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家里穷,在县里当个小小的亭长。王莽末年,因为接待的客人犯了法,他就逃跑了,跑到渔阳。没钱没粮,就靠贩马为生,在燕地、蓟地之间跑来跑去,走到哪儿都跟当地的豪杰们混熟了。

更始皇帝登基后,派使者韩鸿去河北招揽人才。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个奇才,可以和他一起商量大事。”韩鸿就把吴汉叫来见面,非常欣赏他,当场就给他封了个安乐县令的官职。

正赶上王郎造反,北方乱成一锅粥。吴汉一直听说光武帝刘秀是个厉害人物,心里就想投奔他。于是他就劝说太守彭宠说:“渔阳、上谷两郡的骑兵,那可是天下闻名的精锐啊!您为什么不把两郡的精兵强将集中起来,跟着刘公去打邯郸?这是能很快立功的大好机会啊!”彭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是手下的官员都想去投奔王郎,彭宠拿他们没办法。吴汉没办法,就辞了职,住在城外的亭子里,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大家忽悠过来,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出好主意。

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个穿着打扮像读书人的,吴汉就让人把他叫来,给他准备了饭菜,问他最近都听到了些什么消息。那人就告诉吴汉说,刘秀走到哪儿,哪个郡县就归顺他;邯郸那些拥立王郎的人,其实根本不是真心拥护刘氏。吴汉一听,高兴坏了!他立刻伪造了光武帝的命令,写信给渔阳,让那个读书人拿着信去见彭宠,并让县里的人把他们听到的消息告诉彭宠,吴汉自己随后就进城了。彭宠一听信了,就派吴汉带兵,和上谷的将领一起往南打,一路打过去,把王郎的将领都杀了个干净。

到了广阿跟光武帝会合后,光武帝封吴汉为偏将军。攻下邯郸后,又封他为建策侯。

吴汉这个人,为人老实厚道,不太会说话,关键时刻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意思。邓禹和其他将领都了解他,多次推荐他,后来终于被光武帝召见,得到了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赏赐给他府邸,让他住在皇宫附近。

光武帝想派兵去幽州,晚上把邓禹叫来,问他谁可以胜任这个任务。邓禹说:“我私下跟吴汉聊过,这个人又勇猛又狠,而且很有计谋,其他将领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于是,光武帝立刻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拿着将帅令牌,率领十个郡的精锐骑兵北上。

幽州牧苗曾听说吴汉要来,就偷偷地集结军队,命令各郡不要响应征调。吴汉就带着二十个骑兵先跑到无终。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就带兵出来迎接,结果吴汉立刻挥兵攻击,抓住苗曾把他杀了,顺势夺了他的军队。北方各州都吓坏了,城池邑落都纷纷投降。吴汉于是把所有军队都调集起来,往南走,跟光武帝在清阳会合。

其他将领看到吴汉回来了,人马众多,气势很盛,都纷纷议论说:“他难道肯把兵分给别人吗?”等吴汉到了光武帝的营帐,上交兵力报告,其他将领都争着要吴汉的兵。光武帝笑着说:“之前你们还担心吴汉不肯把兵分给你们,现在怎么又都想要他的兵了呢?”众将领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一开始,更始皇帝派尚书令谢躬带着六位将军去攻打王郎,结果没攻下来。后来光武帝到了,一起平定了邯郸。但是谢躬作为副将,打仗抢来的东西没上报,光武帝心里很忌惮他。虽然都在邯郸,但光武帝还是把城分开了,各自居住,不过还是经常安慰谢躬。谢躬工作很勤奋,光武帝经常夸他:“谢尚书真是个好官!”所以谢躬自己也没什么怀疑。

后来,谢躬带着几万兵马,回到邺城驻扎。这时光武帝南下攻打青犊,对谢躬说:“我去射犬追击敌人,肯定能打败他们。尤来在山阳的部队,肯定也会吓得逃跑。如果你用你的兵力去攻击这些溃散的敌人,一定能全歼他们。”谢躬说:“好!”结果青犊被击败了,尤来果然向北逃到隆虑山。谢躬就留下大将军刘庆和魏郡太守陈康守卫邺城,自己率领其他将军去追击尤来。结果碰上穷途末路的敌人拼死抵抗,攻势太猛了,谢躬惨败,死了好几千人。

