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章皇帝有八个儿子:宋贵人生的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的汉和帝刘肇,申贵人生的济北惠王刘寿和河间孝王刘开。这四个王,史书上没记载他们的母亲是谁。

接下来说的是千乘贞王刘伉,他是在建初四年被封王的。和帝即位后,因为刘伉是他的长兄,所以对他非常尊重,封王十五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刘宠继承王位,后来在永元七年改国名为乐安。刘宠当了二十八年王,去世后被称为乐安夷王。父子俩都在京城去世,都葬在洛阳。

刘宠的儿子刘鸿继承王位,等到汉安帝去世后才去乐安国就国。刘鸿生了汉质帝,质帝即位后,梁太后下诏,说乐安国的土地低洼潮湿,赋税收入也少,就把刘鸿改封为勃海王。刘鸿当了二十六年勃海王后去世,被称为勃海孝王。

刘鸿没有儿子,太后就立汉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让他奉祀刘鸿。延熹八年,刘悝策划了一些不轨的事情,有关部门请求废除他的王位。皇帝不忍心,就把他贬为廮陶王,只让他享受一个县的收入。

后来刘悝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恢复勃海王的爵位,答应给王甫五千万钱作为谢礼。汉桓帝临死前,遗诏恢复了刘悝的勃海王爵位。但刘悝认为这并非王甫的功劳,不肯给他谢钱。王甫很生气,暗中寻找刘悝的罪证。原来,当初迎接汉灵帝即位时,坊间流传着刘悝因为没能被立为皇帝而心怀怨恨,想要发动兵变的谣言。而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都是些仗势欺人的家伙,经常和刘悝来往。王甫负责监察,认为刘悝有谋反的嫌疑,就秘密告诉了司隶校尉段颎。熹平元年,郑飒被抓进北寺狱。尚书令廉忠被指使诬告郑飒等人图谋拥立刘悝,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于是,朝廷派冀州刺史去调查刘悝,又派大鸿胪带着皇帝的信物,和宗正、廷尉一起赶到勃海,逼问刘悝。刘悝最终自杀身亡。他的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都死在了狱中。他的傅相以下的官员,因为没有尽到辅佐王的责任,都被处死了。刘悝当了二十五年勃海王,他的王国被废除。百姓们都很同情他。

最后是平春悼王刘全,他在建初四年被封王,同年就去世了,葬在京城,没有儿子,王国也被废除。

话说清河孝王刘庆的母亲是宋贵人。这位宋贵人是宋昌的八世孙女,老家在扶风平陵。她父亲叫杨某,因为为人孝顺,在乡里很有名,连州郡的官职都不屑一顾。巧的是,杨贵人的姑姑,竟然是明德马皇后她外祖母!马皇后听说杨家有两个女儿,长得漂亮又有才华,就把她们接进宫里教养。到了永平年间,宋贵人被选入太子宫,深受太子宠爱。肃宗皇帝即位后,封她为贵人。建初三年,宋贵人顺利生下了刘庆,第二年刘庆被立为皇太子,她父亲杨某也被征召为议郎,皇帝还赏赐了很多东西。

宋贵人特别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她负责在长乐宫侍奉太后,事事亲力亲为,连送饭都亲手端着,太后对她非常疼爱。可是太后去世后,窦皇后得宠,窦皇后的姐妹也都被皇帝宠幸,太子刘庆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和母亲宋贵人暗中商量,想办法陷害宋氏家族。对外,他们让兄弟们到处打听宋家人的缺点;对内,他们让宫里的侍卫暗中监视宋贵人的一举一动。后来,他们在掖庭门堵住了宋贵人,搜到了一封她的信,信里写着“病思生菟,令家求之”。他们就以此为借口,诬陷宋贵人想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说“菟”是用来害人的厌胜之物,他们日夜不停地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导致宋贵人和她的儿子刘庆逐渐失宠。

话说汉章帝的儿子庆,被封为承禄观,住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窦太后就唆使掖庭令诬告庆以前干的那些事,要求重新调查。过了七年,皇帝终于废掉了太子庆,改立皇子肇为太子。这个肇是梁贵人的儿子。皇帝下诏说:“皇太子(庆)性情反复无常,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恐怕会遗传他母亲凶恶的性格,不能够继承宗庙,担当天下之主。为了大义,即使是亲人也要舍弃,更何况是降他的爵位呢!现在废庆为清河王。皇子肇侍奉皇后,学习礼仪,品德日益完善,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即使是庶出的孩子,母亲尚且有终身的恩情,更何况是嫡后的儿子,这正义岂不明确!现在立肇为皇太子。” 然后,皇帝把梁贵人和她的姐妹都关进了丙舍,还派小黄门蔡伦去调查她们,大家都听从太后的旨意,把事情都添油加醋地汇报上去,最后梁贵人姐妹都被处死了。两位贵人同时服毒自尽。皇帝虽然很伤心,但也只是下令掖庭令把她们葬在了樊濯聚。 之后,杨归被免职回老家。可是,地方官吏又因为这件事把他抓了起来。杨归的朋友,山阳的张峻、左冯翊沛国的刘均等人四处奔走解释,才让他免于罪责。杨归因为这件事意志消沉,郁郁寡欢,最终死在了家里。

