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字克恭,是太原人。他爹叫仁岳,在河东当牙将,后来被追赠太子太师,官儿做到挺大。唐庄宗当晋王的时候,广招兵,常思因为身手矫健就报名参军了,然后就一直跟着打仗。后来当上了长直都校,再后来当了捧圣军使。晋朝刚建立的时候,他又升迁为六军都虞候。
汉高祖出镇并州的时候,常思跟着去了,没多久就升任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因为他工作勤恳,表现突出。汉朝刚建国,他就被授予检校太保的官职,还遥领邓州。汉朝统一全国后,他又升迁为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乾佑年间初期,李守贞在河中造反,太祖皇帝亲自去征讨,朝廷命令常思带兵支援。结果常思带兵打仗不行,被勒令回原驻地了。
常思在上党待了五年,没什么好名声,就只会敛财,而且特别小气,从不和下属一起吃喝。曾经有个属官想来拜见他,常思看了名刺就生气地说:“他肯定是为了蹭酒喝来的!”然后就让管客人的官员给他倒点酒打发走了,可见他有多小气。太祖皇帝登基后,就提升常思为平章事。当初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对常思就像对待自己的叔叔一样尊重。等太祖当了皇帝,还让常思的妻子进宫朝见,太祖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还叫她叔母,可见太祖对常思的恩情有多深。
广顺二年秋天,常思进京朝见,被加封为兼侍中,调任宋州节度使。三年夏天,朝廷下诏让他进京,又改任平卢军节度使。常思将要前往平卢赴任时,上奏太祖说:“我在宋州当节度使期间,收缴了十多万两丝绸,特地进献给您,请批准我前往平卢赴任。”太祖皇帝同意了,还下令宋州用凭证通知百姓。到了平卢后不久,常思就得了风痹病,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找医生治病,后来就抬着病回洛阳了。显德元年春天,常思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死后被追赠为中书令。
翟光邺,字化基,是濮州鄄城人。他爸爸翟景珂,是个性格豪爽、胆子很大的男人。唐庄宗刚开始驻军黄河边上的时候,也就是梁朝贞明初年,翟景珂带领乡亲们守卫永定驿,硬是守了一年多。后来被北方军队攻破,翟景珂战死了,大家也都溃散了。那时候翟光邺才十岁,被后唐明宗的军队俘虏了。因为翟光邺聪明伶俐,明宗就让他留在身边伺候,还给他起了个字,叫永定。
长大成人后,翟光邺沉稳果敢,很有谋略,做事很少出错。明宗当皇帝后,很器重他,一路提拔,做到皇城使、检校司空的高位。“长兴”年间,枢密使安重诲犯了事儿,翟光邺和宦官孟小僧在这件事里起了不小的作用。没过多久,翟光邺被外放到耀州当团练使。到了“清泰”初年,他又回到朝廷,当上了左监门卫大将军。“天福”年间,他又先后担任棣州、沂州刺史和西京副留守。到了“开运”初年,被任命为宣徽使。杨光远叛乱被平定后,青州安定下来,翟光邺被任命为青州防御使。朝廷觉得经过战乱后,人才凋敝,所以派翟光邺去治理青州。
翟光邺很喜欢收集书籍,很尊重儒生,经常在书房里跟大家讨论学术,只求探究真理。当时青州百姓死了六七成,但他招抚流亡百姓,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对待,所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让很多流亡的人口都回来了。契丹人攻入汴梁后,伪政权任命他为曹州知州。李从益称帝后,因为翟光邺是明宗的老臣,就让他当了枢密使。后唐庄宗的儿子李存勖(汉祖)攻入汴梁后,又任命他为左领卫大将军。“乾祐”初年,翟光邺升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兼任街使、检校太保。