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他妈的弟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小名叫进通,具体是哪家哪户的,没人知道。(《欧阳史》上说他本来姓韩,是汾州大谷县老百姓家的孩子。)他从小跟着李克柔,做事挺认真负责的,虽然长得又矮又小,但精明强干,很有胆识,为人沉稳,跟别人不一样。开始的时候他挺喜欢喝酒玩乐的,武皇稍微提醒了他一下,他就一辈子都不喝酒了。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打仗,对军事非常精通。

乾宁年间刚开始的时候,王珂和王珙为了争夺河中节度使打了起来,王珙带着陕州的军队攻打王珂,王珂向武皇求救,武皇就派李嗣昭带兵去支援他,结果在猗氏打败了王珙的军队,还抓到了敌将李璠等人。四年后,李嗣昭升任衙内都将,又去河中支援,在胡壁堡打败了汴州的军队,抓住了汴州将领滑礼,因为立了功,被加封为检校仆射。后来王珂向武皇求婚,武皇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珂去太原完婚,就让李嗣昭暂时代理河中留守的事情。

李罕之袭击了我们的潞州,李嗣昭率领军队攻打潞州,跟汴州将领丁会在含口打了一仗,俘虏了三千人,还抓住了他们的将领蔡延恭;李嗣昭接替李君庆担任蕃汉马步行营都将,继续进攻潞州,派李存质、李嗣本带兵去扼守天井关。汴州将领,泽州刺史刘屺丢下城跑了,李嗣昭就派李存璋做了泽州刺史。梁朝皇帝听说李嗣昭的大军到了,就召见葛从周说:“并州的人要是还在高平,咱们就包围起来打,先得在野外跟他们决战,别把潞州当成主要敌人。”等到听说李嗣昭的军队到了韩店,梁朝皇帝又说:“进通堵住了八议路,这贼一定跟我们死磕,你们临阵要随机应变,别中了他们的奸计。”贺德伦紧闭城门不出战,李嗣昭每天都用骑兵包围着城池,汴州人不敢出来放牧,援军也被切断了。八月,贺德伦、张归厚丢下城跑了,我们又收复了潞州。

公元900年,汴梁人攻打沧州,刘仁恭向他求救,派李嗣昭带兵去邢州、洺州支援。李嗣昭在沙河跟汴梁军队遭遇,打败了他们,还抓住了他们的将领胡礼。接着进攻洺州,攻下了城池,俘虏了洺州的太守朱绍宗。九月,梁王朱温亲自率领三万大军来到临洺,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埋伏。李嗣昭听说朱温来了,就收兵撤退,结果中了葛从周的埋伏,被打了败仗,手下将领王郃郎、杨师悦等人被俘。

十月,汴梁军队大举进攻镇州、定州,王郜向唐昭宗告急,唐昭宗就派李嗣昭带兵出征,翻过太行山,去打击怀州、孟州的敌人。汴梁将领侯信驻守河阳,没想到李嗣昭的军队会来,毫无防备,只能让城里的百姓上城防守;李嗣昭攻打河阳的北门,攻破了外城墙,这时汴梁将领阎宝的援军到了,李嗣昭就撤退了。

公元901年,河中节度使王珂被汴梁人俘虏,河中府、晋州、绛州等地都沦陷了。四月,汾州刺史李瑭想叛变,向汴梁投降;李嗣昭去讨伐他,三天就攻下了汾州,杀了李瑭。这个月,汴梁军队刚占领蒲州、绛州,就集中各路军队来围攻太原。汴梁将领葛从周攻陷了承天军,氏叔琮则驻扎在洞涡驿。太原四面都被汴梁军队包围了,唐昭宗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嗣昭每天都挑选精锐骑兵,从各个城门出击,袭击汴梁军营,左边俘虏,右边斩杀,有的放火烧,有的直接冲锋陷阵,汴梁军队疲于奔命;再加上连日下雨,很多士兵都得了脚肿和肚子疼的病,粮草也运送不上来。五月,氏叔琮撤退了,李嗣昭率领精锐骑兵追击,汴梁军队丢弃了无数的辎重和武器。六月,李嗣昭带兵出征阴地,攻打慈州、隰州,慈州刺史唐礼、隰州刺史张瑰都投降了。这时,唐昭宗在凤翔,汴梁军队正在攻打凤翔,唐昭宗发来密诏征兵。十一月,李嗣昭带兵前往晋州、绛州,在吉上堡驻扎,在平阳遇到了汴梁将领王友通,一战就把他俘虏了。

