,岂是你能理解的?”

太和二十一年,老李去世了。皇上赐给他二十万钱,二百匹布。

丘堆,是代郡人。长得漂亮又仪表堂堂,为人忠诚谨慎,深受皇帝信任。唐太宗登基后,他被任命为拾遗,在皇帝身边当差,后来慢慢升迁到散骑常侍。他还跟叔孙建一起,参与了讨伐山胡的战役。

后来,刘裕率军西征,朝廷就命令丘堆和叔孙建在河内枋头一带,防备敌人的偷袭。姚泓被灭后,丘堆被留下来镇守并州。赫连屈孑派了三千骑兵袭击河西,丘堆就从并州出发,和游击将军王洛生一起把他们打跑了。因为立了功,丘堆被封为侯爵。

等到唐世祖监国临朝的时候,丘堆和太尉穆观等人担任了辅佐大臣。世祖即位后,丘堆被晋升为临淮公,还加封了镇西将军的官职,后来又调任太仆。

唐世祖征讨赫连昌的时候,丘堆和常山王素率领三万步兵殿后。赫连昌战败后南逃,世祖就派丘堆和宗正娥清率领五千骑兵去收复关中失地。赫连昌的几个城池守将死守不出,丘堆和娥清一起攻克了这些城池。朝廷下令丘堆班师回朝,但是宜城王奚斤上表请求留下丘堆等人继续平定赫连昌,皇帝也同意了。

丘堆和奚斤合兵与赫连昌对抗。可是军队缺粮少草,丘堆和义兵将军封礼只好向老百姓征收粮草,结果士兵们到处抢掠,被赫连昌抓住机会偷袭,打了个大败仗。丘堆只带着几百骑兵逃回了城里。奚斤去追击赫连定,留下丘堆守卫辎重。结果奚斤被赫连定俘虏了,丘堆听说后丢盔弃甲逃往长安,还带着高凉王礼一起逃到了蒲坂。

唐世祖非常生气,派西平公安颉杀了丘堆。延和年间,朝廷下诏说:“丘堆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先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西征时战败,这是依照军法执行的。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他的祭祀,朕心里很悲痛。特赐给他儿子跋淮陵侯的爵位,并加封为安远将军。”后来,丘堆的儿子丘麟继承了爵位,历任驾部令,出任瑕丘镇将,被授予平南将军的称号,封东海公,后来又升迁为东兖州刺史,最终在任上去世。

娥清,是个代郡人。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军事才能,积累了不少战功,慢慢升迁到了振威将军。后来刘裕派将领朱超石去攻打平原,结果在畔城被击退逃跑了。娥清和长孙道生追击他们,追到河边,抓住了朱超石的将领杨丰。 回来后,娥清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在此之前,河边的百姓分散居住在三个州,经常给百姓带来危害。朝廷下令让娥清把他们迁移到平城。娥清善于安抚百姓,迁移的人们都像回家一样。

太宗南巡到邺城,任命娥清为中领军将军,和宋兵将军周几等人一起渡过黄河去攻打敌军。到了湖陆,当地的高车人聚集在树林沼泽里,用弓箭抵抗官军,娥清他们杀死了几千户人家,俘虏了一万多口人。娥清被赐封为须昌侯。娥清和周几等人继续驻守在枋头。世祖初年,娥清从枋头回到京城,被授予征南将军的临时职位,之后升为东平公。

蠕蠕大檀迁徙到漠南,娥清和平阳王长孙翰从东路出发,经长川讨伐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才返回。娥清被调任宗正卿。不久后又参加了讨伐蠕蠕的战争。之后又参与平定统万的战役,接着和奚斤一起追击赫连昌到安定,与赫连昌对峙。等到安颉俘获赫连昌后,赫连昌的弟弟定西逃跑了,奚斤追赶他。娥清想找个地方补充水再回去,奚斤不同意,结果他和奚斤都被定西俘虏了。世祖攻克平凉后,娥清才得以返回。

后来朝廷下令让娥清镇守并州,讨伐山胡白龙在西河,斩杀了白龙的父亲和他的将领,然后屠城。娥清升迁为平东将军,和古弼等人一起东征冯文通。因为娥清不积极作战,冯文通逃到了高丽,娥清被用囚车押解回京,降职为门卒,最后在家中去世了。

