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厚是颍州斤沟人,一开始是李罕之手下的将领。他作战勇猛果断,尤其擅长骑射。后来李罕之战败,退守泽州,杨师厚就和李铎、何絪等人一起投降了唐太祖。唐太祖任命他为忠武军牙将,之后不断升迁,最后做到检校右仆射,还被授予曹州刺史的职位。

唐天复三年,杨师厚跟随唐太祖去岐州迎接昭宗皇帝。李茂贞带兵出来阻击,结果被杨师厚打败了。后来王师范在青州叛乱,唐太祖派杨师厚带兵去讨伐。当时淮贼王景仁带着两万兵马来支援王师范,杨师厚主动出击,打败了王景仁,一直追到辅唐县,斩杀了数百人,之后被授予齐州刺史的职位。

杨师厚正准备去齐州上任,唐太祖却在郓西紧急召见了他。唐太祖让杨师厚率领步骑兵在临朐驻扎,对外宣称要东援密州,把辎重都留在临朐。王师范果然带兵来攻打,杨师厚在野外设下埋伏,追击到圣王山,杀了一万多人,俘虏了八十个都将。没过多久,莱州刺史王师诲又带兵来救王师范,也被杨师厚打败了。从那以后,王师范再也不敢出来作战了。杨师厚把军营移到城下,王师范兵力不支,最终投降。天复四年三月,杨师厚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徐州节度使。

天祐元年,杨师厚被加封为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二年八月,唐太祖讨伐赵匡凝于襄阳,命令杨师厚统领前军进攻。赵匡凝严阵以待。杨师厚到达谷城西童山,砍伐树木建造浮桥,率军渡过汉水。经过一场战斗,赵匡凝大败,带着妻儿沿着汉水逃跑了。第二天,唐太祖就上表任命杨师厚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旧唐书》:天祐三年六月甲申,敕:“襄州近因赵匡凝作帅,请别立忠义军额,既非往制,固是纵权,忠义军额宜停废,依旧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随后,杨师厚奉命南下讨伐荆州,留守襄州的赵匡明也放弃军队逃往峡谷。不到十天时间,杨师厚就攻下了襄州和荆州两镇,然后正式被任命为襄州节度使。在此之前,汉南地区没有城墙,杨师厚开始兴建城墙,周长十多里,城郭变得坚固完善。

开平元年,高骈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这相当于给他升官加爵,职位很高了。

第二年,他又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官职更上一层楼了。三年三月,他进京朝见皇帝,然后被任命为潞州行营都招讨使,这可是个带兵打仗的重要职位。没过多久,刘知俊就占据了同州造反。高骈和刘鄩一起率领军队西征,到了潼关,抓住了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把他献给了朝廷。

刘知俊听说高骈来了,赶紧逃到凤翔。高骈紧追不舍,一直打到了长安。这时候刘知俊已经联合了岐州的叛军占据了长安城。高骈用巧妙的战术,带领精兵从南山快速绕行,从西门攻入长安城。叛军将领王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赶紧投降了。 皇帝高兴坏了,又给高骈加封为检校太尉,官位越来越高了。

过了一段时间,晋王和周德威、丁会、符存审等人率领大军猛攻晋州,情况危急。太祖皇帝就派高骈带兵去救援。军队到了绛州,晋军的军队占据了蒙坑这个险要地势,高骈整顿军队冲了上去,晋军一看情况不妙,就解除了包围逃跑了。

开平四年二月,高骈调任陕州节度使。到了开平五年正月,王景仁在柏乡战败,晋军乘胜追击,包围了邢州,又抢掠了魏博地区,一直打到了黎阳。高骈奉诏率领军队驻扎在卫州。晋军攻打魏州,没攻下来就撤退了,高骈乘胜追击,渡过漳河,解除了邢州的围困,之后又改任滑州节度使。

第二年,太祖皇帝北征,命令高骈率领大军攻打枣强,打了十多天都没能攻下来。太祖皇帝多次催促,高骈日夜奋战,最终攻破了枣强,把城里的人都杀光了。 皇帝回师后,高骈就驻扎在魏州。

话说友珪那小子篡了位,魏州衙门的都指挥使潘晏,还有大将臧延范、赵训,合伙儿想造反。结果有人告密了,师厚带兵把他们抓起来,咔嚓了! 《欧阳史》上说是师厚趁机杀了魏州的将领潘晏、臧延范等人,还把节度使罗周翰赶走了。