明年正月,李嗣昭带兵进攻蒲县。过了十八天,朱友宁和氏叔琮带着十万汴军来阻击。 到了二十八号,梁王朱温亲自率领大军到达平阳,李嗣昭的军队一下就慌了神。

三月十一日,一条白虹贯穿了周德威的军营,算命的说这预兆不好,应该赶紧撤军。第二天,氏叔琮就攻击周德威的营地,十多万汴军摆开阵势,把周德威和李嗣昭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 两人拼死作战才突围出来,带着军队撤退,汴军紧追不舍。 这时,好多将士都溃散了,队伍完全乱了套。周德威带着骑兵沿着西山逃跑了,朱友宁乘胜追击,占领了慈州、隰州、汾州等地。

晋王听到战败的消息,赶紧派李存信带兵去清源接应,结果也被汴军打败了。汴军在晋祠安营扎寨,李嗣昭、周德威收拢残兵败将,登上城墙抵抗。汴军在城西北角架设攻城器械,四面都筑起营垒,互相呼应。 那时候,镇州、河中都已经被梁军占领了,太原孤城一座,孤立无援,军队损失惨重。晋王整天晚上都守在城墙上,焦虑得吃不下饭,想带着大家去云州避难。李嗣昭说:“大王别这么做,只要我们兄弟还活着,一定能守住这座城!”李存信也说:“现在情况太危险了,不如先撤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再另想办法。朱温有百万大军,天下无敌,关东、河北都听他的,咱们现在孤守危城,兵力不足,地盘又小,万一他们筑起工事,坚守不出,那我们很快就要完蛋了!”晋王想听他们的,李嗣昭极力反对,晋王拿不定主意。 多亏了刘太妃在宫里极力劝说,晋王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过了几天,逃散的士兵又重新聚集起来了。李嗣昭白天黑夜地带领士兵四处出击,斩杀敌将,夺取敌军旗帜,汴军忙于防守,顾不上进攻。二十一日,朱友宁烧毁营寨撤退了,李嗣昭乘胜追击,又收复了汾州、慈州、隰州等地。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叛变,据城抵抗;振武的石善友也被他的部将契苾让赶跑了,李嗣昭都把他们平定了。

公元907年,汴州人攻打沧州和景州,刘仁恭派人向朝廷求救。十一月,李嗣昭带着三万燕军进攻潞州,丁会投降了,于是武皇任命李嗣昭为昭义节度使。

话说在李嗣昭到来之前,上党有个算命先生,发现一户人家屋顶上经常有气体像车盖一样,走近一看,只是一位贫穷的老妇人。算命先生问老妇人:“你有儿子吗?”老妇人回答:“有,现在当兵在外服役。”算命先生觉得很奇怪,认为她儿子将来会有封地的征兆。没过多久,丁会投降,李嗣昭率兵进入潞州,发现老妇人家周围空旷,就驻扎在那儿。丁会回到太原后,武皇派使者任命李嗣昭为统帅,李嗣昭就从老妇人家出发去处理政务,那股异象也就消失了,听到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很神奇。

公元908年六月,汴州将领李思安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潞州,修筑了夹城,挖深沟高筑城墙,内外设防,道路都被切断。李嗣昭安抚将士,登上城墙抵抗,梁祖(朱温)不断地写信劝降,用尽各种手段,李嗣昭把那些假诏书烧了,把使者杀了,城里坚持抵抗了一年多,军民都缺吃少穿,甚至盐和炭都自己生产出来,以救济穷人。李嗣昭曾经宴请众将,登上城墙演奏音乐,结果被敌人的箭射中了脚,李嗣昭悄悄地把箭拔出来,在座的宾客都没察觉,继续痛快地喝酒,以安定军心。

