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名字叫瑱(tiàn),一开始叫友贞,登基后改名叫锽(chuò),贞明年间又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瑱。他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他母亲是元贞皇后张氏。他出生在东京,那是唐文德元年,戊申年(公元888年)九月十二日。这位皇帝长得好看,性格沉稳少言,很喜欢跟儒生交往。唐朝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太祖称帝后,封他为均王。当时太祖刚设立天兴军,那是他的亲卫部队,他把这位皇帝任命为左天兴军使。开平四年夏天(公元910年),皇帝的官职升为检校司空,仍然担任天兴军使,并且兼任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他从小就长得漂亮,性格内敛,不怎么爱说话,但却很喜欢跟那些读书人在一起。到了唐朝光化三年的时候,他被派到河南府当了个参军。他老爸太祖称帝后,封他为均王。那时候,他老爸刚成立了一支叫天兴军的部队,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亲卫队,就让他当了这支部队的左军指挥使。到了开平四年夏天,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检校司空,天兴军使的职务还是没变,还多了一个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头衔,算是掌握了京城的兵权。
公元912年6月2日,友珪这小子造反了,杀害了皇帝他爹!他假传太祖皇帝的命令,派人火速赶到东京,密令杀掉博王友文。友珪自己登基当了皇帝,把原来的皇帝——他的弟弟,安排到东京当个留守,挂个开封府尹、司徒的头衔,实际上就是软禁。友珪篡位夺权,人心不服。
这时候,赵岩到了东京,跟皇帝私下密会,商量着怎么夺回江山。皇帝诚恳地向他求计,赵岩说:“这事儿简单得很,成败全看杨令公(杨师厚)愿不愿意帮忙,只要你一句话,让禁军听你的,这事儿立刻就能办成!”赵岩当时管着禁军,回到洛阳后,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侍卫亲军袁象先。
皇帝派他心腹马慎去魏州找杨师厚,并说事成之后,赏给杨令公五十万贯钱,还让他兼任镇守一方的大官。这马慎是燕地人,胆子大,说话也利索,他跟杨师厚说:“郢王(友珪)杀父弑君,篡了皇位,宫里荒淫无度,简直没边了!洛阳人心都散了,东京百姓都盼着您呢!您要是帮着咱们把郢王干掉,那就是辅佐新君的大功劳,平定叛乱的大英雄!”
杨师厚有点犹豫,跟他的幕僚说:“我跟郢王是君臣关系,现在突然反水,别人会怎么看我?”马慎说:“郢王杀父弑君,是罪大恶极的元凶!均王(指被软禁的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您这是替天行道!要是等郢王得势了,您到时候怎么办?”杨师厚一听,吓了一跳:“我差点儿就误事了!”立刻派手下王舜贤去洛阳,跟赵岩、袁象先一起密谋。
当时,友珪的左右龙骧军都在东京,皇帝假造友珪的命令,把他们调回洛阳。之前,刘重遇手下龙骧军的一个指挥使在怀州叛乱,朝廷追捕了好几年,皇帝就派人去激怒这些士兵,说:“郢王因为你们龙骧军以前叛乱过,所以要追杀你们回洛阳,把你们全杀了!”第二天,皇帝就用假诏书宣布这个消息。 (《通鉴考异》引《梁太祖实录》记载:丙戌日,东京说龙骧军奉诏去西京,军队不肯出发。实际上是友珪征调他们,并非友贞假造命令,只是激怒他们说要杀他们而已。)
这些士兵一听,都吓坏了,将领们哭着求皇帝指条活路。皇帝对他们说:“先帝在位三十多年,励精图治,打了无数胜仗,你们都跟着他出生入死。如今先帝都中了奸人的计策,你们又怎么能逃脱呢?”然后,皇帝拿出太祖皇帝的画像给将士们看,哭着说:“郢王杀害君父,违背天理,还要屠杀你们这些亲军,你们要是能跟我一起回洛阳,抓住这个逆贼,向先帝谢罪,就能转危为安!”将士们都激动地说:“大王说得对!”齐声高呼万岁,拥戴皇帝为主。 这已经是友珪改元后的二月十五日了。
