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有十一个儿子,皇后郭氏生了东海恭王刘强、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许美人生了楚王刘英;光烈皇后生了汉明帝刘庄、东平宪王刘苍、广陵思王刘荆、临淮怀公刘衡、琅邪孝王刘京。
咱们先说说东海恭王刘强。建武二年,他母亲郭氏被立为皇后,刘强当时被立为太子。十七年的时候郭皇后被废了,刘强心里一直很不好受,闷闷不乐的。他多次通过身边的人和其他的诸侯王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去封国当个藩王。光武帝也于心不忍,犹豫了好几年才答应他。建武十九年,刘强被封为东海王,建武二十八年才前往封地就国。皇帝觉得他被废太子不是他的错,离开皇宫时也很有礼数,所以给他封了很大的地盘,还兼领鲁郡,一共二十九个县。还赐给他虎贲卫队和旄头旗,宫殿里也摆设了钟磬等乐器,规格跟皇帝的仪仗差不多。
刘强到了封地之后,多次上书请求辞去东海王的爵位,还让太子也帮忙劝劝。但是皇帝没答应,反而非常欣赏他,还把他的奏章拿给大臣们看,作为榜样。早些时候,鲁恭王喜欢修建宫殿,修建了非常壮丽的灵光殿,当时那殿还在,所以皇帝就下令让刘强把都城迁到鲁地。中元元年,刘强入朝,参加了封禅泰山的仪式,之后就留在京城了。第二年春天,皇帝驾崩了。冬天,刘强才回到自己的封地。
永平元年,刘强生病了,汉明帝派中常侍带着太医骑快马赶去给他治病,还下令让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去鲁地探望他。刘强去世的时候,还让人给他写奏章,向皇帝谢恩。
皇上恩宠我,让我担任辅佐大臣,先后治理两个国家,宫室制度、礼乐祭祀,处处都大不相同,规模宏大,我实在难以报答。可我自身修养不够,多年疾病缠身,让朝廷为我担忧。皇太后和皇上都怜悯我,多次派太医和方士来看我,真是关心备至,我感激涕零,不知该如何表达。我自觉身体越来越差,日夜卧病不起,恐怕再也见不到皇上了,辜负了皇上的厚恩,死后也抱憾终身。我年纪轻轻就病入膏肓,还让皇太后和皇上为我操心,真是惭愧又悲痛。我儿子息政是个庸才,让他继承我的爵位,恐怕难以保全我的基业。我真心希望能够回到东海郡。如果皇上能体恤我的孤苦无依,让我三个女儿继承我的爵位,那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天下刚刚经历了巨大的悲伤,皇上更应该好好侍奉皇太后,经常去探望她。我身体实在太差,话也说不清楚了,只想感谢各位王爷,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大家了。
皇上看完我的奏章后悲痛不已,和皇太后一起到津门亭为我发丧。皇上派司空大人持节主理丧事,大鸿胪协助,宗正、将作大匠负责监督丧事,并给予我极高的礼遇,包括龙旗、旄头、鸾辂、龙旂以及一百名虎贲军护送灵柩。皇上还下令楚王英、赵王栩、北海王兴、馆陶公主、比阳公主以及京师的亲戚四姓夫人、小侯都来参加我的葬礼。皇上追念我为人谦虚谨慎,生前不愿厚葬,所以特地指示中常侍杜岑和东海傅相说:“王恭为人谦逊好礼,以德行终其一生,送葬的物品一定要简朴,衣冠整齐即可,用茅车瓦器,一切从简,以彰显他卓尔不群的志向。将作大匠负责修建陵墓。”
我活了十八年,享年三十四岁,我的儿子靖王政继承了我的爵位。可这靖王政荒淫无度,行为不端。后来中山简王去世,靖王政去中山参加葬礼,却私下霸占了简王的妻子徐妃,还偷偷把宫里的宫女带了出来。豫州刺史和鲁相上奏请求处死靖王政,皇上最终下令削去他的薛县爵位。
公元前几年,这位王爷活了四十四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顷王继承了王位。“立四十四年薨,子顷王肃嗣”。永元十六年,皇帝又把这位王爷的二十一个弟弟都封为列侯,真是兄弟齐发达啊!这位顷王为人谦虚节俭,认真遵守王室的法度。永初年间,因为西羌地区战事未平,他主动拿出两千万钱支援国家。元初年间,他又拿出上万匹丝绸资助国家建设,太后还专门下诏书表彰了他呢!