公元909年五月,庄宗(李存勖)打败了汴州军队,攻破了夹城。李嗣昭听说武皇去世了,悲痛欲绝。当时大战持续多年,城里军民饿死了一大半,街道一片萧条。李嗣昭减轻刑罚,降低租税,鼓励农业生产,一两年内,军城恢复了生机。虽然三面邻接敌境,寇盗横行,但他想方设法应对,边境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胡柳之战,周德威将军战死了,咱们的军队乱成一团,直到晚上才勉强集合起来。汴军有四五万人马占据着无石山,咱们的士兵都吓得脸色发白。有人建议赶紧收兵回营,明天再打。这时,李嗣昭说:“敌军没有营垒,离临濮也远,现在都快傍晚了,他们肯定都想回家了,咱们只要派精锐骑兵去骚扰他们,别让他们跑回去,等到天黑以后再追击,一定能打败他们!如果咱们现在收兵回营,敌军就会趁机进入临濮,等他们休整好了再打,胜负可就难说了。”庄宗说:“要不是你提醒,差点就坏了我的大事!” 军校王建及也提出了作战方案。李嗣昭跟王建及一起,把军队分成两部分,分别部署在土山的南北两侧,形成夹击之势。汴军吓坏了,赶紧下山逃跑,我们乘胜追击,俘虏斩杀了三万多人,庄宗的军队士气大振。

十六年,李嗣昭接替周德威,负责幽州军府的事务。九月,李绍宏接替了他。李嗣昭离开蓟门的时候,老百姓哭着喊着让他留下,甚至拦住他的马,依依惜别。李嗣昭趁着夜色偷偷地离开了。十七年六月,李嗣昭从德胜回到自己的封地,庄宗在戚城设宴为他饯行。酒过三巡,庄宗哭着说:“河朔地区的百姓,十年来为战争付出巨大代价,盼望着我们能打败汴军。可是现在,兵力不足,军费也不够,敌人还在作乱,我们却坐吃山空,实在对不起老百姓啊!”李嗣昭说:“我身处危急之地,每每想到这些,都睡不着觉。大王您一定要谨慎小心,好好安抚百姓。我回到封地后,会好好筹备兵力和军费,等到年底或明年春天,我一定再率领大军前来。”庄宗起身向李嗣昭行礼送别,就像对待家人一样。 这个月,汴将刘鄩攻打同州,朱友谦向朝廷求救,李嗣昭与李存审一起前去救援。九月,他们在冯翊打败了汴军,然后班师回朝。

十九年,老庄王亲自带兵去镇州打张文礼。冬天,三十万契丹兵突然杀到,嗣昭跟着庄宗一起迎战。敌人的骑兵把他们围了好几层,半天都冲不出去。嗣昭哭着喊着冲了上去,带着三百骑兵硬生生在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来回回冲杀好几十个回合,契丹兵才退了,嗣昭护着庄宗撤了回来。 那时候,阎宝被镇州的百姓打败了,退守赵州,庄宗就让嗣昭代替阎宝去攻打真定。

七月二十四号,王处球的兵马从九个城门涌出来,嗣昭在旧营地设下埋伏。敌人来了,伏兵一起杀出,把敌人打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三个躲在墙洞里,嗣昭骑着马围着他们射箭,结果自己被敌人的箭射中了脑袋。他箭袋里的箭射完了,就拔出脑袋上的箭,继续射敌人,一箭就射死了那个敌人。嗣昭傍晚回到营地,伤口一直流血不止,当晚就死了。

嗣昭曾经管辖泽州和潞州,官职从司徒、太保做到侍中、中书令,那可是步步高升啊!庄宗当皇帝后,追封他为太师,封他为陇西郡王。到了长兴年间,朝廷还下令让他和庄宗一起在太庙接受祭祀呢! “长兴中,诏配飨庄宗庙庭。” 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

