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4年(同光四年)正月初一,那天是戊午日,皇上没接见来朝贺的人,因为契丹人正在攻打渤海国。正月初七,皇帝下令说,因为去年灾害严重,物价飞涨,从正月初三开始,要停止在正殿上朝,减少膳食,取消音乐娱乐,以此来回应上天的惩罚。
去年受水灾的州县,秋税和夏税全部免除。从壬午年(公元922年)以前欠下的税款,以及各种杂税和利息,以前已经下过赦免的命令了,但是听说各地还在收税,所以要命令租庸司严格按照之前的命令执行。京畿地区的老百姓,如果有人囤积粮食的,要命令他们降价卖粮;如果不听话,就查处他们。
西川王衍父子,还有那些伪造官职的将相和官吏,除了已经执行了刑罚的,其他的全部释放。全国的囚犯,除了十恶不赦、贪污受贿的官员、杀牛毁坏钱币的、纵火抢劫的、持刀杀人的,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赦免的以外,应该判处死刑的,都减刑一级;其他的罪犯也都减刑;逃兵也一并放逐了。
公元923年(癸亥年),河中节度使李继麟来京城朝见皇帝。各州都上报说,因为去年十月发生地震,所以组织僧道举行消灾法会。
第二天(甲子),魏王李继岌在西川杀了枢密使郭崇韬,还把郭崇韬全家都灭了。接着丙寅日,百官三次上奏,请求恢复宫廷膳食,皇帝才答应了。西川行营都监李廷安还送来了二百九十八名西川乐工。这段时间,契丹还袭击了女真和渤海。
戊寅日,契丹首领阿保机派使者进贡良马。庚辰日,皇帝的异母弟弟,鄜州节度使李存乂被处死。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所以也牵连到郭崇韬的案子里被杀。同一天,皇帝任命河中节度使、守太师、兼尚书令、西平王李继麟为滑州节度使。没过多久,皇帝就派朱守殷带兵包围了李继麟的家,把他杀了,并且灭了他全家。
辛巳日,吐浑和奚族都派使者进贡马匹。镇州上报说,当地老百姓冻死七千二百六十人。镇州还奏报说,准许进献花果树苗和乐工梅审译进京。甲申日,皇帝任命郓州节度使、永王李存霸为河中节度使,任命滑州节度使、申王李存渥为郓州节度使。
乙酉日,宫女景姹上奏说:“昭宗皇帝遇难的时候,皇室一千多人同时遇害,被埋葬在宫城西边古龙兴寺北面的三个坑里,请求将他们改葬。”皇帝同意了,并且下令河南府负责这件事。丙戌日,回鹘可汗阿咄欲派使者进贡良马。镇州又上报说,平棘等四个县的老百姓饿死了两千五百人。
丁亥日,皇帝下令处死朱友谦的同伙史武等七人,没收他们的全部家产。史武等人都是朱友谦以前的将领,当时都做着刺史,结果都被株连灭族了。(《欧阳史》记载,丁亥日,被杀的还有李继麟的部将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杨师太、王景、来仁、白奉国。)
二月初几,皇上任命李绍宏当了骠骑大将军、守左武卫上将军、内侍省的头头,还让他当枢密使,权力可大了。 同月某天,又把李绍奇提拔成河阳节度使,乐人景进也升官了,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这个景进啊,就是个靠耍宝讨皇上欢心的,他擅长打听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跟皇上汇报,还偷偷摸摸地给皇上送美女,皇上对他特别宠信。魏州的钱粮、招兵买马这些重要的事,都让他管着。孔谦巴结他,想讨皇上欢心,还管他叫“八哥”。 军队里的人,上上下下都去巴结他,甚至连读书人都想通过他升官发财。他每次进宫跟皇上说话,旁边的人都赶紧躲得远远的,就怕被他陷害。 这天,皇上还去冷泉打猎呢。
