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字佐时,是河南许州长社人。他爹韩叔丰,祖祖辈辈都是牙校(古代军队里的基层军官)。一开始,秦宗权占据蔡州,招募亡命之徒,韩建就当上了他的士兵,慢慢升到了小校。唐中和年间,忠武军监军杨复光在蔡州起兵,秦宗权派大将鹿宴宏去镇压,韩建和老乡王建一起跟着鹿宴宏去京城勤王。叛乱平定后,杨复光突然死了。那时候唐僖宗在四川,鹿宴宏带着部队去四川找皇帝。路过南山,他们就趁机攻打抢掠州县,占领了兴元府。鹿宴宏自封为留后,还把韩建提拔成了蜀郡刺史。
唐朝的军容使田令孜暗地里派人去诱惑韩建,许诺给他很多好处。韩建当时害怕被鹿宴宏吞并,就带着部队投奔了在四川的皇帝。田令孜就给他安排了个神策都校、金吾将军的职位,又派他去潼关当防御使,兼任华州刺史。河中、潼关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后,百姓流离失所,韩建就带头开荒种地,鼓励大家务农,还种菜种果树,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没几年,逃难的人们都回来了,军队和百姓都生活富足起来了。韩建以前不识字,他在治理地方的闲暇时间,每天都学习认字。他让人在各种器皿和床榻上都写上名字,韩建反复看,直到认全了,这才慢慢地认识了字。
不久,他又升任华商节度使、潼关守捉使等职务,后来官至检校太尉、平章事。
唐朝乾宁二年,李茂贞和王行瑜带兵逼近京城,逼得昭宗皇帝不得不任命王珙担任河中节度使,还把一些大臣都给害了。河中节度使王珂赶紧向晋军求援,晋军一过黄河,昭宗皇帝就逃到石门去了。
三年四月,昭宗派延王和通王带着禁军去讨伐李茂贞,结果被李茂贞打败了,皇帝又逃到了渭桥。第二天,到了富平,准备去河中,这时候朱温上表迎接皇帝,很快就到了渭河以北,恳求皇帝东迁,皇帝就答应了。七月十五,昭宗到了华州,百官和百姓都陆续赶来。朱温不久被加封为中书令,还担任京畿安抚制置使,又兼任京兆尹和京城把截使。昭宗在华州待了很久,很想回宫,每逢佳节,就在西溪游玩,和大臣们一起吟诗作赋,常常叹息哭泣。朱温总是平静地对他说:“臣一定为陛下修缮宫殿,取得诸侯信任,一两年内,一定能恢复旧观。”于是又让朱温兼任修创京城使,朱温亲自在华州督促工程,重建大明宫。
乾宁四年二月,有人向朱温告密说睦王以下八位王爷密谋杀害他,朱温就把这八位王爷关了起来,还把跟随皇帝殿后的两万士兵都遣散了,并且杀了捧日都头李筠。从那以后,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小,侍卫的士兵也几乎没有了。八月,朱温带兵包围了十六宅,通王以下十一位王爷都在石堤谷被杀害,说是他们谋反。他还杀了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贬黜了宰相朱朴,这些人都是昭宗皇帝的亲信。朱温后来又兼任同州节度使。
光化元年,华州升格为兴德府,朱温被任命为兴德府尹。八月,皇帝的车驾终于回到了京城。九月,朱温被册封为太傅,晋封许国公,还被赐予了铁券。
公元907年十一月,宦官韩全诲逼着皇帝去凤翔,韩建也参与了这个阴谋。朱温听说后,就从河中带兵往西走。军队前锋到达同州,韩建的属下司马邺打开城门投降了,朱温的军队继续推进,逼近华州,韩建害怕了,请求投降。朱温指责他挟持皇帝的罪名,韩建跪地求饶,说这是李巨川出的主意。朱温当场杀了李巨川。(《北梦琐言》记载:韩建说:“我都不识字,朝廷的文书奏章、邻国的公文书信,都是李巨川帮我写的。”所以杀了李巨川。《新唐书·李巨川传》里说:李巨川去军营投降,并谈论当时的局势。朱温的属下敬翔负责文书工作,他怀疑如果重用李巨川,朱温就会冷落自己,于是就故意说:“李巨川确实是个人才,但他对主人不利,怎么办呢?”当天,朱温就杀了他。)
