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王侗,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小名叫青哥,在汉末的时候就遇害了。太祖皇帝登基后,追赠他为太尉,并赐名侗。到了显德四年,又追封他为王。

杞王信,也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小名叫意哥,同样在汉末遇害。太祖皇帝登基后,追赠他为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也追封他为王。 其实啊,太祖皇帝的几个儿子都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也没留下什么功绩记载。史书上写得特别简略,感觉像是删减过。不过,根据《欧阳史·家人传》记载:当初,太祖皇帝在魏国起兵,汉朝派兵包围了太祖皇帝的家,当时张贵妃和她的儿子青哥、意哥,还有太祖皇帝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都被杀害了。青哥和意哥的母亲是谁,史书上也没说清楚。太祖皇帝登基后,追赠第二个儿子青哥为太尉,赐名侗;第三个儿子意哥为司空,赐名信。太祖皇帝的侄子守筠被追赠为左领军卫将军,因为“筠”字的读音和“荣”字相近,为了避世宗皇帝的名讳,改名为守愿;奉超被追赠为左监门卫将军;定哥被追赠为左千牛卫将军,赐名逊。

世宗皇帝在显德四年夏四月癸未这天,下诏说:“礼仪是为了表达情感,恩典是为了悼念过去,更何况他们是我的亲人,我的悲伤更是难以言表。所以,要追赠皇弟侗为太傅,追封他为剡王;追赠皇弟信为司徒,追封他为杞王。” 他又下诏说:“故皇从弟守愿、奉超、逊等人,在乱世中夭折,未能享尽天年,每每想起他们,都感到非常痛心。现在,追赠守愿为左卫大将军,奉超为右卫大将军,逊为右武卫大将军。”

越王宗谊,是世宗皇帝的儿子,在汉末遇害,显德四年追封为王。

曹王宗让,是世宗皇帝的儿子,在显德六年被封王。

纪王熙谨,也是世宗皇帝的儿子,在显德六年被封王,在乾德二年去世。

话说宋太祖的儿子,蕲王赵熙诲,是宋世宗的儿子。史书上记载,世宗有七个儿子,老大叫宜哥,后面两个没名字,然后是恭帝(赵匡义),再接下来是赵熙让、赵熙谨和赵熙诲。他们妈是谁,书上也没说。 宜哥和那两个没名字的儿子,都被后汉给杀了。

宋太祖当皇帝后,给这些皇孙们赐了名字,还追封他们为大将军。 不过呢,世宗在位的时候,大臣们想给宗室成员封爵,世宗觉得当政时间还不长,恩德还没惠及百姓,得等到国家功德圆满,恩泽普施天下之后再考虑这事儿。 结果第二年,先给太祖的儿子们封了王。 又下诏说:“父子之情,圣贤都念念不忘,一想到夭折的儿子,心里就难受得不行。所以,我的儿子们,谊、诚、諴,过去的事儿,想想就让人心痛,应该给他们加封,再追赠更高的官职。谊追赠太尉,追封越王;诚追赠太傅,追封吴王;諴追赠太保,韩王。” 当时还活着的儿子们,一个都没封。

等到显德六年,北边收复了三关,世宗生病了,回京。六月,世宗的儿子赵宗训被提升为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赵宗让也当上了左骁卫上将军,封为燕国公。十天后,世宗驾崩了,梁王赵宗训继位,就是后来的宋恭帝。 同年八月,赵宗让改名叫赵熙让,封为曹王。之前没封爵的赵熙谨和赵熙诲,也分别被封为纪王和蕲王,官职分别是右武卫大将军和左领军卫大将军。 到了乾德二年十月,赵熙谨死了,赵熙让和赵熙诲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上没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