第二天,宰相豆卢革上奏说,应该给州县官员发足他们的俸禄,好让他们好好干活。 再第二天,武德使史彦琼从邺城飞报:这个月六号,贝州驻扎的士兵冲进了都城,抢劫了街市。 话说,皇上之前让杨仁晸带兵驻守瓦桥,现在换防回来了,皇上就下令让他驻扎在贝州。 去年全国大水,十月邺城还发生了大地震,从那以后,好多人都逃到别的州郡去了,大街上每天都在议论纷纷:“城里要乱了!” 大家都很害怕,人心惶惶的。
十二月,王正言当上了兴唐尹,还兼管留守的事务。可王正言年纪大了,还得了风痹症,经常忘事,根本没啥治理才能。当时有个叫史彦琼的武德使,靠着在皇帝面前表演才艺得到宠信,皇帝对他非常信任,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在都城里,史彦琼说一不二,王正言以下的官员都对他唯唯诺诺,巴结讨好都来不及。所以,政事没人管,坏人就趁机作乱了。
郭崇韬被杀后,大家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在说:“郭崇韬杀了朱友谦的儿子朱继岌,又自己跑去西川,所以才被灭了满门。” 之前,皇帝秘密下令让史彦琼杀了朱友谦的儿子,澶州刺史朱建徽。史彦琼半夜偷偷出城,也没说去哪。第二天早上,守门人告诉王正言:“史武德半夜骑马出去了,不知道去哪了。” 这一天,大家都很害怕,谣言四起,说:“刘皇后因为朱继岌死在蜀地,已经谋反了,皇帝驾崩了,所以才急着召回史彦琼。” 这个消息传遍了邺城,一些驻扎在贝州,平时跟京城有亲戚关系的士兵,把这个消息带回了贝州。
贝州的士兵皇甫晖等人,那天晚上聚在一起赌博输了钱,就起了兵变,挟持了都将杨仁晸,说:“我们十几年为国家卖命,刀枪不离身,打下了天下,皇上却对我们没有恩赏,反而猜忌我们。我们戍守边疆,多年远离家乡,好不容易轮到回家,离家还有几步路,却不能见家人一面。现在听说皇后谋反,京城已经乱了,将士们都想回家看看亲人,请将军您跟我们一起走。” 杨仁晸说:“你们这是造反啊!现在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太平,跟随皇上的精兵百万,西边平定了巴蜀,威震四方,你们都有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士兵们拔出刀剑围住杨仁晸说:“三军将士都很愤怒,都想造反,如果不听我们的,就别怪我们无礼了!” 杨仁晸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但是大丈夫做事,一定要计划周全。” 士兵们当场杀了杨仁晸。
裨将赵在礼听说军队造反了,衣服都没穿好,就想翻墙逃跑,结果被乱兵追上,刀剑指着他说:“你能当领导吗?不能的话,你的脑袋就落地!” 赵在礼害怕了,赶紧说:“我能!” 于是大家一起喊叫,半夜就放火烧劫贝州。第二天早上,拥戴赵在礼向临清进发,又抢掠了永济、馆陶。五天后傍晚,有人从贝州来报,说乱兵要攻打都城,都巡检使孙铎等人赶紧跑到史彦琼家,说:“敌人快到了,请给我们盔甲武器,让我们上城墙抵抗!” 史彦琼说:“敌人今天到临清,要六天才到这儿,现在做准备还来得及。” 孙铎说:“敌人来攻打我们,一定会加快速度,如果错过时机,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请仆射您率领大家上城墙,我带一千精兵埋伏在王莽河,等他们攻城的时候,从后面袭击他们;敌人气势受挫,肯定溃败,到那时才能消灭他们。如果等到敌人攻到城下,万一城内有奸细里应外合,那就危险了!” 史彦琼说:“只要训练士兵守城就行了,干嘛要立刻作战?” 当时史彦琼怀疑孙铎等人另有目的,所以拒绝了他。
