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及,是许州人,本来姓王,他爹叫王质。年轻的时候,李建及跟着李罕之当差,负责管理纪律。唐朝光启年间,李罕之去晋阳拜见唐昭宗,就挑选了一百个骁勇善战的士兵献给皇帝,李建及就在这批人里。后来因为立功被任命为军中要职,掌管义儿军,还被赐了李姓。天祐七年,他升任匡卫军都校。

柏乡打仗的时候,汴军将领韩勍追着周德威一直追到高邑南边的野河。镇州、定州的军队堵住了桥,韩勍挑选精兵强将先抢占了桥。庄宗站在高处观察,看到镇州、定州的军队快要败了,就问李建及:“要是敌人过了桥,那咱们就挡不住了,你有什么办法?”李建及从自己部队里挑了二百个士兵,拿着长枪大声喊叫,抵挡汴军,把他们挡在了桥下。

第二个月,咱们的军队攻打魏州,魏州人晚上偷偷摸摸地来袭击我们的营地,李建及早有准备,设下埋伏等着他们,堵住了他们的退路,把他们全杀光了。刘鄩在莘县扎营,一个多月没出来,突然有一天,他带兵猛攻镇州、定州的营地,咱们军营里一片混乱,李建及带领一千个装备精良的士兵冲上去,打败了汴军,一直追到他们的营地。元城之战,李建及第一个冲进敌阵,后来被任命为天雄军教练使。八月,他升任辽州刺史。

十四年,他跟随军队去幽州打契丹,打败了契丹人。十二月,参与攻打杨刘,从早上寅时打到中午午时,汴军死守城池,李建及让人用芦苇和土堆筑起工事,第一个爬上云梯,攻破了城池。胡柳之战,前军进展缓慢,傍晚的时候,汴军占领了土山,李建及打了一仗就夺了回来。庄宗想收兵,准备第二天再打。李建及拿着长枪站在最前面,说:“敌人的大将已经死了,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大王您就上山看着,看我怎么打败敌人!”说完就挥舞着银枪,大声喊叫着冲锋陷阵,三军士气大振,咱们的军队因此重新振作起来。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授予检校司空、魏博内外衙都将的官职。

十六年,汴梁的将领贺瑰攻打德胜南城,他用十多艘战船,用竹子编成的绳索连接起来,堵住了渡口,咱们的军队过不去。城里箭矢石头都快用光了,守城的将领氏延赏情况危急啊!庄宗皇帝下令把堆积在军营的布匹拿出来,招募能击破敌船的人。有个叫马破龙的渡口居民,水性极好,会游泳,于是就让他去见氏延赏。氏延赏说:“情况太危急了,争分夺秒啊!”当时河面上全是船,箭如雨下,建及穿着厚重的铠甲,拿着长矛喊着:“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敌人嚣张,任由他们隔着一条河就如此放肆吗?!”于是他调来两艘船装满士兵,都拿着短兵器和斧头,直接冲向梁军的战船,砍断他们的竹索;他又让人在上游准备很多瓦罐,在上面堆满柴火,顺流而下放火烧敌船。一会儿工夫,浓烟烈火冲天,梁军砍断缆绳逃跑了;建及这才进入南城,贺瑰解围离开了。同年十二月,建及和汴梁将领王瓒在戚城作战,建及受伤了,庄宗皇帝脱下自己的御衣金带赏赐给他。

建及很有胆量,为人豪迈,不同于常人,上阵杀敌,英勇无比。从庄宗皇帝驻扎魏州开始,建及一直担任内外衙银枪效节帐前亲军统领,他善于安抚将士,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自己从不贪图享受,很得士兵拥戴。他又多次立下战功,英勇无比,那些能力不如他的人就嫉妒他,背后说他坏话。当时宦官韦令图监视建及的军队,经常在庄宗皇帝面前说:“建及用家产大肆赏赐部下,他的野心很大,不能让他统领军队。”庄宗皇帝因此对他起了疑心。建及为人忠诚正直,虽然知道有人陷害他,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操守。

