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字季长,是扶风茂陵人,大匠严的儿子。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很有才华。开始的时候,京兆人挚恂教他儒学,挚恂隐居在南山上,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名声很大,在关中一带很有名气。马融跟着他学习,对经书典籍非常精通。挚恂很欣赏马融的才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马融的名声,就召他去做舍人。可马融不喜欢这个职位,就没去,跑到凉州武都、汉阳一带做了个闲人。赶上羌族叛乱,边境很乱,粮食价格飞涨,从关中往西,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马融也饿肚子了,这才后悔起来,唉声叹气地跟朋友说:“古人说过:‘一只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另一只手割断自己的喉咙,傻子都不会干。’这是因为,生命比天下还珍贵啊!现在为了这点儿小羞耻,就丢了性命,这可不是老庄说的那种做法啊!”所以,他就去应邓骘的召见了。

永初四年,他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去整理典籍。那时候邓太后临朝听政,邓骘兄弟辅佐朝政。那些普通的读书人和世俗之士,都觉得应该发展文化,不应该打仗,所以就取消了狩猎的仪式,停止了军事演习,结果坏人到处作乱,趁机兴风作浪。马融很生气,他认为文治武功之道,是圣贤传下来的,五种人才都不可或缺,不能废弃任何一种。元初二年,他写了《广成颂》来讽谏。颂词是:

我听说孔子说过:“奢侈就会失礼,俭省就会拘谨。” 奢侈和俭省之间,以礼仪为界限。所以《蟋蟀》和《山枢》这两篇诗歌,都是批评国君,用太康四处奔波劳碌来讽刺他们。 快乐而不放纵,忧愁而不颓废,这是先王用来平衡国库,颐养精神,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虞谟》里记载了击球的乐事;《周诗》里记载了吉日出行的盛况。圣明的君主贤明的君臣,用这些来增加国家的盛世景象,可不是仅仅为了奢侈淫乐啊!

自元年前一年开始,我们国家遭遇了诸多不幸,陛下您一直戒慎恐惧,亲自节俭,荒废了皇家园林,停止了宫廷的娱乐活动,勤于政事,忧心忡忡地思考国事,已经十多年了,这已经超过了礼仪的常规。更重要的是,皇太后继承了尧帝亲近宗族和睦相处的美德,陛下您也效法虞舜的孝道,对宗族亲属都非常孝顺,每当他们有疾病,陛下都派使者前去慰问,很少有间断。陛下时时刻刻都为国事操劳,也没有时间去娱乐放松,这恐怕不利于顺应天时,增进福祉。

我认为虽然蝗虫灾害还有些许影响,但是从今年五月以来,雨水及时,祥瑞之兆即将到来。现在正值冬季来临,农事也比较空闲,陛下应该前往广成宫,巡视田野,查看麦苗的生长情况,鼓励百姓收储粮食,顺便举行军事演习和狩猎活动,让百姓们再次看到旌旗的美丽,听到钟鼓之声,让他们欢欣鼓舞,振奋军心,以迎接祥瑞之气,招致美好的福运。我这个小小的臣子,实在微不足道,我的职责在于典籍文献,我谨遵古文,再次阐述狩猎的意义,并撰写了一篇颂歌,一并呈上。文章粗浅鄙陋,不足以让陛下您观看。

我听说啊,以前那些老师们,在射箭场和兵器库里教学生,在灵台山上教学生,有些人就夸他们教得好。但他们其实根本没搞懂,打雷闪电是自然规律,战争会带来混乱和安宁啊。从黄帝、炎帝之前,传下来的说法就记不清楚了;从尧舜禹汤开始,也只是大概能听到一些传闻。再说说这小小的丰都郊外,就占地七十里的范围,盛产春秋时期的各种植物。《诗经》里吟咏着各种野草,乐曲里演奏着《驺虞》。所以说,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就在这天子居住的地方,汇聚了各种风雨,调和了阴阳之气。

考察了这块灵囿的地理位置,就选址在南郊。你看这地方的范围,开阔广袤,景象壮观,视野开阔,一眼望去千里之外,天地相接。这里环绕着周边的河流,右边是三涂河,左边是嵩山和太行山,正面是衡山,背后是王屋山,还有波河、滍河环绕,荥河、洛河滋养着这片土地。金山、石林耸立其中,高耸陡峭,气势雄伟,山峰连绵起伏,景色奇特。神泉从侧面涌出,丹水染红了池塘,奇形怪状的石头像悬挂的磬,在水边闪闪发光。