光武帝趁谢躬不在,就派汉兵和岑彭去偷袭邺城。汉兵先派个能说会道的家伙去劝说陈康:“我听说啊,上智的人不会待在危险的地方去碰运气,中等聪明的人会利用危险成就功业,而愚蠢的人则安于危险而自取灭亡。危险和灭亡的到来,在于人自己的选择,不能不仔细考虑啊!现在京城混乱,天下动荡,您是知道的。萧王兵强马壮,河北都归顺了他,您也看到了。谢躬背叛萧王,又失去了人心,您也知道。您现在守着孤城,等着灭亡的灾祸,既没有道义可讲,也没有功业可成。不如打开城门接纳我们的军队,把祸患变成功劳,避免愚蠢的失败,取得中等聪明人的成就,这是最好的办法!”陈康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于是陈康扣押了刘庆和谢躬的家属,打开城门迎接汉兵。

等谢躬从隆虑山回到邺城,还不知道陈康已经反叛了,就带着几百骑兵轻轻松松地进了城。汉兵埋伏的士兵立刻把他抓了起来,当场杀死了他,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谢躬,字子张,南阳人。当初,他的妻子知道光武帝对他不满,经常劝谢躬说:“你和刘秀关系不好,却相信他的花言巧语,不做好准备,最终会吃亏的!”谢躬没听进去,所以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话说光武帝刘秀北上打仗,消灭了一大批叛军。当时,他手下有个猛将,叫岑彭,带着五千骑兵冲锋陷阵,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河北平定后,刘秀和众将士一起上表,尊刘秀为皇帝。刘秀当了皇帝后,就封岑彭为大司马,还让他当了舞阳侯,封赏可真不小!

建武二年春天,岑彭跟着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还有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这些将军,一起在邺城东边的漳水上打败了檀乡的叛军,俘虏了十几万人投降。皇帝派使者送来圣旨,正式册封岑彭为广平侯,封地包括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个县。 接着,岑彭又带着大家去打邺城西山上的叛军黎伯卿等人,还有河内脩武的叛军,把他们的营寨都给端了。皇帝还亲自去慰问将士们呢!然后,皇帝又派岑彭带兵去南阳,攻打宛、涅阳、郦、穰、新野等城,这些城都被他拿下了。岑彭继续南下,在黄邮水上跟秦丰打了一仗,也赢了。他还和偏将军冯异一起,打败了昌城五楼的叛军张文等人,又攻克了新安的铜马、五幡两处叛军据点,全都被打败了。

话说第二年春天,我带着建威大将军耿弇和虎牙大将军盖延,在轵西跟青犊军打了一仗,把他们打得稀里哗啦,全军投降了。 接着,我又率领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他们,把苏茂围在了广乐。结果,刘永的手下周建这小子,竟然拉起十多万人来救广乐。我们汉军轻骑兵迎上去跟他们打,结果没占到便宜,我还被摔下马伤了膝盖,只好回营。周建他们趁机就冲进了城里。

手下将领们都急了,说:“敌人就在眼前,您却伤成这样躺在营里,大家心里都害怕啊!” 我一听,立马火了,忍着伤痛就站了起来,杀牛犒劳士兵,然后大声宣布:“敌人的确人多,但他们都是些乌合之众,强盗流氓,‘胜不相让,败不相救’,根本没有忠义可言!今天可是咱们封侯拜将的好机会,大家给我加把劲!” 这一番话,把士兵们激得热血沸腾,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第二天,周建和杜茂就带兵来攻打我们。我精挑细选了四支精锐部队,还有黄头、吴河他们,外加三千多乌桓骑兵,一声令下,冲锋陷阵!周建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直接逃回城里去了。我乘胜追击,杀进城里,彻底打败了他们,杜茂和周建也吓得逃跑了。 我把杜茂、陈俊他们留下来守广乐,自己带兵去支援盖延,一起围攻刘永所在的睢阳。最后,刘永被干掉了,广乐和睢阳两座城都投降了。

第二年,我又带着陈俊和前将军王梁,在临平打败了五校贼,一路追到东郡箕山,把他们彻底消灭了。之后,我又北上平定了清河长直和平原五里贼的叛乱。 这时候,鬲县的五个大姓家族合伙把县令赶跑了,占据城池造反。 我的将领们都跃跃欲试,想立刻攻打鬲县,但我拦住了他们,说:“鬲县之所以造反,都是因为县令的罪过。谁敢擅自出兵,我就杀了他!” 我立刻写信给郡里,让他们抓捕那个县令,同时派人去安抚鬲县城里的那些人。那五个家族一听,高兴坏了,立刻就投降了。 这下,我的将领们都服气了,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啊!”