朱温跟韩建以前在军队里就像兄弟一样,见面后,朱温的怒气很快就消了,后来提拔韩建当许州节度使。昭宗皇帝东迁后,又任命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皇帝一行到达陕州,召见朱温与韩建一起参加宴会,宫女们演奏音乐,何皇后举杯敬酒给朱温,韩建也跟着站起来,朱温赶紧起身说:“臣喝醉了,站不住了。”装作醉倒的样子就离开了。韩建私下里对朱温说:“皇上跟宫女们私下耳语,帐篷外面还有兵器的声音,恐怕是想要谋害你啊!”公元907年,韩建被任命为青州节度使。朱温称帝后,召韩建为司徒、平章事,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公元910年,加封韩建为侍中,兼任建昌宫使。公元911年,在洛阳举行郊祀大典,任命韩建为大礼使。
韩建担任宰相,每次去拜见皇帝,都会直言进谏。朱温性格刚强严厉,大臣们都小心翼翼地巴结奉承,唯独对韩建态度稍微不同,比较宽容。公元911年九月,册封韩建为太保,免去他的宰相职务。(《五代会要》记载:开平三年十月,诏书说:太保韩建,每月初一和十五进宫祝贺,然后去上朝,其他时间不用进宫觐见。这是表示优待。)公元912年三月,任命韩建为匡国军节度使、陈许蔡观察使,并且下令中书省不得议论他的任免。(《五代会要》记载:乾化元年正月,诏书说:许昌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太保韩建,朕任用他来治理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盗贼减少,他长期担任这个职位,足以应付各种情况了。应该下令中书门下省不考虑任职时间长短,不要议论他的调动。)公元913年六月,朝廷发生内乱,人心惶惶,部将张厚造反,在衙门里杀害了韩建,当时他58岁。
子从训啊,唐昭宗在长安的时候就让他当太子侍读,还赐名文礼,后来又升官做了屯田员外郎。国家刚建立的时候,他当上了都官郎中,还被赐了紫袍,那会儿年纪还没到二十岁呢。朝廷派他去陈州、许州去报丧,结果第二天就发生兵变,他和建王一起被卷进去了。乾化三年,追赠他为太师。
李罕之,是陈州项城人。他爹李文,世代务农。李罕之从小就力气大,身手敏捷,一个人能打好几个。年轻时学过儒学,没学成,又跑去当和尚,可因为他太不靠谱了,走到哪儿都待不下去。有一次他在酸枣县化缘,从早到晚都没人给他东西吃,他一怒之下把钵盂扔在地上,撕了僧衣,当起了强盗。碰巧黄巢在曹州、濮州起义,李罕之就拉起队伍跟着他干,慢慢地成了头头。等黄巢渡过长江,李罕之就带着兵反叛黄巢,投降了唐朝。高骈很赏识他的功劳,把他提拔为光州刺史。一年多后,因为蔡州贼寇秦宗权来犯,他守不住光州,就放弃了城池,回到项城,重新聚集人马,投奔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任命他为怀州刺史。光启初年,僖宗任命诸葛爽为东南面招讨使,去打秦宗权,诸葛爽就推荐李罕之当副将,让他带兵驻扎在宋州。蔡州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唐军抵挡不住。中和四年,诸葛爽又推荐李罕之做了河南尹、东都留守。那一年,李克用摆脱了上源之难,收兵西撤,路过洛阳,李罕之去迎接他,还给他安排了很好的住处,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候李罕之手下有三千兵马,以圣善寺作为他的府邸。光启元年,蔡州贼寇秦宗权派将领孙儒来攻打洛阳,李罕之跟他们对峙了几个月,因为兵力不足,装备也差,最后放弃了洛阳城,逃到了渑池。蔡州贼寇占领洛阳一个多月,烧毁了宫殿,抢劫百姓,等他们撤走后,洛阳城一片废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李罕之又带着他的兵马,在洛阳城西重新筑垒防守。
