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皇后,邢州龙岗人,家里是当地有名的豪门望族。周太祖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听说柴氏贤惠淑德,就娶了她为妻。 话说,《东都事略·张永德传》里记载:周太祖的柴皇后,本来是后唐庄宗的妃子。庄宗死后,明宗把她送回了家。她回家的路上,在河边遇到大风大雨,和父母一起在旅店住了几天。这时,有个男人路过旅店门口,衣服破烂不堪,遮挡不住风雨。柴皇后看到他,很惊讶地问:“这是谁啊?”旅店老板说:“这是马步军使郭雀儿。”柴皇后觉得这个人很特别,想嫁给他,就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很生气地说:“你是皇帝身边的人,应该嫁给节度使这样的人,怎么想嫁给他?”柴皇后说:“这个人将来会成为贵人,不能错过他!我的嫁妆分一半给你们,我留一半。”父母拗不过她,就在旅店里把婚事办了。这个郭雀儿,就是后来的周太祖。

周太祖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赌博,又爱打抱不平,不太拘泥小节。柴皇后经常劝诫他不要太过分,并在很多方面给予他帮助。 后来的世宗皇帝是柴皇后的侄子,从小就非常懂事,柴皇后很疼爱他,所以周太祖把世宗皇帝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有一次,周太祖睡觉的时候,柴皇后看见一条五彩的小蛇钻进了他的鼻孔,心里觉得很奇怪,认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贵人,于是更加敬重和服侍他,并没有因为周太祖还没发达就怠慢他。

周太祖登基后,下诏书说:“没有比结为夫妻更深厚的义理,没有比追封先人更重要的礼仪。我登基后一直思念着你,怀念着过去。你像河洲的贤德女子一样,如同《诗经》里说的‘荇菜’一样美好;你的美名超过了妫汭地区的名媛,更胜于珩璜的珍贵。我要以隆重的加冕仪式,来表达我对你深切的爱意。你柴氏夫人,你的美德流芳百世,就像湘灵一样带来吉祥。你温柔端庄,举止优雅,像椒兰一样芬芳;你坚贞守节,品德高尚,你的美名载入史册。你的高尚品德至今仍留在闺阁之中,你的劝诫之言对我帮助很大。我深深地体会到你当初看重我的不易,也感叹你当初选择我的迅速,你帮助我开创了帝业,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现在应该追封你在宫中尊贵的身份,让你在坤象中光芒永存。追封你为皇后,并请相关部门拟定谥号,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后来,相关部门上报谥号为“圣穆”。显德初年,周太祖的神主入庙,柴皇后被祔葬在周太祖的陵寝之中。

杨淑妃是河北真定人,她爹叫洪裕,在真定当个小官儿。 书上说她爹洪裕(也有说是宏裕)曾经在貂裘陂(一个地名,大概指捕猎貂皮的地方)捡到两只石头雁,那雁翅膀一左一右地遮住,然后说自己是北岳的使者,说完就飞走了。那年杨淑妃就出生了,后来成了周太祖的淑妃,第二年生下了她弟弟杨廷璋。那时候河朔三镇正强盛,地方上的美女都被选进王宫里去了。杨淑妃年轻的时候,因为家世好被选进赵王王镕的后宫。后来张文礼造反,她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唐明宗还在藩镇的时候,收留了她。安重诲(唐朝宦官)还帮她家,让她家人能做官。她父母把她嫁给了同乡石光辅,没几年就守寡了。周太祖刚开始辅佐汉朝的时候,圣穆皇后去世了,听说杨淑妃贤惠,就很有礼貌地把她娶进宫了。她姐姐之前在京城守寡,周太祖早年想娶她,但她没答应。她还让媒婆转告说怕被强迫,然后把这事告诉了弟弟杨廷璋。杨廷璋去见了周太祖,回来后跟姐姐说:“这个人长得不一样,不能拒绝。”她姐姐这才同意了。

杨淑妃很和睦地对待家族,抚养孤儿,管理家务,辅助丈夫,做得都很好。后晋天福年间,她在太原去世,就葬在了晋阳郊外。广顺元年九月,追封她为淑妃。周太祖只有一个皇后和三个妃子,等他死后要一起下葬,大家都商量着把她们都迁葬到嵩陵(周太祖陵墓)。当时杨淑妃的墓地在乱军控制区,没来得及迁葬,所以世宗皇帝就下令在嵩陵旁边先挖个空墓,等平乱后再处理。显德元年夏天,世宗平定了河东,终于完成了这件事。