皇上就派人通知赵岩、袁象先、傅晖、朱圭他们。十七号那天,袁象先带着一千禁军冲进皇宫,当场把朱友珪给杀了。事情解决后,袁象先派赵岩拿着传国玉玺去东京,请皇上到洛阳登基。皇上回复说:“东京的夷门,是太祖打天下起家的地方,地处天下要冲,北边抵挡着并州、汾州,东边直到淮河、黄海,国家的藩镇,大多都在东边,如果要出兵打仗,在东京比较方便。要是把都城迁到洛阳,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如果你们一定要坚持让我在洛阳登基,那册封大典就在东京举行吧,等叛乱平定之后,我再去洛阳祭拜祖庙。”
当月,皇上在东京登基,取消了朱友珪年号,改称乾化三年。圣旨如下:
咱们国家赏罚分明,向来都是按照祖宗的法规办事,报答功臣,伸张正义,哪敢欺骗上天?就算一时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最终还是要回到正理上来。想想太祖皇帝,当初开创霸业,四处征战,等到建立了大朝,又多次迁都,每次都非常谨慎地选择能承担重任、有才能的人来辅佐自己。所以,博王友文,文武双全,见识广博,被派去浚州郊外分忧,又在兴王之地共理朝政,一心一意辅佐朝廷,已经二十多年了。他一直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出力。
去年,郢王友珪,一直怀有反叛之心,已经露出了凶狠的爪牙,想要加害君主,图谋篡位。正赶上先皇病重,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博王就偷偷上奏,请求加强宫廷戒备,结果把莱州刺史的职位给了郢王友珪。这郢王刚拿到任命,立刻就造反了!竟然敢在内宫调兵遣将,还跑到东都去作乱,伪造诏书,滥杀无辜,还剥夺了博王的爵位,改了他的名字,真是冤枉透顶,欺骗到了极点!
还好上天保佑,祖宗庇护,内外臣民齐心协力,天下人都义愤填膺,很快平定了叛乱,剿灭了叛贼,为博王报了仇,也避免了国家蒙羞。我本来想隐居,却不得不承担起这个责任,接受了皇位。现在博王的冤屈已经昭雪,恩泽也应该施及于地下。所以,应该恢复博王的官爵,并让有关部门择日为他归葬。
三月丁未这天,皇帝下诏说:“我承蒙上天眷顾,刚刚报了家仇,又听说大臣们建议我继承祖宗的事业。大家都这么逼着我,我推辞了三次都没成功,最后只能接受,心里也害怕自己担当不起。我正打算祭祀祖庙和郊野,撰写祭文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如果我的文章写得不好,道理讲得不周全,也希望大家能随时指正,另拟祭文。虽然臣子尽孝要改名,以示与先帝的区分;但君父尊称,贵在名实相符,易于避讳。现在我认真查阅典籍,仔细考量前人的做法,并参考了占卜的结果,希望符合帝王的规范。我德行浅薄,愧不敢当这个好名字,朝中内外的大臣们都应该理解我的意思。所以,我要改名!”
庚戌日,任命天雄军节度使、潞州行营都招讨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弘农郡王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并晋封为邺王。壬戌日,任命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李仁福为检校太师,晋封为陇西郡王。戊辰日,任命邢州保义军留后、检校太保戴思远为检校太傅,担任邢州节度使。庚午日,任命镇东军节度副使、两浙西面都指挥使、行睦州刺史马绰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兼领秦州雄武军节度使,晋封为开国候。这个月,文武百官都上奏,建议把九月十二日皇帝的生日定为明圣节,放假三天。皇帝准奏了。
夏四月癸未日,任命西京内外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左龙虎统军、濮阳郡开国侯袁象先为特进、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担任镇南军节度使、江南西道观察处置等使、开封尹、判在京马步诸军事,晋封为开国公,并增加食邑一千户。丁酉日,任命宣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郑滑濮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长沙郡开国公罗周翰加官特进、驸马都尉。
五月十四日,杨师厚和刘守奇带着十万大军,从魏州、博州、邢州、洺州、徐州、兖州、郓州、滑州出发,去攻打镇州。 这阵容可真是声势浩大啊!
