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老爸是徐令彪的儿子。这人啊,志向远大,但是不太注重细节。不过,他对家里人孝顺又谨慎,在家总是勤勤恳恳地干活,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丢脸。他口才好,还读了不少书。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朝廷召去当校书郎,班超就跟着他妈一起去了洛阳。他们家穷,班超经常给官府抄写文书来养家糊口。
这么干久了,他累坏了,有一天放下笔叹口气说:“大丈夫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那还不如效仿傅介子、张骞那样,在边疆立下功劳,封侯拜将,怎么能够老是在这儿写写画画呢?”旁边的人都笑话他。班超说:“你们这些小子怎么知道大丈夫的志向呢!”后来他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啊,虽然现在只是个平民百姓,读书人,但将来会在万里之外封侯拜将。”班超问他根据是什么,算命先生指着他说:“你看你,宽阔的下巴,粗壮的脖子,就像老鹰一样飞翔,捕食野兽,这就是万里侯的相貌啊!”
过了很久,汉明帝问班固:“你弟弟在哪儿呢?”班固回答说:“他在官府抄书,挣钱养活老母亲。”皇帝一听,就给班超安排了个兰台令史的职位。后来,班超因为犯了点事儿被免职了。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去打匈奴,任命班超为假司马,让他带兵去攻打伊吾,在蒲类海打了一仗,斩杀了许多匈奴人凯旋而归。窦固觉得班超很能干,就派他和从事郭恂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鄯善王广一开始对他非常恭敬,后来却突然疏远了。班超跟手下的人说:“你们有没有觉得广王对我们的态度变冷淡了?这肯定是北方的匈奴使者来了,他心里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聪明的人能看到事情还没发生之前的苗头,更何况现在已经这么明显了!”
于是,班超叫来负责接待匈奴使者的官员,诈问他:“匈奴使者来了几天了?现在人在哪里?”那个官员吓得脸色发白,赶紧把实情都招了。班超就把那个官员关了起来,召集了所有手下三十六个人,和他们一起喝酒。酒喝到兴头上,班超就激怒他们说:“咱们都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想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现在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变了;要是鄯善王把我们交给匈奴,我们的尸骨就要被豺狼吃掉了!怎么办?”大家伙都说:“现在我们身处险境,生死都听从司马(班超)的!”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夜里放火烧了匈奴人的营地,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肯定会吓坏的,这样就能把他们全歼了。灭了这些匈奴人,鄯善王就会害怕,我们的功劳也就立下了!”大家说:“这事儿得跟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生气地说:“成败就在今天!从事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文官,告诉他,他肯定会害怕,然后把事情泄露出去,到时候死了也没个好名声,他可不是个大丈夫!”大家伙都说:“对!”
当天晚上,班超就带着手下的人冲向匈奴人的营地。正好赶上刮大风,班超让十个人拿着鼓藏在匈奴营帐后面,约定说:“看到起火了,就一起敲鼓大喊!”其他人则都拿着兵器和弩,埋伏在营帐门口。班超顺着风向放火,前后都喊叫着冲杀。匈奴人惊慌失措,班超亲手杀了三个,士兵们砍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全部烧死。
第二天,班超回去报告郭恂,郭恂大吃一惊,脸色都变了。班超知道他的意思,举起手说:“虽然您没参与,但班超又怎能私自做主呢?”郭恂这才高兴起来。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脑袋给他看,整个国家都吓坏了。班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了他们,最后鄯善王还把儿子送来当人质。班超回朝后向窦固汇报,窦固非常高兴,详细地向上级汇报了班超的功劳,并且请求重新选派使者去西域。皇帝赞赏班超的英勇,下诏给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官员,为什么不派他去,还要重新选人呢?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之前的功劳!”班超再次出使西域,窦固想给他增加兵力,班超说:“愿意带我原来那三十多人就够了。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人多了反而会成为累赘。”
话说当时,于阗王广德刚打败莎车,在南边儿耀武扬威呢,匈奴还派使者来监视他。班超西行,先到了于阗。广德对班超的态度特别冷淡,而且于阗人特别迷信巫师。巫师说:“神灵发怒了,为啥要向着汉朝?汉朝使者有匹好马,赶紧弄来祭祀我!”广德就派使者去跟班超要马。班超暗中知道了这事儿,表面上答应了,却让巫师自己来取马。过了一会儿,巫师来了,班超立刻砍了他的脑袋,送给了广德,顺便还推辞了一番。广德本来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杀了匈奴使者的事儿,吓得够呛,赶紧杀了匈奴使者,向班超投降了。班超重重地赏赐了广德和他的臣民,然后在那里安抚人心。
