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字伯安,是东海郯县人。他爷爷刘嘉做过光禄勋。刘虞一开始被举荐为孝廉,后来慢慢升迁到幽州刺史。百姓和少数民族都敬佩他的德政,鲜卑、乌桓、夫余、秽貊这些民族都定期来朝贡,没有一个敢来骚扰边境的,老百姓都高兴地歌颂他。后来他因为公事而辞官了。

中平年间初期,黄巾起义爆发,攻破了冀州好几个郡县。朝廷任命刘虞为甘陵相,让他去安抚受灾的百姓,刘虞自己也过着简朴的生活,以身作则。后来他又升迁为宗正。

当时车骑将军张温在讨伐边章等贼寇,从幽州调拨了三千乌桓骑兵,结果因为粮草供应和欠饷的问题,这些乌桓骑兵都叛变了,回到自己国家去了。前中山相张纯私下里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现在乌桓都叛变了,都想造反,凉州的贼寇又起来了,朝廷都管不住。而且洛阳还有人生下两个头的孩子,这都是汉朝气数已尽,天下要出现两个皇帝的征兆啊!你要是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军队起兵,说不定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张举就同意了。

四年后,张纯等人就和乌桓大人一起结盟,攻打蓟县,烧毁城池,抢掠百姓,杀死了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他们的军队多达十多万人,驻扎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给各州郡写信,说张举是当今的汉天子,让汉灵帝让位,命令朝廷的公卿大臣去迎接他。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率领五万步骑,进入青州和冀州,攻破了清河、平原,杀害了很多官吏和百姓。

朝廷知道刘虞在北方威望很高,恩德深厚,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了蓟县,就裁撤了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努力广施恩德,建立信誉。他还派使者去告诉峭王等人,朝廷恩典宽宏大量,愿意给他们一条生路。他还悬赏捉拿张举和张纯。张举、张纯逃出了塞外,其余的人大多都投降了。张纯后来被他的部下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头送给了刘虞。汉灵帝派使者当场拜刘虞为太尉,封他为容丘侯。

董卓当政的时候,派人给虞翻送去大司马的官职,还封他为襄贲侯。初平元年,朝廷又征召他去代替袁隗当太傅。可是路上交通中断,朝廷的命令根本送不到。虞翻管辖的幽州地区,地处边疆,开支很大,每年都要从青州、冀州征收超过两亿的赋税来维持运转。当时各地交通都断了,物资运送不上来,但虞翻一心想实行宽松的政策,鼓励大家发展农业,还开通了上谷地区的胡人市场,便利了渔阳地区丰富的盐铁资源的运输。百姓们都很高兴,那一年丰收,粮食价格低到一石粮食才卖三十钱。青州、徐州的百姓为了躲避黄巾军的战乱,有上百万人口投奔虞翻,虞翻都好好安置他们,帮助他们安家立业,这些流民都忘记了颠沛流离的苦日子。虞翻虽然位高权重,但生活非常节俭,穿的是破旧的衣服,鞋子是用绳子做的,吃饭从不顿顿有肉。那些平时奢侈浪费的达官贵人,看到虞翻这样,也都纷纷改变自己的作风,真心归顺他。

一开始,朝廷下令让公孙瓒去讨伐乌桓,让他听从虞翻的节制。可公孙瓒只顾着招兵买马壮大自己,还纵容手下士兵侵扰百姓,而虞翻为政清廉仁爱,一心为百姓着想,所以他和公孙瓒的关系越来越僵。第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的其他将领商议,认为朝廷年幼,被董卓挟持,又远隔关山,生死不明,而虞翻是皇室宗亲,德高望重,想拥立他当皇帝。于是派前任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带着这个建议,去请求虞翻接受尊号。虞翻见到张岐等人,脸色严厉地呵斥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皇帝流离失所,我蒙受朝廷大恩,却没能洗刷国耻,你们却各自占据州郡,应该同心协力,为朝廷尽忠,却反而图谋不轨,互相陷害,真是岂有此理!”他坚决拒绝了。韩馥等人又请求虞翻担任尚书令,让他可以自行封官拜爵,虞翻还是没答应,还把使者抓起来杀了。然后,虞翻选派属官右北平太守田畴和从事鲜于银冒着危险秘密前往长安,去向献帝禀报情况。献帝正想回到东边来,见到田畴等人非常高兴。当时,虞翻的儿子虞和担任侍中,因此虞翻派虞和偷偷从武关出去,告诉虞翻准备带兵来迎接献帝。虞和路过南阳,后将军袁术听说这件事后,就把虞和扣押了,并派人告诉虞翻,让他带兵一起往西走。虞翻于是派了几千骑兵去迎接虞和,护送献帝,但袁术最终还是没有放虞和。