“永元十六年,封肃弟二十一人皆为列侯。肃性谦俭,循恭王法度。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万匹,以助国费,邓太后下诏褒纳焉。” 这位王爷活了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孝王臻继承了王位。“立二十三年薨,子孝王臻嗣”。永建二年,皇帝又把孝王臻的两个弟弟敏、俭封为乡侯。孝王臻和弟弟俭都很孝顺,他们的母亲去世时,兄弟俩都吐血痛哭,守孝期间,他们还因为以前父亲去世时自己年纪太小,丧事操办得不够周全而后悔不已,又重新按照丧礼的规矩操办了一次。孝王臻为人厚道,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叔伯兄弟们。 国相把这些情况都上报给了皇帝,汉顺帝很高兴,还专门下诏书表扬了他,诏书里说:“东海王臻身为皇亲国戚,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王位,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奢淫逸,反而能够克制自己,遵守礼仪,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更是悲痛欲绝,守孝三年,尽到了为人子女的孝道。他兄弟和睦,照顾孤儿寡母,孝顺纯正,仁义兼备,朕非常高兴啊!劝导人们行善,端正社会风气,这是国家的大事。以前东平孝王敞兄弟也孝顺母亲,丧事操办得非常妥当,还因此增加了封地。《诗经》里说:‘永远要孝顺,记住我们的祖先。’现在朕要增加臻的封地五千户,俭的封地五百户,以表彰他们的功德。”
“永建二年,封臻二弟敏、俭为乡侯。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此目}。至服练红,兄弟追念初丧父,幼小,哀礼有阙,因复重行丧制。臻性敦厚有恩,常分租秩赈给诸父昆弟。国相籍褒具以状闻,顺帝美之,制诏大将军、三公、大鸿胪曰:“东海王臻以近蕃之尊,少袭王爵,膺受多福,未知艰难,而能克己率礼,孝敬自然,事亲尽爱,送终竭哀,降仪从士,寝苫三年。和睦兄弟,恤养孤弱,至孝纯备,仁义兼弘,朕甚嘉焉。夫劝善厉俗,为国所先。曩者东平孝王敞兄弟行孝,丧母如礼,有增户之封。《诗》云:‘永世克孝,念兹皇祖。’今增臻封五千户,俭五百户,光启土宇,以酬厥德。” 这位王爷活了三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懿王祗继承了王位。“立三十一年薨,子懿王祗嗣”。初平四年,懿王祗的儿子琬还去长安向献帝上表,献帝封琬为汶阳侯,并任命他为平原相。
“初平四年,遣子琬至长安奉章,献帝封琬汶阳侯,拜为平原相。” 懿王祗活了四十四岁去世,他的儿子羡继承了王位。二十年后,魏国篡汉,他被封为崇德侯。“祗立四十四年薨,子羡嗣。二十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沛献王辅,建武十五年被封为右翊公。十七年,郭皇后被废为中山太后,所以沛献王辅也被迁徙到中山国做王,兼领常山郡。二十年后,他又被迁回沛国做王。“沛献王辅,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后废为中山太后,故徙辅为中山王,并食常山郡。二十年,复徙封沛王。”
话说那会儿,法律还不怎么严,皇亲国戚们都在京城里,一个个都想着提高名声,拼命巴结四方来的宾客。寿光侯刘鲤,是更始帝刘玄的儿子,很受辅王的宠信。刘鲤一直记恨刘盆子害死了他爹,就利用辅王的势力拉拢了一帮人,报仇杀了刘盆子的哥哥故式侯刘恭。结果辅王因此被抓进诏狱,关了三天后才放出来。从那以后,那些王爷们的宾客们都老实多了,一个个都小心谨慎,遵守法度。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辅王就国去了。到了汉明帝中元二年,封辅王的儿子刘宝为沛侯。永平元年,又封刘宝的弟弟刘嘉为僮侯。
辅王为人严厉,做事有条理,喜欢读经书,尤其擅长讲解《京氏易》、《教经》、《论语》以及各种图谶,还自己写了一本《五经论》,当时人们都称它为《沛王通论》。他在封地勤政节俭,始终如一,被誉为贤王。汉明帝对他非常敬重,多次赏赐他。辅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定继承王位。元和二年,又封刘定的十二个弟弟为乡侯。
刘定当了十一年王死了,他的儿子刘正继位。元兴元年,封刘正的两个弟弟为县侯。刘正当了十四年王也死了,他的儿子刘广继位。刘广身体不好,汉安帝下令让刘广的祖母周氏管理王室事务。周氏为人正直,很有规矩,在汉安帝在位期间去世了。汉顺帝下诏说:“沛王祖母太夫人周氏,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教导沛王行仁义之道。”并追赠她妃位的印绶。刘广当了三十五年王死了,他的儿子刘荣继位。刘荣当了二十年王死了,他的儿子刘琮继位。刘琮死了,他的儿子刘曜继位。刘曜死了,他的儿子刘契继位;后来魏朝篡汉,刘契被封为崇德侯。
楚王刘英,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楚公,十七年被晋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他母亲许氏不受宠,所以楚国一直很穷小。建武三十年,朝廷把临淮郡的虑、须昌两县划给了楚国。从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起,刘英就一直单独投靠他,太子对他特别亲近。汉明帝即位后,多次赏赐他。永平元年,汉明帝还特别封刘英的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楚王英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到处游玩,结交很多朋友。晚年呢,他又迷上了黄老之学,还学习佛教的斋戒和祭祀。过了八年,朝廷下令,所有犯死罪的人可以用钱赎罪。楚王英就派郎中令拿着三十匹上好的黄绢白绢去见国相,说:“我在朝廷当官,犯了不少错误,承蒙皇上恩典,特地送上这些绢帛,来赎罪。”国相把这事儿禀报了皇上,皇上回话说:“楚王诵读黄老之学,还信奉佛教,虔诚斋戒了三个月,跟神明立下誓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哪里需要悔过?把赎罪的绢帛拿回去吧,用来丰富一下伊蒲塞桑门的盛大祭祀。”然后还把这个旨意昭告天下。楚王英后来就更加广交方士,制作金龟玉鹤之类的饰物,刻上文字,当作吉祥的象征。
十三年后,有个叫燕的男子告发楚王英和渔阳王平、颜忠等人密谋造反,这事儿就被调查了。有关部门奏报说,楚王英招揽奸邪之徒,制造图谶,擅自预测官职,还把诸侯王、公卿、将军、二千石的官职都排布好了,这是大逆不道,请求处死他。皇上念及亲情,不忍心杀他,就把他废黜了,把他流放到丹阳泾县,赐给他汤沐邑五百户。还派大鸿胪带着节杖护送他,给他配了乐工、奴仆、工匠,还有鼓乐队,让他乘坐舒适的辎车,还配给他兵刃和弩箭,让他在路上打猎,尽情享受。他那些当官的妻妾,封地和待遇都和以前一样。楚太后也没上交玺绶,就留在楚宫里。
