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字伯昭,是扶风茂陵人。他家祖上在汉武帝时期,因为担任二千石的官职,从巨鹿搬迁到茂陵。他父亲耿况,字侠游,因为精通经学做了郎官,还和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在安丘先生那里学习《老子》。后来耿况当上了朔调连率。耿弇从小就爱学习,继承了他父亲的学业。他经常看到郡尉考核骑兵,插旗擂鼓,练习骑马射箭,所以从小就喜欢当将军带兵打仗的事儿。

王莽失败后,更始帝刘玄登基。那些四处征战的将军们,很多都仗着自己功劳大,擅自改变地方的官吏和法令。耿况因为是王莽时期任命的官员,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这时候,耿弇才二十一岁,就辞别了父亲耿况,带着礼物去见更始帝,想找个可靠的职位保全自己。走到宋县的时候,碰巧遇到王郎冒充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造反。耿弇跟同路的官吏孙仓、卫包商量说:“刘子舆是汉成帝的正统后代啊,咱们不去投奔他,跑到这儿来干嘛?”耿弇拔出剑来,大声说:“刘子舆是个骗子,最终肯定要当俘虏!咱们应该赶快去长安,向朝廷说明渔阳、上谷的兵力情况,然后再去太原、代郡,来回奔走几天,再调集精锐骑兵,去冲垮那些乌合之众,那还不是像砍瓜切菜一样容易?我看你们根本不明白形势,再这样下去,全家都要被灭族!”孙仓、卫包不同意耿弇的意见,就逃跑了,投奔了王郎。

听说光武帝刘秀在卢奴(今河北藁城),弇(yǎn)道就赶紧跑到北方去拜见他。刘秀留他在宫里当个小官。弇道就找到护军朱祐,想让他帮忙调兵,平定邯郸的叛乱。刘秀笑着说:“年轻人,你想法倒是挺大胆的!”然后就几次召见他,对他特别好。

之后,弇道跟着刘秀北上到了蓟县(今北京)。听说邯郸的叛军快到了,刘秀想往南撤,就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弇道说:“叛军是从南方来的,咱们不能往南跑啊!渔阳太守彭宠是您的老乡,上谷太守是我爸爸,咱们调动这两郡的兵,能凑出一万骑兵,邯郸那点叛军根本不够看!”刘秀的手下们都不赞成,说:“死了都要面朝南,怎么还能往北跑,这不是自己往陷阱里钻吗?”刘秀指着弇道说:“他可是我北方的领路人啊!” 结果蓟县真乱了,刘秀只好南撤,手下兵将都各自逃散了。

弇道跑到昌平找到了况(kuàng),劝说况让寇恂向东联系彭宠,各自调派两千骑兵和一千步兵。弇道和景丹、寇恂以及渔阳的兵马汇合,一路南下,打败了王郎的很多将领,斩杀王郎的九卿、校尉以及其他将领四百多人,缴获印信一百二十五枚,节符两枚,斩首三万。他们平定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个县,最后在广阿追上了刘秀。

那时候,刘秀正在攻打王郎,听说渔阳、上谷两郡的兵马是来支援邯郸的,大家都挺害怕。结果这些兵马都到刘秀的营地来拜见他。刘秀见到弇道他们,高兴地说:“这大功劳,要和渔阳、上谷的各位将士一起分享!”于是,他就把他们都封为偏将军,让他们回去统领自己的军队。况被封为大将军、兴义侯,可以自己任命手下将领。 弇道他们随后就参与攻克了邯郸。

更始帝派人征召代郡太守赵永,况劝赵永不要去,让他去投奔刘秀。刘秀让赵永回代郡继续当太守。赵永回北边后,代郡的令张晔却反叛了,还勾结匈奴、乌桓寻求帮助。刘秀派弇道的弟弟舒为复胡将军,去打张晔,结果打败了张晔。赵永这才重新掌控了代郡。 当时,有二十多万五校贼从北边入侵上谷,况和舒一起出兵,打败了他们,贼寇都逃跑了。

更始皇帝那会儿,光武帝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更始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心里都犯嘀咕,就派使者去封光武帝为萧王,让他撤兵,让那些有功的将领都回长安。同时,派苗曾去当幽州牧,韦顺当上谷太守,蔡充当渔阳太守,这几个地方都在北方。