五月十七日,大军就在镇州南门外的扎下营来,准备攻城。五月十九日,晋军的史建瑭带着五百骑兵从赵州杀进了镇州,这下可把杨师厚吓了一跳,他一看人家早有准备,赶紧从九门撤军,退到了下博。刘守奇那边也不含糊,他率领部队从贝州出发,一路打到冀州的衡水、阜城,最后还攻陷了下博。
杨师厚从弓高渡过御河,直接逼近沧州,沧州刺史张万进吓得赶紧送来钱财求饶。杨师厚顺势上奏朝廷,请求任命张万进为青州节度使,同时把刘守奇提拔为沧州节度使。 这仗还没打完,官儿先升了,真是一举两得!
然后,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太祖皇帝忌日是六月二日。自姬周以来,都采用通丧的礼仪,到了汉朝以后,才改成易月的仪式。历代沿袭下来,国事繁忙,这也就成了惯例,很难轻易更改。我最近遭遇家丧,又平定了内乱,突然要处理丧事,又赶上忌日,心里悲痛万分,难以抑制。我想在宫中守孝,所以决定暂时停止上朝,虽然这做法有点特殊,但我想表达我的哀思。 因此,决定从五月二十二日到六月二十九日暂停朝参,军务紧急的公事除外,要及时奏报处理。”
宰相和文武百官三次上奏,说国丧期间停朝时间太长,请求按照旧例办理。
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回复说:“礼仪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根据人情来调整的,这件事关乎孝道,不会影响国家大局。现在我刚遇到忌日,暂时停止上朝,是为了表达我的哀思,体现我的孝心。宰相等多次上奏,详细论述了古今的礼仪,考虑到国家事务繁忙,建议缩短停朝时间。你们的建议虽然恳切,但我很难完全答应,况且我正处于守孝期间,不敢违背礼制,但为了表达我的孝心,也要权衡利弊。所以,决定从五月二十九日到六月七日暂停上朝,不用再反复请求了,你们要理解我的心情。”
六月戊子这天,张万进,这位沧州顺化军节度使、潞镇定副招讨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被任命为青州节度使。 九月甲辰,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姚洎升任中书侍郎、平章事。 到了十二月庚午,之前的郓州节度使、检校司徒、食邑二千户、福王友璋被调任许州节度使,还加封了检校太保。 同一个月,晋王攻下了幽州,把假燕王刘守光和他爹刘仁恭都抓到了晋阳。
乾化四年春天,正月壬寅这天,青州节度使张万进又升职了,调任兖州节度使,还被加封为检校太尉。 二月甲戌,感化军节度使、华商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太原郡开国公康怀英被任命为大安尹,兼任永平军节度使,负责大安、金棣等州的观察和处置事务。
四月丁丑,司空、平章事于兢被降职为工部侍郎,紧接着又被贬为莱州司马,原因是他私下里跟军校勾结,搞了一些人事调动上的猫腻。 同一天,行营左先锋马军使、濮州刺史王彦章被任命为澶州刺史,同时担任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还被加封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封为开国伯;永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刘鄩被任命为开封尹,同时遥领镇南军节度使。 五月癸丑,之前被免职的朔方军留后、检校司徒韩洙又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朔方军节度使,并被加封为检校太保。
七月份,晋王带着军队从黄泽岭东边打下来,攻打邢州和洺州,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在漳水东边摆开阵势抵挡。结果晋将曹进金投降了,晋军就撤兵了。九月份,徐州节度使王殷造反了。当时朝廷派福王友璋去徐州镇守,王殷不肯交出兵权,于是朝廷下令剥夺王殷所有的官职爵位,还让他恢复本姓蒋,然后就派友璋、天平军节度使牛存节、开封尹刘鄩等人带兵去讨伐他。这时候,蒋殷向淮南求救,杨溥就派大将朱瑾带兵去救援,牛存节他们迎上去打败了朱瑾的军队。
