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檀,字子产,是江西南昌人。年轻的时候,他在太学学习,读过《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其喜欢研究灾异和星占学。后来回到家乡,当老师,经常有一百多人跟着他学习。

元初七年,南昌郡里长出了灵芝草,太守刘祗想把这事儿上报朝廷,就来问唐檀的看法。唐檀说:“现在外戚势力强大,皇权衰弱,这哪里是什么祥瑞啊!”刘祗听了,就没上报。永宁元年,南昌有个妇女生了四个孩子,刘祗又问唐檀这预示着什么变化。唐檀认为京城里将会有兵变,祸乱将发生在宫廷内部。到了延光四年,中黄门孙程带兵攻入宫殿,诛杀了皇后的哥哥车骑将军阎显等人,拥立济阴王为皇帝,果然跟唐檀的预言一样。

永建五年,唐檀被举荐为孝廉,做了郎中。那会儿天上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唐檀就趁机上书朝廷,提出了三条建议,分析了这种天象的不祥征兆。奏章上交后,他就辞官回家了。他写了二十八篇著作,书名叫《唐子》。最后,他在家里去世了。

公沙穆,字文乂,是山东胶东人。他家境贫寒,从小就不喜欢玩耍,长大后学习《韩诗》、《公羊春秋》,尤其对《河图》、《洛书》推算星象之术特别感兴趣。他住在建成山里,靠着树林搭建房屋,独自居住,没有同伴。有一次,暴风雷雨,外面传来声音,有人三次呼喊他的名字,但他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呼喊声从窗户进入屋内,声音和样子都很奇怪,但公沙穆依旧平静地诵读经书,最后也没有发生什么妖异的事情,当时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后来,他就隐居在东莱山,很多学生从远方来拜访他。

有个富人叫王仲,家产有上百万钱。他对公沙穆说:“现在这个时代,靠钱财就能走通,我愿意拿出百万钱财资助你,怎么样?”公沙穆回答说:“你的好意我领了。但是,富贵在天,能不能得到全凭命运。用钱财换取官位,我做不到。”

话说这个人啊,先是被举荐为孝廉,然后因为成绩好当上了主事,后来又升迁到缯县当县令。这缯侯刘敞,是东海恭王的后代,但他干的事儿多不靠谱,废了嫡子立了庶子,为人嚣张跋扈,放荡不羁。这位穆县令到任后,就拜见刘敞说:“我刚上任那天,京城里的人都跟我说‘缯县有个恶霸侯爷’,大家都在同情我这个小县令呢。侯爷您是怎么落得这么个坏名声的啊?您既然继承了祖上的基业,掌管着这块土地,就应该战战兢兢,遵守法度,朝廷派我来辅佐您,希望您能改过自新,多积点福报。” 于是,他把刘敞侵占的官民田地都追缴了回来,废除了他的庶子,重新立回了嫡子。那些刘敞家的家奴违法犯罪的,也都抓起来审问。穆县令苦口婆心地劝诫刘敞,刘敞哭着向他道歉,大多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后来,他又升迁到弘农当县令。那地方闹蝗灾,庄稼都被吃光了,百姓都害怕极了。穆县令就在设坛祈祷,说:“老百姓受灾,都是我的责任,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祈求上天保佑!” 结果,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没多久雨就停了,蝗虫也都不见了,百姓都把他当神仙一样敬仰。永寿元年,天下大雨,洪水泛滥,关中以东地区全都被淹了。穆县令他懂天气预报,提前就通知百姓搬到高地上去,所以弘农的人就都平安无事。

后来他又升迁到辽东属国当都尉,很会管理下属,跟属下关系处得都很好。六十六岁的时候,他在任上去世了。他六个儿子都很有名气。

再说一个人,叫许曼,是汝南平舆人。他祖父许峻,字季山,擅长占卜,预言都很准,当时的人都把他比作古代的京房。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得过重病,三年都没好,就到泰山去祈求上天保佑,路上遇到个道士张巨君,传授给他一些方术。他写了一本书叫《易林》,到现在还在流传。