冬天,刘秀带着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他们,去打富平,在平原上抓住了索二这两个贼寇。

第二年春天,贼寇带着五万多人夜里偷袭刘秀的大营,军营里一片混乱,刘秀却稳稳地躺在床上不动,过了一会儿才平静下来。他马上派精兵出营突击,狠狠地打败了敌人。接着追击残余的敌人,一直打到无盐,又攻打勃海,都平定了。后来又跟着去征讨董宪,包围了朐城。第二年春天,攻下了朐城,杀了董宪。这些事情在《刘永传》里都有记载。东方地区彻底平定后,刘秀就带着军队凯旋回京师了。

这时候隗嚣叛乱了,夏天,刘秀又派兵驻扎长安西部。八年后,刘秀从东边出发,到了陇山,包围了隗嚣在西城的据点。皇帝给刘秀下诏说:“各郡的士兵只是白白消耗粮食,如果有人逃跑,就会影响士气,应该把他们全部撤掉。”但是刘秀他们一心想攻下隗嚣,所以没听皇帝的,继续猛攻,结果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们又累又苦,逃跑的人很多。等公孙述的援军到了,刘秀就败退了。

十一年春天,刘秀率领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人去讨伐公孙述。岑彭攻破了荆门,一路长驱直入江关,刘秀则留在夷陵,造好轻便的船只,带着南阳的士兵和招募来的三万人马溯江而上。结果岑彭被刺客杀了,刘秀就接管了他的军队。十二年春天,刘秀跟公孙述的将领魏党、公孙永在鱼涪津交战,大获全胜,然后包围了武阳。公孙述派女婿史兴带五千人去救援。刘秀迎上去跟史兴打,彻底消灭了他的军队,接着就进入犍为地区。那里的各个县城都坚守不出。刘秀就继续进攻广都,攻下了它。然后派轻骑兵烧掉了成都的桥梁,武阳以东的那些小城都投降了。

皇帝告诫刘汉说:“成都城里头有十多万大军,不能轻视啊。你只要死守广都,等他们来攻打,不要跟他们正面冲突。如果他们不敢来,你就主动出击逼迫他们,等到他们精疲力尽了,再打。” 刘汉乘胜追击,于是亲自率领两万多步骑兵逼近成都,距离城墙十多里,在江北扎营,修建浮桥,让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两军相距二十多里。

皇帝听说后大吃一惊,责备刘汉说:“我之前给你下达的命令那么多,你怎么临阵指挥这么乱!既轻敌深入,又和刘尚分兵驻扎,万一情况紧急,互相之间都来不及支援。要是敌人出兵追击你,用主力攻击刘尚,刘尚战败了,你也就完了。就算没有其他情况,你也赶紧带兵回广都!” 圣旨还没到,益州刺史刘述就派他的将领谢丰、袁吉率领十多万大军,分成二十多个营,一起出兵攻击刘汉。还派另外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去袭击刘尚,不让刘尚前来救援。

刘汉和他们大战了一天,兵败,退回营垒,谢丰就包围了他们。刘汉于是召集众将士鼓励他们说:“咱们一起克服了艰难险阻,转战千里,一路斩获颇丰,深入敌境,到达了敌人的城下。现在我和刘尚两处都被围困,彼此又无法支援,后果不堪设想。我想偷偷摸摸地率兵去和刘尚在江南会合,合兵抵抗敌人。如果大家能够同心协力,人人奋勇作战,就能取得大胜;如果不能,失败就在眼前了。成败在此一举!”众将士都回答说:“遵命!” 于是犒劳士兵,喂饱战马,闭门不出三天,然后竖起很多旗帜,让烟火不断,夜里悄悄地衔枚带兵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没有察觉,第二天,他们就分兵阻击江北,自己率兵攻打江南。刘汉集中兵力迎战,从早上打到晚上,最终大获全胜,斩杀了谢丰、袁吉,缴获了五千多颗人头。

