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里对女性的德行要求很高啊,《诗经》和《尚书》里都说了。像那些贤惠的妃子辅助国君治理国家,聪明的妻子兴旺家庭,高尚的女子弘扬纯正的风气,贞洁的女子彰显光明磊落的品德,她们的优秀品质都差不多,但历史上却没怎么详细记载。所以从东汉中兴以后,我就把这些事迹整理出来,写成了《列女传》。像马皇后、邓皇后、梁皇后这些,在别的史书里已经记载过了;梁嫕和李姬的故事,分别在她们家族的传记里也有。像这些,我就不重复写了。我只挑选那些品行特别高尚出色的女性,也不一定只写她们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鲍宣的老婆,是勃海桓家的女儿,字叫少君。鲍宣曾经在他老婆的父亲那里学习,他岳父觉得鲍宣为人清廉节俭,就把他女儿嫁给了他,陪嫁的财物非常丰厚。鲍宣很不高兴,对老婆说:“少君从小在富贵人家长大,习惯了锦衣玉食,而我却穷困潦倒,实在受不起这么大的排场。”少君说:“您老人家看重先生您品德高尚,遵守诺言,所以才让我这个卑微的女子来侍奉您,为您打理一切。我只要能服侍君子,听从您的吩咐就行了。”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想,正合我意。”少君就把那些华丽的衣服首饰都送回去了,换上简朴的布衣,和鲍宣一起拉着一辆鹿车回了老家。拜见婆婆的礼节完成之后,她就提着水桶去打水,认真地履行着妇道的职责,乡里乡亲都称赞她。

鲍宣在汉哀帝时期官做到司隶校尉。他们的儿子鲍永,在东汉中兴初期当了鲁郡太守。鲍永的儿子鲍昱很随意地问少君:“太夫人您还记得当初拉鹿车的时候吗?”少君回答说:“我婆婆曾经说过:‘富贵不忘贫贱,安乐不忘危难。’我怎么可能忘记呢!”鲍永和鲍昱的事迹,前面已经记载过了。

太原有个叫王霸的人,他老婆是哪家的闺女,记不清了。王霸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节操,光武帝当政的时候好几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去。他这个人啊,早就看破红尘了,跟《逸人传》里写的人一样。他老婆也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一开始,王霸和同郡的令狐子伯是好朋友,后来令狐子伯做了楚国的相国,他儿子当了郡功曹。令狐子伯就派他儿子带着礼物去拜访王霸,车马衣着都很讲究,派头十足。王霸的儿子当时正在田里耕地,听说有客人来了,赶紧扔下犁回家。见到令狐子伯的儿子,他紧张得不行,都不敢抬头看人家。王霸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挺不好意思的,客人走了以后,他躺下好久都没起来。他老婆觉得奇怪,问他怎么回事,他一开始不肯说,他老婆就说自己有错,他才把事情说了出来:“我和令狐子伯以前没什么交情,刚才看到他儿子穿戴光鲜,举止得体,而我儿子头发蓬乱,牙齿外露,不懂礼数,见到客人很不好意思。父子情深,我一时情急,就失态了。”他老婆说:“你年轻的时候就注重节操,不追求荣华富贵。现在令狐子伯这么显赫,哪比得上你的高洁?你怎么会忘记自己过去的志向,因为儿子的失礼而感到羞愧呢!”王霸听了这话,一下子就笑了:“你说得对啊!”于是他们夫妻俩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广汉有个叫姜诗的人,他老婆是同郡庞盛的女儿。姜诗特别孝顺他母亲,他老婆也对他母亲特别恭敬。姜诗的母亲喜欢喝江水,而他们家离江边有六七里路,他老婆经常逆流而上打水。有一次刮大风,她没能及时回来,姜诗母亲渴了,就责备她,还把她赶走了。他老婆只好住在邻居家,白天黑夜地纺线织布,然后买了些好吃的,让邻居送给她婆婆。这样过了很久,姜诗的母亲觉得奇怪,就问邻居,邻居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她。姜诗的母亲听了很感动,赶紧把儿媳叫回来,对她更加关照。后来,姜诗的儿子因为去远处打水,掉进水里淹死了。他老婆怕婆婆伤心,不敢说实情,就说儿子去外地读书了。姜诗的母亲爱吃鱼脍,但她又不能自己动手做,夫妻俩就经常努力做鱼脍,还叫邻居一起吃。他们家旁边突然涌出一股泉水,味道跟江水一样,每天早上还会出现两条鲤鱼,经常用来给两位老人做菜。赤眉军造反的时候路过姜诗家,他们停下来没进攻,说:“惊动这样孝顺的人,一定会触怒鬼神。”当时正闹饥荒,赤眉军还给姜诗送来了米和肉,姜诗把这些东西埋了起来,等到赤眉军走了,他们才安全了。