许曼从小就继承了他祖父的学问。桓帝的时候,陇西太守冯绲刚上任,打开官印盒子,里面有两条红色的蛇,一条往北跑,一条往南跑。冯绲就让许曼占卜一下,许曼占卜完后说:“三年之后,您将成为边疆将领,官职会在东方,您将向东北方向行军三千裡。再过五年,您将成为大将军,南征讨伐。” 延熹元年,冯绲被任命为辽东太守,讨伐鲜卑,五年后,他又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讨伐武陵的蛮贼,这些都跟许曼的占卜一模一样。他还有很多类似的预言。

赵彦是琅邪人,从小就很有学问。延熹三年,琅邪的贼寇劳丙和泰山的贼寇叔孙无忌杀了都尉,攻占了琅邪附近的县城,残害百姓。朝廷派南阳人宗资担任讨寇中郎将,让他带兵督促各州郡一起讨伐叔孙无忌。赵彦向宗资献策,提出了“孤虚”的作战方法,他说因为贼寇屯兵在莒县,而莒县有五阳之地,所以应该调动五阳郡的兵力,从薄弱的地方攻击敌人,从而击败他们。宗资把赵彦的计策上报朝廷,朝廷下令调遣五阳兵。赵彦又运用遁甲之术,指导军队适时出击,结果一战就打败了敌人,烧毁了他们的营寨,徐州和兖州地区也因此恢复了平静。

樊志张是汉中南郑人,学识渊博,通晓各种知识,但他隐居不出仕。有一次他游历陇西,正好碰上破羌将军段颎出征西羌,段颎就请求见他。那天晚上,段颎的军队被羌族军队重重包围,樊志张被困在军营里,三天都没能离开。晚上,他对段颎说:“东南角已经没有羌兵了,应该趁机从那里突围,撤退一百里,然后回师攻击他们,这样就能取得全胜。”段颎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敌人。于是段颎上奏朝廷,还称赞樊志张有梓慎、焦、董那样的见识,应该被朝廷重用,咨询一些奇异的事情。朝廷因此下诏征召他,可惜他后来病死了。

单飏,字武宣,是山阳湖陆人。他为人清高孤傲,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精通天文历法和算术。他被举荐为孝廉,之后逐步升迁,当上了太史令,后来又做了侍中。之后外放担任汉中太守,因为政务处理得很好而免职。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尚书,最终在任上去世。

话说熹平年间末年,黄龙出现在谯县,光禄大夫桥玄问单飏:“这是个什么祥瑞啊?”单飏说:“这预示着国家将要出现新的王者。不到五十年,黄龙还会再次出现,这就是应验。”魏郡人殷登暗中记下了这件事。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春天,黄龙果然再次出现在谯县,到了冬天,魏国就受禅称帝了。

韩说,字叔儒,是会稽山阴人。他知识渊博,通晓五经,尤其擅长图纬之学。后来考中了孝廉。他和议郎蔡邕交情很好,经常向皇帝进言,预言灾害,还写过赋、颂、连珠之类的文章。慢慢地,他升迁为侍中。光和元年十月,韩说告诉灵帝说那天晚上一定会发生日食,请求百官做好准备。灵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那天晚上就发生了日食。中平二年二月,他又上书皇帝,预言宫中会有灾祸。结果当天南宫就发生了大火。后来韩说被任命为江夏太守,因为公务繁忙而免职,七十岁的时候在家去世了。

董扶,字茂安,是广汉绵竹人。年轻的时候在太学学习,和同乡任安齐名,两人都师从同郡的杨厚学习图谶之术。学成之后回到家乡讲学,学生们从很远的地方都来听课。朝廷十几次征召他担任要职,三次用公车征召他,两次推荐他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之士,但他都以生病为由推辞了。