贞明元年春天,牛存节和刘鄩攻克了徐州,叛贼王殷带着全家一起自焚而死,他们在火里找到了他的尸体,砍下头来献给朝廷。朝廷下令让福王友璋去徐州上任。
闰二月甲午日,延州节度使、太原西面招讨应接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渤海郡王高万兴被加封为渤海王。三月初一,因为平定徐州的功劳,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应接等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牛存节被提升为检校太尉,增加食邑一千户。三月初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赵光逢被授予太子太保的荣誉称号后退休了。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去世了,朝廷停朝三天表示哀悼。
一开始啊,杨师厚手握重兵,占据着重要的城池,总是想方设法让朝廷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死后,朝廷还停朝三天表示哀悼呢,有些人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
租庸使赵岩和租庸判官邵赞就向皇帝建议说:“魏博六州,精兵几万,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唐朝的祸害。罗绍威这个人,一开始还算恭敬,后来就变得傲慢无礼了,太祖皇帝一直对他很生气。太祖皇帝的遗体都还没入殓呢,杨师厚就开始搞小动作了。因为他地盘大、兵力强,所以才能为所欲为。不如把他的地盘分出去,让他像胳膊腿一样听朝廷指挥,那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陛下现在不趁这个机会收拾他,以后谁知道会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杨师厚啊!要是把相州和魏州分出来,变成两个节度使管辖的地区,朝廷就不用再担心北方的问题了!”
皇帝说:“好主意!”于是,就派平卢军节度使贺德伦担任天雄军节度使,又派刘鄩率领六万大军驻扎在黄河以北。皇帝下诏说:“分封疆土,是为了奖赏功臣;设置节度使和驻军,也是为了应对形势变化。以前魏博一地,管辖着六州,是北方最大的藩镇,也是国家的重镇。要解决那里的问题,确实很棘手;要顺利完成这件事,需要周全考虑。考虑到镇州和定州是贼寇经常活动的地方,又是魏博的近邻;其次,相州和卫州都控制着泽潞山口。这两条路都与晋地相连,经常从魏博的地界上侵扰。既然经常要打仗,不如把魏博分拆开来,这样就能减少兵力消耗,不必两边奔波;也能安定民心,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所以,相州应该设立一个新的节度使管辖,名为昭德军。把澶州和卫州划归相州管辖,任命张筠为相州节度使。”
公元己丑年,魏博军哗变了,把节度使贺德伦给抓了起来。当时朝廷把魏博的六州分成了两个镇,派刘鄩带着大军驻扎在南乐,打着讨伐王熔的旗号,还派澶州刺史、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王彦章带着五百龙骧骑兵先进入魏州,驻扎在金波亭。朝廷下令把魏州一半的军队编入相州,并且把他们的家属也迁到相州去。还派人去检查魏州的仓库。
后来贺德伦催促军队出发,他的亲戚朋友们来告别,哭声震天响,整个巷子里都充满了哭泣声。他的部下们聚在一起商量说:“朝廷是因为我们军队强大,所以想方设法来削弱我们。更何况我们六州,历代都是藩镇,军中父子兄弟,亲戚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黄河以北,离开家乡亲人,突然被迁到外地,还不如死了算了!”