明年,英王在丹阳自杀了。他当了三十三年王,国家最终灭亡了。皇上派光禄大夫拿着符节去祭奠他,按照规矩赠送了帽子,又额外赐给他列侯的印绶,用诸侯的礼仪把他葬在泾县。还派中黄门去保护他的妻子儿女。楚国所有官员,没有一个敢替他说话的。皇上还下诏安慰太后说:“国家刚开始听说楚国的事,还希望不是真的。等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朕心里非常悲痛惋惜,本来想宽恕他,让他保全性命,安享晚年,可是他却不顾念太后,最终没能保住自己。这是天命啊,没办法!太后您要好好保重身体,照顾好孩子们,勉强吃点东西。那些人许诺英王富贵荣华,也是人之常情。我已经下令有关部门,把那些参与谋划的人找出来,让他们安居乐业。” 于是,皇上封燕广为折奸侯。楚国的案子一直拖了好几年,牵连的人越来越多,从京城里的亲戚朋友,到诸侯、州郡的豪杰,还有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都互相攀咬陷害,被判死刑或流放的人数以千计。
十五年后,皇上到彭城,在内殿见到了许太后和英王的妻子儿女,悲伤地哭泣,感动了周围的人。建初二年,皇上封英王的儿子种为楚侯,五个弟弟也都封为列侯,但是都不允许他们任命大臣和官员。元和三年,许太后去世了,皇上再次派光禄大夫拿着符节去祭奠,并且留下来料理丧事,还赏赐了五百万元钱。又派谒者准备好王室官员迎接英王的灵柩,把他改葬在彭城,并赐予王室的赤色绶带、羽盖华藻,规格如同嗣王,追封爵位,谥号为楚厉侯。章和元年,皇上到彭城,又见到了英王的夫人和六个儿子,赏赐了很多东西。
种的爵位后来又迁封为六侯。他死后,儿子度继承了爵位。度死后,儿子拘继承了爵位,楚国的爵位就这样一直传了下去。
济南安王康,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济南公,十七年晋升为王,二十八年到封地就国。三十年,又把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个县划归济南国。中元二年,封康王的儿子德为东武城侯。
康王这个人啊,根本不遵守法度,整天跟各种人来往,结交宾客。后来,有人告状说康王勾结了渔阳的颜忠、刘子产这些州郡里奸诈狡猾的家伙,还送给他们好多丝绸布匹,暗中谋划着一些不正经的事儿。这事儿被调查了,有关部门都上报了。可是显宗皇帝念着亲情,不忍心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就只削减了康王管辖的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个县的管辖权。
建初八年,肃宗皇帝又把之前削减的土地还给了康王。康王这下可好了,更加疯狂地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家里奴婢多达一千四百人,马匹一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成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根本没个节制。到了永元初年,国傅何敞上书劝谏康王说:
“我听说啊,诸侯要想保住自己的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严格约束自己,量入为出。大王您是皇帝的亲戚,享受着国家的俸禄,更应该好好治理国家,严格执行法令,出行起居都应该有规有矩,车马人员都应该有相应的等级制度。可是现在您家奴婢和马匹都超过一千多,养活这么多闲人,自己都吃不饱了。那些宫女被关在深宫里,失去了本性,扰乱了宫里的和谐气氛。您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违反了国家的禁令,花费巨大,工程却还没完成一半。那些文字繁琐的奏章,只会导致国家衰败;树木长得太茂盛,反而会压死人,这些都不是奉承皇帝、福泽子孙后代的做法。楚国修建章华台而亡国,吴国修建姑苏台而灭亡,齐景公拥有上千辆战车,老百姓却没得到什么好处。您现在经常去那些宫殿游玩,早出晚归没个节制,也不是什么长远之计。希望大王您能勤俭节约,遵守古制,减少奴婢和马匹的数量,放弃那些私田,节制游玩,按规矩生活,这样我才能安心。希望大王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话。”
康王平时很敬重何敞,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
康王在位五十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简王错继承了王位。错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上了康王府里的乐工宋闰,派医生张尊去招她,结果没招来,错王大怒,竟然亲手用剑杀了张尊。国相上报了这件事,但皇帝下令不予追究。永元十一年,皇帝又封了错王的七个弟弟为列侯。
错王死了,在位六年。他儿子孝王刘香继承了王位。永初二年,皇帝又封了刘香的四个弟弟为列侯。刘香为人很正派,喜欢读经书。他叔父因为犯了罪没被封侯,西平昌侯刘昱因为触犯法律被削去爵位。刘香就上书请求把爵位分给叔父的儿子刘丸和刘昱的儿子刘嵩,让他们都当列侯。
刘香当了二十年王死了,没有儿子,他的王国也就没了。永建元年,汉顺帝立了错王的儿子,阜阳侯刘显为继承人,这就是东平釐王。刘显当了三年王也死了,他的儿子悼王刘广继承王位。永建五年,皇帝又封了刘广的弟弟刘文为乐城亭侯。
刘广当了二十五年王,永兴元年死了,也没儿子,他的王国也取消了。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被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被晋升为东平王。刘苍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很有智慧和想法,长得也好看,留着漂亮的胡子,腰围很粗,汉明帝非常喜欢他。汉明帝即位后,任命他为骠骑将军,给他配了四十个长史和属官,他的地位还在三公之上。
永平元年,皇帝封了刘苍的两个儿子为列侯。永平二年,又把东郡的寿张、须昌,山阳的南平阳、橐、湖陵五个县划给了东平国。那时候正是东汉中兴之后三十多年,天下太平,刘苍认为天下已经安定下来了,应该修整礼乐制度,于是就和朝廷大臣一起商议,制定了南北郊祭祀时所用的冠冕、车服制度,以及光武帝庙祭祀时唱歌和跳舞的规格,这些内容都记载在《礼乐志》和《舆服志》里。皇帝每次出巡,刘苍总是留在京城,侍奉皇太后。