一开始,公孙瓒看穿了袁绍的诡计,死活不让虞诩派兵,但虞诩不听。公孙瓒没办法,就暗地里劝袁绍接受和议,好把兵权夺过来。从那以后,公孙瓒和袁绍的仇恨就更深了。没多久,袁绍就找到了逃跑的袁术,又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公孙瓒接二连三地被袁绍打败,却还是不停地进攻袁绍,虞诩担心公孙瓒这种闷声干大事的作风,而且也怕他要是得志了,就更无法无天,所以坚决不同意出兵,还逐渐减少对公孙瓒的供给。

公孙瓒气坏了,多次违抗命令,还侵犯百姓。虞诩赏赐给那些胡人和夷人的东西,公孙瓒也多次抢夺。实在忍无可忍了,虞诩就派人上奏章,告发公孙瓒的暴行。公孙瓒也上奏章说虞诩供应粮草不足,两边互相告状,互相攻击,朝廷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公孙瓒干脆在蓟城修筑城墙,以防备虞诩。虞诩多次请公孙瓒见面,公孙瓒总是称病不见。虞诩于是秘密策划讨伐公孙瓒,并把计划告诉了东曹掾、右北平太守魏攸。

魏攸说:“现在天下人都盼着您呢,把您当作依靠,谋臣武将,您一个都不能少啊。公孙瓒文武双全,能力很强,就算他有点小毛病,也应该忍忍。”虞诩听了魏攸的话,就打消了讨伐公孙瓒的念头。

话说,虞诩不久就死了,但是他心里一直憋着的那股气,却怎么也消散不了。四年后的冬天,他终于带着十万大军,亲自去攻打公孙瓒。临出发前,有个叫程绪的,是代郡的官吏,他摘下帽子,上前劝说:“公孙瓒虽然有很多错处,但罪名还没正式确定呢。您不先派人通知他,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贸然兴兵,这可不是国家之福啊!而且胜负难料,不如先驻兵示威,用武力给他点压力,公孙瓒一定会后悔自己的行为,乖乖认罪的,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嘛!”虞诩觉得程绪是在临阵磨洋工,故意破坏他的计划,一怒之下就把程绪给杀了,以此来杀鸡儆猴。然后他下令给士兵们:“不许伤害无辜百姓,只杀公孙伯珪一个人就行!”

当时,有个叫公孙纪的,是州里的官吏,因为和公孙瓒同姓,所以受到公孙瓒的优待。公孙纪知道了虞诩的计划,就赶紧在夜里把消息告诉了公孙瓒。公孙瓒当时手下的兵马很多都分散在外,情况紧急,他自己也害怕逃不掉,于是赶紧挖开东城墙想逃跑。虞诩的军队没怎么打过仗,而且还心疼老百姓的房子,命令不许放火烧房子,所以攻城攻得很慢,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公孙瓒就挑选了几百个精兵强将,趁着风势放火,直接冲进虞诩的军营。结果虞诩大败,带着手下官员往北逃到居庸县。公孙瓒紧追不舍,三天就把城池攻破了,抓住了虞诩和他全家老小,带回蓟城,还让他继续负责州里的文书工作。

正巧,这时候天子派使者段训来增加虞诩的封地,让他负责六州的事务;同时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封他为易侯,给他节权,让他统领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公孙瓒就诬陷虞诩以前和袁绍等人密谋称帝,然后胁迫段训在蓟城的集市上把虞诩给杀了。在杀之前,公孙瓒还让虞诩坐下来,诅咒他说:“如果你虞诩真能当天子,老天爷一定会刮风下雨来救你!”当时正值大旱,天气炎热,公孙瓒就把虞诩给杀了。然后把虞诩的头送到京城,路上虞诩的旧部下尾敦劫走了虞诩的头,把他安葬了。公孙瓒就让段训做了幽州刺史。虞诩因为待人厚道,深受百姓爱戴,在北方各州都有很高的威望,老百姓都怀念他,没有一个人不痛惜他的。

一开始,虞诩生活很节俭,帽子破了也不换,就自己缝补一下。可是他死后,公孙瓒的士兵搜查他的家,发现他的妻妾都穿着绫罗绸缎,打扮得花枝招展,当时的人们都因此怀疑他。后来,和氏从袁绍那里得知了这件事,并向袁绍报告了公孙瓒的所作所为。

