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传》里说:“简化宗庙祭祀,不祈祷祭祀,废除祭祀,违背天时,那么水就不会滋润大地。”意思是说,水失去了它的本性就会变成灾害。书里还说:“听而不闻,这就是不思进取。罪过严重,惩罚就是持续的寒冷,最终导致贫穷。有时会有鼓声怪异的妖邪出现,有时会有蝗虫肆虐,有时会有猪瘟,有时会有耳疾,有时会有黑色的灾异和祥瑞出现,只有火灾和水灾。” 关于“鱼孽”,刘歆在《传》中解释为介虫的灾害,也就是蝗灾的意思。

永元元年七月,全国各地发生了九次大水灾,庄稼受损严重。《易传》里京房说:“专断专横,滥施刑罚,不讲道理,就会导致水灾。这种水灾啊,会下暴雨杀人,下冰雹,刮大风,天空发黄。即使饿肚子也不减少赋税,这叫‘泰’,这样的水灾会淹死人。堵塞言路,专横跋扈,这叫‘狂’,这样的水灾会冲垮房屋淹死人,水灾过后土地里会生虫。案情不清不予释放,这叫‘追非’,这样的水灾会冻死人。追究旧案不予释放,这叫‘不理’,这样的水灾会造成五谷歉收。大败之后不予释放,这叫‘皆阴’,这样的水灾会冲进城邑,下冰雹冻坏庄稼。” 当时和帝年纪还小,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掌握实权,窦宪的弟弟们也都位高权重,他们飞扬跋扈,任意妄为,对谁有怨恨,就指使家臣去暗杀。后来窦氏一族被诛灭。

十二年六月,颍川地区发生了大水灾,庄稼受损严重。当时,和帝宠幸邓贵人,暗中想废掉阴皇后,阴皇后心里也怀恨在心。有人说,之前恭怀皇后的葬礼规格不够,窦太后死后,才重新下葬梁后,葬在西陵,她的三个舅舅都被封为列侯,官至特进,赏赐累积达千金。

延平元年五月,全国各地发生了三十七次大水灾,庄稼受损严重。董仲舒说:“水,是阴气盛的表现。” 当时,皇帝还处于襁褓之中,邓太后专权。

公元126年冬天,十月辛酉日,河南新城突然发生山洪暴发,冲毁了老百姓的田地,冲刷的地方涌出了泉水,深达三丈。那时候,司空周章等人因为邓太后没有立皇太子刘胜,反而立了清河王为太子,所以密谋废掉新太子。到了十一月,事情败露,周章等人被杀头了。这一年,全国有41个郡国都发生了水灾,好多老百姓被冲走淹死了。《谶纬》里说:“水是阴气最盛的东西,阴气盛到四处泛滥,那是小人专权,嫉妒贤能,拉帮结派,欺压君子,小人得势,君子失意,所以才会发生水灾。”

公元127年到130年,连续四年大水。公元131年,河东池子的水都变红了,像血一样。那时候,邓太后还掌握着大权。

公元132年,又发大水,淹死了很多人,庄稼也受损严重。当时安帝听信江京、樊丰和王圣等人的谗言,罢免了太尉杨震,还废了太子。

公元145年五月,海水漫过了乐安、北海,淹死了很多人和牲畜。那时候皇帝还小,梁太后当政。

公元150年七月,京城发大水。前一年冬天,梁冀害死了前任太尉李固和杜乔。公元151年八月,京城又发大水。这时候,梁太后依然专权。

公元157年秋天,黄河水泛滥,冲毁了很多房屋和财物。公元158年六月,彭城泗水暴涨,还倒着流。

公元161年六月,雒水泛滥,水位涨到了津阳城门,冲走了很多人和财物。当时梁皇后的哥哥梁冀掌握大权,他打击忠良,权势熏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后来,梁冀被诛灭了。

公元168年四月,济北的黄河水清了。公元169年四月,济阴、东郡、济北、平原的黄河水也都清了。襄楷上奏说:“黄河象征着诸侯,水清象征着阳气上升,难道只有诸侯才能预知京城的吉凶吗?”第二年,汉桓帝驾崩,朝廷迎立解犊亭侯为汉朝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孝灵帝。

公元168年八月,六州发生大水,勃海也海水泛滥,淹死了很多人。当时桓帝生活奢侈,迷信祭祀,十一月就死了,而且没有留下继承人。

公元178年二月,黄河水清了。五月,山洪暴发,冲毁了五百多户人家。

公元178年6月,山东东莱和北海地区海水暴涨,淹没了好多人和东西。第二年秋天,洛水也泛滥了。公元180年夏天,好几个州郡都发大水,秋天的庄稼都被毁了。

公元184年秋天,金城河水暴涨,洪水蔓延了二十多里。公元188年,好几个州郡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水。

公元197年9月,汉水泛滥,害死了很多人。那时天下大乱啊!公元199年6月,又发大水。公元201年8月,汉水再次泛滥成灾,害死了很多人。

这年头老是这么冷。公元184年冬天,特别冷,山东北海、东莱、琅邪三地,井里的冰都厚达一尺多。公元194年6月,刮起了像冬天一样的寒风。

公元91年6月,好几个州郡下起了冰雹,冰雹大的像鸡蛋一样。当时和帝重用酷吏周纡当司隶校尉,刑罚非常严酷。

公元118年,下冰雹。公元119年,下冰雹,大的像鸡蛋一样。公元120年,下冰雹,大的像鹅蛋一样,庄稼都毁了。刘向说,冰雹是阴气压倒阳气造成的。当时邓太后专权,独揽朝政。

