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恂,字叔英,是安定郡临泾县人。年轻的时候就学习《韩诗》,经常教导几百个学生。颍川太守李鸿邀请他担任功曹,还没等他去上任,州里就征召他做从事。碰巧李鸿去世了,李恂没有接受州里的任命,而是送李鸿的灵柩回老家。等葬礼结束后,他又留下来修整坟墓,守孝三年。
后来,他被征召到司徒桓虞的府上工作。之后被任命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幽州,宣扬朝廷的恩泽,安抚北狄。他走到哪里,就绘制记录那里的山川、屯田、聚落,绘制了百余卷图册,全部上报朝廷,肃宗皇帝很欣赏他。于是,他被任命为兖州刺史。他为人清廉俭朴,以身作则,经常坐在羊皮垫子上,穿布衣盖布被。后来升迁为张掖太守,威望很高,名声很好。当时大将军窦宪在武威屯兵,天下州郡,无论远近,都纷纷送礼巴结他,但李恂奉公守法,毫不徇私,结果被窦宪弹劾免职。
后来他又被朝廷征召,担任谒者,并奉命担任西域副校尉。西域富庶,珍宝很多,很多国家派来的使者,还有督使、胡人,都送给他奴婢、良马、金银、丝织品等等贵重礼物,但他一样都没接受。北匈奴经常袭击西域的车师、伊吾等地,导致陇山以西的使节无法通行,李恂就设立赏格招募人才,最终斩杀了匈奴首领,把他的首级悬挂在军营门口示众。从此以后,道路畅通,他的威名和恩德都得到了传播。
他后来升任武威太守。之后因为犯了点事被免职,就步行回家乡,隐居在山林里,用草搭建小屋,独自和学生们一起编织席子维持生计。碰巧西羌叛乱,李恂正在田地里干活,被羌人抓住了。羌人听说过他的名声,就把他放了。李恂于是就去了洛阳谢罪。当时正值荒年,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人分别派儿子送给他粮食,但他一样都没接受。后来他又搬到新安关下居住,靠捡拾橡子充饥。他活到九十六岁去世。
陈禅,字纪山,是巴郡安汉人。他在郡里当功曹,办事公正,赏罚分明,大家都挺怕他的。后来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又让他当治中从事。当时刺史是个贪官,收受贿赂,陈禅被叫去调查,他什么都没带,就只带了丧葬用的东西。到了刺史那里,他被狠狠地拷打,各种酷刑都用上了,但他始终镇定自若,回答问题滴水不漏,最后刺史也没辙,只能放了他。车骑将军邓骘听说他的名声后,就把他招到身边做事,还举荐他为茂才。
那时候汉中地区的蛮夷叛乱,朝廷就派陈禅去当汉中太守。那些蛮夷听说过他的名声,一听他来了,立刻就投降了。后来他又升迁为左冯翊,最后当上了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的国王进贡乐器和一些会变戏法的“幻人”,这些幻人能吐火,还能把自己肢解重组,甚至能换上牛马的头。第二年元旦,这些幻人就在皇宫里表演,汉安帝和群臣都看得非常惊讶。
但是陈禅却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以前齐国和鲁国在夹谷举行会盟,齐国献上侏儒的表演,孔子都看不下去,还说要‘放郑声,远佞人’呢!在皇帝面前,不应该表演这些蛮夷的技艺!”尚书陈忠就弹劾陈禅,说:“古代,合欢的乐舞会在宫殿里表演,四夷的乐舞会在宫门口表演,《诗经》里就有‘以《雅》以《南》,《韎》《任》《朱离》’的记载。现在掸国远渡重洋,万里进贡,这可不是郑、卫那些靡靡之音,也不是什么佞人能比的,陈禅却在朝堂上批评朝政,请求将他下狱!”皇帝下令不准逮捕他,只是把他调到玄菟候城障当尉,还下令说:“谁敢不去上任,就株连他的妻儿!”陈禅去了之后,朝中很多人为他鸣不平。
