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四年正月初一,那一天是壬申,皇上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仪式隆重庄严,一切井然有序。
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上奏说:“我的孙子叫赵赞,今年五岁,就已经能默背《论语》和《孝经》了!这孩子真不简单,想在汴州参加童子试。”皇上听后龙颜大悦,下旨说:“都尉的儿子,太尉的孙子,小小年纪就能读儒家经典,真是家风传承的典范!不用考试了,直接给他一个及第的名额吧!应该给他发个特别恩典的及第证书,列入今年春天的榜单上。”
戊子日,也就是正月初五,皇上命令发放往年拖欠的秋税。 当天还任命左卫上将军安崇阮担任黔南节度使。壬辰日,正月初九,回鹘国派来的使臣掣拨等人,一共五个人,每人领到怀化司戈后便回国了。 冯赟,之前是北京副留守,这天被任命为宣徽使,兼任三司判官。戊戌日,正月十四,皇上发布命令,禁止天下任何人虚报职务。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上奏说:“属下刺史请求允许在本道自行署理职务。”
二月初几号,王晏球上奏说,这个月三日咱们收复了定州,还砍了王都的头,活捉了契丹的托诺等等两千多人。百官都祝贺完了,皇上就下令说,这个月二十四号,咱们回东京。 过了几天,皇上任命北面行营招讨使兼宋州节度使王晏球为郓州节度使,还加了个侍中的官职;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兼沧州节度使李从敏升任定州节度使;北面行营兵马都监兼郑州防御使张虔钊当了沧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也加了个侍中。 之后,又任命枢密使赵敬怡暂时代理汴州军州的事务。邢州那边也来报,说定州送来了伪太子李继陶,已经处理完了。
皇上在咸安楼上接受了定州送来的战利品,文武百官都列队在下面,宣读了告捷文书。仪式结束后,王都的首级被献给了太社。王都的四个儿子、一个弟弟,还有秃馁父子俩,都被处死了。 (《五代会要》记载:尚书兵部在楼前宣读告捷文书,宣读完毕,尚书刑部侍郎张文宝奏道:“逆贼王都的首级请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大理卿萧希甫接过后,献给了郊社,王都的儿子们和那些契丹将领,都在开封桥上被处死了。) 当时那告捷文书的写法,跟朝廷的制敕差不多,估计是写的人弄错了,不少有见识的人都觉得挺可笑的。 枢密使赵敬怡去世了,追赠太傅的官位。然后又任命端明殿学士赵凤暂时代理汴州军州的事务。
过了几天,皇上从汴州出发了,到了郑州。皇上还赏赐了致仕的左仆射郑珏二十万钱。 宰相崔协去世了,皇上追赠他尚书右仆射的官位。东都留守兼太子少傅李琪等人到偃师县迎接皇上。李琪在奏章里写到“击败契丹的凶党,攻破真定叛城”之类的话。皇上一看就生气了,说:“契丹是凶党没错,但真定不算叛城!李琪罚你一个月俸禄!” 最后,皇上的队伍终于回到了汴州。
三月初几,冯道上书请求辞去宰相的职位,想退休了。过了几天,皇帝下令把皇城使李从璨贬到房州当个小官,而且还让他继续服役。这李从璨啊,是皇帝的儿子。之前皇帝去汴州视察,留下李从璨看家,结果这小子在节园里喝酒玩乐,还跑到御座上胡闹。安重诲告了状,所以皇帝才这么处罚他。
又过了几天,中书省上奏说:“以后大臣们要是请假回家探亲的,就赏赐些茶叶药材吧。”皇帝准了。再过几天,以前在郓州当节度使的符习,被调到汴州当节度使了。最后一天,皇帝下令,邺都、幽州、镇州、沧州、邢州、易州、定州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其他的杂税全部免除。这是因为他们之前出力支援了讨伐王都的战争,辛苦了。
四月初一,庚子日,皇帝下令禁止使用铁钱。
第二天,壬寅日,广寿殿重建竣工了。负责修缮的官员建议用丹漆、黄金、碧玉来装饰它,弄得金碧辉煌。皇帝说:“这座殿宇曾经被烧毁,确实需要修缮,但是一定要宏伟壮观,不要铺张浪费。”