嗣昭有七个儿子,老大叫继俦,是泽州刺史;老二叫继韬,其他的还有继忠、继能、继袭、继远,他们都是他夫人杨氏生的。杨夫人很会持家,善于经商,积攒了百万家财。

李继韬,小名叫留得,小时候就挺狂傲不羁的。他爹李嗣昭死后,庄宗皇帝下令他的几个儿子护送灵柩回太原料理后事,结果这几个儿子违抗圣旨,带着老爹留下来的几千兵马,护送灵柩回了潞州。庄宗皇帝就派李存渥骑马追上去劝说,结果李继韬兄弟几个都火了,想杀了李存渥,李存渥赶紧跑才逃过一劫。

李继韬他哥哥李继俦是李嗣昭的长子嫡孙,按理说应该继承他爹的爵位,但是他性格比较温和,不太适合带兵打仗。李嗣昭刚下葬,李继韬就耍了个心眼,假装三军要挟他当留后,把哥哥李继俦关了起来,然后把这事儿奏报给庄宗皇帝。庄宗皇帝没办法,只好任命他为安义军兵马留后。当时军队的粮草供应不足,需要从潞州调五万石米到相州储备,李继韬却说经费不够,只请求调三万石。

他手下有个幕僚叫魏琢,还有一个牙将叫申蒙,他们经常借着上奏公务的机会,偷偷摸摸地跟李继韬说坏话,说:“朝廷没啥本事,迟早要被后梁吞并,只是时间问题。” 就这样,李继韬暗中策划起了叛乱。当时朝廷内官张居翰是昭义军的监军,庄宗皇帝要登基了,就召他去邺都。潞州节度判官任圜当时在镇州,也奉诏去了邺都。魏琢和申蒙就对李继韬说:“朝廷紧急召见这两个人,情况不妙啊!”

李继韬的弟弟李继远,当时才十五六岁,他对李继韬说:“哥,咱们家有百万家财,粮仓里的粮食够吃十年,你应该自己想办法,别受别人摆布。”李继韬问他:“定哥(李继远字定哥),你有什么主意?”李继远说:“申蒙说的对。咱们河北打不过后梁,不如跟后梁结盟,朝廷现在正忙着呢,哪有功夫来收拾我们?咱们应该这么算计。”于是,李继韬就让李继远带一百多骑兵,假装在晋州、绛州抓了俘虏,然后直奔汴梁去了。后梁皇帝看到他们很高兴,就派董璋带兵迎接,在潞州南边安营扎寨,还封李继韬为同平章事,把昭义军改名为匡义军。李继韬还把自己的两个宝贝儿子送去汴梁当人质。

话说李克用死后,他儿子李存勖(庄宗)平定了河南,李嗣韬吓得要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逃到契丹去避难。结果,朝廷突然下诏书赦免了他。于是,李嗣韬带着几十万两银子,跟着他母亲杨氏一起进京,想用钱财贿赂朝廷,免除罪责。

临走之前,他弟弟李继远劝他说:“大哥,去不去京城,结果都一样。你已经造反了,还有什么脸面再在天下人面前露面!不如咱们找个地方躲起来,吃着现成的粮食,还能苟延残喘几年,去了京城,那可是一点活路都没有了!” 也有人劝他说:“你们家祖上对国家有大功,皇上还是你家的叔父,你母亲宏农夫人也安好无恙,你们完全可以保住性命啊!”

