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天福三年正月初一(戊申日),皇帝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仪式一切都很规范。第二天(己酉日),百官都待在各自的岗位上,因为太史局之前预报了日食,大家都在等着看结果呢。结果日食并没有发生,内外都一片欢腾,庆祝一番。

到了初五(壬戌日)晚上,京城里张灯结彩,庆祝上元节,老百姓可以尽情玩乐。皇帝还特意去了大宁宫门楼上观看热闹呢。初九(丙寅日),朝廷进行了人事调整: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任度支使;工部侍郎、度支使王松,升任刑部尚书;户部郎中高延赏,升任左谏议大夫,并兼任诸道盐铁转运副使。初十五(壬申日),之前担任右谏议大夫的薛融,调任左谏议大夫。

这天还传来一个消息,前任兴元节度使张筠在西京去世了。因为这个,朝廷决定停朝一天。 这可是个事儿,太常礼院出来说:“按照以往的惯例,前任节度使去世,不用停朝啊!” 结果皇帝下令说:“这次情况特殊,必须停朝一天以示哀悼!” (《五代会要》:太常礼院申:“准故事,前节度使无例辍朝。”敕:“宜特辍一日朝参。”)

二月初几,张允那个左散骑常侍上了一份叫《驳赦论》的奏章。皇上看了之后很高兴,还专门下诏书表扬了他,并且把奏章交给了史馆保存。 几天后,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升官加爵,增加了食邑和实封。 又过了几天,翰林学士李浣被赐予了绯鱼袋。吴承范,之前是尚书屯田员外郎兼知制诰,现在调任库部员外郎,还兼任枢密院直学士。

再往后,皇上发了一道御札,说:“之前我让百官上奏封事,到现在收到的还不到十个。虽然我没什么功德,但自打我下令已经好几个月了,就算要靠别人帮忙,也该每个人都上报一件事情啊。拿着朝廷的俸禄,怎么能这样呢!你们不说,我心里也坦然;说了却不被采纳,那责任又该归咎于谁呢?” 之后,武清军节度使马希萼被调任到威武军当节度使。

接着,中书省上奏说:《礼记》上说:“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注解是这么说的:“嫌名,就是指读音相近,比如‘禹’和‘宇’、‘邱’和‘区’。二名不偏讳,指的是孔子的母亲名字叫‘徵在’,说到‘在’的时候就不说‘徵’,说到‘徵’的时候就不说‘在’。” 这是古礼。唐太宗和玄宗的两个名字都避讳,如果臣民的姓氏和国号读音相近,算作嫌名,也要改姓,这跟古礼不一样。庙讳如果是平声字,其他的三声就不避讳;如果讳的是仄声字,平声字就不避讳。被避讳的字,正文和偏旁都要缺笔画,希望按照这个规定执行。 皇上就下诏说:“朝廷的制度,古今都是这样沿袭下来的,道理在于人心的弘扬,礼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现在正值开国之初,虔诚地遵循祖宗的遗训,虽然超过了孔子的说法,但并没有违背周公的教诲。关于二名和嫌名的事情,就按照唐朝的礼制执行吧。” (顺便说一句,太原县有块史匡翰的碑,立于天福八年。史匡翰是建瑭的儿子。碑文里“瑭”字是空着的,为了避讳,但是他父亲建瑭的父亲敬思,碑文里“敬”字却写上了,可见当时避讳的规矩就是这样。) 最后,天和节那天,皇上在广政殿设宴款待了近臣们。

三月十五号,鸿胪卿刘颀死了,追赠他太子宾客的职位。十九号,东上阁门使、之前做过司农卿的苏继颜接替刘颀当了鸿胪卿。回鹘可汗王仁美送来了野马、独峰驼、玉器和各种奇珍异宝。二十一号,永寿长公主去世了,朝廷停朝一天表示哀悼。之前在泾州当节度观察留后的卢顺,被追赠为右骁卫上将军。二十四号,朝廷下令禁止私下铸造铜器。

四月十四号,任命尚书吏部侍郎卢詹为尚书左丞。中书舍人李详上了一道奏章,建议精简朝廷文武官员,减少冗员,节省开支。他还建议规范藩镇和郡守的奏报,凡是请求恩典的,不能多报请衙门里的职员,乱要恩赏。皇上看了奏章,很高兴。十五号,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招讨使杨光远,加封中书令。昭义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排阵使杜重威;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马步都虞候侯益,都加封检校太傅。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岐王李从曮被晋封为秦王;平卢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临淄王王建立被晋封为东平王。二十一号,泰宁军节度使李从温、西京留守京兆尹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都加封兼侍中。这个月,各地的藩镇和郡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恩。 把雍熙楼改名叫章和楼,是为了避开庙号的忌讳。