接下来,龟兹王建是匈奴扶持起来的,仗着匈奴的势力,占据了北边的道路,攻破了疏勒,杀了疏勒王,立了个龟兹人兜题当疏勒王。第二年春天,班超从一条小路到了疏勒。离兜题住的槃橐城还有九十里地,班超就派官员田虑先去劝降。班超对田虑说:“兜题本来就不是疏勒人,疏勒百姓肯定不会听他的。如果他不投降,你就把他抓起来!”田虑到了之后,兜题见田虑人少势弱,根本就没打算投降。田虑趁他没防备,直接冲上去把兜题绑了。兜题的左右亲信措手不及,都吓得四处逃窜。田虑赶紧跑去告诉班超,班超立刻赶过去,把疏勒的将领官吏都召集起来,跟他们讲龟兹王如何蛮横无道,然后立了疏勒故王的侄子忠当国王,疏勒百姓都很高兴。忠和他的臣子都想杀了兜题,班超没同意,想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就把兜题放了。从此疏勒和龟兹结下了仇怨。
话说过了十八年,皇帝驾崩了。焉耆趁着中原大丧,就攻打占领了都护陈睦。耿恭当时孤军作战,一点援兵都没有,龟兹和姑墨又接二连三地派兵攻打疏勒。耿恭坚守盘橐城,他和副将陈忠互相配合,人手少得可怜,愣是坚持抵抗了一年多。
肃宗刚登基,听说陈睦刚战死,担心耿恭孤身一人,撑不住,就下诏让他回朝。耿恭要走的时候,整个疏勒城都人心惶惶,一片愁云惨雾。疏勒的都尉黎弇说:“汉朝使者要走了,我们肯定又要被龟兹灭掉了!我实在看不下去汉使离开!”说完就拔刀自刎了。耿恭走到窴(音yín)的时候,从王侯到平民百姓,全都哭着喊着说:“我们把汉使当成父母一样看待,您真的不能走啊!”大家抱着耿恭的马腿,不让耿恭走。耿恭怕自己再待在窴,就回不去东边了,又想完成自己的心愿,于是又返回了疏勒。
疏勒的两座城池,自从耿恭离开后,又投降了龟兹,还和尉头(地名)勾结起来一起造反。耿恭抓捕斩杀了叛乱者,打败了尉头,杀了六百多人,疏勒这才恢复了平静。
建初三年,耿恭带领疏勒、康居、于窴、居弥的军队,一共一万人马,攻打姑墨的石城,打赢了,斩首七百多颗。耿恭想趁着这个机会平定其他国家,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增兵,说道:
我发现皇上您想打开西域,所以北边打击匈奴,西边派使者去外国,鄯善、于窴马上就归顺了。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这些国家也愿意归附我们,想一起出力消灭龟兹,打通西域的道路。要是拿下龟兹,西域不服从的国家就只占百分之一了。我自己觉得,虽然我只是个小官小吏,但我真的希望能像甘英那样在边疆效力,希望能像张骞那样为国家赴汤蹈火。以前魏绛都能让各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更何况我代表大汉朝廷,难道还不能做到吗?以前大家讨论说拿下西域三十六国,就等于砍掉了匈奴的右臂。现在西域各国,从太阳落下的地方开始,没有不归顺的,一个个都非常高兴,不断地进贡,只有焉耆和龟兹还没服从。我以前带了三十六个人出使西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自从我独自驻守疏勒,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对西域各民族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了。我问他们城池的大小,他们都说“倚靠汉朝和倚靠上天一样重要”。如果我们效仿这种做法,就能打通葱岭,葱岭打通了,龟兹就能攻打下来。现在应该任命龟兹的王子白霸为龟兹国王,派几百骑兵送他回去,让他和其它国家一起出兵,一两年内,龟兹就能拿下。用夷狄去攻打夷狄,这是个好办法。我看到莎车、疏勒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比敦煌、鄯善好多了,打仗不用从内地运粮,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再说姑墨、温宿这两个国王,本来就是龟兹安插的,他们不是一个民族,互相仇恨,肯定会有叛变投降的。如果这两个国家投降了,龟兹就自己垮了。我希望皇上批准我的奏章,参考我的建议。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失败,死了我也没什么好后悔的。我这个人微不足道,全靠上天保佑,希望能活着看到西域平定,皇上您能举杯庆祝,把我的功劳告诉祖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天下百姓。
奏章递上去后,皇上知道这事能成功,就打算拨兵。平陵人徐干跟班超关系很好,也上书请求帮助班超,五年后,徐干被任命为假司马,带了一千多精兵去支援班超。
首先,莎车觉得汉朝军队不会来,就投降了龟兹,结果疏勒都尉番辰也叛变了。正好徐干到了,班超就和徐干一起打番辰,大获全胜,斩了一千多颗人头,抓了很多俘虏。
班超打败番辰后,想进攻龟兹。但是他知道乌孙兵力很强,应该利用他们的力量,于是就上奏朝廷说:“乌孙是个大国,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十万人,所以汉武帝把公主嫁给他,到了孝宣皇帝的时候,也一直能利用乌孙的力量。现在可以派使者去安抚他们,和他们一起合力攻打龟兹。”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八年后,皇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还给了他仪仗队。任命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的使者,并赏赐给大小昆弥以下的官员锦帛。
李邑刚到窴(地名),就碰上龟兹攻打疏勒,他害怕得不敢往前走,就上书朝廷说西域的战事不可能成功,还狠狠地中伤班超,说他宠爱妻子,抱着孩子,只顾着在外国享乐,根本没想着回朝廷。班超听说后,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是曾参啊,竟然也三次遭受这样的诽谤,恐怕会被当时的人怀疑了。”于是,他把妻子送走了。
皇帝知道班超是忠臣,就严厉地责备李邑说:“就算班超宠爱妻子,抱着孩子,他手下想回家的士兵也有上千人,难道都能和他同心同德吗?”然后命令李邑去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节制。皇帝还下诏书给班超说:“如果李邑在外面有任务,你就让他留下帮忙。”班超就派李邑送乌孙的侍子回京城。
徐干对班超说:“李邑以前诋毁你,想破坏西域的战事,现在你为什么不按照诏书留下他,再派其他人送侍子呢?”班超说:“你这话说的太小家子气了!正是因为李邑诋毁我,所以我才派他回去。我心里坦荡,有什么好怕别人说三道四的!要是高兴就留下他,那可不是忠臣所为!”