过了两天,又有个指挥使叫赵宾,半夜里带着兵,穿着盔甲,等着天亮造反。师厚用衙门的兵把他们围住了,赵宾起不了兵,就翻墙跑了。师厚派骑兵追到肥乡,抓了一百多他的同伙,拉回州府门口砍了头。 友珪立马把师厚提拔成魏博节度使,还给他个检校侍中的官职。

没多久,镇州和晋州的人就来打魏州北部边境了。师厚带兵打到唐店,大获全胜,砍了五千个敌人的脑袋,抓了三十多个敌军将领。那时候师厚掌握着河朔的兵权,威风八面,声望很高,连友珪都害怕他,就下诏让他进京。师厚就带了一万精兵到了洛阳,在都城外面摆开阵势,自己只带十来个人进宫面圣。友珪吓得不轻,赶紧好言好语地把他送走了。

后来,末帝想干掉友珪,就派人去跟师厚商量,跟他好好套近乎,还同时给侍卫军使袁象先和主军大将写信,又派都指挥使朱汉宾带兵到滑州,支援禁军。友珪被杀了之后,末帝在东京登基,第一个封师厚为邺王,还加封他为检校太师、中书令。 每次下诏书都不直呼其名,都用官职称呼他,什么事儿,大小都得先跟师厚商量。师厚这人呢,也开始有点飘了,有点骄傲自满了。

早些时候,镇州的人因为我们在柏乡吃了个亏,就老是来骚扰边境。师厚就带大军直接杀到镇州城下,烧杀抢掠,又去抢了藁城、束鹿,最后到了深州才回来。乾化五年三月,师厚在镇州去世了。朝廷为他停朝三日,追赠太师。

师师厚这个人啊,能力强,办事认真又效率高,太祖皇帝对他特别器重,给了他很多兵权,让他镇守重要的地区,其他人根本比不上他。可是到了晚年,他开始骄傲自大,仗着自己手握重兵,就起了反叛的心思。于是他就自己收刮钱财,还组建了一支几千人的精锐部队,叫做“银枪效节军”,个个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他把他们养尊处优,跟以前那些牙兵一样,弄得大家都很不满。

那时候河朔地区有个习俗,上元节家家户户都要晚上出来玩。师厚当了镇守使后,竟然强迫魏州的老百姓立灯竿,点燃成千上万的灯火,把整个城都照得亮堂堂的,然后让男人女人们尽情游玩。他还让人制作了彩色的船只,让歌妓在御河上唱歌划船,大家喝酒玩乐,一直玩到天亮。更过分的是,他还从黎阳运来巨石,说是要刻碑记功,用铁车装载,用几百头牛拉,路上把坟墓、房屋都给毁了,老百姓看见那些石头,都说是“碑来了”。结果碑石运到地方,师厚就死了,魏州人说这是“悲来了”的应验。 皇帝听说他死了,私下里还接受了祝贺,然后就决定把魏州分成两镇管理。结果师厚培养的那些亲兵后来果然造反,还勾结外敌,导致河朔地区沦陷,国家都差点亡了,这都是师厚当初埋下的祸根啊!

牛存节,字赞贞,是青州博昌人,本来叫牛礼,太祖皇帝给他改了名字还赐字。他年轻的时候就以勇敢著称。唐朝乾符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的同乡诸葛爽当了河阳节度使,他就跟着诸葛爽做事。诸葛爽死了以后,牛存节跟同僚们说:“现在天下大乱,咱们得找个厉害的主人跟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就投奔了太祖皇帝。一开始只是个小军官。后来蔡州的贼寇打到金堤驿,攻打酸枣、灵昌,牛存节就带兵跟他们打仗,前后打了二十多次,每次都能俘虏敌人回来,前后斩杀了二十多个人,缴获的牲畜也很多。太祖皇帝在板桥、赤冈、酸枣门、封禅寺、枯河北跟蔡州贼寇打仗,牛存节都参加了。在濮州南刘桥、范县,他和其他的将领一起大败了郓州的叛军。从那以后,太祖皇帝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公元901年夏天,李罕之带着大军包围了张宗奭在河阳,咱们太祖皇帝就派存节将军带兵去救援。那年闹饥荒,军粮送不过来,当地老百姓家里有些储存的干枣和桑葚,存节将军就用军中的器物和钱帛跟老百姓换,解决了将士们的粮食问题。结果在浿河大败李罕之,李罕之带着残兵败将逃跑了。后来,存节将军又在讨伐徐州、宿州的战役中立了功。

