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孝明皇帝有九个儿子:贾贵人生的章帝;阴贵人生的梁节王畅;剩下的七个王,书上没记载他们娘是谁。

千乘哀王建,永平三年被封王。第二年就死了,年纪轻轻还没儿子,封国也就没了。陈敬王羡,永平三年被封为广平王。建初三年,朝廷官员建议让羡、巨鹿王恭、乐成王党回各自的封国去。皇上老人家特别疼爱他们,舍不得和这些儿子们分开,所以就把他们都留在京城。第二年,皇上让人查阅地图和户籍,规定各国的户口数量都一样,每年上缴的租税都为八千万。陈敬王羡博览群书,为人威严,经常在白虎殿和儒生们一起讨论学问。七年后,皇上觉得广平郡地处北方,边境花费比较大,就把他迁封为西平王,划拨汝南八个县作为他的封地。等到皇上驾崩后,遗诏又把他迁封为陈王,食邑淮阳郡,同年他就前往封地就国了。他当了三十七年陈王后去世,儿子思王钧继承王位。

思王钧即位后,做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竟然还搞天子大射礼那种排场!他为人阴险狡诈,喜欢玩弄法律,要是哪个国相(相当于省长)或者二千石的官员(相当于厅级干部)和他合不来,他就暗地里整治对方。他还憎恨敬王(他叔叔)的夫人李仪等人,永元十一年,就派人隗久杀害了李仪全家。官府抓到了隗久,把他关进了长平监狱。钧为了灭口,又派人暗杀隗久。结果事情败露了,有关部门上报朝廷,钧因此被削去西华、项、新阳三县的封地。永元十二年,他封了六个弟弟为列侯。后来,钧又从掖庭(皇宫内苑)弄了个宫女李娆当小老婆,结果再次被削去圉、宜禄、扶沟三县的封地。永初七年,封敬王孙子安国为耕亭侯。

钧当了二十一年陈王后去世,儿子怀王竦继承王位。怀王竦当了两年王就死了,也没留下儿子,封国也就此断绝了。永宁元年,立敬王(陈敬王羡)的孙子安寿亭侯崇为陈王,这就是陈顷王。他当了五年王后去世,儿子孝王承继位。

陈王刘宠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王位。熹平二年,国相师迁上奏朝廷说前任国相魏愔和刘宠一起祭祀天神,意图不轨,罪不容赦。朝廷派使者调查此事。当时,勃海王刘悝刚被处死,汉灵帝不忍心再处罚别人,于是下令用囚车将魏愔和师迁押送到北寺诏狱,交给中常侍王酺、尚书令、侍御史等人审问。魏愔辩解说他和王酺一起祭祀的是黄老君,是为了祈求长生和福寿,并没有其他企图。王酺等人却认为魏愔身为国相却行为不端,而师迁则诬陷刘宠图谋不轨,最终魏愔和师迁都被处死了。汉灵帝下诏赦免了刘宠。

刘宠擅长射箭,百发百中,箭箭都射在同一个地方。中平年间,黄巾起义爆发,各郡县纷纷弃城而逃,刘宠却拥有几千张强弩,驻军在都亭。陈国百姓听说他箭术高超,没人敢造反,所以陈国得以保全,许多百姓纷纷投奔他,人数多达十多万。献帝初年,各地义军纷纷起事,刘宠率领军队驻扎在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陈国国相会稽骆俊与刘宠关系很好,当时天下大旱,饥荒严重,邻郡百姓纷纷逃到陈国。骆俊倾尽家产赈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后来,袁术向陈国索要粮食,骆俊拒绝了他。袁术恼羞成怒,派人暗杀了骆俊和刘宠,陈国因此而灭亡。

当时,各诸侯国都没有租税收入,经常遭到外敌掠夺,百姓们忍饥挨饿,死在沟壑里的不计其数,许多妇女和妾侍都被丹陵兵和乌桓人掳掠走了。

彭城靖王刘恭,永平九年被赐号灵寿王,十五年被封为臣鹿王。建初三年,改封为江陵王,南郡被改为了他的王国。元和二年,三公上奏说江陵位于京师正南,不适合封王,于是将他改封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他的王国。肃宗驾崩后,遗诏将他改封为彭城王,食邑楚郡,同年他就国。刘恭为人敦厚稳重,举止有度,官员百姓都很敬爱他。永初六年,刘恭的儿子刘阿奴被封为竹邑侯。