庆虽然年纪还小,但却懂得避嫌,害怕惹祸上身,一句话也不敢提宋氏(窦氏),皇帝更加怜惜他,特意吩咐皇后,让庆的衣服和太子的一样好。太子特别喜欢庆,两人一起生活,一起出行。后来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他对庆特别好,其他诸王都比不上他,经常和庆一起商量私事。后来庆长大成人,就搬到了丙舍居住。永元四年,皇帝搬到北宫章德殿居住,在白虎观讲学,庆得以进宫侍奉皇帝,住在宫里。皇帝想要诛杀窦氏一族,需要得到《外戚传》这本书,但又担心身边的人不敢去取,于是就让庆私下里去向千乘王索取,庆夜里独自把书送进宫;皇帝又让庆去告诉中常侍郑众,让他搜集相关史料。等到大将军窦宪被诛杀后,庆搬出了宫,住进了自己的府邸,皇帝赏赐给他三百个奴婢,还有大量的车马、钱财、帷帐、珍宝、玩好之物,府邸里堆满了这些东西;还赏赐他的老师和左右侍从钱财,数目各有不同。

庆叔父生病了,经常不舒服,皇上每天都派人去问候,还亲自送去饭菜和药,可见皇上对他的关心有多么周到。庆叔父为人谨慎孝顺,自从被废黜之后,就更加小心谨慎,严格遵守法度。每次去祭拜陵庙,他总是深夜就穿戴整齐等待天明;还特意嘱咐官员属下,不许和诸王的车马竞相驰骋。他一直觉得贵人的葬礼规格有所欠缺,心里总是感到遗憾,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在家里偷偷祭拜。窦氏被诛杀之后,他才允许乳母在城北远远地祭祀。等到窦太后去世,庆叔父请求去上坟致哀,皇上答应了,还下令太官四季都提供祭祀用品。庆叔父哭着说:“活着的时候没能尽孝侍奉,如今终于可以祭祀了,我的心愿也算满足了。”他想建个祠堂,但又怕被人说他效仿恭怀梁后,所以不敢提。他经常哭着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后来,他上奏说外祖母王氏年事已高,又忧又病,服用土方药无效,请求允许她去洛阳治病。于是皇上就下令让宋氏一族全部回到京城,还把庆叔父的舅舅衍、俊、盖、暹等人全部提拔为郎官。

十五年的时候,官员们因为日食现象严重,奏请让诸位王侯回封地就国。皇上说:“甲子年的这种异象,责任在我一人。诸位王子年纪还小,过早地离开父母身边,年纪轻轻就要独自生活,这其中包含着像《蓼莪》《凯风》里表达的那种悲伤。现在选择宽容他们,我知道这并非国家制度,而且他们还需要留下来。”到了冬天,皇上到章陵祭祀,下令借给诸位王子羽林骑兵各四十人。后来,庆叔父的师傅卫私下贪污了上千万钱财,皇上派人调查处理此事,同时还追究庆叔父没有举报的责任。庆叔父说:“身为师傅,是皇上亲自选拔任用的,我愚钝,只知道听从他的吩咐做事,并没有仔细审查他的行为。”皇上赞赏他的回答,就把贪污的所有钱财都赏赐给了庆叔父。等到皇上驾崩,庆叔父在殿前痛哭,呕血好几升,因此病倒了。

明年,各位王爷就要回自己的封地就国了,邓太后特别允许清河王可以任命中尉和内史,赏赐的物品都是从皇帝的御用物品里挑的,还让宋衍他们当清河王的中大夫。清河王刘庆回到封地后,下了一道命令:“我出生在深宫,长大在朝廷,一直仰仗着明君,享受着太平盛世带来的好处。然而,我却因为恩宠有限,早早离开了朝廷,又碰上了国丧的大悲痛,心里悲痛万分,伤感不已。现在蒙受皇恩,被封为诸侯王,责任重大,要辅佐国家。我刚离开京城,心里非常不安,日夜都提心吊胆,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我听说,治理国家光有智慧还不够,还需要有贤能的人辅佐。现在我的属官们都身居要职,赏罚分明,希望大家都能遵守法令,避免犯错。你们要认真负责,严明法纪,不要让我因为你们的怠慢而受到责罚。”