后唐太祖李嗣源即位后,又任命他为宣徽使、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几个月后,又兼任枢密副使。后来永兴的李洪信入朝,代替他掌管军府事务。广顺二年十月,翟光邺在长安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光邺这个人啊,气度不凡,为人谨慎厚道,这都是天生的,喜怒哀乐从来不写在脸上。他对待继母特别孝顺,这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和兄弟们关系也非常好,一片和睦。虽然当官领俸禄很久了,家里却没什么余钱,就连当金吾卫的时候,住的都是借来的几间破房子,遮风挡雨而已。亲戚朋友一大堆,每天就吃点粗茶淡饭, barely enough to get by,别人都替他着急,可他却一点也不慌张,泰然自若。有朋友来访,他就赊酒款待,聊上一整天,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所以士大夫们都很喜欢他。
后来他当了京兆尹,治理地方以宽厚平静为原则,那些以前烦琐苛刻的政令,他统统都取消了,老百姓都觉得轻松多了。临终前,他把亲随叫到床边,嘱咐他们说:“我死后,把我的尸体运回洛阳,千万别在这里停留,免得麻烦军府。”说完就去世了。京兆府的官员们都很悲伤,就像失去了亲人一样,还有人拿着酒水远远地祭奠他呢。枢密使王峻一向很敬重光邺,而且想好好抚恤他的家人,特地为他上奏朝廷,所以从光邺去世到下葬,朝廷赏赐的钱财加起来有好几千呢!最后还追赠他太子少师的职位。
光邺皮肤白净,很会保养身体,可是司天监赵延乂,他懂点儿袁天罡、李淳风的那些算命本事,曾经跟别人说:“翟光邺这个人外表看着很强壮,其实身体底子弱,虽然能当大官,但活不长。”结果还真被他言中了。
曹英,字德秀,以前的名字跟皇上重名了,所以改了名字。他老家是常山镇定人。他爹曹全武,在赵王王镕手下当兵,所以曹英也跟着在王镕帐下当差。后来张文礼造反,唐庄宗占领了那块地,就把王镕原来的手下都收编了,曹英被任命为散指挥使。
唐明宗当皇帝后,曹英在他身边当差,明宗问他祖上是哪里的,曹英老老实实地回答了。明宗说:“原来是朕的老乡啊!”然后就提拔他当本班的行首,还经常特别照顾他。到了后晋天福年间,曹英升迁为弩手军使。在汜水之战中,他平定了张从宾的叛乱,因为立功被授予本军都校。
到了后汉初年,他又被任命为奉国军主,加封检校司徒,兼任康州刺史。乾祐初年,李守贞在河中造反,曹英被任命为行营步军都校。河中平定后,他升迁为本军厢主,领岳州防御使。后来跟着太祖皇帝去魏州,担任北面行营步军都校,参与平定了内乱。
国家建立后,因为曹英在辅助皇帝方面有功劳,被授予昭武节度使、检校太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的职位。二年春天,他统兵去兖州讨伐慕容彦超,攻城拔寨,表现得很勇猛。五月,太祖皇帝亲自带兵出征,曹英也跟着一起,最后攻下了城池。凯旋后,曹英被任命为彰信军节度使,继续统领军队。
世宗皇帝继位后,曹英被加封同平章事,授予成德军节度使。皇帝从太原回来后,又加封他为侍中。显德元年冬天,曹英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曹英为人沉稳厚道,谦虚恭敬,很有礼貌,即使是在家里招待客人,也从不轻率随便。他死后,很多达官贵人都很惋惜。
李彦頵,字德循,是太原人。他本来是个商人,后来呢,太祖在邺城当镇守的时候,把他带在身边。太祖当皇帝以后,李彦頵就升官了,当过绫锦副使、搉易使。等到世宗当皇帝,因为跟李彦頵以前就认识,就破格提拔他当内客省使。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相州军府的事务长官,接着又调到延州当兵马留后。他到了延州之后,心里老想着发财,想方设法多捞点钱,还欺负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弄得民怨沸腾。正赶上世宗皇帝南征,那些少数民族部落就联合起来,把延州城围住了。李彦頵就紧闭城门自守,向邻近州府求救,多亏援兵及时赶到,才解了围。世宗皇帝很不高兴,把他叫回京城,不过呢,还是给他留了面子,没怎么责怪他。后来,他又被任命为西京水南巡检使,没过多久,又让他代理泗州军州事务,之后又改任沧州两使留后。李彦頵到任后,处理事情方法不对,大家都看不起他。显德六年秋天,他被撤职回京,结果半路上病死了,那年五十二岁。