明年冬天,诸葛爽死了,他的手下刘经拥立诸葛爽的儿子仲方当主帅。刘经害怕河东节度使李罕之难以控制,就自己带兵去镇守洛阳。李罕之的军队里,有李瑭和郭璆两个人,关系不好,互相想要害对方。李罕之很生气,杀了郭璆,军队因此人心涣散。刘经趁机袭击李罕之于渑池。军队大乱,退守乾壕。刘经猛攻,却被李罕之打败了,李罕之乘胜追击到了洛阳。当时刘经躲在敬爱寺,李罕之驻扎在苑中飞龙厩。李罕之鼓舞士气,攻打敬爱寺,打了几天,又放火烧了寺庙,刘经的军队四处逃窜,大部分都被杀死了。
李罕之逼近河阳,在巩县扎营,在汜水边摆开船只准备渡河。诸葛仲方派将军张言率领军队在河边阻击。当时仲方年纪还小,实际权力掌握在刘经手里,很多将领都不服从刘经。张言暗中和李罕之勾结;刘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张言害怕了,就率领军队渡过黄河投降了李罕之,两人合兵攻打河阳,却被刘经打败了,李罕之和张言退守怀州。冬天,蔡州的将领孙儒攻陷了河阳。诸葛仲方乘着小船逃到孙儒那里,孙儒于是自称河阳节度使。不久,蔡州的军队被我军打败了,孙儒丢下河阳逃回蔡州。李罕之和张言集合军队,向太原求救,李克用派泽州刺史安金俊率领骑兵支援他们,于是收复了河阳。李克用上表推荐李罕之担任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又推荐张言担任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和张言经历了患难,互相刻臂为盟,永远同甘共苦,就像张耳、陈余那样交情深厚。
李罕之虽然胆识过人,但性格反复无常,而且治理百姓、统率军队没有策略,大多残暴苛刻,又贪婪冒进,得不到将士们的心。收复河阳后,他又出兵攻打晋州和绛州。当时天下大乱之后,田地荒芜,李罕之的军队靠抢劫俘虏为生,甚至吃人肉。绛州刺史王友遇打开城门投降,李罕之接着进攻晋州,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派使者向太祖求救。当时张言治军有方,善于积蓄粮食,勤于耕种,军队粮草充足。张言把粮食供应给李罕之,以供给他的军队,但李罕之索要无度,张言感到非常痛苦,力不从心,李罕之就抓来河南府的官吏鞭打责骂他。东边的诸侯向朝廷进贡,很多都被李罕之拦截扣留,王重盈受不了他的侵扰,就暗中和张言联系,想办法除掉他。
文德元年春天,李罕之率领全部军队攻打平阳,张言趁夜出兵偷袭河阳。李罕之毫无防备,只身逃脱,全家都被张言俘虏了。李罕之逃到太原,李克用任命他为泽州刺史,仍然让他担任河阳节度使。三月,李克用派他的将领李存孝率领三万军队支援李罕之,攻打怀州和孟州。城里的粮食吃光了,准备也用尽了,张言把他的家人送去当人质,并且向太祖求救;太祖派葛从周、牛存节前去救援,在流河店与敌军交战。适逢晋州将领安休休率领一支军队逃到蔡州,李存孝就撤兵了,李罕之退守泽州。从那时起,李罕之经常带兵侵扰怀州、孟州、晋州、绛州,方圆几百里内,郡县没有长官,村庄没有居民。河内百姓,互相结成营寨,即使是出去砍柴打水,也会被俘虏杀害。即使是险峻的山峰,李罕之的军队也能攻克。先前,蒲州、绛州之间有一座山叫摩云山,当地百姓在山上筑起栅栏躲避战乱;李罕之只用一百多人就攻下了这座山,军中因此称李罕之为李摩云。从此,几州百姓,都被杀戮殆尽,荆棘遍野,烟火断绝,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年。
公元895年,李克用带兵去抵抗邠州和凤翔府的军队,在渭河以北扎营。皇帝任命李克用为邠州行营的最高指挥官,李克用就推荐了李罕之当副手。后来,李罕之在平定王行瑜的叛乱中立了大功,被授予检校太尉的官职,食邑一千户。