明年,班超又派假司马和恭他们四个,带着八百士兵去支援甘英。甘英就率领疏勒、于阗的军队去攻打莎车。莎车暗中勾结疏勒王忠,用重金贿赂他,忠就反过来跟莎车一起,退守乌即城。甘英就另立疏勒的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把所有没叛变的人集合起来攻打忠。打了半年,康居又派精兵来救莎车,甘英攻不下。那时候,月氏刚跟康居联姻,关系很好,甘英就派使者带着很多丝绸布匹去送给月氏王,让他去劝说康居王,康居王这才撤兵,把忠抓起来带回国,乌即城也向甘英投降了。
三年后,忠劝说康居王借兵,又占据了损中,暗中跟龟兹合谋,派使者假装投降甘英。甘英心里知道他的阴谋,表面上却答应了。忠很高兴,就轻装简从地去见甘英。甘英暗中调兵埋伏,摆好了酒席,奏起了音乐,酒过三巡,就下令把忠抓起来斩了。然后打败了忠的军队,杀了七百多人,南路从此就畅通了。
第二年,甘英调集于阗等国的两万五千兵马,再次攻打莎车。而龟兹王派左将军率领温宿、姑墨、尉头三国的五万大军来支援莎车。甘英召集将校和于阗王商议说:“现在兵力少,打不过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各自散开。于阗军队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这里往西走,等到夜里听到鼓声再出发。” 甘英暗中放走了抓到的俘虏。龟兹王听说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率领一万骑兵在西边截击甘英,温宿王也率领八千骑兵在东边拦截于阗军。甘英知道这两个敌人已经出动了,就暗中召集各部军队,鸡鸣时分就奔赴莎车营地,敌人大惊失措,四处逃窜,甘英追击,斩杀五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牲畜和财物。莎车最终被攻破,龟兹等国也各自逃散,从此甘英的威名震慑西域。
一开始啊,月氏曾经帮汉朝打车师,立了功,那年他们进贡了不少宝贝,还有符拔、狮子什么的,顺便还想要个汉朝公主。班超直接拒绝了,把他们的使者打发回去了,这可把月氏给得罪狠了。
永元二年,月氏派他们的副王谢带着七万大军来攻打班超。班超人少,大家都吓坏了。班超就给大家打气说:“月氏兵虽然多,但他们跋山涉水,从几千里外的葱岭过来,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有什么好怕的?咱们只要囤好粮食,坚守不出,等他们饿肚子了,自然会投降,撑不了多久,最多也就几十天的事儿!” 谢果然来攻打班超,但没攻下来,还到处抢掠,啥也没捞着。
班超估计自己的粮食快吃光了,得向龟兹求救,于是派了几百兵马到东边去截住月氏的使者。果然,谢派了骑兵带着金银珠宝去贿赂龟兹。班超早有准备,埋伏好了人,把他们全杀了,还把使者的脑袋砍下来给谢看看。谢吓坏了,赶紧派人来赔罪,求饶命,想活着回去。班超就放他们走了。月氏被这事儿吓得不轻,从此老老实实地进贡了。
第二年,龟兹、姑墨、温宿都投降了汉朝。朝廷就封班超为都护,徐干为长史。还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送他过去。班超和姚光一起逼着龟兹废了原来的国王尤利多,扶持白霸上位,然后让姚光押着尤利多回长安。班超住在龟兹的它乾城,徐干驻扎在疏勒。西域地区,只有焉耆、危须、尉犁以前没归顺过都护府,还两面三刀,其他的地方都安定下来了。
话说六年秋天,甘延寿将军带着龟兹、鄯善等八个国家凑齐的七万大军,外加一千四百名官员、士兵和商人,浩浩荡荡去讨伐焉耆国。军队到了尉犁的边界,甘延寿就派人去焉耆、尉犁、危须三国晓之以理,说:“都护来这里,是为了安抚你们三国。只要你们改过自新,就派个大人来迎接,我们会赏赐你们,从王侯到平民都有赏,事情办完就走。现在就先赏赐你们五百匹彩绸。”焉耆王广就派他的左将北鞬支带着牛酒去迎接甘延寿。甘延寿质问北鞬支:“你虽然是匈奴的侍子,现在却掌握着国家的权力。都护来了,大王却没及时迎接,这都是你的罪过!”有人建议甘延寿干脆杀了北鞬支。甘延寿说:“这事儿你们别管。这个人权力比大王还大,现在还没进他国就杀了他,岂不是让他起疑心,准备防守,到时候连城门都进不去!”于是就赏赐了他,放他回去了。