正巧这时候北匈奴入侵辽东,朝廷又赶紧任命陈禅为辽东太守。匈奴人听说陈禅来了,害怕他的威名,退后了几百里。陈禅并没有出兵,只是派人去安抚他们,匈奴单于就跟着使者回去了。陈禅以儒家学说和礼仪教化他们,用道理感化他们。单于最终被感化,还送给他许多珍贵的礼物才离开。后来邓骘被杀,陈禅因为和邓骘有关系,就被免职了。他又去给车骑将军阎显当长史。顺帝即位后,陈禅升迁为司隶校尉。第二年,他在任上去世了。他的儿子陈澄也很有名,官至汉中太守。
禅曾孙宝,是个很强壮、很有禅宗风范的人,当过州别驾从事,在当地很有名气。
庞参,字仲达,是河南缑氏人。他刚开始做官的时候,没什么名气,后来河南尹庞奋发现了他,觉得他很优秀,就推荐他做了孝廉,然后又升任左校令。后来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被罚做苦役。
永初元年,凉州先零种羌族叛乱,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去讨伐。庞参当时也在军队里,他儿子庞俊就上书给朝廷说:现在西州流民骚动不安,征发兵役不断,水灾旱涝接连不断,土地都荒废了。再加上大军征讨,又派兵去远方戍守,农活都耽误了,钱财也都被征发光了。田地都种不了,庄稼收不回来,老百姓穷困潦倒,对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都快撑不住了。我认为长途运输粮食,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羌族,不如先集中兵力,养精蓄锐,等他们疲惫了再打。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先撤兵,留下征西校尉任尚督促凉州百姓,搬迁到三辅地区。停止徭役,让他们有时间耕种,减少赋税,增加他们的收入,让男人们能耕种,女人们能织布,然后集中精锐部队,趁他们懈怠的时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报仇雪恨。
这封奏章上去了,正好御史中丞樊准也上书推荐庞参说:我听说,很多小鸟加起来,也不如一只大雕厉害。以前孝文皇帝听从了冯唐的建议,赦免了魏尚的罪过,让他去守边疆,匈奴都不敢南下了。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这全靠选拔人才啊!我看这个以前的左校令河南庞参,勇敢有谋略,非常杰出,才能和武功都很高,很有魏尚的风范。以前他犯了一点小错,被罚了一段时间苦役。现在羌族作乱,大军西进,我认为像庞参这样的人才,应该在军队里发挥作用。希望皇上能像以前那样选拔人才,看看魏尚的功劳,赦免庞参的罪过,让他带兵打仗,一定能取得成效,增强国威。
邓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提拔庞参,让他从军队里出来,召见他,让他去督促三辅地区的军队驻扎,然后把邓骘召回。
四年了,羌族叛乱越来越厉害,军费一天天增加,而且连续几年歉收,粮食缺口巨大,足足有上万石呢!我上奏给邓骘,说:
这几年羌族造反,把陇右地区折腾得够呛,赋税徭役一年比一年重,官府欠老百姓的钱,那可是天文数字啊!现在又要征发百姓,调集粮食布匹,变卖家当,来满足官府的需求。外面要对付羌族,里面还要应付沉重的赋税,真是里外受敌啊!结果呢,就得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供应武都和西郡。路上困难重重,麻烦事一大堆,走得快了,就容易遭到抢劫,走得慢了,粮食又会损失不少,粮食撒在旷野里,牛马死在山林里。县里没钱了,就向老百姓借,老百姓都快穷死了,还能向谁借呢?表面上说是为了拯救金城,实际上却让三辅地区更加困难。三辅地区困难了,反过来又会成为金城地区的祸患。