他的儿子娥延,官至员外散骑常侍,被赐封为南平公。

刘尼,也是代郡人。本姓独孤氏。他的曾祖父独孤敦,对太祖有功,是地方上的大人物。他的父亲独孤娄,是冠军将军,死后被追赠为并州刺史。刘尼年轻时就强壮有力,勇猛果敢,善于射箭,世祖见到他后很欣赏他,任命他为羽林中郎,赐封为昌国子,加官振威将军。

宗爱杀了南安王,这事儿他偷偷摸摸地瞒着,只有个叫尼的人知道。尼劝宗爱拥立高宗当皇帝。宗爱自己觉得对不起景穆帝,一听这话吓了一跳,说:“你真是个大傻子!要是立了皇孙,他难道会忘记正平年间那些事吗?”尼问:“那您想立谁?”宗爱说:“等回宫以后,再从王子们里挑个贤能的立他。”尼怕宗爱变卦,赶紧偷偷把这事儿告诉了殿中尚书源贺。源贺当时和尼一起带兵值守。他们俩又跟南部尚书陆丽商量:“宗爱先是拥立南安王,后来又杀了他。现在我们不能拥立皇孙,顺应民心,这江山社稷都要完蛋了!怎么办?”陆丽说:“只有偷偷地拥立皇孙了!”

于是,源贺和尚书长孙渴侯带兵严加戒备,尼和陆丽到苑中迎接高宗。陆丽把高宗抱上马,进了京城。尼飞快地跑回东庙,大声喊:“宗爱杀了南安王,这是大逆不道!皇孙已经登基了,有圣旨!所有值守的士兵都可以回宫了!”大家一起高呼万岁。源贺和长孙渴侯捉拿了宗爱、贾周等人,带兵冲进宫里,把高宗迎到了宫门外,然后进了永安殿。高宗封尼为内行长,晋爵为建昌侯,又升迁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再次晋爵为东安公。后来又升任尚书右仆射,加侍中,最后封王。

后来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定州刺史。他在州里为官清廉谨慎,但是他特别爱喝酒,经常醉醺醺的,政务处理得很少。后来被召回朝廷,担任殿中尚书,加侍中,特进。高宗快死的时候,他升任司徒。显祖即位后,因为尼对前朝有大功,对他特别尊重,赏赐了他三十户人家。皇兴四年,皇帝北征,亲自向将士们宣誓,而尼却醉醺醺的,军队也列阵不整。显祖念在他功劳大,就只免了他的官职,没有治他的罪。延兴四年,他死了。他的儿子杜生继承了他的爵位,在世宗时期担任宁朔将军、步兵校尉。熙平初年去世,追赠龙骧将军、朔州刺史,谥号为“克”。

奚眷,是代郡人。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军事才能。太祖时期,他立下了不少战功。到了太宗时期,他当上了尚书,还被授予了假安南将军、虎牢镇将的职务,那些寇匪都很怕他。

世祖刚即位的时候,奚眷担任中军、都曹尚书,再次镇守虎牢关,被封为南阳公,还被加封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豫州、洛州和河内地区的军事事务、镇南将军,可以开府建衙门。没多久,他又被调到长安镇守。世祖皇帝到美稷巡视的时候,下令奚眷率领军队,一起讨伐西河的山胡白龙,结果大获全胜,攻破了白龙的城池,斩首数千级,俘虏了他们的妇女儿童。

世祖皇帝平定了姑臧之后,派奚眷去讨伐沮渠牧犍的弟弟,当时私自担任张掖太守的宜得。宜得逃到了酒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又和宜得一起逃到了高昌。奚眷一口气拿下了这两个城池。后来,沮渠天周又占据了酒泉,奚眷再次出兵平定,俘虏了四千多男女。世祖皇帝征讨蠕蠕的时候,任命奚眷为尚书,让他率领偏师从另一条路进攻,约定在鹿浑海会合。可是奚眷和中山王辰等其他大将都迟到了,结果在都南被杀头了,爵位也被取消了。

车伊洛,是焉耆胡人。他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东部边境的部落首领,一直都按时进贡。世祖皇帝看重他的诚意,在延和年间,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他为前部王,还赏赐给他一百匹绢、一百斤棉花、一套绣衣、金带和靴帽。车伊洛非常高兴,打算回长安朝见皇帝。

