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顗,字雅光,是山东安丘人。他爹叫郎宗,字仲绥,研究《京氏易》,擅长看风、角、星、算,还会根据六日七分法推算吉凶,能观天象预测祸福,经常给人算命贴补家用。汉安帝曾经征召他,郎宗在朝廷上答策问,文章写得比其他儒生都好,后来被任命为吴县县令。当时突然刮起了暴风,郎宗根据天象推算出京城将发生大火,并且记下了具体日期,还派人去京城查看,结果真的像他预测的那样。朝廷大臣们听说后,上表推荐他,想让他当博士。但是郎宗觉得靠算命预测获得朝廷的赏识很丢人,听到征召他的文书到了,当天晚上就把县令的印信和官服扔在县衙就跑了,从此再也不做官了。
郎顗从小就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而且还精通经史典籍,他隐居在海边,经常有几百个学生来向他学习。白天钻研经典,晚上研究天文星象,他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每天都坚持不懈。州郡多次征召他做官,推荐他为有德行、品格正直的人才,但他都没答应。
到了汉顺帝时期,灾异频频出现。阳嘉二年正月,朝廷再次征召郎顗,郎顗就亲自到皇宫上书说:
臣听说,天上出现妖异的景象,地上出现灾难的征兆,都是上天用来警告君主,责令君主反省自身德行,使国家政权平衡稳定,从而使教化兴盛,政事顺利。《易内传》说:“各种灾异的发生,都与当时的政治有关。改变政治就能消除灾异,改进政治也能消除灾异。”希望陛下能够像古代明君那样勤于政事,认真地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过失,努力消除自己的过错和悔恨。
现在这世道啊,大家都讲究享受,人情淡薄得很。想要改变这种奢靡之风,就得从节俭做起;要改善人情冷漠,就得敦厚待人。要治理好国家,安定百姓,没有什么比遵循礼仪更好的了。要推行礼仪,遵守节俭,这都得从上层做起,要是从下往上改,那可就难了。《周南》的教化,《关雎》的治国方略,都是这个道理。基础稳固了,道理才能产生,风气好了,大家都会跟着学,水源清澈,水流才会清澈;水源浑浊,水流最终也会浑浊。天地运行的规律,就像鼓乐一样,以虚静为根本,从近到远地影响着万物。
我发现这些年来,皇陵多次发生灾害,天气炎热异常,这都惊动了神灵。《易经》里说:“君子不考虑顺应民意,这就是没有恩泽,灾难就会像火一样烧毁他的宫殿。”又说:“君主建造高大的宫殿,侵犯了阴气,就会发生火灾。”还说:“上层不节俭,下层不克制,就会发生大火烧毁君主的宫殿。”最近修缮西苍宫,重建太学,还有宫殿官署,都进行了大量的装饰修建。过去盘庚迁都殷地,就注重节俭;夏朝的君主住着简陋的房子,却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鲁国要修建大型府邸,闵子骞说:“还是用原来的吧,何必重新修建呢?”我认为,这些修建工程可以简化,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救济穷人,赈济孤寡老人,这才是上天的心意,也是百姓的福祉,是仁爱的根本,也是节俭的关键。遵循天意,爱护百姓,行仁政,讲节俭,怎么会没有福报呢?
土地是地祇的象征,阴性,平和安静,在施政的时候,应该恭敬对待,不要去打扰它。我发现从正月以来,阴雨连绵。《易经内传》说:“长时间阴雨不晴,就是乱气,是《蒙》卦和《比》卦的象征。蒙卦,指君臣上下互相欺瞒混乱。”又说:“想要行善却不用心,就会出现异常的阴雨天气。”贤人是教化的根本,云是下雨的工具。有了贤人不用,就像长时间阴雨不晴一样。前几天,天气比正常季节要冷,冰雪融化后又再次凝结。寒冷过后是炎热,炎热过后是寒冷,这是日月交替,寒暑相避,从而形成万物变化的规律。现在立春已过,火卦当令,应该温暖才对,现在却这么冷,违反了季节规律,这是因为赏赐不到位,而惩罚却加重了。应该等到立秋,顺应天时再行惩罚。
我埋头苦读《飞侯》,仔细研究各种政事,觉得立夏以后,很可能会发生地震和洪水之类的灾害。而且我观察到荧惑星运行异常,忽远忽近,穿梭于舆鬼、轩辕星之间。南方属火,象征着夏天的政事。如果政事失误,不遵循夏天的法令,荧惑星就会运行失常。正月初三到初九,是三公的卦象。三公在天上对应着台阶,在地下对应着元首。政事失误,就会出现寒冬反常的现象。“节彼南山”这句诗出自《周诗》;“股肱良哉”这句话记载在《虞典》。可是现在当权的那些人,都忙着攀附权贵,收受贿赂,却忘记了天下百姓的疾苦,整日无所事事,沉溺享乐,生病了也很快就恢复了。得了赏赐,领了钱,马上又生龙活虎了。这病怎么这么容易好?这么快就好了?靠这种方式来消除灾祸,兴盛太平,怎么可能呢?