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人,家里世代都是高官(二千石)。因为他母亲身份低微,所以他一开始只能做个小小的郡吏。不过这哥们儿长得可真俊,声音也洪亮,说话又特别有条理,头头是道的。太守看中了他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他跟着涿郡的卢植老师在缑氏山里学习,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也算是略知一二。 后来他被举荐做了上计吏。

有一次,太守刘君因为犯了事儿,要被押解回京受审,按规定,犯人的家属是不允许靠近的。公孙瓒这小子,为了救他岳父,就换了身衣服,假装成个侍卫,亲自照顾太守的饮食起居,一路护送他到了洛阳。太守被判流放到日南,公孙瓒就在北芒山上摆上酒肉,祭拜祖先,然后对着酒杯哭诉说:“以前我是个儿子,现在是朝廷的官员,要去日南了。日南瘴气那么重,我可能回不来了,这就要跟祖坟长辞了!”说着说着,他就悲痛地哭了起来,给祖先磕了两个响头,然后才离开。围观的人都为他叹息不已。没想到,他刚走没多久,就得到赦免的消息了!

公孙瓒回到郡里,因为孝廉被举荐,做了辽东属国长史。有一次,他带了十几个人出塞巡视,结果碰上了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赶紧把人带到一个空亭子里,跟手下人说:“现在要是不跑,咱们都得死!” 然后,他就自己拿着两支矛,冲出去跟敌人厮杀,杀死了几十个敌人。不过他手下的人也死了一半,最后总算是逃脱了。

话说那中平年间,刘焉派刘瓒去管乌桓的骑兵,同时车骑将军张温去讨伐凉州的叛贼。结果乌桓反了,跟张纯那些叛贼一起攻打蓟县。刘瓒带兵追击张纯,立了功,升官做了骑都尉。 张纯又和叛胡丘力居等人,在渔阳、河间、勃海一带烧杀抢掠,还打进了平原郡,到处都是死人。刘瓒追上去,在属国石门跟他们打了一仗,把叛军打得大败,丢下老婆孩子,逃过了边境。刘瓒把他们抢掠来的男女老少都收了回来。

可是,刘瓒追得太猛了,深入敌境,后路被切断了,结果被丘力居他们围在了辽西管子城,足足围了二百多天!粮食吃光了,连战马都吃掉了,马吃完了,就煮盾牌和弩机来吃。拼死抵抗,还是打不过,刘瓒只好跟士兵们告别,各自逃命。那段时间雨雪不断,不少士兵冻死饿死在路上,估计死了十五六分之一。叛军也被饿坏了,逃到了柳城去了。朝廷任命刘瓒为降虏校尉,封他为都亭侯,还让他兼任属国长史。

刘瓒管着军队,负责边境防务,跟边境的叛贼打交道。只要听到有警报,刘瓒就怒发冲冠,像要报仇一样,飞快地追击敌人,有时候还趁夜袭击。叛军一听刘瓒的声音就害怕,知道他很厉害,都不敢反抗。 刘瓒经常带着几十个善于射箭的士兵,都骑着白马,作为自己的左右护卫,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人互相警告,要躲着这位骑白马的长史。 他们甚至还画了刘瓒的画像,骑着马射箭,射中画像的人就高呼万岁!从那以后,叛军就逃到塞外去了,不敢再轻易来犯。

刘瓒一心想彻底消灭乌桓,但是刘虞却想用恩德招降他们,所以刘瓒和刘虞就闹矛盾了。到了初平二年,青州、徐州的黄巾军三十万人马杀进了勃海地区,想跟黑山军合兵一处。刘瓒率领两万步骑,在东光南面跟他们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斩杀了三万多人。黄巾军丢下几万辆车,逃过黄河。刘瓒趁他们渡河一半的时候,又狠狠地打了一次,黄巾军再次大败,死了好几万人,黄河都染红了,刘瓒还抓了七万多俘虏,缴获的车马兵器财物更是数不清,他的名声一下子就震动了天下。朝廷任命他为奋武将军,封他为蓟侯。

刘虞想派兵去支援袁术,刘焉当时就劝阻了他,但又怕袁术知道后会记恨他,所以就派他弟弟刘越带着一千多骑兵去见袁术,想跟他搞好关系。结果袁术派刘越跟着他的大将孙坚去打袁绍的将领周昕,刘越在战场上被流矢射死了。刘焉因为这事儿就生气地怪罪袁绍,然后带兵去槃河驻扎,准备报仇雪恨。然后他就上书朝廷,说……

