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说:“天显示出各种景象,圣人就效法它。伏羲氏当政的时候,向上观察天象,向下观察地势。” 观察天象,指的是日月星辰;观察地势,指的是山川河流的分布。地上的形势,在天空中都有相应的反映。所以说,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它光芒万丈,主宰着一切,运转着天地间的规律,统领着众星。三垣、九列星官,二十七个大夫星,八十一颗元士星,以及斗宿、衡宿、太微垣、摄提等等一百二十个星官,二十八宿也都各有其位置,对应着地上的十二地支。天地间的位置都安排好了,星辰的景象也齐全了。

三皇时代,社会风气淳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就像五星连珠,日月交辉一样,一切都自然而然,百姓没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到了有了文字记载之后,五帝时期开始了。黄帝开始接受《河图》和《洛书》的启示,从而推演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所以星官的记载是从黄帝开始的。到了高阳氏时期,设立了南正重来主管天文,北正黎来主管地理。唐尧、虞舜时代,羲仲、和仲掌管天文;夏朝有昆吾;商朝有巫咸;周朝有史佚、苌弘;宋朝有子韦;楚国有唐蔑;鲁国有梓慎;郑国有裨灶;魏国有石申夫;齐国有甘公,他们都是掌管天文的官员。他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来辅助统治者治理国家;他们仔细观察细微的变化,洞察其中的奥妙;他们探究祸福的根源,预见成败的趋势。秦始皇焚烧了《诗经》和《书经》,愚弄百姓,六经典籍都被烧成灰烬,只有星官的记载幸免于难。所以《秦史》记载,秦始皇时期,彗星扫过大角星,大角星因此而失光,宫中还有大星和小星互相争斗,这些都是秦朝灭亡的征兆。

到了汉朝兴起,景帝、武帝时期,司马谈,他的儿子司马迁,是继承了世代掌管天文史官的家族,担任了太史令,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其中有《天官书》。汉成帝时期,中垒校尉刘向,对《洪范》中关于灾异的章节进行了补充,撰写了《五纪皇极》的论述,用来研究以往的历史事件。汉孝明帝让班固撰写《汉书》,马续又补充了《天文志》。我现在撰写《汉书天文志》的续篇,从王莽篡汉居摄元年开始,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结束,共计215年。书中记载了这段时间里星辰的变化和所对应的现象,用来阐明天意,说明帝王的行事。

话说公元6年十一月,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在张宿附近出现,往东南方向移动了五天就消失了。这彗星啊,是邪恶之气产生的,预示着将有战乱,所以叫它“孛星”。“孛”字本身就代表着灾祸和阻碍。也有人管它叫彗星,说它能清除污秽,带来新生。这“张”宿,是周朝的地域。彗星出现在张宿,又往东南方向(翼宿、轸宿)移动,而翼宿、轸宿是楚国的地域,所以啊,这周朝和楚国的土地上,就要发生战乱了。

一年后的正月,刘秀(光武帝)在舂陵起兵。这时,江夏、新市地区的贼寇张卬、王常,还有更始帝的军队也赶到了,大家一起攻破了南阳,杀了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等人,敌军死伤好几万人。更始帝称帝,定都洛阳,后来又西进长安,结果兵败身亡。刘秀则在河北发展壮大,后来也定都洛阳,这洛阳正好在周朝的地域,这不就是彗星“除秽布新”的预兆吗?

公元23年六月,汉军从南阳出发,到达昆阳。王莽派司徒王寻、司空王邑率领各郡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到达的就有42万人;懂兵法的将领有63个家族,都担任了将帅,带着他们的图籍和兵器。这支军队从关东出发,还牵着大象、老虎、狼等猛兽,放它们在路上,以此炫耀自己的强大,吓唬山东地区的人。到达昆阳山后,他们设立了上百个营寨,重重包围了昆阳城,有的用冲车撞击城墙,有的造出高达十丈的云梯来俯瞰城内,弩箭像雨点一样射向城内,城里的人只能背着水桶去取水。城里的人请求投降,但对方不答应;请求出城,也不允许。王寻和王邑的军队自认为一定能打胜仗,所以不重视军事部署,也不商量作战计划。王莽的失败征兆已经出现了。白天出现像山崩一样的云气,落到军队上,士兵们都很害怕,这叫做“营头星”。占卜的人说:“云气落下的地方,下面的军队就会溃败,流血千里。”