等到讨伐河北的时候,存节将军率领先锋部队攻下黎阳,收复临河,打到内黄西边,他只带了一千多兵马,却打败了魏军一万二千人,敌军尸体遍野。太祖皇帝非常赞赏他,说他是有神兵相助啊!公元902年,存节将军被任命为滑州左右厢牢城使。后来他和其它将领一起讨伐时溥,多次打败敌军。公元904年秋天,他又被任命为遏后都指挥使。在攻打濮州的战役中,他率领军队率先登城,顺利攻破了敌人的营垒。公元905年四月,他攻下徐州,杀了时溥,存节将军在这次战役中出力最多,战功赫赫。公元906年,他被授予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公元907年夏天,太祖皇帝东征郓州,存节将军率领军队驻扎在故乐亭,扼守要道,都指挥使庞师古驻扎在马颊。存节将军暗中和都将王言商量,计划偷袭郓州的营垒。十二月,存节将军派王言率领精兵强将,夜间埋伏在郓州西北,乘船渡过护城河,架梯攀登城墙。结果王言没能成功,存节将军就亲自率领伏兵,扛着云梯攻破了郓州西面的瓮城,夺取了护城河上的桥梁,其他军队也跟着一起进攻。公元908年四月,郓州城被攻破,随后葛从周也投降了,兖州也落入朝廷手中,存节将军被加封为检校右仆射。

那年秋天,朝廷大军讨伐淮南,打到濠州东边,听说前军在清口战败,各路军队都退到了瞷河,队伍都散乱了。存节将军在后面堵住敌人,其他将领们下马步战,军队才渐渐稳定下来,他收拢了自己部队和溃散的士兵,一共八千多人,到达淮河边,那时候已经四天没吃饭了。存节将军鼓励士气,抵御追兵,最终成功撤军。公元909年,他被任命为亳州刺史,不久又升迁为宣武军都指挥使,后来又改任宿州刺史。第二年,淮南叛军大举进攻彭城,存节将军就率领部队夜袭彭城城门,淮南叛军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吓得赶紧撤退,其他将领都佩服他的智慧和胆识。

公元891年,他卸任回家了,后来又当上了左衙都将兼马步教练使。公元892年,被任命为潞州马步都指挥使,他执法严明,百姓都很安心。后来,他奉命前往行在(皇帝的行宫所在地),沿途送行的士兵哭着送别,络绎不绝。之后,他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又改任滑州左衙步军指挥使,兼任邢州军州事。公元893年,被任命为邢州团练使。当时邢州的兵力只有两百人左右,晋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率领大军来攻打。朱温(太祖)当时在邺城,派了两千名精兵前去支援。他率领精兵强将迎战,用自己的家产犒赏士兵,鼓舞士气,和援军一起猛攻敌人,七天七夜都没能攻下,敌人最后撤兵了。朱温把他召回,慰劳了他很久,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战马和鞍具,还加封他为检校司徒。冬天,军队撤兵了,他被任命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公元896年,朱温称帝,他被任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那年秋天,攻打潞州,他被任命为行营马步军都排阵使。

公元897年二月,他从右监门卫上将军升任右龙虎统军,驻扎在洛阳下游。这一年,唐朝军队在上党战败,晋军乘胜追击,逼近泽州,泽州城快要被攻破了。河南留守张全义召他商议,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队以及右龙虎军、羽林军等前往上党支援。军队到达天平关,他对将领们说:“这次行动,虽然没有奉皇帝的命令,但这是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绝对不能丢失。”当时晋军刚刚取得胜利,气势正盛,他率领军队前进,悄悄地夜行军到达泽州,正好遇到守城的人已经点燃火把,敲锣打鼓,配合外围的军队作战,刺史躲在衙门里,不知所措。他刚进城,晋军就到了,他立刻安排部署防御。晋军从四面八方进攻,还挖地道进城,他也挖地道反击,在地下与敌人作战,晋军无法前进;他还用强弩射击,中箭的人和马都身穿透孔。经过十三个日夜的激战,晋军死伤惨重,烧毁营帐撤退了,泽州保住了。朱温多次称赞他的功劳。五月,他升任左龙虎统军,兼任六军马步都指挥使。十月,被任命为绛州刺史。