现在选拔地方官吏,都交给三府来负责。下级官员不好,就怪罪州郡,州郡出了问题,难道不该追究提拔他们的责任吗?可是陛下您却对他们越来越优待,导致下面的人越来越放肆,这就是所谓的“大网疏,小网数”啊!三公们可不是我的仇人,我也不是个疯子,我之所以废寝忘食,苦口婆心,就是因为我真心希望朝廷能够兴盛太平,这可不是拍马屁!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不懂什么忌讳,我掏心掏肺,说话直来直去,就算要被砍头下锅,我也绝不后悔!我冒着风险上书,等待陛下的严惩。
奏章呈上去了,皇上又让我当面回答尚书。我回答说:
我听说明智的君王和圣明的君主都乐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忠臣孝子说话从不隐瞒实情。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天性愚笨老实,不懂得什么忌讳,所以才冒着生命危险,反复陈述我的意见。我真心希望陛下能够修养天地之德,展现日月之光明,广泛阅读史书典籍,学习前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了解历朝历代的政事得失。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就及时改正。效法文王武王的功业,学习尧舜的治国之道,消除灾祸,延长庆寿,号令天下。这真是我区区臣子的一片心愿,我日夜都在梦中想着这件事,尽我所能去谋划。我将前面的奏章整理一下,阐明其中的意思,并列举七条具体的建议,详细情况都在我的回答之中。
第一件事,关于皇陵和宫殿的修建,实在是太重要了,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可是偏偏现在火灾频发,甚至逼近寝宫,就算皇陵有灵,恐怕也会被惊扰吧!看看宫殿和府邸的修建,永平宫才建成不久,还没怎么住过,就开始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还有西苑,本来只是养些禽畜的地方,离宫殿也远,平时也不常住人,却也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地修建,耗费的人力物力,数额巨大,简直难以估量!《易内传》里说:“君主奢侈,过分装饰宫室,就会发生旱灾和火灾。”你看鲁僖公的时候就遭遇了旱灾,他赶紧整顿政治,下令停止一切歌舞享乐,停止一切土木工程的修建,虽然国家还不太平,但雨水还是及时降了下来。由此可见,上天对人的反应,就像镜子里的影像一样迅速。这个月十七日是戊午日,是个征兆日,太阳在申位,风从寅位吹来,丑时停止。丑、寅、申都是征兆位,如果没有火灾,那肯定会有旱灾。希望陛下能重新考虑一下这些修建工程的费用,多想想百姓的辛苦,停止那些没必要的土木工程,减少雕饰,节省饮食,减少宴乐!《易中孚传》说:“阳气感动了上天,很快就会有回应。”这样的话,祥瑞就会降临,灾害就会消除。
第二件事,从去年开始,《兑卦》主事,但大多都不灵验。《易传》说:“有外表而无内在,是虚伪的人;有内在而无外表,是真正有道的人。”寒暖是内在,清浊是外表。现在朝廷的三公大臣,个个表面上恭敬有礼,实际上却外强中干,只做表面功夫,没有真正辅佐国家的实绩,所以清浊的现象灵验了,而寒温的现象却没灵验。因此阴寒之气侵袭,导致气候异常。占卜说:“太阳运行到高处就有妖风,太阳被遮挡就有地裂。”这样持续三年,就会发生日食,阴气侵蚀阳气,逐渐积累而成。立春前后天气回暖,这是因为朝廷发布了宽松的政令;后来又变冷,是因为没有真正落实宽松的政策。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一定会有忠诚正直的人,整个国家的人民,难道就没有正直贤能的人吗?可是朝廷却从未听说过有赏识提拔人才的事,这怎么能求得贤才辅佐,拯救黎民百姓呢?应该选拔贤良的臣子,来辅助圣明的统治。
我听说啊,天道的运行规律不会离我们太远,就像三和五的数理,循环往复。今年是少阳之年,正是应该抓住时机有所作为的时候,我担心要是等到明年,就晚了,到时候可能会发生大灾难,就像冲击天门一样,戊己年就会出现灾害。我预测今年春天会干旱,夏天一定会发大水,我根据六日七分法推算出来的,可以肯定。灾害还没来之前,往往会有征兆出现,相互关联的。如果朝廷有什么过失,就会导致天地间的运行失调,从而引发灾害,这是在警示君王啊。帝王的责任,就是如果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就要减少自己的享受,多体恤百姓。这几年收成都不太好,很多人家都穷困潦倒,日子不如以前了。老百姓都吃不饱,您作为君王,拿什么来让他们吃饱呢?虽然水旱灾害现在还没发生,但咱们要像君子那样有远见,防患于未然。《老子》说:“老百姓挨饿,是因为上面收税太多。”所以孝文皇帝穿粗布衣服,穿皮鞋,用的都是简单的木器,从自身做起,减轻赋税,所以才能天下太平。现在陛下圣明,正值中兴之世,应该效法先帝,勤俭节约,这样天下百姓才能幸甚。《易经》上说:“天道没有偏私,总是帮助那些行善的人。”所以高宗皇帝因此享尽福禄,宋景公因此得以长寿。
我听说的啊,天道的运行规律是循环往复的,就像数字“三”和“五”一样,周而复始。今年是少阳年,咱们得抓住机会,不然等到明年就来不及了,可能会发生大灾,就像冲击天门一样,到戊己年就会出事。我预测今年春天会干旱,夏天会发大水,这是我根据六日七分法推算出来的,很准的。灾害发生前总会有征兆,这些征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朝廷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影响到天地的运行,从而导致灾害,这是在警示皇上啊。皇上应该体恤百姓,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就要减少自己的享受。这几年收成不好,很多人穷困潦倒,日子不如以前了,百姓都吃不饱,您作为皇上,拿什么让他们吃饱呢?虽然水旱灾害还没来,但咱们要像君子那样有远见,早做准备。《老子》说:“百姓挨饿,是因为上面收税太多。”所以孝文皇帝穿粗布衣服,穿皮鞋,用简单的木器,自己节俭,减轻赋税,所以才能天下太平。现在陛下圣明,正是中兴的好时机,应该学习先帝,勤俭节约,这样天下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易经》说:“天道没有偏私,总是帮助那些行善的人。”所以高宗皇帝因此享尽福禄,宋景公因此得以长寿。