那时候,光武帝住在邯郸宫的温明殿,白天就躺在床上休息。有个叫弇的人,偷偷摸摸地跑到光武帝床底下,跟光武帝私下里说了会话。弇说:“现在更始皇帝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朝廷上下关系混乱,将领们在京城附近各自为政,皇亲国戚在都城里横行霸道。更始皇帝的命令根本传不出去,各地的牧守都自己乱来,老百姓不知道该听谁的,读书人也不敢安安心心过日子。到处都是抢劫财物,抢掠妇女,那些带着金银财宝的人,很多都回不来了。老百姓心里都想着莽朝呢!现在还有铜马、赤眉这些起义军,加起来好几十万人,更始皇帝根本对付不了他们。他们很快就要失败了!您当初在南阳起兵,打败了百万大军;现在又平定了河北,占据了富饶的地区。您是正义之师,号召响应您的人很多,只要您一声令下,天下就能平定。这天下这么重要,可不能让别人姓氏的人得到。听说使者从西方来,想让您撤兵,千万不能答应!现在我们的士兵伤亡很大,我希望回幽州,多招募一些精兵强将,好完成大事。”

光武帝听了很高兴,马上任命弇为大将军,让他和吴汉一起率领幽州十郡的军队北上。弇到了上谷,就把韦顺和蔡充给杀了;吴汉也杀了苗曾。然后,弇就率领幽州的军队南下,和光武帝一起打败了铜马、高湖、赤眉、青犊等起义军,又追击尤来、大枪、五幡等部队到了元氏。弇总是带着精锐骑兵打头阵,每次都能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光武帝乘胜追击,在顺水上和敌人激战,敌人情况危急,拼死抵抗。当时,士兵们已经很疲惫了,结果大败而逃,退守范阳,过了好几天才恢复元气,敌人才撤退。光武帝又追到容城、小广阳、安次,连续作战,把敌人打败了。光武帝回到蓟县,又派弇和吴汉、景丹、盖延、朱祐、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坚镡、王霸、陈俊、马武这十三位将军追击敌人,追到潞东、平谷,再次交战,斩杀敌人一万三千多人。接着,又追到右北平的无终、土垠之间,追到俊靡才返回。剩下的敌人逃散到辽西、辽东,有的被乌桓、貊人袭击,基本上都被消灭了。

光武帝登基后,立马任命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他和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一起在敖仓攻打厌新叛贼,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全部投降了。建武二年,耿弇又被封为好畤侯,食邑好畤、美阳两县。

建武三年,延岑从武关杀出来攻打南阳,一口气占领了好几个城池。穰县人杜弘也带着他的部队投奔了延岑。耿弇跟延岑他们大战于穰县,大获全胜,斩杀敌军三千多人,活捉了五千多名将士,缴获印信三百多枚。杜弘投降了,延岑只带着几个骑兵逃到了东阳。

耿弇跟随皇上到舂陵,趁机主动请缨,说要去北方收复上谷郡还没起兵的那些人,平定渔阳的彭宠,拿下涿郡的张丰,然后回师收复富平、获索,最后再攻打张步,彻底平定齐地。皇上很欣赏他的雄心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建武四年,皇上诏令耿弇进攻渔阳。耿弇考虑到他父亲驻守上谷,本来就和彭宠有旧怨,而且他的兄弟们又都不在京城,心里有点犹豫,不敢独自前往,就上书请求回洛阳一趟。皇上回信说:“将军你全家为国效力,所到之处都能击溃敌人,战功显著,你有什么顾虑和疑虑,非要回洛阳?何况你和王常一起驻扎在涿郡,好好想想作战策略吧!” 皇上听说耿弇请求回京,心里也不太放心,就派耿弇的弟弟耿舒进宫侍奉。皇上很高兴,把耿况(耿弇的哥哥)封为隃糜侯。然后命令耿弇跟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人一起攻打望都、故安西山地区的十多支贼寇,全部都被消灭了。

那时候,征虏将军祭遵驻扎在良乡,骁骑将军刘喜驻扎在阳乡,用来抵挡彭宠。彭宠派他弟弟纯率领两千多匈奴骑兵,他自己则率领几万大军,分成两路进攻祭遵和刘喜。匈奴骑兵经过军都,耿舒突然袭击,打败了他们,斩杀了两个匈奴王,彭宠这才退兵。耿况又和耿舒一起攻打彭宠,夺回了军都。建武五年,彭宠死了,皇上很赏识耿况的功劳,派光禄大夫持节迎接耿况,赏赐给他府邸,让他可以上朝参见皇上。同时,封耿舒为牟平侯。皇上又派耿弇和吴汉一起攻打富平、获索的叛贼,在平原地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俘虏了四万多人。

皇上命令杨震去讨伐张步。杨震把投降的士兵都召集起来,组建部队,安排将领和官员。然后带着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率领军队向东进发,从朝阳桥渡过黄河。