公元912年四月,他离开了鄜州留守的职位。六月,刘知俊在同州叛乱,没多久,他就接任了同州留守,不久之后又升任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公元913年,他又升任检校太傅,被封为开国公。他平时就严格戒备军队,时刻保持着好像敌人马上就要来进攻的警惕状态。

早些时候,同州的井水又咸又苦,人根本喝不了。等到并州和岐州的军队逼近州城,有人担心士兵缺水,城池随时都会失守。他虔诚地祈祷上天,选择地点挖了八十多口井,井水都甘甜可口,这样人马就有足够的水喝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他至诚感动了上天。从八月份到第二年春天,将士们一直没有脱下盔甲,直到敌人退去。后来他又升任同平章事,朝廷下诏让他进京。皇帝召见他,安慰鼓励他,赏赐非常丰厚。十一月,他升任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千户,被授予郓州节度使。

公元914年,他又被任命为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扼守淮河要地,边境因此安定下来。那年冬天,蒋殷在徐州反叛,他当时正率领大军驻守在颍州,得知蒋殷的叛乱计划后,立即密报朝廷,很快奉诏与刘鄩一起讨伐蒋殷,在埇上扎营。淮贼朱瑾带兵来救蒋殷,距离宿州只有两站地,听说他的大军到了,就丢下粮草,丢弃武器逃跑了,最终徐州被平定。朝廷下诏,晋升他为太尉。

夏天,他得了病,又渴又难受,正赶上河北用兵,皇帝命令他率军驻扎在阳留,以壮大刘鄩的声势。他忠心耿耿,愤慨至极,从不提及自己的病情,认真筹划作战,日夜更加努力。病重的时候,朝廷下诏让他回汶阳,第二天他就去世了。临终前,他告诫儿子知业、知让要忠孝为本,其他什么都没说。朝廷追赠他为太师。他为人勇猛果敢,慷慨激昂,有大义凛然的气节,野战和守城都是他的强项,威名远扬,深受皇帝器重,为人忠厚老实,很有贾复的风范。

王檀,字众美,是长安人。他曾祖父王泚,是唐朝左金吾卫将军、陇州防御使;祖父王曜,是唐朝定难功臣、渭桥镇遏使;父亲王环,是鸿胪卿,因为王檀后来做了大官,所以追赠他为左仆射。王檀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得也英俊潇洒,很喜欢读兵书,对军事战略非常精通。唐朝中和年间,朱温镇守大梁,王檀在他手下当个小军官。

四年后,汴州将领杨彦洪在尉氏城外打败了巢州将领尚让和李谠,王檀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表现非常勇猛,一下子被朱温看中了,慢慢地得到提拔重用。他参与了在斤沟、淝河、八角等地打败蔡州贼军的战役,升迁为踏白都副将。光启二年,他跟随胡真将军去攻打淮西的军队,解了河阳的围困。蔡州贼将张存敢趁乱占领了洛阳,王檀就带着几十个勇士偷偷潜入敌营,抢夺了他们的辎重,吓得张存敢逃跑了。后来胡真到了陕州,打通了贡赋的道路,派王檀去攻打玉山寨,活捉了贼帅石令殷。他又参与了在郑州西北河滩上与秦宗贤的战斗,在朱温面前一箭射死了贼将孙安,箭法精准无比。

光启三年,他协助都指挥使朱珍在孙师陂打败了徐州的军队,俘虏了敌将孙用和、束诩,献给了朱温。他还参与了在板桥与蔡州贼军的战斗,当时偏将李重裔追击敌人时马失前蹄被俘,王檀立刻冲上去把他救了回来,还抓住了敌将薛注。朱温攻破朱瑾的军队后,王檀负责清点缴获的军需物资。文德元年三月,讨伐罗宏信,在内黄打败了魏州的军队,王檀俘虏了敌将周儒、邵神剑,被任命为冲山都虞候。同年,他和各路军队一起平定了蔡州。第二年,他协助朱珍大败时溥的军队,俘虏了敌将何肱,升迁为左踏白马军副将。他还参与了征讨兖州、郓州的战役,屡立战功。

