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阎皇后,名叫姬,是河南荥阳人。她爷爷叫章,永平年间做过尚书,他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做了皇帝的贵人。她爷爷章很有才干,熟悉古代典章制度,官位做到一定程度后,按理说应该升迁到更高的职位,可因为他是皇后的亲戚,皇帝显宗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最终没提拔他,反而把他外放到步兵校尉这个职位去了。她爷爷章生了儿子畅,畅又生了皇后。
皇后长得漂亮,很有才华。元初元年,她被选入宫中,深受皇帝宠爱,被封为贵人。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因为皇后专宠后宫,嫉妒心很强,皇帝宠幸宫女李氏,李氏还生了个皇子叫保,皇后就毒死了李氏。元初三年,皇后的父亲畅被任命为长水校尉,封为北宜春侯,食邑五千户。元初四年,畅去世了,被追谥为文侯,他的儿子显继承了爵位。
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了,皇帝才开始亲理政事。皇后的兄弟显、景、耀、晏都做了卿校,掌管禁军。延光元年,显又被封为长社侯,食邑增加到一万三千五百户,皇后的母亲也被追尊为荥阳君。显、景等人的儿子们年纪都很小,都做了黄门侍郎。皇后权势越来越大,她的兄弟们也掌握着朝中大权,于是皇后就和中常侍江京、樊丰等人一起诬陷太子保,把太子废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春天,皇后跟着皇帝去章陵,皇帝在路上病了,死在了叶县。皇后和她的兄弟们以及江京、樊丰等人商量说:“现在皇帝驾崩在路上,济阴王还在宫里,万一朝中大臣拥立他,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大祸临头啊!”于是他们就谎称皇帝病情危重,把皇帝的卧车搬走了。走了四天,他们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宫里。第二天,他们假装派司徒刘熹去郊庙社稷祭祀,向天地请求指示。当天晚上,他们才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尊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并任命她的哥哥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太后想长期掌握政权,就打算立个年纪小的皇帝。她和窦显等人密谋,把济北惠王、北乡侯刘懿迎进宫,立他为皇帝。窦显心里忌惮大将军耿宝权势太大,在朝中威风八面,于是就暗中指使官员弹劾耿宝,以及他的同伙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谢恽的弟弟侍中谢笃、谢笃的弟弟大将军长史宓、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的母亲、王圣的女儿永以及永的丈夫黄门侍郎樊严等人,说他们互相勾结,专横跋扈,探听宫里的消息,互相唱和,犯了大罪。樊丰、谢恽、周广都被关进监狱处死了,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宓、樊严被减轻了死刑,剃了头发,戴上了脚镣;耿宝被贬为则亭侯,赶回封地,最后自杀身亡;王圣母子被流放到雁门。
就这样,窦显当上了卫尉,窦景当上了城门校尉,窦晏当上了执金吾,窦氏兄弟掌握大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少帝当皇帝才两百多天就病重了,窦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他身边。江京悄悄地把窦显拉到一边说:“北乡侯的病好不了了,皇位继承人应该尽快确定下来。以前不用济阴王,现在如果立他,将来他一定会记恨我们。为什么不早点把其他的王子召来,从中挑选一个呢?”窦显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少帝死后,江京向太后建议,把济北王和河间王召来。还没等他们到,中黄门孙程就和别人密谋杀了江京等人,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这就是顺帝。窦显、窦景、窦晏和他们的同伙都被处死了,太后被迁到偏远的宫殿,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第二年,太后去世了,在位十二年,和汉恭帝合葬在恭陵。
顺帝的生母李氏被埋葬在洛阳城北,皇帝起初不知道,也没人敢告诉他。太后死后,侍从们才告诉了皇帝,皇帝非常伤心,亲自到李氏的墓地,重新以礼下葬,追谥她为恭愍皇后,葬在恭北陵,并写了诏书放在金匮里,藏在世祖庙里。
梁皇后,名叫妠,是大将军商的女儿,也是恭怀皇后的弟弟的孙女。她出生的时候,就有祥瑞之兆。从小就擅长女红,喜欢读史书,九岁就能背诵《论语》,学习《韩诗》,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大义。她经常把列女图放在身边,以此来告诫自己。她父亲商很看重她,私下里对弟弟们说:“我们祖上全济河西,救活的人数不胜数。虽然没有做到最高的官位,但积德行善一定会得到回报。如果这份福泽要流传给子孙的话,大概就是这个女儿了吧?”