张步听说后,就派他的大将军费邑的军队驻扎在历下,又分兵驻守祝阿,还在泰山钟城附近布下几十个营寨,准备对付杨震。杨震渡过黄河后,先攻打祝阿,从早上开始攻城,还没到中午就攻破了。他故意打开城墙的一角,让祝阿的守军逃回钟城。钟城的人听说祝阿失守了,非常害怕,于是丢下营寨逃跑了。费邑派他弟弟费敢守卫巨里。杨震率军逼近巨里,命令士兵砍伐大量的树木,并扬言要用这些树木填塞城壕。

过了几天,有个投降的人说费邑听说杨震要攻打巨里,正打算来救援。杨震就下令军队赶紧修造攻城器械,并向各部队宣布,三天后要全力攻打巨里城。他暗地里放走一些俘虏,让他们回去报信。这些人把杨震的计划告诉了费邑,费邑果然在约定的那天,亲自率领三万多精兵前来救援。杨震很高兴,对将领们说:“我之所以修造攻城器械,就是为了引诱费邑前来。现在他来了,正合我意。”于是他留下三千人守卫巨里,自己率领精兵登上高地,占据有利地形与费邑交战,大获全胜,当场斩杀了费邑。

然后,杨震把费邑的首级拿到巨里城下示众,城里的人非常害怕,费敢就率领所有士兵逃回张步那里。杨震接着收缴了他们的物资,率军攻打那些还没被攻克的营寨,一共平定了四十多个营寨,最终平定了济南。

话说,张步在剧县搞了个大营,让他弟弟张蓝带着两万精兵驻守西安,各个郡的太守又带着一万多人在临淄布防,两地相距四十里。弇(yǎn,音掩)将军呢,带着军队扎营在两城中间。弇将军一看,西安城虽然小,但城防坚固,而且张蓝的兵又精锐;临淄虽然名字听着很大,其实更容易攻打。于是他就下令给各级军官,五天后攻打西安。

张蓝听说后,赶紧日夜加强戒备,提高警惕。到了约定的日子半夜,弇将军命令所有将领吃点干粮,天亮就直奔临淄。这时,护军荀梁等人就急了,说应该赶紧攻打西安啊!弇将军说:“不行。西安那边知道我们要攻打他们,肯定日夜都在准备;临淄他们没想到我们会去,一定会措手不及,我们攻打临淄一天就能拿下。拿下临淄,西安就成了孤城,张蓝和张步就彻底断绝了联系,他们肯定就跑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石二鸟’啊!如果先攻打西安,要是打不下来,在坚固的城池下久攻,伤亡一定很大。就算能打下来,张蓝也可能带着军队逃回临淄,和那边的军队合兵一处,观察我们的虚实,而我们深入敌境,后方又没有补给,十天之内,不用打仗我们自己就先困住了。诸位说的办法,我看行不通。”于是,他下令攻打临淄,半天功夫就拿下了,然后进城驻扎。

张蓝听说临淄失守,吓得够呛,赶紧带着剩下的兵马逃回剧县去了。

话说,弇(yǎn)将军下令全军不得随意抢掠,必须等到步(bù)兵到达后再动手,以此激怒步兵。步兵听到后哈哈大笑,说:“以前我带着尤来、大彤十多万大军,都能直接冲进敌营打胜仗。现在大耿兵比他们少,而且个个疲惫不堪,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他带着三个弟弟蓝、弘、寿以及原大彤军队的首领重异等人,总共二十万大军,来到临淄城东,准备攻打弇将军。

弇将军先派兵到淄水上,与重异遭遇。突骑想要发起猛攻,弇将军担心挫伤敌人的锐气,命令步兵不要前进,故意示弱,以壮大敌人的气势,然后就撤回小城,在城内列阵。步兵气势汹汹,直接攻打弇将军的营地,与刘歆等人交战。弇将军登上王宫的破旧城楼眺望,看到刘歆等人交战激烈,便亲自率领精兵从东城下横向冲击步兵阵营,大获全胜。 一支飞箭射中了弇将军的大腿,他用佩刀将其截断,左右侍卫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傍晚战斗才结束。

第二天早晨,弇将军再次率兵出战。这时,皇帝正在鲁地,听说弇将军被步兵攻击,亲自前往救援,还没到。陈俊对弇将军说:“敌军兵力强大,不如先关闭营门休整士气,等待援军到来。”弇将军说:“皇上马上就要到了,臣下应该宰牛烹酒,等待百官,怎么能因为贼寇而让君父担忧呢?”于是,他再次出兵大战,从早上打到晚上,再次大获全胜,杀敌无数,城中沟壑都堆满了尸体。弇将军知道步兵已经困乏将要撤退,预先在左右两翼埋伏兵力等待时机。