灵帝时期,大将军何进推荐了董扶,征召他担任侍中,非常器重他。董扶私下对太常刘焉说:“京城将要发生大乱,益州的星象显示有天子之气。”刘焉相信了他的话,于是请求出任益州牧,董扶也做了蜀郡属国都尉,两人一起去了益州。一年后,灵帝驾崩,天下大乱,董扶就辞官回家了。他八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了。

后来刘备在蜀地称帝,这都跟董扶当初的预言相符。蜀汉丞相诸葛亮问广汉人秦密,关于董扶和任安的为人。秦密说:“董扶会夸大别人的优点,也会小题大做地批评别人的缺点;任安只记得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错。”

郭玉啊,是四川广汉雒县人。一开始,有个老人家,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经常在涪水河钓鱼,所以人们都叫他涪翁。他四处讨饭,看到有人生病,就给人针灸,每次都能治好,他还写了《针经》《诊脉法》流传下来。他的学生程高,苦苦寻找他很多年,涪翁才把医术传给他。程高也隐居不仕。郭玉年轻的时候拜程高为师,学习医术和各种诊断方法,掌握了阴阳之气的奥妙。到了和帝时期,郭玉当上了太医丞,治好了很多病人,效果显著。皇帝很奇怪,就做了个试验,让一些受宠的官员和女子一起在帷帐里,让郭玉只摸他们的手,诊断他们的病情。郭玉说:“左边是阳气,右边是阴气,脉象有男女之分,情况看起来很奇怪。我怀疑这是怎么回事。”皇帝感叹一声,夸奖他医术高明。

郭玉为人仁慈善良,从不骄傲自满,即使是贫穷卑微的百姓,他也尽心尽力地医治。但是,给达官贵人治病,有时却治不好。皇帝就让那些达官贵人换上普通的衣服,改变一下身份,郭玉一针下去病就好了。皇帝就召见郭玉,询问他其中的原因。郭玉回答说:“所谓‘医’,就是用心去治病。人体的经络非常细微,治疗要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技巧,针灸之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医术的精髓在于用心,这可以体会,却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些达官贵人高高在上,我心里又害怕又紧张,治病的时候,有四种困难:第一,他们自己不相信我,不配合治疗;第二,他们自己不注意保养身体;第三,他们身体虚弱,难以承受药物;第四,他们好逸恶劳。针灸有它的分寸,时间也有讲究,再加上他们恐惧的心理,以及我谨慎小心的态度,我的心思都用尽了,哪里还能顾及到治病呢!这就是他们病治不好的原因。”皇帝很欣赏他的回答。郭玉年老后去世了。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还有一个名字叫旉。他游学于徐州地区,精通很多经书。他很懂养生之道,年纪将近一百岁了,还容光焕发,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神仙。沛县的县令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但他都没有接受。

华佗医术精湛,用药简练,只用几种药材,就能精准把握用量,不用称量工具就能分毫不差;针灸也是如此,只在几个穴位施针便能见效。如果病情严重,内在积聚,针药难以奏效,他就先让病人服用麻沸散,待病人醉得不省人事,再剖开腹部或背部,清除积聚的病灶。如果是肠胃疾病,就切除坏死的部分,清洗干净,缝合伤口,涂上神膏,四五天伤口就能愈合,一个月就能完全康复。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行走,看到一个病人咽喉堵塞,便对他说:“刚才路边有个卖饼的人,饼里加的辣酱很酸,你去买三升来喝,病就好了。”病人照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然后把蛇挂在车上,等着华佗。当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看到这一幕,就对家人说:“客人的车上有什么东西,一定是来找我父亲的。”客人进门后,华佗看到北墙上挂着十多条蛇,这才知道事情的蹊跷。

还有一位郡守,久病不愈,华佗认为他之所以病重,是因为心中怒气太盛。于是华佗收了郡守很多诊金,却没怎么认真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痛骂郡守。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没追上,郡守气急败坏之下,吐出几升黑血,病竟然好了。