永建三年,她跟姑姑一起被选入掖庭,当时她十三岁。相面先生茅通见到她后,非常吃惊,连连拜贺说:“这就是所谓的‘日角偃月’,是相貌极其贵重的征兆,我以前从未见过!”太史占卜得到寿房的吉兆,又用筮占卜得到《坤》卦的《比》卦,于是都认为她将来会成为贵人。她经常被皇帝召见,但她总是谦逊地对皇帝说:“阳性之君应该广施恩德,阴柔之臣应该不专权,螽斯百子,福气由此而来。希望陛下能够像云雨一样恩泽均沾,像贯鱼一样遵循次序,让嫔妃们免受罪责和诽谤。” 因此,皇帝对她更加敬重。
阳嘉元年春天,有关部门奏请设立长秋宫,因为乘氏侯商是先帝的外戚,《春秋》的道理是娶先大国的女子,梁小贵人应该配得上天子的福泽,登上皇后之位。皇帝同意了,就在寿安殿册立梁贵人为皇后。皇后从小聪明贤惠,深入了解前朝的兴衰成败,虽然凭借德行被立为皇后,但她从不敢骄傲专横,每当受到责备,就立刻低头认错,请求宽恕。
建康元年,皇帝去世了。皇后没有儿子,美人虞氏的儿子炳继位,就是冲帝。尊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冲帝不久也去世了,又立质帝,皇太后仍然执掌朝政。
那个时候,杨、徐这两个贼寇在各地烧杀抢掠,西羌、鲜卑和南方的蛮夷也攻城略地,到处抢劫,赋税又重,老百姓苦不堪言。太后日夜操劳,重用贤臣,委任太尉李固等人,提拔忠臣良将,并且提倡节俭。那些贪官污吏,很多都被处死或罢官。朝廷分兵讨伐,那些贼寇都被平定了,全国上下都安定下来了,皇室宗庙也因此得以安宁。可是,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却想毒死皇帝质帝,独揽大权,胡作非为,排挤忠良,还经常用一些歪理邪说迷惑太后,最后立了桓帝,还把李固给杀了。太后又沉迷于那些宦官,对他们非常宠信,封赏很多,搞得天下人心都凉了。
和平元年春天,太后把权力还给了皇帝,她自己也病得很重,就坐上车子去了宣德殿,见了她宫里的官员和梁氏兄弟。她下诏说:“我本来就有心脏病,最近又得了浮肿,吃不下东西,越来越难受,弄得宫里宫外都为我担心,到处求神拜佛。我自己也觉得,一天比一天虚弱,恐怕不能和各位大臣一起走到最后了。我立了继承人,可惜不能看着他长大成人,看着他完成一生了。现在我把皇帝和将军兄弟托付给你们,希望你们都能尽心尽力。”两天后,太后就去世了,在位十九年,享年四十五岁,和皇帝合葬在宪陵。
虞美人啊,她出身良好人家,十三岁的时候被选入掖庭,后来还生下了舞阳长公主。从汉朝建立以来,皇室的母亲们都非常尊贵,备受宠爱。可是顺帝却没有给她封美人,而且冲帝又早夭,大将军梁冀当政,他又排斥其他家族,所以虞氏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只被称作“大家”。
陈夫人呢,她家本来是魏郡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擅长歌舞进入孝王宫,得到了孝王的宠爱,生下了质帝。同样因为梁氏的缘故,她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宠。
公元141年,有个叫赵祐的小黄门和一个议郎,一起给皇帝上奏章说:“《春秋》里讲的道理是,母亲的地位不是因为儿子而尊贵。咱们汉朝历来重视母亲,对皇室外戚都很优待。现在冲帝他妈虞大家,还有质帝他妈陈夫人,都生了皇帝,却还没啥正式的封号。就算是普通的臣子死了,还能追封呢,更何况两位母亲都还活着,却没个体面的封号,这怎么向祖宗交代,怎么给后代做榜样呢?” 皇帝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就封虞大家为宪陵贵人,陈夫人为渤海孝王妃,还派中常侍拿着皇帝的印信和绶带去授予她们,并且派太常带着祭品去宪陵、怀陵、静陵祭祀。