当天夜里三更,敌人果然攻打北门,史彦琼当时带着部队在北门楼上,听到敌人的喊叫声,立刻就溃败了。史彦琼只身一人骑马逃往京城。天亮后,乱军攻入城内,孙铎在城里跟他们巷战,打不过,就带着母亲从水门逃跑了,才得以幸免。傍晚,赵在礼率领军队占据了宫城,任命皇甫晖等人为都虞候、斩斫使,军队到处抢掠。兴唐尹王正言去见赵在礼,跪地叩拜。当天,大家推举赵在礼为兵马留后,草拟奏章上报朝廷。皇帝大怒,命令宋州节度使元行钦率领三千骑兵前往邺都招抚,并下令征调各地的军队讨伐叛军。
公元877年(丁酉年),淮南节度使杨溥派人来祝贺平定蜀地。
公元879年(己亥年),魏王朱继岌上奏说,康延孝带着人造反,又攻打西川。朝廷就派副招讨使任圜带兵去追讨他。 同年,福建副节度使王延翰上奏说,节度使王审知把权力交给了知军府事的人。邢州的四百名步兵叛乱,拥立军校赵太为留后,朝廷下令让东北面副招讨使李绍真带兵去讨伐。
公元879年(庚子年)的第二天(辛丑年),元行钦到达邺都,进攻南门,他用诏书招降城里的人。赵在礼献上羊酒犒劳军队,然后登上城楼远远地向元行钦行礼说:“将士们离开父母已经一年多了,不能按照圣旨回家探亲,让皇上心里担忧,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您能替我们好好向皇上奏报,让我们能顺利回家,我们也不敢不改过自新。”元行钦说:“皇上念你们有功于社稷,一定会赦免你们的。”于是他就用诏书劝降他们。结果皇甫晖带着人大声斥责,直接撕毁了诏书。元行钦把这事儿报告给皇帝,皇帝大怒,说:“攻下城池的那天,不要放过一个!”
公元879年(壬寅年),元行钦从邺都撤兵,退守澶州。公元879年(甲午年),禁军马直宿卫的士兵王温等五人半夜里密谋造反,杀了他们的军使,结果被卫兵抓住,被钉在军营门口处死了。公元879年(丙午年),任命右散骑常侍韩彦恽为户部侍郎。公元879年(丁未年),邺都行营招抚使元行钦率领各路军队再次攻打邺都。公元879年(戊申年),任命洋州留后李绍文为夔州节度使。朝廷下令让河中节度使、永王朱存霸回封地。公元879年(己酉年),任命枢密使宋唐玉为特进、左威卫上将军,兼任宣徽南院使。
公元880年,好多军队都聚集在邺城,准备攻城,结果没攻下来。行钦又赶紧造了一大堆攻城武器。邺城里的人知道这次没活路了,就日夜不停地加强防御。朝廷听到这个消息更害怕了,就一个劲儿地派使者催促王继岌赶紧带兵西征。王继岌让康延孝守着汉州,中军将士跟着任圜去打仗,他自己却待在利州,回不来。这天,飞龙使颜思威带着西川的宫女们到了。
公元880年第二天,淮南节度使杨溥派人送来了贡品。西京那边报告说,客省使李严押着蜀王王衍到了京城。第三天,朝廷任命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兼河阳节度使、齐王张全义为检校太师、兼尚书令,还让他当许州节度使。东川节度使董璋上奏说,按照朝廷的命令,在遂州把遂州节度使李令德杀了,还灭了他全家。第四天,湖南节度使马殷上奏说,福建节度使王审知病得很重,他的副使王延翰已经代理军府事务了,请求朝廷收回王审知的节度使印信。天文台报告说:从二月初十以后,白天黑夜都是阴天,根本看不到星象,直到二十六号才放晴,到月底,星星的位置都没变化。朝廷任命右卫上将军朱汉宾代理河南府府尹。