话说四年春天,皇上要出宫巡视,听说还要到河内去打猎。 这可把谏议大夫张苍急坏了,赶紧写奏章劝谏皇上说:“我听说啊,春天正是农忙的时候,不应该大张旗鼓地搞什么活动。古书上说:‘打猎不能过夜,吃饭不能铺张浪费,出行不能随意,这样才能让树木长得笔直。’皇上您这出宫打猎,正犯了不顾时令的错误啊!我知道皇上这次出行会比较简朴,沿途官员也会学习《甘棠》的典故,歌颂您的恩德。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那可就无法向天下人树立好的榜样了。皇上您应该趁着这次出行的机会,到田间地头去看看庄稼,悠闲地转转,然后就回宫吧。等到秋冬时节,再行使您的威严,整顿队伍,做好防卫,举行盛大的仪式。《诗经》里说:‘庄重威严的仪容,是由于内在德行的修养。’我实在是忧心忡忡,这才亲笔写下这封奏章,请求面见皇上,把我的忠心诚意全部表达出来。” 皇上看完奏章,立刻就回宫了。
张苍在朝为官好几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而且因为是皇上的至亲辅佐皇上,声望越来越高,他自己心里也越来越不安,于是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奏章里写道:我张苍能力有限,全靠皇上的恩宠才能走到今天。皇上您对我的教导有如慈父,提拔我为官,还下诏书褒奖我,传遍天下。您把一个挑柴火的人培养成朝廷重臣,这恩情我怎么报答得了呢?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忘不了别人给的一点饭吃,更何况我身居宰相之位,又是您的亲戚呢!我应该以身作则,为百官做榜样,可是我愚笨又多病,实在惭愧,担当不起辅佐皇上的重任,恐怕会招来诗人讽刺我“三百赤绂”的奢靡。现在国家太平,没有什么大的隐患,正是应该实行无为而治的时候,文官都可以精简,武将更不应该多设。古时候,大象虽然鼻子很大,却不能用来治理国家,这是因为爱之深,才不忍心揭露它的缺点。前人的经验教训,就是后人的借鉴。自汉朝建立以来,皇室子弟都没有担任过公卿要职。只有皇上您能效仿虞舜优待弟弟的典故,遵循祖制,才能最终得到好的结果。所以我请求皇上收回我的骠骑将军印绶,让我回到封地,希望皇上能可怜可怜我。
皇帝下诏让他回去,但他没答应。后来他几次上书请求,说得特别恳切。过了五年,皇帝才答应让他回国,但他没要上将军的印绶。皇帝封他为东平太傅,给他手下的人也安排了官职:掾做了中大夫,令史做了王家的郎官。皇帝还赏赐他五千万钱,十万匹布。
六年冬天,皇帝到鲁地巡幸,把苍从京城召了回去。第二年,皇太后去世了。太后下葬后,苍才回国,皇帝又特别赏赐他五百个宫女和奴婢,二十五万匹布,以及许多珍宝、衣服、车马和器物。
十一年,苍和其他的诸侯王一起到京城朝见皇帝。一个月后,他又回国了。皇帝亲自送他到宫门口,心里很悲伤,很怀念他,就派使者拿着亲笔写的诏书交给国家的傅说:“分别以后,我独自坐着心里很不舒服,就乘车回宫,伏在车辕上吟诗,一直望着他离开的方向,心里很挂念他,念到《采菽》这首歌,更是叹息不已。前些日子我问东平王,在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他说做好事最快乐,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现在我送给他十九枚列侯的印章,凡是诸王家的儿子,五岁以上能够行礼拜见的,都让他们佩带。”
十五年春天,皇帝到东平巡幸,赏赐苍一千五百万钱,四万匹布。皇帝把写的《光武本纪》给苍看,苍就写了篇《光武受命中兴颂》献给皇帝。皇帝非常喜欢,觉得文章典雅,就特地让校书郎贾逵给它做注释。
肃宗皇帝即位后,对苍的尊重和恩赐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其他诸侯王都比不上他。建初元年,发生了地震,苍上书献策,这件事被皇帝压了下来。皇帝回信说:“丙寅那天你上奏的三件事,我都亲自看了,反复看了好几遍,心里豁然开朗,感觉茅塞顿开。其他官员也有人上奏类似的事情,但他们见识浅薄,一会儿觉得可能对,一会儿又担心不对,这是为什么呢?灾难的发生,都跟政治有关。现在改元以后,又发生了饥荒和人口迁移,这是我的过错感召来的。而且冬天和春天干旱得很厉害,受灾的范围也很广,虽然我已经尽力节约开支,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得到你的高见,我心里一下子就轻松了。《诗经》里不是说吗:‘没见到君子,心里忐忑不安;见到了君子,我的心就平静了。’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逐步实行,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为了表彰你的忠诚,我特地赏赐你五百万钱。”
皇上想要在原陵和显节陵附近建城邑,苍听说后,赶紧上书劝谏说:
“我听说皇上要为这两座陵墓修建城邑,我之前只是听说一些传闻,不敢确定真假。最近派官员去古霸询问涅阳太守的病情,官员回来后,才知道圣旨已经下达了。我认为光武皇帝陛下一直都过着简朴的生活,深知事情的轻重缓急,勤勤恳恳地处理政务,就连对待陵墓的修建都非常谨慎,所以营建陵墓时,都符合古礼,还下诏说‘不要修建高大的陵墓,池塘只允许有流水即可’。孝明皇帝也同样孝顺,一直遵循着先帝的遗志。至于他自己修建的陵墓,更是俭省到了极点,他的谦逊美德,由此可见一斑。我认为,修建城邑的风气,是从强秦开始的。古代人连坟墓都不想弄得太过显眼,更何况是修建城邑,建立都城呢!这样做既违背了先帝的圣意,又做了些毫无益处的工程,白白浪费国库的钱财,扰乱百姓的生活,这不是什么能带来祥和之气,祈求丰收的好兆头。从吉凶的俗数来看,也不应该无缘无故地修缮坟墓,兴建什么东西。从古代的典章制度来看,这也不符合;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也是违背民意的;从吉凶的方面来看,也看不见有什么好处。陛下您继承了虞舜那样至诚至孝的品性,对祖先的思念也如此深切,但我担心左右大臣的建议误导了您的圣心。我苍实在痛心二帝的美德不能流传下去,恳请陛下您能仔细考虑我的建议。”
皇上听了之后,就停止了修建城邑的计划。从那以后,朝廷每当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派人快马加鞭地去请教苍。苍都认真地回答,皇上也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年后,皇上在南宫宴请卫士,顺便陪着皇太后在掖庭的池阁里散步,看到了阴太后的旧衣服,心里很悲伤,于是下令留下每种季节的衣服各一件,以及太后平时穿的衣服共五十箱,其余的都分给了诸王、公主以及在京师的子孙们,赏赐的多少各有不同。皇上还特别赏赐了苍和琅邪王京书,书信内容是:
……
哎,中大夫出使回来,亲眼看到了情况,心里真是高兴啊!时间过得真快,距离也越来越远了,我心里孤单又悲伤,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在南宫犒劳卫士的时候,顺便翻看了以前穿过的衣服。我告诉老师说:“东西还在,人却没了,不说悲伤,悲伤之情自然而然就涌上来了。”这话说得真对啊!像王孝友那样孝顺的朋友,不也是这样吗?