我说啊,皇上,现在太子还没立,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这可是大事。我观察天象,发现情况不太妙。你看,荧惑星啊,去年春分后十六天在娄宿五度,按照《三统历》推算,现在应该在翼宿九度,可现在却在柳宿三度,差了五十多度呢!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这天,荧惑星从舆鬼宿东边进入轩辕星座,又从后星北边出来,往东走了四度,然后又往北转回来。这轩辕星座啊,代表着后宫;荧惑星呢,是至阳之精,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它进出轩辕,绕来绕去……《易经》上说:“天垂象,见吉凶。”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按照礼制,天子娶九个女人,正妻和妾侍都得有身份地位。可是现在宫里伺候的宫女,成千上万,有的从小就幽禁在宫里,连正常的人伦关系都无法建立,这憋闷之气啊,感动了上天,所以荧惑星才进出轩辕,来警示人伦不正,通过天象来提醒皇上。想当年武王伐纣成功后,把宫里的女人放出去,让她们自由婚嫁,还提拔了商容这样的人才,以此来整顿人伦,彰显贤德,所以上天赐给他圣子成王。现在陛下您宫里积攒了这么多宫女,违背了天意,所以皇子夭折的多,继承人也没着落。《诗经》里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现在最要紧的是多生儿子,扩大子嗣,这方面的事,您可得好好想想!应该让宫女们出宫,让他们自由婚嫁,这样上天自然会降福,子孙后代才能兴旺发达。希望陛下您能认真考虑,反复斟酌这件事。各位大臣和近臣,也应该理解我的意思,劝谏陛下。
说古往今来,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说天象,其实也是说人情世故。我希望您能问问百官,如果有人反对我的意见,我愿意承担责任。
臣觉得去年闰月十七日晚上,看到有白气从西方天苑星附近,跑到左足星,又进入玉井星,过了几天才消失。《春秋》上说:“有星孛于大辰。”大辰是什么呢?就是大火星。大火星是大辰,伐星也是大辰,北极星也是大辰。这颗星运行到一宿,又连着影响到另外三宿,说明这是北辰,也就是帝王的宫殿啊。要是皇宫里没有规矩,政治教化混乱,军队实力衰弱,这三颗星就会有异象来回应。白虎星主兵灾,它的宿主是赵国和魏国,异象出现在西方,也对应着三辅地区。金气出现变化,通常在秋季。我担心立秋以后,赵国、魏国和关中地区会有羌族叛乱的危险。应该提前通知各郡县,让百姓按时耕种,减轻徭役和赋税,不要随意兴建工程,加强监狱防守,做好防御准备,选拔贤能官员来安抚百姓。金气变化的责任在朝廷高官,应该在五月丙午日,派太尉穿着祭祀服装,立起井字形的旗帜,写上玉板上的策略,在西郊举行仪式,反省过错,向老天谢罪,消除妖气。因为火克金,这样就能转祸为福。
臣又发现,这个月十四日巳时,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太阳旁边出现白色纯净的光气,叫做虹。虹贯穿太阳,这是侵犯太阳啊;春天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政治将要发生变动。现在朝廷内外都在考察官员,考察的内容,很多都不是紧急的事情。再说恭陵发生火灾,主事的人还没确定,抓捕了很多官员,都严刑拷问了。火灾是上天的警告,提醒君王,应该顺应天意,不能违背,应该敬畏,不能轻慢。陛下应该反省自身,以防以后再发生灾难。所有官员的考察,都应该等到立秋之后再进行。《易经》上说:“君王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按照顺序提拔贤能的官员,以后一定会有好事情发生。”反过来,就会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如果是在甲乙日出现,说明责任在中台。司徒上任以来,阴阳失调,很久没有推荐贤才的计划,天下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担忧。而且立春以来,金气又出现了,金克木,一定会发生兵灾,应该罢免司徒来顺应天意。陛下如果不早点处理,就会辜负我的话,让百姓遭受灾难。
汉朝从建立到现在,已经三百三十九年了。根据《诗经》里的说法,高祖刘邦起兵是在亥仲二年,现在是戌仲十年。《诗经·汜历枢》里说:“卯酉之年是革新政事的时候,午亥之年是革命变革的时候,神明在天门,出入巡视,聆听人间的声音。”意思是说,神明掌管着戌亥之年的帝王兴衰成败,如果帝王行善,国家就会昌盛;如果帝王作恶,国家就会灭亡。 根据《易经·雄雌秘历》来看,现在正是困顿乏力的时期。九二困卦的意思是,很多小人想要一起陷害君子。《经书》上说:“困顿而不失其本心,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在困厄险阻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改变自己的道路。陛下您之前潜心修养,隐忍屈辱,登基之初,紫微宫都为之震动,现在正是改朝换代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但是,我还是担心不好的预兆还没有完全消失,君子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认为戌仲年已经过去,明年进入新的一年,文帝刘恒改制,废除了肉刑,到现在正好三百周年了。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大规模地简化法令,改革官职名称,简化车服器械,凡事都要有所改变,由大化小,由奢入俭,精简政务,去除繁琐。改元更始,广纳贤才,选拔正直的人才,征召有道之士,广泛采纳不同的意见,开辟畅所欲言之路。