桓帝他妈,孝崇皇后,名叫明,是蠡吾侯翼的妾,生下了桓帝。桓帝当了皇帝后,第二年就追封翼为孝崇皇,给他修建的陵墓叫博陵,并追封他的妻子为博园贵人。和平元年,梁太后死了,桓帝就把博陵的孝崇皇的妻子追封为孝崇皇后,派司徒拿着皇帝的诏书和印信、绶带去授予她,还给她准备了皇后的车马、衣服和各种用品,她的宫殿叫永乐宫,规模和长乐宫一样,也设置了太仆、少府等官职,还有虎贲、羽林卫士守护,还修建了宫殿,把巨鹿九个县划给她做汤沐邑(享受特权的邑)。她当了三年皇后,在元嘉二年去世了。皇帝让弟弟平原王石负责丧事,用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等陪葬品,规格和恭怀皇后一样。派司徒拿着皇帝的诏书,大长秋去祭奠,还赏赐了四千万钱和四万匹布,中谒者仆射负责管理丧事,侍御史护送灵柩。皇帝还下令让安平王豹、河间王建、勃海王悝,长社、益阳两位公主,以及方圆三百里内的诸侯,还有各级官员,都来参加葬礼。然后让将作大匠填土修建庙宇,把孝崇皇后和孝崇皇合葬在博陵。
汉桓帝的老婆,梁皇后,名叫梁莹,是汉顺烈皇后的妹妹。桓帝刚开始只是蠡吾侯的时候,梁太后看上了她,想把她嫁给桓帝。还没来得及办婚礼,汉质帝就死了,桓帝因此当上了皇帝。
第二年,朝廷官员跟梁太后汇报说:“《春秋》记载,迎娶皇后在路上就可以称皇后。现在大将军梁冀的妹妹,要成为皇后了,这可是件大喜事!该结婚了,圣旨都下了,应该好好准备一下仪式,该送的聘礼也该送了。请让三公和太常根据礼仪制定方案。”太后同意了。于是,就按照汉惠帝迎娶皇后时的规矩,送去两万斤黄金作为聘礼,还有大雁、玉璧、马匹和丝绸,跟以前一样。建和元年六月,梁莹进了皇宫,八月正式被立为皇后。
那时候,梁太后掌握着朝政大权,梁冀又专权弄权,所以梁皇后特别受宠,其他人根本见不到皇帝。梁皇后仗着姐姐和哥哥的权势,生活极其奢靡,宫殿装饰得富丽堂皇,衣服首饰珍贵华丽,各种装饰都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等到皇太后死了,皇帝对她的宠爱就渐渐减少了。梁皇后自己没孩子,心里就充满了怨恨和嫉妒,宫女怀孕的,很少能保住孩子的。桓帝虽然害怕梁冀,不敢责怪皇后,但见皇后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到了延熹二年,梁皇后忧郁而死,当了十三年皇后,葬在懿陵。同年,梁冀被诛杀,懿陵也被降级成了贵人墓。
汉桓帝的皇后邓猛女,是和熹皇后的堂兄邓香的女儿。她母亲宣,最初嫁给邓香,生下了邓猛女。后来改嫁给了梁纪,梁纪是大将军梁冀妻子孙寿的舅舅。邓猛女从小父母双亡,跟着母亲生活,因此就冒用了梁姓。梁冀的妻子看到邓猛女长得漂亮,在永兴年间把她送进了掖庭,做了采女,深受皇帝宠爱。第二年,邓猛女的哥哥邓演被封为南顿侯,官拜特进。邓演去世后,他的儿子邓康继承了爵位。等到懿献皇后去世,梁冀被诛杀后,邓猛女被立为皇后。汉桓帝讨厌梁氏,于是让邓猛女改姓薄,并封她的母亲宣为长安君。过了四年,有人上奏说皇后其实是郎中邓香的女儿,不应该改姓,于是邓猛女又恢复了邓姓。皇帝追封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并追赠印绶;又分别封邓猛女的母亲宣为昆阳君,儿子邓康为沘阳侯,赏赐无数。邓猛女母亲去世后,丧葬规格都按照皇后的母亲的礼仪办理。邓康的弟弟邓统继承了昆阳侯的爵位,官拜侍中;邓统的堂兄邓会继承了安阳侯的爵位,担任虎贲中郎将;邓统的弟弟邓秉也被封为淯阳侯。邓氏宗族都担任了校尉、郎将等官职。
汉桓帝喜好女色,宫中嫔妃多达五六千人,加上侍奉宫女的数量,更是翻倍不止。而邓皇后因为身份尊贵,骄横跋扈,和皇帝宠爱的郭贵人互相倾轧,互相陷害。八年后,汉桓帝下诏废黜了邓皇后,把她打入冷宫,邓皇后忧郁而死,在位七年,葬于北邙。她的从父河南尹万世和堂兄邓会都被下狱处死。邓统也被关进冷宫,免去官爵,遣返回家乡,家产全部充公。
汉思帝和汉桓帝的皇后窦妙,是章德皇后的从祖弟的孙女。她的父亲是窦武。延熹八年,邓皇后被废黜后,窦妙被选入掖庭做了贵人。当年冬天,她被立为皇后,但是皇帝很少临幸她,皇帝宠爱的只有采女田圣等人。永康元年冬天,汉思帝病重,他把包括田圣在内的九个女子都封为贵人。汉思帝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窦妙成为皇太后。窦太后临朝执政,决定立解犊亭侯刘宏为帝,这就是汉灵帝。