十七年三月,建及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八月,他和李存审一起前往河中,解除了同州之围。建及年轻时就经历了战乱,长期在战场上厮杀,身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后来又因为立功而被怀疑,心里很委屈、愤恨。这一年,他在太原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石君立,是赵州昭庆人,人们也叫他石家财。他一开始在代州刺史李克柔手下做事,后来又跟着李嗣昭当牙校,一路升迁,掌管过好几支军队。在夹城之战中,石君立总是冲锋陷阵,主动挑战敌人,把汴军的营寨都给捣毁了,还抓了不少俘虏回来。八年后,他和汴军在龙化园打了一仗,大获全胜,还活捉了敌军大将卜渥献给李嗣昭。李嗣昭每次出征,都让石君立当先锋,敌人一听他的名字就害怕。

后来王檀攻打晋阳,城里毫无防备,安金全带着城里的百姓上城墙防守,但情况很危急。当时庄宗在魏博,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支援,城里人心惶惶。李嗣昭就派石君立带着五百骑兵,从上党出发,当天晚上就赶到了晋阳。王檀的军队在汾桥设下埋伏,石君立打了一仗就把他们打败了,直冲到城下,他像神一样在敌阵中穿梭,杀敌无数,还大声喊:“昭义侍中大军来了!”当天晚上他就进了城,和安金全等人一起从各个城门杀出去,第二天早上,梁军就溃败逃跑了。

十七年的时候,石君立带兵驻扎在德胜。当时汴军从滑州运送军粮给杨村寨,庄宗亲自率领骑兵在河对岸沿河而上,准备伏击他们。汴军在距离杨村五十里的河边潘张村筑垒储存军需物资,庄宗命令军队攻打那里。汴军在要道设下埋伏,假装战败引诱我军,我军追击进去,被逼进营垒,梁军伏兵突然袭击,双方展开激战。石君立和镇州大将王钊都被困在了敌人的营垒里,当时被困的将领和士兵有十多人,石君立被俘虏,押送到了汴梁。梁太祖早就听说过他的勇猛,想把他招降当自己的将领,把他关进了监狱。

过了很久,梁王派人来劝降他,石君立说:“战败的将领,很难再谈论勇武了。如果你真想让我当你的将领,即使我真心效命,你能相信我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君主,我怎能背叛自己的君主,去当敌人的将领呢!”后来其他被俘的将领都被杀害了,梁王却一直没有杀石君立,大概是还念着他之前的勇猛。直到同光元年,庄宗大军快要攻到汴梁城下的一天,梁王才下令杀了他。

高行珪是燕国人,他家世代骁勇,他和弟弟高行周都武艺高强。一开始在燕国当骑兵将领,作战勇猛,比其他将领都厉害。后来燕帅刘守光造反,庄宗派周德威去征讨他。刘守光很害怕,就封高行珪为武州刺史,想以此来形成犄角之势。当时明宗也带兵去帮助周德威平定燕国,听说高行珪到了,就带骑兵去迎战。明宗跟高行珪讲了顺逆的道理,高行珪就投降了。

刘守光的大将元行钦在山北,听说高行珪叛变了,就率领军队去攻打高行珪。高行珪派弟弟高行周向周德威求救,周德威命令明宗、李嗣本、安金全带兵去支援。明宗在广边军打败了元行钦,元行钦也投降了。后来高行珪被任命为朔州刺史,先后担任忻州、岚州刺史,最后升迁为云州留后。天成初年,他被任命为邓州节度使,不久又调任安州。高行珪这个人贪婪吝啬,不擅长治理地方,在安州的时候,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

他的副使范延策是幽州人,为人刚正不阿,多次担任宾客官职。当他辅佐高行珪时,看到高行珪贪婪卑鄙,就多次劝谏他,但高行珪不听。后来范延策进京上奏,向朝廷上书,一共三件事:一是请求禁止过淮的猪羊,而禁止丝绸布匹等物资的运输,以充实中原;二是请求在山林险要之处设置军镇,以防止盗贼;三是陈述藩镇的弊端,请求命令官员们敢于直言进谏,如果官员不听从,就让军校们列队当廷进行劝谏。高行珪听说后,非常生气。后来因为戍兵作乱,高行珪诬告范延策与叛军同谋,父子都被处死在汴州,这件事让很多人感到冤枉。不久,高行珪就病死了,朝廷追赠他太尉的官职。

