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明智的君主用功绩来检验官员,用俸禄来酬谢他们的劳苦。”意思是说,古代圣明君主为了天下的大利益,消除天下的大祸害,亲自参与,身体力行,忧心劳神,不畏惧寒暑,让天下百姓和万物都能安居乐业,免受夭折、昏乱、暴虐的灾害。所以天下百姓敬爱他们,如同敬爱自己的父母;供养他们,如同仰望日月。
爱戴他们的人,希望他们的功业长久,不辞辛劳,一起建造宫殿,上梁下柱,用它来庇护他们,希望他们的功业长久;尊敬他们的人,希望他们尊贵显赫,不辞劳苦,一起制作车舆、轮子、旌旗、章表,来尊崇他们。这就是爱戴到了极致,尊敬到了极点。即使报答到了极致,情意也未必表达完全。有些人甚至会为了他们而牺牲生命,以尽其忠心;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祭祀他们,以彰显他们的功绩。所以他们的光辉业绩与天地同寿。
后世的圣明君主,知道百姓的忧虑深重而伟大,必然会分享他们的快乐;勤于仁政,使万物不致夭折,必然会受到福泽。所以制定礼仪来规范这一切,使那些仁慈的君主继承天命,治理万物,不夸耀他们的功劳,百姓和万物安居乐业,如同自然之道,无人知道该如何感谢他们。《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礼服制度的兴起,是为了表彰功勋、彰显德行,尊崇仁义,推崇贤能。所以等级森严,礼仪等级不能逾越,这就是礼仪的根本。不是身份相符的人,就不能穿相应的衣服,这是顺应礼仪。上下有序,德行浅薄的人就退居下位,德行高尚的人就地位显赫。所以圣人处在天子之位,穿着玉藻邃延的华服,乘坐日月升龙图案的山车,使用金根装饰,黄屋左纛,都是为了体现他的德行,彰显他的功勋。贤能仁义之士辅佐圣君,被封为诸侯,治理百姓,他们穿着绣有黼黻图案的华服,乘坐降龙路车,以此来彰显他们的仁德,光耀他们的才能。
到了王朝末期,圣人不再掌握权力,贤者隐居不出,所以天子地位衰微,诸侯们就敢于对抗天子了。于是大家互相攀比地位,用钱财互相贿赂,用利益互相收买,天下的礼仪制度就彻底混乱了。到了周夷王的时候,竟然下堂迎接诸侯,这就是天子失仪的开始,也是国家衰微的开始。从此,诸侯们在宫殿里享用美食,祭祀用上等的白牡,敲击玉磬,用朱干设钖,戴着冕冠跳起《大武》舞。大夫们在府邸门口竖立旅树和反坫,穿着绣有黼黻图案的丹朱中衣,用镂刻的簋和朱纮,这都是大夫僭越诸侯礼仪的行为。《诗经》里讽刺说:“那些家伙的孩子,穿的衣服根本不符合他们的身份”,以此来表达对社会败坏的痛心。《易经》里也批评说:“背负着,又骑乘着(指小人僭用君子之物),招致祸患”,意思是说小人使用君子才能使用的器物,是盗窃之心,想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此礼制大乱,战争频繁爆发;上下之间没有法度,诸侯和陪臣们,都穿着华丽的服饰。到了战国时期,奢靡僭越更加盛行,人们甚至销毁礼仪典籍,因为他们讨厌那些约束自己的说法。大家竞相追求奇特的华丽服饰,用华丽的车辆和马匹装饰自己,穿着精美的丝织品,佩戴玉制的马饰,用象牙装饰的马鞭和金鞍,互相攀比炫耀。他们争夺刀剑的锋利,杀人如同割草一般,他们的宗族也很快被灭亡。荣华富贵只顾自己享受,即使死了也不后悔。秦国统一全国后,收缴了各地的车马服饰,最好的用来供奉皇帝,其余的赏赐给百官。汉朝建立后,文化传承中断,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后来逐渐修改完善,参考《六经》,逐渐向雅正的方向发展。孔子说过:“如果有人继承周朝的统治,就应该实行夏朝的正制,乘坐殷朝的车,戴周朝的冕冠,演奏韶乐,跳《舞》。”所以写了《舆服》一书,记录这些内容,用来观察古今礼仪制度的兴衰变化。
很久以前,那些圣人啊,看到风吹着蓬草打转,就明白了轮子的道理。轮子可以用来载东西,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于是就发明了车子。车子和轮子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变化,没有止境,承担重任,走得远,天下人都从中受益。