到了黄昏时分,步兵果然撤退,伏兵立即发起攻击,追击到钜昧水上,八九十里的路上尸横遍野,连续不断,缴获辎重二千多辆。步兵逃回剧地,兄弟几个各自率兵散去。

话说过了几天,皇帝的车驾到了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聚集在一起。皇帝对耿弇说:“当年韩信攻破历下,奠定了汉朝的基础;如今将军攻下祝阿,也从此开始显赫。这两个地方都在齐国的西部边境,功劳可以相比。但是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敌人,而将军您却直接击败了强敌,您的功劳比韩信还要难得多!还有田横杀了郦生,后来田横投降,高祖皇帝下令卫尉不要追究田横的仇恨。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现在来投降,我一定会下令大司徒赦免他的罪过,这两件事也很相似。将军您以前在南阳就制定了这个伟大的策略,一直认为很难成功,但有志者事竟成啊!”耿弇于是再次追击张步,张步逃到平寿,只好赤裸上身,扛着斧头和兵器投降。耿弇把张步押送到皇帝的行宫,然后率领军队进入平寿城,竖起了十二郡的旗帜和战鼓,命令张步的士兵按照各自的郡籍到旗帜下集合。当时还有十多万人,辎重七千多辆,耿弇都把他们遣散回家乡。耿弇又率兵来到城阳,降服了五校的余党,齐地全部平定,这才班师回京。

六年后,耿弇西边抵抗隗嚣,驻扎军队在漆县。八年后,他跟随皇帝前往上陇。次年,他和中郎将来歙一起分兵巡视安定、北地等地的营垒,都顺利攻克了。耿弇平定的郡县共有四十六个,攻破的城池三百座,从未有过失败。

十二年,耿弇生病了,皇帝多次亲自前来看望他。皇帝还把他的弟弟耿广、耿举都提升为中郎将。耿弇兄弟六人,都身居高位,皇帝亲自派人送去医药,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耿弇去世后,被追谥为烈侯,他的小儿子耿霸继承了他的爵位。

十三年,皇帝增加了耿弇的封地和户口,授予他大将军印绶。之后,耿弇辞去了大将军的职务,以列侯的身份在朝廷上值班。每当四方出现不同的意见,皇帝就召见耿弇,询问他的计策。耿弇五十六岁的时候,永平元年去世,被追谥为愍侯。他的儿子耿忠继承了他的爵位。耿忠担任骑都尉,在天山与匈奴作战,立下了功劳。耿忠去世后,他的儿子耿冯继承爵位;耿冯去世,他的儿子耿良继承爵位,耿良还有一个名字叫耿无禁。在延光年间,耿良娶了安帝的妹妹濮阳长公主,官位做到侍中。耿良去世后,他的儿子耿协继承爵位。

隃麋侯耿霸死了,他儿子耿文金继承了爵位。耿文金死了,他儿子耿喜继承了爵位。耿喜死了,他儿子耿显继承了爵位,做了羽林左监。耿显死了,他儿子耿援继承了爵位。耿援娶了汉桓帝的妹妹长社公主,还当上了河东太守。后来曹操诛杀了耿氏家族很多人,只有耿援的孙子耿弘活了下来。

唉,这耿家几代人啊,真是几经兴衰啊! 牟平侯耿舒死了,他儿子耿袭继承了爵位。耿袭娶了汉显宗的女儿隆虑公主。耿袭死了,他儿子耿宝继承了爵位。耿宝的妹妹成了清河孝王的王妃。等到安帝即位,尊封孝王为皇帝,他母亲成了孝德皇后,耿宝的妹妹也就成了甘园大贵人。皇帝看在耿宝是皇亲国戚的份上,让他当了羽林左骑的监军,官位做到大将军。但是,耿宝却依附后宫的宠臣,跟中常侍樊丰、皇帝的乳母王圣等人一起诬陷废黜太子,还陷害太尉杨震,当时很多人对他怨声载道。耿宝的儿子耿承继承了公主的爵位,做了林虑侯,官位做到侍中。安帝死了,阎太后认为耿宝等人依附奸臣,做了很多坏事,就免除了耿宝和耿承的官职,把他们的爵位都降为了亭侯,让他们回老家去了。耿宝在路上自杀了,他的封国也被取消了。后来,甘园大贵人多次为耿氏家族求情,到了阳嘉三年,顺帝又重新封耿宝的儿子耿箕为牟平侯,做了侍中。耿恒被封为阳亭侯,耿承做了羽林中郎将。后来大贵人死了,大将军梁冀向耿承要大贵人的珍宝,耿承没给,梁冀很生气,就让有关部门弹劾耿承,夺了他的爵位。耿承吓得要命,就逃跑了,躲到了穰地。过了好几年,梁冀查到了耿承,就把耿承全家十多口人一起灭了。