焉耆王广这才亲自带着大臣到尉犁迎接甘延寿,献上许多珍宝。焉耆国有个苇桥很险要,广王干脆把桥拆了,不想让汉军进国。甘延寿就另找了一条路渡河。七月最后一天,军队到达焉耆,距离城池还有二十里,就在大泽中安营扎寨。广王没想到甘延寿会这么快到达,吓得不轻,就想把所有老百姓都赶到山里躲起来。焉耆国的左侯元孟,曾经在京城做过人质,他偷偷派人把情况告诉了甘延寿。甘延寿立刻把那个使者杀了,以此警告他们不要耍花招。然后,甘延寿对外宣称要举行盛大的会议,并大肆宣扬要重赏诸王。于是,焉耆王广、尉犁王汎和北革建支等三十个人一起前往甘延寿的大营。
焉耆国的丞相腹久等十七个人害怕被杀,都逃到海里去了,危须王也没来。甘延寿把他们召集起来后,怒气冲冲地质问广王:“危须王为什么没来?腹久他们为什么逃跑了?”然后就下令士兵把广王、汎王等人抓到陈睦故城斩首,并将首级送往京城。接着,甘延寿就下令军队四处抢掠,斩杀五千多人,俘虏一万五千多人,缴获马、牛、羊三十多万头。之后,甘延寿立元孟为新的焉耆王。甘延寿在焉耆待了半年,安抚百姓。从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来朝贡,归顺汉朝了。
明年,皇上下了道圣旨:“以前匈奴独霸西域,老是来河西地区抢劫,永平年间后期,我们的城门白天都得关着。先帝非常同情边疆百姓受匈奴的欺压,于是派将领去打仗,打败了白山、临蒲、类等地,征服了车师,西域的城邦国家都吓得乖乖听话了,就这样打开了西域的局面,还设立了都护府。可是焉耆王舜和他的儿子舜忠却阴谋叛乱,仗着地势险要,杀了我们的都护,还害死了很多官兵。先帝顾念百姓,不想发动大规模战争,所以就让军司马班超去安抚窴以西的地区。班超竟然翻越葱岭,一直到达西域的各个地方,在西域待了二十二年,没一个不服他的。他更换了当地的国王,安抚了当地百姓。这一切都没有动用中原的兵力,没有劳烦将士们,就得到了西域各民族的友好相处,大家的心都拧成一股绳了,报了天大的仇,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也为那些牺牲的将士们报了仇。《司马法》里说:‘赏赐不能超过一个月,是为了让人们尽快看到做好事的益处。’所以皇上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一千户。”
班超觉得自己在边疆待了很久,年纪大了,想家了。十二年后,他上书皇上说:“我听说姜太公被封在齐国,五代之后才葬回周朝,狐狸死也要头朝向自己的家乡,代国的马也总是朝着风来的方向。周朝和齐国都在中原,相距千里,更何况我身处遥远的边疆呢?我怎么可能不想念家乡呢?蛮夷的习俗,敬畏强者,轻视弱者。我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我担心自己哪天突然死了,孤魂野鬼一样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以前苏武在匈奴待了十九年,现在我幸运地能戴着皇上赏赐的金银护卫西域,如果我死在西域,我也没什么遗憾,但我担心后世会说我这个名臣死在了西域。我不敢奢望回到酒泉郡,只希望活着能回到玉门关。我年老体弱,冒着死罪向皇上进言,特地让我儿子班勇带着贡品进京。只要我还活着,就让班勇看看家乡。” 同时,班超的妹妹,同郡曹寿的妻子昭也上书请求皇上:
我跟我哥哥,西域都护定远侯超,是同胞兄弟。他运气好,因为一点点功劳就获得了很大的赏赐,被封为列侯,官位是二千石。皇上对他的恩典真是太大了,我这样的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
哥哥刚开始出征的时候,就立志要为国捐躯,希望能建立一点功劳,报效国家。后来碰上陈睦叛乱,道路都被切断了,他一个人在边疆地区奔波,跟各个国家解释情况。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身上也受了不少伤,根本不怕死。多亏皇上保佑,他才活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骨肉分离,都认不出来了。和他一起出征的那些人,也都去世了。哥哥年纪最大,现在都七十岁了,又老又病,头发都白了,手脚也不灵活,耳朵眼睛也不好使,拄着拐杖才能走路。虽然他很想尽全力报答皇上的恩情,但年纪大了,实在力不从心了。蛮夷的性格本来就反复无常,还欺凌老人,哥哥眼看着就要死了,这么久也没人接替他,我担心会给坏人留下可乘之机,引发叛乱。可是那些大臣们都只顾眼前,没人肯长远考虑。万一哥哥突然死了,他这辈子为国家立下的功劳就白费了,忠臣的努力也付诸东流,这真是太可惜了!
