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二年正月初一,皇帝没接见来朝贺的人。正月初七,皇帝下令说:“朝中各位官员,每人推荐一位合适担任县令的人选,即使是亲戚朋友,也不必顾忌。任命官员的那天,要在任命书上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如果被推荐的官员贪污腐败、不称职,或者懦弱无能,就要根据事情的轻重,连带处罚推荐人。”正月十五,皇帝又下令说:“对于逃户的田地庄园,允许别人申请承租耕种,并缴纳赋税。如果逃户在三年内回来,不管田地荒废了多久,都退还给他一半;如果在五年内回来,退还三分之一;如果超过五年才回来,除了坟墓之外,田地庄园就不再退还了。至于靠近北方边境的州郡,如果有被契丹人俘虏的百姓逃回来,五年内回来的,退还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的,退还一半;十五年内回来的,退还三分之一;十五年以上回来的,就不再退还了。”
二月初七,皇帝派使者前往洛阳,赐给太子太师致仕的侯益、白文珂、宋彦筠等人茶叶、药品和钱帛,数额各有不同,同时还下诏慰问他们。二月十一,皇帝下诏说:
“善于处理政务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善于处世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过错。即使是尧、舜、禹、汤这些上古圣贤,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些明君,尚且还希望听到逆耳忠言,寻求苦口良药,何况我们这些后代之人呢?我继承先帝的遗志,身处至尊之位,但我对治国理政的经验还很浅薄,处理政务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常常担心自己昏庸蒙昧,无法胜任重任。自从我登基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在处理刑罚和政务方面,国家大事的处理方面,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我自己也清楚,别人也应该看得出来。可是,在朝为官的,没有一个人指出我的过失;领取俸禄的,也没有一个人谈论时政的是非对错。难道是因为我昏庸无能,不足以与人商量吗?难道是因为大家循规蹈矩,不肯尽心竭力吗?难道是因为左右近臣有所顾忌吗?难道是因为地位高低、亲疏远近而有所区别吗?”
老话说得好:“君子说大话能得到大官职,说小话能得到小官职。” 还说:“官员要忠于职守,像守护王宫一样。” 所以,做官的人,没有一个不说话的。可是,作为上位者,我却不能够感动他们的心,让他们畅所欲言,这是我的错啊! 我应该努力寻求那些直言不讳的意见,征求那些正直的建议,共同商讨改进,以期天下太平。我对各位卿大夫的才能并非全都了解,也并非全都见过面,如果我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只观察他们的行为,审视他们的心思,考察他们的忠诚,又怎么能知道他们的才能深浅,判断任用的对错呢?如果他们的话我说不进去,责任在我;如果我连求他们说话都不做,那又该怪谁呢?
所以,朝中内外文武官员,以后如果有什么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上书陈述谏言。如果我个人有什么缺点错误,你们可以尽情地说;如果时政有什么瑕疵,也不要隐瞒。我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虚假的繁华,即使你们平时不擅长写文章,也可以直接写事情的经过。如果文章里有错误的地方,我会忽略不计;如果言辞有冒犯之处,我会留中不发。我希望你们能够畅所欲言,不要顾虑太多。各部门的官员都要尽职尽责,事情有不方便的地方,可以改革;事情有可行的地方,可以实行;不要墨守成规,最终导致错误百出。出外执行公务回来的官员,如果了解到百姓的疾苦,或者知道官吏的优劣,都应该详细奏报,以便我广泛了解情况。在官员的升迁调动过程中,要考察他们才能的轻重,衡量他们言行的优劣,那些忠于职守、直言敢谏的人应该提拔重用,那些畏缩不前的人应该降职处理。“翰林学士、两省官员侍奉在皇帝左右,是负责议论、思考、谏诤的地方;御史台的官员负责执行宪法纲纪,是纠正弹劾的地方。”他们的职责与其他官员不同,他们上奏的建议、弹劾等,在每月考核和升迁的时候,都应该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呈报,再决定是否采纳。