公元2年,诗寻被察举为孝廉,皇帝下诏说:“大孝之人入朝为官,所有举荐的人都听从诗寻的意见。” 所以大家都拜他为郎中。后来诗寻被任命为江阳县令,最终死在任上。当地百姓在他居住的地方为他立庙祭祀。

沛郡人周郁的妻子,是同郡赵孝之女,字阿娇。她从小就学习礼仪教化,精通妇德,但是周郁为人骄横淫逸,轻浮躁动,做了很多失礼的事。周郁的父亲周伟对阿娇说:“你贤惠的女儿啊,应该用道理来规劝你的丈夫。如果周郁还是不改,那就是你的过错了。” 阿娇拜谢后接受了这个任务,然后对身边的人说:“我没有樊姬、卫姬那样的行为,所以您才这样责备我。如果我说的话他不用,您一定会说我不听从您的教诲,那罪过就在我;如果我说的话他用了,那就是儿子违抗父亲而听从妻子,那罪过就在他。活着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呢!”于是她自杀了,大家都为她感到惋惜。

扶风郡人曹世叔的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班昭,字惠班,还有一个名字叫姬。她博学多才。曹世叔早逝,她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她哥哥班固撰写《汉书》,但八表和《天文志》还没完成就去世了,和帝就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哥哥未竟的事业。皇帝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各位贵人都向她学习,称她为“大家”。每次朝廷进献奇珍异宝,皇帝都会下诏让班昭写赋颂来赞美。等到邓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班昭也参与了政事。因为她经常出入宫廷,劳苦功高,皇帝特地封她的儿子为关内侯,她自己官至齐相。当时《汉书》刚刚问世,很多人读不懂,同郡的马融就伏在阁下,向班昭学习请教,后来皇帝又下诏让马融的哥哥继续完成班昭未完成的工作。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上书请求辞官,太后不想答应,就问班昭的意见。班昭于是上书说道:

皇太后啊,您德行高尚,施行的是像唐尧虞舜那样的贤明政治,您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甚至听取平民百姓的意见。我虽然愚笨,但有幸生活在这个盛世,我斗胆直言,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我听说谦让是最大的美德,典籍里都记载着谦让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古时候,伯夷、叔齐辞去官位,天下人都敬佩他们的高洁;太伯让国,孔子称赞他三让。所以那些能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论语》里说:“能以礼让治国,还有什么治理国家做不好的呢!”由此可见,谦让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现在四舅舅忠孝两全,主动辞官,但因为局势尚未稳定,您没有答应他;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推辞了。所以,我冒着风险,斗胆向您陈述我的愚见。我知道我的话可能微不足道,但这表达了我赤诚之心。

皇太后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四舅舅他们都回家去了。我写了七篇《女诫》,用来教导后辈女子。书中写道:我资质愚钝,天性迟钝,承蒙先君的恩宠,依靠母亲和老师的教诲。十四岁时,我开始在曹家做家务,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一直战战兢兢,害怕丢脸,给父母蒙羞,给家族带来负担。我日夜辛勤操劳,从不喊苦喊累,直到现在才觉得稍微轻松一些。我天性愚笨,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直担心我的儿子们会因为我的缘故而丢脸。皇上却格外恩宠我,赏赐我金紫,这实在是我意料之外的。我的儿子们都能自己谋生了,我不再为他们担忧了。但我担心我的女儿们将要出嫁,却缺乏教导,不懂得妇道,害怕她们在婆家失礼,给家族带来耻辱。我现在年老体衰,性命无常,想到你们这样,我心里总是很惆怅。所以,我写了七章《女诫》,希望你们每人都抄写一份,或许能从中受益,对你们有所帮助。去吧,努力吧!