元初三年,恭王因为得罪了儿子子酺(zǐ kuí),子酺就自杀了。国相赵牧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还诬陷恭王在祭祀时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朝廷官员建议处死恭王。恭王就上书为自己辩解。朝廷考虑到他平时品行端正,调查后发现赵牧的指控没有证据,于是把赵牧下狱,后来又赶上大赦,免了他的死罪。

恭王在位四十六年后去世,他的儿子考王道继承了王位。元初五年,朝廷封考王的三个弟弟为乡侯,封恭王的孙子顺为东安亭侯。

考王道在位二十八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顷王定继承了王位。本初元年,朝廷封定王的九个兄弟都为亭侯。

顷王定在位四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孝王和继承了王位。孝王和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为母亲守丧,表现得非常哀恸,甚至超过了礼仪的规定。这件事被傅相上报给了朝廷。汉桓帝就派人带着牛酒迎接孝王回宫。孝王和为人谦逊,乐于施舍,深受百姓的爱戴。初平年间,天下大乱,孝王被贼寇昌务攻击,逃到了东阿,后来才回到自己的封地。

孝王和在位六十四年后去世,他的孙子祗继承了王位。祗王在位七年,魏国受禅,他被封为崇德侯。

乐成靖王党(dǎng),永平九年被赐号重熹王,十五年被封为乐成王。党王聪明智慧,擅长《史书》,喜欢校正文字。他和汉肃宗同岁,关系特别好。建初四年,朝廷把清河的游、观津,勃海的东光、成平,涿郡的中水、饶阳、安平、南深泽八个县划归乐成国。等到汉章帝去世那年,党王才前往自己的封地就国。党王为人刻薄,不遵守法度。以前规定宫女出宫嫁人,不能嫁到诸侯国去。有个名叫哀置的掖庭技工嫁给了男子章初,党王却把她召进宫里私通。章初想上书告发他,党王害怕了,就暗中贿赂哀置的姐姐焦氏,让焦氏杀了章初。事情败露后,党王又勒死了三个内侍,灭口。他还把以前中山简王傅的婢女李羽生纳为小妾。永元七年,国相把这些事上奏朝廷。汉和帝下令削去乐成国的东光、鄡(yán)两个县。

乐成王党在位二十五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哀王崇继承了王位。哀王崇在位两个月就去世了,没有儿子,乐成王国因此断绝了。

第二年,汉和帝立了崇兄脩侯的儿子巡为乐成王,也就是后来的釐王。釐王当了十五年王死了,他的儿子隐王宾继承王位。隐王当了八年也死了,没有儿子,乐成王国因此断绝了。

第二年,朝廷又立了济北惠王之子苌为新的乐成王。苌到乐成国几个月,就骄奢淫逸,犯下很多罪过。冀州刺史和乐成国的国相一起上奏章,说苌的罪行极其严重,简直无法无天。汉安帝下诏说:“苌虽然长得还算体面,但内心却放荡不羁。他知道陵庙祭祀非常重要,继承王位也应该遵循礼仪,但他不仅没有尽到恭敬谨慎的职责,反而敢于擅自损坏祭祀用的牲畜,祭祀用品也不齐全。他怠慢了大姬(王室宗女),没有遵守教化。出入无度,家风败坏,还强娶别人的妻子,送礼贿赂婢妾。殴打官吏,专横暴虐。他的罪行极其严重,实在可耻!我看了八位大臣的议论,实在不忍心按照法律处置他。就把他降为临湖侯吧!我没有像古代贤君那样明智,导致国家政务失序,没能好好辅佐大姬,心里充满了遗憾和叹息。”

延光元年,汉安帝立河间孝王之子为新的靖王。因为之前的乐成王废黜后国都断绝,所以改国名为安平国,这位新王就是安平孝王。安平孝王当了三十年王死了,他的儿子继位。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安平王被黄巾军劫持为人质,囚禁在广宗。黄巾起义平定后,安平王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同年秋天,因为罪行被诛杀,安平国在三十四年后被废除。