三月辛未这天,朝廷任命李晏为静安军的军官。这静安军啊,南边离冀州一百里,北边离深州三十里,就沿着胡卢河修建营垒。《资治通鉴》上记载,浚治胡卢河是在正月开始的,到了三月才正式设立军营。
之前,贝州、冀州一带紧挨着敌人的边境,平时敌人的骑兵经常渡过河往南边来,到处乱窜,根本没啥阻碍,北边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哪能安心住着?皇上就仔细研究地图,制定了策略,派许州节度使王彦超、曹州节度使韩通他们带兵过去,在李晏口修筑营垒,驻兵防守。营垒还没建好呢,契丹人就杀过来了,王彦超他们就打退了敌人。等营垒建好了,位置选得特别重要,从此以后,敌人的骑兵虽然还来,也不敢轻易渡河了,边境的老百姓总算能安心种地放牧了。
壬辰这天,礼部贡院上报了新科进士名单,李覃他们十六个人,考了诗赋、文章、策论等等。皇上下了道圣旨,说:“国家设立贡举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一定要考察他们的品德和学问,才能决定能不能录取。可是最近几年,滥竽充数的情况太多了,有的靠年龄资历混进去,有的靠关系走后门。今年考中的这些人,朕仔细审查了他们的考试卷子,发现确实有不少问题,该淘汰的必须淘汰。李覃、何曮、杨徽之、赵邻几这四个人,可以录取。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这十二个人,学问还没到家,全部取消录取资格,让他们好好学习,下次再来考试吧。礼部侍郎刘温叟在选拔人才方面失职,办事拖拉,按照他的错误,应该降职处罚,但是看在他以往的功劳上,就从轻发落了,刘温叟免职,以后贡举考试的事务,相关部门要制定更完善的章程来报朕。”
四月初几,李彦頵被任命为延州留后,负责当地军务。 第二天,皇帝下令:所有新任命的御史,还没来京城谢恩,就跑到各地去,一律不准享受驿站的吃住和地方政府的接待。 又过了几天,皇帝下令在京城四周修建一道新的城墙,计划明年春天开工。 之后,窦仪升任礼部侍郎,继续兼任原来的职务;刘温叟则被任命为太子詹事。 再往后,杨昭俭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
这个月,皇帝还下令让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多位大臣,每人写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一篇《平边策》。皇帝亲自过目这些文章呢。 据《宋史·陶蒨传》记载,皇帝曾经对宰相说:“我仔细研究历代君臣治国安邦的道理,真是不容易啊!再想想唐朝、五代十国时期,那些道德败坏的君主之后,往往出现乱臣贼子,篡权夺位的也很多。现在中原刚刚平定,吴越、蜀、幽州、并州还没完全归顺,皇上的恩德还没传遍各地,所以让近臣们写些论策,引导国家发展方向。” 于是皇帝就命令徐台符以下二十多位大臣,每人写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一篇《平边策》呈上来。 大部分大臣都写的是修明德政,怀柔远方百姓这些内容。 只有陶蒨、窦仪、杨昭俭、王朴这几位大臣,主张趁着边境靠近淮河、长江,应该用兵攻取南方。 皇帝自打攻克高平以来,就一直操练军队,想着统一全国。 他看了这些奏章之后,非常高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平定南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五月初几,回鹘国派使者来进贡宝贝。凤翔地区的最高长官王景上奏说:“按照皇帝的命令,攻打收复秦州和凤州,我已于今月一日率领军队从大散关出发,正在前进。” 早些时候,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入侵后唐,秦州的最高长官何建把秦州、成州、阶州这三个州都划归了蜀国,蜀国的人又把凤州也拿下了。到了现在,秦州和凤州的老百姓受不了蜀国的苛政,纷纷跑到京城告状,请求朝廷派兵收复失地,所以皇上就下令让王景和宣徽南院使向训带兵去。 (《东都事略·王溥传》记载:皇上要讨伐秦州和凤州的时候,王溥推荐了向拱,结果很快就平定了战乱。皇上高兴地赏了他一杯酒,说:“边疆的功劳能取得,全靠你推荐的好将领啊!”)