公元935年,皇帝下令让蕃汉总管李嗣源率领亲军去邺都,平定赵在礼的叛乱。皇帝一向很信任元行钦,邺城发生兵变后,就让他担任行营招讨使,可时间久了也没什么进展。那时候赵太占据邢州,王景戡占据沧州,自立为留后,河朔地区的很多郡县都杀了当地长官。皇帝想亲自出征,结果枢密使和宰相们劝谏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就算各地发生变乱,陛下也应该留在京城坐镇指挥,只要下令派将领出征就行了,没必要陛下亲自带兵。”
皇帝却说:“李绍荣平叛还没成功,魏王继岌的军队还驻扎在巴蜀和汉中,我实在没有合适的将领可用,只能我自己去了。”枢密使李绍宏等人又上奏说:“陛下靠着谋臣猛将打下了天下,现在就因为一个州的叛乱就说没有将领可用,这是怎么回事?李嗣源是陛下的心腹大臣,从创业开始,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战斗,哪个城池攻不下来,哪个叛贼制服不了?他的威名远扬,连夷狄都听说过。我们认为,如果把平叛的重任交给他,邺城的叛乱根本不成问题!”皇帝本来为人宽厚,从来不会怀疑别人,但是自从杀了郭崇韬和朱友谦之后,宫里的宦官和伶人就互相勾结,互相陷害,国家大事都听他们的,所以皇帝渐渐变得多疑,不愿意让大臣掌握兵权。听了他们的奏议,皇帝说:“我一直依靠嗣源来保护我的安全,你们应该选一个次一等的人选。”大臣们又说:“我们仔细考虑过了,除了李嗣源,其他人都不行。”河南尹张全义也上奏说:“河朔地区战事不断,时间久了就会出大问题,应该让李嗣源带兵进剿。要是指望李绍荣他们,我看很难看到什么成效。”
最后,皇帝还是下令让李嗣源担任行营主帅。同一天,延州知州白彦琛奏报说,绥州和银州的士兵抢劫州城,企图叛乱。魏王继岌把郭崇韬父子的人头送到了京城,皇帝下令让张全义把他们埋葬。公元935年11月12日,皇帝任命右武卫上将军李肃为安邑、解县两地的盐池使,任命吏部尚书李琪为国计使。
三月初一,李绍真上报说,邢州收复了,抓到了贼首赵太等21个人,在邺都城下处决了他们,全部在军营门口处死了。 三天后,李绍真从邢州赶到了邺都城下。又过了两天,王延翰被任命为福建节度使,官职还是太傅。再一天,李嗣源带着军队到了邺都,在城西南角扎营。
两天后,李嗣源把营地移到了观音门外,命令各路军队,第二天早上攻城。 当天晚上,城下军队哗变,逼着李嗣源当皇帝。 天快亮的时候,乱军拥戴着李嗣源和霍彦威进了邺城,又被皇甫晖、赵进等人挟持。李嗣源用了一些巧妙的言语才脱身,半夜逃到了魏县。当时李嗣源还兼任镇州节度使,第二天早上,他打算回镇州,上奏请罪。安重诲觉得这样不行,《明宗纪》里记载了这件事。第二天,李嗣源到了相州。元行钦手下的军队撤退到卫州,并飞报朝廷。李嗣源这一天之内,好几次派使者上奏解释。皇帝派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审和内侍白从训带诏书去安抚李嗣源,走到卫州,李从审却被元行钦抓了起来,诏书没送达。同一天,任圜上报说,汉州收复了,抓到了叛贼康延孝。
丙辰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上奏朝廷,请求把峡州以内的夔州、忠州、万州三州还给朝廷管辖,还请求朝廷给他云安监。本来,朝廷正打算攻打蜀国,所以下令高季兴率领军队进军三峡,收复原本属于朝廷管辖的州郡。可是军队还没出发,夔州、忠州、万州三州就已经投降了。高季兴多次请求朝廷把这三州划归自己管辖,他还贿赂了皇后刘氏和宰相枢密使,内外上下都为他说话,最终朝廷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戊午日,朝廷下令河南府预先支取今年秋夏两季的赋税。当时正值饥荒,百姓生活困苦,大家都受不了这么重的赋税,京城里的百姓,很多人都在路上哭泣,有人议论说这简直就像刘盆子当皇帝的时候一样了。