结果沮渠无讳截断了他的路,车伊洛就和沮渠无讳打了一仗,打败了他。当时沮渠无讳死了,他的弟弟沮渠安周夺取了沮渠无讳的儿子乾寿的兵权,想领导部下。车伊洛先后派人去招降劝说,乾寿等人带着五百多户人家投奔了他,车伊洛把他们送到了京城。他又招降了李宝的弟弟李钦等五十多人,把他们送到了敦煌。车伊洛还率领两千多人攻打高昌,攻破了焉耆东关的七座城池,俘虏了二百多人,还有上千峰驼和上千匹马,并献上了一百斤黄金。

一开始,伊洛去征讨焉耆,把儿子歇留下来守城。结果安周趁机带兵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歇,还派人跟歇说:“你爸爸已经投降大魏了,你赶紧投降吧,我们会给你封爵位的!” 歇死活不投降,跟他们打了好几仗。时间长了,外面没来援兵,最后被安周攻破了城池,歇就赶紧逃去找伊洛。伊洛把一千多户逃散的百姓都集合起来,回到了焉耆镇。皇帝很高兴。正平元年,皇帝下诏说:“歇年纪还小,却能坚守城池,忠义之心非常明显,朕非常欣赏他。让他来京城吧!” 伊洛就让歇带着弟弟波利等十多个人进京。

正平二年,伊洛上朝京城,皇帝赏赐给他妻妾、奴婢、田宅、牛羊,还封他为上将军,王位依旧不变。兴安二年,伊洛去世了。皇帝追封他为镇西大将军、秦州刺史,谥号康王,还赏赐给他五百匹丝绸和各种布匹,以及二十七套衣服。他的葬礼按照庐鲁元(古代高官)的规格办理。

歇继承了爵位。到了皇兴年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延兴三年,歇去世了。他的儿子伯主继承了爵位。

波利,天安二年被封为立节将军、乐官侯。皇兴三年去世,他的侄子洛都继承了他的爵位。

宿石,是朔方人,是赫连屈孑弟文陈的曾孙。天兴二年的时候,文陈父子回到京城,太祖皇帝很高兴,把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他,还赏赐给他几十个奴婢,任命他做上将军。他祖上叫豆根,在太宗时期被赐姓宿氏,继承了上将军的爵位。他父亲叫沓干,在世祖时期担任虎贲幢将。跟随皇帝征讨平凉,立下战功,被封为虎威将军、侍御郎,还被赐爵汉安男。后来又升任中散大夫,接着升迁为给事中,兼任工曹。跟随皇帝讨伐和龙,因为立功被赏赐了十七户奴婢。真君四年,跟随皇帝讨伐蠕蠕,战死沙场。世祖皇帝很惋惜他,下令寻找沓干的儿子。当时宿石才十一岁,被召见后,因为年纪小就让他回家了。

十三岁的时候,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提升为中散大夫。跟随皇帝到达长江,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兴光年间,他升任侍御史,被任命为中垒将军,爵位晋升为蔡阳子,负责典理宜官曹。后来又升任内行令。一次在苑内跟随皇帝打猎,宿石在高宗皇帝面前骑马飞奔,路上路况不好,马失前蹄摔倒了,过了很久才醒过来。从此以后,他总结出了御马的技巧。高宗皇帝很赏识他,赏赐给他一百斤棉花,五十匹丝绸,一匹骏马,并且把他的爵位改为了义阳子。有一次打猎,高宗皇帝亲自动手想射虎。宿石赶紧勒住马劝谏,把高宗皇帝引到高原上。后来老虎猛扑出来伤了人。皇帝下诏说:“宿石是忠臣,及时勒马劝谏,避免了老虎的伤害。以后即使犯了罪,也要赦免他,不要追究。”又赏赐给他一匹骏马。

他娶了上谷公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天安年间,他升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爵位晋升为太山公,并担任北中道都大将。延兴元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太原王,谥号康。葬礼按照庐陵元王的规格办理。太和年间,他的儿子倪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比部侍御史。