现在我送给你光烈皇后用过的假髻、丝巾各一件,还有一箱衣服。你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以此来慰藉你思念先帝的悲伤之情,也希望让后代子孙看看先帝的衣着款式。《凯风》寒泉之思,我懂。你看,鲁国的孔家,到现在还保存着孔子的车子、帽子、鞋子,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们的光辉和影响力能够流传很久啊!至于光武皇帝的衣物,中元二年就已经分赐给各诸侯国了,所以就没再送了。
我还送你一匹宛马,血是从前腿上一个小孔里流出来的。我以前总听人说武帝的歌里唱到天马流汗,沾红了汗水,现在我亲眼见到了,果然如此!
最近叛乱的匈奴人还在边境屯兵,将领们都在外征战,我心里一直很担忧,没有一刻安宁。希望你能保重身体,好好保养。我说的这些话,你一定要放在心上,我盼着你的回复,就像盼着甘露一样!
公元前几年冬天,梁王刘苍上书请求回国朝见天子。第二年正月,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还特别赏赐给他一千五百万钱,其他诸王每人赏赐一千万钱。因为刘苍冒着寒冷露水前来,皇帝还派谒者送去貂皮大衣和太官的珍馐美味,并让大鸿胪窦固持节到郊外迎接他。皇帝更是亲自前往刘苍下榻的府邸视察,提前准备好床铺帷帐,各种钱财器物一应俱全,可以说是相当的隆重。皇帝还下诏说:“《礼记》上说,伯父回国探亲是合乎礼仪的;《诗经》上说,叔父要为自己的儿子建立功业,这是对长辈应有的尊敬。当年萧何辅佐汉高祖,被封为相国却不用称名,这是为了表彰他的忠贤。更何况是亲骨肉呢!所以沛王、济南王、东平王、中山王,你们奏章上都不要写他们的名字。”
刘苍到达后,在殿上拜见皇帝,皇帝亲自回礼。此后,其他诸王入宫,皇帝都派人用车辇迎接,到宫殿门口才下车。刘苍觉得皇帝的恩宠太过隆重,心里很不自在,于是上书辞谢说:“我听说,地位高的人有固定的尊荣,地位低的人有相应的威仪,尊卑有序,上下有理。陛下仁德广施,慈爱骨肉,已经赐予我朝见的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侍奉天子,您却屈尊降贵,对我如此礼遇,每次宴请见面,都起身相迎,改变坐姿,皇后还亲自向我行礼,这些都超过了礼仪的规范,我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实在难以安心。这样反而有损于您的威仪,也无法安抚臣子的心。”皇帝看完奏章后叹息不已,更加褒奖他。以前,诸王的女儿都只被封为乡主,而皇帝破例将刘苍的五个女儿都封为县公主。
三月,大鸿胪奏请皇帝准许诸王回国,皇帝却特地留下刘苍,赐给他书籍、神仙图画和道家秘方。直到八月饮酎礼结束后,有关部门再次奏请皇帝准许刘苍回国,皇帝才同意。皇帝还亲笔写诏书赐给刘苍,诏书上写道:“骨肉亲情,本不应该因为远近而有所区别,但是多次见面,我的感情比以前更深厚了。考虑到您长途跋涉,辛苦劳累,也该好好休息了。我想批复大鸿胪的奏章,却又下不了笔,只好交给小黄门,我的心里充满了不舍,悲伤得说不出话来。”于是,皇帝亲自率领车驾送别刘苍,并流泪告别。皇帝还再次赐给他乘坐的车辆、衣服、饰物、珍宝、车辆和马匹,以及数以亿万计的钱财布帛。
哎,苍公回国后就病了,皇上特别着急,赶紧派了有名的医生过去,还派了小黄门伺候着,路上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车马旌旗遮天蔽日。皇上还专门安排了千里马,不断地派人来打听苍公的起居情况。
第二年正月,苍公去世了,皇上下了诏书,让中傅把苍公从建武年间以来上交的奏章,还有他写的书、笔记、赋、颂、七言诗、别安诗、歌诗都收集起来看看。然后又派大鸿胪带节杖,五官中郎将副监丧,还有将作使者一共六个人,命令四姓小侯和各诸侯国的国王都到东平来奔丧,还赏赐了前后一共一亿钱,九万匹布。
苍公下葬的时候,皇上还写了祭文: “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说:哎,王丕显啊,你勤劳为王室效力,亲自接受我的任命,你的功绩昭告于前代。你出任辅佐大臣,谨慎地修明德行,奉行礼仪从不逾越,你的贤名传遍天下。可惜天不佑你,你的仁德没有得到回报,让我失去你这么一位贤臣,我日夜忧心忡忡,却始终无法改变这个结局。现在我命令有关部门加赐鸾辂(豪华的马车)、乘马、龙旗(九条垂旒的旗帜)、虎贲(虎贲军)一百人,送你上路。你不是我的贤王,还有谁能与你相比呢!你的灵魂如果有知,就保佑你享受这份荣耀吧!唉,多么悲痛啊!”