这儿的草地,长满了各种牧草,还有香草、美味的野菜,各种各样的植物应有尽有,比如茈萁、芸薹、昌本、深蒱、芝荋、堇、荁、蘘荷、芋渠、桂荏、凫葵、莙荙、韭、菹、蕹菜等等。树木方面,则有茂密的竹林,树木繁盛,珍贵的树木很多,建木成片生长,椿树、梧桐、栝楼、柏树、柜柳、枫树、杨树,色彩鲜艳,枝叶繁茂,迎风招展。春天和煦的微风吹拂着,树木吐露着芬芳,各种花草树木遍地都是,景象美丽,难以一一描述。

到了十月,阴冷邪恶之气盛行,百草凋零,人们开始清理田地,烧掉杂草和树木。

接着,就张开巨大的捕猎网,覆盖整个大地,把九薮(沼泽)里的动物都抓起来,把四野飞行的鸟兽也都网罗起来。你看,那些被围困在围场里的鸟儿,山峦好像都移动了,它们成群结队地鸣叫,声音嘈杂混乱,连善于听声音的子野都听得头昏脑胀,视力极佳的离朱也看不清了,善于用计谋的隶首也感到手忙脚乱,精于谋略的陈子也感到昏昏沉沉。

这时候,捕猎的包围圈很大,遍布山谷河流,各种各样的陷阱、网罗遍布坑洼和沼泽,高高的围墙遍布山岭。军队列队布阵,前后都有军队驻扎,队伍井然有序,严阵以待。

话说,皇帝选了个吉利的日子,乘坐装饰华丽的御驾,出发了!这御驾啊,六匹黑色的骏马拉着,车盖上是雄伟的旗帜,车顶高高竖起装饰华丽的旗杆。车队浩浩荡荡,仿佛长庚星拖着长长的胡须飞驰,日月星辰都为之闪耀,招摇星和玄武星也为之侧目。车队装饰华丽,金光闪闪,玉器璀璨。军队在平原上扎营,士兵们在高地上播种,军营连绵不绝,五彩缤纷的旗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空气清新,战场打扫干净,皇帝誓师,挑选精兵强将。司徒统领步兵,司马指挥骑兵,战车和战马齐头并进,军令传达迅速,纪律井然有序。战鼓擂响,钟声震天,士兵们勇猛冲锋,直扑敌阵。双方军队激烈交战,四处奔突,战况异常惨烈,到处都是人喊马嘶,你追我赶,战场上乱成一团。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日月星辰都黯然失色。将士们奋勇杀敌,个个英勇无比,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

战马嘶鸣,鹰隼盘旋,骑兵冲锋陷阵,轻车疾驰,双方在中原地区展开激烈的厮杀。敌军溃不成军,人马伤亡惨重,羽毛散落一地,到处都是死伤的士兵和战马。然后,飞驰的标枪像闪电一样射出,箭雨如注,双方士兵都奋力拼杀,直到力竭而亡。四处都是溃逃的士兵和翻倒的车辆,惨烈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激烈的战斗中,兵器碰撞,头颅破碎,野兽和飞禽都吓得不敢靠近。有些士兵还没来得及战斗就已倒下,有的狼狈逃窜,有的倒地不起,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

话说那些凶猛的野兽、毒虫啊,个个都长着尖利的牙齿,黑漆漆的嘴巴,大大的胸膛,强壮的后腿,行动起来又灵活又迅速,占据着险要的地势,谁也不敢靠近。于是就派郑叔、晋妇这样的人,他们赤身裸体,冒着危险,翻山越岭,深入山谷,探寻幽深之处,去猎杀老虎、野牛、熊和野猪。

有的轻盈矫健,有的身形瘦削,他们翻山越岭,攀登高峰,爬上高大的树木,甚至爬到树梢,追逐着猴子和猿猴,直到把山上的野兽都猎捕殆尽,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只。他们用各种各样的陷阱和网,还有弓箭,一起协同作战,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山林里,互相照应,各司其职。 各种各样的捕鸟工具和网撒出去,飞箭嗖嗖,成群的野鸡受惊飞起,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又像冰雹一样纷纷落下。

话说这人啊,装模作样地一番高深莫测,然后掉头回来,溯游而上,抚慰冯夷,策动句芒,超越荒凉,走出重阳,厉声震动云汉,横跨天河。他引导鬼域,直达神灵的场所,召唤灵保,召来方相,驱赶厉鬼疫病,赶走害人的蜮和祥瑞之物。他捆绑罔两,拂去游光,套上天狗,捆住坟墓里的羊。