下邳惠王衍,永平十五年被封王。衍长得仪表堂堂,汉肃宗即位后,衍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建初年间,衍成年加冠,汉章帝下诏赐予衍的老师以及其他官员金帛,赏赐各有不同。四年后,朝廷又把临淮郡以及九江郡的钟离、当涂、东城、历阳、全椒等十七个县划归下邳国。皇帝驾崩后,衍前往下邳就国。后来衍生病了,情况很糟糕,而他的太子卬又犯了罪被废黜,其他的姬妾们都争着要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纷纷上书互相告状。汉和帝很同情他,就派彭城靖王恭去下邳调查清楚嫡庶关系,最终立衍的儿子成为太子。衍当了五十四年王死了,他的儿子贞王成继承王位。永建元年,汉安帝封了成王的两个哥哥和惠王两个孙子为列侯。

两年后他死了,儿子愍王继承了王位。阳嘉元年,封了愍王的八个弟弟为乡侯、亭侯。中平元年,愍王碰上了黄巾起义,丢下国家逃跑了。黄巾起义平定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几个月后就死了。他当了五十七年的王,活了九十岁。

他的儿子哀王继承王位,几个月后也死了,没留下儿子,建安十一年梁国被废除了。

梁节王刘畅,永平十五年被封为汝南王。他母亲阴贵人在宫里很受宠,刘畅也因此备受皇帝喜爱,他的封地租税收入比其他诸侯国多出一倍。汉肃宗即位后,因为先帝的关系,对刘畅赏赐恩宠非常多。建初二年,封刘畅的舅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刘畅被改封为梁王,增加了陈留的郾、宁陵,济阴的薄、单父、己氏、成武六个县到他的封地里。皇帝驾崩那年,刘畅前往自己的封地就国。

刘畅这个人聪明又机灵,但是从小就因为尊贵而骄纵,不太遵守法度。回到封地后,他经常做噩梦,有个叫卞忌的官员自称能役使六丁神,擅长解梦,刘畅就经常让他占卜问卦。而且,刘畅的奶妈王礼等人,也借此机会说自己能看到鬼神,于是他们就一起看风水,祭祀鬼神,祈求好运。卞忌等人为了讨好刘畅,就说神明说刘畅将来会当皇帝。刘畅听了很高兴,还和他们互相应和。永元五年,豫州刺史和梁国的国相一起上奏章弹劾刘畅行为不端,经过调查审问,刘畅拒不认罪。相关部门请求把刘畅押送到廷尉的监狱,和帝觉得不忍心,没有同意。相关部门再次上奏,请求废除刘畅的王位,把他流放到九真郡,和帝还是不忍心,只削去了成武、单父两个县。刘畅感到羞愧害怕,上书谢罪说:

我这人天生就傻乎乎的,脾气还暴躁,从小在深宫长大,全靠奶妈和身边的人照顾,很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 回到封国后,我根本不懂得规矩,还跟那些当官的、侍卫们勾结,收受他们的财物,被他们蒙蔽了双眼。我啥也没看清,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犯下死罪,直到被审问,才后知后觉。当时我吓得浑身发抖,心跳加速,后悔莫及,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死了,魂飞魄散,去阴曹地府报道了。没想到陛下您圣明仁慈,竟然违反法律,宽大处理,不听从那些官员的建议,反而赦免了我。这几个月来,我一直提心吊胆,不敢有丝毫放松。

我深知自己辜负了先帝的期望,让陛下您为我收拾烂摊子,真是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知道这样的恩情我再难得到第二次了,所以发誓要约束自己和家人,不敢再违反规矩,不敢再胡乱花钱。我的俸禄还有剩余,我想把睢阳、谷孰、虞、蒙、宁陵五县的田地都上缴,只留下其他四县的田地自给自足。我还有三十七个小妾,那些没有生育的,我都想送她们回娘家。我已经挑选了二百个奴婢,其他的虎贲军、官兵、工匠、乐队、仓库管理员、奴婢、兵器、马匹,我都已经上缴回原单位了。我因为和亲戚勾结,败坏圣上名声,玷污了朝廷的清流,如今蒙陛下恩典得以活命,实在没脸再住在皇宫里,享受荣华富贵,摆阔气,藏珍宝。