哎,真是世事无常啊! 书里说:淮阴侯韩信分析项羽,准确判断了形势,就知道刘邦最终会取得天下。耿弇在河北决策,在南阳制定策略,也说明了光武帝最终能成功。但是耿弇虽然自己攻克了整个齐地,却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了。他难道不怀有雄心壮志吗?还是当时的局势不允许他再进一步呢?耿家三代都是将军,这在道家看来是忌讳的,但是耿氏家族却依靠功劳和名声一直延续下去。他们用兵难道是为了用杀戮来止住杀戮吗?为什么耿家能如此兴盛呢?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国叔,也就是窦融,建武四年开始当皇帝的侍从。光武帝觉得他能力强,就把他提拔成黄门侍郎,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建武七年,射声校尉的职位取消了,他就当上了驸马都尉。他父亲去世后,按理说他应该继承爵位,但他上书说他父亲更疼爱弟弟窦霸,主动请求让弟弟继承,皇帝就同意了。之后,他先后担任顿丘、阳翟、上蔡三地的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都很称赞他。后来,他又被征召为五官中郎将。

那时候,乌桓和鲜卑经常骚扰边境。窦融对边境事务很有想法,经常向皇帝提出建议,皇帝很器重他。后来,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纳贡,请求抵御北方的匈奴。这件事提交给朝廷大臣们讨论。大部分人都觉得天下刚平定,国力空虚,难以判断这些少数民族的真实意图,所以不应该答应。只有窦融说:“我认为应该像孝宣帝那样接受他们的请求,让他们在东边抵御鲜卑,在北边抵御匈奴,号召所有少数民族,恢复边境地区的安定,让边境不再有战乱,这是万世太平的策略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正式册封比为南单于。从此以后,乌桓和鲜卑安守边境,北方的匈奴也退得远远的,边境地区安定多了。建武二十七年,窦融接替冯勤担任大司农。他又向皇帝建议应该设置度辽将军和左右校尉,驻扎在五原地区,以防逃亡的匈奴。永平元年,窦融去世。汉明帝很怀念窦融的建议,后来真的设置了度辽将军和左右校尉,就像窦融说的那样。

窦融有两个儿子:窦秉和窦夔。

窦秉,字伯初,身材高大,腰围八尺。他博览群书,擅长讲解《司马法》,尤其精通军事战略。因为父亲的关系,他做了郎官,经常向皇帝进言军事策略。他总是说,国家财政浪费,边境不安定,问题的根源都在匈奴。要战胜敌人,就要主动出击,这是强国的策略。汉明帝本来就有北伐的打算,暗中赞同他的说法。永平年间,皇帝召见他到宫中,询问他以前上奏的建议和策略,任命他为谒者仆射,对他非常信任。每次朝廷大臣开会讨论事情,皇帝总是把窦秉叫到宫殿里,向他询问边境的情况,很多时候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永平十五年,窦秉被任命为驸马都尉。永平十六年,他以骑都尉秦彭为副手,和奉车都尉窦固等人一起征讨北匈奴。匈奴人都逃跑了,他们不战而胜。

话说公元前十七年夏天,朝廷下令让段秉和耿固带着一万四千骑兵,再次出兵攻打车师。这车师国呢,有个后王和个前王,前王是后王他儿子,他们俩的王庭相隔五百多里。耿固觉得去打后王路途遥远,山高路险,士兵们也受不了这苦寒,就想先打前王。段秉却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先打后王,先把根基拔了,前王自然就服了。耿固拿不定主意。段秉猛地站起来说:“咱们先去打前王!”说完就翻身上马,率兵北上,其他军队没办法,也只好跟着前进。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斩首数千,缴获牛马十多万头。后王安得吓得够呛,带着几百骑兵出来迎接段秉。

这时候,耿固的司马苏安想把功劳都算到耿固头上,就赶紧跑到安得面前说:“汉朝的贵将,只有奉车都尉,是皇帝的姐夫,爵位是通侯,应该先让他投降。”安得一听,赶紧回去,又让其他将领去迎接段秉。段秉一听这话,勃然大怒,披上盔甲,骑上马,带着精锐骑兵直奔耿固的大营,大声喊道:“车师王投降了,到现在还没来,我去砍了他的脑袋!”耿固吓了一跳:“先别冲动,你会把事情搞砸的!”段秉大声说:“接受投降就像打仗一样,不能含糊!”说完就冲了过去。安得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出门,摘下帽子,抱住马腿投降。段秉正准备把安得带到耿固那里,前王也来投降了,就这样,车师国被平定了,大军凯旋而归。

