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字秀峰,是河南安阳人。他爹王丰,原本是安阳的乐营使。王峻从小就聪明伶俐,还会唱歌。梁朝贞明年间,张筠镇守安阳,觉得王峻聪明又机灵,就把他留在身边养着。后来,后唐庄宗攻打魏州,张筠放弃安阳逃到南方去了,王峻跟着他一起走。那时候,租庸使赵岩去张筠家里拜访,张筠就让王峻唱歌助兴。赵岩很喜欢王峻,张筠就把王峻送给了赵岩,王峻因此得到了赵岩的喜爱。
梁朝灭亡后,赵氏家族也被灭了,王峻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没地方去了。他只好寄住在符离陈家,可时间一长,日子越来越难过,穷困潦倒。后来,他就去给三司使张延朗当差,但张延朗给他的待遇很差。到了后唐清泰年间,张延朗被杀,后唐明宗李嗣源得到了张延朗所有的家产和家奴,而王峻也在张延朗的户籍里,所以跟着李嗣源辗转各地,经常担任典客(掌管宾客的官员)。
后唐明宗当上皇帝后,任命王峻为客省使,派他出使荆南。王峻在襄阳、汉中一带当监军,后来又回到京城当内客省使。等到赵思绾在永兴造反的时候,后唐隐帝派郭从义去讨伐,任命王峻为兵马都监。郭从义和王峻关系不好,简直就像水火不容一样。没过多久,王峻就被调任宣徽北院使。叛乱平定后,王峻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又升任宣徽南院使。
话说当年太祖在邺城镇守,负责北方的军队,而冯道担任监军,就一直留在邺城。后来隐帝那儿出了事,宫里发生了政变,冯道也因为被小人陷害,全家都被杀害了。 想想啊,从太祖进京到最后平定天下,冯道可是全程参与,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这功劳可是首屈一指的! 等京城平定之后,他奉汉太后的命令,担任了枢密使。
后来太祖北上征战,到了澶州的时候,军队里差点儿出乱子,情况很危急。冯道和王殷在京城听到消息后,立刻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去宋州,又派前申州刺史马铎去许州,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这才避免了更大的动乱,这两个州城安然无恙,这都是冯道的计策啊! 太祖登基当了皇帝后,提拔冯道当了平章事,没多久又让他兼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还让他负责修国史。
那时候朝廷刚刚建立,各地还不太平,冯道日夜操劳,鞠躬尽瘁,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干。 他经常陪着太祖商量军事,每次跟太祖商议完,都不会耽误太久就告退,对太祖帮助很大。 不过呢,冯道这个人性格比较急躁,做事也比较冲动,总是把天下大事扛在肩上。 每次有什么请求,都直接提出来,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来。 太祖要是同意了,他就高兴地走了;要是太祖没同意,他就立马不高兴,还可能说出一些不敬的话来。
太祖很了解他的脾气,而且念及他早年辅佐自己建立功业,所以一直很宽容他。冯道比太祖大两岁,太祖即使当了皇帝,有时还叫他“兄长”,有时叫他的字,可见两人早年的交情有多深厚! 冯道因为这些优待,就更加自负了。
公元961年冬天,刘崇带着契丹人围攻晋州,郭峻极力请求朝廷派兵救援。宋太祖任命他为行营都部署,让徐州节度使王彦超当副手。皇上还下令所有军队都听郭峻指挥,允许他临机决断,军队的一切费用都由朝廷负责,随军的将领和官员也能自己挑选人手。
出发前,宋太祖在滋德殿设宴款待郭峻,还特意安排了歌舞表演来隆重其事。那天郭峻领受皇命,皇上赏赐非常丰厚,根本不按常规来。郭峻要出发了,宋太祖又到西庄亲自设宴送行,还特别赏赐了他一匹御马和玉带,两人依依惜别,握着手才分开。