邓太后考虑到殇帝还年幼,考虑到长远,就让清河王的长子刘祐和他的生母耿姬留在清河王府邸。到了秋天,殇帝去世了,就立刘祐为继承人,这就是汉安帝。邓太后派中黄门送耿姬回老家。

安帝的生母叫左姬,小名小娥,她姐姐叫大娥,都是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她们伯父因为妖言获罪被杀,家产被没收,两姐妹小时候就被送进了掖庭。长大后,两人都长得漂亮,很有才华。小娥擅长《史记》,喜欢写辞赋。汉和帝把宫女分给诸位王爷的时候,小娥被分到了清河王府。刘庆一开始听说她很漂亮,就重金贿赂她的母亲,想得到她。后来,刘庆对小娥的宠爱到了极点,其他的姬妾都无法相比。后来,姐妹俩都去世了,葬在了京城。

庆立活了二十五年,就回国了。那年他病得很重,跟宋衍他们说:“清河这地方地势低洼,潮湿得很,我想死后就葬在贵人墓地旁边就行了。朝廷对我的恩情很大,希望以后能有个祠堂,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祭祀,这样我的魂灵也有个依靠,死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然后,他给太后上书说:“臣下这块地太潮湿了,想死后就葬在贵人墓地旁边,这样即使死了,也能长久保存。我现在还能说话看东西,冒昧地请求您恩准。我的命就剩一口气了,希望您能可怜可怜我。” 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享年二十九岁。

朝廷派司空带着节杖和宗正一起去吊唁祭祀;又派长乐谒者仆射、中谒者两个人协助办理丧事;还赐予龙旗(九旒),虎贲军一百人,丧葬规格跟东海恭王一样。太后还派掖庭丞送庆立的姬妾的灵柩,与庆立合葬在广丘。

他的儿子愍王虎威继承了王位。永初元年,太后封宋衍为盛乡侯,把清河国一分为二,封庆立的幼子常保为广川王,庆立的十一个子女都被封为乡公主,都有食邑和俸禄。第二年,常保去世了,没有儿子,广川国也就被撤销了。

虎威当了三年王就去世了,也没有儿子。邓太后又立乐安王宠爱的儿子延平为清河王,这就是后来的恭王。

太后去世了,有关部门上奏说:“清河孝王德行高尚,培养出了明君圣主,继承天命,保佑社稷,应该作为郊庙的祭祀对象。汉朝建立以来,高祖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宣帝尊其父为皇考,这都是按照祖宗的规矩,设立园寝的。这是大宗的礼仪,以前的章法不能忘记。应该尊清河孝王的称号为孝德皇,他的母亲左氏尊为孝德后,孝德皇的母亲宋贵人追封为敬隐后。”于是就祭告高庙,派司徒拿着节杖,和太鸿胪一起拿着诏书、印玺和绶带到清河去,追尊称号;又派中常侍带着太牢祭祀,护卫礼仪的侍中刘珍等人和宗室列侯都去参加这件事。把孝德皇的陵墓叫做甘陵,庙叫做昭庙,设置令、丞,安排兵车守护,规格和章陵一样。又把广川郡的土地加到清河国。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还封孝德皇的几个妹妹的儿子为涅阳长公主、舞阴长公主、濮阳长公主、平氏长公主。其他的七个公主都早早去世了,所以没来得及封爵,追赠敬隐后的妹妹小贵人印绶,追封谥号宋杨为当阳穆侯。宋杨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列侯,每个人的食邑都是五千户。宋氏家族中在朝廷做卿、校尉、侍中、大夫、谒者、郎官等职位的有十多人。孝德后的异母弟弟次及达生两人,以及她的九个儿子,都被封为清河国的郎中。这个耿贵人,是牟平侯舒的孙女。贵人的哥哥宝继承了牟平侯的爵位。皇帝因为宝是他的嫡亲舅舅,所以对他非常宠爱,官位做到大将军,这些事情《耿舒传》里已经记载了。