第二年秋天,汉肃宗皇帝即位,任命段秉为征西将军,让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和赏赐那些戍守边疆的羌胡人,然后驻扎在酒泉,支援戊己校尉。

建初元年,段秉被任命为度辽将军。他干了七年,匈奴人都对他非常敬佩和信任。后来,他被征召回朝担任执金吾,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皇帝每次巡视郡国或者去宫观,段秉总是带着禁军在皇帝身边宿卫。皇帝还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为郎官。章和二年,段秉再次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协助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窦宪传》里都有记载。最后,段秉被封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

他性格勇敢强壮,办事利落干脆。行军打仗,总是身先士卒,披甲在前;休息的时候也不扎营安营,而是派人四处侦察,明确目标,下达誓令。一旦有警报,军队立刻就能列阵成型,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他在光禄勋的职位上干了两年,接替桓虞。第二年夏天去世,享年五十多岁。朝廷赐给他上好的棺材和玉衣,还派皇家工匠为他修建坟墓,并鸣锣开道,派了五百多名骑兵为他送葬。死后被追谥为“恒侯”。匈奴人听说他死了,举国痛哭,有些人甚至哭得满脸流泪,血流不止。

他长子冲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窦宪被罢官,因为他和窦氏关系密切,他的爵位也被取消了,最后官至汉阳太守。

他的曾孙纪,从小就名声很好,被征召到公府做事,曹操对他非常敬重器重,后来逐渐升迁到少府。纪认为曹操要篡夺汉朝的天下,在建安二十三年,他和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一起密谋起兵诛杀曹操,结果失败了,全家三族都被灭了。当时很多名门望族都因为和纪氏的牵连而受到牵累,被灭族。

夔,字定公,从小就很有胆识。永元初年,他担任车骑将军窦宪的假司马,参与北击匈奴的战争,后来升迁为骑都尉。三年后,窦宪再次出兵河西,任命夔为大将军左校尉。他率领八百精锐骑兵,从居延塞出发,直奔北单于的王庭,在金微山斩杀了阏氏、名王以下五千多人,单于只带着少数骑兵逃跑了。他们缴获了大量的匈奴珍宝财物,行程超过五千多里才返回,这是汉朝军队从未到达过的距离。因此,夔被封为粟邑侯。后来,北单于的弟弟左鹿蠡王在除鞬自立为单于,率领八部两万多人,来到蒲类海边,派使者来汉朝求和。朝廷任命夔为中郎将,让他持节护卫这些匈奴使者。等到窦宪被罢官后,夔也因此被免职,爵位也被剥夺了。

话说这个人,先当了长水校尉,后来升迁为五原太守,又调任辽东太守。元兴元年,貊人入侵辽东郡,他带兵追击,把敌人的首领给杀了。永初三年,南匈奴单于檀反叛,朝廷让他率领鲜卑兵和各郡的军队驻扎在雁门关,和车骑将军何熙一起讨伐叛军。何熙让他当先锋,还派了他的司马耿溥、刘祉带领两千人马和他一起前进。

到了属国的旧城,单于派薁鞬日逐王率领三千多人来阻击汉军。他亲自攻击敌人的左翼,命令鲜卑军队攻击右翼,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汉军乘胜追击,斩杀了一千多人,杀了敌人的六个名王,缴获了上千辆的穹庐车,还有大量的马匹和牲畜。鲜卑人的马匹大多又累又病,结果就叛逃出塞了。他因为没有穷追猛打,没能彻底消灭敌人,所以被调离了辽东,改任云中太守,后来又担任行度辽将军。

这个人啊,为人勇敢而且很有气势,经常跟匈奴中郎将郑戬发生冲突。元初元年,因为跟郑戬的冲突,被朝廷下狱,最后被判了减刑,打了二百鞭子。建光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度辽将军。当时,鲜卑人攻杀了云中太守成严,还包围了乌桓校尉徐常在马城。他和幽州刺史庞参一起前去救援,把敌人追出塞外才回来。后来,他又因为犯了法被免职,最后死在了家里。

再说说恭这个人,字伯宗,是皇帝的弟弟广的儿子。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他性格豪爽,很有谋略,是个当将领的料。永平十七年冬天,骑都尉刘张出兵攻打车师,请他当司马,他和奉车都尉窦固以及他的堂弟驸马都尉秉一起打败了车师,使其投降。朝廷当时设立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两个官职,就让他担任戊己校尉,驻扎在后王部的金蒲城;谒者关宠也担任戊己校尉,驻扎在前王部的柳中城,每个地方都驻扎了几百人。他到任后,就给乌孙写信,显示汉朝的威风,大昆弥以下的人都非常高兴,派人送来了名马,还有宣帝时期赐给公主的珍贵物品,并且请求把他们的儿子送来侍奉皇帝。他就派人带着金银财宝,迎接乌孙的王子来汉朝。