后来的圣人们观察天象,看着斗宿的旋转,北极星的位置和南斗的形状,就用龙、角星的形象来设计天子的车子。于是他们就弯曲车辕,用牛拉车,用马驾车,能上险峻的山路,能去危险的地方,周游四方。所以《易经·震卦》依附于《乾卦》,叫做《大壮》,意思是说,没有比这更厉害的车子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装饰车子了。到了奚仲当了夏朝的车辆制造官,就开始在车上装饰旗帜,根据身份地位的高低,车子也分等级。到了周朝,国家制度完善,官职分成了六种,各种工匠都参与其中。各种器物中,最需要很多工匠精雕细琢的就是车子了,所以车子的制作要讲究时节,材料都要上等。车子的形状像大地,车盖是圆的像天;三十根辐条象征日月;车盖上的弓形装饰有二十八根,象征着星星;天子车上的龙旗有九面旗帜,旗杆高七仞,旗子齐到车辕;鸟旗有七面旗帜,旗杆高五仞,旗子齐到车辕;熊旗有六面旗帜,旗杆高五仞,旗子齐到车辕;龟旗有四面旗帜,旗杆高四仞,旗子齐到车辕;还有弧形的旌旗和弯曲的矢旗,象征着弓箭。这些都是诸侯以下才能用的。
天子的车,用玉来装饰,车上的装饰品有十二个,旗杆有十二面旗帜,高九仞,拖到地上,车上还有日月和龙的图案,象征着天明。从夷王开始,周朝衰弱了,诸侯的车子也越来越豪华。秦朝统一全国后,参考了前三代的礼制,有人说秦始皇的车子像殷商的瑞山车,车上的装饰是金色的。汉朝沿袭秦朝的制度,皇帝坐的车叫乘舆,这就是孔子说的殷商时期的车子。
哎,这古代的车,那叫一个讲究!皇帝的车,那可是顶配!车轮都是朱红色,上面镶嵌着象牙,车轴、车辕,那都是金光闪闪的,上面还雕刻着龙纹。车辕两边是吉阳筩,车衡上站着鸾鸟,车厢上画着精美图案,车盖华丽无比,还插着十二面大旗,上面画着日月和飞龙。六匹马拉的车,马具上也镶嵌着金银,马尾巴上还插着翟鸟的羽毛,车座上铺着红色的罽和茸毛,十二根车辕也都是金的。左边的车轭上还挂着牦牛尾巴做的装饰物,跟斗一样大,这车叫“德车”。五时车也差不多,颜色和马匹都一样,只是白马的鬃毛和尾巴要染成红色。皇帝的车是六匹马拉的,其他的车都是四匹马拉的,后面跟着一些副车。
耕田用的车,装饰也差不多,不过有三个车盖。其中一辆叫“芝车”,车上放着犁和耙,是皇帝亲自耕田时乘坐的。打仗用的车,装饰也一样,不过车上会多一些武器装备,比如矛、旗、鼓、羽扇等等。打猎用的车,装饰也一样,车轮比较宽,上面绕着龙纹,其中一辆叫“门翕猪车”,是皇帝打猎时乘坐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车,都是金根车,上面加了华丽的帐幔。如果不是正式出行,她们就乘坐紫色的车,车厢上画着精美图案,车辕上涂着金子,车盖也很华丽。车是三匹马拉的,左右各一匹。长公主乘坐红色的车,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乘坐油漆过的车,大贵人车的车辕上还有特殊的装饰。这些车的马匹都是右边一匹。
皇太子和皇子的车是安车,车轮是朱红色的,车盖是青色的,车盖边缘装饰华丽,车厢上画着图案,车辕上涂着金子。皇子当了王之后,就乘坐这种车,所以叫“王青盖车”。皇孙则乘坐绿色的车跟随。这些车都是三匹马拉的,左右各一匹。公侯们乘坐的车,车轮是朱红色的,车辕上装饰着鹿角和熊的图案,车盖是黑色的,车辕也是黑色的,马匹在右边。
话说古代官员出行,那排场可大了!级别不同的官员,车上的装饰也不一样。中二千石和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车盖是黑色的,车辕是红色的,而且是两根。千石和六百石级别的官员,车辕就只有一根红色的,在左边。这车辕啊,长六尺,下面宽八寸,上面宽一尺二寸,上面还有九道纹饰,十二个初始的纹理,最后还谦逊地少了一寸,就像初生的月亮一样,表示不敢骄傲自满。从景帝中元五年开始,朝廷规定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才能用带车辕的车,车辕上还有五个铜饰,车轭上还有个吉阳管。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车右边可以坐个副驾;三百石以上的官员,车盖是黑色布的;千石以上的官员,车盖是黑色丝织品的;二百石以下的官员,车盖就只有白色的布了,不过所有官员的车子都有四个车厢的支撑杆和车衣。对了,商人是不允许坐马车的。官员的马车,车杠是红色的,其他的都是青色的。