郭峻到了陕州,停留了几天。这时刘崇正猛攻晋州,情况危急,宋太祖担心守不住,打算亲自带兵去救援,计划走泽州路线,和郭峻会合,还先派人通知了郭峻。郭峻赶紧派人快马加鞭送奏章,请求皇上不要亲征。当时圣旨已经下了,出发日期都定好了,郭峻的奏章刚到,皇上才决定停止亲征。
郭峻的军队过了绛州,距离平阳只有一天的路程,敌军烧毁营寨仓皇逃窜。郭峻进入晋州后,有人建议乘胜追击,一定能大获全胜,但郭峻犹豫了很久,第二天早晨才派骑兵追击,结果没多久就回来了。如果郭峻当时全力追击,并州、汾州的贼寇就都被消灭干净了。郭峻自己也为此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就以修缮平阳城为由,率军回朝了。
当时永兴军节度使李洪信是汉朝宗室的近亲,自从宋太祖登基以来,李洪信就一直心怀不满,忧心忡忡。而他驻守的永兴军兵力还不到一千人。郭峻出征到陕州,以救援晋州为名,抽调了几百人;刘崇北逃后,郭峻又派了一千多禁军驻扎在京兆,李洪信害怕了,于是请求进京朝见皇上。郭峻军队回朝后,宋太祖对他大加赏赐。
这时,慕容彦超在兖州叛乱,朝廷已经派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和客省使向训率兵去讨伐。郭峻想亲自带兵去平叛,多次向宋太祖进言说:“慕容彦超是厉害的叛贼,曹英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宋太祖没说什么。
没过多久,宋太祖亲自出征,任命郭峻为随驾一行都部署。攻破叛军的那天,郭峻督促军队在城南作战,他的军队率先登城,郭峻也因此颇为得意。
随驾回京后没多久,郭峻就上表请求辞去要职,马上就退回了私宅。
石守信这个人啊,特别贪权,心眼儿多,喜欢做些小恩小惠,巴不得大家都围着他转。太祖皇帝刚登基的时候,还比较谦虚谨慎,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们都没怎么被重用。后来像郑仁诲、李重进、向训这些人渐渐升了官,石守信心里就嫉妒了,于是就想着要告老还乡,其实是想探探太祖皇帝的口风。
还没正式上奏呢,他就先给各地藩镇写信,求他们帮着说好话。十天半个月的功夫,各路快马就都把他的信送到了京城,当时的人们听到这事儿都吓了一跳,这石守信也太能折腾了!他接连上书三次,皇帝派出的使者几乎天天都去他那儿传达圣旨。太祖皇帝甚至要亲自去他家慰问,石守信一听,赶紧骑马进宫谢恩。太祖皇帝安慰了他好半天,还让他继续当官。
石守信又在他原来的衙门东边,另建了一座办公大楼,亭台楼阁,装修得富丽堂皇,特别气派。工程完工后,他又请太祖皇帝去视察,皇帝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后来宫里又盖了个小殿,石守信一看,就上奏说:“宫殿已经够多了,再盖这个有什么用呢?”太祖皇帝说:“枢密院的房子也不少,你干嘛还要自己盖这么大的房子?”石守信一听,脸红了,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那时候石守信因为以前帮着赵岩办事,很受宠,现在还想让皇帝给赵岩追赠官职,再立个碑。有人劝他说:“赵岩可是个拍马屁的奸臣,他坏事做尽,破坏了后梁的江山,现在谁提起他都恨得牙痒痒,你要是真这么干,肯定会招来非议的。”石守信这才作罢。赵岩的侄子赵崇勋住在陈郡,石守信又求皇帝给赵崇勋赏赐官职和宅子,太祖皇帝也答应了。
第三年春天,要修缮黄河堤坝,工程浩大,石守信奉命负责督办。结果,世宗皇帝从澶州来京城朝见,石守信一向害怕世宗皇帝的聪明才干,听说世宗皇帝来了,立马就从河边赶回京城。没过多久,他又请求兼任青州知州,太祖皇帝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得到任命后,他又请求先去青州上任,并且奏请借用一万匹左藏绫绢,皇帝也批准了。
话说那一年,户部侍郎赵上交负责考试录取贡士。赵上交曾经去拜访过李峻,李峻当时提到了一个考生,赵上交没太明白他的意思。放榜那天,那个童子没考上,李峻心里很不爽。