来大千,是代人家的孩子。他父亲初真,跟着太祖皇帝躲避战乱去了叱候山,参与了创业,官做到后将军、武原侯,还列入了八议(古代高级官员的特殊待遇)。大千从小就骁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当上了骑都尉。永兴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又升迁为中散大夫。每逢朝贺的日子,大千总是穿着盔甲,骑着马在殿前等候,朝臣们没有不感叹他威风的。后来他又升迁为内幢将,负责皇宫的宿卫和禁军。大千为人严明,上下都很敬畏他。有一次跟着太宗皇帝去打猎,看见一只老虎在高高的岩石上,大千拿着长矛直接冲上去刺死了老虎,太宗皇帝很欣赏他的勇猛,又让他做了殿中给事中。

世祖皇帝即位后,他和襄城公庐鲁元等人一起被任命为常侍,拿着兵器侍卫皇帝,日夜不离皇帝左右。跟随皇帝讨伐赫连昌时,他和长孙道生一起跟敌人作战。长孙道生的马被打倒了,被敌人攻击,大千立刻驰马去救援,敌人吓得四处逃窜。大千扶起长孙道生让他上马,这才让他免于一死。在讨伐蠕蠕的战争中,大千战功卓著。后来他升迁为征北大将军,被赐封为庐陵公,镇守云中,还兼管白道地区的军事。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叛乱,大千前后追击,全部平定了叛乱。延和年间,皇帝北伐,大千担任先锋,大败敌军。世祖皇帝因为他勇猛,屡立战功,又熟悉北方边境的险要地势,就让他巡抚六镇,防备敌人入侵。大千的经略部署,非常得当。后来吐京胡人叛乱,皇帝任命大千为都将,平定了叛乱。大千在吐京去世,灵柩运回途中停在平城南面。世祖皇帝出宫回来,看见了,询问情况,左右侍卫都回答了。世祖皇帝悲叹了好久,下诏说:“大千忠勇尽职,功劳值得称赞,现在准许他的灵柩入城安葬。”追赠司空,谥号庄公。

他的儿子丘颓继承了爵位,后来降为晋兴侯,被任命为安远将军。跟随皇帝到江州,升迁为右将军。和平年间,他升迁为中散大夫,又转任相曹都典奉事。皇兴四年去世,追赠宁南将军、陈留公,谥号简公。他的儿子蕇继承了爵位。

丘颓的弟弟提,官做到监御曹给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濮阳侯。太和十年去世。

话说周几,是代郡人。他爹周千,在太祖皇帝时期立过功,被封为须阳侯。后来因为犯事死了。周几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当过猎郎。唐太宗当皇帝后,周几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负责皇宫宿卫和禁军的管理,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后来又升迁为左民尚书。

神龙年间,并州闹饥荒,很多人跑到山东要饭。朝廷就派周几带兵去博陵的鲁口,安置这些流民。泰常初年,白涧和行唐好几千户人家依仗险要地势,不肯交税。周几和安康子长孙道生一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结果那些逃税的人就都回去了。那会儿,各郡县在林虑山杀了叛乱的胡人翟猛雀,但是猛雀的余党逃到了行唐和襄国。周几带兵追剿,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后来,周几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在南方抵挡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又在土楼打败了毛德祖。因为这些战功,周几被封为交阯侯。世祖皇帝觉得周几既有智慧又有胆量,就派他镇守河南,他的威名在边境地区非常响亮。周几一直看不惯奚斤他们治理关中那一套,觉得他们搞得乱七八糟,老百姓都不拥护他们。每次周几跟他们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表情和语气都很严肃,奚斤他们都很害怕他。后来,周几又升官了,被封为宋兵将军。他率领洛州刺史栗磾,带着一万兵马去攻打陕城,结果在军中去世了,所有士兵都很惋惜他。最后,周几葬在了京城。朝廷追赠他为交耻公,谥号为桓。

他儿子周步继承了爵位,后来也死了。

他孙子周安国继承了爵位。太和年间,周安国去讨伐蠕蠕,结果打了败仗,被判了罪,爵位也被取消了。

豆代田,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啊!唐太宗时期,因为他骑射技术高超,被选进宫里当了内细射(宫廷侍卫)。有一次打虎牢,皇上直接下令让豆代田上楼射杀敌人,他箭无虚发,一个都没放过! 他还和奚斤一起冲锋陷阵,第一个冲进敌营,活捉了刘义隆的将领毛德祖,还有长史、司马一共三个人。因为立了大功,他被升为了内三郎。