于是刘汉就撤兵回到广都,留下刘尚继续抵抗刘述,然后把战况上报朝廷,并深深地自责。皇帝回复说:“你回到广都,做得非常对,刘述肯定不敢先打败刘尚再攻击你。如果他先攻打刘尚,你从广都出发,全军步行和骑兵一起赶过去,正好赶上他危急的时候,一定能打败他。” 从此以后,刘汉和刘述在广都、成都之间交战,打了八仗,八仗都胜了,最后大军驻扎在成都城下。刘述亲自率领几万人出城决战,刘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领几万精兵迎战。刘述兵败逃走,高午追上刘述刺杀了他,这件事已经记载在《刘述传》里了。第二天,成都城投降,刘述的首级被送到洛阳。

第二年正月,刘汉率军乘船沿江而下。到达宛城,朝廷下令让他回家祭奠祖先,并赐给他两万斛粮食。

十五年,汉光武帝又带着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上讨伐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三郡的六万多老百姓迁到居庸关和常山关以东的地方。

十八年,蜀郡的守将史歆在成都造反,自称大司马,攻打太守张穆。张穆翻墙逃到了广都,史歆就到处发檄文,号召各郡县响应。宕渠的杨伟、朐忍的徐容等等,都纷纷起兵响应,每支队伍好几千人。因为史歆以前是岑彭的护军,很懂军事,所以皇帝派了汉将军刘尚和太中大夫臧宫,带着一万多人去讨伐他。军队到了武都,就调集了广汉、巴、蜀三郡的兵力,包围了成都。一百多天后,成都城破了,史歆等人被杀。然后军队乘着木筏顺江而下,到达巴郡,杨伟、徐容等人吓得赶紧散了,军队杀了他们的头目两百多人,把他们的党羽几百户人家迁到了南郡和长沙,然后才回师。

吴汉这个人,天生神力,每次打仗,皇帝心里不踏实,总是会不安地动动脚。其他将领看见战况不利,大多都很害怕,慌了手脚,丢了平时该有的样子。可吴汉却总是气定神沉,井然有序地整理兵器,鼓舞士气。有一次皇帝派人去观察大司马吴汉在做什么,回来报告说吴汉正在准备攻城略地的工具,皇帝感叹道:“吴公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简直像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样!”每次出征,早上接到圣旨,晚上就出发,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所以他才能一直担任要职,凭借功劳名声而终老。在朝廷上,他总是谨慎小心,一丝不苟,这都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在后方买田置地。吴汉回来后,责备她说:“我在外面打仗,士兵们都不够用,你买那么多田地做什么!”于是把田地都分给了兄弟和外家亲戚。

二十年,吴汉病重。皇帝亲自来看望他,问他想说什么。吴汉回答说:“臣愚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希望陛下谨慎,不要随便杀戮。”吴汉死后,皇帝下诏书哀悼惋惜,追封他为忠侯,并用北军五校、轻车、介士为他送葬,规格跟大将军霍光一样。

哀侯吴汉的儿子,被家里的奴才给杀了。过了二十八年,汉光武帝把吴汉的封地分成了三个诸侯国:吴汉的儿子吴旦被封为灈阳侯,继续承袭吴汉的爵位,来侍奉汉室宗庙;吴旦的弟弟吴盱被封为筑阳侯;吴汉的弟弟吴国被封为新蔡侯。吴旦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封国也就没了。建初八年,汉光武帝把吴盱迁封为平春侯,继续让他侍奉皇室宗庙。吴盱死后,他的儿子吴胜继承了爵位。早些时候,吴汉的哥哥吴尉担任将军,在征战中战死了,他的儿子吴彤被封为安阳侯。因为吴汉的功劳很大,皇帝又把吴汉的弟弟吴翕封为褒亲侯。这样一来,吴氏家族一共拥有五个诸侯国。

起初,渔阳都尉严宣和吴汉一起在广阿迎接光武帝刘秀,光武帝任命他为偏将军,封他为建信侯。

书里评论说:吴汉从建武年间开始,就一直担任着高级官职,受到皇帝的倚重和喜爱,这大概是因为他为人质朴简练,而且能力很强吧。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这大概就是吴汉的为人处世之道吧!以前陈平聪明才智过人,反而让人怀疑;周勃为人质朴忠诚,却更容易得到信任。如果仁义不足以互相包容,那么聪明人因为才智过剩而让人怀疑,而质朴的人因为才智不足反而更容易得到信任。