第二天,皇上发布诏书:佛教的教义高深莫测,圣人开创的妙法,能够帮助世间,劝导人们行善,好处非常多。从前朝开始,就一直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近年来执行得比较松懈,条例也乱了套。最近我看各地送来的奏报,发现越来越多的和尚和尼姑犯法,因为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私自授予僧尼身份的人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新建的寺庙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农村地区,问题更严重。一些逃兵和罪犯,就借剃度当和尚来逃避惩罚;一些坏人小偷,就借着当住持的名义来掩盖罪行。为了弘扬佛法,必须辨别好坏,应该重新启用旧的规章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各位县、镇、村、坊,凡是有朝廷批准的寺庙,都照旧保留;没有朝廷批准的寺庙,一律停办,所有佛像和僧尼,都搬到允许保留的寺庙里去。
全国各县城里,如果没有朝廷批准的寺庙,就在那些停办的寺庙里,挑出功德最多、房屋最好的,或者僧尼各留一处。如果没尼姑,就只留僧人的寺庙一处。各军镇、坊郭和人口超过二百户的地方,也按照各县的规定执行。边远州郡如果没朝廷批准的寺庙,就在停办的寺庙里,僧尼各留两处。以后不准新建寺庙道观。
王公贵族、各道节度使以下官员,以后不准上奏请求新建寺庙或设置戒坛。“**王公戚里诸道节刺已下,今后不得奏请创造寺院及请开置戒坛。**” 想出家的男女,必须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同意,孤儿要得到同住的伯叔兄弟的同意,得到允许才能出家。
男的十五岁以上,能背诵一百卷经文,或者能读懂五百卷经文;女的十三岁以上,能背诵七十卷经文,或者能读懂三百卷经文,才能向府里申请剃度,由录事参军等官员考核经文水平。“**男年十五已上,念得经文一百纸,或读得经文五百纸,女年十三已上,念得经文七十纸,或读得经文三百纸者,经本府陈状乞剃头,委录事参军本判官试验经文。**” 剃度前必须留着头发,私自剃头的,要勒令还俗,他们的师傅也要受重罚,勒令还俗,并且服役三年。“**其未剃头间,须留发髻,如有私剃头者,却勒还俗,其本师主决重杖勒还俗,仍配役三年。**”
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的戒坛,受戒时,两京由祠部派官员主持考试,大名府等三处,由本地的判官、录事参军主持考试。“**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各处置戒坛,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其大名府等三处,只委本判官录事参军引试。**” 私自受戒的,本人、师傅、主持戒坛的三纲和知事僧尼,都按私自剃头的罪名处罚。“**如有私受戒者,其本人、师主、临坛三纲、知事僧尼,并同私剃头例科罪。**” 需要剃度受戒的人,要逐一上报,等朝廷下令,由祠部发放凭证,才能剃度受戒。“**应合剃头受戒人等,逐处闻奏,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
有父母、祖父母健在,又没有子女奉养的,不准出家。曾经犯罪受过官府刑罚的人,以及抛弃父母、逃跑的奴婢、奸细、恶人、山林逃犯、未被抓获的贼人、潜逃的罪犯,都不准出家剃度。“**应男女有父母、祖父母在,别无儿息侍养,不听出家。曾有罪犯,遭官司刑责之人,及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并不得出家剃头。**” 如果寺庙私自收留这些人,寺庙住持、三纲、知事僧尼以及邻近的僧人,都要抓起来审问,上报朝廷处理。“**如有寺院辄容受者,其本人及师主、三纲、知事僧尼、邻房同住僧,并仰收捉禁勘,申奏取裁。**”
以前那些和尚尼姑,还有其他一些人,为了骗人,做出很多自残的行为,比如烧胳膊、炼手指、钉手钉脚,身上挂铃铛、挂灯笼,总之就是各种毁坏自己身体的戏法,还有用符咒、歪门邪道之类的把戏,假装能变戏法、起死回生、羽化成仙,弄些圣水圣灯之类的骗人玩意儿,都是为了迷惑老百姓,从现在开始,这些全部禁止!以后要是再发现这种人,各级官员都要严厉打击,把他们发配到边远地区,并且强制还俗,罪大恶极的,就按照律法处罚。每年都要统计僧尼的数量,做两本账册,一本上报朝廷,一本交给祠部。每年四月十五日后,命令各县统计管辖范围内寺庙里的和尚尼姑人数,上报州府,州府汇总后,五月底之前把账册送到京城。账册上没有名字的僧尼,一律强制还俗。至于那些云游四方的僧侣,出入自由,不用管他们。
这一年,全国各地送来的寺庙登记册显示,全国现有寺庙2694座,废弃寺庙33336座,登记在册的僧尼共61200人。戊寅年(公元848年),任命刑部侍郎边光范为户部侍郎,任命前御史中丞裴巽为刑部侍郎。己卯年(公元849年),刑部员外郎陈渥被处死,罪名是检查齐州临邑县的民田时弄虚作假。陈渥为人清廉,办事认真,却因为一点小错而被判死刑,当时很多人为他惋惜。戊子年(公元848年),任命沙州留后曹元忠为沙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丙申年(公元846年),礼部侍郎窦仪上奏,请求废除童子科、明经科以及条贯考试,朝廷批准了。