还有一位病人来看华佗求医,华佗说:“你的病根深蒂固,应该剖开腹部治疗。但是你最多只能活十年,病也治不好。”病人实在忍受不了病痛,一定要华佗为他治疗,华佗于是施治,病人立刻痊愈,十年后果然去世了。

广陵太守陈登突然感到胸闷烦躁,脸色发红,不吃东西。华佗给他诊脉后说:“太守胃里长了虫,快要形成内疽了,这是吃腥物引起的。”华佗立刻熬制了两升汤药,陈登服下后,一会儿就吐出了大约三升虫子,虫子头部是红色的,还在动,虫身一半像生鱼片一样。陈登的病痛立刻痊愈了。华佗说:“这种病以后还会发作三次,遇到好医生就能治好。”等到病再次发作时,华佗不在,陈登就去世了。

曹操听说华佗的医术后,就把他召来,一直留在身边。曹操长期受头痛眩晕的困扰,华佗给他针灸,每次都能立刻见效。

话说有个叫李将军的,他老婆生病了,就请华佗来诊脉。华佗说:“夫人伤了身子,可是孩子还没掉呢。”其实将军当时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伤了身子,孩子早就没了。华佗又说:“我再摸摸脉,孩子还没掉呢。”将军觉得华佗说错了。他老婆病好了一些,过了百来天又开始不舒服,将军又请了华佗。华佗说:“脉象和上次一样,是两个孩子。先掉的那个孩子流了很多血,所以后来的孩子生不出来。胎儿已经死了,血液也不再回流,肯定会在母亲的脊椎骨那里干枯。”于是华佗就给她扎针,还让她喝药。结果孕妇想生孩子却生不出来。华佗说:“死胎干枯了,它自己不会出来的。”就让人去探查,果然找到了死胎,形状像人,只是颜色已经发黑了。华佗的绝技,大多都是这种类型的。

华佗为人清高,很难让他满意,而且他很耻于以医术为业,又想回家,于是就向曹操请求回去。他借口妻子生病,一拖再拖不肯回去。曹操多次写信催促他,还命令当地官府派人送他回去,但华佗仗着自己有本事就故意拖延,就是不肯去。曹操大怒,派人调查,发现李将军的妻子是假装生病,于是把华佗抓起来审问,要他认罪伏法。荀彧求情说:“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关系到很多人的性命,应该饶了他。”曹操不同意,最终杀了华佗。华佗临死前,拿出一个卷轴交给狱卒,说:“这个可以救人。”狱卒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没勉强,就找来火把烧掉了。

当初,有个军官叫李成,得了严重的咳嗽,日夜不能睡觉。华佗认为他是肠痈,给他开了两钱的散剂,李成服下后吐出了两升脓血,病情这才逐渐好转。华佗告诫他说:“十八年后,你的病会再次发作,如果那时没有这种药,就治不好了。”华佗又给了他一些散剂。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个乡里人得了和李成一样的病,非常着急地向他求药,李成心软就给了他。后来,这个乡里人又跑到谯县去找华佗,结果恰好赶上华佗被抓,他心里难受,什么话也没说。十八年后,李成的病复发了,因为没有药,最终死了。

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是华佗的学生。吴普按照华佗的医术行医,救活了很多病人。

华佗跟普说:“人啊,需要动一动,但别太过了。活动活动,就能把吃进去的食物消化掉,血液循环也好了,就不会生病,就像门轴一样,经常转动就不会坏。所以古代那些成仙的人,都练导引术,像熊那样伸展身体,像鸱鸮那样转动脖子,拉伸腰部,活动各个关节,来延年益寿。我这里有个方法,叫五禽戏:模仿老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它能治病,还能强健筋骨,跟导引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练练五禽戏,出一身汗,擦擦粉,身体就轻松了,胃口也好了。”普照着华佗说的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聪目明,牙齿也坚固得很。