我刚才说的这些,考虑到可能会触犯忌讳,所以说得比较含糊,不敢说得太详细。
审问官员问顗说:“你刚才说‘白虹贯日,政变常也’,朝廷一直沿用旧章,有什么变化可以称之为‘常变’呢?你还说‘应该大规模地简化法令,改革官职名称’,有人说改变常制会招致灾祸,有人说改变旧制才能去除异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阳嘉年间才刚刚建立,现在又要改元,依据是什么经典?请你用事实来回答。” 顗回答说: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阳气蓬勃发展,滋养着世间万物。皇上应该效法自然,顺应时令,以温和仁慈的政策治理天下,遵循法令。但是现在,立春之后,各种政务依然繁忙,秋冬的政令还延续到春夏,所以才会出现白虹贯日这种反常的天象。凡是邪气侵犯阳气,就会出现彩虹掩盖太阳的现象,这都是因为臣下办事急躁造成的,根本不是朝廷宽松仁慈的治国之道,这是违反常理的过失啊!
现在选拔官员都归三司管辖,他们并非像周朝的周公、召公那样有才能,却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责任。每次选拔人才,都要经过很多官员的审核,公府门口,宾客盈门,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财货堆积如山。那些将要升迁的人,竞相贿赂推荐,纷纷派遣子弟四处奔走,塞满了道路,这简直是打开了贪污腐败的大门,助长了虚伪浮夸的风气,这哪里是遵循旧制啊!尚书的职位掌管着国家大事,宫禁森严,私下请求根本无法通过,偏袒亲信的恩情也用不上。选拔官员的权力,最好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比较妥当。我愚笨无知,不知道该如何权衡,这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是目前应该采取的措施。孔子说过:“汉朝三百多年,历法也改过制度。”三百四十年为一个周期,五德循环一千五百二十年,五行轮流使用。皇上顺应天时,就像从春天到夏天,更换青色衣服为红色衣服一样。自从文帝减轻刑罚以来,已经三百多年了,轻微的禁令也逐渐积累增多。皇上的法令,就像江河一样,应该让人容易躲避,但难以触犯。《易经》说:“容易理解,简单易行,容易理解又简单易行,天下就太平了。”现在应该减少奢侈,崇尚节俭,以身作则,改变一些名号和称谓。《易经》说:“君子的行为,或在朝堂,或在田野,殊途同归,都能达成共识。”所以说,顺应变化而行善,可以消除灾难;顺应变化而作恶,一定会导致祸乱。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一年之交,历法运数改变,所以可以改元,这样才能顺应天道。
我愚昧无能,无法回答圣上的询问。
我再次上书推荐黄琼、李固,并陈述消除灾难的方法:
我之前奏报的七件事,都是关系到国家大事的紧急事务,应该立即施行。我知道自己愚钝浅陋,说的话可能不合圣意,地位卑微,言论不被采纳,我应该受到惩罚,现在我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自处。
我听说,掏空树木做船,削尖桨,是为了要渡过江海;选拔贤能的人才做助手,是为了要安定天下。以前唐尧当皇帝的时候,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为他效力,像伊尹、皋陶开创了德政,周公、召公辅佐他,所以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让他的功绩名垂青史。《诗经》里说:“赫赫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宣王就是依靠仲山甫,才使得国家安定繁荣。
陛下您登基以来,勤于政事,可是那些重要的职位,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灾害不断,国家也不太平。我查阅史书,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没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得到贤才而兴盛,因为失去贤才而衰败的。再说,有才能的人就像鸟儿一样,会飞来飞去寻找栖息的地方,只有用德行来提升他们的地位,他们才会尽心尽力,这样才能让君子们以贫贱为耻,以富贵为乐。如果有了功劳不给予回报,说了话也不被采纳,他们来朝中没有快乐,升迁也没有方向,那他们都会回到山林田野,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
寻找贤才,是上天交给君主的责任,也是为了百姓。不用贤才,那就是违背天意,辜负了百姓的期望。违背天意就会有灾难降临,辜负百姓的期望,施政就会失败。灾难降临,百姓就会怨声载道;施政失败,君王的权威就会受损。四时之气失调,五方之运不好,这些灾祸的根源都在于此。您怎么能不刚强果断,谨慎小心,来守护上天赐予的功业、盛德和伟大事业呢?