我以前几次建议放弃西域,结果被西州的官吏们笑话了一顿。现在,我们贪图那些不毛之地,去照顾那些不值得照顾的人民,把军队驻扎在伊吾荒野,只顾着三族以外的地区,如果凉州真的被攻破了,那祸乱就会一直延续到今天。扩大疆土却不安宁,对增强国力毫无益处;拥有很多田地却不耕种,怎么解决饥荒呢?所以,治理好国家的人,应该先关注国内,不要追求外来的利益;应该先富裕人民,不要贪图广阔的土地。三辅地区山峦广阔,地广人稀,所以那些县城、乡镇,有很多地方可以居住。现在应该把边郡那些无法生存的人,迁移到三辅地区的陵墓附近居住,耕种那些废弃的田地。那些孤零零的城池和偏远的郡县,可以根据情况迁移;那些运输成本高昂的地方,可以集中起来,靠近一些;那些繁重的徭役,应该让百姓休息一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邓骘和朝廷大臣们,因为国库空虚,想采纳我的建议,但是很多人反对,所以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我被任命为汉阳太守。汉阳有个叫任棠的人,很有节操,隐居起来教书。我到任后,先去拜访他,他却不理我,只在门屏前放了一大棵薤,一盂水,自己抱着孙子伏在门下。主簿说他太傲慢了。我琢磨了好久,才明白他的意思,说:“任棠这是想点醒太守啊。水,是想让我清廉;拔一大棵薤,是想让我打击那些强势家族;抱着孩子在门口,是想让我打开门来救济孤儿寡母啊!”说完,我长叹一声就回去了。我在任期间,果然能够抑制强权,帮助弱者,凭借仁政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公元219年,庞参被调任护羌校尉,羌族人对他非常感激和信任。
第二年,烧当羌的几个首领带着族人投降了朝廷,庞参这才得以回到都城长安,负责管理河西走廊的交通。那时,先零羌的一个首领在北地称王称霸,朝廷下令让庞参率领七千名降羌和湟中地区的胡人义兵,与征西将军司马钧期在北地会合,一起讨伐叛乱。结果庞参在途中被羌人打败了。因为没按时到达约定地点,他又谎称生病,带兵回营。朝廷因此以欺君之罪把他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这时,校书郎中马融给皇帝上书为庞参求情,书信里说:
“臣听说西戎叛乱,到处烧杀抢掠,祸害了五个州,陛下为了救济受灾的百姓,耗费了大量的国库钱财来供养军队。以前,周宣王时猃狁入侵镐京,汉孝文帝时匈奴也侵犯了上郡,但宣王最终取得了中兴的功业,文帝也因此被称为太宗。这不仅是因为两位帝王英明睿智,更因为他们有像南仲、周亚夫那样骁勇善战的将领辅佐,所以他们的功绩才能载入史册。臣认为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既有勇敢果毅的品质,又有深谋远虑的才能。还有度辽将军梁慬,以前在西域镇守多年,劳苦功高,回朝后又多次在三辅地区建立战功,在北方边境作战时,还曾降服过单于。如今他们都被关进监狱,这实在可惜。以前,荀林父在邲之战中战败,晋侯却依然让他担任要职;孟明视在崤之战中兵败,秦穆公也没有撤他的职。结果晋景公因此平定了赤狄,秦穆公也因此称霸西戎。陛下应该效仿这两位先贤,宽恕庞参和梁慬,让他们继续为朝廷效力,这对于巩固边防,推行圣化,都大有裨益。”
马融的奏章上奏后,皇帝赦免了庞参等人的罪过。