古代啊,生了女儿三天后,要把她放在床底下,让她玩瓦片砖头,还要祭告祖先。把女儿放在床底下,是为了说明她地位卑微,将来要以夫家为重。让她玩瓦片砖头,是为了让她习惯劳作,将来要勤勤恳恳地做事。祭告祖先,是为了让她明白将来要承担祭祀的责任。这三点,是古代女子应该遵循的常理,也是礼法的教导。

谦虚谨慎,恭敬有礼,先人后己,做了好事不张扬,做了错事不推卸责任,忍辱负重,时刻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这就是卑微的态度。早睡早起,不畏惧辛苦,认真处理家务,不抱怨事情的难易,只要做了就一定会做好,并且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勤劳的表现。端庄稳重,侍奉丈夫,保持身心纯洁,不轻浮嬉笑,认真准备酒食祭祀祖先,这就是承担祭祀责任的表现。只要做到这三点,就不会担心名誉受损,遭受耻辱。要是做不到这三点,那还指望有好名声,远离耻辱吗?

接下来说夫妻之道。夫妻之道,是阴阳的结合,能够通达神明,是天地间伟大的道理,人伦中最重要的准则。《礼记》重视男女之间的关系,《诗经》里也有《关雎》来阐述夫妻之道。由此可见,夫妻之道非常重要。丈夫不贤德,就不能好好地管教妻子;妻子不贤德,就不能好好地侍奉丈夫。丈夫不能管教妻子,就会导致家庭秩序混乱;妻子不能侍奉丈夫,就会导致伦理道德败坏。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个道理。现在那些所谓的君子,只知道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家庭礼仪必须整齐,所以就教育儿子,用经典书籍来约束他们。却不知道丈夫也必须尽到责任,也要遵守礼仪道德。只教育儿子不教育女儿,岂不是对男女双方都失之偏颇吗?《礼记》里说,八岁开始教孩子读书,十五岁就应该开始学习了。我们难道不能以此为标准吗?

敬慎,说白了就是谨慎小心。男人和女人天生不同,行为举止也不一样。男人以刚强为美德,女人以温柔为本分,男人以强壮为尊贵,女人以柔弱为美丽。俗话说得好:“生儿子像狼一样,还怕他不够凶;生女儿像老鼠一样,还怕她不够狠。”所以啊,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谨慎,避免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所以说,谨慎和顺从,是女人最重要的礼仪。

这“谨慎”不是别的,就是懂得适可而止;这“顺从”也不是别的,就是谦恭礼让。懂得适可而止,就能知足常乐;谦恭礼让,就能处处以他人为先。夫妻恩爱,一辈子在一起,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轻慢怠慢的情绪。一旦轻慢怠慢,言语就容易过分。言语过分,就容易放纵自己。放纵自己,就会产生轻慢丈夫的心思。这都是因为不懂得适可而止啊!

夫妻之间难免会有矛盾,会有对错是非。对的,就不能不争辩;错的,就不能不诉说。一旦争吵起来,就会产生愤怒。这都是因为不懂得谦恭礼让啊!轻慢丈夫没有节制,就会遭到责骂;愤怒不止,就会遭到责打。夫妻之间,应该以情义为重,以恩爱为本,要是动辄打骂,还有什么情义可言?要是动辄责骂,还有什么恩爱可谈?恩爱情义都破裂了,夫妻也就离心离德了。

妇行,就是女人的行为规范。女人有四种美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说“妇德”,不是说一定要才华横溢;说“妇言”,不是说一定要口齿伶俐;说“妇容”,不是说一定要貌美如花;说“妇功”,不是说一定要技艺超群。

清静贞洁,守规矩,做事有羞耻心,举止有分寸,这就是妇德。说话谨慎,不说坏话,该说的时候才说,不让人厌烦,这就是妇言。勤于洗漱,衣着干净整洁,按时沐浴,保持身体清洁,这就是妇容。专心纺织,不嬉戏玩闹,把酒菜准备得干净整齐,用来招待客人,这就是妇功。这四点,是女人最重要的美德,缺一不可。但做到这些其实很容易,关键在于用心。古人说:“仁爱很远吗?我想做到仁爱,仁爱自然就来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咱先说这专心的事儿。《礼记》里说,男人可以再娶,但女人不能改嫁,所以说男人就像天一样。这天是躲不过的,男人也是离不开的。要是违背了神明,老天爷会惩罚你;要是违背了礼义,男人就会疏远你。《女宪》里就说了:“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 从这儿来看,女人就得好好选男人,用心去处。但这用心,可不是说要阿谀奉承、巴结讨好,最重要的是要端庄正派。平时要遵守礼仪,保持纯洁,不听闲言碎语,不看不该看的东西,出门不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家也不邋里邋遢,不和狐朋狗友瞎混,不东张西望地看人家的门户,这才叫专心正派。要是行为举止轻浮随便,看什么听什么都漫不经心,在家头发乱糟糟的,不收拾打扮,出门就扭扭捏捏装模作样,说不该说的话,看不该看的东西,这就叫不能专心正派了。