这时候,光武帝率领几千人去救援昆阳,猛攻王寻和王邑的军队,双方激战,喊杀声震天动地,连老虎豹子都吓得四处逃窜。正巧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屋瓦乱飞,大雨倾盆而下。王寻和王邑的军队大乱,自相残杀,当场死亡的就有几万人。他们争先恐后地逃向滍水,死者堆积如山,滍水都被堵塞了。司徒王寻被杀。军队都溃散逃回各自的郡县。王邑逃回长安,王莽失败后,两人都被处死了。“营头星”的出现,应验了军队溃败、流血千里的预言。

话说四年秋天,那太白星的光芒直冲云霄,照亮大地,就像月光一样明亮。这太白星啊,就比作起义的军队,而太微星呢,就代表着朝廷。太白星战胜了,然后往北边,也就是太微星的方向移动,这预示着大部队就要攻入皇宫了。

那时候,王莽派了两位将军的军队去昆阳,结果已经被光武帝打败了。王莽又任命了九个人当将军,都用“虎”字来命名他们的部队,号称“九虎将军”。这九虎将军到了华阴,也被汉将邓晔和李松给打败了。进攻京师的军队里,仓将军韩臣已经打到了长门。十月戊申这天,汉军从宣平城门攻入长安。两天后的己酉日,城里的年轻人朱弟、张鱼等人,带头起义,攻打王莽,他们放火烧了作室门,砍坏了敬法闼(宫门)。商人杜吴在渐台之上杀了王莽,校尉公宾又砍下了王莽的头。大部队冲进了皇宫,到处都是人马践踏的痕迹。

后来更始帝进入长安,赤眉军又拥立刘盆子为皇帝,这些都是大部队攻入皇宫的预兆啊,跟之前的太白星预示的一样。

光武帝建武九年,七月乙丑这天,金星犯了轩辕大星;十一月乙丑,金星又犯了轩辕大星。这轩辕大星啊,指的是后宫的官员,而大星就代表皇后,金星犯轩辕,预示着皇后要失势。当时郭皇后确实已经失宠,被冷落了,后来被废为中山太后,阴贵人被立为皇后,这跟天象应验得可真准!

话说公元23年三月癸卯日那天晚上,天上出现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流星,它从太微垣飞出来,一直飞到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这流星是白色的,旁边还有十多颗小流星跟着它一起飞,消失的时候发出像雷一样的声音,大概持续了一顿饭的工夫就没了。古人说啊,流星代表着朝廷派出的使者,流星越大,使者官位越高,反之亦然。太微垣是天帝的宫殿,北斗七星的魁星代表着杀伐。这流星从太微垣飞到北斗魁星,预示着天子要派大将出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杀戮。

接下来,到了同年十二月己亥日,又出现了一颗更大的流星,像个大水缸那么大,从柳宿的西南方飞出来,一直飞到轸宿才消失。它消失的时候,分裂成十多个小光点,就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过了一会儿,也发出了隐隐约约像雷鸣一样的声音。柳宿对应着周地,轸宿对应着秦地和蜀地。这颗大流星从柳宿飞到轸宿,意味着朝廷的大将要从周地出发,前往蜀地征战。

正巧那时候,光武帝刘秀派出了大司马吴汉,率领三万南阳兵,乘船逆江而上,去讨伐蜀地的白帝公孙述。他还命令将军马武、刘尚、郭霸、岑彭、冯骏分别攻打武都和巴郡。到了公元25年十月,汉军进攻公孙述的弟弟卫尉永,一路打到了广都,杀了公孙述的女婿史兴。威虏将军冯骏攻克了江州,斩杀了公孙述的将领田戎。吴汉又击败了公孙述的大司马谢丰,斩首五千多级。臧宫攻破了涪城,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大司空恢。十一月丁丑日,汉军护军将军高午刺杀了公孙述,公孙述当夜就死了。第二天,汉军攻破了成都,诛杀了公孙述的大将公孙晃、延岑等人,杀死的蜀军将士数万人,还夷灭了公孙述的妻族,超过一万多人。

这完全应验了之前流星出现的预兆啊!那些跟着大流星一起飞的小流星,以及大流星分裂成的小光点,都象征着跟随大将出征的小将们。而那些隐隐约约像雷鸣的声音,则是将士们怒气冲冲,准备战斗的征兆。