五月初一,那天是丁未日,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拜,仪仗队按照规制列队。 丁巳日,皇帝下令,所有州县名称里跟皇室庙号重名的,都得改过来。庚申日,杨光远他儿子杨承祚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尚书、左威卫将军、驸马都尉。丁卯日,魏府行营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右神武统军王周升官,加封检校太保。戊辰日,已故的振武节度使李嗣本被追赠太尉。己巳日,皇帝下令说:“朝廷内外所有担任平章事、侍中、中书令以及各道节度使的官员,都可以私下在自家门口立戟(一种仪仗),朝廷还会按照官职品级发放相应的物品,具体执行按照规定来。”

六月初一,那天是丁丑日,右监门卫上将军王彦璘去世了。甲申日,任命太子詹事王居敏负责安邑、解县两地的盐池税务。左谏议大夫薛融上书,请求停止修建洛阳皇宫。皇帝非常赞赏他的建议,下旨褒奖,并且很快停止了修建工程。庚寅日,翰林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窦贞固改任中书舍人。户部尚书退休的萧蘧去世了,追赠右仆射。皇帝下令,今年的贡举考试先暂停一年,因为名额有限,而报名的人太多,导致录取流程总是拖延。丁酉日,皇帝下令说:“尚书司门下管辖的那些阙令丞之类的官员,按照唐朝天成四年四月四日诏书的规定,本司不能随便任命,只能由阙镇使来管辖,之前已经任命的,都得暂停,等汇报上来再说。那些常带使相节度使,从杨光远以下一共七个人,都得改改他们家乡的名字。”

七月初一,那天是丙午日,皇上派左谏议大夫薛融、秘书监吕琦、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皞、刑部郎中司徒诩、大理正张仁瑑这五位大人,一起仔细核定唐明宗时期颁布的诏令。 到了庚戌日,御史中丞王延升任尚书右丞,尚书右丞卢导升任尚书吏部侍郎,而薛融则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辛酉日,皇上又下令制作“受命宝”,宝上刻着“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几个字。 根据《六典》记载,这“受命宝”是皇帝祭天、祭祀神灵时才用的,以前都是用开国皇帝的私房钱铸造的。这“皇业钱”,指的是藩王当政时积累的钱财。

《五代会要》里记载,天福三年六月,中书省和门下省上奏说:“按照诏令,要制作皇帝的‘受命宝’。我们查阅了唐贞观十六年的记载,唐太宗皇帝当年刻制的玺印,是用白玉做的,螭首(龙头)形状,上面刻着‘皇帝景命,有德者昌’几个字。” 然后皇上就下令说:“应该刻上‘受天明命,惟德允昌’这几个字。” 壬戌日,虞部郎中、知制诰于遘升任中书舍人。宰相赵莹、桑维翰、李崧都更改了家乡的称号。 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他老家是汴州浚仪县王畿乡表节东坊,现在改成了拥旌乡浴凤里。

八月初几,朝廷派左仆射刘昫当册封使,去契丹给皇帝册封,左散骑常侍韦勋跟着一起去帮忙,给事中卢重则去册封契丹皇太后。 过了几天,魏州那边报告说,以前澶州的刺史冯晖,自己从叛军手里逃出来了,投降了朝廷。定州也来报,说他们那儿闹旱灾,老百姓都逃荒去了。皇帝下令说:“朕自从登基以来,时刻惦记着老百姓,一心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只是现在战争还没结束,怕加重他们的负担。偏偏中山地区又遭遇旱灾,老百姓受苦,不得不逃荒,朕听说了,心里很难过。定州征收的那些逃荒户的夏税和秋税,全部免掉!”