三月二十九日晚上,魏州军队哗变了,放火抢劫,首先攻击的就是王彦章的龙骧军。王彦章杀出重围逃跑了。天亮以后,叛军在军营里杀了贺德伦的亲兵五百多人,把贺德伦抓起来关在楼上。有个叫张彦的军校,为人特别粗暴,胆子也大,他带着几百个无赖,阻止了叛军的抢劫杀戮。这一天,魏州的百姓被杀害的,数都数不清。
皇帝听说这事后,就派使者带了圣旨去安抚他们。(《通鉴》:夏四月,帝遣供奉官扈异抚谕魏军。)还答应给张彦升官加爵,重重赏赐,士兵们也有优厚的赏赐。可张彦他们根本不吃这套,直接把圣旨扔在地上,还破口大骂使者,然后逼着德伦赶紧上奏朝廷,请求恢复相州、卫州的兵力,把刘鄩的军队撤回来。皇帝又派人去传话:“战略部署已经确定了,不能再改了!”就这样来来回回三次。张彦他们气得跳脚,指着南方大骂:“你这帮佣人,竟敢这样!”然后又逼着德伦把他们的要求列出来上奏。
当时有个叫司空颋的文官,文笔特别好,张彦把他叫来,说:“帮我起草一份奏章,措辞要强硬有力,如果他们还敢违抗,我们就渡过黄河去抓他们!”于是司空颋写道:“臣多次上奏,恳请皇上垂听,军中将士都强烈要求这样做,为什么朝廷都当作耳边风?半个月来三军将士强烈要求,战事却没停止;城中百姓惶恐不安,却无法向朝廷控诉。只希望皇上能体察将士的真心,如果能顺应民意,请皇上批准,不要犹豫。如果四方都来商量对策,恐怕六州都会丢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眼前的事实。”张彦又说杨师厚以前兼任招讨使,请求朝廷按照惯例授予他这个职位,于是又逼着德伦上奏说:“我手下的军队精锐强悍,战斗力极强,轻视并州、汾州的敌人,能轻易吞并镇州、定州的人马。特请求朝廷委任我为招讨使,让我试试我的能力,如果没取得显著战功,就杀了我!”
朝廷的回信来了:“魏州、博州的敌人接连不断,边境地区又很遥远,凡是需要支援的,都得靠军队。所以才另设节度使,各自负责防御,并州、镇州就由魏州、博州控制,泽州、潞州就由相州、卫州负责支援。这样大家都能安稳,劳逸都能均衡,这是已经定下来的策略,应该遵循统一的规划。至于征伐的权力,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况且临清王当政的时候,罗绍威镇守藩地以来,所担任的职务本来就没有招讨使。只是因为杨师厚以前担任陕州、滑州两地节度使,都兼任招讨使,因此在邺城也兼任过,原本没有落下这个先例,如果遵循惯例,又何必吝啬呢?况且现在刘鄩率军征讨镇州、定州,康怀英前往邠州、岐州讨伐,只是让他们统率军队,并没有招讨使的职位。应该广泛了解士兵的意见,不要再引起争议,你们应该理解朝廷的苦心。”
圣旨一下来,张彦就把它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对德伦说:“梁朝皇帝不懂时局,听信别人的谗言,城里人心惶惶,毫无依靠。虽然我们兵强马壮,但还需要外援,河东晋王统领十万大军,可以匡复唐朝,他和大梁世代为仇。如果他能和我们联手,事情就能成功,请您改变策略,以求多福。”德伦没办法,只好同意了,就派牙将曹廷隐带着书信去太原请求晋王援助。张彦让德伦向全城宣布:“以后就按照河东的‘天祐十三年’纪年,如果有人在河南之间传递文字,就地处置。”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这一个月,邠州留后李保衡把城池献给了朝廷。这个李保衡啊,是杨崇本的养子。而杨崇本呢,又是李茂贞的养子,在邠州当了二十多年节度使,去年被自己的儿子李彦鲁给毒死了。李彦鲁接手邠州才五十多天,就被李保衡给杀了,李保衡还把投降的信物送给了皇帝。皇上立马就封李保衡为华州节度使,同时任命河阳留后霍彦威为新的邠州节度使。
五月,晋王带着军队去魏州。结果魏州节度使牛存节死了。这个月,凤翔的李茂贞派了个假泾州节度使刘知俊带兵攻打邠州,原因就是李保衡投降了朝廷,这让他很不爽。这一打啊,就打了十四个月,邠州节度使霍彦威和诸军都指挥使黄贵死守城池,抵抗敌人。后来朝廷的援军到了,岐州的军队才撤兵。六月庚寅这天,晋王进了魏州,还把贺德伦任命为大同军节度使,并且把贺德伦全家都迁到了晋阳。这个月,晋军还攻陷了德州。