公元124年6月某日,好几个州郡下起了冰雹,大的像杅杯和鸡蛋一样,好多牲畜都被砸死了。

公元125年4月,二十一个州郡下起了冰雹,大的像鸡蛋一样,庄稼受损严重。当时安帝听信谗言,冤枉死了很多人。公元128年,又下起了像鸡蛋一样大的冰雹。

公元157年5月某日,京都下起了像鸡蛋一样大的冰雹。当时桓帝滥杀无辜,还宠信小人。公元160年5月某日,京都又下起了冰雹。当时皇后邓氏奢侈浪费,骄横跋扈,专宠奸臣。第二年她被废黜,忧郁而死,全家都被诛杀了。

公元168年4月,下冰雹。公元170年5月,河东地区下冰雹。

公元170年6月,下冰雹,大的像鸡蛋一样。当时常侍和黄门这些宦官掌握了大权。

公元180年4月某日,下冰雹,庄稼受损严重。

公元194年6月,右扶风地区下起了像斗一样大的冰雹。

公元91年11月某日,好几个州郡冬天打雷。当时皇子夭折的不少,都偷偷埋在了民间。那一年,皇帝驾崩,殇帝只活了一百多天就被立为皇帝;皇帝的哥哥得了病,被封为平原王,后来也死了,都没留下子嗣。

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陈留下了雷,地上还掉下来四块石头。这可是个不寻常的景象啊!

安帝永初六年十月丙戌,好几个郡都经历了冬雷。七年十月戊子,情况更严重了,好几个郡国都遭遇了冬雷。元初元年十月癸巳,又是好几个郡国出现冬雷。三年十月辛亥,汝南和乐浪也出现了冬雷。四年十月辛酉,好几个郡国都响起了冬雷。六年十月丙子,还是好几个郡国遭遇了冬雷。永宁元年十月,更是有七个郡国出现了冬雷。建光元年十月,同样是七个郡国遭遇了冬雷。延光四年,更夸张了,竟然有十九个郡国都出现了冬雷!那时候,太后临朝听政,皇帝啥也管不了。太后去世后,王圣和阎显兄弟掌握了大权,皇帝就更不管事了,整天优哉游哉,把一切都交给臣下了。

建和三年六月乙卯,雷竟然把宪陵的寝宫都给震坏了!这之前,梁太后听信她哥哥冀的谗言,冤枉杀了李固和杜乔。

熹平六年冬十月,东莱也出现了冬雷。中平四年十二月最后一天,下起了雨,还伴随着巨大的雷电和冰雹。

献帝初平三年五月丙申,天上没云却打雷。四年五月癸酉,还是天上没云却打雷,这也太奇怪了!建安七八年期间,长沙醴陵县有一座大山,老是发出像牛叫一样的巨大声响,持续了好几年。后来,豫章的贼寇攻占了醴陵县,杀害了当地官员和百姓。

熹平二年,东莱海里出现了两条巨大的鱼,长八九丈,高两丈多。第二年,中山王畅和任城王博都死了。

永元四年,发生了蝗灾。八年五月,河内和陈留出现了蝗灾。九月,京都也遭了殃。九年,蝗灾从夏天一直持续到秋天。在此之前,西羌多次叛乱,朝廷还派将军率领北军五校去征讨呢。

永初四年夏天,发生了蝗灾。那时候,西羌一直在作乱,军队一直在征战,持续了十多年。五年夏天,全国各地都发生了蝗灾。六年三月,之前蝗灾过去的地方,又出现了蝗虫的幼虫。七年夏天,又是蝗灾。元初元年夏天,五个郡国发生了蝗灾。二年夏天,二十个郡国发生了蝗灾。延光元年六月,又发生了蝗灾。顺帝永建五年,十二个郡国发生了蝗灾。那时候,鲜卑侵扰朔方,朝廷又派兵去征讨了。

公元136年秋天七月,偃师地区闹蝗灾。去年冬天,乌桓人入侵沙南地区,朝廷出兵征讨。

公元142年七月,全国三十多个郡国都闹蝗灾。那时候,梁冀独揽大权,不顾法度,只顾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公元143年六月,京城也闹蝗灾。公元145年六月,京城再次发生蝗灾。公元146年五月,京城又闹蝗灾。

公元157年夏天,七个州都闹蝗灾。在此之前,鲜卑人三十多次侵犯边境。这一年,朝廷派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和使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单于以下的军队,三路大军同时出征讨伐鲜卑。但是国家财政紧张,朝廷不得不向各郡国强行征收钱粮,以供给军队。结果三路大军都未能取得胜利,回来的士兵不到一半。

公元168年,皇帝下诏书询问:“连续几年蝗灾,一直持续到冬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蔡邕回答说:“我听说《易经》里说:‘如果大的农事活动没有按时进行,上天就会降下灾祸,蝗灾就是这种灾祸。’《河图秘征篇》里说:‘皇帝贪婪,就会导致政治暴虐,官吏残暴,残暴就会导致严酷的惩罚和杀戮,最终招致蝗灾。’蝗灾,都是因为贪婪和苛刻造成的。”当时,很多官员都搬迁房屋,私下向西园献礼,把西园当成自己的府邸。

公元194年夏天,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那时候,天下大乱。公元197年五月,又发生了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