有个叫阿的人,针灸技术特别高明。当时所有医生都说,后背和胸腹之间不能乱扎针,扎针的深度不能超过四分,可阿却能把针扎进背部一寸到两寸,扎进胸腹五六寸,病人却都好了。阿向华佗请教能延年益寿的药方,华佗就教他漆叶青葙散的配方:漆叶屑一斗,青葙十四两,按这个比例来配。华佗说,长期服用这个药方,能驱除体内寄生虫,调理五脏六腑,使身体轻盈,头发也不会变白。阿照着华佗说的去做,活了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葙主要生长在丰县、沛县、彭城和朝歌附近。

汉朝有很多奇人异士,虽然他们用的方法不符合常规,但确实有些本事,所以我就把那些比较有名的简单记录一下放在传记的最后:

泠寿光、唐虞、鲁女生这三个人,都跟华佗是同时代的。泠寿光活到一百五六十岁,他练的是成公御妇人那种养生方法,总是低着头,像鸟一样缩着脖子,头发胡子都白了,但脸色却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最后死在江陵。唐虞跟赤眉军、张步混迹在乡下,跟他们差不多同时去世,死在了家乡,连县城都没去过。鲁女生经常谈论汉献帝时期的事情,讲得非常清楚,有人怀疑她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董卓作乱以后,就没人知道她去哪儿了。

话说有个叫徐登的人,是福建人。她本来是女的,后来变成了男人。她特别擅长巫术。还有个叫赵炳的人,字叫公阿,是东阳人,精通南方巫术。当时正赶上战乱,瘟疫流行,这两个人在乌伤溪边相遇了,就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用自己的本事治病救人。他们互相说:“既然志同道合,那就各自展示一下看家本领吧!”徐登就施展法术,禁止溪水流动,溪水真的就不流了;赵炳接着又施展法术,让枯树复活,树上立刻长出了嫩芽。两个人对视一笑,从此一起行医治病。

徐登年纪比较大,赵炳就拜她为师。他们师徒俩生活非常简朴,祭祀神灵只用东流的溪水敬酒,用削好的桑树皮做成肉干吃。他们所到之处,治病救人,效果显著,所有病人病痛都消失了。

后来徐登去世了,赵炳就去了章安县。当地百姓还不认识他。赵炳就随便找了一间茅草屋,用梧桐木做的鼎烧火做饭。屋主看到他很吃惊,赵炳只是笑笑没说话。等饭做好了,茅草屋一点都没损坏。还有一次,他过河,船夫不愿意载他,赵炳就撑起伞坐在船上,长啸一声,呼来一阵风,把船吹到了对岸,这下百姓们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跟着他的人像回家一样。章安县令却嫉妒他迷惑百姓,把他抓起来杀了。后来人们在永康为他建了一座祠堂,到现在为止,蚊子苍蝇都飞不进去。

再说说费长房,他是汝南人,曾经做过县里的一个小官。集市上有个老翁卖药,他把药壶挂在店铺门口,等收摊的时候,就跳进药壶里消失了。集市上的人都没看见,只有长房在楼上看到了,觉得很奇怪,就下去给老翁磕头,献上酒和肉干。老翁知道长房是个有慧根的人,就说:“你明天再来。”第二天,长房又去了,老翁就带着他一起进了药壶。只见里面是富丽堂皇的玉楼,摆满了美酒佳肴,两人痛饮一番才出来。老翁叮嘱他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后来,老翁在楼上等长房,说:“我是神仙,因为犯了点错被贬下凡,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愿意跟我走吗?楼下还有点酒,咱们一起喝个饯别酒。”长房让人去取酒,一个人抬不动,又叫了十个人抬,还是抬不动。老翁听到后,笑着下楼,用一根手指头就把酒提上楼了。那酒器看起来只有一升左右的容量,可是两个人喝了一整天都没喝完。