苍公当了四十五年的王,他的儿子怀王忠嗣继承了王位。第二年,皇上又把东平国分出来一部分,封给忠嗣的弟弟尚为任城王,剩下的五个儿子都封为列侯。
忠立王一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孝王敞继承了王位。元和三年,孝王敞去东巡视,皇上到东平宫的时候,皇帝想起忠立王,就对他的儿子们说:“我想念他这个人,也想去他的家乡看看;他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他已经不在了。”说着说着,皇帝就哭了起来,眼泪都湿透了衣襟。于是,皇帝就去了苍陵,摆上了仪仗队、御车和龙旗,来隆重地祭奠他,用太牢祭祀,皇帝亲自到祭祀的地方,哭得非常伤心,还在陵前赐给他宝剑。
早先,忠立王回国的时候,骠骑将军的属官丁牧和周栩觉得忠立王为人恭敬贤良,待人接物谦逊,不忍心让他离开,就让他做了王家的家臣,几十年都侍奉着忠立王和他的孙子。皇帝听说后,把他们都召见到了宫里,既同情他们多年默默无闻,又想表彰忠立王的优秀品德,就提拔他们做了议郎。丁牧后来做了齐国的相国,周栩做了上蔡县令。永元十年,封忠立王的孙子梁为矜阳亭侯,孝王敞的弟弟六个人都被封为列侯。孝王敞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国相陈珍还专门上奏了他的孝行。永宁元年,邓太后又增加了五千户的封地,还封了忠立王的另外两个孙子为亭侯。
孝王敞当了四十八年王死了,他的儿子顷王端继承王位。顷王端当了四十七年王死了,他的儿子凯继承王位;凯王当了四十一年的王,魏国篡汉称帝后,他被封为崇德侯。
书里评论说:孔子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东平宪王,可以说是好礼的人了。他辞去皇亲国戚的职位,离开母亲身边,难道是想为了自己名声好而忘记亲情和道义吗?大概是因为地位有疑问就会产生隔阂,关系亲近反而会失去大义,这大概也是聪明人会叹息的地方吧!唉!远离是非以保全忠义,放下牵累以成就孝道,这就是凯宪王的心志啊!东海恭王谦逊而明智地放弃王位,“效仿吴国的太伯,不也是很好的吗”?
任城孝王尚,元和元年被封王,管辖任城、亢父、樊三个县。
话说任城王立了十八年就死了,他的儿子贞王安继承了王位。永元十四年,安王把他的弟弟福封为桃乡侯。永初四年,安王又把福的弟弟亢封为当涂乡侯。这个安王啊,为人轻率,又特别小气,经常微服私访,在全国各地转悠,还喜欢顺手牵羊,从官员的车马兵器到卫士的米肉,一样都不放过,一分钱都不给。元初六年,国相行弘上奏,请求废掉安王。安帝虽然不忍心,但也只能让安王拿出一年租税的五分之一来赎罪。
安王当了十九年任城王后去世了,他的儿子节王崇继承了王位。到了顺帝时期,羌族和匈奴人经常反叛,崇王每次都捐钱捐物支援边境军费。等到顺帝驾崩的时候,崇王又捐了三百多万钱用于修建皇陵,朝廷虽然赞赏他的孝心,但最终没接受他的捐款。崇王当了三十一年任城王后去世,也没留下儿子,任城王国就这样断绝了。
永熹四年,汉桓帝立河间孝王的后代,参户亭侯博为任城王,以继承祭祀。这个博啊,为人孝顺,母亲去世后,他按照礼制严格服丧,朝廷还因此加封了他三千户。他当了十三年任城王后去世,也没留下儿子,任城王国再次断绝。
熹平四年,汉灵帝又立河间贞王的后代,新昌侯佗为任城王,继续祭祀河间孝王。佗当了四十六年任城王,后来魏国篡汉,他被封为崇德侯。
再说说阜陵质王延,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淮阳公,十七年晋升为淮阳王,二十八年才前往淮阳国就国。三十年的时候,朝廷又把汝南的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划给了淮阳国。
这阜陵王延啊,为人骄奢淫逸,对下人又非常严厉。永平年间,有人上书告发他,说他和他的小姨夫谢弇,还有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婿、驸马都尉韩光,勾结奸邪之徒,制造图谶,进行祭祀诅咒。事情被查实后,韩光和谢弇都被处死了,牵连到这件事的人,死或流放的非常多。有关部门奏请处死阜陵王延,但是汉明帝觉得延的罪过比楚王英轻,所以格外开恩,把他贬为阜陵王,只让他管辖两个县。