庚申日,朝廷下令让潞州节度使孔勍进京,让右龙虎统军安崇阮代理潞州节度使的职务。同一天,忠武军节度使、齐王张全义去世了。
壬戌日,宰相豆卢革率领百官上奏朝廷,说魏博军发生兵变,请求朝廷拿出内府的金银财宝,优厚地犒赏将士。但是朝廷没有答应。当时有懂星象的人上奏说:“客星犯了天库,应该散出府库里的财物。”又说:“流星犯了天棓,预示着宫中将有紧急的战事。”皇帝就把宰相召到便殿,皇后拿出宫里的妆奁和银盆各两件,还有三个皇子,对宰相说:“外面的人都说内府的金银财宝无数,以前诸侯进贡的东西都很快赏赐出去了,现在宫里剩下的,只有这些妆奁和孩子们了,可以把这些卖掉给军队。”豆卢革等人吓得赶紧退下。
癸亥日,朝廷任命伪置昭武军节度使林思谔为阆州刺史。同一天,朝廷发放钱财犒赏军队,两个枢密使和宋唐玉、景进等人也各自捐献钱财资助军队。当时,军人们的家属都缺吃少喝,妇女们在野外挖野菜,等到朝廷发放钱财给军人后,他们都背着东西骂道:“我们的妻儿都饿死了,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甲子日,元行钦从卫州率领部下士兵回朝,皇帝到耀店犒劳他们。西川运送来的四十万两金银到了京城,朝廷根据情况分别赏赐给将士们。元行钦请求皇帝到汴州去,皇帝正准备离开京城,就派中官向延嗣快马加鞭地传达诏令,到各地去诛杀蜀王王衍,并要灭其全族。
公元乙丑年,皇帝从京城出发。到了戊辰日,皇帝派元行钦率领骑兵沿着黄河向东进发。到了壬申日,皇帝到达荥泽,他挑选了龙骧马军八百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并派姚彦温率领。姚彦温走到中牟,就带着部队逃跑了,跑到汴州去了。当时潘瑰守卫着王村寨,那里储存着几万石粮食,他也逃到了汴州。这时候,李嗣源已经攻入汴州了。
皇帝听说各路军队溃散,士气低落,到了万胜镇就下令班师回朝。他登上路旁荒凉的坟冢,摆酒设宴,看着众将士痛哭流涕。这时有个乡下人送来一只野鸡,皇帝就问坟冢的名字,回答说是:“乡里人相传这是愁台。”皇帝更加不高兴,停止饮酒离开了。当天晚上,军队驻扎在汜水。当初,皇帝东出函谷关时,随行的军队有两万五千人,等到再次到达汜水时,已经损失了一万多人马。于是,皇帝留下秦州都指挥使张塘,率领三千步骑兵守卫函谷关。
皇帝经过罂子谷,道路险峻狭窄,每当遇到卫士拿着兵器的时候,皇帝都善言抚慰他们,说:“刚刚得到消息,魏王继岌又进献了西川五十万金银,到京城后一定都赏给你们!” 士兵们回答说:“陛下赏赐太晚了,我们也不领情了。”皇帝只能流泪。他又要拿出袍带赏赐随行的官员,内库使张容哥回答说:“赏赐已经发完了。”卫士呵斥张容哥说:“导致我们君主社稷不保,都是你这个阉竖!” 然后拔刀追赶他,有人救了他才得以幸免。张容哥对同伙说:“皇后吝啬东西不肯分发,士兵们把责任怪罪到我们头上,如果事情发生意外,我们都得死,我不想看到这场祸事。”于是他就投河自杀了。
(《隆平集》记载:内臣李承进侍奉唐庄宗时,太祖曾经问起唐庄宗的事情,李承进回答说:“庄宗喜欢打猎,每次到郊外,卫士们一定会拉住马缰绳说:‘士兵们很冷,希望陛下赏赐一些东西御寒。’庄宗就随他们所求给予,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他晚年发生宫廷内乱,就是因为赏赐没有节制,命令也不好使。”太祖叹息道:“二十年黄河沿岸的战争,都不能用军法约束这些士兵,真是儿戏啊!”)