后来又跟着皇上征讨赫连昌,一路打胜仗,追着敌人跑。追到赫连昌的宫门口,门却关上了,豆代田竟然直接翻墙进去了,然后又翻墙出来了! 皇上世祖听说后特别欣赏他,直接封他为勇武将军。 之后又跟着皇上平定昌州,因为战功卓著,皇上赏赐了他十五个奴婢,一百斤黄金,一百斤白银,那可是相当丰厚啊! 到了神年间,他又参加了讨伐蠕蠕的战争,皇上还封他为关中侯。 再后来,平凉之战,他打败了赫连定,还抓到了奚斤等人。皇上世祖竟然把赫连定的妻子赏赐给了他,还让奚斤跪着给豆代田敬酒!皇上还当着奚斤的面说:“你能保住性命,全靠豆代田的功劳啊!” 之后,豆代田的爵位又升为了井陉侯,还加官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同时还担任内都幢将。 他又参加了讨伐和龙的战争,战功赫赫,被升为殿中尚书,皇上又赏赐了他六十个奴婢。 因为之前的累累战功,他最终被封为长广公,还加封平东将军。 后来又跟着皇上南征,官至太子太保,最后被任命为统万镇的大将。 兴安年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侍中、安东大将军、长广王,谥号恭。

他儿子豆求周,也当上了内三郎。 跟着皇上到了江州,被封为五等子,后来又升为侯爵,之后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还当上了吏部尚书。 皇兴二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征北大将军、长广王,谥号简。 他的儿子豆多侯继承了他的爵位。

豆周观,也是代人。 他特别骁勇,力气也大,每次打仗,都主动请缨第一个冲锋陷阵。 因为战功,他被升为军将长史,后来又升为军将。

赫连屈丐那仗打得漂亮,皇上龙颜大悦,给他封了个安川子的爵位,还升了官,当上了北镇军将。后来世祖皇帝登基,带兵去打蠕蠕,他又跟着去了,立了大功,升了都副将,镇守云中。 神年间,他又去打蠕蠕,大获全胜,皇上又给他加了爵位,封侯了。 之后又跟着皇上征讨平凉,又升了爵位,成了金城公,官也升了,当上了都将。 再后来,参与了平定离石胡的战役,皇上还给他加了个散骑常侍的官职。 接着又调到高平镇当镇将。他善于安抚士兵,威名远扬。

真君年间,皇上让他统领五军西征,去张掖打秃发保周。 他把秃发保周的几百户人家都迁到京城来,结果走到武威的时候,竟然跟其他将领私下瓜分了这些百姓!世祖皇帝一听,勃然大怒,把他降职成金城侯,改任内都大官。 后来又让他当了平南将军,秦州刺史,爵位也恢复了金城公。 可他治理地方不行,老百姓薜永宗带人造反,在汾曲起兵。他去讨伐薜永宗,结果被流矢射中了。 世祖皇帝到蒲坂的时候,他听说皇帝来了,吓得从床上跳起来,伤势加重,就死了。 世祖皇帝很生气,取消了他的爵位。

他儿子豆,一开始是三郎,后来也当上了军将,最后死在长乐太守任上。

闾大肥,是蠕蠕人。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和弟弟大泥倍颐带着族人投降了大魏。太祖皇帝很高兴,把华阴公主嫁给他,还封他为其思子。他和弟弟都被皇上视为上宾,列入了八议。 太宗皇帝即位后,把他升为内都大官,还加封为侯。神瑞年间,他当上了都将,在跋那山打败了越勒部。泰常年间,他又当上了都将,带禁军去打蠕蠕,还抓住了蠕蠕大将莫孤浑。 宜城王奚斤攻打虎牢的时候,闾大肥和娥清率领十二支军队从中间绕过去,攻占了高平、金乡,一直打到泰山。 皇上还让他当了使持节、安阳公,镇守陈汝。世祖皇帝登基后,他又和奚斤从云中白道出兵攻打大檀,打败了他们。 最后又回到京城,当了内都大官。