我发现光禄大夫江夏人黄琼,这个人啊,特别喜欢研究道家学说,为人清廉自然,虽然穿着粗布衣服,却有着非凡的才能和见识,精通经史典籍,而且在做官方面也很有能力,能明辨是非,适应变化。朝廷以前对他很器重,经常让他参与朝政大事。可惜的是,黄琼上朝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因为生病去世了,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老子》说得好:“大音希声,大器晚成。”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三年才能站稳脚跟。全国老百姓都称赞朝廷有这样优秀的人才,但也有人奇怪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去世了。陛下应该对他加倍恩宠,给予他最高的礼遇,将他迎回京城,以此来安慰天下人的心。
再说说汉中人李固,他四十岁了,精通各种技艺,为人仁义,像颜回、闵子骞那样品德高尚。他清廉正直,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忠诚正直,品格高尚,超过古人,当代无人能及。他天生就具有非凡的才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上天让他来到世上,一定是为了辅助圣明的汉朝。应该征召他来朝廷任职,以此来向天下人表明朝廷的贤明。那些有超凡才能的人,不应该被官职的高低所限制。以前颜回十八岁就名扬天下,子奇年纪轻轻就很有影响力。如果能征召黄琼和李固,让他们参与朝政,那他们的功绩将超过伊尹、傅说,从而留下光辉的业绩,带来吉祥的景象。我顗明对人才的了解有限,只能听取大家的意见,百姓拥护谁,就说明谁有才能,大家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请求陛下广泛询问百官,仔细考察他们的名声和品行,如果发现有一点不符合,那就是我欺骗了国家。希望陛下圣明英明,不要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影响对人才的选拔。
接下来,我还要补充四件事,请陛下过目:
第一件事,孔子在《春秋》里记载“正月”,是为了表达对一年开始的敬意。皇帝效法天象,遵循季节的顺序,应该广开恩德,封赏贤能,施以恩泽,彰显仁厚,顺应自然之气,滋养万物。这样一来,天文就会光明灿烂,星辰清晰可见,五星运行有序,四季和谐。反之,太阳就会失去光辉,天地就会混浊不清,时令错乱,阴霾遮蔽阳光。从立春到现在,已经过了好些日子了,却没看到什么仁德施政的举动,只听到处罚拷打的声响。老天爷对人的反应,就像影子跟着人一样快,可是自从新年以来,总是阴天,月亮不放光,太阳也不明亮。太阳象征着君主,下面的政事有变动,天上太阳就会有反应。天上的阴晴变化,随着政事的兴衰而变化。天上出现的异常现象,都不是空穴来风。难道陛下您是太忙了,政事上有所疏忽吗?为什么天象的警告屡屡出现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发扬刚强的精神,启用贤能之士,勤于政事,才能获得像断金一样的成效。我之所以先说太阳的事,是因为太阳不能长期黑暗,必须赶紧改正。虽然这些异常现象看起来很细微,但事情却非常重大。我的话虽然简短,但意思却很深远。希望陛下您能重视我的奏章,认真思考。
第二部分,没有内容了。原稿只有一段。
孔子说过:“雷声刚开始响起的时候,《大壮》卦开始应验;君主软弱,臣子强盛,是从《解》卦开始的。” 现在是九月九日到十四日,《大壮》卦当令,这是个传递消息的卦象。在这六天里,雷声应该响起,雷声响起就代表着岁时之气平和,王道兴盛。《易经》说:“雷声从地底奋起,预示着吉兆,先王因此而创作音乐,崇尚德行,并且将丰厚的祭品献给上天。”雷声,是用来萌发万物,驱除阴邪,消灭害虫的。万物都需要雷声来激发,需要雨露来滋润,所以《经》上说:“雷声使万物运动,雨露使万物滋润。” 君主应该崇尚宽大,顺应春天的时令,这样雷声就会应时而发,如果不顺应时令,就会在冬天发声,震动却潜伏着危险。《易传》说:“该打雷的时候不打雷,是因为太阳的能量太弱了。”现在阴气没有消除,日月颜色异常,这就是它的后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它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进退,相应地决定政事的成败。圣明君主,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就像璇玑运转,与天相符相应。雷声是号令,它的德行是生养万物。如果号令废弛,该生养的时候却杀戮,那么雷声就会反常,就会没有好年景。陛下如果想要消除灾祸,昭示福祉,顺应天意,使天下太平,就应该考察那些残害百姓的奸臣恶吏,赶紧把他们罢免,以安抚百姓,这样上天就会高兴,雷声自然就会响起。