甲戌这天,皇上在石桥附近驻扎,摆酒设宴,却悲伤地哭泣,闷闷不乐。他对元行钦等一众将领说:“邺城那边乱成一团,到处都是强盗土匪,总管被乱军逼得走投无路,生死未卜。现在谣言四起,我心里真是烦躁不安啊!你们跟随我多年,荣华富贵、危难时刻,都与我同甘共苦。如今到了这危急关头,全靠你们出谋划策,可你们却一个个沉默不语,眼睁睁看着事情发展,毫无作为。我在荥泽的时候,还想一个人骑马渡河,去寻找总管,当面商议策略,招抚乱军,你们当时都畅所欲言,共同分析利弊。今天却把我逼到了这个地步,你们说说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元行钦等一百多人哭着奏道:“我们都是卑微之人,蒙受陛下恩泽,被提拔到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际,却无法立下功劳报答陛下,就算死了也无法弥补过错,恳请陛下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将来再报答您的恩情。” 于是其他人也都纷纷拔出刀来,割下头发,把头发放在地上,以断头来发誓效忠,现场上下哭声一片,气氛非常悲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当天,西京留守张筠率领西征的士兵到达京城,在皇宫东门外见到了皇上。傍晚,皇上才回到宫中。 早些时候,皇上在汜水的时候,卫兵溃散逃走,京城里人心惶惶,不安定。皇上回来后,大家的情绪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乙亥这天,百官都上报了各自的名字,记录在起居注里。安义节度使孔勍奏报说,他已经点检了士兵,负责城防,并且按照圣旨运送了一万石粮食,正在路上。其实,孔勍已经杀死了监军使,占据了城池,这是他在欺骗皇上。
丙子这天,枢密使李绍宏与宰相豆卢革、韦说在中兴殿的廊下商议军情,然后奏报说:“魏王西征的军队就要到了,车驾最好先撤到汜水,等待魏王的到来。”皇上同意了这个建议。中午,皇上来到皇宫东门,亲自检阅骑兵,告诫他们明天一早就往东边去,申时才回到宫里。
四月初一,那一天是丁丑日,皇帝任命永王李存霸当北都留守,申王李存渥当河中节度使。当天,皇帝的车驾就要离开京城了,护驾的骑兵在宣仁门外列阵,步兵在五凤门外列阵。皇帝在内殿吃饭的时候,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从自己的营地带兵冲了出来,刀剑都亮出来了,跑到兴教门大声喊叫,还和穿着黄色铠甲的士兵一起,对着兴教门乱射箭。
皇帝听到这乱子,赶紧从宫里带了几个王爷和禁卫军去对付他们,把那些乱兵赶出了宫门。接着,那些乱兵放火烧了兴教门,沿着城墙往里冲,爬上宫墙又叫又闹。皇帝亲自带着亲军跟他们打,杀了好几百个乱兵。结果,皇帝被乱箭射中了,中午的时候,就死在绛霄殿的走廊下了,那年他才四十三岁。《琬琰集》里记载的《宋实录·王全斌传》说:唐庄宗同光年间末期,宫里发生了兵变,乱兵逼近皇宫,很多近臣和老将都丢下武器偷偷跑了,只有王全斌和符彦卿等十多个人留在宫里抵抗。庄宗中箭之后,被人扶着回了绛霄殿,王全斌哭着离开了。《东都事略·符彦卿传》里记载:郭从谦造反的时候,庄宗身边的侍卫都跑了,只有符彦卿拼死抵抗,杀了十多个人。庄宗死了以后,符彦卿哭着离开了。
当时,皇帝身边的侍卫都跑光了,只有五个坊的乐工善友,把乐器都堆在皇帝的尸体旁边,然后放火烧了。等到明宗进洛阳的时候,只剩下皇帝的骨灰了。
公元907年7月某一天,朝廷给李存勖上谥号,叫“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这个月的丙子日,他被葬在了雍陵。