之后,他缓和情绪,舒展容颜,悠闲地散步,来到波籞之处,在川衡泽虞之间,用箭射鱼,布下渔网。他飞翔,在沙田、开古蛊之地栖息,翚鸟终日葵花般向阳,扬起关斧,砍破重冰,拨开蛰虫的门户,测量潜藏的鱼鳞,踩踏着介壳类的动物。他逆流而上,在湍急的濑水中搏击,在汾水之滨嬉戏,潜入深潭,左边提着夔龙,右边提着蛟鼍,春天进献王鲔,夏天进献鳖鼋。

于是,他尽情游览,遍观各种变化莫测的景象,上下探究,山谷萧条,原野凄凉,天上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走兽,只有虞人竖起旗帜,猎人们准备好了工具,车辆破旧,田猎结束,便回到禁苑。他在昭明观里休憩,在高光榭上休息,俯瞰宏大的池塘。池塘四周以瑶台为界,用金堤环绕,种植着蒱柳,覆盖着绿莎,波光粼粼,水波荡漾,天地之间如同彩虹贯通,没有边际,东方升起旭日,月亮出现在西边的水坡。

他命令驱赶壶涿,驱赶水蛊,追逐罔两和螭,消灭短狐,捆绑鲸鲵。然后,他乘坐华丽的船只,张开云帆,展开彩色的船篷,乘着微风,顺着湍急的水流,放声歌唱,纵情高歌,鱼儿纷纷跃出水面,蓍草和蔡草漂浮着,湘灵下凡,汉女游玩。各种水禽,鸿鹄、鸳鸯、鸥、鹥、鸧鸹、鸬鹚、鹢、鹭、雁、鷉,都安详地栖息在水边,收敛翅膀。鲂鱼、鱮鱼、鱏鱼、鳊鱼、鰋鱼、鲤鱼、鲿鱼、魦鱼,都因他的纯洁品德而快乐,跳跃着跟随他,即使是灵沼的白鸟,孟津的跃鱼,也比不上这番景象。

哎,他还在那里唱歌跳舞,还摆出一副治国平天下的样子,真是让人惋惜啊!

好家伙,祭祀宗庙完毕,厨房也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车辆和人员都精简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妥当了。

接下来,摆上祭祀用的牲畜和飞禽,赏赐犒劳将士们。军队列队成阵,将领们成千上万,酒杯总是满满的,祭祀用的案几上也从未空过。酒水摆放整齐,厨师们来回巡视,美酒源源不断地送来,烤炙的肉食也及时供应,鼓声震天,大家举杯畅饮,钟声响起,开始正式的宴会。

演奏起《阳阿》那样华丽的晋国乐曲,又奏响了蛙声鸟鸣般的南方乐曲,这音乐啊,能震荡人的胸臆,让人耳目一新。悠扬的乐声,震慑人心,连躲藏起来的敌人也吓得瑟瑟发抖,这音乐在农田郊外的广阔道路上演奏,老百姓们都听得乐呵呵的。

所以说,皇帝的仁德之光照耀着中原大地,威灵遍及四海八荒。东边的邻国乘着大船来朝贡,西边的部落越过葱岭来朝拜,南边的边疆地区通过九译的翻译来进贡,北方的狄戎也通过使者来表示友好。这说明啊,居安思危,治国不忘乱世,道理就在这里。这正是帝王能够显示神武,征服远方蛮夷的原因啊。

话说现在汉朝在道德的森林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仁义的深渊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可是狩猎的礼仪却荒废了,田猎的活动也停止了。人们看不清日月的光辉,听不见雷霆的震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十二年了,时间很长了。现在朝廷正打算翻阅禁台的秘藏,启用天府的官吏,遵循质朴重要的旧业,沿袭典章制度的旧例。朝廷要选拔清廉正直的人才,提拔有才能的俊杰,起用被埋没的人才,发现隐居的贤士。考察那些浮夸虚荣的人,重视那些踏实肯干的人,聘用田间地头的优秀人才,重视那些潜藏的优秀人才。于是朝廷广泛搜寻人才,就像在山林沼泽中寻找珍宝,在江河湖泊中寻找美玉,仔细观察祭祀用的鼎和俎,认真倾听来自大街小巷的声音,就像寻找傅说那样,在胥靡(古代一种刑徒)中寻找人才;像寻找伊尹那样,在厨房里寻找人才;像寻找胶鬲那样,在鱼盐行业中寻找人才;像寻找宁戚那样,在赶大车的人中寻找人才。让这些人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们的见识超越了三代圣王,他们的才能超过了五帝,他们都能洞察吉兆,总结各种祥瑞。最终,凤凰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麒麟在西园安家落户,朝廷收到了珍贵的鸟羽,接受了王母娘娘赠送的白玉环。从此,汉朝在天下太平,与天地运行一样没有疆界,辅佐造化之神治理大地,参与上天施行德政,超凡脱俗,独一无二,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让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万世永存。