盖延,字巨卿,是渔阳要阳人。身高八尺,能拉开三百斤的弓。边疆地区的人崇尚勇力,而盖延凭借他的气势名扬一方,先后担任郡里的属官、州里的从事,走到哪里都能把工作做好。彭宠当太守的时候,还请盖延担任营尉,后来又让他代理护军。

等到王郎起兵造反的时候,盖延和吴汉一起商议投奔光武帝。盖延到达广阿后,被任命为偏将军,封为建功侯,跟随光武帝平定了河北。光武帝即位后,又任命盖延为虎牙将军。

公元26年,刘秀又封我为安平侯。然后派我南下攻打敖仓,接着又攻打酸枣和封丘,都拿下了!

那年夏天,我领着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他们一起南下讨伐刘永。我们先攻下了襄邑,接着又拿下麻乡,最后把刘永围在了睢阳。围了几个月,我们把城外的野麦都收割了,然后趁着夜色,用梯子爬上城墙,攻进了城里。刘永吓坏了,带着兵从东门逃出来,我紧追不舍,狠狠地打败了他。刘永丢下军队逃到谯县,我又追过去,攻下了薛县,还杀了他们的鲁郡太守,彭城、扶阳、杼秋、萧县都投降了。我还打败了刘永的沛郡太守,把他杀了。

刘永的手下苏茂、佼强、周建带着三万多人来救刘永,一起攻打我。我和他们在沛县西边打了一仗,把他们打得大败。刘永的军队彻底乱了套,逃跑、淹死、被杀的占了大多数。刘永丢下城池逃到湖陵,苏茂逃到了广乐。我于是平定了沛郡、楚郡、临淮郡,还修缮了高祖庙,安排了啬夫、祝宰、乐人。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7年,睢阳城里的人又反叛,迎接刘永回来。我又带着将士们围了睢阳一百天,把城外的粮食都收割了。刘永没吃的了,就突围逃跑,我追上去,把他的所有辎重都抢来了。最后刘永被杀死了,刘永的弟弟刘防也带着城池投降了。

公元四年春天,耿延又率兵攻打苏茂和周建于蕲县,接着又和董宪在留下交战,都取得了胜利。然后,耿延就率领平狄将军庞萌攻打西防,攻克了西防。接着又追击并打败了周建和苏茂于彭城,苏茂和周建逃到董宪那里。董宪的将领贲休投降了,献出了兰陵城。董宪听说后,就从郯县包围贲休。当时,耿延和庞萌正在楚地,请求前去救援贲休。皇上命令说:“可以直接去攻打郯县,那么兰陵城自然就会解围。”耿延他们认为贲休所守的城池危急,于是先去救援兰陵。董宪佯装败退,耿延他们追击,趁机攻入兰陵城,解除了包围。第二天,董宪率领大军包围兰陵,耿延他们害怕了,赶紧突围而出,于是去攻打郯县。皇上责备他说:“本来想先去攻打郯县,是因为出其不意罢了。现在已经仓皇逃窜,敌人的计策已经成功了,包围还能解开吗!”耿延他们到了郯县,果然没能攻克,而董宪却攻克了兰陵,杀了贲休。耿延他们往来奔波,在彭城、郯县、邳县之间与董宪的其它军队交战,每天都要打几次仗,也取得了一些战果。皇上认为耿延轻敌冒进,多次写信告诫他。后来庞萌叛乱,杀死了楚郡太守,率军袭击并打败了耿延,耿延逃走,渡过泗水,毁坏船只和桥梁,才勉强逃脱。皇上亲自率军东征,在任城与耿延、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人会合,在桃乡讨伐庞萌,又一起征讨昌虑的董宪,都将他们平定了。