她弟弟杨廷璋,很早就跟着周太祖,周太祖当皇帝后,他一直做内职,后来外放当了晋州节度使,后来又调到邢州,再调到鄜州,最后卸任回京城,死在了自己家里。

话说张贵妃,老家是河北正定人。她爷爷当过成德军节度判官,还兼任兵部尚书,官儿不小。她爸爸张同芝呢,在老家当过谘呈官,也兼任过工部尚书,给赵王王镕当过官,做到挺重要的位置。后来,天祐年间快结束的时候,赵王手下的将领张文礼杀了王镕,把镇州献给了后梁。咱们的庄宗皇帝就派大将符存审去平叛。那时候张贵妃还小呢,有个幽州的偏将叫武从谏,驻军在她家附近。他一看这姑娘长得漂亮,就想着把女儿嫁给她儿子。武家在太原。

后来,咱们太祖皇帝(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跟着汉祖(后唐庄宗李存勖)驻扎在并州,结果杨夫人(郭威第一任妻子)生病去世了。没过多久,武家那个儿子也死了。太祖早就听说张贵妃贤惠,就娶了她做继室。太祖当了皇帝后,一步步把张贵妃封到吴国夫人。结果到了后汉隐帝的时候,宫里发生政变,好多大臣都被杀害了。太祖当时在邺城,也被小人陷害,张贵妃跟其他皇族成员一起,在东京的老宅里遇害了。

太祖当了皇帝后,追封张贵妃为贵妃,还大办丧事,所以世宗皇帝(后周世宗柴荣)后来才下令恢复她的名分。世宗继位后,发现太祖的老宅就是张贵妃遇害的地方,就让人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庙,取名“皇建寺”,以示纪念。

董氏,是河北灵寿人。她爷爷是唐朝深州的录事参军,她爸爸是赵州昭庆尉。董氏从小就聪明伶俐,刚会说话就能听懂各种乐器的演奏,并且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七岁那年,镇州发生战乱,她跟亲人走散了。后来被潞州的一个牙将捡到,藏在一个柜子里。牙将的妻子因为没有女儿,便把董氏视如己出,比亲生女儿还好,还请了奶妈和老师教她,所以董氏既有美貌,又知书达理。董氏家人一直很担心她,她哥哥董瑀到处寻找她,找了将近六七年。后来,那个潞州牙将到朝廷当官了,董氏的一些老乡认出了她,董瑀见到潞州牙将后,终于把妹妹接回了家,那时候董氏十三岁。

回家一年多后,董氏嫁给了老家一个叫刘进超的人,刘进超在朝廷做官。契丹攻破后晋的那一年,刘进超战死沙场,董氏成了寡妇,在洛阳守寡。杨淑妃跟董氏是老乡,平时经常夸赞董氏贤德。后来,太祖皇帝杨光远去洛阳,想起了杨淑妃说过的话,于是就以礼仪迎娶了董氏。杨光远建立王朝初期,张贵妃出事了,皇后之位空缺,于是董氏被册封为德妃。太祖皇帝自从圣穆皇后去世后,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妃子,只有董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而且董氏为人端庄,循规蹈矩。

广顺三年夏天,董氏生病了。她生病期间,正赶上太祖皇帝要去兖州征讨叛军,皇帝要出发了,董氏就说:“现在正是酷暑,陛下应该减少巡视,不要夜里出发,需要人伺候,已经安排好随行的官员和办事人员了。”太祖皇帝说:“你病还没好,我已经多次让人给你看病了,这次去的地方离这儿不远,不用带那么多宫女。”等到太祖皇帝驻扎在鲁地的时候,董氏想让宫女们去伺候皇帝,还派了内侍来回禀报。太祖皇帝就给郑仁诲写了封信说:“我担心德妃会派宫女到兖州行营来伺候我。因为军队都在野外,情况不稳定,所以让郑仁诲你专心照料。如果德妃派宫女过来,一定要先向我禀报,然后阻止她们,也不要给他们准备马匹等东西。如果她坚持要来,就把我的信给她看。”后来,兖州平定后,皇帝回京,董氏的病却不见好转,不久就在宫里去世了,享年三十九岁。朝廷为此停朝三天。