李罕之觉得自己功劳很大,私下里对晋王的将领盖寓说:“自从河阳失守后,我就投奔晋王麾下,这么多年了,也没怎么立下大功。这些年来,我一直奔波于战场,真是老了,没啥本事了。我希望晋王和太傅能可怜可怜我,给我一个小镇让我休养生息,一两年后我就退休养老,这样就太好了。”盖寓把这话告诉了李克用,但李克用没理他。每次藩镇缺了主帅,大家商量着选人,李罕之心里总是闷闷不乐。盖寓害怕李罕之另有图谋,就赶紧把这事儿告诉了李克用。李克用说:“我可不是舍不得给他一个镇子,我之所以重用他,就像董卓重用吕布一样,虽然很厉害,但就像鹰一样,吃饱了就飞走了,我真正害怕的是他反过来害我。”
公元896年十二月,晋州潞州的节度使薛志勤死了,李罕之趁着这个机会,从泽州带兵直接进入潞州,自称留后,然后上奏李克用说:“听说薛志勤死了,新的节度使还没来,我怕别的盗贼趁虚而入,所以不等命令,就先驻扎在潞州了。”李克用一听就火了,派李昭嗣去讨伐他。李罕之抓住了潞州的守将马溉、伊铎、何万友和沁州刺史傅瑶等人,派自己的儿子李颢把他们押送到太祖那儿去求援。《新唐书》记载:李克用上表请求任命李罕之为昭义军节度使。 这会儿,李罕之得了重病,不能处理政务。
第二年六月,李罕之病危,太祖让丁会代替他,把李罕之调到河阳做节度使;走到怀州的时候,李罕之死在了驿站里,那年他五十八岁。他的儿子李颢用船把他的灵柩运回去,葬在了河阴县。公元898年春天,朝廷追赠他中书令的官职。
冯行袭,字正臣,是武当山人。他做过本郡的都校(相当于县里的军事长官)。唐僖宗在蜀地的时候,中和年间,有个贼首领叫孙喜,带着几千人马想攻打武当山。当时的刺史吕煜吓得够呛,一点办法都没有。
冯行袭呢,偷偷藏好了精兵强将,埋伏在江南岸边。他乘着小船,主动去见孙喜,跟孙喜说:“咱们郡里现在有个好官,老百姓都拥护他,只是因为你们兵多,大家害怕被抢被杀。如果你把军队驻扎在江北,我带几个人过去接应你,我给你带路,安抚一下老百姓,这样就能稳定局面了。”孙喜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就答应了。
孙喜一过江,冯行袭早就安排好的军官们就出来迎接,埋伏好的士兵也一拥而上,冯行袭冲上去把孙喜打倒在地,拔剑就砍死了他,孙喜的手下也都被杀光了,在江北的贼兵也都吓跑了。山南节度使刘巨容把冯行袭的功劳报给了朝廷,不久,冯行袭就被任命为均州刺史。
均州西边有一座长山,那是襄阳、汉中、蜀地必经之路,很多贼寇都盘踞在那里,专门抢劫贡品和朝廷的供奉。冯行袭又把他们给打败了。洋州节度使葛佐推荐冯行袭做行军司马,让他带兵驻守谷口,打通秦蜀之间的道路,从此冯行袭的名声更大了。
后来,李茂贞的养子李继臻偷偷占据了金州,冯行袭攻打下来了,因此被任命为金州防御使。当时,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正要攻打京城,路过金州和商州,冯行袭迎头痛击,把杨守亮的大军打得大败。朝廷下诏书,把金州升格为节度使管辖的州,叫做戎昭军,并且任命冯行袭为节度使。
话说当年黄巢起义,朱温打着义旗西征的时候,派副使鲁崇矩去朝廷领受命令。当时唐昭宗跑到凤翔去了,朱温领兵去迎接,等了好久昭宗还没出来。结果,中尉韩全诲就派宦官郄文晏等人,一共二十多个,假传圣旨,想征调江淮地区的军队到金州驻扎,以此来威胁朱温的军队。 行袭这时候可是立了大功,他把这些人的阴谋识破了,直接把他们都杀了,然后把那些假诏书呈给了朱温。
天祐元年,行袭又兼任了洋州节度使。后来朱温攻打荆州和襄州,行袭奉命让他儿子行勖率领水军在均州和房州会合,提前收复了一些地方,立下了不少功劳,因此被升迁为匡国军节度使。行袭到洋州上任后,就立马处死了大官张澄,把他的罪行公之于众,整个州的人都吓得不敢造次。他在洋州待了三年,除了按时向朝廷上供之外,还额外贡献了二十万石粮食支援军队。 朱温祭祀郊外的时候,行袭请求进京朝见,还献上了大量的财物,受到了朱温的特别优待。 后来朱温还下令让翰林学士杜晓撰写了歌颂他政绩的碑文赐给他,行袭官至兼中书令,最后被封为司空。开平年间去世,朝廷还为他辍朝一天,追赠太傅,谥号忠敬。