公元912年,也就是大顺元年,王檀跟着庞师古渡过淮河,深入敌境,去平定孙儒的叛乱。他们攻下了邵伯堰,打败了高邮的军队。战斗中,王檀奋勇杀敌,左臂还受了伤。没多久,他就升官了,当上了顺义都将。

后来,在唐天复年间,王檀跟着唐昭宗,率领着四镇的军队去围困凤翔,迎接被朱温挟持的唐昭宗回京。他在多次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升任左踏白指挥使。

有一次,军队攻打王师范,王檀率领一部分军队收复了密州。根据《永阳志》记载,当时张训担任密州刺史,朱全忠的军队打到青州,张训问手下将领怎么办。将领们建议一把火烧了城,抢了东西就跑。张训说:“不行!”他下令封锁府库,在城墙上插上旗帜,让老弱病残走在前面,自己带领精兵殿后撤离。朱全忠派王檀攻打密州,好几天才敢进城。

因为这次战功,王檀被任命为密州军州知事,兼任密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他又被授予检校右仆射的官职,继续担任密州刺史。密州靠近淮河,以前没有城墙,王檀就带领大家修筑城墙,用了六十天就完成了,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他又被加封为检校司空。

开平二年六月,也就是公元908年六月,王檀被任命为邢州保义军节度使,兼任检校司徒。三年后,他又被加封为检校太保,担任潞州东北面行营招讨使。

乾化元年正月,公元911年正月,王景仁在柏乡与晋军作战,唐军战败,北方地区一片恐慌。王景仁和很多士兵被敌军追赶,王檀严阵以待,接应溃败的军队,还给他们提供物资,帮助很多人逃脱了危险。

很快,晋军大举进攻,把邢州围了个水泄不通,白天黑夜地猛攻。唐昭宗很担心,王檀秘密上奏,建议皇帝不要亲自带兵出征,自己全力以赴坚守,最终保住了邢州城。

三月,因为守卫邢州有功,王檀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七月,他又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被封为琅琊郡王,朝廷还派宣徽使赵殷衡给他送去诏书慰问,赏赐给他一千匹绢和一千两银子,表彰他守卫邢州的功劳。

后来,友珪篡位,王檀被任命为邓州宣化军节度使,兼任检校太尉、侍中。

最后一位皇帝即位后,就把王檀调到许州,当了匡国军节度使,还加了个检校太师的头衔,官儿做得挺大。过了五年,蔡州刺史王彦温造反了,王檀奉命去平叛,凯旋后又加了个兼中书令。

贞明元年三月,魏博军又闹事了。六月,晋王亲自带兵去了魏州,还分兵去收复其他被占领的郡县,河北地区乱成一锅粥。朝廷就让王檀和开封尹刘鄩一起出兵,去支援河北。王檀攻下了澶州魏县,还抓住了叛军将领李岩、王开关,献给了朝廷。没多久,王檀就秘密上奏,建议用奇兵从阴地关偷袭晋阳,皇帝批准了,他立刻带兵出发了。

第二年二月,王檀的军队到达晋阳城下,日夜不停地猛攻,眼看就要攻破了。结果,石家才率领援兵从潞州赶来,王檀只好带兵抢掠一番就撤了。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天平军副大使,负责节度使的事务,还兼任了郓州、齐州、曹州等地的观察使。早些时候,王檀喜欢招揽一些强悍的盗贼,把他们放在身边当打手。这次,好几个盗贼突然造反,冲进王檀的府邸,王檀平时根本没防备,结果就被杀害了,那年他五十一岁。节度副使裴彦听到消息后,立刻率领府兵抓住了所有叛贼,州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后来,朝廷追封他为太师,谥号忠毅,葬在开封县的皋门原。他留下了六个儿子,后来都做了官。

史书上说:像王师厚那样割据一方,是《春秋》里批判过的行为。当初王师厚占据邺城,统领几万军队,控制着六州的赋税,名声显赫,势力强大。他死后,他的地盘就被瓜分了,因此失去了河朔地区,也因此给了晋王可乘之机。《诗经》里说“谁生厉阶”,说的就是王师厚吧!王存节和王檀都是为朝廷卖命,立下大功的人,从他们的策略来看,都是优秀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