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日,太白星和岁星在房宿、心宿交汇。太白星在北,岁星在南,相距几寸,光芒交接。房宿、心宿是天帝的明堂,处理政务的地方。《孝经钩命决》说:“岁星在心宿,那一年五谷丰登。”《尚书洪范记》说:“月亮运行在正道上,按时节变化,德行深厚就能得到福报,重华就是因为这样而留下美名。” “重华”指的是岁星在心宿。现在太白星与它交汇,在明堂相合,金木相克,却反而交汇在一起,这是阴盛阳衰,臣下专权的征兆。房宿、心宿在东方,对应的是宋国。《石氏经》说:“岁星出现在左边,那一年丰收;出现在右边,那一年歉收。”现在金星和木星都在东方,岁星在南,这是出现在右边,恐怕今年五谷歉收,宋国人民要挨饿了。陛下应该认真审视明堂处理政务的情况,这样妖异之象才能消除,五星才能恢复正常的运行顺序。
《易经》上说:“阳气不足就会干旱,阴气凌犯阳气也会干旱。” 阳气不足,就是当权者不施恩泽于百姓;阴气凌犯阳气,就是权力离开朝廷,臣下专权。从冬天到春天,一点好兆头都没有,还经常刮西风,反常得很。朝廷为此费尽心思,四处祈祷,祭祀山川,甚至把龙形雕塑搬到集市上祈雨。我听说上天感应万物,不会因为虚假的举动而改变,灾害的发生,关键在于自身是否有过错。如果说雨可以祈求而降,水可以驱赶而止,那每年就不会有灾害,太平盛世也就指日可待了。然而灾害不断,问题不在于此。
自从立春以来,朝廷没有看到对有功之臣的赏赐,对有德之人的表彰,对孤寡老人的慰问,对贫弱之人的救济,却只看到洛阳的官吏四处奔走,抓捕细微小节的过错,监狱里关满了人。我听说恭陵火灾的地方,曾经出现过光芒,这说明天灾并非人祸。丁丑日的大风,遮天蔽日,风是号令,是上天的震怒,都是为了警示君主要忠厚仁慈。又连续几个月不下雨,眼看就要危害庄稼了。如果颗粒无收,那饥饿的人民将占到十分之七八。陛下应该广施恩泽,救济百姓。过去尧帝遭遇九年大水,百姓都提前储存了十年的粮食,减免赋税,预防灾害,这就是应对之法。希望陛下早日施恩泽,以回应上天的旨意。如果我的话不被采纳,朝政不改,那立夏之后才会下雨,现在是没指望了。如果朝政不变,天还不下雨,那就是我诬陷了皇上,愚昧无知,该当受烹杀之罪了。
奏章上呈后,皇上特别下诏任命他为郎中,他以生病为由推辞,然后回家了。四月,京城地震,城墙坍塌。那年夏天大旱。秋天,鲜卑人攻破马邑城,打败代郡军队。第二年,西羌侵扰陇右。这些都跟顗说的情况一样。后来朝廷又用公车征召他,他还是不去。
他同县有个叫孙礼的人,为人凶恶残暴,喜欢结交游侠,他和同乡的人都仰慕顗的名声和品德,想和他交好。顗却不理会,因此结怨,最终被孙礼杀害了。
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阴人。他好学,博古通今,精通天文历法。
话说汉桓帝的时候,宫里的宦官们专权乱政,搞得民不聊生,而且皇帝还接连失去皇子,各种灾害也特别多。延熹九年,也就是公元166年,一个叫李楷的人,直接跑到皇宫门口,上书给皇帝,说:
我听说啊,上天虽然不说话,但它通过各种自然现象来警示我们。你看尧舜两位圣明之君,他们都得仔细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了解五星的位置,才能享有百年寿命,留下万世之法。我私下里发现,去年五月,火星跑到太微宫,冲撞了皇帝的座位,还冲出了端门,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到了闰月吉日,金星又跑到房宿,冲撞了心宿的小星,光芒耀眼,震动四方。“中耀”代表天子,“傍小星”代表太子。太微宫是天帝的宫殿,五帝的座位,现在金星火星的光芒在那里闪耀,按照占卜的说法,这是天子要出事的征兆;而且它们还都跑到房宿和心宿,预示着没有继承人。今年,木星长期停留在太微宫,逆行到掖门,又靠近了“执汉”星。木星代表木德,喜欢生长,讨厌杀戮,它这么长时间不走,说明是由于皇帝仁德不够,刑罚太严厉造成的。七年前的十二月,火星和木星一起进入轩辕,逆行四十多天,结果邓皇后就被杀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冻死了很多鸟兽鱼鳖,洛阳城边的竹柏树叶都枯萎了。我曾经听老师说过:“柏树受伤,竹子枯萎,三年之内,天子就会遭殃。”现在洛阳城里,晚上老百姓莫名其妙地喊叫,说看到火光,人声鼎沸,这从占卜的角度来看,也和竹柏枯萎的情况一样啊!从春天到夏天,一直都在下霜雹和暴雨,这都是因为咱们当官的作威作福,刑罚过于严厉造成的啊!