行袭为人严厉,做事认真细致,但他总是很幸运。 他管辖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大蝗灾,结果很快来了很多鸟把蝗虫都吃掉了,没造成什么损失;老百姓有时吃不上饭,就会突然出现很多谷子,长在田地里。虽然权力很大,但他总是尽心竭力地为朝廷效力,所以才能保住自己的功名。行袭长得高大威猛,脸上还有点青色,当时人都叫他“冯青面”。
他大儿子行勖,官做到蕲州和沁州刺史。二儿子行德晏,做到金吾将军。
孙德昭,是陕西盐州五原县人,他家祖祖辈辈都在州里当兵。他爸爸孙惟晸,在唐朝立过功,后来被遥授荆南节度使的官职,还兼任右神策军副指挥使。孙德昭靠着父亲的功劳,官职也一步步升到右神策军都指挥使。
光化三年,唐昭宗被宦官们废了,他们拥立德王当皇帝。当时朝中和民间,因为权力掌握在宦官手里,谁也拿他们没办法,很多地方藩镇也纷纷效忠新皇帝,一个接一个地送来贺表。宰相崔胤表面上和朱温(太祖)结盟,说是要一起辅佐新君,实际上暗地里派心腹跟孙德昭秘密联系,说要一起恢复唐昭宗的帝位。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孙德昭,(《资治通鉴》记载:孙德昭一直为此感到愤愤不平,崔胤听说后,就派判官石戬去和他交往。孙德昭每次喝醉酒就哭,石戬看出了他的真心,就秘密地把崔胤的意思告诉了他。)孙德昭听了很激动,于是就和同军孙承诲、董从实三人一起,决心要匡扶正义,崔胤还割下自己的衣服写字,表示决心。
天复元年正月初一,天还没亮,宦官刘季述带兵闯了进来,孙德昭早就在要道埋伏好了兵,追上刘季述的先头部队,把他杀了。孙承诲他们则去抓捕另一个宦官王仲先及其同伙。唐昭宗当时被软禁在东宫,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吓得不轻。孙德昭赶紧赶到,敲着宫门喊:“刘季述那个叛贼已经被杀了,请上皇打开宫门,重新登基!”皇后何氏说:“你把刘季述的人头拿来,门才能打开。”很快,孙承诲、董从实就带着刘季述的人头来了,唐昭宗又悲又喜。于是,宰相崔胤就迎接唐昭宗回到丹凤楼,百官都向皇帝请罪,哭着说:“臣位居高位,却没能讨伐奸贼,多亏了东平王朱全忠率先奋起,杀了宫里的宦官,才使得孙德昭等人能够擒杀叛贼,再次清除了宫廷里的奸邪。”当天就论功行赏,孙德昭被封为检校太保、静海军节度使,孙承诲被封为邕州节度使,董从实被封为容州节度使,他们三个都兼任同平章事,还赐姓李,封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画像被挂进凌烟阁,而且都留在京城。赏赐和宴请非常丰厚,恩宠和权势之盛,在近代少有能比的。
那年十一月,宦官韩全诲放火,逼着昭宗皇帝逃到凤翔。韩全诲、董从实他们都叛变了,被宫里那些太监给忽悠了,一开始想带着一大帮官员一起跑路,想搞个大新闻。但是,李克用(太祖)的儿子李存勖(德昭)却稳住军队,他和太祖派来的心腹娄敬思、叶力卫以及丞相和其他文武百官,还有长安的老百姓一起,在街东死守,没让那些叛贼劫持了大家。
李克用派人一个接一个地去慰问李存勖,还送给他宝剑和珍贵的丝绸,让他负责维持秩序。后来,百官到了华州,一起上书请求李克用迎接皇帝回来。李克用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关中,李存勖按照军礼去拜见他,站在路左边迎接。李克用让人扶着他骑马进了长安,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还任命他做同州节度使的代理人。 李存勖将要赴任的时候,长安百姓又请求他留下,于是他被任命为负责长安两条主要街道的管理官员,还赏赐了他一百万钱。李存勖把手下八千兵马都献给了李克用,因此更加受到重用,又赏赐给他最好的铠甲一套,让他先回洛阳。