接下来咱们说说顺从。这“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是劝人要下定决心,专心致志的意思。婆婆公公的心,可不能轻易得罪啊!有些事情,因为恩情而疏远,也有些事情,因为道理而破裂。就算丈夫很爱你,但婆婆公公不同意,这就是因为道理而破裂的情况。那么,怎么对待婆婆公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婆婆说这样好,你就照着做;婆婆说那样不好,你也应该听话。千万别跟她们对着干,争论是非曲直。这就是所谓的顺从。《女宪》里也说:“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意思就是说,女人要像影子一样,跟着丈夫走,这样才能得到赏识。

我七叔的媳妇儿,她能得到丈夫的宠爱,全靠婆婆公公喜欢她;而婆婆公公喜欢她,又全靠我七妹夸她。这么说吧,我七叔媳妇儿是好是坏,全在我七妹一句话,所以七妹的心思,可不能忽视啊!大家都不知道七妹的重要性,不会好好和她相处来求得亲近,这真是太糊涂了!除了圣人,谁没点缺点呢?所以颜回贵在能改过,孔子欣赏他不二心,更何况是女人呢!就算是有贤惠的行为,聪明的性子,又能样样都做到完美吗?所以说,家里和睦就能掩盖不好的传闻,家里不和,坏话就传得到处都是,这是必然的规律。《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嫂子和妹妹的关系,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姐妹,地位上是对手,但情义上是亲人。如果是个温柔善良、谦逊听话的人,就能按照情理来加深感情,依靠恩情来巩固关系,让优点显露出来,缺点被掩盖,婆婆公公就会夸奖她,丈夫也会喜欢她,名声好到街坊邻居都知道,光荣也传到父母那里。但要是愚蠢不懂事的人,对嫂子就假装清高,对妹妹就仗着宠爱而骄傲自满。骄傲自满起来,还怎么和睦相处?恩情和义理都坏了,哪来的好名声?所以缺点暴露出来,优点被掩盖,婆婆生气,丈夫不高兴,坏话传遍内外,自己蒙羞,还让父母丢脸,也给君子带来麻烦。这就是荣辱的根本,显赫与否的基础,能不谨慎吗!所以说,想讨好七妹,最重要的是谦逊。谦虚是品德的根本,顺从是女人的行为准则,这两点,就足够和睦相处了。《诗经》里说:“在彼无恶,在此无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马融很欣赏这个道理,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学习。

昭女妹妹曹丰生,也很有才华和智慧,还写信来和他辩论,文章写得相当不错。

昭君七十多岁去世了,皇太后穿素服为他哭丧,还派使者监督丧事。他写的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一共十六篇。他的儿媳妇丁氏为他整理这些作品,还另外写了《大家赞》来赞扬他。

乐羊子他媳妇儿,不知道是哪家姑娘。有一回乐羊子出门,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给他媳妇儿。他媳妇儿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清廉的人不吃施舍的食物,更何况是捡到东西谋利,玷污自己的行为呢!”乐羊子特别不好意思,就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去远方拜师学习。

一年后他回来了,他媳妇儿跪下来问他为什么回来。乐羊子说:“想家了,没别的。”他媳妇儿就拿起刀指着织布机说:“这布,是从蚕茧开始织的,经过织布机一点点织出来,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才能织成一寸,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织成一匹布。现在要是把这布织坏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时间也浪费了。你学习也是一样,应该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努力去完善自己的品德。你中途回来,跟把这布织坏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了,又回去继续学习,结果七年都没回家。这期间,他媳妇儿一直勤快地侍奉婆婆,还经常给他送东西。

有一次,邻居家的鸡跑到他们家院子,婆婆偷偷杀了吃了。他媳妇儿看到鸡肉不吃,还哭了起来。婆婆奇怪地问她怎么回事。媳妇儿说:“我心里难受,我们家穷,不该吃别人的肉。”婆婆最后把鸡肉扔掉了。后来,有强盗想对乐羊子的媳妇儿图谋不轨,就先把婆婆绑架了。他媳妇儿听说后,拿起刀就冲了出去。强盗说:“放下刀跟着我,你就能活,不跟着我,我就杀了你婆婆!”他媳妇儿仰天长叹一声,举起刀割断了自己的脖子自杀了。强盗也没杀她婆婆。县太爷听说后,立刻抓住了强盗,还赏赐给他媳妇儿绸缎,并且按照礼仪把她厚葬了,人们称赞她为“贞义”之妇。