臣闻,自古以来,君臣之道就讲究礼义,用礼教化百姓,用刑法禁止暴乱。现在这个车骑将军袁绍,表面上继承了祖宗的基业,官职高位,权力很大,实际上却是个淫乱无耻,行为轻浮的人。

他以前当司隶校尉的时候,正赶上国家多难,太后临朝听政,何氏辅佐朝政。袁绍不仅不能秉公执法,反而专门巴结那些奸邪小人,招致祸乱,差点误了国家大事,以至于丁原烧毁了孟津的渡口,董卓才有了起兵造反的机会。这就是袁绍的第一大罪状!

董卓专权乱政,天子被挟持,袁绍却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拯救君父,反而丢下责任逃跑了。身为朝廷命官,却背叛君主,这是袁绍的第二大罪状!

袁绍在勃海的时候,本应该讨伐董卓,但他却偷偷地招兵买马,也不告诉自己的父母兄弟,导致太傅全家都被杀害。他不仁不孝,这是袁绍的第三大罪状!

袁绍起兵后,打了差不多两年,却不管国家大事,只顾着自己扩张势力,大量搜刮钱粮,做些没用的事,随意盘剥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到处都是怨声载道。这是袁绍的第四大罪状!

他逼迫韩馥,夺取了他的州郡,还刻制金玉印章,假冒朝廷诏书,每发布命令都用黑布袋装着,装模作样。这跟当年王莽篡汉一样,都是一步步走向灭亡。看他这架势,肯定是要造反的。这是袁绍的第五大罪状!

袁绍还让那些算命先生观察天象,预卜吉凶,贿赂他们,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算好日子就攻打州县。这哪是大臣该干的事?这是袁绍的第六大罪状!

袁绍和前虎牙都尉刘勋本来是一伙的,一起造反,刘勋后来归顺了张杨,还立了不少功劳,袁绍却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残忍地杀了他。他相信奸邪小人的谗言,为非作歹,这是袁绍的第七大罪状!

上谷太守高焉和甘陵相姚贡,都被袁绍以贪污的罪名敲诈勒索,钱没凑够,两个人都被他杀害了。这是袁绍的第八大罪状!

《春秋》有云:“子以母贵”。袁绍的母亲是傅婢,出身低微,但他却位高权重,享受荣华富贵,一心想往上爬,从没想过要退让,这是袁绍的第九大罪状!

还有长沙太守孙坚,以前当过豫州刺史,他曾经成功地驱逐了董卓,扫清了陵庙,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功劳最大。袁绍却派个小将夺了他的职位,断绝他的粮草,不让他深入敌后,导致董卓长期逍遥法外。这是袁绍的第十个罪状!

以前姬周王朝衰弱,王道没落,天子四处迁徙,诸侯纷纷叛乱,所以齐桓公在柯亭举行了盟会,晋文公在践土举行了盟会,讨伐荆楚,诛杀曹国卫国,以此来维护礼仪秩序。我虽然地位卑微,名声不如古代贤人,但蒙受朝廷恩宠,承担重任,手握兵权,奉命讨伐叛逆,将与诸将州郡一起讨伐袁绍等人。如果讨伐成功,罪人伏诛,那也算是继承了齐桓公、晋文公忠诚爱国的精神了。

袁绍带兵攻打刘焉,冀州的各个城池都纷纷背叛刘焉投靠袁绍。刘焉害怕了,就把自己佩戴的勃海太守印绶交给刘焉的弟弟刘范,派他去勃海郡,想以此来拉拢他。没想到刘范竟然背叛袁绍,带领勃海的军队去帮助刘焉。刘焉就自封为青州、冀州、兖州三州刺史,还自己任命郡县的官员,跟袁绍在界桥展开大战。结果刘焉战败,退回蓟县。袁绍派将领崔巨业率领几万兵马包围故安,攻不下,就退兵南返。刘焉派出一万五千步兵和一万五千骑兵在巨马水追击袁绍的军队,大败袁绍军,杀死七八千人。刘焉乘胜追击,攻下很多郡县,一直打到平原,然后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楷占据齐地。袁绍又派几万兵马跟田楷连战两年,粮草都耗尽了,士兵疲惫不堪,互相抢掠百姓,野外连棵青草都没有了。袁绍只好派儿子袁谭去当青州刺史,跟田楷作战,田楷战败退回。