我希望陛下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改过自新,让我做些好事来弥补过错,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得到了您的恩典,死里逃生,并且痛改前非。我把那些大臣们上奏弹劾我的罪状诏书一直放在面前,日夜诵读。我这个人愚昧无知,贪图安逸享乐,没能及时悬崖勒马,只希望陛下可怜我,让我能苟活一段时间。如果陛下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实在没脸活下去了,死了之后,我也没脸去见先帝,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想把收受的财物都还回去,但怕陛下不答应,所以只留下了够我生活所需的一点。

圣旨下来了,说:“朕知道你是王室至亲,本性善良纯淑,只是身边辅佐的人不称职,没能帮你抵挡邪恶谗言,导致朝中官员纷纷对你指责。如今你深刻反省,努力改正错误,朕心里非常同情你。这件事的责任不在你,错在那些小人。只要你一天能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归于仁义。你安心静心吧,好好修养德行。《易经》上不是说了吗:‘一谦虚就能得到四方面的益处,即使有点小过错,最终也会有好结果。’你要坚强,也要爱惜自己。” 畅固推辞了好几次,上奏了好几份奏章,但皇帝最终没答应。

二十七年后,他去世了,儿子恭王坚继承王位。永元十六年,皇帝封了坚的两个弟弟为乡侯和亭侯。

坚做了二十六年王,去世后,儿子怀王匡继承王位。永建二年,皇帝又封了匡的七个兄弟为乡侯和亭侯。

匡做了十一年王就去世了,没有儿子,顺帝就封匡的弟弟孝阳亭侯为梁王,这就是夷王。

夷王做了二十九年王后去世,儿子敬王元继承王位。

敬王做了十六年王去世,儿子弥继承王位。弥做了四十年王,魏国篡汉后,他被封为崇德侯。

再说淮阳顷王昞,永平十五年被封为常山王,建初四年,迁封为淮阳王,并且把汝南郡的新安、西华两县划入淮阳国。

他做了十六年王去世,还没来得及立继承人,永元二年,和帝把他儿子侧复立为常山王,让他奉养昞王的遗孀,这就是殇王。

殇王做了十三年王就去世了,父子俩都没来得及到封地去,都葬在京城。殇王没有儿子,当月,和帝就立了殇王的哥哥防子侯章为常山王。和帝可怜章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多次赏赐他。延平元年,章才前往封地就国。

章做了二十五年王去世,是为靖王。儿子顷王仪继承王位。永建二年,皇帝封了仪的两个哥哥为亭侯。

仪做了十七年王去世,儿子节王豹继承王位。元嘉元年,皇帝封了豹的四个哥哥为亭侯。

豹做了八年王去世,儿子暠继承王位。建安十一年,遇到黄巾贼起义,他放弃封地逃跑了,淮阳国也被废除了。

再说济阴悼王长,永平十五年被封为济阴王。建初四年,把东郡的离狐县和陈留郡的长垣县划入济阴国。他做了十三年王,在京城去世,没有儿子,济阴国也被废除了。

话说啊,有人评论说:晏子说过,“人活着要厚道,做事要讲利益,然后用规矩来规范它,这叫‘幅利’”。意思是说,人情世故要有所节制才能端正品德,就像布帛需要裁剪才能达到标准尺寸一样。汉明帝给他的儿子们封地,每年租税收入不超过两千万,皇后曾经劝谏过,但没成功。哎,真是贤明啊!这不仅仅是节俭那么简单吧!他深知骄奢淫逸是没有止境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所以东汉的诸侯很少有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灭亡的。

咱们再来看看对这情况的评价吧: “孝明传胤,维城八国。陈敬严重,彭城厚德。下邳婴疴,梁节邪惑。三藩夙龄,党惟荒忒。” 这诗句大概意思是说,汉明帝把皇位传给儿子,巩固了八个诸侯国的统治。陈国国君敬重严肃,彭城国君厚道仁德。下邳国君体弱多病,梁国国君行为乖张迷惑。三个藩王年纪轻轻就死了,他们的党羽也荒唐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