汉中有个叫程文矩的人,他老婆是同郡李法之的姐姐,字叫穆姜。程文矩有俩儿子,他前妻还有四个儿子。程文矩当了安众县令,后来死在任上。那四个儿子因为不是穆姜亲生的,就一直对她不好,各种嫌弃、刁难,积怨已深。可穆姜对他们特别好,温柔慈爱,比对亲生儿子还好,衣食住行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他们的东西比亲生儿子还多。有人劝穆姜说:“这四个孩子太不孝了,您干嘛不让他们搬出去,离远点儿?”穆姜说:“我正想用道理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改过自新呢!”

后来,程文矩前妻的大儿子得了重病,快不行了。穆姜心里特别难受,亲自给他熬药做饭,对他特别好。大儿子病好后,就叫来三个弟弟说:“我们的继母真是慈悲仁爱啊,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气!我们兄弟几个不懂事,不领她的恩情,简直禽兽不如!虽然继母对我们很好,但我们犯下的错也够多了!”然后,大儿子带着三个弟弟跑到南郑县衙门,把继母的恩德和自己的过错都说了,请求接受法律的惩罚。县官把这事儿报告给郡守,郡守非常赞赏穆姜的品德,就免除了他们家的徭役,放了四个儿子,还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那以后,这四个兄弟都改过自新,都成了好人。

穆姜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临终前,她嘱咐孩子们说:“我弟弟李伯度,是个聪明人。他主张薄葬,这个道理很对。我临死前的遗嘱,也是效仿贤圣的做法。你们都要遵守我的遗嘱,不要跟世俗一样,给我增加负担。”孩子们都按照她说的做了。

再说一个孝女的故事,叫曹娥,是会稽上虞人。她爸爸曹盱,会唱歌弹琴,是个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曹盱在县里的江边迎神,结果被水冲走了,尸体也没找到。曹娥当时才十四岁,就在江边哭喊,日夜不停,哭了十七天才跳江自杀。到了元嘉元年,县令长度尚把曹娥重新安葬在江南的河边,还给她立了碑。

吴许升的妻子是吕氏的女儿,字荣。许升年轻时是个赌徒,不务正业,荣却勤劳持家,孝顺婆婆。她多次劝说许升学习,每当许升做错事,她就哭着规劝他。荣的父亲因为许升的行为十分生气,便叫荣改嫁。荣叹息道:“这是我命中注定的遭遇,义理上不能背弃!”最终不肯改嫁。许升被妻子的深情所感动,痛改前非,四处寻师学习,最终功成名就。后来被本州征召,前往寿春赴任,途中不幸被盗贼杀害。寿春刺史尹耀抓到了盗贼。荣在路上迎接丈夫的灵柩,听说此事后,便前往州府,请求处死杀害丈夫的仇人。尹耀同意了她的请求。荣亲手砍下了盗贼的头颅,祭奠许升的亡灵。后来,郡里遭遇寇贼,寇贼想要攻打郡城,荣翻墙逃跑,寇贼拔刀追赶她。寇贼说:“跟我走就能活,不跟我走就死!”荣说:“我绝不会因为苟且偷生而受辱于寇贼!”于是杀了寇贼。那天,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其他的寇贼吓得叩头谢罪,然后才将被荣杀死的寇贼埋葬。

汝南袁隗的妻子是扶风马融的女儿,字伦。袁隗的事迹前面已经记载过了。伦从小就有才辩。马融家世显赫,富有,生活奢华。结婚之初,袁隗问伦:“妻子只需要操持家务就行了,为何你的嫁妆如此奢华?”伦回答说:“这是慈母的爱意,我不敢违背。如果您想效仿鲍宣、梁鸿那样清贫简朴,我也愿意效仿少君、孟光那样节俭持家。”袁隗又问:“弟弟在哥哥之前当官,世人会笑话的。现在你的姐姐还没出嫁,你先嫁人合适吗?”伦回答说:“我姐姐品德高尚,远非我所能比,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夫婿,不像我这样平凡,随便就嫁人了。”袁隗又问:“南郡君学习钻研深奥的道理,文章是辞赋的宗师,但他担任的官职,总是因为钱财而受损,这是怎么回事呢?”伦回答说:“孔子那样伟大的圣人,还免不了遭受武叔的诽谤;子路那样贤能的人,还遭受伯寮的控告。家父遭遇这些事情,也是很正常的。”袁隗沉默不语,无法反驳,帐篷外听的人都感到羞愧。袁隗当时权势显赫,伦也名扬天下。她活到六十多岁去世。