同一天,湖南那边传来捷报,打败了荆南的叛军,地点在石首镇。皇帝下令在边境设立马场购买战马,同时禁止蕃部直接来到京城。之前,党项等少数民族部落每次进贡马匹,不论好坏都说是最好的马,虽然朝廷规定了价格收购,但算上他们的食宿和赏赐,花费巨大,简直没法算。财政部门认为这是国家的巨大浪费,所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
壬子日,皇帝下令:皇子从荣由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改任河南尹,兼管六军诸卫事务;皇子从厚由河南尹、兼管六军诸卫事务改任北京留守;河阳节度使赵延寿改任宋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镇南军节度使康义诚改任河阳节度使。 这天,契丹人侵犯了云州。
癸丑日,契丹派使者捺括梅里等人来朝贡,同时送来了他们抓获的秃馁等人的骸骨,并在京城北市进行了斩首示众。
甲寅日,赵凤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
丙辰日,谏议大夫、袭文宣公爵位的孔邈去世了。
庚申日,皇帝下令将王建立和孔循带回中书省的官员送回封地,并把他们追回京城。
壬戌日,赵德钧兼任幽州节度使和北面行营招讨使,范延光加封检校太傅,他当时是镇州节度使。
戊辰日,中书省上奏说:“五月一日,所有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员和各地的进奉使,按照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旧例,可以就地办公,以后就一直这么执行吧。”皇帝批准了这个奏请。
五月初一,那天是己巳日,皇帝在文明殿接受百官朝拜。
接着,丙子日(三天后),夔州节度使西方邺突然不上朝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丁丑日(又一天后),大理卿李保殷死了。 己卯日(再过两天),朝廷任命忠武军节度使索自通担任京兆尹,兼任西京留守;同时,任命左威卫上将军朱汉宾为潞州节度使。 乙酉日(又过几天),黔州节度使安崇阮调任夔州节度使,左骁卫上将军张温被任命为洋州节度使,黔州留后杨汉宾升任黔州节度使。
中书省上奏说:“太常寺给少帝定的谥号是‘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是‘景宗’。但是,现在少帝还没入庙,所以说‘宗’不太合适,干脆就只用‘昭宣光烈孝皇帝’好了。” 皇帝同意了这个建议。丁亥日(又过几天),凤州武兴军留后陈皋升任武兴军节度使,新州威塞军留后翟璋升任威塞军节度使。壬辰日(又过几天),权知尚书右丞崔居俭正式担任尚书右丞。 皇帝下令修缮全国各地的官署房屋。
丙申日(又过几天),襄州那边传来消息,说荆南节度使高从诲请求归顺朝廷。 与此同时,云州那边也来报,说契丹人入侵边境了。
六月辛丑这天,朝廷任命姚顗担任兵部侍郎。
壬寅这天,杨汉章从夔州节度使的职位上调任云州,同时任命张敬达接替他担任凤州节度使。癸卯这天,张遵诲升任卫尉,兼任客省使。国子博士田敏上书请求修缮郊外的祠堂和祭祀用的斋室。丙午这天,张万进被任命为安北都护,兼任振武军节度使。戊申这天,康思立被任命为利州节度使。登州刺史孙元停被免职,原因是他在任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朝廷下令邺都仍然保留魏府的称号。 魏府、汴州、益州的宫殿都撤掉了鸱尾(一种屋脊装饰)。朝廷还下令允许节度使在衙署上使用鸱尾。
辛亥这天,韩澄被任命为朔方留后。癸丑这天,符彦超被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朝廷发布诏令,规定各道节度使的行军司马,虽然官位很高,但如果节度使本人不在,州里的事情应该由节度副使代理。 又发布诏令,规定藩镇请求增加幕僚和亲随人员,都必须先报请朝廷批准。
丙辰这天,高从诲上书承认自己的罪过,请求朝廷恢复他的职务和贡赋,并献上三千两银子作为赎罪的费用。壬戌这天,皇帝前往至德宫。朝廷下令,京城里的空地要督促百姓建造房屋,如果百姓无力建造,允许他们向营房借地盖房。