李晖,字顺光,是瀛州束城人。年轻的时候,他就报名参加了龙骧军。汉高祖在河东做节度使的时候,李晖请求跟随他,因此被任命为河东牙将。汉朝统一全国后,李晖被封为检校司徒、大内皇城使。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宣徽南院使。乾祐初年,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傅。太祖皇帝登基后,又加封他为同平章事,不久又调他去沧州任职。显德元年,又加封他为兼侍中。显德二年秋天,因为世宗皇帝过生日,他回京朝贺,然后被调到邠州当节度使。五年后,他又被调到凤翔。一年多后,他在任上死了,朝廷下诏追赠他为中书令。李晖长得相貌平平,却官至将相,活到六十多岁,袁安、许允那种清廉的作风,他一点也没有。他这个人很贪婪,又爱做一些小恩小惠来博取好名声,所以他在河阳和沧州做官的时候,老百姓都跑到京城去请求朝廷为他立碑颂扬他的功德,但是有识之士却不同意。
李建崇,是潞州人。年轻的时候就参军了,骑马射箭都很厉害。一开始跟着唐武皇打仗,当上了铁林都将,后来又升任突骑、飞骑两个军队的指挥使。
跟着庄宗打常山的时候,阿保机来增援,庄宗带着一千亲兵在满城遇上了他们,人少,被契丹人包围了。当时李建崇是庄宗的亲兵将领,他和契丹人激战,从中午打到下午,直到李嗣昭的军队赶到,契丹人才撤兵。
后来唐同光年间,他当上了龙武捧圣都指挥使,之后又先后担任了襄州、秦州、徐州、雍州的都指挥使。李建崇为人忠厚老实,在官场上不会逢迎拍马,所以一直没能升到更高的职位。
明宗曾经和他一起带兵,后来明宗当了皇帝,很同情他的遭遇,连续提拔他做了磁州和沁州的刺史。后周建立后,他被任命为申州刺史。
天福七年冬天,襄州的安从进造反,带着人马攻打南阳。当时李建崇带着一千多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叶县,开封尹郑王派宣徽使张从恩、皇城使焦继勋率领京城的军队,和李建崇的军队一起抵抗叛军。在湖阳县的花山,他们遇到了安从进的军队,李建崇率军迎战,大败了安从进,因为这次战功,他被任命为亳州团练使。襄阳平定后,他又升任安州防御使。后来又历任河阳、邢州兵马留后。
汉朝初年,他被调到京城担任右卫大将军。七十多岁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李建崇从年轻时在代北跟随武皇打仗,到这时候已经四十年多了,他曾经统领过很多军队,手下兵马曾经多到可以比肩节度使,但后来都散了,只有李建崇,虽然官位不高,却一直健康快乐地生活着,直到年纪很大。
宋太祖即位后,任命他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广顺三年春天去世,追赠黔南节度使。
王重裔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宛丘人。他父亲王达做过安州、均州、洺州三个州的刺史,后来就在洺州安家了。王重裔从小就沉稳厚重,而且勇敢,擅长骑马射箭。还没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后唐庄宗当差,负责管理契丹方面的军务。他跟随庄宗平定了安州、汴州和洛阳,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禁军指挥使。
