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四年正月初一,那天是戊寅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皇上在明堂殿接受百官朝贺,仪式隆重,一切都很规范。那天雪下得可大了,积雪足有一尺厚呢!
戊子日,也就是正月初五,秦王被加封为守尚书令,还兼任侍中,河南尹的职务照旧,另外还负责掌管六军诸卫的事务。 这升官加爵,权力可是大了去了!
庚寅日,也就是正月初七,端明殿学士兼尚书兵部侍郎刘煦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平章事。 这可是个重要的职位,相当于宰相了!
甲午日,正月十一,朝廷正式下令追封故去的福庆长公主孟氏为晋国雍顺长公主,还派了太常卿崔居俭去西川主持册封仪式。 这追封公主,也是一件大事。
突厥归顺了大唐。 这可是个好消息,边境安定了!
庚子日,也就是正月十五,以前担任河东节度使的李从温被调任为郓州节度使。 这调动也是朝廷的一项重要人事安排。
二月初一,皇帝在便殿问范延光有多少匹马,范延光回答说:“三万五千匹。”皇帝叹了口气说:“太祖皇帝在太原的时候,骑兵才七千人,我父亲在位的时候,马匹总数也才一万匹。现在有这么多战马,却不能统一全国,这是我用人不当,训练军队不到位啊!我都老了,这些马怎么办呢!”范延光进言道:“我认为,国家养的马太多了,算算吧,养一匹战马的费用,够养五个步兵,三万五千匹马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现在这些马又没地方用,白白浪费国力,我担心长此以往,国家难以承受。”皇帝说:“你说的对啊,养肥了骑兵却让老百姓受苦,有什么好处呢!”
(这段是皇帝和范延光关于养马过多问题的对话,皇帝感叹国力虚耗,范延光则指出养马过多导致国力流失。)
后来,范延光又上奏说:“天下养马的费用,差不多要五万匹马的草料。现在西北各路经常有少数民族来卖马,买卖马匹的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光是邮递和估价的费用,每天就要花掉四十五贯钱。依我看,国家财政的十分之七都花在这上面了,马匹又没地方用,国库日渐空虚,对朝廷一点好处都没有。”皇帝很认同他的说法。十月,皇帝下令边境各镇,如果少数民族来卖马,可以选择强壮的马匹购买,并详细记录数量上报朝廷。
(这段描述了范延光进一步陈述养马过多造成的财政负担,并说明了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丁巳日,任命虔州节度使马希振为洪州节度使;任命鄂州节度使马希广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兼任桂州节度使;任命卢州节度使姚彦章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任命静江节度副使马希范为鄂州节度使。追赠故潞州节度使康君立为太傅。己未日,宋州节度使安元信加兼侍中。濮州献上修葺河堤的图纸,沿河地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皇帝看了之后,脸色黯然地说:“我辅佐先帝平定天下,在这河堤附近,大小打了数百仗。”他又指着一个小土堆说:“这就是我当年披甲戴盔的地方。往事历历在目,转眼间就过去十几年了,让人感慨万千啊!”