所以哥哥千里迢迢回来,向皇上陈述自己的困境,盼望着皇上能召见他,这一等就是三年了,可到现在还没得到回应。
我听说啊,古代规定十五岁就可以当兵,六十岁就退役,也有因为身体原因可以不用服役的。皇上您那么孝顺,治理天下,深得万民拥戴,连小国的臣子都不忍心苛责,更何况是像班超这样立下大功的侯伯呢?所以,我斗胆冒死请求皇上让班超回来,让他能多活几年。只要他能活着回来,再次见到皇上的面,西域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国家也免去了长途奔波的劳累。班超也能享受到像文王那样身后得享厚葬的恩泽,皇上也能展现出对老臣的关怀。《诗经》里说:“百姓也需要休息,才能渐渐过上小康的生活,恩泽遍及全国,才能安定四方。”班超还给我留了遗书,恐怕我们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我真的很心疼他,壮年时期为了国家忠心耿耿地在沙漠里效力,老了却要孤零零地死在荒野,真是让人悲痛啊!如果皇上不施以援手,万一班超有个三长两短,我希望他的家人能得到像赵母、卫姬那样得到皇上恩典的优待。我愚笨,不懂什么大道理,万一说了什么冒犯皇上的话,请您见谅。
奏章递上去后,皇上被她的话感动了,就下令召班超回朝。
班超在西域待了三十一年。十四年八月,他回到洛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班超本来就有胸胁方面的疾病,回到洛阳后,病情加重了。皇上还派了中黄门去探望他,并赐予他药物。同年九月,班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非常惋惜,派使者去吊唁,并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赏赐。他的儿子班雄继承了他的爵位。
一开始,班超被征召回朝的时候,戊己校尉任尚接替了他的职位,做了都护。任尚和班超交接工作的时候,对班超说:“您老人家在国外待了三十多年,而我这个小人却接替了您的职位,责任重大,能力有限,还请您指点一二。”班超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也不灵光了,您接替我的职位,将来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这可不是我班超能比的!不过,如果实在需要的话,我还是想斗胆提几点建议。塞外的官吏士兵,本来就不是什么孝子贤孙,都是因为犯了罪才被发配到边疆戍守的。而那些蛮夷,就像鸟兽一样,难以驯服,容易反叛。您为人比较严厉,这样的话,就像水太清,反而没有大鱼,治理地方也不容易得到民心。您应该采取宽松简易的策略,对小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握好大的方向就可以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跟自己亲近的人说:“我还以为班超有什么奇特的策略呢,结果说的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东西。”几年后,西域果然发生了叛乱,任尚因为失职被朝廷问罪,这正应了班超之前的告诫。
话说这家人啊,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雄,官儿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屯骑校尉。正赶上羌族造反,闹得三辅地区鸡犬不宁,朝廷就派老大雄带着五营的兵马驻守长安,顺便还让他当了京兆尹。可惜老大英年早逝,他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还娶了清河孝王家的女儿阴城公主。这公主是汉顺帝的姑姑,身份尊贵,可偏偏骄横跋扈,还跟皇帝的宠臣鬼混,整天厮混在帷帐里。有一天,她竟然把女婿叫来,还让女婿躲在床底下!这女婿心里憋屈啊,一直忍着。到了永建五年,终于爆发了,直接拔刀杀了公主。皇帝一听,勃然大怒,把这女婿腰斩了,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也都被处死了。