后晋天福年间,镇州节度使安重荣造反,挥兵直指京城。朝廷派杜重威带兵抵抗,安重荣的军队在宗城东面扎营。后晋派齐军去进攻,结果两次交战都没能取得进展。杜重威害怕了,想撤兵。这时王重裔说:“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撤退,将军您只要把部队分成两部分,分别攻击敌人的两翼,我亲自带兵冲锋陷阵,在敌军中间杀个七进七出,他们肯定就乱了阵脚了!”杜重威听了他的建议,果然安重荣的军队立刻溃败,最终被击败。因为这次战功,王重裔被提升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兼任费州刺史。后汉初年,他还继续掌管禁军,参与了平定邺都的战役,之后升任深州刺史。淮南地区经常因为李守贞的残余势力而侵扰边境,朝廷就派王重裔担任亳州防御使,又让他在徐州巡检,同时兼任军州长官,还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后周太祖即位后,又提升了他的爵位和食邑,并重新表彰了他的功劳。广顺元年夏天,王重裔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武信军节度使。
孙汉英是山西太原人。他父亲孙重进曾侍奉唐武宗和后唐庄宗,担任大将,被赐姓孙,改名孙存进,《旧唐书》里有他的传记。孙汉英年轻时就从军,慢慢升迁到都将的职位,曾经担任过东面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晋清泰年间,兴元节度使张虔钊在岐州犯了错误,把兴元的地盘割让给了蜀国。孙汉英的哥哥孙汉韶当时是洋州节度使,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被迫向蜀国送去了贡品,因此孙汉英和他的弟弟孙汉筠兄弟二人关系很长时间都不好。后周显德年间,太祖西征蒲州、雍州,因为孙汉英和皇室有亲戚关系,被朝廷委以军中要职。蒲州、雍州平定后,大军班师回朝,隐帝任命孙汉英为绛州刺史、检校司徒。广顺元年冬天,孙汉英在京城去世。
许迁,是山东郓州人。一开始在本地当个牙将,脾气挺倔,有点急躁。汉朝乾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当上了左屯卫将军,跟少府监马从斌一起负责汉高祖陵墓祭祀用品的制作。他办事节俭,省下了好几万的钱。后来又升任左监门大将军,还加了个检校司空的官衔。汉朝快灭亡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隰州的代理州长。
后来太祖皇帝登基了,石敬瑭的儿子刘钧带兵攻打平阳,路过隰州。贼兵人多势众,攻打城池,城里兵少。许迁激动地鼓励大家,指挥作战,士兵们战斗力都翻倍了,打伤了不少敌人,敌人没多久就自己退兵了。太祖皇帝下诏书安抚鼓励他,正式任命他为隰州刺史。许迁一心想除掉盗贼,太恨恶这些坏人了,有时候甚至把贼人钉在木头上,让人把他们肢解。有一次他错判了一个不该判死刑的人,那人的家人跑到京城告状,朝廷下令开封府审理这个案子。
当时陈观是开封府知府,他和许迁本来就不对付,就狠狠地弹劾许迁,想把许迁叫来对质。太祖皇帝觉得许迁的事情情有可原,只是把他免了官职。许迁后来被朝廷授予朝请郎的官衔,他就借机狠狠地批评陈观,跟王峻说:“您当宰相,跟谁商量事情,应该选贤德的人。像陈观那样的人,当读书人没家教,当官就凭个人喜好办事,稍微了解一下他的为人,卖酒的小贩都觉得跟他做朋友丢人,更何况您这样的大人物呢!”王峻也找不到话来反驳他。没多久,许迁就病了,请求告假回家乡汶上,不久就去世了。
赵凤,河北枣强人,小时候读书,考中了童生。长大后,他变得凶狠强悍,经常杀人抢劫,官府拿他没办法。后来安重荣镇守常山,招募一些叛乱和逃亡的人,赵凤就去了。结果没多久,他又犯法,判了死刑。但他竟然打破枷锁,越狱逃跑了。
天福年间,赵延寿给契丹人带路,契丹经常侵犯深州、冀州,赵凤就投奔了契丹。 《宋史·荆罕儒传》里记载:罕儒年轻时不务正业,和赵凤、张辇一起当土匪,晋朝天福年间,他们一起投奔范阳,去见燕王赵延寿,得到了掌管兵权的机会。契丹首领听说赵凤很狡猾厉害,就让他当了羽林军使,后来又升官,一直做到羽林都指挥使,经常带兵在边境地区,贝州、冀州的老百姓,天天受他的祸害。
