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是说明书的开头,解释了这本书的来源和编纂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说这本书《薛史·晋后妃传》原本的内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现在这本书里的内容是作者从几本书里收集整理出来的,用以补充原书缺失的部分。
《薛史·晋后妃传》这本书,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就像《永乐大典》里记载的那样,它已经失传了。所以,我现在这本书里的关于晋朝后妃的故事,都是我从《五代会要》、《资治通鉴》、《契丹国志》和《文献通考》这几本书里找到的资料整理出来的。这些资料,就当作是补充《薛史·晋后妃传》这本书里缺失的部分吧。
高祖皇后是李氏,她是唐明宗的第三个女儿。《五代会要》记载,天成三年四月,她被封为永宁公主;长兴四年九月,晋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九月,又改封晋国长公主;直到天福六年十一月,才被尊为皇后;七年六月,又尊为皇太后。开运四年三月,她和少帝一起被迁到契丹的黄龙府。汉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她在契丹的建丘去世了。《文献通考》里说,天福二年,有人建议立皇后,但是皇帝因为宗庙还没建好,就谦虚推辞了。皇帝死后,出帝即位,才尊她为皇太后。
《契丹国志》里记载,晋出帝降表的内容是这样的:“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原文)……” 简单来说,李太后在表文中表达了对后晋被灭亡的悔恨,以及对辽帝的感激之情,她认为先帝的失误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而辽帝则拯救了他们。她还提到自己全家都犯了罪,现在侥幸活下来,非常感激辽帝的恩典。
《帝纪》记载,会同十一年正月初一,出帝和太后在封丘门外迎接辽帝,辽帝拒绝见面,住在封禅寺,还派将军崔廷勋带兵看守他们。当时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雪,外面没有供给,大家又冷又饿。太后派人跟寺里的和尚说:“我以前在这里施舍过几万和尚的饭食,今天你们难道不应该可怜可怜我们吗?”和尚因为不敢揣测辽帝的意思,所以不敢提供食物。少帝偷偷地请求看守的人,才得到了一些食物。辽国把少帝降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为负义侯,然后把他迁到黄龙府,也就是慕容氏的和龙城。辽帝派人对太后说:“我听说你儿子重贵不听你的话才落到这个地步,你可以自己决定去留,不用和他一起走。”太后回答说:“重贵对我一向很孝顺,他做错的事只是违背了先帝的遗志,断绝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但是重贵这次能保住性命,全靠你们的恩惠,母子不能分离,我还能去哪里呢?”于是太后带着冯氏、皇弟重睿,儿子延煦、延宝,全家跟着晋侯一起去了北方。
天禄元年四月,出帝到达辽阳,晋侯穿着白衣纱帽,和太后、皇后一起在帐篷里拜见出帝。五月,出帝离开辽阳,带走了晋侯的十五个宦官、十五个东西班官员以及皇子延煦。八月,出帝回到辽阳,太后自己赶到霸州拜见出帝,请求在汉儿城旁边赐给她一块地耕种放牧为生。出帝答应了。因为太后自己走了十多天,出帝就派人把她和延煦一起送回辽阳。第二年,把晋侯和太后迁到建州。第三年秋天八月,晋李太后病了,没有药,她仰天哭泣,挥舞着双手骂杜重威、李守贞说:“我死也不会放过你们!”病危的时候,她对晋侯说:“我死了,把我的骨灰烧了送去范阳佛寺,不要让我变成边地的孤魂野鬼。”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收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这位安太妃,是代北人,具体家世咱们也不清楚。《文献通考》上是这么记载的,她生下了皇帝,皇帝登基后,尊她为皇太妃。《契丹国志》里还写道,天禄二年二月,晋侯和太后被迁到建州,半路上安太妃去世了。临终前,她给晋侯留下一句遗言:“把我火化成灰,朝着南方撒出去,希望能让我的魂魄回到中原。” 这遗言听着,真是让人心酸啊。
接下来说说少帝的皇后张氏。《五代会要》记载,天福八年十月,她被追封为皇后。薛居正写的《少帝纪》里也提到了这件事,说的是追封故妃张氏为皇后。《张从训传》里也记载,高祖在镇守太原的时候,就为少帝娶了张从训的大女儿为妃。 所以说,这位皇后张氏,身份也是相当尊贵的。
冯皇后,是后晋高祖的皇后。根据《五代会要》记载,她是在开运三年十月册立的。《资治通鉴》则说,是在天福八年冬十月戊申这天,被立为皇后。话说,高祖特别宠爱他弟弟李重胤,把他当成亲儿子养。李重胤当上邺都留守后,娶了副留守冯濛的女儿为妻。可惜,李重胤英年早逝,冯氏便成了寡妇。她长得漂亮,后来被高祖看上了。高祖去世,灵柩还在停放着,皇帝就纳冯氏为妃了。大臣们都来祝贺,皇帝还跟冯道等人说:“这是皇太后的旨意,跟你们无关,不用大张旗鼓庆祝。”大臣们走后,皇帝和冯氏大吃大喝,还走到灵柩前,半开玩笑地说:“皇太后的旨意,跟先帝无关,不用大张旗鼓庆祝。”旁边的人忍不住笑了,皇帝自己也笑了,还说:“我今天当新郎怎么样?”冯氏和宫人们都哈哈大笑。太后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冯氏当上皇后后,还经常参与朝政。她哥哥冯玉,当时只是个礼部郎中、盐铁判官,皇帝却迅速提拔他,做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还让他参与政事。根据《文献通考》记载,契丹人攻入京城后,皇后跟着皇帝北迁,后来不知所终。再看看《五代会要》里关于后宫嫔妃的记载:高祖的颍川郡夫人蔡氏,是在天福三年八月被册封的;少帝的宝省李氏被封为陇西郡夫人;张氏被封为春宫夫人,兼任皇后宫尚宫,这些都是天福八年十二月二日册封的。还有,前左御正吴氏进封燕国夫人,书省崔氏进封梁国夫人,前右御正赵氏封卫国夫人,司簿孟氏封汧国夫人,前司簿李氏封陇西郡夫人,弟子院使齐氏、大使郭氏、副使贾氏都被封为本县君;太后宫尚宫何氏进封郑国夫人,元氏进封齐国夫人,知客出使夫人石氏封武威郡夫人;春宫的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赵氏七人,都被超封为郡夫人;宝省赵氏封天水郡夫人,武氏等十一人都被授予春宫,这些都是天福八年十一月册封的。张氏、刘氏被任命为太后宫司宝;路氏、赵氏、白氏被任命为皇后宫司宾,这些是在开运二年八月册封的。
《薛史》里没有记载外戚的传记,不过根据《五代会要》,晋高祖的长女长安公主下嫁杨承祚,天福二年五月被封为公主,六年五月去世,追封为秦国公主,七年九月又追封为梁国长公主。高祖的二女儿高平县主、三女儿新平县主、四女儿千乘县主,还有孙女永庆县主,都在天福七年五月被封为县主。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