延平王在位三十五年去世了,他的儿子蒜继承了王位。汉冲帝去世后,朝廷征召蒜到京城,准备商议让他继承皇位。正赶上大将军梁冀和梁太后立质帝为帝,蒜就被打发回国了。蒜为人严肃认真,言行举止都很规矩,朝中的大臣太尉李固等人都很敬佩他。开始的时候,中常侍曹腾去拜访蒜,蒜没有给他行礼,宦官们因此都讨厌他。等到汉质帝去世,朝廷大臣都认为应该立蒜为帝,但是曹腾劝说梁冀,梁冀没听,最后立了桓帝。这件事《李固传》里也有记载。蒜因此而得罪了权贵。

建和元年,甘陵人刘文跟南郡的叛贼刘鲔勾结在一起,造谣说清河王要当皇帝,想拥立他。事情败露后,刘文他们就绑架了清河国的相国谢暠,想把他带进王宫司马门,说:“我们要立清河王当皇帝,你谢暠当丞相!”谢暠不肯,还破口大骂他们,刘文一怒之下就把谢暠杀了。后来,刘文和刘鲔都被抓起来处死了。有关部门因此弹劾清河王,清河王被降爵为尉氏侯,迁到桂阳,最后自杀身亡。三年后,清河国灭亡了。

梁冀讨厌“清河”这个名字,第二年就改名叫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经侯理为甘陵王,让他祭祀孝德皇帝,这就是甘陵威王。理王当了二十五年王死了,他的儿子贞王定继承王位。贞王定当了四年王也死了,他的儿子献王忠继承王位。后来黄巾起义,献王忠被老百姓抓了起来,后来又被放了。汉灵帝因为跟献王忠是亲戚,就下令恢复了他的王位。献王忠当了十三年王死了,他的继承人却被黄巾军害死了。建安十一年,因为甘陵国没有后代了,所以甘陵国就被废除了。

济北惠王寿,他母亲是申贵人,是颍川人,家里世代都是二千石的高官。申贵人十三岁的时候就进了掖庭。惠王寿在永元二年被封为王,分太山郡给他建国。和帝效仿肃宗皇帝的做法,让兄弟们都留在京城,对他们恩宠非常深厚。大臣们建议把诸王送回他们的封地,和帝不忍心答应。等到和帝死了,诸王才去封地就国。永初元年,邓太后封惠王寿的舅舅申转为新亭侯。惠王寿当了三十一年王死了。从永初年以后,边疆的戎狄经常叛乱,国家财政紧张,所以王死了以后,赏赐的钱和布都减少了:新封的王死后,赏赐的钱是一千万,布是一万匹;继承王位的王死后,赏赐的钱是五百万,布是五千匹。当时,只有惠王寿跟皇帝关系最好,所以他死后,赏赐的钱特别多,有三千万,布有三万匹。

他的儿子节王登继承王位。永宁元年,封登的五个弟弟为乡侯,他们都在太山郡的邑里领地。节王登当了十五年王死了,他的儿子哀王多继承王位。哀王多当了三年王死了,没有儿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这就是济北釐王。

安国王在安国立七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孝王次继承了王位。到了本初元年,又封他的弟弟猛为亭侯。次九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他非常孝顺。建和元年,梁太后下了一道诏书,说:“济北王次年纪轻轻就守着封地,他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甚至超过了礼仪的规范,住在简陋的草屋里,穿着粗布麻衣,拄着拐杖,头发也不梳洗,身上都长了疮,整整二十八个月,他一直这样。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他都没有听说过,朝廷对此非常赞赏。《尚书》上不是说了吗:‘用德来彰显他的善行。’《诗经》里也说:‘孝子不会匮乏,上天会永远保佑他的后代。’现在,我们增加次五千户的封地,扩大他的领土,来表彰他孝顺的功劳。”

次王在位十七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鸾继承王位。鸾去世后,他的儿子政继承王位。政去世后没有儿子,建安十一年,济北王国被废除了。

河间孝王开,在永元二年被封为王,乐成、勃海、涿郡三郡被划为他的封地。延平元年,他前往封地就职。开王奉公守法,官吏都很尊敬他。永宁元年,邓太后封开的儿子翼为平原王,让他奉祀怀王胜;封他的儿子德为安平王,让他奉祀乐成王党。

河间孝王开在位四十二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惠王政继承了王位。政王为人傲慢,不遵守法度,汉顺帝听说侍御史吴郡沈景能力很强,就提拔他做了河间相。沈景到河间拜见政王,政王没有穿戴正式的服装,而是箕踞坐在殿上。侍郎们向他行礼,沈景却一动不动,没有回礼。沈景问看守的人政王在哪里,虎贲卫回答说:“这就是王啊!”沈景说:“王都不穿戴正式服装,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我现在是来拜见王,难道是来拜见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吗?”政王感到羞愧,换上了正式的服装,沈景这才回礼。沈景出了宫门,请求政王的老师责备他,说:“我刚从京城出发的时候,皇上就下令,因为王不恭敬,让我来检查督促。诸位老师白白领着俸禄,却不去尽到教导的责任。”于是沈景上奏弹劾政王,并要求处罚他的老师。沈景趁机抓捕了一些奸邪之人,揭发他们的罪行,杀死了几十个罪大恶极的人,还平反冤狱一百多件。政王从此改过自新,悔过自修。阳嘉元年,政王的十三个弟弟都被封为亭侯。