晋朝灭亡后,契丹攻入洛阳,赵凤跟着到了东京,被任命为宿州防御使。后周太祖即位后,赵凤被调回朝廷,后来又当了河阳行军司马。乾祐年间,他被调回京城,当上了龙武将军。他父亲去世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后周灭亡的时候,京城发生兵变,那天晚上,所有人家都被抢劫了,唯独赵凤家附近,士兵不敢靠近,大家都佩服他的胆量和武力。
广顺年间,他被任命为宋州、亳州、宿州三州的巡检使。赵凤出身于流氓地痞,特别了解盗贼的藏匿之处,他就把盗贼头子骗到自己手下,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每次打仗,都能抓到盗贼,大家都觉得他很厉害,但因为抓捕盗贼,很多老百姓也因此家破人亡了。赵凤很会巴结人,如果有官员路过他的辖区,他都会拿出很多钱财热情款待,所以名声很好,掩盖了他很多坏事。
后周太祖听说他办事能力强,就让他当了单州刺史。他当官后更加嚣张跋扈,不讲仁义道德,在处理案件方面更是胡作非为。他曾经强抢民女,还以祭祀南郊为名,搜刮百姓钱财,最后被人告发。广顺三年十二月,朝廷下令剥夺赵凤的官职爵位,不久后又赐他死刑。
齐藏珍啊,年轻的时候就在朝廷里当差,一路升官,做到将军。他以前带兵在外,办事还算利索,但是为人险恶狡诈,又残暴,嘴巴还特别厉害,谁都不敢惹他。广顺年间,他奉命去滑州一带巡查河堤,因为工作懈怠导致河堤决口,结果被革职,发配到沙门岛。
世宗皇帝在当藩王的时候,跟齐藏珍是同事,经常听齐藏珍说话,有时候齐藏珍分析时政,还真有点道理。世宗当了皇帝以后,就把齐藏珍从沙门岛召了回来。秦州、凤州打仗的时候,让他带一支偏师;淮河打仗的时候,又让他负责押运,跟军校何超一起带兵攻下了光州。齐藏珍贪污了很多军需物资,何超看不下去,齐藏珍说:“我在沙门岛已经盖了几间房子了,不在乎再去一次。”他根本就不怕法律,就是这么嚣张。
世宗皇帝攻破紫金山寨,追击吴军到涡口,就和齐藏珍聊起打胜仗的事。齐藏珍说:“陛下您英勇神武,功绩是近代少有的,但在文治方面,还没怎么体现出来呢。”世宗皇帝点点头,又问他扬州的情况,齐藏珍说:“扬州地势低洼潮湿,食物大多腥臭腐烂。我去年在扬州,有人用鳝鱼招待我,我一看盘子里的鳝鱼,扭来扭去的,就像蛇一样,就算鹳雀有灵性,也不会吃这种东西,何况是人呢!”他上奏的奏章,大多都是这种风格,听的人都不寒而栗。
有一天,他又上奏说:“唐景思已经当上刺史了,我还蒙受圣恩呢。”世宗皇帝同意了,当时濠州还没攻下,就立刻任命他为濠州行军刺史。后来张永德和李重进之间闹矛盾,齐藏珍曾经游说李重进,等到寿阳的军队回来后,有些将领把齐藏珍说过的话报告给了皇帝。世宗皇帝大怒,赶紧把他召回京城。四年夏天,因为齐藏珍冒领官职的罪名,查清了他的罪行后,把他处死了,大概是不想公开他的恶行吧。
王环,老家是真定。唐朝天成年间,孟知祥当上了西川节度使,王环就跟着他干。后来孟知祥称帝,王环一路升官,当了不少军队的领导。孟知祥死了,他儿子孟昶继位,王环还兼任了左、右卫的领导。显德二年秋天,后周军队西征,那时候王环是凤州节度使。一开始,后周军队围攻凤州城,结果被王环打败了,还抓了个敌军将领胡立。到了冬天,后周大军压境,猛攻凤州城,蜀国的援兵接二连三地被打败。王环听到这个消息,守城更卖力了,后周军队打了几个月才攻破城池。城破后,王环被俘虏。到了后周京城后,皇帝考虑到他忠于自己的主子,就赦免了他的罪,还给他了个骁卫大将军的官职。四年冬天,皇帝南征,王环跟着去了泗州,结果在路上病死了。