伦妹芝,是个有才华有节义的女人。她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母,悲痛之下,写下了《申情赋》。

这首赋我就不翻译了,大家可以自行欣赏。

庞淯县的赵娥,是赵氏的女儿,字娥。她父亲被同县人杀害,而娥的三个兄弟也因为疾病相继去世。仇人因此沾沾自喜,自以为没人能为他报仇了。但赵娥暗中怀着愤怒,偷偷准备了刀兵,经常驾着马车在路上埋伏,等待机会报仇。十几年过去了,她都没能找到机会。后来,她在都亭遇到了仇人,终于将他刺杀了。然后,她主动到县衙自首,说:“父亲的仇已经报了,请让我接受法律的制裁。”县令禄福很欣赏她的义举,想解下印绶和她一起逃亡。但赵娥不肯,她说:“报仇雪恨而死,是我的本分;依法办案,是你的职责。我怎敢苟且偷生,而枉法乱纪呢!”后来,她得到赦免。州郡为她立碑表彰。太常张奂也对她赞赏有加,送上礼物表示敬意。

沛县的刘长卿的妻子,是同郡桓鸾的女儿。桓鸾的事迹前面已经记载过了。她生了一个儿子,五岁的时候,刘长卿去世了。为了避免别人产生非议,她不肯回娘家。儿子十五岁的时候,又不幸夭折了。她担心自己会被误解,于是就提前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来发誓守节。族里的妇女都很同情她,劝她说:“你家应该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算有,你也可以通过婆婆姐妹来表达你的诚意,何必如此看重节义而轻视自己的生命呢?”她回答说:“我父亲五更先生,学习儒家经典,成为儒学宗师,还曾担任帝师。从五更先生以来,我们家族几代人,男子以忠孝闻名,女子以贞洁著称。《诗经》里说:‘不要辱没你们的祖先,要努力修养你们的品德。’所以我才提前割掉耳朵,来表明我的心意。”沛县县令王吉上奏朝廷,表彰了她的高尚品德,并为她家族树碑立传,称她为“行义桓釐”,县里每逢祭祀,都会为她献上祭品。

皇甫规的妻子,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皇甫规一开始死了老婆,后来又娶了她。这老婆呢,文笔特别好,还会写草书,经常帮皇甫规写信回信,大家都觉得她写得真厉害。等到皇甫规去世的时候,她年纪还轻,长得也漂亮。

后来董卓当了相国,听说过她的名声,就派人用一百辆车,二十匹马,还有很多仆人和钱财,隆重地去迎娶她。她呢,就穿得很简单的衣服去了董卓家门口,跪下来,自己陈述说自己很清白,说得特别伤心。董卓就让侍卫们都拔出刀来把她围住,然后说:“我的威风和教化,想要让天下人都臣服,怎么会在一个女人身上不行呢?”

她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开始痛骂董卓:“你个羌胡种,毒害天下,还不够吗?!我祖上几代都是清清白白的,皇甫家世代都是文武全才,是汉朝的忠臣。你爹妈难道不是让你当个小吏吗?你居然敢对我,一个朝廷命妇,做出这种不礼貌的事?!”董卓就把车停在院子里,把她的人头挂在车辕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她还对打她的人说:“怎么下手这么轻呢?快点用力打死我吧!”然后就死在了车下。后来人们画她的画像,叫她“礼宗”。

南阳人阴瑜的妻子,是颍川荀爽的女儿,名叫采,字女荀。她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阴瑜。十九岁生了个女儿,阴瑜就去世了。采当时还年轻,一直担心会被家里逼着改嫁,所以给自己设了很多防范措施。后来,同郡的郭奕死了妻子,荀爽就把采许配给了他。荀爽还故意装病,把采叫过去。采没办法,只好回去。她怀揣着刀子,暗暗发誓。荀爽让贴身侍女夺下她的刀,扶着她送她上车,还担心她会激动,所以派了很多人保护她。到了郭家后,采假装高兴,对身边的人说:“我本来打算和阴瑜合葬,没想到被逼到这个地步,我的心愿没实现,唉,怎么办呢?”然后,她让人点上四盏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请郭奕进来见面,和他聊天,一直说到天亮。郭奕对她又敬又怕,不敢勉强她,天亮就走了。采就吩咐下人准备洗澡水。进了房间关上门,让侍女回避,然后用粉笔在门上写道:“尸还阴。”“阴”字还没写完,怕有人来,就用衣带自杀了。下人们没在意,等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当时的人都为她惋惜。