到了秋天七月,晋军又攻陷了澶州,刺史王彦章丢下城池逃跑了,投奔朝廷去了。(《资治通鉴》记载:晋军夜袭澶州,刺史王彦章当时正在刘鄩的营地,结果他的妻儿都被晋军抓走了。)这个月,刘鄩从洹水秘密调兵,走黄泽路向西进军晋阳,到了乐平县,碰上连续十多天的大雨,只好撤兵回去了。军队到了宗城,又到了贝州,在堂邑驻扎下来。结果碰上了晋军,双方打了数十里地,晋军稍微退了一些。第二天,刘鄩把军队转移到了莘县。到了八月,贺瑰又收复了澶州。
九月份,朝廷任命王彦章担任汝州防御使,同时保留他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行澶州刺史、检校太保的职务。 当天晚上,皇帝下令册封张氏为德妃,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德妃就去世了。十月份的辛亥日,康王友孜密谋叛乱,结果被处死了。 当天晚上,皇帝在寝宫睡得很熟,突然听到御榻上的宝剑响动,皇帝赶紧起身查看,发现友孜的同伙已经闯进了宫里,皇帝奋力反抗才得以脱险。《清异录》里记载:末帝夜间在寝宫抓到了刺客,是康王友孜派来的,皇帝亲手杀了他们。还特地用云母做了个盒子装那把剑,并把盒子命名为“护圣将军之馆”。第二天,也就是壬子日,德妃张氏下葬。
十一月份的乙丑日,朝廷改元,将乾化五年改为贞明元年。十二月份的乙未日,朝廷下令将华原县升格为崇州静胜军,美原县升格为裕州,并划归静胜军管辖。同时,朝廷任命李彦韬为特进、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兼任静胜军节度使、崇裕等州观察使,并封为河内郡开国侯,还恢复了他的本姓温,名昭图。 这个温昭图啊,原本是华原地区的贼帅,被李茂贞收为养子,李茂贞还把华原改名为耀州,美原改名为鼎州,并假称朝廷旨意任命温昭图为节度使。 现在温昭图归顺朝廷了,所以朝廷才会有这样的任命。
公元贞明二年正月庚申这天,皇上把皇伯父、宋州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广王全昱任命为守中书令,其他官职不变。《资治通鉴》上记载,这年正月,宣武节度使、守中书令、广德靖王全昱去世了。 然后,皇上又任命浙江东道营田副使、检校太傅、前常州刺史杜建徽遥领泾州节度使。
二月丙申,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杨涉辞去了宰相的职位,改任守左仆射。杨涉因为身体不好,多次上奏章请求辞官,所以皇上才批准了他的请求。这个月,皇上命令许州节度使王檀、河阳节度使谢彦章、汝州防御使王彦章率领军队从阴地关前往晋阳,猛攻敌军营垒,结果没攻下来,只好撤兵回去了。
三月,刘鄩率领军队和晋王在故元城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刘鄩的军队惨败。在此之前,刘鄩驻扎在莘县,皇帝因为河朔地区战事紧急,刘鄩的军队在外作战时间长了,军需供应不足,就派使者给他下诏书,语气中稍微有点责备的意思。刘鄩上奏说敌军势力正盛,现在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皇帝又问刘鄩取胜的策略,刘鄩奏道:“只要每人发放十斛粮食,粮食充足就能打败敌人。”皇帝对此很不高兴,又派人催促他出战。刘鄩召集诸将商议,众将都主张出战,但刘鄩默不作声。有一天,他率军攻打镇定军的营垒,敌军大惊失色,军营一片混乱,刘鄩军俘获斩杀了很多敌人。