张彦超,是沙陀族人。他从小就腿脚不好,大家都叫他“跛子”。开始的时候,他因为骑射技术好,给唐庄宗当马直军使。唐庄宗进军汴州后,就给他了个神武指挥使的职位。后唐明宗还一度把他当作养子看待。天成年间,他被提升为蔚州刺史。他跟后晋高祖关系不好,高祖到太原掌兵后,张彦超就带着蔚州投降了契丹,然后被契丹封为云州节度使。契丹南下入侵的时候,张彦超率领部队,给镇州、魏州造成了不少麻烦。契丹攻入汴州后,张彦超被任命为侍卫马军都校,不久又当上了晋昌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进军洛阳后,张彦超赶紧上表表示效忠,被任命为保大军节度使。乾祐年间,奉诏回京,就只领个朝请郎的闲职。后周太祖从邺城出发平定内乱,隐帝让张彦超率领骑兵抵抗,结果刘子陂发生兵变,张彦超先去拜见后周太祖。广顺年间,他被任命为神武统军。显德三年冬天,张彦超在家中病逝,追赠太子太师。
张颖,是太原人,驸马都尉永德他爹。他老爹在地方上当过不少官,从京城的小官做到各个禁卫军的将军。国家刚建立那会儿,因为沾了皇亲国戚的光,张颖从华州的行军司马一路升到郢州和怀州刺史,最后当上了安州的防御使。
张颖这人啊,脾气又急又暴躁,特别刻薄,一点小错都容不得,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对他怨声载道。他手底下有个叫曹澄的,家里有个漂亮女儿,张颖非要逼着人家嫁给他。曹澄气坏了,就和几个亡命之徒合伙,半夜里拿着刀闯进张颖的卧室,把张颖给杀了,然后逃到了金陵。
后来,宋世宗征讨淮南,因为顾及到永德的面子,就派江南的李景去抓曹澄他们,把人押到皇帝面前。到了之后,宋世宗把曹澄他们赏赐给了永德,让永德亲手杀了他们,也算是出了这口恶气。 “家世饶财,曾祖丕,尚气节。” 这可是他爷爷的丰功伟绩啊!
刘仁赡这个人,有点文化,喜欢研究兵法,在江南水乡地区名气很大。吴国皇帝知道他,就一步步提拔他,做到伪右监门卫将军,后来又当过黄州、袁州刺史,到哪儿都能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后来李景篡位称帝,让他掌管禁军,又升他当鄂州节度使。几年后,朝廷又给他重要的军事权力,调他去当寿州节度使。
等到宋朝军队渡过淮河,刘仁赡死守寿州,非常顽强。宋太宗皇帝亲自到寿州城北驻扎,从好几个方向同时进攻,填平护城河,攻破城墙,日夜不停地猛攻,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太宗皇帝亲自到城下劝降,刘仁赡只是谦逊地回答,表示感谢。后来宋太宗回京,派李重进带兵继续围困寿州,李重进乘机攻破了宋军南边的营寨。从此,包围更加紧密,城里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第三年冬天,淮南的叛军来救援,在紫金山安营扎寨,营寨连绵几十里,几乎要碰到寿州城墙了,李重进的军队都快顶不住了。宋太宗很着急,决定再次亲自带兵征讨。宋太宗到达寿春,命令宋真宗带兵打败了紫金山的叛军,活捉了叛军的指挥官陈承昭。刘仁赡听说援军失败了,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这时,宋太宗因为紫金山大捷,飞速派人给刘仁赡送来诏书。这时刘仁赡卧病在床,病情很严重,他听了这个消息后,就决定投降了。城里几万士兵,都安静地等待他的命令。刘仁赡去见宋太宗,宋太宗对他很好,赏赐了很多东西,还让他回城里养病,后来又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任命书刚下达,刘仁赡就在家里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宋太宗听说后,派人去吊唁,还派内侍监护丧事,追封他为彭城郡王。后来,他的儿子刘崇赞被任命为怀州刺史。
刘仁赡为人清廉,重视人才,法令严明。即使在被围困期间,他的儿子刘崇谏违反军纪,他也下令将其斩首,所以才能带领全城军民坚持抵抗这么多年。等到他投降的时候,城里的人没有一个人敢私下议论,他的后代也因此得到了保全,这都是有原因的。
刘崇赞在北宋后期仕途顺利,做到郡守。他的小儿子刘崇谅,后来从江南回到朝廷,官做到中央部门的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