公侯、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们上朝的时候,那场面就像一群勤劳的蚕一样,大家各自乘坐丈夫的安车,右边可以坐人,车子上还加了帷幔和帘子,都是黑色的。如果不是上朝,这些官员就不能乘坐朝车,只能乘坐漆布的辎軿车,车辕上也有五个铜饰。
皇帝出行,那叫一个盛大!公卿大臣们在前面引路,太仆掌管车马,大将军陪同乘坐。随行的车辆有八十一辆,那真是千乘万骑的浩荡场面!去西都祭祀天地的时候,甘泉宫也会准备这样的仪仗,官方还专门为此做了记录,叫做甘泉卤簿。东都只有大行(皇帝出巡)的时候才用大驾的仪仗。大驾的仪仗,由太仆来安排;法驾的仪仗,则由黄门令来安排。
皇帝的法驾,公卿大臣们是不在仪仗队伍里的。河南尹、执金吾、雒阳令在前面引路,奉车郎掌管车马,侍中陪同乘坐。随行的车辆有三十六辆。前面开道有九面飘扬的云纹旗帜,还有凤凰形的门扇、戟,皮制的轩辕旗和鸾旗,这些都是由大夫们乘坐的车子抬着的。鸾旗是用羽毛和旄牛尾编织而成的,排列在幢旗旁边。老百姓有时会把它叫做鸡翘,其实是不对的。后面跟着金钲、黄钺,还有黄门掌管的鼓车。
古代诸侯出行,一般只有两辆车,九辆随从车。秦朝灭了六国之后,把各国的车服都收拢过来了,所以皇帝大驾的随从车就变成了八十一辆,法驾则是一半,也就是三十六辆。这些随从车,车盖都是黑色的里面是红色的,车辕是红色的,车上还装着戈矛和弩,车上坐着的是尚书和御史。最后一辆车上挂着豹尾,豹尾之前的车都比省中(宫中)的车辆等级高。
皇上祭祀天地郊庙的时候,用的是法驾,祭祀天地、明堂和宗庙的时候,就简化一些,称为小驾。每次出行,太仆寺的官员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驾和仪仗,中常侍和小黄门协助;尚书省的主管官员负责,郎官和令史协助;侍御史和兰台令史也协助。他们都拿着记录本,监督管理车马队伍,这叫护驾。春秋两季去祭扫陵墓,比小驾还要简化,只带一个尚书省的官员同行,其他官员都先走或后走。
轻车,是古代的战车。车轮涂成朱红色,没有车篷,只竖着矛、戟、幢、麾,车厢里装着弩箭。这些轻车都放在军械库里。皇帝的大驾、法驾出行时,射声校尉和司马以及士兵们负责把轻车抬出来,按顺序排列在仪仗队伍中。这些车上都装着矛和戟,车上的幡、斿、旗帜都采用五种颜色,样式都按照《周礼》的规定。吴起和孙武的兵法里说:“有车篷的车叫做武刚车。”武刚车走在最前面开路,轻车作为随从车辆,殿后。
大使出行所乘坐的车,是那种可以站立乘坐的车,用四匹马拉,车帘是红色的。如果大使是持节出使,随从人员就多:贼曹车、斧车、督车、功曹车各两辆;大车,有伍长和弩手十二人;辟车四人;随从车辆四辆。如果大使不持节,随从人员就减半。
小使出行所乘坐的车,不能站立乘坐,有车辕,车厢用红色泥土涂抹,车帘是深红色的。随从队伍里没有斧车。
比小使车更简易一点的车,车厢是兰色车轮是红色的,车篷是白色的,车帘是红色的。随从骑兵四十人。这种车是用来追捕犯人,或奉命取回什么东西的时候乘坐的。
所有使者的车都是朱红色的车轮,四个轮辐,车辕是红色的。如果用来送葬,车轮就用白色涂抹,送葬回来后要清洗车辆。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官员去郊庙、明堂、陵墓祭祀,或者奉旨出行,都乘坐大车,可以站立乘坐,用四匹马拉。其他出行,就乘坐安车。