李嗣韬到了京城后,就重金贿赂宫里的宦官和伶人,那些替他说话的人就纷纷说:“留后(李嗣韬)本来没坏心,都是被坏人迷惑了。皇上膝下还缺继承人,不能没有嗣子啊!” 李嗣韬的母亲杨夫人也在宫里苦苦哀求刘皇后,刘皇后经常在庄宗面前哭诉李克用的功劳,希望能打动皇帝的心,最终李嗣韬被赦免了。

他在京城待了一个多月,还经常跟着皇帝去打猎游玩,待遇跟以前一样。可是李存渥(李存勖的养子)却狠狠地批评他,李嗣韬心里很不踏实,又去贿赂宦官和伶人,想回自己的镇子上,但庄宗就是不同意。

李嗣韬偷偷地派人给弟弟李继远写信,想让李继远在军营里发动兵变,好让皇帝派他去安抚,结果事情败露了,李嗣韬在天津桥南被杀了。他的两个儿子还小,被扣押在汴州,庄宗收了这两个孩子,摸摸他们的背说:“你们这么小,就能帮着父亲造反,长大了还得了!” 最后,这两个孩子也被杀了。 庄宗还派人到潞州杀了李继远,把他的头砍下来送到了京城。然后,让李继俦暂时代理军州事务,李继达担任军城巡检。

没过多久,皇帝就下令让李继俦进京。那时候李继俦把李继韬留下的丫鬟仆人、值钱玩意儿,都据为己有,每天都忙着清点算计,准备随时上路。李继达气得跟别人说:“我弟弟因为犯了罪被杀,父子俩都死了,我大哥一点儿都不伤心难过,反而霸占了弟媳,还抢夺家产,真是丢人现眼,活着还不如死了!”李继达穿着孝服,带着几百骑兵在宫门前坐下,大喊:“给我反了!”然后就让人砍了李继俦的头,扔到宫门里面。副使李继珂听说宫里乱了,就招募了上千个市民攻打城门。李继达上了城楼,知道事情办不成,就打开了城东门,回到自己家,把家里人全杀了,带着一百多骑兵,出了潞州城,想逃到契丹去。还没跑十里地,手下的人就四散逃跑了,李继达只好在路边自杀了。

天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李继能当了相州刺史,他母亲杨氏在太原去世了,李继能和李继袭赶回去奔丧。李继能竟然毒打他母亲的贴身丫鬟,逼她交出金银财物,结果把丫鬟打死了。家里人告发了他们,说他们聚集兵马准备造反,李继能和李继袭都被杀了。李嗣昭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几乎都死光了,只有李继忠一个人活了下来。

裴约啊,是潞州的老将了。一开始跟着李嗣昭,是他的心腹。后来李继韬造反了,裴约当时正在泽州驻守,他就把老百姓召集起来,哭着跟他们说:“我为李嗣昭效力,已经二十多年了,每次看到他分发钱财犒赏士兵,他的目标就是平定叛乱,可惜他英年早逝了。现在他的儿子,也就是你们的主人,父亲刚死还没下葬,你们就背叛主子,我宁可自杀,也不能跟着你们一起干这种事!” 大家听了都感动得哭了。

后来梁军派董璋当泽州刺史,带兵攻城,裴约抵抗了很久,向庄宗求救。庄宗知道他忠心耿耿,就对手下将领说:“我对李继韬有什么不好?对裴约又有什么恩情?裴约能分清是非,没有投靠叛军,我大哥真是太倒霉了,竟然生出这么个乱臣贼子!” 然后庄宗转头对李绍斌说:“你办事利索,帮我把裴约接回来,我不在乎泽州那点地方。” 立刻派李绍斌率领五千骑兵去救援。李绍斌从辽州出发,还没到,泽州城就被攻破了,裴约也被害死了,那是在同光元年六月。皇帝听说后,非常悲伤惋惜。