长房想修行,家里人可担心了。他师父就砍了一根青竹,长度跟长房差不多高,挂在他们家后院。家人一看,跟长房长得一模一样,以为他上吊死了,都吓坏了,赶紧把他“埋”了。长房就站在旁边,谁也看不见他。

然后,他就跟着师父去了深山老林,走荆棘丛,穿虎群,师父把他一个人丢在那儿,长房一点都不怕。后来,师父又让他睡在空屋子里,用烂绳子吊着几千斤重的石头压在胸口,好多蛇都来咬绳子想把绳子咬断,长房还是纹丝不动。师父回来摸摸他的头说:“你这孩子可以教了!” 接着,又让他吃屎,屎里还有三条虫子,臭得要命,长房心里特别恶心。师父说:“你差点就成仙了,就差这么一步,你怎么搞的!”

长房跟师父告辞,师父给了他一根竹杖,说:“骑着这根杖去你想去的地方,就能到。到了之后,就把杖扔进葛陂里。”师父还给他写了一张符,说:“拿着这个可以管地上鬼神。”长房骑上竹杖,一会儿就回来了,他自己觉得才离开家十来天,其实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他把竹杖扔进葛陂,一看,那竹杖变成了一条龙!家人以为他早就死了,根本不信。长房说:“以前埋的是那根竹杖。”于是他们挖开坟墓,打开棺材,竹杖还在里面呢! 从此,长房就能治病救人,还能打鬼,还能指挥土地神。有时候他在别的地方坐着,突然生气,别人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在教训那些犯法的鬼怪呢!”

汝南每年都有妖怪作祟,它装扮成太守的样子,跑到府衙门口敲锣打鼓,弄得全郡都不得安宁。 有一次,妖怪又来了,正好碰上长房去拜见太守,妖怪吓得不敢走了,赶紧脱掉官服,磕头求饶。长房呵斥它:“就在这院子中央现出你的原形!” 妖怪立刻变成了一只大鳖,跟车轮一样大,脖子还长一丈。长房又让它向太守认罪,还给了它一封信,让它交给葛陂的土地神。妖怪哭着磕头,拿着信跑到葛陂边,用脖子缠着信,然后死了。

东海君跑去葛陂君那儿,结果看上了葛陂君的老婆,跟人家搞到一起去了。葛陂君的老公,也就是长房,气得不行,把东海君关起来三年,结果东海那边就大旱了。后来长房跑到海边,看到东海君在那儿求雨,长房就对他说:“东海君你犯了错,我之前把你关在葛陂,现在才放你出来,你去下点雨吧!” 话音刚落,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

长房有一次和别人一起赶路,看到一个书生,穿着黄色的帽子,披着皮袄,没鞍子骑着马,书生下马给他磕头。长房说:“把马还回去,饶你一命!” 同行的人问他怎么回事,长房说:“那是只狐狸,偷了社庙的马。” 还有一次,长房在客人面前,让人去宛市买腌鱼,一会儿工夫就回来了,然后就吃饭了。有时候一天之内,人们会在千里之外的几个地方同时看到他。

后来长房丢了法器,被一群鬼给杀了。

蓟子训这个人,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建安年间,他住在济阴宛句,有神通。有一次,他抱着邻居家的婴儿,不小心摔死了孩子。孩子的父母哭天喊地,悲痛欲绝,简直让人听着都受不了。可蓟子训只是道歉说自己失误了,没别的解释,就埋了孩子。一个月后,蓟子训抱着孩子回来了!孩子的父母吓坏了,说:“人死不能复生,虽然我们想念孩子,但求您别再让我们看到他了!” 孩子认出了父母,开心地笑着,想过去,孩子的母亲忍不住抱住了他,真的是他们的孩子!虽然又惊又喜,但心里还是有点怀疑。于是偷偷地掀开孩子的衣服看了看,发现死去的那个孩子只剩下衣服被子了,这才相信是真的。于是蓟子训的名声传遍了京城,士大夫们都争相效仿,敬仰他。