妃子的哥哥瑀,当上了左赞善大夫就退休了,她二哥元之和三哥自明,都当过好几个郡守。

说起来,世宗皇帝的贞惠皇后刘氏,是刘家的小姐,年纪轻轻就嫁给了世宗。汉朝乾祐年间,世宗还在西班任职的时候,皇后才刚被封为彭城县君。后来世宗跟着太祖皇帝在邺城,皇后就留在京城宅子里。汉朝末年,李业等人造反,皇后和贵妃张氏以及其他皇族成员,都在同一天遭了殃。国家建立初期,追封她为彭城郡夫人。到了显德四年夏四月,又追封她为皇后,谥号贞惠,陵墓叫做惠陵。

符皇后,她爷爷符存审,在后唐武宗和庄宗时期当过大官,做到将相级别,死后还追封为秦王。她爸爸符彦卿,是天雄军节度使,被封为魏王。皇后一开始嫁给了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后来,汉朝乾祐年间,李守贞在河中叛乱,太祖皇帝带兵攻打,城破后,李崇训杀死了弟弟妹妹,正要杀皇后的时候,皇后躲在屏风后面用帷帐遮挡住自己,李崇训没找到她,就自杀了。皇后因此幸免于难。太祖皇帝攻下河中后,派人找到了皇后,把她送回了她父亲那里。从此以后,皇后一直感激太祖皇帝的大恩,把太祖皇帝当作养父。后来,世宗皇帝在澶渊镇守的时候,太祖皇帝把皇后许配给了他。

皇后性情温和善良,很会揣摩世宗皇帝的心思。世宗皇帝有时候会大发雷霆,皇后总是能冷静地劝解他,世宗皇帝非常看重她。世宗皇帝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后。世宗皇帝要南征的时候,皇后总是极力劝阻,说得非常恳切,世宗皇帝都被她感动了。后来,军队驻扎在淮河地区,长时间受酷暑煎熬,皇后因为忧虑和生气而生病了。显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皇后在滋德殿去世,享年二十六岁。世宗皇帝非常悲痛。后来,朝廷给她上谥号为“宣懿”,把她葬在新郑,陵墓叫做懿陵。 (案:世宗皇帝还有个皇后是符皇后的妹妹,薛居正的史书没有给她立传,实在有些疏漏。《五代史补》:世宗皇后的符氏,是魏王符彦卿的女儿。当时有个算命先生给她看相,大吃一惊,悄悄告诉魏王说:“这个女子将来贵不可言。”)

李守贞本来就有反叛之心,所以就让儿子李崇训娶了符氏,婚礼结束后,李守贞非常高兴。后来李守贞据守河中叛乱,太祖皇帝当时是枢密使,奉命出征。皇后知道太祖皇帝和她父亲有旧,城破的时候,她坐在堂屋门口,大声呵斥军队说:“我是魏王符彦卿的女儿,魏王和枢密使太尉是兄弟一样的关系,你们千万不要无礼!”于是士兵们都吓了一跳,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太祖皇帝来了,高兴地说:“这个女子在刀光剑影中都能保全自己,真是非常人啊!”于是就把她送回了魏王那里。等到世宗皇帝即位后,把她娶为皇后。

皇后逃过河中之难后,她母亲想让她出家,祈求保佑她长寿,皇后很不高兴地说:“死生有命,谁能剃光头发赤脚走路来求苟且偷生呢!”她母亲见她态度坚决,也就作罢了。世宗皇帝本来就觉得皇后贤惠,又听说她没有因为逃难而想出家,更加欣赏她,认为她是天下人的母亲。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史书上说啊,周朝皇帝的后妃一共六个,但是追封的只有四个,所以后宫里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只有董妃和符后她们的优秀品德,才配得上史书的记载。

(这里插一句,薛居正的史书里没有外戚的传记,我查了《五代会要》才知道:周太祖的第三个女儿乐安公主,被汉朝的人害死了,广顺元年二月追封她为公主,到了显德四年四月,又给她追封了一个更高的爵位,莒国长公主。第四个女儿寿安公主,嫁给了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被封为公主,到了显德元年,又封为晋国长公主。第五个女儿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为公主,到了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为梁国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