太后本来就心狠手辣,早就对田圣等人怀恨在心了,桓帝的灵柩还停在宫殿里呢,她就下令杀了田圣。她还想把所有有地位的人都杀光,幸亏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苦劝谏,这才作罢。当时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想铲除宦官,结果中常侍曹节等人伪造圣旨杀了窦武,把太后迁到了南宫云台,她的家人也被迁到了比景。
虽然窦氏一族被灭了,但皇帝念着太后有拥立自己的功劳,建宁四年十月初一,他带着群臣去南宫朝拜太后,亲自献上寿礼。黄门令董萌因此多次为太后申诉冤屈,皇帝很听他的话,对太后的供奉比以前更加优厚。中常侍曹节、王甫眼红董萌巴结太后,就诬告他诽谤永乐宫,董萌被关进监狱,最后死在了狱中。熹平元年,太后的母亲在比景去世,太后悲伤过度,也病死了,在位七年,和皇帝合葬在宣陵。
孝仁董皇后,名字我记不清了,是河间人。她先是解犊亭侯苌的妻子,生下了灵帝。建宁元年,灵帝即位,追尊苌为孝仁皇,他的陵墓叫做慎陵,后来改称慎园。窦氏被诛杀后,第二年,皇帝派中常侍把董贵人接进宫,还把董贵人的哥哥董宠也接到京城,尊封董贵人为孝仁皇后,让她住在南宫嘉德殿,宫殿的名字叫永乐宫。董宠被封为执金吾。后来,董皇后因为伪造永乐宫的命令而被关进监狱,最后也死在了狱中。
窦太后去世后,何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她让皇帝卖官鬻爵,自己收受贿赂,家里的钱财堆满了屋子。中平五年,何皇后提拔她哥哥的儿子卫尉脩侯重担任票骑将军,统领一千多人马。早些时候,何皇后一直想让皇帝立皇子协为太子,但何皇后很讨厌皇子协,这事还没定下来,皇帝就死了。何太后临朝听政,何皇后和她哥哥大将军何进互相倾轧,争夺权力。何皇后总是想插手政事,何太后就总是阻止她。何皇后气急败坏地骂道:“你现在这么嚣张,是仗着你哥哥的势吗?应该命令票骑将军把何进的头砍下来!”何太后听说后,把这事告诉了何进。何进就和三公以及他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一起上奏说:“孝仁皇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勾结各州郡,搜刮珍宝财物,都送进了西省。按照以前的规矩,被废黜的皇后不能留在京城,衣着服饰、饮食都有规定。请求将永乐皇后迁回她的家乡。”奏章得到了批准。何进于是带兵包围了骠骑府,逮捕了脩侯重,脩侯重被免职后自杀。何皇后忧惧害怕,得了重病,很快就死了,在位二十二年。民间都把责任归咎于何氏家族。她的丧事办完后,送回了河间老家,和先帝合葬在慎陵。
灵帝的宋皇后,名叫某,是扶风平陵人,是肃宗宋贵人的曾孙女。建宁三年,她被选入掖庭做了贵人。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她的父亲宋酆担任执金吾,被封为不其乡侯。
宋皇后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却稳坐皇后之位。后宫的妃嫔很多,大家都一起诽谤陷害她。起初,中常侍王甫冤枉杀害了勃海王悝和他的妃子宋氏,而这位宋氏正是皇后的姑姑。王甫害怕皇后会报复他,于是就和太中大夫程阿一起诬陷皇后使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皇帝相信了。光和元年,皇帝下令收缴了皇后的玺绶。宋皇后自己走向了暴室,忧郁而死,在位八年。她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杀害了。宫里的常侍、小黄门们都觉得宋皇后是无辜的,大家一起凑钱收殓了废后的遗体以及宋酆父子的遗体,把他们葬在了宋氏家族的墓地皋门亭。