公元某年秋天七月庚午日,张镈升官了,当上了司农卿,之前他是西京留守判官。
壬申日,毛璋被贬为儒州长流百姓,没多久就被赐死了。原因嘛,是他之前在藩镇的时候,暗中搞阴谋诡计。同一天,吕梦奇因为之前借过毛璋的马,被降职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己卯日,任赞升任左散骑常侍,阎至升任工部侍郎。对了,顺便说一句,遂州那边今年收成不错,出了一根九穗的嘉禾。壬午日,许光义升任御史中丞,他之前是给事中,还兼任大理卿。
史馆那边上报说,他们编修的庄宗一朝的史书,想命名为《实录》,而太祖、献祖、懿祖的史书,想命名为《纪年录》。皇帝同意了。 这其实是有来由的,天成三年十二月,史馆就上奏过类似的建议,说要修撰太祖、庄宗的实录,而懿祖、献祖则用纪年录的形式记录。 奏疏里还详细陈述了三位先祖为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懿祖昭烈皇帝从元和年间开始,献祖文皇帝从太和年间开始,太祖武皇帝则从咸通年间开始,为国家屡立战功,最终平定了天下。
甲申日,高从诲官复原职,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兼侍中,并担任荆南节度使。丙戌日,李从昶调任华州节度使,李金全接替他担任泾州节度使。
戊子日,中书省上奏说,以后新科及第的举人,如果之前担任过正官或者在衙门里做过差事,就应该按照之前的官职级别来安排新的官职。皇帝也同意了这个建议。
最后,壬辰日,皇帝下令,明年二月二十一日要举行南郊祭祀大典。
八月初一,大理寺卿阮某上奏说:“我注意到春秋时期,祭祀文宣王,而武成王庙却很久没祭祀了,请求恢复常例祭祀。”皇上准奏了。第二天,中书省上奏说:“太子少傅李琪撰写的《霍彦威神道碑》文章,不分真伪,混淆了功绩,请求重新撰写。”皇上也准奏了。这李琪啊,是前梁的宰相,心里藏着些想法,在碑文中叙述了霍彦威在梁国担任的官职,却故意不提前梁的事儿。
第三天,皇上发布诏令:“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各路军队掳掠的百姓,只要能认出主人的,都得马上送回去!” 同时,任命以前清河县令、袭爵酅国公、食邑三千户的杨仁矩为秘书丞。御史台又上奏说:“主簿朱颖是前任中丞推荐的,应该跟着前任中丞一起免职。”皇上说:“主簿是正规官员,何况他还被选拔进入朝中,这是朝廷的恩典,应该让他干满任期,就让他继续留在原来的岗位吧!”
甲辰日,任命宰相冯道为南郊大祭的总负责人,兵部尚书卢质负责礼仪,御史中丞许光义负责仪仗队,兵部侍郎姚顗负责仪仗队伍的排列,河南尹从荣负责桥梁道路的安排,客省使兼卫尉卿张遵诲负责祭祀用品的准备。乙巳日,黑水国的朝贡使者郭济等人率领随从前来朝贡,皇上赏赐他们一些东西,然后放他们回国。丁未日,任命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知制诰李愚为兵部侍郎,官职不变;任命中书舍人卢詹为礼部侍郎;任命兵部侍郎裴皞为太子宾客。吐浑的首领念公山也来朝贡了。
戊申日,皇帝穿着盛装,在文明殿追封先帝为昭宣光烈孝皇帝。庚戌日,任命宰相兼监修国史的赵凤兼任集贤院的事务,任命左散骑常侍任赞兼任大理卿的事务。己未日,高丽国王王建派使者进贡物品。辛酉日,皇上发布诏令:“按照以前的惯例,节度使兼任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职位的,在敕书上都要列出这些官职,并在旁边写上‘使’字。但现在钱镠是元帅、尚父,和使相的官职不同;马殷担任太师、尚书令,是南方的官职,不适合写在敕书的末尾。以后敕书上都不要写这些了。”
乙卯日,党项的首领也来朝贡了。甲子日,皇帝到金真观,赐建法大师称号给一位大师,赐紫尼智愿为圆惠大师,这位智愿大师就是武皇的夫人陈氏。丙寅日,达靼也来朝贡了。京城里原来有南州和北州,是张全义在光启年间修建的。到了现在,皇上允许老百姓沿着街道申请拆除城墙和护城河,可以填平,盖房子。
九月初几,中书省上奏说:“根据宗正寺的报告,懿祖永兴陵、献祖长宁陵、太祖建极陵都在代州雁门县,皇上追尊的四庙在应州金城县。” 皇上就下令说:“把应州升格为望州,金城县和雁门县也一起升格为望县。”