犍为盛道的妻子,是同郡赵氏的女儿,字媛姜。建安五年,益州发生叛乱,盛道聚集人马起兵,结果失败了,夫妻俩都被抓起来,要被处死。半夜,媛姜对盛道说:“法律有既定的刑罚,我们肯定活不了了。你赶紧偷偷逃跑,重新建立家业,我留在监狱里,替你承担罪责。”盛道犹豫着没答应。媛姜就解开盛道的枷锁,给他准备了粮食和钱财。他们的儿子翔当时五岁,媛姜让盛道带着孩子逃走。媛姜替盛道守夜,应对自如。等到确认盛道逃远了,她就向官吏坦白,当场被杀害。后来,盛道和儿子因为大赦而得以回家。盛道被她的义举感动,此后终身未再娶。

话说有个孝顺的女儿叫叔先雄,是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她爹叫泥和,永建年间当过县功曹(县政府的属官)。有一天,县令派泥和坐船去巴郡(今重庆市)拜见太守,结果在湍急的河水中不幸遇难,尸体也没能找回来。

叔先雄心里又难过又怨恨,整天哭哭啼啼,活不下去似的,甚至想过自杀。她有两个孩子,才几岁大,她就分别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布袋,装上珠子手镯挂在孩子身上,一遍遍地跟他们道别。家人一直看着她,怕她想不开,过了百来天后,才稍微放松了警惕。叔先雄趁机划着小船,来到她父亲落水的地方放声痛哭,然后就投水自杀了。她弟弟叔先贤,那天晚上梦见姐姐告诉他:“六天后,我会和父亲一起出现。”到了那天,他果然看到姐姐和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在江面上。当地官府上报朝廷,还为叔先雄立了碑,刻上了她的画像。

再说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个叫董祀的妻子,她是同郡人察邕的女儿,名字叫琰,字文姬。她学识渊博,口才很好,还精通音律。她嫁给了河东(今山西省南部)人卫仲道。可惜的是,她丈夫去世了,也没留下孩子,她就回娘家住了。兴平年间,天下大乱,文姬被匈奴骑兵抓走了,沦为南匈奴左贤王的俘虏,在匈奴待了十二年,还生了两个儿子。曹操跟察邕以前关系很好,很惋惜他没留下后代,就派人用金银珠宝把文姬赎了回来,又把她嫁给了董祀。

蔡邕的儿子蔡祀当了屯田都尉,犯了法该杀头。蔡文姬跑到曹操那儿去求情。当时,朝廷的大官、有名望的学者,还有从远方来的使臣,满满当当地坐满了大厅。曹操就跟这些客人说:“蔡伯喈的女儿来了,现在让大家见见。”

文姬一进来,头发蓬乱,光着脚,咚咚地磕头认罪,说话声音清脆响亮,语气又悲痛又恳切,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曹操说:“她确实很孝顺,让人同情,但是文书已经发出去了,这可怎么办呢?”文姬说:“您马厩里那么多马,士兵也像树林一样多,干嘛舍不得派一匹快马,去救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就撤销了蔡祀的罪名。当时天气很冷,曹操还赏了她帽子和袜子。

曹操接着问她:“听说你家以前有很多书籍,你还记得多少?”文姬说:“我父亲以前收藏了四千多卷书,后来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一本也没留下。我现在还能背诵的,大概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我现在就派十个抄书的官员去帮你抄写。”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礼法上不能直接传授。请您给我纸笔,草书正楷我都听您的吩咐。”于是她就写书,一点儿都没出错。

后来,文姬因为感伤战乱离散,追忆往事悲愤不已,写了两首诗。

 