这位老兄,一开始被派去冀州和青州当刺史,还被封了个荥阳公的头衔。没多久就被召回朝廷,官升特进。 之后他又被派回冀州和青州当刺史。 过了一阵子,又回到朝廷担任内都大官。 后来跟着朝廷去讨伐赫连昌,立了功,正式被封为荥阳公。 他公主去世后,又娶了濩泽公主。 接着当了都将,去打大檀,大获全胜! 回军途中到了渴侯山,又去讨伐东部高车,地点在巳尼陂。 后来又参与平凉之战,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皇上本来想封他为大肥王,结果他生病去世了,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他儿子贺,很早就去世了。

他弟弟驎继承了爵位,被派去仇池当镇将,后来去世了,也没留下儿子。 他另一个弟弟凤继承了爵位。 高宗当政的时候,凤当过内都大官,后来被外派当镇南将军,兼任肆州刺史,最后也去世了,也没留下儿子,爵位也就没了。

再说说尉拨,他是代郡人。他爹叫那,曾做过濮阳太守。尉拨是太学生,后来响应兖州刺史罗忸的号召,去陈州汝州一带打贼,立了功,被封为介休男。 接着又参加了讨伐和龙的战役,升了虎贲帅,后来又升任千人军将。 他又跟着乐平王丕去讨伐和龙。 之后被任命为凉州军将,去打吐谷浑,俘获了一千多户人家。 后来吐谷浑一个小将带着三百多户人家来投降,结果没多久又反叛了,尉拨带兵追击,把他们全抓了回来。 因为这次战功,他爵位升了一级。 之后升任晋昌镇将,在当地安抚百姓,政绩显著。 后来回到朝廷当知臣监,之后又外派到杏城当镇将。 他在杏城待了九年,深得民心,有一千多户山民和八百多户庐水胡人都归附了他。 高宗皇帝因为尉拨治理地方有方,还赏赐了他衣服。 显祖皇帝即位后,尉拨被任命为北征都将。 他又当了都将,南下攻打悬瓠,打败了刘彧的将领朱湛的三千水军,被任命为悬瓠镇将,还加了个员外散骑常侍的官职,爵位也升为了安城侯。 显祖皇帝很欣赏他的功绩,又赏赐了他衣服。 后来他升任平南将军,北豫州刺史。 后来洛州有个叫田智度的,聚集党羽谋反,皇上命令尉拨带豫州兵马,和洛州刺史丘顿一起讨伐,抓住了田智度,押送京城。 尉拨后来去世了,追赠冠军将军,谥号敬侯。

陆真,是代郡人。他爹陆洛侯,当过秦州长史。陆真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因为陆真力气大得惊人,就给他封了个内三郎的官职。他多次跟随皇帝出征打仗,每次冲锋陷阵,都特别勇猛,立下不少战功,所以多次受到赏赐。

真君年间,陆真跟随皇帝讨伐蠕蠕,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关内侯。后来攻打悬瓠的时候,他登上高楼,对着城里射箭,箭箭都射中目标,没有一次落空。 刘义隆派大将王玄谟率领几万大军攻打滑台,陆真跟随太武帝去讨伐他们。晚上,他只带了几个人,乘着小船偷偷摸摸地潜入王玄谟的军营,进城安抚百姓,还跑到城墙上巡视敌营的情况,然后才回到河对岸。第二天早上,王玄谟就灰溜溜地逃跑了。 后来追击到长江边,陆真又两次打败敌军,被封为建武将军,食邑石城。之后又攻打盱眙,陆真在这场战役中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他升迁为给事中,负责管理太仓。

高宗皇帝即位后,陆真被任命为冠军将军,爵位也升为都昌侯。之后又升迁为散骑常侍、选部尚书。那时候,几千户丁零人作乱,抢劫并州和定州,陆真跟并州刺史乞伏成龙从乐平东面进军,和定州刺史许崇之一起合力把他们剿灭了。 后来跟随皇帝巡视东海,陆真被任命为宁西将军。没多久又升迁为安西将军,担任长安镇将,被加封为建平公。 有个胡人首领叫贺略孙,纠集了一千多个人在石楼造反,陆真率兵将其击溃,杀了五百多人。 那时候,朝廷刚设立长蛇镇,陆真率领军队去修筑城墙,还没完工,氐族豪强仇傉檀等人就反叛了,很多氐族人都响应了他们,叛军势力非常强大。陆真率兵平定了叛乱,杀了四千多人,最后才完成了长蛇镇的城墙修筑工作,凯旋而归。