等到贡院向中书省呈报考试结果,要过堂点阅考卷的时候,李峻负责盖印,他亲自判定那些考卷的等级。后来赵上交把新录取的贡士带到中书省,李峻在政事堂大声嚷嚷:“今年的考试太不公平了,必须复试!”其他大臣说:“命令都发下去了,现在改不太合适吧,况且还没接到皇上旨意,现在复试是不是太晚了?”李峻更生气了,指着鼻子骂赵上交,声音大到外面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李峻竟然下令把赵上交叫过来。等赵上交被训斥完后,又去李峻的办公室向他道歉,李峻还留他吃饭喝酒,态度缓和了不少。
第二天,李峻上奏章弹劾赵上交徇私舞弊,请求皇上治他的罪,太祖皇帝只是嗯了一声,没说什么。他又上奏,请求用颜愆、陈观代替范质、李谷当宰相。太祖说:“任免宰相的事,不能操之过急,我得好好想想。”李峻坚持己见,跟皇上据理力争,态度很不恭敬。皇上还没吃饭,都快中午了,李峻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太祖皇帝说:“节假日里,这事先不办,等假期结束,再按你说的办。”李峻这才离开中书省。
这个月,吏部选拔官员,要经过中书省审核,李峻负责这件事,他觉得吏部选人也不公平,把吏部拟定的三十多个官员都给否决了。
第二天是寒食节,大臣们都回家休息了。中午的时候,皇上突然召见宰相和枢密使,等他们进宫后,就把李峻关了起来。太祖皇帝在冯道等大臣面前哭着说:“李峻太嚣张了,太没礼貌了,他想把我的左右大臣都赶走,削弱我的势力。我的儿子在外地,他处处阻挠,好不容易让他进京,他又怀恨在心。他既掌握枢密院,又兼任宰相,还拼命要求担任重要职位,我给了他,他还不知足,如此不忠于君主,谁能忍受?” 皇上立刻召来翰林学士徐台符等人起草诏书。当天,退朝后,皇上宣读了诏书,贬李峻为商州司马,派供奉官蒋光远押送他去商州。没多久,李峻就死在了贬谪的地方,那是在广顺三年三月。(《资治通鉴》记载:李峻到商州后,得了肠胃病,皇上还很同情他,派他的妻子去看他,不久他就去世了。)
一开始,王峻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官府正在给他制作迎接任命用的旌节。结果前一天晚上,旌节上的旄头(旗杆上的装饰物)发出奇怪的声音,听到的人都吓了一跳。负责这事儿的人说:“以前安重诲接受河中节度使的任命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而且,王峻住的官署台阶,突然间好像隆起了一堆东西似的。他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被官府抓起来,关进了司簿院(类似档案室)。醒来后,心里很不舒服,更加暴躁不安了。
王峻这个人能力不行,职位却很高,性情轻浮,做事欠考虑,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手里有了权力之后,那些想谋取私利的人就给他出主意,他就开始用好处笼络那些有权势的大臣,离间他跟以前的同僚朋友的关系。而且,凡是好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对皇帝也不够尊重。他想要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怎么可能呢?
广顺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河东的刘崇勾结契丹攻打晋州。朝廷派王峻带兵去救援,结果王峻把军队停在陕州,不动弹。周世宗皇帝亲自带兵去征讨,派使者去劝说他。王峻接见了使者,听完圣旨后,对使者说:“你赶紧回去,跟皇上说,晋州城池坚固,不容易攻破,刘崇的军队正盛,咱们不能硬碰硬,我之所以驻兵在这里,是为了等他们气势衰弱了再说,这可不是我胆小怕事。皇上您刚登基,不应该轻举妄动。现在朝中真正了解情况的,只有李蒨和范质两个人,如果皇上您带兵过了汜水,慕容彦超就会率领叛军攻入汴州,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使者回去把这些话都报告给了周世宗,周世宗生气地揪着使者的耳朵说:“差点儿就坏了我大事!”