政立十年薨,子贞王建嗣。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政王当政十年后死了,他的儿子贞王继位。贞王当政十年后也死了,他的儿子安王继位。安王当政二十八年后死了,他的儿子陔继位。陔当政四十年后,魏国篡位,封他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留在京师。岁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

(蠡吾侯翼,在元初六年的时候,邓太后把济北、河间王的儿子们都召到京城。邓太后觉得翼长得好看,就把他封为平原怀王的后夫。翼就留在京城。一年多后,邓太后死了。安帝的奶妈王圣和中常侍江京等人诬陷邓骘兄弟和翼,说他们和赵王图谋不轨,觊觎皇位,心怀大逆不道。于是翼被贬为都乡侯,打发回河间去了。翼就辞别了宾客,闭门不出。)

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为桓帝。梁太后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列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永建五年,翼的父亲上书请求把蠡吾县的一部分分出来封给翼,顺帝同意了。翼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志继位,是大将军梁冀扶持上位的,这就是汉桓帝。梁太后下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帝,他的妻子赵氏为孝穆皇后,庙号清庙,陵墓叫乐成陵;追尊蠡吾先侯为孝崇皇帝,庙号列庙,陵墓叫博陵。都设置了县令、县丞,让司徒拿着节杖,奉上册书和印绶,用太牢祭祀。)

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硕嗜酒,多过失,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建安十一年,国除。

(建和二年,又封皇帝的弟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让他住在博陵,侍奉翼的遗孀。尊翼的妻子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并且把涿郡的良乡、故安,河间的蠡吾三县划为汤沐邑(免税地区)。硕这个人嗜酒,而且有很多过错,皇帝就让马贵人管理王家的事务。建安十一年,平原王国被废除了。)

侯淑被封为河间孝王子,后来去世了。他儿子苌继承了爵位,苌死后,他的儿子宏继承爵位,被大将军窦武立为皇帝,就是汉灵帝。灵帝建宁元年,窦太后下诏追尊侯淑为孝元皇帝,他的妻子夏氏为孝元皇后,陵墓叫敦陵,庙宇叫靖庙;追尊他的父亲为孝仁皇帝,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陵墓叫慎陵,庙宇叫奂庙。朝廷都分别设置了令、丞官职,派司徒持节到河间去奉迎诏书和玺绶,用太守的规格祭祀,每年按时节派中常侍持节到河间去祭祀。

建宁三年,朝廷派使者拜河间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让他负责祭祀孝仁皇帝。康死后,他的儿子赟继承了爵位,建安十二年,被黄巾军害死了。他的儿子开继承爵位,做了十三年济南王,魏国受禅后,被封为崇德侯。

城阳怀王淑,永元二年从济阴郡分封为国。他做了五年王就去世了,葬在京城,没有儿子,封国被撤销,地盘并入济阴郡。广宗殇王万岁,永元五年被分封,从巨鹿郡分封为国。同年去世,葬在京城,没有儿子,封国被撤销,地盘并入巨鹿郡。

平原怀王胜,是汉和帝的长子,他母亲的名字没记载。他从小就有痼疾,延平元年被封王。做了八年王就去世了,葬在京城,没有儿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的儿子为平原王,继续祭祀平原怀王胜,这就是平原哀王。平原哀王做了六年王就去世了,没有儿子。永宁元年,邓太后又立河间王开的儿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继承人。安帝即位后废了他的王位,封国被撤销。

书里说:传说吴王阖庐的儿子吴起,非常有德行和远见,吴国能存在,一定是他的子孙后代。汉章帝为人宽厚仁慈,继承了汉室的祭祀,都是他的后代子孙,古人的话真是可信啊!

赞曰:

章帝的帝业绵延不绝,宗族子孙都得到福泽。

他的优秀子孙,安帝也同样是位贤明的君主。

河间王室多福,桓帝、灵帝都继承了祭祀。

济北王室没有骄横,都受到皇恩的宠幸。

平原王室有痼疾,三代王都死在朝中。

他们的子孙们,有的优秀有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