公元六年春天,耿延被调回长安驻守。

九年,隗嚣死了,耿延向西攻打街泉、略阳、清水等地的屯兵和聚落,都平定了。

十一年,耿延与中郎将来歙一起攻打河池,没有攻克,因为生病而请求回朝,被任命为左冯翊,将军的职位不变。十三年,耿延的食邑增加到一万户。十五年,耿延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耿扶继承了他的爵位。耿扶死后,他的儿子耿侧继承爵位。永平十三年,耿侧因为和舅舅王平图谋反叛而被处死,他的爵位被取消。永初七年,邓太后追封耿延的曾孙耿恢为芦亭侯。耿恢死后,他的儿子耿遂继承爵位。

陈俊,字子昭,是西阳西鄂人。年轻的时候做过郡里的官吏。更始帝建立政权后,任命刘嘉为太常将军,陈俊做了他的长史。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时候,刘嘉写信推荐陈俊,光武帝就让他当了安集掾(相当于军事参谋)。

后来跟着光武帝去清阳打铜马贼,一直打到蒲阳,被封为强弩将军。在安次跟五校兵打仗,陈俊下马肉搏,冲锋陷阵,势不可挡,追击敌人二十多里,砍死了敌人的头目才回来。光武帝远远看着,感叹道:“要是所有的将领都像他这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五校兵败退到渔阳,沿路烧杀抢掠。陈俊对光武帝说:“应该派轻骑兵到敌人前面去,让老百姓各自坚守城池,切断他们的粮草,这样不用打仗就能消灭他们。”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陈俊率领轻骑兵冲到敌人前面。看到老百姓坚守城池的,就命令他们继续坚守;看到在野外流亡的百姓,就顺便把他们保护起来。敌人到了那里什么都得不到,就溃散逃跑了。军队回来后,光武帝对陈俊说:“能击败这些贼寇,全靠将军的计策啊!”光武帝登基后,封陈俊为列侯。

建武二年春天,陈俊攻打匡贼,攻下了四个县,又被封为新处侯。后来又去攻打顿丘,降服了三个城池。那年秋天,大司马吴汉奉命任命陈俊为强弩大将军,让他去河内分别攻打金门贼和白马贼,都把他们打败了。建武四年,陈俊又转战汝阳和项县,还攻下了南武阳。当时,泰山地区有很多豪杰聚集,跟张步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吴汉对皇帝说:“除了陈俊,没有人能平定泰山郡。”于是皇帝任命陈俊为泰山太守,让他可以像大将军一样行使权力。张步听说后,派兵来攻打陈俊,双方在嬴下交战,陈俊大获全胜,追击到济南,缴获了九十多块印章,然后又陆续攻下了泰山地区的各个县城,最终平定了泰山。建武五年,陈俊又和建威大将军耿弇一起打败了张步。这件事记载在《耿弇传》里。

那个时候,琅琊郡还没完全平定,于是朝廷就调任臧霸去当琅琊太守,将军的职位还是照旧保留着。齐地老百姓早就听说过臧霸的大名了,他一到任,当地的盗贼就都自动散伙了。臧霸带兵攻打董宪于赣榆,接着又打败了朐县的贼寇孙阳,彻底平定了那里的叛乱。过了八年,张步造反了,臧霸就从琅琊郡赶回去平叛,把张步给杀了。皇上很欣赏他的功劳,下诏书允许臧霸可以自行征调青州和徐州的兵马。臧霸善待贫苦百姓,表现得很仁义,他还严格约束军队将领,不准他们干预地方行政,老百姓都为他唱歌颂扬。臧霸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希望能够率兵讨伐陇西和蜀地。朝廷的回复是:“东部地区刚刚平定,这都是大将军的功劳啊。海边地区那些狡猾的叛乱分子和盗贼,一直是国家的大难题,你还是先安心镇守抚慰百姓吧。”

十三年后,臧霸的食邑增加了,正式被封为祝阿侯。第二年,他被征召进京朝见皇上。二十三年,臧霸去世了。他的儿子臧浮继承了他的爵位,被改封为薪春侯。臧浮死后,他的儿子臧专诸继承了爵位。臧专诸死后,他的儿子臧笃继承了爵位。

臧宫,字君翁,是颍川郡郏县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县里的亭长和游徼(古代一种地方治安官),后来带着自己的宾客投奔了下江地区的军队,当上了校尉。之后,他跟随光武帝征战四方,很多将领都夸赞他作战勇敢。光武帝观察到臧宫做事勤奋努力,话不多,对他非常信任和器重。到了河北之后,光武帝任命他为偏将军,跟随光武帝一起打败了很多叛军,多次冲锋陷阵,击退敌人。