明年三月,北匈奴派左鹿蠡王带着两万骑兵去打车师。朝廷派司马带着三百人去救,结果路上碰上好多匈奴骑兵,全军覆没了。

匈奴接着就打败了车师后王安得,然后攻打金蒲城。将军恭在城上拼死抵抗,他把毒药涂在箭头上,然后告诉匈奴说:“汉朝的箭是神箭,中了箭的人伤口都会有异样!” 接着就用强弩射他们。匈奴人中了箭一看,伤口都在冒泡,吓坏了。正好碰上暴风雨,将军乘着风雨攻击他们,杀伤了很多匈奴人。匈奴人吓得够呛,互相说:“汉军的士兵是神兵,太可怕了!” 于是就撤兵了。

将军恭发现疏勒城旁边有个小河沟可以防守,五月,他就带兵占据了那里。 七月,匈奴又来攻打恭,恭就招募了几千个敢死队,直接冲出去跟匈奴骑兵硬碰硬,匈奴骑兵四散逃跑了。结果匈奴人在城下堵住了那条小河沟。城里打了十五丈深的井都没找到水,将士们又渴又饿,只能把马粪榨汁喝。恭将军仰天长叹说:“听说以前贰师将军拔出佩刀刺山,泉水就涌出来了;现在汉朝的德行感动了上天,怎么会没有水呢?” 然后他整理好衣服,对着井拜了拜,为将士们祈祷。一会儿工夫,泉水就涌出来了,大家一起欢呼。将军就让将士们把水泼出来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没想到,以为是神迹,就撤兵了。

那时候,焉耆和龟兹攻杀了都护陈睦,北匈奴也围困了关宠在柳中。正赶上汉显宗皇帝死了,援兵没来,车师又反叛了,和匈奴一起攻打恭。恭带领将士们打退了他们。后王夫人祖上是汉人,一直偷偷地把匈奴的情况告诉恭,还给他提供粮食。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大家穷困潦倒,只能把盔甲和弩弓煮了吃,吃里面的皮革。恭将军和将士们同心同德,共赴生死,所以大家都没有二心,只是慢慢地有人死去,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了。

单于知道恭已经穷途末路了,想让他投降,又派使者去招降恭,说:“你要是投降,就封你做白屋王,还给你娶个公主。”恭就骗那个使者上城,亲手把他杀了,然后把他的尸体挂在城墙上示众。匈奴官员看见了,哭着逃跑了。单于大怒,又增兵围攻恭,但还是攻不下来。

一开始,关宠上书请求救援。这时候唐肃宗刚登基,就召集大臣们开会讨论这事儿。司空第五伦觉得不应该救。司徒鲍昱就说了:“现在把人派到那么危险的地方,情况紧急了又抛弃他们,外面就纵容了蛮夷的暴行,里面就寒了那些拼死效忠的臣子的心。就算现在权宜之计不去管这事儿,以后要是匈奴又来犯边,皇上拿什么去派兵?再说,现在关中两部兵马,每部才裁减到几十人,匈奴都把他们围困了十多天还没攻下来,这可是他们以寡敌众,全力以赴的结果啊!可以命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带两千精锐骑兵,多带些旗帜,走捷径快速前进,去解他们的围。匈奴已经疲惫不堪,肯定不敢硬碰硬,四十天内,足够他们安全撤回关内了。”皇上觉得鲍昱说的有道理。

于是,就派征西将军耿秉驻守酒泉,暂时代理太守的职务;又派秦彭和谒者王蒙、皇甫援率领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和鄯善的军队,一共七千多人,在建初元年正月,跟柳中一起进攻车师,攻打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颗,俘虏了三千多人,缴获了三万七千头骆驼、驴、马、牛、羊,北方的匈奴吓跑了,车师又归顺了朝廷。