当时,皇帝派遣偏将杨延直率领一万多兵马驻扎在澶州,以策应刘鄩。后来,晋王假装要回太原,刘鄩信以为真。这个月,皇帝召集杨延直在魏城下会合。刘鄩也从莘县率军赶到,与杨延直会合。没想到晋王却从贝州杀来,刘鄩率军逐渐后撤,退到故元城西,与晋军决战,结果大败。晋军追击到黄河边,很多士兵跳河而死,刘鄩从黎阳渡过黄河,逃往滑州。三月己巳,朝廷任命刘鄩为滑州宣义军节度副大使,负责节度使的事务。晋军攻打卫州,攻陷了卫州;接着又攻打惠州。
四月初一那一天,闽王王审知被皇上封了个“忠勤保安兴国功臣”的响亮称号,其他的官职不变。 这时候,晋军攻陷了洺州。
癸卯夜,也就是那晚,捉生都将李霸带头造反了,龙骧都将杜晏球立马带兵平息了叛乱。当时有一千捉生军驻守在杨刘,他们从宋门外出去,结果当晚又偷偷摸摸地从水门溜了回来。二更天的时候,他们突然大喊大叫,放火烧城,李霸他们想烧开建国门,结果没成功。杜晏球当时驻扎在鞠场,听到乱兵来了,立刻带骑兵冲上去,把乱兵打退了,那些乱兵就赶紧跑,还爬上了建国门。杜晏球跟皇上汇报说:“造反的只有李霸那一支军队,他们现在就守在皇宫里,天亮之前,我一定能把他们拿下!”天还没亮,杜晏球就把李霸和他那些同伙都杀了,京城这才恢复平静。这个月,还把王彦章升职了,让他当郑州防御使,之前的先锋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也继续保留。
五月,晋军撤回太原了。六月,晋军猛攻邢州,皇上派张温带五百步骑去支援邢州,结果到了内黄,张温居然带着人投降晋军了! 七月初一,晋王从太原到了魏州,魏州节度使张筠直接弃城逃到京城来了,邢州节度使阎宝干脆把城池献给了晋王。 过了几天,吴越王钱镠被任命为诸道兵马元帅,其他的官职不变。 同时,杨涉告老还乡,辞去了左仆射的职务。
八月某一天,赵光逢升官了,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还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九月,晋王回太原去了。沧州的节度使戴思远直接放弃了城池投奔晋王,结果晋军就攻占了贝州。《欧阳史》上记载:二年九月,晋军攻克了贝州,守将张源德战死了。另外,《死事传》里也简单提了一下:太祖时期,源德从金吾卫将军升任蔡州刺史。贞明元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死了,皇帝把魏博、相州等六州分成两个镇,派刘鄩带一万兵驻扎在魏州。结果魏州军队叛变投降了晋军,源德被刘鄩安排守贝州。晋王进入魏州后,手下将领都想先打下贝州,但晋王说:“贝州城小而坚固,攻打很难迅速拿下。”于是先攻破了德州,然后派五千兵攻打源德,源德死守不降,晋军就挖壕沟围困他。后来刘鄩在故元城大败,往南逃到黎阳,河北几十个州都归顺了晋王,就剩下贝州还在被围困,围了一年多都没拿下。源德守得非常坚固,贝州城里的人听说河北都归晋王了,而且城里的粮食也快吃完了,就劝源德投降,但源德不肯,最后战死了。
己卯日,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琅琊郡王王檀去世了。
十月丁酉日,皇帝任命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敬翔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并让他负责度支事务。同时,任命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郑珏为特进、兼刑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并让他负责户部事务。十月,晋王从太原到了魏州。这个月,前任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陈留郡王葛从周去世了。这一年,河北所有的州都归顺了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