家里还剩下个老三,叫勇。
这老三字号宜僚,从小就跟他爹一个样,很厉害。永初元年,西域那边造反了,朝廷就派他当了军司马。他和大哥(虽然大哥已经去世了)一起从敦煌出发,把都护还有西域的士兵都接了回来。这事儿办完后,都护的职位就被撤了。之后西域那边就断了联系,十几年都没汉朝的官员过去了。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带了一千多人驻扎在伊吾。车师前王和鄯善王都投降了索班。几个月后,北匈奴单于和车师后部一起进攻,把索班给打败了,还追着车师前王打,把北边的路都给占了。鄯善王急得不行,赶紧向曹宗求救。曹宗就趁机请求朝廷派五千兵马去打匈奴,为索班报仇,顺便把西域收回来。这时候,邓太后把老三勇叫到朝堂上开会。之前,很多大臣都觉得应该关闭玉门关,放弃西域。 勇却上奏说:
话说汉武帝那会儿,老担心匈奴太强大了,还联合了一堆少数民族,老是来骚扰边境。所以他就开通了西域的通道,想把匈奴各个击破,当时的人都觉得这招妙啊,等于断了匈奴的财路,砍掉了它的右臂。 可惜后来王莽篡了汉朝的位子,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把那些少数民族都惹毛了,一个个都反了。光武帝东汉建立后,忙着稳定国内,没顾得上西域,匈奴就更嚣张了,带着其他国家一起欺负咱们。
到了汉明帝永平年间,匈奴又来攻打敦煌和河西走廊,白天城门都得关着。汉明帝认真研究了祖宗的策略,派出了精兵强将去西域,这才把匈奴赶跑,边境才算安宁下来。到了永元年间,西域的国家都归顺了大汉。 可后来羌族闹事,西域又跟咱们断了联系,北方的匈奴又开始欺负那些西域国家,逼着他们交税,还提高税率,严格规定交税时间。鄯善、车师这些国家心里都憋着火,想归顺大汉,可路途不通啊。
以前那些西域国家老是反叛,主要是因为咱们管理不善,反而害了他们。现在曹宗想报仇雪恨,打匈奴,但他不研究以前的作战经验,也没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 想在边疆打胜仗,十有八九会失败,要是打仗打输了,那可就麻烦大了。何况现在国库还没充盈,军队也没足够的支援,这等于在远方蛮夷面前示弱,在国内也显得咱们软弱无力,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答应。
以前敦煌郡驻扎着三百兵,现在应该恢复这个设置,再设置一个护西域副校尉,驻扎在敦煌,就像永元年间那样。 还要派西域长史带五百兵驻扎在楼兰,这里正好卡在焉耆、龟兹的必经之路上,又能震慑鄯善、于阗,还能抵挡匈奴,离敦煌也近。这样安排才妥当。
尚书问班勇说:“现在要设立副校尉,这有什么好处呢?还有,在楼兰驻兵,利弊又如何呢?”
班勇回答说:“想当初永平年间后期,我们才开始跟西域通商,一开始派中郎将驻扎在郭煌,后来又在车师设立了副校尉。既能管束西域胡人,又能防止汉人侵扰他们。所以西域外族都归顺了,匈奴也害怕我们的威风。现在鄯善王安归还朝,他是汉人的外孙,如果匈奴得势,那安归肯定要死。这些外族人虽然像鸟兽一样,但也懂得躲避危险啊。如果在楼兰驻兵,就能招抚他们的心,我认为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母参、司隶校尉崔据都反对说:“朝廷以前放弃西域,是因为西域对中原没有好处,而且费用难以承担。现在车师已经归顺匈奴了,鄯善也不能保证可靠,万一他们反复无常,班将军能保证北方的匈奴不会危害边疆吗?”
班勇回答说:“现在朝廷在各地设置州牧,是为了制止郡县里的奸猾盗贼。如果州牧能保证盗贼不作乱,我也愿意像他那样担保,保证匈奴不会危害边疆。现在跟西域通商,匈奴的势力必然会减弱,匈奴势力弱了,危害就小了。这就好比是把他们的财物收归国库,帮助他们接上断掉的胳膊一样!现在设立校尉来安抚西域,设置长史来招抚各国,如果放弃而不设立,西域就会和我们断绝联系。联系一旦断绝,他们就会屈服于北方的匈奴,边境的郡县将会受到危害,恐怕河西走廊的城门又要出现白天关闭的景象了。现在不广布朝廷的恩德,却吝啬驻军的费用,如果北方的匈奴势力壮大起来,这怎么能是长久安定的边疆策略呢!”