后来,蓟子训驾着驴车,和一些读书人一起去许昌。路过荥阳,住在主人家,他驾的驴子突然死了,蛆虫都流出来了,主人赶紧告诉了他。蓟子训说:“是这样啊?” 他依然安安静静地吃饭,吃完饭,慢慢地走出来,用拐杖敲了敲驴子,驴子立刻就站起来了,跟原来一样能走了,然后他们继续赶路。跟着看热闹的人一直有上千人。到了京城,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都来等候他,他每次坐着的时候,周围总有几百人,大家给他摆酒菜,一整天都吃不完。

话说这个人后来就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他离开那天,只看见白云一阵阵地往上飘,从早到晚,这样飘了好几十处地方。当时有个一百多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在会稽的集市上见过这个人卖药,样子跟现在一模一样。后来有人又在长安东边霸城那里见过他,他和一个老头儿一起摸着铜人,互相说:“刚铸好这玩意儿,都差不多五百岁了!”说完就看看周围的人,然后就走了,还跟以前一样骑着毛驴车呢。看见他的人喊他:“蓟先生,您稍等一下!”他一边走一边答应,看起来好像走得很慢,但就是跑马也追不上,就这样,他就彻底消失了。

刘根,是颍川人,隐居在嵩山。很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人,不远千里地去找他学习道术。当地太守史祈觉得刘根是妖魔鬼怪,就把他抓起来带到郡里,质问他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欺骗百姓?如果你真的有神通,就变个戏法出来证明一下。不然的话,就当场处死!”刘根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就是能让别人看见鬼而已。”史祈说:“那就赶紧叫几个鬼出来,让太守我亲眼看看,这样才能证明你的清白。”刘根于是往左边看了看,吹了一声口哨,过了一会儿,史祈他死去的父亲、祖先和几十个亲戚,都被反绑着出现在那里,对着刘根磕头说:“小子不懂事,应该受万死之罪。”然后刘根回头呵斥史祈说:“你身为子孙,不能为祖先积德,反而让他们蒙受羞辱!快磕头向他们赔罪!”史祈吓得又惊又怕又悲伤,咚咚地磕头,头都磕破了,请求自己承担罪责。刘根一声不吭,突然间就和那些鬼一起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左慈,字元放,是庐江人,从小就有点神神叨叨的。有一次,他在司空曹操的宴会上,曹操很悠闲地环顾四周的宾客说:“今天这聚会,好菜好酒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是缺了吴淞江的鲈鱼。”左慈坐在下面,立马回答:“这个能弄到!”然后,他就找了个铜盘装上水,用竹竿在盘子里钓鱼,不一会儿就钓出一条鲈鱼来。曹操拍手大笑,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曹操说:“一条鱼不够大家分的,还能再钓一条吗?”左慈又把鱼饵放下去,过了一会儿,又钓上来一条,两条鱼都长三尺多,新鲜得很,看着就让人喜欢。曹操让人当场把鱼切了,大家一起分享。曹操接着说:“既然有鱼了,可惜没有蜀地的生姜啊。”左慈说:“这个也能弄到!”曹操怕他从附近弄来,就说:“我之前派人去蜀地买锦缎,你可以顺便吩咐使者,多买两匹。”一会儿工夫,生姜就送来了,还带来了曹操派人送回来的回信。后来曹操派人去蜀地回来后,核对锦缎的数量和时间,跟左慈说的分毫不差。