皇帝做了个梦,梦见桓帝怒气冲冲地质问他:“宋皇后有什么罪过,你却听信那些奸邪小人,让她惨死?勃海王悝已经自贬了,你还将他处死。现在宋皇后和悝在天上告状,上天震怒,罪过太大了,难以挽回!”皇帝醒来后,心里很害怕,赶紧问羽林左监许永:“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可以化解吗?”
许永回答说:“宋皇后和陛下一起侍奉宗庙,母仪天下,这么多年来,天下太平,她也没什么过错。陛下却听信了谗言妒忌之词,导致她无辜被害,祸及家族,天下百姓都为此感到愤恨。勃海王悝是桓帝的弟弟,他在封地尽职尽责,从未有过错,陛下却没经过调查就治了他的罪。以前晋侯犯错,也梦到厉鬼披头散发,在地上哭诉。天意昭昭,鬼神难欺。陛下应该重新安葬他们,以安抚冤魂,恢复宋皇后的家族地位,让勃海王恢复之前的爵位,才能消除罪过。”但是皇帝没有采纳许永的建议,不久后就死了。
灵思皇后,名叫某某,是南阳宛人。她家原来是杀猪的,后来被选入掖庭。她身高七尺一寸,生下皇子辩,辩被送到史道人家抚养,人们称他为史侯。灵思皇后被封为贵人,深受皇帝宠爱。她性格强势,嫉妒心强,后宫嫔妃没有一个不害怕她的。
光和三年,她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皇帝追封她的父亲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封她的母亲为舞阳君。当时王美人怀孕了,害怕皇后,就服用药物想要打掉孩子,但孩子却安然无恙,王美人还多次梦见自己背着太阳行走。光和四年,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协,皇后就毒死了王美人。皇帝大怒,想要废掉皇后,但一些宦官极力劝说,才作罢。董太后收养了皇子协,称他为董侯。
王美人是赵国人,她的祖父苞曾担任五官中郎将。王美人长得漂亮,聪明有才华,擅长书法和会计,作为良家女子通过法定程序被选入掖庭。因为皇子协早夭母,皇帝又思念王美人,还专门作了《追德赋》和《令仪颂》来纪念她。
公元189年,皇帝死了,他的儿子刘辩继位,尊他的母亲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想杀掉那些宦官,结果反而被宦官杀了;舞阳君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时候,驻扎在并州的董卓被朝廷征召,带着军队进了洛阳,他横行霸道,欺压朝廷,最后废掉了少帝刘辩,让他当了弘农王,然后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 想想看,当时把弘农王从皇宫的殿上带下去,然后让他北面朝臣子下跪称臣,皇太后哭得肝肠寸断,满朝文武都悲痛欲绝,谁也不敢吭声。
董卓又想把皇太后赶到永乐宫去,逼得皇太后忧心忡忡,都快死了。这简直是违反了媳妇儿孝敬婆婆的规矩啊!最后,董卓把皇太后迁到了永安宫,然后下毒害死了她。皇太后在位十年。董卓还让皇帝到奉常亭去哭丧,所有朝廷官员都穿着白衣去参加,但这场丧事办得乱七八糟的,根本不像样。最后,母子二人合葬在了文昭陵。
一开始,皇太后刚登基的时候,想祭祀祖庙,结果总是发生意外,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最后都没能成功祭祀。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就觉得很奇怪,后来才明白,这都是因为何家倒台,才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啊。
第二年,山东各地纷纷起义,讨伐董卓。董卓把弘农王(刘辩)关在阁楼上,让郎中令李儒给他送毒酒,说:“喝了这药,可以避邪。”弘农王说:“我没有病,你这是要杀我吧!”他坚决不肯喝。董卓硬逼着他喝,没办法,刘辩只好和他的妻子唐姬以及宫女们一起饮酒饯别。酒过三巡,弘农王悲歌道:
“天道难测啊,我命运多舛!