昭宗皇帝东迁回长安后,李存勖被任命为左威卫上将军,但他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自己的庄园。李克用称帝后,又征召他担任左领卫上将军进京。开平四年,他被任命为左金吾大将军,负责长安的治安。唐末帝即位后,派他去两浙地区办事,但他因为接见官员时失礼,没去成。后来又改任右武卫上将军,不久又恢复了左金吾大将军的职位。他最终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位,并且停朝一天表示哀悼。
天复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李存勖和孙承诲、董从实因为拥护朝廷有功,当时人们称他们为“三使相”,恩宠都超过了其他人。后来孙承诲到了凤翔,改名叫孙继诲;董从实改名叫董彦弼,他们都被李茂贞收留了。后来宦官势力失败后,孙继诲和董彦弼都在京城被杀了。只有李存勖一直保全了自己,最终得以善终,名声很好。
赵克裕是河南河阳人,他爷爷和爸爸都是军官。赵克裕年轻时当牙将,喜欢读书,行为举止都很规矩,地方长官都对他很器重。他一路升迁,做到虎牢关的守将。光启年间,黄巢的军队攻陷了河阳,赵克裕率领自己的部队投奔了朱温(太祖),加入了宣义军。朱温东征徐州、郓州的时候,赵克裕多次受到朱温的重用,事事都办得让朱温满意。几年之内,他就升任了亳州和郑州刺史。那时候,关东地区很多藩镇都被黄巢的军队打得乱七八糟,老百姓流离失所,根本无法自保,而赵克裕很擅长在打仗的同时发展农业,又善于安抚百姓,所以很多老百姓在他的治理下安定下来。朱温把他提拔为河阳节度使,还兼任检校右仆射,后来又调到许田管理地方事务,之后又回到朝廷,担任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空。朱温当上元帅后,任命赵克裕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再次统领军队。兖州平定后,朱温让他代理泰宁军留后。几个月后,赵克裕就暴病去世了。开平年间,追赠他为太保。
张慎思是清河人。从黄巢起义军投降后,他一路升迁,做到各个军队的都指挥使。他参与平定了黄巢、蔡州、兖州、郓州的战乱,都立下了功劳,被朝廷授予检校工部尚书,兼任宋州长史。光化年间,他升任检校右仆射,代理亳州刺史。天复三年,唐昭宗回到长安,因为张慎思跟随朱温迎接唐昭宗回朝有功,被赐予“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之后被任命为汝州防御使。天祐元年,他被任命为左龙武统军。那年冬天,他被任命为许州匡国军节度使。第二年十一月,他代理徐州武宁军两使留后。朱温称帝后,张慎思入朝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开平二年,他被任命为宋州刺史,不久后又再次被任命为左金吾大将军。三年冬天,他被任命为蔡州刺史,但他贪财,严重损害了民心,朝廷下令将他召回长安。没过多久,他跟随军队北征回来,因为生病住在洛阳的私宅。他家里人管教不严,结果被他儿子杀害了。
史官说啊,韩建这倒霉催的,赶上了唐朝衰败的时候,守着潼关这么重要的地盘,结果没起到保护皇室的作用,反而忙着削弱皇室宗亲的力量。虽然他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但这又怎么能弥补他不忠的罪过呢?
韩建这个人啊,很有英雄气概,心里还盘算着两边倒,武则天把他比作吕布,可见她对人还是挺了解的。后来韩休励精图治,忠心耿耿,做了很多恢复正统的事,最后都善终了,这很正常。从韩休开始,他们家族后代也没啥可指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