公元23年,正月,好多流星,一百多颗吧,有的在西北,有的在正北,有的在东北,持续了两天就没了。六月,又是好多流星,一百多颗,这次满天飞。这些流星啊,就像老百姓一样,到处乱跑,预示着人口迁移。西北、东北,还有满天飞,都是老百姓四处逃难的征兆。那时候,朝廷在西北打公孙述,在北方打卢芳。匈奴还帮着卢芳入侵边境,汉朝派将军马武、骑都尉刘纳、阎兴带兵去了曲阳、临平、呼沱,防着匈奴。匈奴打到河东了,国内不太平,粮食又贵,好多老百姓都逃荒去了。三年后,吴汉、马武又把雁门、代郡、上谷、关西的六万多老百姓迁走了,安置在了常山关、居庸关以东,躲避匈奴的侵略。这不就是老百姓迁移的应验吗?

公元26年,正月,彗星出现在昴宿附近,慢慢往西北走,进入营室,还冲撞了离宫,三月,到了东壁才消失,一共出现了四十九天。彗星出现代表战争和清除污秽,昴宿代表边境军队,彗星出现意味着有军队要来了。十一月,定襄都尉阴承造反,太守把他给杀了。卢芳跟着匈奴跑到高柳,到第二年十月才投降,上交了印信和玉玺。还有一种说法,昴宿星代表监狱里的事。那时候,大司徒欧阳歙因为事情被关进监狱,一年多后死了。营室是皇帝的宫殿,离宫是皇后住的地方。彗星进入营室,冲撞离宫,这是要清除宫廷的意思。当时郭皇后已经失宠了,到公元28年十月,就被废掉了,改封为中山太后,阴贵人被立为皇后,这不就是清除宫廷的征兆吗?

公元47年闰月,水星在东井二十度的位置,冒出白气,往东南方向指,像火焰一样长五尺,变成彗星,往东北方向走,到紫宫西边就停下了,五月就看不见了,一共出现了三十一天。水星通常在夏至的时候出现在东井,闰月在四月,还没到夏至就出现了,这是提前了。东井代表水衡,水星出现预示着大水。那年五月和第二年,好多地方都发大水,城墙都坏了,庄稼都毁了,死了很多人。白气代表丧事,有火焰变成彗星,彗星是用来清除污秽的。紫宫是皇帝的宫殿,彗星到达它的边缘,也是清除宫廷的征兆。三年后,光武帝死了。

公元23年7月某一天(具体日子是农历七月戊午日),火星运行到舆鬼星宿附近,然后进入鬼宿,又往南移动半度。到了10月己亥日,火星又犯了轩辕大星。同时,在七星附近还出现了一颗客星,亮度大约有两尺,从西南方向运行,直到第二年(公元24年)二月二十二日,在舆鬼星东北六尺处消失,一共出现了113天。古人认为,火星主凶,舆鬼、尸星主死亡,火星进入这些星宿是大凶之兆;轩辕星代表后宫;七星代表周朝的国土;客星出现也预示着死亡。两年后,光武帝刘秀驾崩了。

这段话讲的是古代天象记录,用现代话说就是:那年七月某天,火星跑到舆鬼星附近,又进了鬼宿,还往南挪了一点儿。十月某天,火星又跑到轩辕星那儿去了。更诡异的是,七星附近还冒出来一颗新星,特别亮,从西南方向慢慢移动,一直到第二年二月才消失,一共闪了113天。古人觉得这不得了,火星代表灾祸,舆鬼、尸星代表死亡,火星跑到这儿,肯定要死人!轩辕星代表皇宫,七星代表国家,新星出现更不吉利,意味着要死人。果然,两年后,皇帝光武帝就死了。

公元25年8月丁巳日,火星侵犯了太微垣的西南角星,两者相距两寸。10月戊子日,一颗巨大的流星从西南方向飞向东北方向,声音如同雷鸣。古人认为,火星侵犯太微垣西南角星,预示着将相要出事;而大流星则代表使者。之后,太尉赵憙和司徒李轶因为事情被免职;而中郎将窦固、扬虚侯马武、扬乡侯王赏则率兵西征。

这段说的是同一年(公元25年)的另一次天象记录,简单来说就是:八月某天,火星跑到太微垣西南角星附近去了,离得还挺近。十月某天,天上掉下一颗巨型流星,声音震耳欲聋!古人认为火星跑到那儿,代表将相要倒霉;流星则代表出使的人。果不其然,朝廷里两位大官赵憙和李轶被免职了;同时,窦固、马武、王赏这三位将军正带兵去西边打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