六月己酉日(公元848年6月20日),任命曹州节度使韩通为西南面行营都虞候。丙辰日(公元848年6月15日),任命亳州防御使陈思让为邢州留后。庚申日(公元848年6月24日),朝廷下诏:两京和各地府州,不得推荐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少尹、防御团练军事判官,但如果这些人已经做过这些职务,可以推荐。防御团练刺史州,各设置一名推官。辛酉日(公元848年6月25日),废除景州,改名为定远军。癸亥日(公元848年6月27日),任命前延州节度使袁鳷为沧州节度使,任命前邢州节度使田景咸为邓州节度使。
七月份的丁卯日,是月初一,朝廷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兼任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同时任命宣徽南院使、镇安军节度使向训兼任西南面行营都监。第二天戊辰日,太子太傅、鲁国公和凝去世了。
八月份癸卯日,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等人上奏,建议减少祭祀用的牲畜数量。于是,圜丘、方泽和太庙祭祀用全套的太牢(牛、羊、猪),其他祭祀都用羊代替。丁未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景范被免去判三司的职务,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仍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并晋封为开国伯;枢密院承旨张美接替他担任判三司。辛亥日,皇帝下诏说:“以后凡是有患病、年老体弱的马匹,都送到同州沙苑监和卫州牧马监,让它们在那里吃好喝好,充分发挥它们的天性。”庚子日,太子太师致仕赵晖去世了。乙丑日,皇帝下诏说:“以后各地祭祀用的牲畜、香火、祭品、祭祀用品等等,都要由主管官员亲自检查,务必做到精益求精。祭祀仪式要按照《礼经》来执行,大型祭祀需要用乐队的,还要提前进行乐队训练。所有与祭祀相关的事务,都要由太常博士和监察御史认真检查,如果稍有懈怠,就按朝廷的规定处罚。”
九月份丙寅日,是月初一,朝廷下令禁止全国铸造铜器,开始讨论设立铸币监。癸未日,任命太子宾客赵上交为吏部侍郎,同时任命吏部侍郎于德辰和司徒诩为太子宾客。乙酉日,皇帝下诏,文武百官以后遇到天清节,按照近臣的待遇,每人赏赐一套衣服。辛卯日,西南面招讨使王景押解俘获的西川军校姜晖以下三百人来到京城。甲午日,潞州押解先前俘获的河东兵马监押程支以下二百人来到京城。朝廷下令释放所有俘获的西川和河东军校,并分别赏赐他们钱财,赏赐多少根据情况而定。
公元某年闰月壬子日,西南面招讨使王景上奏朝廷,说在黄花谷大败了西川的叛军,活捉了伪命都监王峦、孙韬等一千五百多人。 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之前李廷珪将军带兵攻打秦州和凤州的时候,情况可就复杂多了。他派李进将军带兵占据马岭,又派兵从斜谷出发,在白涧扎营,准备前后夹击敌人;还派染院使王峦带兵从唐仓出发,结果蜀军大败,王峦也战死了。马岭和斜谷的军队听说这个消息,都吓得跑回去了,高彦俦和其他将领商量着退守青泥岭。结果,秦州、凤州、阶州、成州这些地方,全都被敌人占领了。
接着,癸丑日,秦州的伪命观察判官赵玭带着全城投降了朝廷。皇上高兴坏了,直接封他做了郢州刺史。说到赵玭投降这事儿,之前高彦俦将军带兵去救援,还没到地方就听说军队打败了,也跟着溃逃回去了。赵玭把城门关上,不让任何人出去,然后把官员和属下都召集起来,跟他们说:“现在朝廷的军队天下无敌,自从西征以来,战无不胜,蜀中派来的将领个个都是武勇之士,士兵也都骁勇善战,可是现在,除了死伤和逃亡的,几乎没有一个活口了。咱们干嘛要傻傻地等着被他们祸害呢?赶紧投降,保住性命要紧!” 大家都听他的话,赵玭这才带着全城投降。皇上本来想封他为藩镇,但是宰相范质不同意,最后就给了他一个郢州刺史的官职。
在此之前,皇上觉得西线战事拖得太久了,后勤补给困难,就让当今皇上(指当时的太子)快马加鞭赶到前线,看看战况。太子回来后,把前线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果然,后来就取得了胜利。甲子日,秘书少监许逊被贬为蔡州别驾,原因是之前借了窦氏的书籍,一直没还。
十月庚午那天,皇帝召集身边的官员在御花园射箭,还赏赐了金器、马鞍和战马,等级有高有低。第二天,辛未,成州投降了朝廷。癸酉,给事中王敏升任工部侍郎。戊寅,高丽国派使臣来进贡。丁丑,右散骑常侍康澄被降职为环州别驾,左司郎中史又元被降职为商州长史,左骁卫大将军元霸被降职为均州别驾,右骁卫将军林延禔被降职为登州长史。这几个家伙之前奉命出使浙中地区,回来的时候却私自耽搁,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才回来复命,所以才受到这样的处罚。右谏议大夫李知损被发配到沙门岛,因为他胡乱上奏章,还对达官贵人出言不逊,而且还请求出使两浙地区。己丑,前任太常卿边蔚去世了。这个月,朝廷开始商议南征的事情。
十一月乙未,初一那天,皇帝任命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任庐州、寿州等地的行府长官;任命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还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位将领,分别带领各自的军队参与这次南征。己亥,皇帝下诏书给淮南各州县,诏书内容是:
我继承皇位以来,一直致力于治理天下,本来打算安安稳稳地当个好皇帝,修明政治,发展文化,根本不想打仗,显摆武功!可是,看看这乱糟糟的淮南地区,我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帮淮南的家伙,胆敢反抗朝廷!自从唐朝衰败,黄巢起义之后,他们就一直嚣张跋扈,快六十年了,占据一方土地,还自称皇帝,真是岂有此理!