光武帝登基后,任命臧宫为侍中、骑都尉。建武二年,封臧宫为成安侯。第二年,臧宫率领突骑兵,与征虏将军祭遵一起攻打更始政权的将领左防和韦颜于涅阳和郦县,把他们都俘虏了。建武五年,臧宫带兵巡视江夏郡,攻打代乡、钟武、竹里等地,都取得了胜利。皇上派太中大夫持节拜臧宫为辅威将军。建武七年,臧宫的爵位又被改封为期思侯。后来他又攻打梁郡和济阴郡,都平定了叛乱。

十一年前,我带兵到了中卢,驻扎在骆越地区。那时候,公孙述派田戎、任满跟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岑彭他们几次交战都不顺利,骆越人正计划着叛变投靠蜀汉。我们官兵人数少,力量不足以控制局面。正好这时候,附近几个县送来了几百辆运输车,我当夜让人把城门槛锯断,让车队来回进出,一直到天亮。骆越人负责监视的人听到车声不断,又发现城门槛断了,就互相告诉说汉军大部队来了。他们的头目这才赶紧拿着牛酒来犒劳我们的军营。我摆开阵势,举行盛大的宴会,宰牛分酒,犒赏慰劳他们,骆越人这才安定下来。

我和岑彭等人攻破了荆门,又分别前往垂鹊山,开辟道路,从秭归出来,到达江州。岑彭攻下巴郡,让我带五万降卒,沿着涪水上溯平曲。公孙述的将领延岑在沈水集结重兵,当时我军人多粮少,后勤补给跟不上,而且那些降兵都想要散伙叛变,郡县又重新闭门自守,观望战局的成败。我想撤兵,又怕被他们反攻,这时正好皇上派使者带兵来支援岑彭,带来了七百匹战马,我假传圣旨把马匹拿来补充自己,日夜兼程前进,大量张挂旗帜,登上山头擂鼓呐喊,步兵在右翼,骑兵在左翼,用船只开路前进,喊杀声震动山谷。岑彭没想到汉军这么快就到了,登上山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我乘胜追击,大败延岑军。斩杀和溺死的敌人超过一万,河水都被染浊了。延岑逃回成都,他的部下全部投降,我们缴获了他们的全部兵马和珍宝。从此以后,我们乘胜追击,投降的人数以十万计。

话说大军到了平阳乡,蜀将王元带着大家投降了。接着攻下绵竹,打败涪城,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又攻下了繁县和郫县。前后一共缴获了五面军旗,还有上千八百个印章和官印。这时候,大司马吴汉也乘胜追击,把营地扎到了成都城下。

宫崇这小子,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旗帜招展,好不威风!他竟然直接骑马冲进了成都城的小雒郭门,沿着成都城墙一路跑到吴汉的营地,跟吴汉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酒。吴汉见到他特别高兴,对宫崇说:“将军你刚才可是从敌人的城下经过啊,威风凛凛,气势逼人,简直是风驰电掣!不过,这穷途末路的敌人,不好对付啊,回营的时候最好走别的路。”宫崇不服气,又原路返回,那些贼兵竟然都不敢靠近他。后来,他率军攻打咸门,和吴汉一起消灭了公孙述。

皇帝觉得蜀地刚平定,就封宫崇为广汉太守。过了三年,又增加了他的封地,改封他为酂侯。再过两年,皇帝把他召回京城,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在朝廷做官,又改封他为朗陵侯。又过了三年,皇帝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

十九年的时候,那个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又开始妖言惑众,聚集在一起,跑到原武城,抢劫官吏百姓,还自称将军。于是皇帝派宫崇带着几千北军和黎阳营的士兵去围剿他们。可那些贼人粮食多,几次进攻都打不下来,官兵伤亡惨重。皇帝把大臣们和诸侯王都召集起来商量对策,大家都说应该加大赏赐,鼓励大家抓捕。当时,显宗还是东海王,他却单独说了个不同的意见:“这些妖巫互相勾结,撑不了多久,他们内部肯定有人想逃跑。只要把外面围紧了,不让他们跑,他们就只能束手就擒。咱们应该稍微放松点儿,让他们有机会逃跑,这样的话,一个亭长就能把他们抓住了!”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立刻下令让宫崇撤围,给那些贼人机会逃跑。结果,贼兵果然四散而逃,单臣、傅镇等人很快就被抓获并处死了。宫崇凯旋而归,被提升为城门校尉,后来又升任左中郎将。他又去平定了武溪的叛乱,一直打到江陵,把那里的叛军也降服了。