太原太守刘瓆和南阳太守成瑨,他们一心想铲除奸邪,他们所杀的人,都是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可陛下却听信了那些阉竖的谗言,把他们抓起来审问。朝廷的三公大臣上书请求赦免刘瓆等人,可陛下根本不理睬,反而还严厉斥责他们。这样一来,那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们,以后还敢说话吗?
臣闻杀无罪,诛贤者,祸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来,频行诛伐,梁、寇、孙、邓,并见族灭,其从坐者,又非其数。李云上书,明主所不当讳,杜众乞死,谅以感悟圣朝,曾无赦宥,而并被残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汉兴以来,未有拒谏诛贤,用刑太深如今者也。
我听说啊,杀害无辜的人,诛杀贤能之士,这种祸害会延续到三代。自从陛下登基以来,频繁地进行诛杀,梁氏、寇氏、孙氏、邓氏,都被灭族了,牵连被杀的,更是数不清。李云上书直言进谏,这是明君不应该回避的;杜众请求一死,希望能引起朝廷的警醒,可是都没有得到赦免,反而都被残忍杀害,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冤枉啊!汉朝建立以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拒谏诛贤,滥用刑罚的。
永平旧典,诸当重论皆须冬狱,先请后刑,所以重人命也。顷数十岁以来,州郡玩习,又欲避请谳之烦,辄托疾病,多死牢狱。长吏杀生自己,死者多非其罪,魂神冤结,无所归诉,淫厉疾疫,自此而起。昔文王一妻,诞至十子,今宫女数千,未闻庆育。宜修德省刑,以广《螽斯》之祚。
以前永平年间的旧例,所有需要重新审理的案件,都必须等到冬天关押犯人的监狱(冬狱),先要调查清楚再执行刑罚,这是为了慎重对待人命啊。可是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州郡官吏玩忽职守,为了避免繁琐的审理程序,就随便找个借口说犯人有病,结果很多人死在了监狱里。地方长官自己滥杀无辜,死的人大多并非有罪,他们的冤魂无处申诉,所以淫乱、妖邪、瘟疫,就从这时候开始盛行起来了。以前文王的一个妻子,生了十个儿子,现在宫里几千个宫女,却没听说有什么喜庆生育的事儿。应该修养德行,减少刑罚,才能像《螽斯》那样子孙兴旺啊。
又七年六月十三日,河内野王山上有龙死,长可数十丈。扶风有星陨为石,声闻三郡。夫龙形状不一,小大无常,故《周易》况之大人,帝王以为符瑞。或闻河内龙死,讳以为蛇。夫龙能变化,蛇亦有神,皆不当死。昔秦之将衰,华山神操璧以授郑客,曰“今年祖龙死”,始皇逃之,死于沙丘。王莽天凤二年,讹言黄山宫有死龙之异,后汉诛莽,光武复兴。虚言犹然,况于实邪?夫星辰丽天,犹万国之附王者也。下将畔上,故星亦畔天。石者安类,坠者失势。春秋五石陨宋,其后襄公为楚所执。秦之亡也,石陨东郡。今损扶风,与先帝园陵相近,不有大丧,必有畔逆。
再说,七年前六月十三日,河内野王山上有一条龙死了,长达几十丈。扶风郡有星星坠落变成石头,声音传遍了三个郡。龙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周易》里把龙比作大人,帝王都把龙当作祥瑞的象征。有人听说河内龙死了,就讳称它是蛇。龙能变化,蛇也有神灵,它们都不应该死。以前秦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华山神拿着玉璧交给一个郑国人,说:“今年祖龙要死了”,秦始皇害怕了,逃跑了,最后死在了沙丘。王莽天凤二年,谣传黄山宫里有龙死的怪事,后来汉朝诛杀了王莽,光武帝重新兴起。虚假的传言尚且如此,何况是真的呢?星辰在天上闪耀,就像万国依附于帝王一样。臣子要反叛君主,所以星星也会坠落。石头安稳地存在,坠落的石头预示着失势。春秋时期,五块石头坠落在宋国,后来宋襄公被楚国俘虏。秦朝灭亡的时候,石头坠落在东郡。现在扶风郡有石头坠落,又靠近先帝的陵墓,如果没有大的丧事,那就一定会有叛乱啊!