张廷裕是代北人,年轻时侍奉武皇在云中,跟随武皇平定黄巢之乱,讨伐王行瑜,从士兵逐渐升为小将。庄宗平定魏国后,张廷裕被任命为天雄军左厢马步都虞候,先后担任蔚州、慈州、隰州刺史。同光三年,被任命为新州节度使。边塞地区战事频繁,张廷裕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边境地区经常出现紧张局势。天成三年,张廷裕死在任上,朝廷追赠他太保的官职。

王思同是幽州人,他爸爸王敬柔当过瀛州、平州、儒州、檀州、营州五个州的刺史。王思同的妈妈是刘仁恭的女儿,所以王思同一开始就在刘仁恭手下当兵。后来刘守光攻打刘仁恭,王思同带着手下的兵投奔了太原,那年他才十六岁,晋武皇李克用就让他当了飞腾指挥使。之后他跟着晋庄宗李存勖平定了山东,一路升迁,掌管过很多军队。

王思同为人洒脱俊朗,虽然粗通文墨,但很喜欢写诗,经常和别人互相唱和,自称“蓟门战客”。魏王李继岌待他如同亲儿子一样。当时宫里有个叫吕知柔的内侍,在兴圣宫很受宠,权势很大,王思同看不惯他。吕知柔写了一首关于终南山的诗,最后一句带个“头”字,王思同就回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料伊直拟冲霄汉,赖有青天压著头。” 他写的诗,都差不多这个风格,讽刺意味十足。每次出征,王思同都在兴圣宫的帐下办事,但是到了唐明宗时期,官职只做到郑州刺史。唐明宗当兵的时候就认识他,登基后,就提拔他做了同州节度使,没多久又调他去陇右镇守。

王思同喜欢结交文人,不管对方是贤才还是庸才,他都热情款待,送礼收礼,一年要花掉几十万钱。他在秦州待了很多年,当地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边境也安定下来了。长兴元年,他进京朝见,在中兴殿见到了唐明宗。唐明宗问他秦州的边防情况,王思同说:“秦州和吐蕃接壤,吐蕃人经常违反规定。我制定了策略安抚他们,在边境修建了四十多个寨子,控制了重要的关隘。每次吐蕃人来进行贸易或饮食交流的时候,我都要求他们上交武器。”说着,他还用手比划着秦州的地形,指出了重要的战略要地。唐明宗说:“有人说王思同不务正业,没想到竟然如此精明!” 当时四川叛乱,朝廷想启用他,并且留他在身边,所以就让他做了右武卫将军。八月,又任命他为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九月,升任京兆尹、西京留守。伐蜀战争中,他担任先锋指挥使。石敬瑭攻破大散关后,王思同仗着自己勇敢,第一个冲进了剑门关,但是大军没有跟上,结果被董璋的军队打了出来。等石敬瑭班师回朝后,因为王思同曾经攻克剑门关,所以就被调到山南西道镇守。

三年了,四川两地一直打仗,皇帝明宗担心权力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朝廷不好控制,就偷偷地给思同下密诏,让他观察形势,找个机会出兵。结果还没等行动呢,董璋就战败了。

八月,思同又当上了京兆尹,还兼任西京留守。当时潞王驻扎在凤翔,跟思同管辖的地方挨着。潞王不听朝廷的命令,给秦州、泾州、雍州、梁州、邠州等地的军官写信,信里说:“那些奸臣乱政,趁着先帝病重的时候,谋害了秦王,拥立了现在的皇帝,自己独揽大权,残害兄弟骨肉,动摇了朝廷的根基。我担心先帝打下的江山,很快就要丢了,所以发誓要进京,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事情办成之后,我就告病回藩地。可是藩地一向贫穷,兵力也匮乏,想请求各位英雄豪杰,一起渡过难关。”

然后,潞王派了十个年轻貌美的歌女,带着五弦琴去见思同,一边演奏一边劝说思同。同时,他还派军校宋审温去雍州,如果雍州不同意听他的,就单独攻打雍州。他还派推官郝昭、府吏朱延乂去发布檄文,号召起兵。

正巧,副部署药彦稠来了,大家正一起吃饭呢,结果那些歌女和使者就到了。思同当场把他们都抓进了监狱。药彦稠请求处死宋审温,把郝昭押送到京城。这时,思同已经派儿子进京汇报情况了,朝廷很赏识他,就任命思同为凤翔行营都部署,在扶风设立军营。