汉朝失去权力,董卓搞乱朝纲。他野心勃勃想篡位杀皇帝,首先就害死了许多忠臣良将。他逼迫皇帝迁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壮大自己的势力。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义军,想要讨伐这个不祥之物。董卓的军队从东边南下,金甲闪耀,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当地老百姓弱不禁风,而董卓的军队都是凶悍的羌族人。他们像打猎一样围攻城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杀戮殆尽,没有一个活口留下,尸体堆积在一起,互相支撑着。马车的旁边堆满了男人的头颅,马车后面则载着妇女。董卓军队长驱直入,进入关中,道路崎岖险峻,异常艰难。回头望去,家乡已经遥不可及,我的心肝脾肺都快要被折磨烂了。被掠夺的人数以万计,现在却无法聚集在一起。有些人骨肉分离,想说话却又不敢说。稍有不慎,就会被说成是勾结敌人,然后被杀掉。他们会用刀子指着你说:“我要用这把刀子杀了你,我们这些人可不会放过你!” 我哪里还会珍惜自己的性命,根本忍受不了他们的辱骂。他们甚至会用棍棒毒打我们,痛得我们死去活来。白天哭着走路,晚上哭着坐着,想死却死不了,想活却没希望。老天爷啊,我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要遭受这样的苦难!

边疆地区和中原地区不一样,民风彪悍,缺乏仁义道德。那里到处都是冰雪,寒冷的北风一年四季都在刮。风呼呼地吹着我的衣裳,嗖嗖地灌进我的耳朵。我想到父母,悲痛欲绝,哀叹不已。有外地来的客人,听到我的遭遇,总是很高兴。他们会问我消息,但往往不是我的同乡,只是偶然相遇,希望能够帮助我,让我和家人团聚。如果我能自己逃脱,却不得不抛弃我的孩子。上天啊,你为何要这样折磨人心,让我和家人永无相见的希望?生死两隔,我实在不忍心和孩子分别。孩子抱着我的脖子,问我妈妈你要去哪里?“人家说妈妈要走了,还会回来吗?妈妈一向很仁慈,怎么现在变得这么狠心?我还这么小,你怎么能不顾念我呢?”看到孩子这样,我的五脏六腑都碎了,我好像疯了一样。我哭着抚摸着孩子,却又犹豫着要不要离开。同时还有我的同龄人,来送别我,他们羡慕我能回家,哭喊着,撕心裂肺。我的马也停下了脚步,我的车也停了下来。围观的人都哭泣着,路人也跟着哭泣。我不得不割舍这份亲情,踏上漫漫征程。

悠悠三千里,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一想到我的孩子,我的心都要碎了。好不容易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城郭变成了荒山野岭,庭院里长满了荆棘。白骨遍地,不知道是谁的,横七竖八地躺着,无人掩埋。出门后听不到人声,只有豺狼在嚎叫。我孤零零地面对着这凄凉的景象,肝肠寸断。我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我的魂魄仿佛要飞走了。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旁人才来安慰我。我勉强地喘息着,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新的生活上,努力地振作起来。我流离失所,变得贫贱卑微,总是担心再次被抛弃。

唉,人生能有几回啊,我一年到头都活在忧愁里!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忧愁缠身的感叹。 想想看,人生苦短,转眼即逝,而我却总是被忧愁所包围,这日子真是让人难受啊!

哎,倒霉啊,摊上事儿了,家人都没了,就剩我孤零零一个人。我拿着简陋的行囊,去了西边,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真是经历了不少,走过羌族和蛮族的地界。山谷深远,路途漫漫,我总忍不住回头看看故乡,心里只有悲伤。晚上睡不着,吃不下饭,眼泪一直流个不停,眼睛都肿了。我意志消沉,只想死了算了,虽然活着,可是哪还有个人样啊。

那边啊,阳光稀少,阴气沉沉,夏天都下雪。沙漠广阔,尘土飞扬,草木不茂,春天也看不到生机勃勃的样子。人就像野兽一样,吃着腥臭的东西,说话也含糊不清,样子憔悴不堪。一年快要结束了,时间飞快流逝,夜晚漫长,宫门紧锁。我睡不着,起来披着破旧的草席,登上胡人的宫殿,来到广阔的庭院。乌云密布,遮蔽了月亮和星星,北风呼啸,寒气逼人。胡笳声声,边关的马儿嘶鸣,孤雁南飞,鸣叫声凄凉。乐师们演奏着琴瑟,声音和谐,却也悲凉凄清。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恨,想发泄出来,却又害怕惊扰别人,只能默默地哭泣,眼泪都湿透了衣襟。

终于可以回家了,要回去看看了。走到半路,我生下孩子,孩子哭着喊妈妈,我捂着耳朵,实在听不下去。我抱着孩子,孤零零地走着,疲惫不堪,容貌憔悴。回头看看,我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我的心都碎了,感觉像死了一次又活过来。

赞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