放弃九五之尊,退守藩地。
奸臣逼迫,生命难保,
我将离你而去,走向幽冥!”
然后他让唐姬跳舞,唐姬袖子一甩,唱道:
“皇天崩塌,后土动荡,
我身为皇帝,却命丧夭折。
阴阳两隔,从此永别,
我孤苦伶仃,心中悲哀!”
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抽泣不止,在场的人都跟着悲伤地哭了起来。弘农王对唐姬说:“你曾经是皇帝的妃子,以后不可能再做平民百姓的妻子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从此我们永别了!”说完,他就喝下毒酒死了,那年他才十八岁。
唐姬是河南颖川人。弘农王死了以后,她回到了家乡。她父亲,会稽太守蔡瑁,想把她嫁出去,但她坚决不同意。后来李傕攻破长安,派兵四处抢掠,抓到了唐姬。李傕想娶她为妻,她始终不肯答应,而且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尚书贾诩知道了这件事,把情况报告给了献帝。献帝听说后非常感动和悲痛,就下诏迎娶唐姬,把她安置在宫苑里,派侍中持节册封她为弘农王妃。
初平元年二月,把弘农王葬在了以前中常侍赵忠的墓地里,谥号为怀王。
皇帝想找到他母亲王美人的哥哥王斌,王斌带着妻子来到长安,皇帝赐给他宅院田地,任命他为奉车都尉。
兴平元年,皇帝举行加冠礼,成年了。有关部门奏请修建长秋宫。皇帝下诏说:“我资质平庸,遭遇了战乱,没能继承先祖的基业,光宗耀祖。皇母早逝,还没来得及选定墓地,礼仪上有所缺失,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三年丧期还没过,谈不上吉利,还得等等。”于是有关部门奏请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改葬在文昭陵,葬礼规格与敬陵、恭陵相同,派光禄大夫持节代理司空,负责奉献玺绶,王斌和河南尹骆业一起负责填土。
王斌回到长安后,被提升为执金吾,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户。后来他生病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前将军的印绶,由谒者监护他的丧事。他的长子王端继承了他的爵位。
献帝的皇后伏寿,名字叫寿,是琅琊东武人,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孙女。她父亲伏完,为人沉稳有度量,继承了不其侯的爵位,娶了汉桓帝的女儿阳安公主为妻,曾担任侍中。
公元190年,跟着皇帝一起西迁到长安,后来进了皇宫当了贵人。公元195年,被立为皇后,丈夫完被任命为执金吾。 皇上后来又东归,结果李傕、郭汜他们追赶上了皇上的队伍,在曹阳打败了护驾的军队。皇上只好偷偷摸摸地在夜里渡过黄河逃跑,后宫的妃嫔们都得步行离开军营。皇后当时手里拿着几匹丝绸,董承派人拿着符节,让孙徽用刀逼着皇后交出来,还杀了皇后身边的侍卫,血都溅到了皇后的衣服上。
到了安邑之后,皇上的衣服都破旧不堪了,只能靠吃枣子和栗子充饥。公元196年,完被封为辅国将军,地位跟三司差不多。完觉得大权都在曹操手里,自己又是皇亲国戚,怕惹麻烦,于是就上交了官印和官职,做了中散大夫,后来又升迁为屯骑校尉。公元214年去世了,儿子完典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从在许都当皇帝开始,曹操就牢牢掌控着权力,宫里的侍卫,几乎都是曹操的亲信和姻亲。有个叫赵彦的议郎曾经给皇帝提过一些建议,结果曹操很不高兴,直接把他杀了。其他的朝臣,内外官员,不少都被曹操杀害。
有一次,曹操有事要进宫面见皇帝,皇帝实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就对曹操说:“你要是能好好辅佐我,那自然好;要是不行,那就请你高抬贵手,放我一条生路吧!”曹操一听,脸色都变了,慌慌张张地就想赶紧离开。按照以前的规矩,三公领兵朝见皇帝的时候,虎贲卫要拿着武器护卫在两旁。曹操出来后,回头看看左右,汗都流下来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轻易进宫朝见了。