过了几天,襄州报告说汉江涨水,水位上涨了一丈一尺。 又过了几天,朝廷任命以前澶州的刺史冯晖为检校太保,还让他当义成军节度使。皇帝又下令说:“河中府、同州、绛州这三个地方也闹旱灾,那些逃荒的人家,以前欠的税,还有今年夏天的税,以及麦苗子上的各种税款,全部免除!至于秋天的稻谷,就按他们实际收成的情况,免掉一半。让观察使们去好好宣传,把他们都劝回来。那些愿意回来种地的,各县都要好好安抚他们。”

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窦贞固上书建议说:“应该让文武百官,每个部门都推荐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什么本事,适合担任什么官职。根据推荐结果的好坏,来考核那些推荐的人。”(《宋史·窦贞固传》载此疏,略云:为国之要,进贤是先。陛下方树丕基,宜求多士。乞降诏百僚,令各司议定一人,有何能识,堪何职官,朝廷依奏用之。若能符荐引,果谓当才,所奏之官,望加奖赏。如乖其举,或涉徇私,所奏之官,宜加黜罚。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闻择善;十目所视,必不滥知。臣职在论思,敢陈狂狷。)皇上很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还下令让文武百官在朝中和民间,寻找有才能的人,把他们的名字报上来。 当天晚上,朝廷在广政殿设宴款待契丹的册封使臣。

过了几天,郓州报告说阳谷县的河堤决口了。青州王建立报告说,高丽国的王子王仁翟想回国,请求朝廷放他回去。朝廷同意了。 之后,镇州、邢州、定州三州报告说,他们奉命派了67个乐工去契丹。皇帝又下令说:“魏州城下,自从驻军以来,很多坟墓都被挖了,虽然已经派人去掩埋了,但还是要派太仆卿邢德昭去祭奠一下。”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九月某一天,宫里派人把范延光手下的马谔押送回来,马谔带来了范延光上交的请罪书。过了几天,范延光带着他的部下穿着素服,在府门前等候皇帝的旨意,结果皇帝下令赦免了他的罪。之后,皇帝又给冯道升官加爵,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桑维翰和李崧也得到了赏赐。 接着,皇帝派了刘守威、王英、商晖等人去契丹。 同时,契丹派人来洛阳接赵氏公主回国。(《宋史·赵赞传》:德钧父子投降晋朝后,被契丹全部押往北方,只有赵赞和他的母亲公主留在了洛阳。天福三年,晋祖命令赵赞护送母亲返回契丹。)

襄州那边报告说汉江水位暴涨,水位上涨了三丈,淹没了农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洛阳那边也报告说,洛阳的水涨了一丈五尺,把下浮桥冲坏了。 于阗国王杨仁美派使者进贡了各种物品,回鹘可汗也派使者进贡了骆驼和马匹。赵延寿进献了马匹谢恩,同时放了燕国长公主回幽州。范延光派他的副手李式进京,上交了请罪表,还献上了一条玉带。皇帝又任命刘处让暂时代理魏府军府的事务。

皇帝又恢复了范延光的官职和爵位,并且颁布了诏书,诏书里说:“朕刚刚登基,中原尚未安定,刚刚到达京城,千里之外还未能安定人心。楚王请求恢复旧职,就像遗失了簪子一样;曾子听到谣言,就像丢了东西一样。朕听说你悔过自新,就赦免了你,迅速平息了战乱。你迅速派人来,多次上交请罪表,表达了你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你保全了百姓,保存了军队,主动归顺,功劳不小。所以,朕不仅要恢复你的官职,还要重新册封你,给你封地,授予你兵权。至于你的将领们,朕也都会给他们恩典。上天运行四时,从不失误;大道崇尚三宝,最重要的是慈悲。为了拯救百姓,减少战争的损失,朕特此赦免你,表彰你的改变。希望你能永远保住富贵,光宗耀祖,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朕特此恢复你推诚奉义佐运致理功臣、天雄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傅、兼中书令、广晋尹、上柱国、临清王爵位,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再授予你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郓齐(原本阙一字。)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的职务,赐予你铁券,改封你为高平郡王,择日举行册封大典。” 同时,皇帝还提拔了范延光手下的许多将领,比如李式、孙汉威、薛霸、五建、药元福、安元霸、李彦珣等等,都得到了升迁。李式是范延光的旧部,其他人都是范延光的部下,所以皇帝才这样任命他们。

之后,皇帝又派李守贞送去赏赐给魏府有功将士的器物和钱币。最后,皇帝任命杨光远为天雄军节度使,并加官进爵。

十月初几,福建那边派人送来了贡品。没几天,契丹派使者来送来了皇帝的册封诏书,册封皇帝为英武明义皇帝。(《欧阳史》里说,契丹使者是中书令韩频。)当天,负责京城卫戍的部队、仪仗队和乐队都出城迎接,把使者一直迎到了崇元殿前,仪式非常隆重。范延光上任郓州知州。

