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11月某天,早上,东方出现好多流星,像升起来的斗一样,从毕宿星附近飞出来,拖着三丈多长的光,声音像打雷一样响。
公元932年9月某天晚上,刚过两点钟,东北方向有一颗小流星落进北斗星的魁星就消失了。到五点钟左右,西北偏北方向又出现一颗流星,一开始像半个升米斗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大,速度飞快,像扫帚星一样消失。它留下的痕迹凝固在天上,弯弯曲曲像云彩一样,然后散开,光芒照亮了大地。紧接着,东北方向又出现一颗像大桃子一样的流星,从下台星飞出来,快速向西北方向飞去,在北斗星的柄的第三颗星旁边消失了。从五点钟以后到天亮,天上和四面八方都有上百颗小流星,互相交错着飞过。
公元934年2月某天晚上,出现一颗像五个升米斗那么大的星星,在东北方向飞过,声音像打雷一样。
公元938年9月某天晚上,五点钟左右,出现一颗像五个升米斗那么大的星星向南飞去,尾巴有几丈长,是红色的,过了一会儿,它盘旋着像龙一样,又像两把犁一样互相碰撞,然后散开了。还有一颗稍小的星星,向东飞去,也有尾巴,凝结成白色的气体,过了一会儿才散去。
公元940年3月某天晚上,四点钟以后,东方出现一颗很大的流星,像三个升米斗那么大,是白色的,长一尺多,弯弯曲曲地飞过河鼓星东边三尺的地方,飞了一丈多远就消失了。
公元951年1月某天晚上,过了子时,东北方向有一颗很大的星星坠落,声音像打雷一样,牛马都受惊了,城里敲鼓的人正在睡觉,被惊醒了,还以为是天亮了要敲早鼓呢,于是都一起敲起鼓来回应,直到天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同年三月,高平之战前夕,出现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流星,飞过几丈远,落在了敌军的营地里。“高平之役”,“贼营之所”这几个词,不用翻译。
公元952年3月某天晚上,月亮周围出现苍白色的光晕,还有十几个像人形状的白气,都朝东,从光晕里出来。同年9月某天黎明,西方出现很多像人形状的气体,都好像俯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散开了。
唐朝同光三年,太阳上出现了十二次背气,也就是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现象。三年九月丁未那天晚上,天空乌云密布,北方传来像雷声一样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鸡和野鸡都叫个不停,老百姓都说这是“天狗落”的预兆。那一年,太阳上总共出现了十三次背气。这个月,司天监(负责天文观测的机构)上奏说:“从七月三日开始阴云密布,大雨连绵,一直到九月十八日才放晴,这期间三辰(日月星)运行的轨迹出现了灾异的征兆,好几天都看不到太阳。”闰十二月庚午那天,太阳上出现了黑气,看起来像太阳一样,互相交错摩擦,观测到的位置在室宿十度。
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方出现赤红色的气体,像火焰一样,大概有两千里长。占卜的人说:“不出两年,那里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长兴三年六月,司天监上奏说:“从月初到月底,每晚都是阴云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星星月亮。”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就在这个时候,闵帝被害了。
晋朝天福初年,高祖要起兵于太原,太阳旁边经常出现五彩祥云,形状像莲花和菱角一样。二年正月丙辰,一更天刚开始的时候,北方出现赤红色的气体,向西延伸到戌亥方位,向东北延伸到丑方位,然后又转向北方,宽度有三丈多,形状像火光一样。赤色气体中可以看到紫微宫和北斗星等星宿,这股气体时明时暗。到了三更以后,又出现了几道白色的气体,依次向西移动,直到三更之后才散去。
汉朝乾祐二年十二月,出现了三重日晕,日晕上面还有背气。
周朝显德三年十二月庚午,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气晕还呈现出勾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