太尉觉得这事儿难办,跟毛轸说:“现在要是派校尉过去,西域那些国家就会不停地派使者来要东西,没完没了的,给了他们吧,国家财政吃不消;不给吧,又会失去他们的民心。万一哪天被匈奴逼急了,他们再来求救,那咱们可就麻烦大了。”
勇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现在假设西域归顺匈奴了,匈奴对他们恩威并施,西域不来抢掠咱们,那还好说。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西域的赋税收入那么丰厚,兵力又那么多,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骚扰边境,那可就成了养肥了敌人,壮大了敌人的实力。派校尉过去,是为了宣扬朝廷的威严,施恩布德,让西域各国都归心向汉,让匈奴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也不用担心国家财政的开支。再说,西域那些人也没啥别的要求,他们来朝贡,不过是想吃点东西而已。现在要是拒绝他们,他们很可能会投靠匈奴,匈奴和西域联手来攻打并州、凉州,那国家的损失可就远不止千亿了。所以派校尉过去才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采纳了勇的建议,重新在郭煌郡驻扎三百兵,并在敦煌设置了西域副校尉。虽然这样算是控制了西域,但也没能派兵驻扎在西域各地。后来,匈奴果然多次和车师一起入侵抢掠,河西地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延光二年夏天,朝廷再次任命勇为西域长史,带兵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勇到达楼兰,让鄯善归附汉朝,朝廷还特别赏赐了他们很多东西。“三绥”原文。龟兹王白英还有些犹豫,不敢投降,勇用恩信感动了白英,白英于是率领姑墨、温宿的人自缚投降。勇乘胜追击,率领一万多步骑兵到达车师前王庭,在伊和谷打败了匈奴伊蠡王,俘获了五千多人,从此前部地区才重新打通。之后,勇又回到柳中屯田。
四年秋天,勇率领来自敦煌、张掖、酒泉的六千骑兵以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的士兵,攻击匈奴后部王军就,大获全胜。俘获了八千多人,马匹牲畜五万多头。还抓到了军就和匈奴的使者,将他们押到索班没处斩首,为汉朝报仇雪恨,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往京城。永建元年,朝廷又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派其他将领诛杀了东且弥王,也立他的同族人做了王,这样车师六国全部平定。
话说那年冬天,班勇带兵攻打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逃跑了,他手下两万多人全都投降了。班勇还抓到了单于的堂兄,他让手下加特奴当场把这人给杀了,以此来稳住车师,趁机扩大在匈奴内部的裂缝。 北单于亲自率领一万多骑兵从后方进攻,到了金且谷,班勇就派假司马曹俟去救援。北单于见势不妙就撤兵了,班勇追上去,还杀了匈奴贵人骨都侯。 就这样,呼衍王只好搬到枯梧河边去了。从此以后,车师地区再也没有匈奴人的影子了,城池都安定下来了,就只剩下焉耆王元孟还没投降。
过了两年,班勇请求朝廷允许他攻打元孟。朝廷就派敦煌太守张朗带着河西四郡的三千兵马支援班勇。然后班勇又调集了其他各国的军队,一共四万多人,分成两路骑兵去攻打焉耆。班勇走南路,张朗走北路,约定时间一起到达焉耆。结果张朗之前犯过错,想立功赎罪,就提前到达了爵离关,派司马带着兵先打了一仗,俘虏了两千多人。焉耆王元孟害怕被杀,赶紧派使者请求投降。张朗直接进入焉耆接受了投降就回去了。 不过元孟死活不肯束手就擒,只派儿子去长安献礼。张朗因此逃过一劫。班勇因为晚到,被抓去坐牢,后来被放出来了,最后在家去世了。
梁慬,字伯威,是北地弋居人。他父亲梁讽做过州长。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梁讽为军司马,让他先带着金银财宝去见北单于,宣扬汉朝的威风和恩德,结果还真有上万匈奴人归附了。后来梁讽因为得罪了窦宪,被剃了头发,发配到武威服苦役,武威太守奉命把他杀了。等窦氏家族倒台后,和帝知道梁讽是被窦宪冤枉的,就把他儿子梁慬召到朝廷,任命他做了郎中。
班超这个人啊,胆子大,又特别喜欢立功,很有志气。一开始,他在车骑将军邓鸿手下当司马,后来升迁,延平元年的时候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班超到了河西,正赶上西域各国造反,攻打都护任尚在疏勒。任尚赶紧上书朝廷求救,朝廷就命令班超率领河西四郡的羌胡五千骑兵火速支援。结果班超还没到,任尚那边就已经没事了。正赶上朝廷召任尚回京,就派骑都尉段禧当都护,西域长史赵博当骑都尉。段禧和赵博驻守在它乾城。班超觉得它乾城太小,守不住,就用计策骗龟兹王白霸,说想一起守城,白霸居然同意了! 手下人极力劝谏,白霸不听。班超一进去,就派兵去迎接段禧和赵博,合兵一共有八九千人。结果龟兹的官员百姓都反了,跟温宿、姑墨几万大军一起反了,把城给围住了。班超他们出战,大获全胜!
