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祖开平二年正月乙亥,那天啊,岁星犯月了。 这说明啥,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不太平。

乾化二年五月壬戌,荧惑这颗星犯了心大星,离心大星就差四度,而且还在往前走。占卜的人说:“心啊,那是帝王之星!” 结果呢?那年六月初五,皇帝就驾崩了。 这可是应验了!

到了唐庄宗同光二年八月戊子,荧惑又犯星了。三年后,三月丙申,荧惑犯上相;四月甲申,荧惑又犯左执法;六月丙寅,岁星犯右执法;九月己亥,荧惑跑到江东去犯第一星了。 哎,这记录里还有点出入,《欧阳史》上说九月丙辰那天,太白和岁星还犯了,薛书上没写,估计是漏记了。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癸卯,太白犯了心大星;辛亥,荧惑又犯上将;九月庚午,荧惑犯右执法;己卯,荧惑又犯左执法;十月戊子,荧惑犯上相;十二月,荧惑犯氐。 到了第二年,正月甲戌,荧惑和岁星一起犯了;二月辛卯,荧惑犯键闭;三月,荧惑又犯上相;六月辛丑,荧惑犯房;九月壬子,岁星犯房。

天成三年,正月壬申,太白和荧惑在奎宿相遇了;闰八月癸卯,荧惑犯上将;乙卯,荧惑犯右执法;庚午,太白犯左执法;九月庚辰,镇星和岁星在箕宿相遇;辛巳,太白和荧惑在轸宿相遇;十二月壬寅,荧惑犯房,太白和岁星在斗宿相遇。到了第四年,三月壬辰,岁星犯牛宿;九月丙子,荧惑这颗星跑到哭星那儿去了。 这接二连三的,真是不太平啊!

公元901年,六月乙卯日,金星犯天樽。同年十一月壬戌日,火星犯氐宿。十二月丙辰日,火星又犯天江。到了902年,正月乙亥日,金星犯羽林。四月甲寅日,火星犯羽林。八月,辰星犯端门。十一月丙戌日,金星犯键闭。903年,四月庚辰日,火星犯积尸。九月庚寅日,金星犯哭星。十一月己亥日,金星犯壁垒。904年,八月己未日,五更三点钟,火星靠近天高星,木星靠近司怪星,金星靠近轩辕大星。(据《欧阳史》记载:九月辛巳日,金星犯右执法,《薛书》里没这记录。)

公元934年,六月甲戌日,金星犯右执法。

公元938年,三月壬子日,火星犯积尸。公元941年,四月辛巳日,金星犯东井北辕。甲申日,金星又犯五诸侯。五月丁未日,金星犯舆鬼中星。公元943年,八月辛卯日,金星犯轩辕。九月己卯日,火星犯上将。公元945年,八月丙子日,火星犯右掖。十月丙辰日,火星犯进贤。

公元947年,二月壬戌日,金星犯昴宿。己巳日,火星犯天钥。四月丁巳日,金星犯五诸侯。七月甲申日,金星犯东井。八月甲辰日,火星进入南斗。十月壬戌日,火星犯哭星。(据记载,《欧阳史》里没这条。)十二月,金星犯辰宿。公元948年,八月甲戌日,木星犯东井。九月甲寅日,金星犯南斗魁。十一月甲午朔日,金星犯哭星。

公元948年(汉天福十二年),十月己丑日,金星犯亢距星。

公元948年(乾祐元年),8月己丑日,镇星进入了太微垣的西垣。戊戌日,岁星犯了右执法。10月丁丑日,岁星又犯了左执法。到了949年(乾祐二年),9月壬寅日,太白星犯了右执法;庚戌日,太白星犯了镇星;丁卯日,太白星犯了岁星。11月,镇星终于从太微垣的左掖门出来了。从乾祐元年8月己丑日镇星进入太微垣开始,它先后犯了上将、左右执法、内屏、谒者,来回折腾了足足443天才离开左掖门。950年(乾祐三年),6月乙卯日,镇星犯了左掖;7月甲申日,荧惑犯了司怪;8月癸卯日,太白星犯了房宿;庚戌日,太白星犯了心宿大星;10月辛酉日,太白星犯了岁星。

公元931年(周广顺元年),2月丁巳日,岁星犯了咸池;己未日,荧惑犯了五诸侯;3月甲子日,岁星停留在心宿;己卯日,荧惑犯了鬼宿;壬午日,荧惑犯了天户;4月甲午日,岁星犯了钩钤。932年(周广顺二年),7月,荧惑犯了井钺;8月乙未日,荧惑犯了天樽;9月辛酉日,荧惑犯了鬼宿;庚辰日,荧惑掩蔽了右执法;10月壬辰日,太白星犯了进贤。933年(周广顺三年),4月乙丑日,荧惑犯了灵台;5月辛巳日,荧惑犯了上将。