这一年,刘焉打败并俘虏了刘虞,完全占领了幽州,他的野心更加膨胀。以前有童谣说:“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刘焉认为这童谣说的是易州,就搬到易州去驻扎。他在易州大兴土木,修建了数十座楼台观宇,临近易水,通往辽海。

刘虞的部下渔阳人鲜于辅等人,联合率领州里的军队,想要一起报仇。鲜于辅觉得燕国的阎柔跟乌桓人关系很好,就推举他当乌桓司马。阎柔招募了数万胡人和汉人,跟刘焉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北作战,斩杀了邹丹等四千多人。乌桓峭王念及刘虞的恩情,率领乌桓人和鲜卑七千多骑兵,跟鲜于辅一起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又跟袁绍的将领麹义合兵十万,一起攻打刘焉。兴平二年,在鲍丘打败刘焉,斩首两万多人。刘焉就退守易京,开垦田地,慢慢地能够自给自足了。双方相持一年多,麹义的军队粮草用尽,士兵又饿又累,剩下的几千人逃跑了。刘焉追击并击败了他们,缴获了他们所有的车辆和辎重。

话说那会儿,闹旱灾,又闹蝗灾,粮食贵得要命,老百姓都饿得互相吃人了。袁绍呢,仗着自己有点本事,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记仇又忘恩,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州里那些有名望的好人,被他整治得一个都不剩。他成天念叨着:“这些衣冠楚楚的官员,都想着靠自己的职位发财,哪会感激别人的恩惠啊!”所以他身边那些受宠的,都是些商人和小混混。他到处欺压百姓,连自己族人都怨恨他。结果,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这几个地方,都把袁绍安插的长官给杀了,还跟辅军、和军联合起来了。

袁绍觉得情况不妙,就躲进了高京,还用铁做城门。他把身边的人都赶走,七岁以上的男的都不许进易门。就只带着些姬妾侍奉,那些文书报告都是让她们拿上来。他还让这些女人练大嗓门,喊话能传出去几百米,用来传达命令。他疏远宾客,谁也不信任,所以那些谋士将军,一个个都离心离德了。从那以后,他很少再打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袁绍说:“我以前把叛乱的胡人赶到塞外,平定了黄巾军在孟津的叛乱,那时候我还觉得天下唾手可得呢。可是现在,战争才刚刚开始,我看这仗不是我能决定的,不如停战务农,先解决这饥荒再说。兵法上说,一百层楼都不用攻打。现在我的营垒遍布千里,积攒了三百多万斛粮食,足够撑到天下形势变化了。”

建安三年,袁绍又大举进攻袁绍。袁绍派儿子袁续去求黑山军帮忙,自己却想带着精锐骑兵从西山绕过去,切断袁绍的后路。长史关靖劝他说:“现在将军的将士们,心里都想着散伙,之所以还能待着,是因为舍不得家里的老小,而且还指望着将军呢。咱们坚守不出,拖延时间,说不定袁绍自己就退兵了。要是您出去了,后面没人镇守,高京立刻就危险了!”袁绍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袁绍步步紧逼,袁绍的兵力越来越少,只好后退,修筑了三重营垒来固守。

公元191年春天,黑山军首领张燕和续率领十万大军,从三个方向来救援刘虞。还没到,刘虞就偷偷派人给续送去信,信里说:“想当年周末天下大乱,到处都是死尸,想想那场景就让人害怕。没想到今天我亲身经历了。袁绍的进攻,简直像鬼神一样,云梯撞击着我的城楼,战鼓号角震天动地,形势危急万分,根本没时间喘口气。现在就像鸟儿被困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水淹没高地。你一定要尽力拖住张燕,赶紧来支援我!父子之间,本就心意相通,不用多说。你赶紧率领五千铁骑在北面的低洼地带埋伏,看到我这边起火就赶紧来接应,我会从城里杀出来,奋勇拼杀,就算战死也在所不惜!要是不这样,我死了以后,就算天下再大,也容不下你的脚了!”袁绍得到刘虞的信,按约定时间放火,刘虞以为援军到了,就出城迎战。结果袁绍设下埋伏,刘虞惨败,又退回城里坚守。刘虞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了了,就先把姐姐妹妹和妻儿都勒死了,然后放火自焚。袁绍的军队很快攻上城楼,把他杀了。

关靖看到刘虞战败,叹息惋惜地说:“当初要是劝将军不要亲自出战,说不定结果会不一样。我听说君子如果把别人陷于危险之中,就一定要和对方共患难,怎么能自己独自活着呢!”说完,他就策马冲向袁绍的军队,战死了。续被屠各人杀死了。田楷也在与袁绍的战斗中战死。