哎,延王被迁封之后,心里一直憋着气,老是不痛快。建初年间,有人告发延王和他儿子鲂,说他们密谋造反。朝廷官员就上奏,要押着延王上京城,关进廷尉的监狱。肃宗皇帝下诏说:“延王你啊,之前犯下的大罪,罪行特别严重,跟周朝的管叔、蔡叔,还有汉朝的淮南王一样!法律法规摆在那儿,刑罚也规定得清清楚楚。先帝念着父子亲情,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替你承担了过错,朝中大臣们都觉得很迷惑不解。可你到现在还没悔改,依然冥顽不灵,还跟儿子鲂一起密谋造反,这可不是我们朝廷想看到的啊!朕心里难受得很,实在不忍心按律法处置你,现在就降你的爵位,封你为阜陵侯,只分给你一个县的收入。你落到这个下场,完全是你自己造成的!唉,真是教训啊!”然后就赦免了鲂等人的罪名,派了个谒者去监管延王,不让他跟官吏们接触。
章和元年,皇上到九江巡视,还特地派人给延王送了信,让他到寿春来一起过生日。皇上见到延王和他的家人,心里很同情他们,就下诏说:“周朝的爵位封地,一共有一千八百多,姬姓的占了一半,这是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啊。我这次南巡,经过淮河、大海,就是想来看看阜陵侯你,咱们终于见面了。唉,你看起来精神萎靡,身体也不如以前了,看着你,朕心里真是又高兴又悲伤啊!现在,我恢复你阜陵王的爵位,再增加四个县的封地,一共五个县。”因为阜陵地势低洼潮湿,就把他迁到寿春居住,还赏赐他一千万钱,一万匹布,一辆舒适的马车,他的夫人和孩子们也分别得到了赏赐。第二年,延王就进京朝拜了。
延王在位五十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殇王冲继承了王位。永元二年,皇帝下诏,彻底删除了以前关于延王的所有记录。
殇王冲在位两年后也去世了,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和帝又封了冲的哥哥鲂为王,就是后来的顷王。永元八年,又封了鲂的十二个弟弟为乡亭侯。
鲂当了三十年王后去世了,他的儿子怀王恢继承了王位。延光三年,又封了恢的五个兄弟为乡亭侯。
怀王恢当了十年王后去世了,他的儿子节王代继承了王位。阳嘉二年,又封了代的哥哥便亲为勃逎亭侯。
节王代当了十四年王后去世了,没有儿子,阜陵王国就此断绝了。
公元147年,汉桓帝把勃逎亭侯刘便立为广陵王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广陵恭王。他当了十三年王死了,儿子孝王继位。孝王当了八年也死了,他的儿子刘赦继位;在建安年间(公元178年左右)刘赦也死了,没留下儿子,广陵王国因此被废除了。
广陵思王刘荆,在公元39年被封为山阳公,公元41年被晋爵为广陵王。
这刘荆啊,性格刻薄急躁,又爱搞阴谋诡计,不过呢,他也有点本事,还喜欢研究些文法之类的。汉光武帝驾崩的时候,灵柩停在宫殿前殿,别人都在哭得死去活来,他却哭得一点都不伤心,反而偷偷写了一封信,用方形的信封装着,还让自己的家奴冒充东海王刘强舅舅,大鸿胪郭况的笔迹,给刘强写信说:
哎,皇上您没错啊,却被废黜,兄弟们甚至还被关进了大牢。太后失职,被赶到北宫居住,年纪大了,又被贬到边远地区,全国上下都为之痛心,看到这事儿都忍不住要掉眼泪。更惨的是,太后去世后,洛阳的官吏竟然一个接一个地抓捕杀害来吊唁的宾客,甚至有一家三口都死在了灵堂,这也太惨了!现在天下正处于丧事期间,到处都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得很。梁松偷偷地嘱咐虎贲卫说:“官吏们要是因为小事就抓人,就别管他们,封侯拜将的机会可是很难再遇到的啊!”宫里的侍卫们听了都偷偷地哭,为大王担心,心里难受极了。
现在天下人都想抓住机会讨伐大王以邀功请赏,哪还会顾及什么公平正义啊!要是您能把两国的兵力合并起来,百万大军绝对不成问题,您作为主帅,冲锋陷阵,那胜利就跟探囊取物一样容易,比登天还容易!这可是跟当年汤王、武王当年用兵一样轻松啊!今年轩辕星出现白气,算命先生和那些喜欢占卜吉凶的人,都说白气代表丧事,轩辕星主宰着女主的命运。还有,太白星从西方出现,到中午的时候,兵变就会发生。太子星的颜色是黑色,到了辰时就会变成红色。黑色代表疾病,红色代表兵灾,大王您一定要努力啊!高祖皇帝从亭长做起,陛下您是从白水起家,更何况您是皇上的长子,是储君啊!您应该为了天下大计而努力,也应该为了洗刷冤屈,报答死去的母亲而奋起!只要您足够坚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您应该像秋霜一样刚毅,不要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就算想做羔羊,又能做到吗?我听说很多大臣都说您将来会当皇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皇帝驾崩,平民百姓都敢造反,您还指望什么呢?