李嗣本,老家是雁门,本来姓张。他爹张准,是铜冶镇的军官。李嗣本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武皇(唐昭宗)做事,在皇帝身边负责管理纪律,慢慢地立下了不少战功,升了军官。乾宁年间,他跟着军队去征讨李匡俦,担任先锋,和燕军作战,攻下了居庸关,因为功劳被皇帝认作义子,还赐了姓名。后来又跟着军队去讨伐王行瑜,被授予检校刑部尚书的官职,之后又改任威远、宁塞等地的军事主官。五年后,军队去魏州讨伐罗宏信,李嗣本又是先锋,战役结束后,他被提升为马军都将。接着,他又跟着李嗣昭去云州讨伐王晖,因为战功被加封为检校司空。汴将李思安围攻潞州的时候,他跟着周德威的军队在余吾作战,李嗣本率领骑兵,每天都和汴军交战,前后抓获的俘虏数以千计,因此升任代州刺史。六年后,他又参与了攻打晋州和绛州的战役,担任蕃汉副使都校。武皇驾崩的时候,李嗣本负责处理丧事,之后被任命为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还被加封为特进、检校太保。九年后,周德威讨伐刘守光,李嗣本率领代北各路军队以及吐浑族军队,收复了山后八军,并俘获了纳降的军使卢文进和武州刺史高行珪。幽州平定后,因为功劳被授予振武节度使的职位,还被封为“威信可汗”。十二年,庄宗平定了魏博,刘鄩占据莘县,朝廷命令李嗣本前往太原,负责守护都城。十三年,他参与了攻破刘鄩于故元城的战役,收复了洺州、磁州、卫州三郡。六月,他回到振武镇。

八月,契丹首领阿保机率领三十万大军大举入侵,攻打振武。李嗣本坚守城池,抵抗了好多天。契丹人用地道和攻城车昼夜不停地猛攻,城里兵力不足,防御物资也消耗殆尽,最终城池被攻破,李嗣本举家被俘,沦为契丹的俘虏。他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死在了战场上。李嗣本为人刚毅果决,有节义,善于作战,足智多谋,但是治理地方的时候,比较苛刻严厉,因此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

李嗣恩,原名叫骆什么,是个吐谷浑人。(《欧阳史》:嗣恩本吐谷浑部人。)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骑射技术高超了,后来跟着唐庄宗李存勖在振武当差。之后李存勖镇守太原,李嗣恩被任命为铁林军的小校。跟着李存勖去打王行瑜,立了大功,上表奏捷,升官加爵,成了检校散骑常侍,一步步升到突阵指挥使,还赐了新的名字。

天祐四年,李嗣恩在河西打败了康怀英,解了汾州之围,又升任检校司空,当上了左厢马军都将。后来在跟王景仁作战中再次立功,升任检校司徒。一次在河中府救火,跟梁军交战,李嗣恩箭无虚发,射死了好多敌人,结果自己也被敌人一槊刺中了嘴巴!战后,庄宗亲自去看望他的伤势,还好好地安慰鼓励了他。之后,李嗣恩升任内衙马步都将和辽州刺史。

天祐十二年,李嗣恩跟着庄宗进军魏地,在跟刘鄩作战中又立了大功,升任天雄军都指挥使。刘鄩往北去乐平的时候,李嗣恩抢先一步,比刘鄩快一倍的路程先到了晋阳。当时晋阳城里毫无防备,李嗣恩的军队一到,城里的人士气大增,刘鄩听说李嗣恩已经先到了,吓得赶紧逃跑了。在莘之战中,李嗣恩又立了功,升任代州刺史,并兼任石岭关以北的都知兵马使,后来又升任振武节度使。天祐十五年,他赶去行在,结果死在了太原。天成初年,明宗李嗣源念及他的旧功,追赠他为太尉。

李嗣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武八,骑射技术在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有一次,他的一些同僚炫耀自己驯养的猎鹰,比试谁的鹰抓猎物更厉害,武八就拿着一支鸣镝,跟他们打赌谁狩猎的收获更多,结果到晚上,武八的收获最多。后来,武八在亲州跟契丹作战时战死了。小儿子叫从郎,后来官至行军司马。

史书上说:李嗣昭、李嗣恩因为精明强干,勤劳勇敢,辅助李存勖成就了大业,最终都死在了战场上,可以称得上是忠臣。但是他们的后代却都免不了被处死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导致了后代的愚昧和祸患吧!如果他们能够清白地留下家产给子孙,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裴约身为偏将却能效忠尽节,尤其值得敬佩!李嗣本和李嗣恩都只是从低级军官做起,却参与了建立后唐的大业,所以把他们的事迹记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