(这段是关于一系列的官员任命和皇帝追忆往昔的场景描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变迁。)
癸亥日,任命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他为蜀王。三司上奏说:“现在各地的盐铁转运使衙门里,有很多都押衙、正押衙、同押衙、通引、衙前虞候、子弟等职务人员,我们想把这些职务编入三司的编制。”皇帝批准了。庚午日,任命御史中丞崔衍为兵部侍郎,任命右谏议大夫龙敏为御史中丞。
(这段继续描述官员任命和机构调整,展现了朝廷的日常运作。)
三月初几,皇上去了趟龙门,还挺高兴的。延州节度使安从进奏事,夏州节度使李仁福死了,他儿子李彝超自己当了留后。
过了几天,镇州那边报告说,行军司马赵瑰、节度判官陆浣、元从押衙高知柔这些人,都被处死了,因为他们收受贿赂,枉法杀人。节度使李从敏被罚了一个季度的俸禄。
然后,皇上又任命了一堆西川的官员:西川节度副使、知武泰军节度兵马留后赵季良,升为检校太保,当黔南节度使;西川诸军马步都指挥使、知武信军节度兵马留后李仁罕,升为检校太傅,当遂州节度使;西川左厢马步指挥使、知保宁军节度兵马留后赵廷隐,升为检校太保,当阆州节度使;西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知宁江军兵马留后张知业,升为检校司徒,当夔州节度使;西川衙内马步都指挥使、知昭武军兵马留后李肇,升为检校太保,当利州节度使。这些都是按照孟知祥的请求安排的。
皇上还赏赐了宰相李愚一百匹绢、十万钱、十三件铺陈用的东西。当时李愚生病了,皇上派近臣翟光邺去探望。翟光邺回来后说,李愚住的地方,屋里空空荡荡的,就一张破旧的病榻和一张破毯子。所以皇上才下令赏赐他的。
接着,皇上任命安从进为夏州留后,李彝超为延州留后。还命令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和宫苑使安重益带兵去支援安从进。同时,卢文进被任命为潞州节度使,张温被任命为云州节度使。
后来,李彦琮被任命为盐州防御使。这是因为范延光等人建议,利用夏州的军队来控制盐州,所以才有了这个任命。安重霸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符彦超被任命为安州节度使。
皇上还下令免除了京兆、秦、岐、邠、泾、延、庆、同、华、兴元十州长兴元年和二年拖欠的夏秋税和各种赋税,因为这些地方之前都运送过军粮。
最后,追封故晋国夫人夏氏为皇后,谥号昭懿皇后。
四月戊申那一天,李彝超上奏说:“我奉旨担任延州留后,已经接受了圣旨,但是三军将士和百姓都拥护我,舍不得我走,所以还没能动身赴任。”皇上就派了阁门使苏继颜带着圣旨去催促李彝超上任。
癸丑日,皇帝任命刑部侍郎刘赞担任秘书监,还让他当秦王的老师。 这在《五代会要》里也有记载:长兴四年四月,任命秘书监刘赞为秦王傅,前忠武军节度判官苏瓒为秦王友,前襄州观察使鱼崇远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当时有人建议给秦王安排师傅,皇上问了问身边的大臣,大家都说秦王势力强大,不敢多说什么,建议让秦王自己选择,于是才有了这个任命。
甲寅日,前任邓州节度使梁汉颙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告老还乡,太子宾客裴皞也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退休了。戊午日,追封昭宗皇后何氏为宣穆皇后,让她和昭宗一起在太庙接受祭祀,百官都上表慰问,朝廷还为此停朝三日。
己巳日,任命左散骑常侍任赞为户部侍郎,吏部侍郎药纵则被任命为曹州刺史。癸酉日,延州那边传来消息,说蕃部抢劫了军队的粮草和攻城的器械,守卫芦关的士兵已经退守金明镇了。
五月初一,那天是丙子日,皇上在文明殿接受朝拜。 戊寅日,也就是两天后,皇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被封为潞王。新任户部侍郎任赞,因为自己被授予的官职是丁忧期间空缺的职位,所以请求更改。 皇上又把皇子李从益封为许王,郓州节度使李从温封为兖王,河中节度使李从璋封为洋王,镇州节度使李从敏封为泾王。