受命于天的君主,是上天选择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现在新皇帝是大家拥立的,谁强谁就说了算。我希望大王您能效仿高祖皇帝和陛下,不要像扶苏、将闾那样徒呼奈何,悲叹命运。
那家伙强迫我写信,我吓得要死,赶紧抓住他的使者,把信封好,赶紧送进宫里去了。
汉宣帝的弟弟荆王,他跟母亲的关系非常好,这事儿宣帝一直瞒着。后来宣帝把荆王打发到河南宫去住。那时候西羌叛乱,荆王心里很不痛快,觉得天下大乱的机会来了,就偷偷找算命先生商量着要干点啥。宣帝知道了这事儿,就把荆王贬到广陵,让他去当广陵王。
过了些日子,荆王又找来算命先生,跟人家说:“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天下,我现在也三十了,是不是可以起兵了?” 算命先生一听,赶紧跑去告密了。荆王吓得够呛,自己把自己给关进了监狱。宣帝又心软了,没追究他到底干了啥,就下令不许任何人去伺候他,只让他照样领着俸禄,还让丞相和中尉派人看着。可荆王还是不老实,后来他又找巫师做法诅咒皇帝。这事儿被官府知道了,要杀他,荆王干脆自己自杀了。他当了二十九年广陵王才死。宣帝挺惋惜的,给他谥号叫“思王”。
十四年后,宣帝封荆王的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让他穿着王侯的衣服,戴着王侯的印信,继续管着荆王以前管的六个县;还封了元寿的三个弟弟为乡侯。第二年,宣帝东巡,把元寿兄弟叫到东平宫,赏赐他们很多衣服和器物,还把皇子的车马都给了他们。建初七年,汉章帝又下令让元寿兄弟和其他诸王一起到京城朝见。
元寿死后,他的儿子刘商继承了爵位。刘商死后,他的儿子刘条继承了爵位,一直传到后来。
再说说临淮怀公刘衡,他在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怀公,还没来得及被封王就死了,也没留下儿子,所以他的爵位就没了。
中山简王刘焉,建武十五年被封为左翊公,十七年升爵为王。因为他是郭太后的亲戚,所以一直留在京城。三十年,被改封为中山王。永平二年冬天,各诸侯王到辟雍参加朝会,朝会结束后回各自的封国,皇上诏令刘焉也一起回国,还给他配备了仪仗队。刘焉上书推辞,皇上回复说:“凡是诸侯出国境,都必须有护卫,就像夹谷之会时,司马也要随从一样。现在五国各配备一百名官兵作为护卫,走在前面开路,都是北军的胡骑,都是精兵强将,箭术精湛,弓箭不会空射,射中目标必会射穿眼眶。有文治就必须有武备,这是为了强调藩王的职责啊。王您就别推辞了。”皇上因为刘焉是郭太后特别宠爱的亲戚,所以特别恩宠他,让他可以自由往来京城。十五年,刘焉的姬妾韩序犯了错,刘焉把她勒死了,国相上奏朝廷,刘焉因此被削去安险县。元和年间,肃宗又把安险县还给了中山国。
刘焉在位五十二年,永元二年去世。从东汉中兴到和帝时期,皇子被封王后去世的,朝廷都赙赠钱三千万,布三万匹;而继承王位的皇子去世,赙赠钱千万,布万匹。当时窦太后临朝,窦宪兄弟专权,窦太后和窦宪都是东海人,所以和刘焉关系很好,礼遇很隆重,所以额外赙赠钱一亿。朝廷诏令济南王、东海王都来参加葬礼。刘焉的墓葬规模很大,修建了神道,平掉了成千上万的官吏和百姓的坟墓,参与修建的人数超过一万。从常山、巨鹿、涿郡征调柏木和各种木材,三郡的木材都不够,又调动了其他州郡的工匠和运输人员几千人。总共动用了六州十八郡的人力物力,规模之大,其他诸侯国都比不上。
他的儿子刘宪继承王位,是中山夷王。永元四年,封刘宪的十一个弟弟为列侯。
刘宪在位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弘继承王位,是中山教王。永宁元年,封刘弘的两个弟弟为亭侯。
刘弘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畅继承王位,是中山穆王。永和六年,封刘畅的弟弟刘荆为南乡侯。
刘畅在位三十四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稚继承王位,是中山节王,刘稚没有儿子,中山国因此被撤销。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被封为琅邪公,十七年升爵为王。
琅邪王刘京,为人孝顺,喜欢研究经学,汉明帝特别宠爱他,赏赐的恩宠比其他人多得多,没法比。永平二年,明帝把泰山郡的盖县、南武阳县、华县,东莱郡的昌阳县、卢乡县、东牟县这六个县划归琅邪国。永平五年,刘京才正式就国。光烈皇后去世后,皇帝把皇后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赏赐给了刘京。刘京在莒县建都,喜欢修建宫殿,追求极致的工艺,宫殿的墙壁和屋檐都装饰着金银。他多次进献诗赋歌颂皇帝的功德,皇帝很高兴,还让史官记录下来。琅邪国境内有城阳景王祠,官吏百姓都在祭祀。据说神明多次托梦说宫殿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刘京就上书请求搬迁宫殿到开阳,用华县、盖县、南武阳县、厚丘县、赣榆县五个县,换取东海郡的开阳县和临沂县。汉明帝同意了。刘京在位三十一年去世,葬在东海郡即丘县广平亭,朝廷下令把广平亭划归开阳县。
他儿子刘宇继承王位,是琅邪夷王。建初七年,汉明帝封刘宇的十三个弟弟为列侯。元和元年,又封刘宇的两个侄子为列侯。刘宇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刘寿继承王位,是琅邪恭王。永初元年,汉明帝封刘寿的八个弟弟为列侯。刘寿在位十七年去世,儿子刘尊继承王位,是琅邪贞王。延光二年,汉明帝封刘尊的四个弟弟为乡侯。刘尊在位十八年去世,儿子刘据继承王位,是琅邪字王。永和五年,汉明帝封刘据的三个弟弟为乡侯。刘据在位四十七年去世,儿子刘容继承王位,是琅邪顺王。初平元年,刘容派弟弟刘邈到长安朝见皇帝,进献贡品。皇帝任命刘邈为九江太守,并封他为阳都侯。刘容在位八年去世,琅邪国因此断绝。
最初,刘邈到长安后,盛赞东郡太守曹操对皇帝的忠诚,曹操因此对刘邈很感激。建安十一年,曹操又重新立刘容的儿子刘熙为琅邪王。刘熙在位十一年,因为密谋想渡江叛乱而被诛杀,琅邪国就此被废除。
赞曰:光武帝的十个儿子,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沛献王尊崇礼法,楚王英被流放。延王怨恨诅咒,荆王也心怀不满。济南王阴谋叛乱,琅邪王骄横放荡。中山王、临淮王,默默无闻,早夭而亡。东平王乐善好施,辞官归隐田园。谦谦恭恭的琅邪恭王,实则三次谦让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