庞参后来被任命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升迁为度辽将军。四年后,调回朝廷担任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推荐庞参有宰相的才能,于是他被任命为太尉,并掌管尚书事务。当时在三公之中,庞参以忠直闻名,却经常被左右的人陷害诽谤,因为他提拔的人选不合皇帝的心意,司隶便借此风声调查他。正赶上要考核茂才孝廉,庞参因为被弹劾,就称病不去参加考核。上计掾广汉人段恭趁着这次机会上书说:“我听说路上行走的百姓,农民和织女,都这么说:‘太尉庞参,竭尽忠诚,只是因为正直,不能委屈自己,孤零零地处于郡守和奸邪之间,自己置身于被中伤的境地。’我还希望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得到陛下的庇护,平安无事,可如今却因为谗言诽谤而伤害忠正之臣,这是上天最大的禁忌,也是人主最大的教训。过去白起被赐死,诸侯们还互相敬酒庆祝;伍子胥回国,鲁国人却为摆脱困境而高兴。国家靠贤人才能兴盛,君主靠忠臣才能安定。今天天下人都高兴陛下有这样的忠臣贤良,希望陛下能继续重用他,以安定社稷。”奏章上呈后,皇帝下令立即派小黄门去查看庞参的病情,太医还送去了羊肉和酒。
后来庞参的夫人因病去世,庞参竟然把自己的儿女扔进井里杀死了。庞参素来和洛阳令祝良关系不好,祝良听说这件事后,就率领官兵进入太尉府调查此事,然后上奏弹劾庞参的罪行,最终因为灾异事件,庞参被免职。有关部门认为祝良没有先上奏朝廷,就擅自侮辱宰相,将他关进了诏狱。祝良深得民心,洛阳的官吏百姓都到宫门外请求代替祝良受罚,每天都有几千万人,皇帝最终赦免了祝良。
阳嘉四年,庞参再次被任命为太尉。永和元年,因为长期生病,他退休在家中去世了。
陈龟,字叔珍,上党泫氏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边疆将领,从小就擅长骑射,在北方地区很有名望。
陈龟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永建年间,他被举荐为孝廉,历任五原太守。永和五年,被任命为使匈奴中郎将。当时南匈奴左部叛乱,陈龟认为单于不能控制属下,表面上顺从,实际上暗中叛乱,于是他催促单于自杀,因此被治罪下狱,免去了官职。后来他又被重新任命,担任京兆尹。当时三辅地区有很多豪强家族欺压百姓。陈龟到任后,以严厉的威势,处理了所有冤屈的案件,郡内百姓都很高兴。
羌族和胡人作乱边境,杀了地方长官,还抢掠百姓。汉桓帝觉得龟兹(龟世)熟悉边疆的风俗,就把他任命为度辽将军。龟兹临行前,上了一道奏章,说:
臣,龟蒙,世代蒙受皇恩,在边疆驰骋疆场,虽然尽到了犬马之劳,杀敌于胡虏之地,但魂魄未能归来,只能用狐狸祭祀,依旧无法弥补巨大的亏欠,报答万分之一的恩情。我资质愚钝,才能平庸,如同无用的铅刀,却承受着过高的恩宠和优厚的待遇,生与死,都时刻担心无法报答皇恩。我听说,如果三垣星宿运行不正常,就会提拔贤士为相;如果蛮夷不恭顺,就会提拔士兵为将。我既无文才也无武略,却担任着重要的职位,上愧对圣明的陛下,下怕辜负了朝廷的厚望,即使死了,也无法弥补过错。
现在西州边境,土地贫瘠荒凉,人们以骑马射猎为生,男人缺乏耕种的收益,女人缺乏纺织的收入。戍守边塞,性命系于刀兵之间,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迅速出击,根本顾不上后方。近些年来,匈奴多次侵犯边郡,残杀官吏,抢掠百姓。战士们尸骨埋葬在沙漠,百姓的头颅被挂在马鞍上。有的地方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全部烧成灰烬,孤儿寡妇们在空城里哭泣,田野里没有青草,房屋空空如也,虽然活着,却如同枯木一般。去年并州遭遇水灾和虫灾,庄稼歉收,赋税也收不上来。老年人担心活不到明年,年轻人也害怕贫困。陛下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百姓也把陛下当作自己的父亲,怎么能不日夜操劳,施以恩惠呢!