三月十四号,我和张虔钊在岐州郊外碰了面,那地方人可真多,热闹非凡。

十五号,我们开始攻打东西两座城门。城里防备工作做得不太好,但是守城的士兵们拼死抵抗,咱们这边也伤了不少人,大概有十二三。

十六号,我们继续进攻。潞王爬上城墙,哭着劝降城里的守军,听到的人都觉得很悲壮。张虔钊这个人脾气暴躁,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兵从西南方向进攻,还跟都监一起拿着带血的兵器逼着士兵往前冲。士兵们都骂开了,反过来攻击张虔钊,张虔钊赶紧骑上马逃跑了。这时,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带兵从西门先冲进去了,思同当时还不知道这事儿,还在督促士兵攻城呢。没多久,严卫指挥使尹晖就喊:“西门的军队已经进城受赏了,大家可以放下武器了!”放下武器的声音震耳欲聋,天地都为之震动。中午的时候,乱兵都聚集到一起了,泾州的张从宾、邠州的康福、河中的安彦威都逃跑了。

十七号,思同和我还有药彦稠、苌从简一起到了长安,刘遂雍把城门关上不让咱们进去,他就逃到潼关去了。

二十二日,潞王到了昭应,先锋执思同来见他。潞王跟身边的人说:“思同的计策跟实际情况不太符合,但他对我的忠心还是值得肯定的。”然后,潞王又对赵守钧说:“思同是你老朋友,你去路上迎接他一下,表达我的慰问。”

思同来了,潞王责问他:“那些叛贼祸乱国家,残害同胞,这可不是你弟弟的错。我起兵岐山,本来只是想诛杀几个叛贼而已,你却摇摆不定,处处误我,今天的罪过,你还能逃得掉吗!”思同回答说:“我从军营里出来,接受先朝的爵位和命令,手握兵权,历任多个要职,最终却没做出什么显著的功劳来报答朝廷的恩遇。我当然知道,依附强大的势力就能得到很多好处,而帮助衰弱的一方则容易招来祸患,但我担心死后没脸去见先帝。战死沙场,或者被囚禁,这都是军人的宿命啊。”

潞王脸色缓和了一些,慢慢地说:“先休息一下吧。”潞王其实是想重用他,但是杨思权那些人觉得丢脸,不愿意见到思同,就多次跟刘延朗说:“不能留着思同,会影响军心的。” 而且,潞王进长安的时候,尹晖把思同的家产和所有歌妓都抢走了,所以特别恨思同,就和刘延朗一起不断地向潞王告状。

后来,潞王喝醉了酒,不等汇报,就下令杀了思同和他儿子德胜。潞王酒醒后,想召见思同,身边的人才报告说已经杀掉了。潞王很生气,责备刘延朗,好几天都在惋惜思同。等到汉高祖登基后,还追赠思同为侍中。

索自通,字得之,是太原清源人。他爹叫索继昭,因为索自通发达了,被朝廷授予国子监祭酒的职位,后来退休了。

索自通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经常在山上的庄园里打猎。有一次,后唐庄宗镇守太原的时候,在野外碰到了他,问了他的姓名,就把他提拔为右番厅直军使。后来,他又因为打猎射中了一只奔跑的鹿,升职为指挥使。

后来跟着周德威一起攻打燕军在涿州的军队,还活捉了燕将郭在钧。之后又跟着庄宗平定了魏博,官职也升为了突骑指挥使。等明宗当上皇帝后,索自通就一直跟着皇帝,担任左右厢马军都指挥使,还被授予忻州刺史的职位。一年多后被召回朝廷,继续掌管禁军,又领了韶州刺史的职位,后来被外派担任大同军节度使。几年后又调任忠武军节度使,之后又改任京兆尹、西京留守。

杨彦温在河中造反,索自通率领军队平定了叛乱,被授予河中节度使的职位。没多久,他又从鄜州调回朝廷,担任右龙武统军。一开始,索自通平定杨彦温叛乱后,代替末帝镇守河中,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够灵活,末帝对他很记恨。(《资治通鉴》记载:索自通到河中上任后,听从安重诲的指示,把军队的武器装备数量多次上报朝廷,说是李从珂私自制造武器,多亏王德妃从中周旋,李从珂才得以免罪。)等到末帝即位后,索自通忧心忡忡,想要自杀。清泰元年七月,他朝会结束后过洛水时,投水自尽而死。

他的儿子索万进,在后周显德年间,也担任过很多地方的军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