皇帝下诏说:“治理国家要勤政,建都城要方便百姓。我仔细研究了之前的经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我深感自己德行不足,但幸运地能够开启新的局面。经过几朝的战争,百姓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军队众多,国库空虚。年复一年地运送粮食,日复一日地劳民伤财,漕运经常供应不上。现在汴州地处水陆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是物资集散的中心,交通便利。我亲自考察后,觉得汴州非常适合作为都城,这样有利于军队和百姓。所以,决定把汴州升格为东京,设置开封府。开封县和浚仪县升格为赤县,其他县升格为畿县。原先开封府管辖的县,继续归开封府管辖,也升格为畿县。洛阳改名为西京;雍州改名为晋昌军,留守改为节度观察使,仍为京兆府,地位在其他七府之上;曹州改为防御州。其他事宜,都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商量决定。”

张彦泽被任命为镇国军节度使,裴皞致仕。当天,皇宫大宁宫的门改名为明德门。京城其他城门也改了名字:南门尉氏门改名为薰风门;西边两个门,郑门和梁门,改名为金义门和乾明门;北边两个门,酸枣门和封丘门,改名为元化门和宣阳门;东边两个门,曹门和宋门,改名为迎春门和仁和门。马从斌被任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刘知新担任副使。安审琦被任命为晋昌军节度使,兼任京兆尹。襄州报告说,长江水涨淹没了庄稼。桑维翰兼任兵部尚书,并免去枢密使的职务。(根据《通鉴考异》引《晋高祖实录》,桑维翰和李崧同时被免去枢密使的职务。)

天下大赦,因为魏王去世。杨光远朝见皇帝,在便殿接受了皇帝的赏赐,赏赐非常丰厚。于阗国王李圣天被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根据钱元瓘的奏请,杭州嘉兴县改名为秀州。

十一月某一天,吴涓和吴承范两位大人升职了,一个当了金部郎中和知制诰,另一个当了祠部郎中和知制诰,听着就挺厉害的。

第二天,范延光大人从郓州来京城朝见皇帝。后天,闽王昶被封为闽国王,还加封了一万五千户的食邑,算是升官加薪了。 同时,钱元璙和钱元璹两位大人也得到了重用,一个被封为太傅,一个被封为检校太尉,还改了名字,一个叫钱元璙,一个叫钱元懿,听着就霸气。 魏府行营的将校和各地的将领们也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赏。

再往后几天,赵莹大人被加封为吏部尚书,王继恭大人被封为特进、检校太傅,还被封为临海郡王,杨光远大人被任命为守太尉、洛京留守,还兼任河阳节度使,负责六军诸卫的事务。和凝大人则从礼部侍郎调任户部侍郎。范延光大人请求退休,但皇帝没同意。

接下来,广晋府升格为邺都,还设立了留守官职;广晋县和元城县升为赤县,府里其他的县也升格为畿县。相州升为彰德军,设立了节度观察使,澶州和卫州成为它的属郡,而澶州还升格为防御州,并且把治所迁到了德胜口。贝州升为永清军,也设立了节度观察使,博州和冀州成为它的属郡。高行周大人被任命为广晋尹和邺都留守;王庭允大人升官加爵,担任相州彰德军节度使;王周大人则被任命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

又过了几天,范延光大人被封为太子太师,然后退休了。吕琦大人升任礼部侍郎;赵在礼、杜重威、刘知远和侯益几位大人也进行了职务调整,分别担任了天平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和昭义军节度使。 最后,皇帝下令把濮州的濮阳县划归澶州,并且允许百姓私铸铜钱,钱币上写着“天福元宝”。

冬至那天,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式隆重而盛大。

十二月第一天,是甲戌日。朝廷任命以前兵部尚书梁文矩当太子太师,镇州节度副使符蒙当右谏议大夫,吏部郎中曹国珍当左谏议大夫。

第二天,丙子日,以前泾州彰义军节度使李德珫升任晋州建雄军节度使,还加了个同平章事的官职。皇太子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贵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开封尹,封为郑王,食邑增加三千户。

第四天,戊寅日,朝廷下令:任命大宝于阗国进奉使、检校太尉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任命副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试卫尉卿;任命监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试将作少监。回鹘使都督李万金被任命为归义大将军,监使雷德顺被任命为顺化将军。 当天,皇帝还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全国上下,不管是官家还是百姓,凡是有铜想铸钱的,都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掂量着轻重铸造。”

第六天,戊子日,朝廷把河阳的潜龙旧宅改成了开晋禅院,邢州的潜龙旧宅改成了广法禅院。龙武统军李从昶去世了,朝廷为此停朝一天,并追赠他太尉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