东平王道符在长安造反,杀了雍州刺史鱼玄明,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皇上任命他哥哥真为长安镇将,还封他为河南公。长安的兵民百姓,本来就对他哥哥很服气,他哥哥一到长安,就安抚他们,大家的情绪都平静下来了。

咸阳有个老百姓叫赵昌,被刘彧封了个龙骧将军的官,他煽动鄠县和盭县的人造反,拉起几百人的队伍,占据赤谷起兵。他哥哥跟雍州刺史刘邈一起把赵昌平定了,赵昌一个人骑马逃跑了。后来鄠县有个叫王稚的兄弟俩,又拉起两千多人,还把赵昌给请了回来。始平、石安、池阳、灵武四县的人也跟着响应,队伍发展到五千多人,占据了治谷堡。朝廷下令让南郡王李惠带六千步骑去讨伐赵昌。他哥哥觉得朝廷的大军还没到,担心赵昌的势力越来越大,就和雍州刺史刘邈一起先去打赵昌。赵昌带兵出来抵抗,结果被他哥哥打败了,斩杀了赵昌和三千多名反贼,把他们的脑袋送到京城,还诛杀了七百多名参与叛乱的人,抓获了上千男女老幼。雍州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害怕的。他在长安镇守好几年,威名远扬。延兴二年,他去世了。葬在了京城,追谥为烈。

他儿子延,字契胡提,很有男子气概,继承了河南公的爵位。后来一步步升迁,也当上了长安镇将,还被封为安南将军、济州刺史。后来官职降了一级,改封为汝阳侯。京兆王愉当了徐州刺史,让他儿子当自己的府司马,还兼任彭城内史。正始年间,他被任命为武川镇将。后来又升任太仆卿。他还担任都督沃野、武川、怀朔三镇诸军事,安北将军,怀朔镇大将,加散骑常侍。正光年间,他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又再次担任太仆卿。后来奉命去秀容安抚百姓,结果被牧民杀了。

他弟弟什夤,官至太府卿、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建义年间,被任命为都官尚书。最后死的时候是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吕洛拔,是代郡人。他曾祖父渴侯,在昭成帝时期率领五千户人家归顺朝廷。他祖父肥,做过濮阳太守。他父亲匹知,在世祖时期担任西部长官,官至荥阳公。吕洛拔因为骁勇善战而闻名,高宗末年担任平原镇都将。

当时,刘彧担任徐州刺史,薛安都投降了刘彧,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朝廷下令派尉元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吕洛拔跟着尉元一起进入彭城。刘彧的将领张永派将领王茂之率领五千兵马前往武原,支援他们的运输车辆。尉元就派吕洛拔率领骑兵前往武原攻击他们。双方激战了两天,吕洛拔亲手杀死九个人,夺取了敌人的二百多辆运输车辆和二百五十头牛。接着,他们又一起攻击张永,大获全胜。吕洛拔因此被赐爵成武侯,并加封为建义将军。他五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了。

他长子文祖,因为是功臣之后,被显祖皇帝任命为龙牧曹奏事中散。因为牧场产出不好,文祖因此被贬到武川镇。后来,文祖凭借自己对古代语言的理解,翻译注释了皇家的诏书,翻译得通顺流畅,含义清晰明了,因此被破格提升为阳平太守。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调任为外都曹奏事中散。后来因为犯事而被处死。

史官评论说:仁义之人的话语,必定有广博的益处。参合之战,威慑和惩罚得以实施,这大概是因为王建的罪过吧?像吕洛拔这样出身不同寻常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被重用,位列当时的俊杰,一定有他的道理!他曾经活捉赫连昌,摧毁义隆的军队,最终成为名将,可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像楼伏连、丘堆、娥清,他们都以骁勇善战闻名,征战四方屡屡获胜。刘尼忠为国效力,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的骁勇吗?那些凭借军事才能获得高位的人,却不能凭借功名善终,像车伊洛那样,从远方来到朝廷效力,心怀不同于一般戎狄之人。像宿石等人,都忠诚勤劳,骁勇善战,有将帅之才,最终都官至高位,这可不是偶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