连续打了几个月,敌人都逃跑了,班超乘胜追击,斩首一万多人,俘虏几千人,缴获骆驼牲畜几万头,龟兹终于平定了。但是,跟朝廷的联系断了,文书也送不到。一年多过去了,朝廷很着急,大臣们议论纷纷,觉得西域太远了,经常叛乱,官兵屯田,花费巨大,没完没了。永初元年,朝廷决定撤销都护府,派骑都尉王弘带关中兵去迎接班超、段禧、赵博,还有伊吾卢、柳中屯田的官兵。
永初二年春天,班超他们回到敦煌。这时候,很多羌族又造反了,朝廷大规模派兵西征,又下诏书让班超留下,作为各路军队的后援。班超到了张掖,羌族几万人在亭侯那里进攻,杀害了很多官吏百姓。班超带兵去打,大获全胜,乘胜追击到昭武,羌族人四散逃窜,能逃掉的也就十分之二三。到了姑臧,三百多个羌族首领来投降,班超安抚他们,送他们回老家,河西四郡又恢复了平静。
皇上命令庞统驻守金城,结果听说羌族叛乱,直逼三辅地区,甚至靠近皇陵!庞统一听,立马带兵去打,在武功、美阳关一带跟羌族激战。战斗中,庞统自己都受伤了,但他根本不管,一直打,一直打,把羌族打得落荒而逃。不仅把羌族抢走的人口全部救了回来,还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牲畜和财物,羌族彻底溃散了。朝廷非常高兴,好几次派使者给他送去慰问和鼓励,还把西方的军事重任交给他,让他统领各路军队。
三年冬天,南匈奴单于和乌桓大人一起造反了。朝廷任命大司农何熙为车骑将军,中郎将庞雄为副将,带兵出征,兵力包括羽林五校营的士兵,以及从边境十个郡调来的两万多士兵。同时,辽东太守耿夔也率领鲜卑兵马一起出击。皇上还任命庞统为度辽将军。庞雄和耿夔一起攻打匈奴奥鞬日逐王,大获全胜。单于亲自带兵包围了中郎将耿种在美稷,连续打了几个月,攻势越来越猛,耿种没办法了,就派人向朝廷求救。
第二年正月,庞统带着八千多兵马火速赶去救援,到了属国故城,跟匈奴左将军和乌桓大人打了一仗,打败了他们,杀死了他们的首领三千多人,还俘虏了他们的妇女儿童,缴获了大量的财物。单于又亲自带着七八千骑兵来攻击庞统,把庞统围住了。庞统穿着盔甲冲出去跟他们拼杀,打到哪儿哪儿就溃败,匈奴人只好逃回虎泽。三月,何熙的军队到达五原曼柏,结果得了重病,没办法继续前进,于是派庞雄、庞统和耿种率领一万六千步骑兵攻打虎泽。他们一路推进,把匈奴人吓得够呛,匈奴的左奥鞬日逐王赶紧派人来投降。庞统摆开阵势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单于脱掉帽子,光着脚,双手被绑着,磕头请降,并送上了人质。这时候,何熙在军中去世了,庞统就接任了度辽将军的职位,庞雄则被任命为大鸿胪。庞雄是巴郡人,勇猛有谋略,是个有名的将军。
明年,安定、北地、上郡这几个地方都被羌族人给打劫了,粮食价格飞涨,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自己也解决不了问题。朝廷就下令让邓骘带兵去迎接那三个郡的太守,让他们带着官吏百姓都搬到扶风地区去。邓骘马上派南匈奴单于的哥哥的儿子优孤涂奴带兵去接应。接回来之后,邓骘因为涂奴帮忙接送家属很辛苦,就给他赏赐了羌侯的印绶,结果因为擅自做主,被朝廷问罪,关进了监狱,最后受到了处罚。第二年,校书郎马融上书为邓骘和护羌校尉庞参辩护,朝廷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这件事记载在《庞参传》里。
这时候羌族叛乱,攻打三辅地区,关中到处都是盗贼。朝廷就提升邓骘当了谒者,让他带兵去镇压。到了胡县,邓骘就病死了。
何熙,字孟孙,是陈国人。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志向。永元年间,当上了谒者。他身高八尺五寸,很会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在宫殿里侍奉皇帝,声音洪亮,周围的人都听得见。和帝很欣赏他,提拔他做了御史中丞,后来又当了司隶校尉、大司农。他在军中去世的时候,遗言要薄葬。他生了三个儿子:何临、何瑾、何阜。何临、何瑾都有才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何阜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何临的儿子何衡,当上了尚书,以正直著称,因为参与弹劾李膺等人而被关进监狱,后来免官,在家赋闲。
书里说:国家太平的时候,文治就能得到发展,而那些有军事才能的人就没什么机会施展抱负了。所以汉朝时期,有很多人都奋勇杀敌,在边疆拼死战斗,想要建功立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祭肜、耿秉平定了匈奴的叛乱,班超、邓骘在西域立下了大功,最终都成功地建立了功名,享受了爵位,被载入史册,他们的功劳被后世铭记,他们都是当时有志气的英雄人物。
赞曰:定远将军慷慨激昂,在西域建立了赫赫战功。他曾在葱岭和雪山之间行走,距离龙沙也只有一步之遥。邓骘也同样奋勇抗敌,他的英勇堪比负山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