过了几天,甲申日,皇上到九曲池避暑,后来又上了楼,结果刮起了大风,皇上受了风寒,身体不舒服。不过第二天就好了。 有个小故事,《北梦琐言》里记载的:皇上身体不太舒服,冯道在皇上吃饭睡觉的时候,总是想着怎么照顾好皇上。 他指着御前的水果说:“如果吃了桃子还不舒服,明天见到李子就应该有所警惕了。” 原来,皇上之前吃李子吃多了,得了风寒,冯道不敢直接说,就借着奏事的机会委婉地提醒皇上。
丙戌日,契丹派使者来朝贡。丁酉日,安从(安重荣)来报告说,大军已经到达夏州,正在攻城,因为夏州不肯听从朝廷的命令。庚子日,任命灵武留后张希崇为灵武节度使。辛丑日,追封以前的夏州节度使、朔方郡王李仁福为虢王。壬寅日,任命以前的晋州留后薄文为晋州节度使。
六月初一,那天是丙午日,文武大臣和宰相冯道他们一起上奏章,请求在皇帝的尊号里加上“广运法天”四个字,一共上了三次奏章,皇上才答应了。皇上还下令,把宫西边的新园子改名叫永芳园,园子里新盖的那座殿就叫和庆殿。
丙辰日,秦王从荣的食邑增加了,达到了万户,实际封地是二千户。丁巳日,任命右骁卫上将军李从昶担任左龙武统军,以前邢州节度使高允韬担任右龙武统军,右骁卫上将军罗周敬担任左羽林统军,右监门上将军娄继英担任金州刺史。戊午日,宋王从厚的食邑也增加了,达到了万户,实际封地是一千户。壬戌日,以前泾州节度使李金全调任沧州节度使。癸亥日,皇上命令御史中丞龙敏他们仔细修订《大中统类》。甲子日,第十四个女儿被封为寿安公主,第十五个女儿被封为永乐公主。戊辰日,以前利州节度使孙汉韶调任洋州节度使。壬申日,永宁军节度使、容州管内观察使、检校太尉、兼侍中马存的食邑和实封都增加了。甲戌日,皇上又病了。
七月初几,朝廷任命尹拙当了左拾遗,还让他去史馆工作。以前史馆都是由畿内的小官吏来当值的,这次破例用谏官,是从监修李愚的建议开始的。同一天,皇上还追封东岳三郞神为威雄大将军。话说皇上之前身体不太舒服,有个叫刘遂清的,以前是淄州刺史,他推荐了个泰山和尚说医术高明,结果皇上召见后发现,那和尚根本就不会看病!问他有什么药方,和尚说自己不擅长医术,但在泰山上亲眼见过岳神,岳神说他老三威灵可爱,但没官职,让和尚帮忙请封。宫里的人觉得这事挺玄乎的,所以就封了那个神。懂行的人就觉得刘遂清这小子太会拍马屁,太神棍了。皇上还下令,朝廷官员出差,必须有人押着,让军队和巡逻人员都得避让。后来,皇上又下令安从进班师回朝,因为军队攻打夏州没啥战果。
过了几天,许州节度使孟鹄死了,朝廷停朝一天,追封他为太傅,还给京城里的军官们发放了慰问品,因为皇上病还没好,军队里还有些谣言。再之后,两浙节度使、检校太傅、守中书令钱元瓘被封为吴王。
八月某天,皇上穿戴好皇袍,在明堂殿接受册封,正式称帝,年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仪式结束后,皇上大赦天下,以前赦免令没包括的罪犯也都赦免了。之后几天,皇上又给侍卫军发放了慰问品。这一个月内朝廷两次大规模发放钱粮,国库都快空了。晋州节度使薄文死了,朝廷又停朝一天。然后李从昶接替孟鹄当了许州节度使;秘书监高辂死了,朝廷又停朝一天;太子太师符习死了,朝廷又停朝一天,追封他为太师。秦王李从荣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封食邑万户,实封三千户;翟璋当了晋州节度使;马镐当了户部侍郎。最后,皇上还去了至德宫。
九月初几,李铃升任兵部尚书,韩彦恽接替他当了户部尚书。 几天后,皇帝去了至德宫。 再过几天,范延光和赵延寿两位枢密使都升了官,还兼任侍中,不过原来的职务还是照旧。 中书省上奏说:元帅仪仗方面,各路节度使以下有兵权的官员,要按照军礼参见;如果同时担任使相的,第一次见面也要行一度公礼。全国的军事和公务,都由元帅府下令指挥,六军和诸卫的事务,则通过公文往来处理,相关官员和军职人员的任免,都要由元帅府奏请皇帝批准。皇帝同意了这个方案。
接下来,卢詹升任吏部侍郎。 冯道升任左仆射,李愚升任吏部尚书,刘煦升任刑部尚书。 康义诚和张虔钊分别升任同平章事,康义诚还兼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虔钊是山南西道节度使。 冯赟继续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二品,并担任三司使。因为冯赟的父亲名字叫章,所以把“平章事”改成了“同中书门下二品”。 永宁公主石氏晋封为魏国公主,兴平公主赵氏晋封为齐国公主;皇孙重光和重哲都授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他们分别是秦王和宋王的儿子。 梁汉颙辞去洋州节度使的职务,以太子少傅的身份退休。 高允韬升任滑州节度使,王万荣升任华州节度使,王万荣是皇后的父亲。