董承的女儿是皇帝的贵人,曹操杀了董承后,又想把董承的女儿也杀了。但皇帝因为贵人怀孕了,多次为她求情,曹操也没办法。从此以后,皇帝心里就一直害怕,于是偷偷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董承,把曹操的残暴行为告诉了他,并让他暗中想办法对付曹操。董承不敢轻举妄动,直到建安十九年,这件事才泄露出去。曹操勃然大怒,逼迫皇帝废掉皇后,还编造了一大堆理由,说:“皇后出身卑微,却能登上尊贵的地位,在椒房居住二十年。她既没有像任姒那样的美德,也没有修身养性的福分,反而心怀妒忌,图谋不轨,实在不配承载天命,侍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收回皇后的玺印,让她离开中宫,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唉,真是可悲啊!皇后自己作死,罪有应得,也是她运气不好!” 曹操又让尚书令华歆协助郗虑,带兵进宫抓皇后。皇后躲在房间里,华歆把她拉了出来。
这时皇帝在偏殿,把郗虑请到座位上。皇后披头散发,赤脚哭着走过来说:“难道就没办法救救我吗?”皇帝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然后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然会有这种事吗?” 于是皇后被关进地牢,不久就忧郁而死。她生的两个皇子,都被毒死了。皇后在位二十年,她的兄弟和宗族中,死了一百多人,她的母亲盈氏等十九个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献穆曹皇后,是曹操的女儿。建安十八年,曹操把三个女儿——宪、节、华——都送进宫里当夫人,陪嫁的丝绸布匹多达五万匹,年纪小的先在宫里住着,等年纪到了再册封。建安十九年,三个女儿都被封为贵人。后来伏皇后被杀害,第二年,曹节被立为皇后。魏国篡汉称帝后,派使者来索要皇后印玺和绶带,皇后很生气,不肯给。使者来回好几次,皇后才把使者叫来,亲自把印玺扔到宫殿台阶下,然后哭着说:“老天爷也不保佑你们!”在场的人都抬不起头来。曹节当了七年皇后。魏国建立后,她被尊为山阳公夫人。景元元年,也就是她当皇后四十一后,她去世了,和魏明帝合葬在禅陵,丧葬的车马服饰礼仪都按照汉朝的制度办理。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曹节当皇后的经历,从她入宫到去世,以及她对魏国称帝的态度。 她嫁妆丰厚,最后被立为皇后,魏国称帝后,她拒绝交出印玺,表现出对汉朝的忠诚,最后以汉朝的礼制下葬。
文章接着分析了汉朝皇后谥号的制度。汉朝皇后没有谥号,都用皇帝的谥号来称呼她们。即使是吕后专权,上官皇后临朝称制,也没有特殊的谥号。到东汉中兴时期,明帝才开始给皇后上谥号,比如光烈皇后之类的,后来都以“德”字为基础,贤良愚笨一概而论,所以马皇后、窦皇后都只称“德”字。其他的,只有皇帝的庶母和继承皇位的藩王,因为追尊的缘故,才会有特殊的谥号,比如恭怀、孝崇之类的。初平年间,蔡邕才开始追赠和熹皇后谥号,其他的安思、顺烈等皇后谥号,都是效仿而来的。
这段话解释了汉朝皇后谥号制度的演变,从无谥号到后来逐渐形成以“德”字为基础的谥号制度,以及追尊谥号的情况。 这部分内容是对曹节皇后生平的补充说明,解释了为什么没有特别提及她的谥号。
最后是赞辞:坤道厚德载物,阴德正于内,就像《诗经》里说的“美好逑”,《易经》里说的“归妹”。皇后端庄贤淑,承接天命,治理后宫,遵守礼仪。她德行高尚,又幸运地得到提升,身居高位,家族也因此兴盛。她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像泰山一样高耸入云。但刚强的人往往会遇到阻碍,顺应天理才能走得更远。骄傲自满会招致灾祸,忠贞诚信才能带来福祉。她的荣华富贵是自身修养的结果,她的不幸又由谁来承担呢?