后来,曹操带了一百多名官员出城郊游,左慈只带了一升酒和一斤肉干,自己动手倒酒,百官都喝得醉醺醺的饱饱的。曹操觉得奇怪,就让人去查是怎么回事,结果一看,酒和肉干全都不见了!曹操心里很不高兴,在宴会上当场要抓左慈,左慈就躲进了墙壁里,一下子就不见了。有人在集市上看见他,又去抓他,结果集市上的人全都变成了左慈的样子,根本分不清谁是真正的左慈。后来有人在阳城山顶上遇到左慈,又追赶他,左慈就跑进了一群羊里。曹操知道抓不到他了,就让人对着羊群喊话:“我们不再追杀你了,只是想试试你的本事。”这时,一只老山羊突然跪下,直立起来,说:“知道了!”然后,它就跑走了,而那几百只羊都变成了山羊的样子,一起跪下,直立起来,说“知道了”,最后谁也没抓到他。

计子勋,不知道是哪个郡县的人,据说能走几百步就瞬间移动到很远的地方。有一天,他突然说中午要死了,主人给他一件麻布衣服,子勋穿上后躺下,到中午果然死了。

话说有个叫上成公的人,是密县人。他出门很久没回来,后来回来了,跟家里人说:“我已经成仙了!”说完就又离家出走了。他家人发现他走路时脚抬得比以前高,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陈寔和韩韶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再来说说解奴辜和张貂,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地方人。他们俩都很擅长隐居,进出都不走大门。奴辜还能变化物品的形状,用来迷惑别人。

河南还有个叫麹圣卿的,很擅长写符咒,能驱使鬼神,还能让鬼神听他的命令去办事。

还有一个叫编盲意的人,也和鬼怪打交道。

早些时候,章帝时期有个寿光侯,他能制服各种各样的鬼怪,让它们自己捆绑起来现出原形。他乡里有个妇女被鬼魅缠身,寿光侯就为他作法,结果门外出现了一条好几丈长的大蛇,当场死了。还有一棵神奇的大树,人只要站在树下就会死,鸟飞过去也会掉下来,寿光侯又作法制服了它,那树在盛夏时节就枯萎了,然后发现一条七八丈长的大蛇缠绕在树上死了。皇帝听说后就把他召进宫里。皇帝就试探着问他:“我宫殿里半夜以后,总有几个人,穿着绛红色的衣服,头发披散着,拿着火把互相跟随,你能制服他们吗?”寿光侯说:“这都是些小妖怪,很容易就能解决。”皇帝就假装派了三个人装鬼,寿光侯作法制服了那三个人,他们立刻就倒地不起,没了气息。皇帝大吃一惊:“这不是鬼怪,是我在试探你呢!”然后解了他们的法术,他们就醒过来了。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这三个人,都是方士。他们都会一些养生延寿的法术,比如喝自己的尿,或者倒挂起来,都很注重保养精气,不乱看东西,也不乱说话。甘始、元放、延年都被曹操召见过,曹操还问他们法术,并让他们实践。封君达号称“青牛师”。这几个人,都活了一百多岁,甚至有两百多岁。

王真和郝孟节都是上党人。王真差不多一百岁了,看起来脸色红润有光泽,不像五十岁的人。他自己说:“我周游过五岳名山,都掌握了胎息胎食的方法,能咽下舌下泉水,而且房事也很正常。”郝孟节能含着枣核,不吃东西也能活五年十年。他还能屏住呼吸,身体一动不动,就像死人一样,能持续一百天甚至半年。他也有家室,为人正直谨慎,从不说谎,像个读书人一样。曹操让他管理其他的方士。

北海王和平这个人,特别喜欢研究道术,自己还觉得自己能成仙。济南有个叫孙邕的年轻人,以前在北海王手下做事,跟着北海王一起到了京城。后来北海王和平病死了,孙邕就负责把他葬在了东陶。北海王留下了百多卷书和好几包药,孙邕都一起送去陪葬了。后来,北海王的弟子夏荣说北海王是羽化登仙了,孙邕这才后悔,早知道就应该把那些珍贵的书籍和仙药拿走了。

赞曰:幽贶罕征,明数难校。不探精远,歇感灵效?如或迁讹,实乖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