话说李存勖当上皇帝后,一心想渡过黄河,可是觉得河东地区地盘小,兵力少,就想好好训练军队,争取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下令说:“所有出兵作战的,骑兵没看见敌人不许骑马,步兵和骑兵队伍前后顺序排好了,不许为了躲避危险而乱窜。各路军队要同时前进,到达约定地点,时间不能耽误。路上敢说自己生病的,全部斩首!”所以,三军将士都害怕军法,卖力作战,个个都能以一敌百,所以朱温控制的天下军队都打不过他,最终被李存勖灭掉,是有原因的。
李存勖当皇子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还会自己创作歌曲。后来每次带兵打仗,前后队伍都唱他创作的歌曲,叫做“御制”。甚至打仗的时候,不管胜负,只要马头一转,大家就开始一起唱歌。所以,每次作战,将士们都忘记了生死,这也是他用兵的一个奇特之处。
李存勖喜欢打猎,每次打猎,都践踏庄稼。有一次到了中牟县打猎,把地方围了起来。突然有个县令,我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了,竟然闯进包围圈劝谏说:“凡是有国家的统治者,都应该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百姓的性命是国家最重要的。陛下您为了自己一时痛快,随意践踏百姓的庄稼,弄得民不聊生,您身为父母官,怎么能这样呢?”李存勖一听就火大了,觉得这个县令在侮辱他,就呵斥他退下,要杀了他。
这时,有个叫镜新磨的伶人,知道这事儿不能这么办,就和其他伶人一起冲上去,拉住县令,假装责备他说:“你身为县令,可以把百姓当小孩儿使唤,既然天子喜欢打猎,就应该多留些空地,怎么能让百姓把地都种满了,妨碍天子打猎呢!你不仅不反省自己,还敢顶撞天子,我们知道你该死!”其他伶人也跟着起哄,嬉笑附和。李存勖这才沉默下来,怒气稍微消了一些,过了一会儿,就赦免了县令的罪。
《五代史阙文》记载:李存勖曾经玩博戏,看到骰子颜色暗中有规律,心里很高兴,就自己设计了一种暗箭格,凡是玩博戏都认颜色暗的为赢。后来到了后唐同光年间,邺都发生兵变,从谦带兵攻打兴教门,李存勖亲自去御驾亲征,结果被流矢射中而死。明白事理的人都认为这是暗箭格的应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史学家说啊,庄宗起兵于河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平定了汴州和洛阳,家仇得报,国家中兴,就算夏朝少康复国,光武帝刘秀受命于天,也比不上他的功绩。
但是,他取得如此成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失去这一切却如此之快!这是因为他骄傲自满,沉迷于胜利的喜悦,安逸于和平的生活,忘记了当初艰苦奋斗的历程,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朝中,伶人干政,内宫,女人专权。他吝啬钱财,激起了将士的怨恨;搜刮民脂民膏,榨干了百姓的最后一滴血。大臣们无缘无故就被杀害,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躲避灾祸。
只要有一点像上面说的这些情况,国家就可能灭亡,更何况他样样都占全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仔细想想,这足以成为后世永远的警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