赵延寿升任汴州节度使,朱宏昭升任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并担任枢密使。当时范延光、赵延寿相继辞去枢密使的职务,朱宏昭被任命为枢密使后,也当面辞官。皇帝大怒,说:“你们一个个都想离开朕身边,是不是害怕在朕面前做事?朕这么培养你们,将来要你们有什么用!”朱宏昭赶紧谢罪,不敢再说什么了。吏部侍郎张文宝去世了。 钱元璹升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钱元璙升任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赞华被任命为虔州节度使。 皇帝下诏,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王从荣的班次应该在宰相之上。“秦王位隆将相,望重磐维,委任既崇,等威合异,班位宜在宰臣之上。”
杨檀升任振武军节度使。
十月丙午那天,以前在同州当节度使的赵在礼,调任到襄州当节度使去了。第二天,丁未,滑州节度使张敬询死了,朝廷因此停朝一天表示哀悼。然后,刑部侍郎任赞被提升为兵部侍郎,还兼任元帅府判官。戊午,以前在凤翔当节度使的孙岳,调任三司使。庚申,枢密使范延光调任镇州节度使,三司使冯赟接替范延光当了枢密使。辛酉,潞州节度使李承约调任左龙武统军;威寨军节度使王景戡调任右龙武统军;左骁卫上将军安崇阮调任左神武统军;右监门上将军高允贞调任右神武统军。壬戌,之前代理夏州事务的李彝超,正式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还被授予检校司徒的荣誉称号。
丙寅这天,朝廷下令,所有在朝的文武官员都加官进爵,以庆祝皇帝受册封,尊号加冕。戊辰,安州节度使杨汉章调任兖州节度使;云州节度使张敬达调任徐州节度使。庚午,兖州节度使张延朗调任秦州节度使。壬申,秦州节度使刘仲殷又调到宋州去了。
十一月丙子,沧州节度使卢质被任命为右仆射。庚辰,朝廷把慎州的怀化军改名为昭化军,同时把洮州升格为保顺军。辛巳,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鲍君福被任命为保顺军节度使,兼管洮州、鄯州等地的军事和行政事务;彰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的杜建徽被任命为昭化军节度使,兼管慎州、瑞州等地的军事和行政事务。乙酉,汴州节度使李从曮调任郓州节度使,郓州节度使李从温调任定州节度使。丙戌,新任右仆射卢质上奏说:“我荣幸地被任命为右仆射,应该去朝廷上任,按照以前的规矩,左右仆射上任的仪式和花费非常大,我想简化一下,就按照尚书丞郎的规格来,只邀请南省的属僚和两省官员送行,我不敢随意更改以前的规制,增加国家开支,我会量力而行,同时也不敢废除以前的制度,以后再按照老规矩来办。”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戊子年,皇帝身体不舒服。己丑年,病情严重,从广寿殿搬到了雍和殿。这天夜里四更以后,皇帝突然从床上坐起来,问负责报时的宫女:“现在几点啦?”宫女回答:“四更天了。”皇帝又问:“我感觉好些了吗?”宫女回答:“好多了。”然后皇帝吐出几块像肺一样的肉块,还大小便失禁。后宫的妃嫔们都赶来了,高兴地奏报说:“官家今天真是起死回生啊!”皇帝吃了一碗饭,太医又给他送来了汤药。到天亮的时候,皇帝的病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壬辰年,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秦王从荣,在天津桥带兵造反,禁军出动抵抗。从荣战败逃往河南府,最终被杀害。皇帝听说后,又惊又悲,差点从龙床上掉下来,昏过去又醒过来两次,病情因此更加严重。癸巳年,冯道率领百官去雍和殿看望皇帝,皇帝哭着哽咽地说:“我家里的事搞成这样,实在没脸见各位!”百官都哭着,泪流满襟。甲午年,皇帝赐给宰相和枢密使御衣玉带,康义诚以下官员也分别赏赐了锦帛、马匹等。皇帝还派宣徽使孟汉琼去邺都召宋王进京。