耿关宠死了,蒙将军他们听说后,就想带兵回去了。之前,耿恭派军吏范羌去敦煌接运士兵的冬衣,范羌正好跟着王蒙将军一起出塞了。范羌坚持要迎接耿恭,其他将领都不敢先走,于是就分派了两千人给范羌,从山北去迎接耿恭。结果他们遇上了丈余厚的大雪,部队艰难地才到达。城里半夜听到兵马的声音,以为是匈奴来了,都吓坏了。范羌就远远地喊:“我是范羌!汉朝派兵来迎接校尉的!”城里的人全都欢呼万岁,打开城门,大家抱头痛哭。第二天,他们就一起回去了。匈奴兵追赶他们,边打边走。士兵们本来就又饿又累,当初从疏勒出发的时候还有二十六个人,一路死伤了不少,三个月后到了玉门关,只剩下十三个人了。衣服鞋子都破烂不堪,一个个又瘦又弱,形容憔悴。中郎将郑众给耿恭他们洗漱,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上书朝廷说:“耿恭将军率领少量士兵坚守孤城,处于匈奴的包围之中,面对数万敌军,连续几个月甚至一年多,身心都疲惫不堪。他们凿山取水,煮弩箭充饥,处境危急,几无生还希望。前后杀伤匈奴几千人,最终保全了忠勇的名节,没有给大汉丢脸。耿恭将军的节义,古今罕见!应该给他很高的爵位,以此激励将士们。”

耿恭到了洛阳后,鲍昱上奏说耿恭的节操超过了苏武,应该重重赏赐。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骑都尉,耿恭的司马石修被任命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其余九个人都补任为羽林军。耿恭的母亲早些时候去世了,他回朝后,按照礼制为母亲办理丧事,朝廷还下令让五官中郎将送去牛酒,让他免去服丧的限制。

明年,我就要调到长水校尉这个职位了。结果那年秋天,金城和陇西的羌族人造反了。我赶紧写奏章,把我的想法和策略都写给了皇上,皇上就召见我,询问情况。然后皇上派我带五校的士兵三千人,协助车骑将军马防去讨伐西羌。我驻扎在枹罕,多次和羌族人交战。

第二年秋天,烧当羌投降了,马防回京了,我就留下来继续打那些还没投降的羌人。我抓获了一千多名俘虏,缴获了四万多头牛羊,勒姐、烧何等十三支羌族,总共几万人,都来向我投降了。一开始,我刚到陇西的时候,就上奏皇上说:“以前的安丰侯窦融,以前在西州的时候,非常了解羌胡人的心思。现在的大鸿胪固,就是他的后代。之前攻打白山的时候,他的功劳在三军中都是最突出的。应该给他派个重要的官职,让他去安抚凉州各部族。让车骑将军马防驻军汉阳,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威势。” 因为这个,我就得罪了马防。

等马防回京后,监营谒者李谭奉命奏报皇上说我不关心军事,还抱怨不满。皇上因此生气,把我抓起来关进监狱,免了我的官职,让我回老家,最后我死在了家里。

我的儿子溥,当上了京兆虎牙都尉。元初二年,他在丁奚城与叛乱的羌族作战,结果军队战败,他也战死了。皇上就封我的孙子宏和晔为郎。

晔,字季遇。汉顺帝刚即位的时候,他当上了乌桓校尉。当时,鲜卑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杀了代郡太守。晔率领乌桓人和各郡的士兵出塞讨伐,大获全胜,把鲜卑人打得落花流水。鲜卑人吓得够呛,好几万人跑到辽东投降。从那以后,他每次出征都能打胜仗,威名震慑北方。后来,他升迁为度辽将军。

耿氏家族,从东汉中兴以后到建安末年,出了两位大将军,九位将军,十三位卿,三位公主的丈夫,十九位列侯,还有几十上百位中郎将、护羌校尉、刺史和二千石的官吏,耿氏家族的兴衰,跟汉朝的兴衰几乎是一样的。

我第一次读《苏武传》的时候,就被苏武在北海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不给大汉丢脸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后来我又读了耿恭在疏勒的事迹,忍不住就哭了,心里感慨万千。唉,为了正义宁愿牺牲生命,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想当年,曹子抗在柯盟据理力争,司马相如在河外展现大汉的威风,他们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危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啊!我觉得像苏武和耿恭这样的人,国家应该给他们世世代代的荣耀和优待。可是,苏武的恩泽没有惠及子孙,耿恭最后也落得个平民百姓的下场。读着歌颂他们功绩的诗篇,我心里充满了惋惜。

“赞曰:好畤经武,能画能兵。往收燕卒,来集汉营。请间赵殿,酾酒齐城。况、舒率从,亦既有成。国图久策,分此凶狄。秉洽胡情,夔单虏迹。慊慊伯宗,枯泉飞液。” 这首赞诗歌颂了他们的功绩,他们精通兵法,又能画地图,收复了燕国的逃兵,聚集了汉朝的军队,请求在赵庙设宴,全城同庆,况、舒等人也跟随他们立下了功劳。这是国家长远战略的一部分,平定了凶狠的匈奴,安抚了胡人的情绪,彻底瓦解了匈奴的势力,伯宗将军更是功勋卓著,如同枯竭的泉水再次涌出甘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