礼乐活动结束后,班固北上回京,从新城出发,经过伊阙,返回洛阳。他写了颂歌进献朝廷,却得罪了邓氏家族,被困在东观十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后来因为兄子去世,班固自请离职回家。太后听说后很生气,认为班固轻视皇上的诏令,想做州郡官,于是下令将他禁锢起来。

太后去世后,安帝亲政,召回了班固,让他回到郎署,再次在讲部工作。后来,他被外放为河间王厩的长史。当时朝廷东巡泰山,班固上奏了《东巡颂》,皇帝很欣赏他的文章,于是召他做了郎中。等到北乡侯即位,班固因为生病辞官,做了郡功曹。

公元133年,朝廷下令选拔清廉正直的官员。城门校尉岑起推荐了杜融,杜融被征召到朝廷应试,答辩出色,被任命为议郎。大将军梁商又推荐他做了从事中郎,后来又升迁为武都太守。当时西羌叛乱,征西将军马贤和护羌校尉胡畴带兵征讨,却迟迟没有进展。杜融预料到他们会战败,就上书请求亲自出征,他说:

现在这些羌族互相抢劫,应该趁他们还没联合起来,赶紧派兵深入敌境,打垮他们的各个支派。可是马贤他们却处处拖延,不敢深入。羌胡人百里都能看到尘土飞扬,千里都能听到战鼓声,现在他们逃跑了,我们却放任他们从后面溜走,那他们一定会入侵三辅地区,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我请求从关东调拨五千兵马,不必公开部队番号,我将尽力率领他们,冲锋陷阵,走在队伍最前面,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能打败他们。我从小学习经史,没有当过武官,贸然说出这些话,一定会被认为是狂妄自大,招来灾祸。就像当年毛遂一样,之前默默无闻,却因为一句话,最终立下大功。我担心马贤他们死守城池,只说要从西边进攻,结果羌人却从东边杀出来,而且他们的将士很可能发生哗变。

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杜融又上书说:“现在星星出现在参宿和毕宿之间,参宿代表西方,毕宿代表边防军队,根据星象分野,这预示着并州地区会有变故。西戎和北狄,恐怕就要起兵作乱了!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不久之后,陇西羌族果然叛乱,乌桓也侵犯了上郡,这些都应验了杜融的预言。

杜融后来升迁几次,到了汉桓帝时期,做了南郡太守。之前,杜融因为事情触犯了大将军梁冀的意思,梁冀就唆使有关部门弹劾杜融在郡里贪污腐败,把他罢官,剃光头发,流放到朔方。杜融上书申诉,证明自己清白,后来得到赦免,回到朝廷,再次被任命为议郎,并在东观从事著述工作,最后因为生病而辞官。

马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学者,学问渊博,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教的学生成千上万!像涿郡的卢植和北海的郑玄,都是他的学生。他不仅学问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吹笛子,活得潇洒自在,根本不按那些儒生的规矩来。不过,他的生活也挺讲究的,穿衣住房都非常奢华。

据说他上课的时候,就坐在高高的堂上,挂着漂亮的绛纱帐子,前面教学生,后面还有乐队演奏,学生们一个一个地轮流听课,很少有人能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想注解《左传》,结果看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就说:“贾逵注得精细但不够全面,郑众注得全面但不够精细。既精细又全面,我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呢?” 所以他就只写了一本《三传异同说》。他还注解过《孝经》、《论语》、《诗经》、《易经》、《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此外,他还写过赋、颂、碑文、诔文、书信、记事、表章、奏章、七言诗、琴歌、对策和遗嘱,总共二十一篇。

一开始,马融因为得罪了邓氏家族,不敢再跟那些权贵对着干,所以就帮梁冀写奏章弹劾李固,还写了《西第颂》歌颂大将军梁冀。 因为他这些做法,很多正直的人都很看不起他。 他活到八十八岁,在延熹九年去世,临终前嘱咐家人要薄葬。他的族孙马日磾,后来在献帝时期当上了太傅。

有人评论说:马融拒绝了邓氏家族的邀请,在陇西和汉中之间犹豫徘徊,是不是想保持清正呢?但后来他又放不下那些富贵荣华,舍不得自己的舒适生活,最终还是沉迷于奢华享乐,结党营私,招来了很多批评。真正能抵制诱惑、坚持原则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吃苦受累多了,就会淡薄名利;生活优渥了,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安逸。不怕高处危险的人,都是那些被逼无奈的人;不担心家道中落的人,都是那些家财万贯的人。总的来说,人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己觉得舒适的状态。 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所以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嘲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