唐尧让位给虞舜,是为了让百姓遇到圣明的君主,而不是遇到恶劣的统治者。所以古公亶父带领百姓迁移,百姓数量增加了五倍;文王姬昌施行仁政,天下归附于他。哪里还需要用金辇玉辂,来显示对百姓的恩惠呢!汉孝文帝因为一个女子的一句话,就废除了肉刑,体现了他的仁德,成为汉朝的贤明君主。陛下继承了中兴的统治,承继了光武帝的事业,亲临朝政,却还没有留下圣明的政绩。而且地方官吏不称职,有的还是宦官出身,他们害怕违背圣旨,只顾眼前利益。百姓的呼喊和哭泣,招致了灾害,匈奴凶狠残暴,乘机而入。导致国库空虚,成为豺狼的口中食,而国家功业毫无建树,这都是因为将帅不忠,奸邪当道造成的。
前任凉州刺史祝良,刚到任就大力整顿吏治,罢免了一半的太守和县令,没过多久,政绩显著。应该重重赏赐他,以鼓励有功之臣,并提拔他担任更高的职位,清除奸邪。还应该重新选拔匈奴、乌桓、羌的护羌中郎将和校尉,挑选精通文武的官员,下达命令,免除并州和凉州今年的赋税,大赦罪犯,彻底革新。这样,好官就会知道奉公守法的益处,坏官就会明白营私舞弊的危害,匈奴的战马就不会窥伺长城,边塞也就不会有戍守的危险了。
皇帝终于明白了,于是重新挑选了幽州和并州的刺史,以及郡太守、都尉以下的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更换。然后下诏书说:“免除陈将军管辖的并州和凉州一年的赋税,赏赐给官吏和百姓。” 陈龟到了任上,州郡官员都吓得不敢动弹,鲜卑人都吓得不敢靠近边塞,节省下来的开支,每年都能达到上亿的数目。
大将军梁冀跟陈龟本来就有矛盾,就诬陷陈龟败坏国家声威,抢夺功劳,说他根本没能让胡人害怕。于是陈龟被朝廷征召回来,他就干脆请求退休回家养老了。后来又被征召回朝,担任尚书。梁冀越来越嚣张跋扈,陈龟就上书弹劾梁冀的罪行,请求皇帝处死他。可是皇帝没理他。陈龟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梁冀害死,结果七天没吃东西就死了。西域的胡人和夷人,以及并州、凉州的百姓,都为他举行哀悼仪式,祭奠他的坟墓。
桥玄,字公祖,是梁国睢阳人。他家祖上七代的桥仁,曾经跟随同郡的戴德学习,写出了《礼记章句》四十九篇,被称为“桥君学”。桥玄的曾祖父在成帝时期担任大鸿胪。他的祖父是广陵太守,父亲是东莱太守。
桥玄年轻的时候担任县功曹。当时豫州刺史周景的队伍来到梁国,桥玄去拜见周景,就当着周景的面,跪在地上,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让他去豫州担任从事,彻底查办羊昌的罪行。周景很欣赏桥玄的勇气和决心,就批准了他的请求,派他去了豫州。桥玄到了豫州后,立刻抓捕了羊昌的宾客,详细调查他们的罪行。羊昌一向得到大将军梁冀的庇护,梁冀就赶紧发文书营救羊昌。周景接到诏书后,召回了桥玄,但桥玄根本不理会诏书,继续加紧调查。最终,羊昌被押上囚车送往朝廷受审,桥玄因此名声大噪。
我先考中了孝廉,然后被任命为洛阳左尉。那时候梁不疑是河南尹,我因为公务需要去府衙汇报工作,但我觉得他可能会羞辱我,所以干脆辞官回家了。后来我一路升迁,做了齐相,但因为犯了事,被判了城旦之刑。刑期满了之后,朝廷又征召我,我又升迁了两次,先后做了上谷太守和汉阳太守。那时候上邽县令皇甫祯犯了罪,我把他抓起来审问,狠狠地鞭打,结果他死在了冀市的集市上,整个地区都震惊了。
郡里有个叫姜岐的人,为人正直,隐居不出,名声传遍了整个西州。我把他召来做官,但他以生病为由拒绝赴任。我生气了,就命令督邮尹益逼他来,还说:“如果姜岐不来,就把他母亲嫁出去!”尹益极力劝说我,但没成功,他又去晓之以理,劝说姜岐,可姜岐坚决躺在床上不起。郡里的士大夫们也纷纷来劝我,我才作罢。当时很多人为此批评我。后来我以生病为由辞官,朝廷又用公车征召我做司徒长史,之后又任命我为将作大匠。
桓帝快要死了的时候,鲜卑、南匈奴还有高句丽的太子伯固都叛乱作乱,四处抢掠。朝廷四面八方地推荐我担任度辽将军,还给了我黄钺(象征军权的斧钺)。我到了边境,先休整军队,养精蓄锐,然后指挥将士们抵御和打击胡人和伯固等人,都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我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三年,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
灵帝刚即位的时候,朝廷把我召回京城,任命我为河南尹,后来又升任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我升任司空,后来又转任司徒。我以前和南阳太守陈球有过节,但我当了司徒后,却推荐他做了廷尉。我觉得国家正处于虚弱时期,自己也力不从心,就称病上书,把各种灾祸都归咎于自己,请求辞职。于是,我就被免职了。一年多以后,我又被任命为尚书令。当时太中大夫盖升和皇帝关系很好,以前做过南阳太守,贪污了数亿钱财以上。我上奏弹劾他,请求免除他的官职,并没收他的财产。皇帝不同意,反而把盖升提拔为侍中。我借口生病辞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光和元年,我升任太尉。几个月后,我又以生病为由辞职,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在家休养。