这部分是总结性的评价,用诗经易经的典故来赞美曹节皇后的品德,并对她的命运进行总结,既肯定了她的优点,也阐述了她的遭遇,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按照汉朝的规定,皇帝的女儿都封为县公主,穿戴和列侯(相当于伯爵)一样。如果皇帝特别看重某个女儿,就会加封为长公主,穿戴就和诸侯王一样隆重了。皇帝兄弟的女儿则封为乡公主或亭公主,穿戴和乡侯、亭侯一样。不过,肃宗皇帝破例把东平宪王和琅邪孝王两个女儿也封为了县公主。后来安帝和桓帝的妹妹也都被封为了长公主,和皇帝的女儿享受一样的待遇。皇帝的女儿被封为公主后,她们生的儿子可以继承母亲的爵位,成为列侯,这个爵位还可以世袭。而乡公主、亭公主的爵位,就不能世袭了。公主府邸的官员和品级,都记录在《百官志》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放在史书的最后。
接下来,我们说说皇帝女儿们的婚嫁情况。皇女义王,在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阳长公主,嫁给了陵乡侯、太仆梁松。后来梁松因为诽谤被杀头了。皇女中礼,也在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嫁给了显亲侯、大鸿胪窦固,后来肃宗皇帝又把她尊为长公主。皇女红夫,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嫁给了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后来因为和淮阳王延密谋造反而被杀。皇女礼刘,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嫁给了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因为和窦宪密谋造反而被杀。皇女绶,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嫁给了新阳侯世子阴丰。阴丰后来害死了她,自己也被处死了。
世祖皇帝有五个女儿。皇女姬,永平二年被封为获嘉长公主,嫁给了杨邑侯、将作大匠冯柱。皇女奴,永平三年被封为平阳公主,嫁给了大鸿胪冯顺。皇女迎,永平三年被封为隆虑公主,嫁给了牟平侯耿袭。皇女次,永平三年被封为平氏公主。皇女致,永平三年被封为沁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皇女小姬,永平十二年被封为平皋公主,嫁给了昌安侯、侍中邓蕃。皇女仲,永平十七年被封为浚仪公主,嫁给了軮侯、黄门侍郎王度。皇女惠,永平十七年被封为武安公主,嫁给了征羌侯世子、黄门侍郎来棱,后来安帝又把她尊为长公主。皇女臣,建初元年被封为鲁阳公主。皇女小迎,建初元年被封为乐平公主。皇女小民,建初元年被封为成安公主。
显宗皇帝有十一个女儿。
话说汉朝的皇室公主们,那可真是一个接一个地封赏啊。先说汉章帝,他有个女儿,建初四年的时候被封为武德长公主。
然后呢,他又有个女儿,也是在建初四年被封为平邑公主,嫁给了黄门侍郎冯由。再然后,还有一个女儿,永元五年被封为阴安公主。章帝一共生了三个女儿。
接着是汉肃宗,他也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在延平元年被封为脩武长公主;另一个在延平元年被封为共邑公主;还有一个,也是在延平元年被封为临颍公主,还嫁给了当时担任即墨侯侍中的贾建。 另外,肃宗还有一个女儿,在延平元年被封为闻喜公主。
汉和帝呢,他也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永和三年被封为舞阳长公主;另一个,在永和三年被封为冠军长公主;还有一个,永和六年被封为汝阳长公主。
再来说说汉顺帝,他也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在延熹元年被封为阳安长公主,嫁给了当时担任不其侯辅国将军的伏完;另一个,在延熹七年被封为颍阴长公主;最后一个,也在延熹七年被封为阳翟长公主。
最后是汉桓帝,他也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在光和三年被封为万年公主。而汉灵帝呢,只有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