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同光三年六月己巳,白天看到了金星。

天成元年七月庚申,白天又看到了金星。

长兴二年五月己亥,白天看到了岁星(木星)。闰五月己巳,又看到了岁星。八月戊子,白天看到了金星。三年十月壬申,白天看到了金星。四年五月癸卯,白天看到了金星。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白天看到了金星。

汉朝天福十三年四月丙子,白天看到了金星。

乾祐二年四月壬午,白天看到了金星。

周朝广顺二年二月庚寅,金星横跨天空,“金星经天”。

梁朝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东方出现一颗流星,像几升那么大的器物,从毕宿星附近出现,拖着三丈多长的光尾,声音像雷一样响。

唐朝长兴二年九月丙戌夜里,二更刚过,东北方向有一颗小流星落入北斗七星的魁星而消失。到了五更刚过,西北偏北方向又出现一颗流星,形状像半升那么大的器物,开始小后来变大,速度很快,像奎星一样消失。它的尾巴在天空中凝结,弯弯曲曲像云一样散开,光芒照亮大地。又有一颗流星,像个大桃子一样,从下台星出现,向西北快速飞去,在北斗七星的柄的第三颗星旁消失。五更之后直到天亮,天空中央和四面八方都有上百颗小流星,互相交错飞过。

应顺元年春天,二月辛未夜里,出现一颗像五升那么大的星星,在东北方向飞过,声音像雷一样响。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里,五更刚过,出现一颗像五斗那么大的星星向南飞去,尾巴长几丈,也是红色的,过了一会儿盘旋像龙一样,又收缩成两把犁的样子,互相碰撞然后散开。又有一颗稍小的星星向东飞去,也有尾巴,凝结成白色的气体,过了一顿饭的时间才散开。

晋朝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里,四更之后,东方出现一颗很大的流星,形状像三升那么大的器物,颜色是白色的,长一尺多,弯弯曲曲地飞过河鼓星东边三尺,飞了一丈多远就消失了。

周朝显德元年正月庚寅,子夜之后,东北方向有一颗很大的星星坠落,声音像雷一样响,牛马都受惊了,城里敲鼓的人正在睡觉,被惊醒了,以为是天亮了要敲早鼓,于是都一起敲鼓回应,直到天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三月,高平之战前夕,出现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流星,飞行了数丈,坠落在敌营。

梁开平二年三月丁丑那天晚上,月亮周围出现苍白的晕圈,还有十多个像人形状的白气,都朝着东方,从晕圈里冒出来。九月乙酉的清晨,西方出现了很多像人形状的气体,都好像俯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散了。

唐同光三年,太阳上有背气,一共出现了十二次。三年后的九月丁未夜里,天空布满了阴云,北方传来像雷一样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鸡和雉都叫了起来,老百姓管这叫“天狗落”。那一年,太阳上出现了十三次背气。这个月,司天监上奏说:“从七月三日开始阴云大雨,直到九月十八日才放晴,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显示灾难的征兆,好几天都看不到太阳。”闰十二月庚午,太阳上出现了黑气,看起来像太阳一样,互相交错摩擦,测算在室宿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方出现赤色的气体,像燃烧的火焰一样,大约有两千里长。占卜的人说:“不出两年,那里就会发生大的战争。”

长兴三年六月,司天监上奏说:“从月初到月底,每晚都是阴云遮天,根本看不到星星月亮。”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出现白虹贯日,这时候闵帝被害了。

晋天福初年,高祖要起兵造反,在太原,太阳旁边经常出现五彩祥云,像莲花荷叶一样。二年正月丙辰,一更初,北方出现赤色的气体,向西到戌亥方位,东北到丑方位,然后又向北,宽有三丈多,形状像火光一样。赤色气体里可以看到紫微宫和北斗星,这气体时明时暗。到三更以后,又出现几道白色的气体,依次向西移动,直到三更以后才散去。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日晕有三层,上面还有背气。

周显德三年十二月庚午,白虹贯日,气晕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