自古以来,从春秋时期到历代帝王,都没听说过黄河水清澈,太学大门自己倒塌的怪事。我认为黄河,象征着诸侯的地位;“清”代表阳, “浊”代表阴。黄河本该浑浊,却反常地清澈,说明阴气想变成阳气,诸侯想当皇帝。太学是天子教化的场所,大门无缘无故倒塌,说明文治将要衰败,教化要废弛了。京房的《易传》里说:“河水清,天下平。”现在天象异常,地震频发,瘟疫流行,这三种灾难同时出现,黄河却清澈了,这就像春秋时期不该出现的麒麟却出现了,孔子还把它记下来当作奇异之事呢。
我以前上奏琅邪宫崇献上的神书,您没听取我的建议。我听说布谷鸟在孟夏鸣叫,蟋蟀在始秋鸣叫,万物虽然微小,但意志坚定;人虽然卑微,却能说出忠言。我虽然卑微,但真心希望您能给我个机会,让我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我的奏章您没批复。
十多天后,我又上书说:
我观察到太白星向北运行几天后,又出现在东方,这预示着将有大规模的战争,而我们国家衰弱,四夷强盛。我又推算星象,荧惑星现在将要出现又隐藏,这预示着必有阴谋。这一切都是因为监狱里冤案太多,忠臣被杀害。德星长期守护执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陛下应该顺应天意,仔细审查冤狱,为刘瓆、成瑨平反昭雪,追封李云、杜众等人的子孙。
天子对天不孝顺,就会发生日食和星象异常。这几年正朔日发生日食,日月星辰不明,五星运行错乱。之前宫崇献上的神书,主要是奉祀天地,顺应五行,里面也有兴国延嗣的办法。书中文字浅显易懂,与经典相符,但您没采纳,所以国家后继乏人,孝冲帝、孝质帝都短命早逝。
我还听说过,如果君主喜好不正,就会招致天谴。周朝衰败时,诸侯之间互相争战,夏育、申休、宋万、彭生、任鄙这些人就出现在那个时代。商纣王好色,妲己就出现了。叶公好龙,真龙就游进了朝廷。现在黄门常侍是受天谴的人,陛下却宠爱他,加倍恩宠,后继无人,难道不是因为这个吗?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微宫而在天市,说明应该给皇帝当侍从,负责市场。现在却反倒让他担任常伯的职位,这实在不是天意。
我听说宫里建了黄老和佛教的祠堂。这些学说讲究清静无为,慈悲为怀,主张节欲简奢。可是陛下您沉溺享乐,滥杀无度,这都违背了这些学说的根本,怎么能得到长久的福泽呢!有人说老子到了西域就成了佛教徒。佛教徒不曾在桑树下久留,不愿沉溺于情爱之中,这才是真正的精进啊!天神送给他美女,佛教徒说:“这不过是个装血的皮囊罢了。”于是根本不看一眼。他能够如此专一,才能成就道业。陛下您沉迷于美色,享受着天下最美好的事物,吃着天下最美味的食物,您怎么能做到像黄老之学那样呢?
书上奏章后,皇帝立即召见尚书,询问事情的经过。蔡邕说:“我听说古代本来没有宦官,到了武帝晚年,因为武帝年纪大了,经常出入后宫,才开始设立宦官。后来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大,到了顺帝时期,就更加兴盛了。现在陛下您提拔宦官,比以前多出了十倍不止。至今没有继承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喜欢他们而导致的吗?”尚书把蔡邕的奏章呈给皇帝,皇帝下令有关部门查处。尚书奉旨奏道:“宦官的职位,并非近世才设立的。汉初张泽担任大谒者,辅佐绛侯诛杀诸吕;孝文帝让赵谈担任参乘,他们的子孙都昌盛发达。蔡邕的奏章言辞激烈,但却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借用星象,伪托神灵,捏造事实,欺骗皇上。请求交给司隶校尉,依法惩治蔡邕的罪行,押送到洛阳监狱。”皇帝认为蔡邕的话虽然尖锐,但都是关于天文星象的推测,所以没有杀他,只是像司寇一样论处他的罪行。
早先,顺帝时期,琅琊人宫崇进献了他在曲阳泉水上得到的《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这些书是用白色的绢帛写成的,用朱砂标注,卷首用青色丝线扎好,卷末用朱砂标注,书中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却夹杂着许多巫术和妖言。有关部门奏报说宫崇进献的书是妖言惑众,不符合经义,于是把书收缴起来藏了起来。后来张角得到了一些这本书的残卷。
等到灵帝即位,灵帝认为蔡邕的奏章说得有道理。太傅陈蕃举荐蔡邕为方正之士,但蔡邕没有接受。乡里人都非常敬重他,每当太守来视察,都要向他行礼问候。中平年间,朝廷征召荀爽、郑玄和蔡邕担任博士,他们都没有赴任,蔡邕最终死在家里。
话说啊,古人说过:“善于观察天象的人,一定也能在人事上有所验证。”张衡也说过:“天文历法、阴阳占卜,这些都是现在应该重视的。”郎顗和襄楷他们,能够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把天象和人事结合起来分析,所以祸福吉凶都能预测出来,而且还能从中引申出一些道理。这说明,这些天文历法之类的学问,确实对当时的社会有所帮助,后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但是,这玩意儿容易让人迷信巫术,所以君子不能全信它。
咱们再来看看这评价吧:“仲桓术深,蒲车屡寻。苏竟飞书,清我旧阴。襄、郎灾戒,实由政淫。” 这诗里说的,大概就是郎顗、襄楷他们虽然精通天文,但最终还是因为政治腐败才导致了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