更可恶的是,他们还和北方少数民族勾结,多次挑起战争,制造边患。从晋朝、汉朝开始,全国就没消停过,他们竟然还收留叛逃的官员和士兵,帮助那些坏人作恶。李金全占据安陆,李守贞叛乱河中,他们还出兵支援,攻打高密,杀害百姓,侵占闽越的土地,让湘潭地区的老百姓遭受苦难。到了我们大宋朝建立的时候,东鲁地区还敢不服从,我们不得不派兵平叛,对付那些叛臣,那些家伙还趁机欺负徐州。沭阳那场战役,谁对谁错,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们还宽宏大量地给他们机会,多次给他们机会自首。
后来,淮南地区连续几年闹饥荒,我们国家考虑到他们的困难,还大量收购他们的粮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之前抓到的士兵将领,我们都放回去了,一直以来,我们都约束军队,不让他们侵犯淮南。我们对他们仁至义尽,可他们却贼心不死,一直勾结契丹,至今没有停止,还联合其他敌人来对付我们,罪行累累,简直是人神共愤!
现在咱们就要出兵了,擂鼓进军!我们要调动浙江地区的船队,进攻朗陵的军队,东西两路夹击,水陆并进。吴国的孙皓已经山穷水尽,肯定要投降了;陈国的陈叔宝也到了穷途末路,还能跑到哪里去躲藏呢?淮南的将士们、百姓们,你们长期和朝廷隔绝,没听到朝廷的号令,虽然暂时跟着伪朝,也享受着虚假的太平盛世,但你们必须仔细权衡利弊,早做打算。如果你们能放下武器投降,举全郡归顺,用牛酒犒劳军队,献上圭玉符节请求朝廷赦免,朝廷绝不会吝啬赏赐车马、服饰、玉帛,土地山河也根本不在话下。朝廷的赏罚分明,就像画在丹青上的字一样可靠,如果你们执迷不悟,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我们的军队所到之处,军纪严明,不会侵犯百姓一根毫毛,就像及时雨一样,百姓们只要安心生活就好,抢劫、焚烧等行为绝对禁止!
高丽国王王昭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仍旧担任使持节元菟州都督、大义军使。辛亥日,以前沧州节度使李晖担任邠州节度使。壬子日,潞州奏报,打败了河东的贼军于祁县。癸丑日,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王景奏报,收复了凤州,抓获了伪命节度使王环。乙卯日,特赦秦州、凤州、阶州、成州等州管辖范围内的罪犯,从显德二年十一月以前,所有犯过罪的人,不管罪行轻重,全部释放。丁巳日,前任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去世。己未日,邢州奏报,河东的刘崇死了。壬戌日,淮南前军都部署李谷奏报,先锋都指挥使白延遇在来远镇打败了淮贼。
十二月丙寅那天,盖万将军被任命为右监门上将军。第二天,丁卯,淄州上报说,前任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景范去世了。庚午,右金吾卫上将军王守恩也去世了。辛未,安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人杀了防御使张颖。就在同一天,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也死了。
甲戌,李谷将军上报战况,说在寿州城下打败了两千淮贼。丙子,王朴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兼任端明殿学士,继续负责开封府的事务。永兴军也传来消息,节度使刘词去世了。己卯,李谷将军再次报捷,说在山口镇又打败了一千多淮贼。丙戌,枢密使郑仁诲去世了。
辛卯,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王景派人押送俘获的伪凤翔节度使王环到京城。皇上下了旨意,释放了王环,还赏赐了他马匹、衣物等,随后又任命他做了右骁卫大将军。(缺一个字,原文如此)
这年冬天,朝廷派起居郎陶文举去宋州催收拖欠的租税。这陶文举是个出了名的狠角色,手段非常残酷,宋州老百姓被他刑罚折磨的人数以千计,冤屈的哭喊声响彻大街小巷,甚至有人因为受不了酷刑而死,引起民怨沸腾,大家纷纷表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