话说这辆大车啊,那叫一个气派!车身装饰得跟黄金打造似的,四个角上还镶嵌着精美的玉璧,互相交错着,金龙的龙头衔着玉璧,垂下五彩缤纷的饰物,车前后都挂着析羽流苏,车厢用云气图案的帷幔装饰,车辕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车身还挂着长长的车幔,总之,奢华至极。这车是六匹马拉的,这些马啊,都是纯白的骆马,用黑色的药水染成虎皮纹路。用完之后,马就卖掉了,车则藏在城北的秘密宫殿里,谁也别想把它弄进城门。等到再需要用的时候,太仆寺的工匠们再重新装饰修缮,反正吉凶祭祀场合都用得上,也不讲究什么场合匹配了。
官员队伍那也是相当壮观!从朝廷大臣到县里三百石俸禄的官员,都得跟着队伍走。队伍里还有五位门下官员:贼曹、督盗贼、功曹,这三位都得佩剑,各带三辆车;主簿和主记,则各带两辆车。县令及以上级别的官员,队伍里还要加上带斧头的仪仗车。官员们乘坐安车的话,前后就得有骑马的侍卫护驾。长安、洛阳的县令以及王国都城的县令,队伍前面后面还要加上兵车。亭长呢,就配一辆双马拉的右騑车。弩车前面有伍长,官员的随从人数也根据官阶高低而定:公爵八人,二千石、六百石官员各四人,四百石到二百石官员各两人。黄绶带的武官有伍长,文官则有专门的车辆。铃下、侍阁、门兰、部署、街里跑腿的,都有各自的等级和数量,都得根据他们负责的事务来定。驿站的马匹,每隔三十里就设一个驿站,驿卒们都戴着红帽子,穿着绛红色的袖套,威风凛凛。
古代军队出征,那可是浩浩荡荡,各种后勤保障人员都跟着。秦朝的时候精简了军队编制,但保留了这些后勤人员的名称。从朝廷大臣到二千石的官员,都有四个骑马的随从,一千石到三百石的官员,县令都有两个随从,这些随从都佩剑,拿着棨戟走在队伍前面,还带着弓箭和箭筒。诸侯王出行,那排场就更大了,从官属到傅相,都得按照京都官员的仪仗规格,张弓搭箭,出行时一路开道,声势浩大。列侯出行,家丞和庶子都要跟随。要是去参加祭祀活动,县令还要临时借调车辆和士兵,以显示威仪,活动结束后,这些借调的人员都要归还。
哎,这古代的车马制度可真讲究!你看这皇帝的座驾,那叫一个气派!“乘舆,倚龙伏虎,<木虡>文画辀,龙首鸾衡,重牙班轮,升龙飞軨。”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皇帝的车子,车厢两边雕刻着龙虎,车辕上装饰着精美的图案,车杠是龙首鸾鸟的形状,车轮是多层叠加的,车轴上也雕刻着飞龙。
皇太子和诸侯王的车子,规格也挺高。“倚虎伏鹿,<木虡>文画辀轓,吉阳筩,朱班轮,鹿文飞軨,旂旗九斿降龙。” 意思就是:车厢上雕刻着虎和鹿,车辕上画着图案,车杠上有装饰品,车轮是红色的,车轴上雕刻着鹿,车队还有九面旗帜,旗帜上绣着降龙图案。公侯的车子呢,就稍微简朴些了。“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 也就是车厢上雕刻着鹿和熊,车辕是黑色的,车轮是红色的,车轴上雕刻着鹿,车队也带九面降龙旗。卿的级别再低一些,“朱两轓,五斿降龙”,只有两根红色的车辕,五面降龙旗。那些官职更低的,车子的装饰就更简单了,不过,官职达到二千石以上,车轭上都会有装饰品。
再说说马匹的装饰,皇帝的马,那更是金光闪闪的。“案乘舆,金方釳,插翟象镳,龙画纟忽,沫升龙,赤扇汗,青两翅,燕尾。” 翻译过来就是:马鞍是金色的,马鞭上装饰着华丽的羽毛,马嚼子上有龙纹图案,马鞍上的装饰品是飞龙形状的,马的汗巾是红色的,马饰是青色的,马尾像燕子尾巴一样漂亮。驸马的马匹装饰也比较讲究,“左右赤珥流苏,飞鸟节,赤膺兼”,就是说马匹的装饰品是红色的流苏,马鞍上有飞鸟图案,胸前也有装饰。皇太子有时候也用这种装饰。王公列侯的马匹,“镂钖文髦,朱镳朱鹿,朱文,绛扇汗,青翅燕尾”,马鬃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马鞭和马饰是红色的,汗巾是绛色的,马饰是青色的,马尾像燕子尾巴。那些有马车的卿以下官员,马匹装饰就相对简单了,“缇扇汗,青翅尾,当卢文髦”,汗巾是红色的,马饰是青色的,马鬃有装饰。官职达到中二千石以上以及使者,才能用华丽的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