这天是辛酉日,太常博士段颙上奏说:“我仔细查阅典籍,发现祭祀大庙的时候,得派宰相去主持;祭祀中等规模的庙宇,就派卿监去主持;祭祀小庙,就派太祝、奉礼官去主持,都不用另外派官员。今后,我希望祭祀的时候能派个五品官去主持。”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
癸巳日,皇上发布诏书,免去天下兵马元帅、尚父、吴越国王钱镠的元帅、尚父、吴越国王的头衔,授予他太师的荣誉称号,让他退休。这是因为之前,上将军乌昭遇出使两浙地区,私下里把朝廷的事情告诉了吴越国的人,还称呼钱镠为“殿下”,自己自称臣子,对钱镠行跪拜大礼。乌昭遇回来后,他的副使刘玫把这件事详细地报告给了皇上,所以皇上才削去钱镠的官职,让他退休。乌昭遇被押送到御史台,后来被赐死。后来,从浙江回来的人说,乌昭遇并没有对钱镠不敬,是被刘玫诬陷的,很多人觉得乌昭遇很冤枉。
乙未日,皇上又下令,要彻查所有路州的浙中纲运进奉使,并且要巡视监狱,好好查查这件事。
十一月份的第一个丙申日,把吏部三个铨选部门合并成一个,得让吏部官员一起商量着拟定奏章,然后大家一起签署上报,不许在家里私下拟定官员名单。
戊戌日,任命襄州兵马都监、磁州刺史康福担任朔方、河西等地的节度使,以及灵州、威州、雄州、警州、凉州等地的观察使。当时朔方将领们都请求朝廷派一位合适的统帅,所以才派康福去镇守。
庚子日,任命右金吾上将军史敬镕为左金吾上将军,左骁卫上将军符彦超为右金吾上将军,前黔州节度使李承约为右骁卫上将军,云州节度使张敬询为左骁卫上将军,前华州节度使王景戡为右骁卫上将军。 这天可真是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啊!
癸卯日,太常少卿萧愿被降职为太子洗马,并且被取消了绯袍的穿着资格。原因是萧愿在南郊祭祀活动中,跟祭祀官员一起喝酒,第二天早上还醉醺醺的,没法参加仪式,被御史给弹劾了。 这酒喝的,真是丢人啊! 皇上还下令,新任命的朔方节度使康福要带一万人马去赴任。
己酉日,皇上又恢复了前任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的官职和爵位。辛亥日,把阆州升格为保宁军。壬子日,任命内客省使、左卫大将军李仁矩为阆州节度使。 皇上这天还去了七星亭游玩。
丙辰日,夏州进贡了一只白鹰,重诲奏报说:“夏州违抗圣旨进贡,我已经下令制止了。”皇上说:“很好。” 朝会结束后,皇上却偷偷地让侍卫把那只白鹰拿给他了。 这皇上,真是口是心非啊! 当天,皇上还去了龙门游玩。
十一月十四号,洛阳那边的水,哗地一下涨上来了,把好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冲坏了。十五号,把刑部侍郎张文宝升职了,当上了右散骑常侍。十六号,又把尚书右丞李光序提拔为刑部侍郎。二十号,把曹州济阴县升格为次赤,因为那是昭宣光烈孝皇帝温陵的所在地,所以要隆重一些。二十一号,奉国军节度使王延禀被加封为兼侍中,这是因为福建节度使王延钧请求的缘故。皇上那天出宫到郊外转了转,还试了试夏州进贡来的白鹰,还特意叮嘱身边的人,别让重诲知道这事儿。二十六号,冬至,皇上在文明殿接受百官朝贺。三十号,秘书少监于峤被发配到振武去当个流民,永远不能再当官了,这是因为宰相赵凤诬告他的缘故。史官张昭远他们把新修的《献祖纪年录》、《懿祖纪年录》、《太祖纪年录》一共二十卷,还有《庄宗实录》三十卷,都呈上去了,皇上赏赐了他们一些东西,赏赐的多少不一样。
十二月十四号,灵武康福上奏说:“我们在方渠打败了野利族和大虫族,一共三百多帐篷,缴获了三万头牛羊。”十五号,皇上下了道旨,说:“以后所有授官、追封官职的诰命,还有举人冬试的费用,一切由官府承担。”十九号,中书省上奏说:“以后宰相在斋戒期间,不用参加朝会,也不用盖印,也不用去内殿侍奉皇上。如果遇到国忌,行事官已经发过誓了,就不用去上香,也不用奏报刑杀的公事。大祭祀期间斋戒,就不要摆宴席了。每逢大忌的前一天,就不要上朝了。”皇上同意了他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