公元956年(显德六年),6月庚子日,荧惑星和心宿大星运行到同一度数,光芒互相照射。在此之前,荧惑星在房宿和心宿之间来回运行了好几个月,直到这一天与心宿大星运行到同一度数,当天晚上它开始顺行。(注:这条记载《欧阳史》里没有。)

公元931年(唐同光三年),6月己巳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47年(天成元年),7月庚申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31年(长兴二年),5月己亥日,岁星白天也能看见;闰五月己巳日,岁星白天也能看见;8月戊子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932年(长兴三年),10月壬申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933年(长兴四年),5月癸卯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34年(清泰元年),5月己未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47年(汉天福十三年),4月丙子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49年(乾祐二年),4月壬午日,太白星白天也能看见。

公元922年(周广顺二年)二月庚寅,天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太白星,光芒万丈。

公元945年(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东方出现一颗流星,像升起来的斗一样大,从毕宿星附近飞过,拖着三丈多长的光尾,声音如同雷鸣。

公元932年(唐长兴二年)九月丙戌夜里,二更刚过,东北方向有一颗小流星落入北斗七星的魁星而消失。到五更刚过,西北偏北方向又出现一颗流星,形状像半个升米用的斗,开始小后来变大,速度飞快,像扫帚星一样消失。它的尾巴在天空中凝结,弯弯曲曲像云一样散开,光芒照亮大地。接着,东北方向又出现一颗像大桃子一样的流星,从下台星附近飞出,迅速向西北方向飞去,在北斗七星的柄上的第三颗星附近消失。从五更之后到天亮,天空中央和四面八方出现了上百颗小流星,互相交错飞流。

公元943年(应顺元年)春天,二月辛未夜,一颗像五个升米用的斗那么大的星星,从东北方向飞过,声音如同雷鸣。

公元938年(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更刚过,出现一颗像五个斗那么大的星星向南飞去,尾巴长达数丈,也是红色的,过了一会儿,它盘旋着像龙一样,又收缩成两把犁的样子,互相碰撞后才散开。还有一颗稍小的星星,向东飞去,也有尾巴,凝结成白色的气体,过了好一会儿才散去。

公元940年(晋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更过后,东方出现一颗很大的流星,形状像三个升米用的斗那么大,颜色是白色的,长约一尺多,弯弯曲曲地飞过河鼓星东边三尺的地方,飞行了丈余后消失。

公元954年(周显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过后,东北方向有一颗很大的星星坠落,声音如同雷鸣,牛马都受惊吓,六街的击鼓人正在睡觉,被惊醒后还以为是报晓的鼓声,于是都一起敲鼓回应,直到天亮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三月,高平之战前夕,出现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流星,飞行了数丈,坠落在敌营所在地。

公元930年(梁开平二年)三月丁丑夜,月亮周围出现苍白色的光晕,还有十多个像人形一样的白气,都朝向东方,从光晕中出现。九月乙酉,拂晓时分,西方出现很多像人形一样的白气,都好像俯伏的样子,过了一刻钟才散去。

唐朝同光三年,太阳上出现了十二次背气,也就是太阳上有黑斑之类的异常现象。三年九月丁未那天晚上,天上乌云密布,北方传来像雷声一样的声音,到处鸡鸭都在叫唤,老百姓都说这是“天狗落”的预兆。那一年,太阳上总共出现了十三次背气。这个月,天文台官员上奏说:“从七月三日开始阴云密布大雨,一直到九月十八日才放晴,三个主要星宿的运行轨迹显示有灾难的征兆,好几天都看不到太阳。”闰十二月庚午日,太阳上出现了黑气,看起来像太阳一样,相互交错摩擦,测算在室宿十度的位置。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日,西方出现红色的气体,像火焰一样,大概有两千里长。占卜的人说:“不出两年,那里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长兴三年六月,天文台官员上奏说:“从月初到月底,每晚都是阴云遮天,根本看不到星星月亮。”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就在那会儿,闵帝被害了。

晋朝天福初年,高祖要从太原起兵,太阳旁边经常出现五彩祥云,形状像莲花和菱角。二年正月丙辰日,一更天刚开始,北方出现红色的气体,向西延伸到戌亥方位,向东北延伸到丑方位,然后又转向北方,宽有三丈多,形状像火光一样。红色的气体里可以看到紫微宫和北斗星等星宿,这气体时明时暗。到三更以后,又出现了几道白色的气体,依次向西移动,直到三更以后才散去。

汉朝乾祐二年十二月,出现了三重日晕,上面还有背气。

周朝显德三年十二月庚午日,出现了白虹贯日,而且还有气晕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