宫廷官员因为为人谨慎、诚实、朴实,所以经常被皇帝重用。后来匈奴发生饥荒和瘟疫,内部互相争斗,皇帝就问他的意见。这位官员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五千骑兵去立功。”皇帝笑着说:“常胜的军队,很难去考虑敌人的情况,朕正在自己思考这件事呢。”

过了二十七年,这位官员和杨虚侯、马武一起上书给皇帝,说:“匈奴贪婪成性,毫无礼义廉耻,穷困时就低头称臣,安逸时就侵略抢掠,边境地区饱受他们的毒害,朝廷也担忧他们会南下入侵。现在匈奴人畜大量死亡,旱灾蝗灾造成土地荒芜,他们因瘟疫和饥荒而衰弱,实力根本比不上我们中国的一个郡。消灭他们,机会就在陛下手中,福分不会一直存在,时机也可能很快失去,难道应该固守仁义道德而放弃军事行动吗?现在应该命令大将前往边塞,重赏征募士兵,同时告诉高句骊、乌恒、鲜卑等部落从西面进攻匈奴,再调动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的羌胡部落从东面进攻。这样一来,消灭北方的匈奴,最多只需要几年时间。臣担心陛下仁慈宽厚不忍心采取军事行动,而那些谋臣又犹豫不决,导致万世流芳的功业无法在您的圣明时代建立。”

皇帝的回复是:“《黄石公记》上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指的是道德,刚指的是侵略,弱指的是仁慈的帮助,强指的是怨恨的聚集。所以说,有德行的君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百姓快乐;没有德行的君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使自己快乐。使百姓快乐的君主,他的快乐会持久;使自己快乐的君主,快乐不会持续很久就会灭亡。舍弃眼前的利益去谋求长远的利益,会劳而无功;舍弃长远的利益去谋求眼前的利益,会轻松地达到目的。轻松的统治下有很多忠臣,劳累的统治下有很多叛乱的人。所以说,贪图扩张土地的国家会衰败,注重培养道德的国家会强大。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人会安稳,贪图别人拥有的东西的人会遭到毁灭。残暴的统治即使成功了最终也会失败。现在国家没有好的政策,灾害不断,百姓惊恐不安,自身都难保,还要去远征边境吗?孔子说:‘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况且北狄还很强大,而屯田和警备方面的传闻,往往失实。如果真的能动员全国一半的力量去消灭这个大敌,那当然是最好的愿望;但是如果时机不对,不如先安抚百姓。”

从那以后,众将领再也不敢谈论军事行动了。

宫永平元年死了,死后被追封为愍侯。他儿子信继承了爵位。信死了,他儿子震继承了爵位。震死了,他儿子松继承了爵位。元初四年,松和他母亲分开了,他的国也被取消了。永宁元年,邓太后又重新封了松的弟弟由为郎陵侯。

简单来说,就是宫永平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最后国家没了,他弟弟还被封了侯。

要说这光武中兴的事业啊,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呢,跟秦朝项羽那会儿比起来,敌人实力差远了。老百姓都盼着汉朝复兴呢!虽然那些割据一方的势力,自称什么王啊侯啊的,带着几千兵马耀武扬威,但跟光武帝的功劳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等到山西平定了,光武帝的威名震慑天下,那些反贼都吓破了胆,剩下的将领也一个个都蔫了。这可是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啊! 你看臧宫、马武他们这些将军,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打到伊吾以北去!光武帝还认真研究了《黄石公书》,重视百姓,关闭玉门关谢绝西域的贡品,用谦逊的言语和礼物接待匈奴使者,他的战略眼光看得可远了!怎么会因为平城被围困,就忍心伤害黥王呢?

最后总结一下:吴汉将军,勇猛强悍,真是条好汉!就像闪电一样扫荡叛军,像风一样席卷巴蜀和梁州。他像老虎一样凶猛有力,在睢阳立下了大功。宫永平父子,也都是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