话说桥玄的儿子玄少子,十岁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门口玩耍,结果碰上了三个拿着棍棒的歹徒,把他劫持回家,上了楼,逼着桥玄交出财物。桥玄坚决不肯。过了一会儿,司隶校尉阳球带着河南尹和洛阳令包围了桥玄的家。阳球他们担心万一攻打进去会伤到桥玄的儿子,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桥玄瞪大眼睛怒吼道:“这些歹徒简直无法无天!我桥玄岂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放纵这些国贼!”他立刻命令士兵进攻。于是,士兵们攻了进去,桥玄的儿子不幸遇难。事后,桥玄亲自上朝谢罪,请求朝廷下令全国执行:凡是发生劫持人质的案件,都要当场击毙歹徒,不准用财物赎回人质,以杜绝此类犯罪行为。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下达了相应的诏书。从安帝时期开始,法律法规逐渐松弛,京城里劫持人质的事件屡见不鲜,就连达官贵人都难逃厄运,自此之后,这种恶性事件才彻底绝迹了。
桥玄在光和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桥玄为人刚正不阿,性子急躁,缺乏一些圆滑世故,但他为人谦逊俭朴,待人接物都很和善,他的子弟和亲戚中也没有什么位高权重的大官。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房产,连办丧事的地方都没有,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清廉。
早年曹操默默无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有一次,他去拜访桥玄,桥玄见到他后,对他另眼相看,说:“如今天下将要大乱,安定百姓的人,恐怕只有你啊!”曹操一直对桥玄的知遇之恩铭记于心。后来,曹操经过桥玄的墓地时,总是悲痛地祭奠他,还亲自撰写祭文如下:“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哉缅矣!”
曹操的祭文中还写道:“我年少时,蒙您接纳,您不嫌弃我资质愚钝。我日后的荣华富贵,都得益于您的提携和帮助,这正如孔子说不如颜回,李生称赞贾复一样。士为知己者死,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我还记得您曾经说过:‘我死后,你如果路过我的坟墓,不必特意准备酒肉祭奠,车子路过三步远就行了,如果肚子疼,可别怨我。’虽然这是您当时开玩笑说的,但如果不是至亲好友的深厚情谊,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如今追忆往昔,我心中充满了悲伤。我奉命东征,驻扎在您的家乡附近,北望您的墓地,我的心里充满了思念。我特地来祭奠您,请您享用吧!”桥玄的儿子桥羽,官至任城相。
话说啊,任棠和姜岐,这俩人啊,清廉的名声可是传遍了天下。他们住着简陋的茅屋,三次推辞高官厚禄,简直就像汉阳的隐士一样,超然物外。庞参呢,他很重视人才,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他的政绩;桥玄呢,他虽然很有威望,但手段强硬,结果弄得民心尽失。这可不是说他们能力不行啊,问题出在他们的方法上。要是说方法都可以随便丢掉不管,那那些蛮横霸道的人不就更厉害了?俗话说得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贡也说过:“宁可损失千金,也不能失去士人的心。”以前啊,段干木宁愿翻墙躲起来,也不接受文侯的命令;泄柳也关门谢客,拒绝了穆公的邀请。你看,地位高的人,有时候也得忍让;地位低的人,有时候也该有自己的坚持。
总而言之,李叟啊,他勤勤恳恳,甘于清贫,拒绝了别人的馈赠。他为了辅佐君主隐居山林,至死不渝。龟兹的功臣,是从普通士兵中提拔起来的。桥玄先生啊,他很有见识,是那个时代杰出的英雄人物。“李叟勤身,甘饥辞馈。禅为君隐,之死靡贰。龟习边功,参起徒中。桥公识运,先觉时雄。” 这说的就是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