鲜于辅率领他的军队投降曹操,曹操任命鲜于辅为度辽将军,封都亭侯。阎柔率领他的部队跟随曹操讨伐乌桓,被拜为护乌桓校尉,封关内侯。

张燕因为被袁绍打败,手下的人渐渐散了。曹操快要平定冀州的时候,张燕就率领残部到邺城投降,被拜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

史书评论说:从皇帝到王公贵族,个个都养尊处优,不知道什么是劳作,能够勤俭自律,与众不同的人,很少听说过。刘虞坚持自己的原则,仰慕名士,以忠厚为处世准则。真是好啊,他是汉朝名门之后!如果刘虞、刘瓒能够互相协调,同心协力,团结百姓,保卫燕、蓟地区的富饶土地,整顿军队,显示武力,趁着群雄争霸的机会,不依赖天命,而注重人事的努力,那么古代的功业,又有什么遥不可及的呢!

陶谦,字恭祖,是丹阳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读书人,做过州郡的小官,后来升迁四次,当上了车骑将军张温的幕僚,一起西征边章。正赶上徐州黄巾起义,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他带兵打黄巾军,大获全胜,把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徐州境内恢复了平静。

那时候,虽然董卓被杀了,但是李傕、郭汜又在关中作乱。各地联系都断了,陶谦经常派使者偷偷摸摸地去长安进贡。朝廷下诏提升他为徐州牧,加封安东将军,封他为溧阳侯。当时徐州百姓生活富足,粮食丰收,很多流民都跑到徐州来。但是陶谦用人不当,治理也不怎么样,他的下属别驾从事赵昱,是个有名的正直人士,却被陶谦因为正直而疏远,最后被外放到广陵当太守。而像曹宏之类的小人,陶谦却很信任他们,很多好人却被这些小人害了。就这样,徐州慢慢地乱了起来。下邳有个叫阙宣的家伙自称“天子”,陶谦一开始还跟他联合,后来又把他杀了,收编了他的军队。

一开始,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琅邪,当时陶谦的一个部将守卫着阴平,那些士兵看中了曹嵩的财宝,就袭击杀了他。初平四年,曹操攻打陶谦,攻破了彭城和傅阳。陶谦退守郯城,曹操攻打郯城却没攻下来,就撤兵了。撤兵的路上,曹操还顺便攻占了取虑、雎陵、夏丘三座城,把这三座城里的人全部杀光了,男女老少几十万人,鸡犬不留,泗水都被血染红了,流不起来了。从此以后,那五座城就成了空城,一点人烟都没有了。当初因为李傕作乱,逃到徐州避难的百姓,都被曹操杀光了。

兴平元年,曹操又来攻打陶谦,占领了琅邪、东海等地。陶谦害怕自己活不下去,想逃回丹阳老家。正巧这时张邈迎接吕布占据了兖州,曹操又回过头去打吕布了。这一年,陶谦病死了。

一开始啊,跟刘备一个地方的笮融,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投奔了刘备。刘备派他负责广陵、下邳、彭城三个郡的粮草运输。结果这小子,直接把三个郡的粮草供应给断了,然后开始大兴土木,建了一座特大的佛寺——浮屠寺。这寺庙啊,上面是金光闪闪的屋顶,下面是高高的楼阁,周围还有好多殿堂,能容纳三千多人呢!他还弄了个黄金佛像,穿上了漂亮的锦缎衣服。每次浴佛的时候,就摆上好多酒饭,把席子铺到路上,来吃喝看热闹的人,少说也有上万!后来曹操打刘备,徐州那边乱成一锅粥了。笮融就带着上万人,还有三千匹马,逃到了广陵。广陵太守赵昱,还把他当贵宾招待呢!

笮融在广陵发了财,就趁着酒劲儿,把赵昱给杀了,然后放兵大肆抢劫,接着就渡江,跑到豫章去了,又把豫章郡守朱皓给杀了,占领了豫章城。后来被扬州刺史刘繇给打败了,逃到山里,最后被人给杀了。

赵昱,字元达,是琅邪人。他为人清廉,痛恨邪恶,潜心学习,就连亲朋好友都很少见到他。他为人正直,从不听信谣言,也不乱看东西。太仆种拂还推荐他为方正之士呢。

赞曰: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伯珪疏犷,武才趫猛。虞好无终,绍势难并。徐方歼耗,实谦为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