乙未年,三司使孙岳被叛军杀害,朝廷停朝。丁酉年,皇帝下令处罚秦王府的官员,除了谘议参军高辇被处斩外,元帅府判官、兵部侍郎任赞被流放到武州,秘书监兼秦王傅刘赞被流放到岚州,河南少尹刘陟被流放到均州,以上人员都成为终身流放的百姓,即使以后有赦免,也不准放回。河南少尹李荛被流放到石州,河南府判官司徒诩被流放到宁州,秦王的朋友苏瓒被流放到莱州,记室参军鱼崇远被流放到庆州,河南府推官王说被流放到随州,以上人员同样是终身流放的百姓。河南府推官尹諲,六军巡官董裔、张九思,河南府巡官张沆、李潮、江文蔚都被勒令回家务农,应被流放的人全部除名。六军判官、殿中监王居敏被降职为复州司马,六军推官郭晙被降职为坊州司户,两人都外放,并立即动身。
当时宰相和枢密使商议要处罚任赞等人,冯道等人说:“任赞以前在朝廷做官,和从荣没什么交情,被免职还不到一个月,就遇上了这事儿。王居敏、司徒诩因为生病请假,将近半年了,最近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参与谋划。从荣关系密切的人只有高辇、刘陟、王说三人,从荣带兵进京的时候,路上只和刘陟、高辇并排骑马耳语,到了天津桥南,指着太阳说给各位判官听:‘明天这个时候,王居敏就被诛杀了。’可见他们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不能一概而论。”朱宏昭想把任赞以下的人都杀掉,冯赟极力反对才作罢。戊戌年,皇帝驾崩于雍和殿,享年六十七岁。
十二月癸卯初一,把皇上的灵柩搬到了二仪殿,宋王从厚从邺都赶来了。这天举行葬礼,所有官员都穿着白衣黑带站在那里,中书侍郎兼平章事刘煦宣读了遗诏,宋王从厚在灵柩前登基即位,按照惯例,服丧期按日计算,跟以前一样。
第二年四月,太常卿卢文纪上奏建议给先帝的谥号是“圣智仁德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宰相冯道提议把“圣智仁德”四个字改成“圣德和武钦孝”,然后宰相刘煦写了谥册文,宰相李愚写了哀册文。这年四月二十七,先帝葬在了徽陵。
话说明宗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天他去仓库存粮的地方视察,当时主管仓储的人因为皇帝亲临,害怕犯错,就报了个很轻的存粮数量。明宗就说:“自从我当政以来,仓储的粮草发放,动辄十几年都发不完,现在报的数量这么少,以后亏损了拿什么来补?”那人回答说:“就算倾尽家产,不够的话就拿性命来抵。”明宗很悲伤地说:“我只听说百姓养活一家,还没听说一家养活百姓的。以后每石粮食增加两斗的损耗,用来弥补老鼠虫子造成的损失,就叫它‘鼠雀耗’吧。”仓粮加耗,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明宗是边地出身,老早就参加过战争,登基那年已经六十岁了,他为人厚道仁慈,这是天生的。每天晚上宫里焚香,他仰天祈祷说:“我是一个边地人,碰上天下大乱,被大家推举出来当皇帝,身不由己,希望上天早点派个圣人出来,带领百姓。”所以,在后唐天成、长兴年间,连续几年丰收,中原地区没有战乱,比起五代其他朝代,也算得上是小康局面了。
史学家说啊,明宗皇帝打仗立下的功劳,虽然是辅助皇帝成就大业,但他那些暗中行动、默默奉献的事儿,其实他自己根本没放在心上。赶上王室江山危急,皇位却意外地落到了他头上,这真是老天爷的恩赐,可不是他个人算计来的。等到他当了皇帝,开始施行王道政治,政事都做得比较中庸,天下也小有太平,放在近代来看,也算得上是位好皇帝了。
要是他能得到像房玄龄、杜如晦那样的贤臣辅佐,再有像魏征、姚崇那样正直敢谏的贤臣,那皇室的香火就不会断送,江山社稷兴许还能延续很久呢!可惜啊!皇帝身边虽然有可以辅佐他的亲人,但臣子们却没有真才实学,结果好端端的江山社稷就这么衰败了,真是让人惋惜啊! “惜乎!君亲可辅,臣子非才,遽泯烝尝,良可深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