慕容彦超,(案:此下有阙文。)是兖州节度使,跟汉高祖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以前用阎姓,长得又黑又粗糙,所以大家都叫他阎昆仑。
彦超在兖州当官的时候,汉隐帝想杀周太祖,就叫彦超进京。彦超当时正在吃饭,放下筷子就上路了。结果周军打到京城来了,隐帝出去犒劳军队,太后让彦超保护皇帝。彦超说:“北方军队算什么,直接在战场上喊一声‘坐’,他们就都回营了!”结果彦超打败了,逃回了兖州,隐帝也被杀了。
周太祖当政的时候,彦超上交了一封郓州节度使高行周的信。信里说高行周在骂太祖,还暗中跟彦超勾结。太祖看完信,笑着说:“这肯定是彦超的诡计!”于是让人去查,果然如此!郓州的印章原来有个缺口,两边印文对不上,而彦超送来的印章却完好无损。太祖就让人把信和印章一起交给高行周看,高行周赶紧上表谢罪。
早些时候,填星刚到角宿和亢宿的位置,算命先生说:“角宿对应郑国,兖州也在这个范围内。”彦超就带着军府官员,走到州城西门三十里外祭祀,然后把星神迎到开元寺,塑像供奉,称之为“菩萨”,每天都去祈祷,还让老百姓家家户户立黄旗来避灾。结果城破的时候,彦超正在土星院里烧香,赶紧逃跑了。
(《五代史补》:慕容彦超一向很狡猾。)兖州有个小偷,假扮成大官的随从,骑着驴子在大街上卖布,卖了十多匹,价格谈好了,就让买布的人跟着他到一个宅院,把驴子交给买布的人,说:“这是我家主人的驴子,你先在这儿等着,我去跟主人说,让他给你钱。”买布的人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小偷却不见踪影了,买布的人很生气,敲门喊他,结果发现是个空宅子!于是就喊“抓贼”,巡逻的官兵来了,怀疑买布的人是骗子,连人带驴子一起抓到衙门去了。彦超同情他,说:“别担心,我帮你抓住这个贼!”然后把买布的人留在衙门里,又吩咐马厩的士兵把驴子拴好,一晚上都不给它吃草喝水。然后偷偷叫来心腹,在街上放了那头驴子,说:“这是那个小偷的驴子,昨天一天没吃草喝水,肯定饿坏了渴坏了,放了它,它一定会跑回家,你们跟着它,就能抓住小偷了!”心腹按照彦超说的去做,那头驴子果然跑进一条小巷,拐了好几个弯,突然有个孩子在门口玩耍,看到驴子,就喊:“驴子回来了,驴子回来了!”小偷听到声音,高兴地出来看,结果被抓住了。
高祖登基后,改元乾祐为广顺。这一年,兖州慕容彦超造反。高祖亲自带兵征讨,城快要破了,高祖突然夜里做梦,梦见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奇特的人,穿着帝王的衣服,对他说:“陛下明天就能攻下城池。”高祖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高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不能不准备,于是亲自督促将士们,全力进攻,到中午城池就破了。
车驾要进城,官员建议走生方鸣鞘的那条路,于是就走了一条小巷,拐了好几个弯,看到一座门墙非常高大,一问才知道是夫子庙。高祖心里豁然开朗,对近臣说:“我梦里见到的,是不是孔夫子?如果不是,怎么会走这条路呢?”于是下马观看,刚走到庙堂,就看到孔子的圣像,跟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高祖非常高兴,叩头拜了两拜。有些近臣劝谏说,天子不应该拜异世的陪臣。高祖说:“夫子是圣人,历代帝王都以他为榜样,而且他还托梦给我,这难道不是夫子暗中帮助我吗?怎么能不拜呢!”然后把庙旁几十户人家指定为夫子庙的洒扫户,并让孔氏子孙世袭文宣王的长子爵位。
慕容彦超被围困的时候,登上城墙眺望,看到高祖亲自来到战场,气势不可阻挡,心里很担忧,就鼓励手下说:“你们应该为我尽忠,我的库房里金银堆积如山,如果守住这座城,我就把这些都赏给你们,你们不要担心富贵!”过了一会儿,有个士兵私下说:“我知道侍中的银子都是铁芯的,得到有什么用?”于是士兵们听到这话,士气渐渐低落,不久城池就破了。高祖进城后,官员清点库藏,发现里面铁芯银子竟然占了七八成。
原来,彦超经常让人打开仓库清点,发现了一些铁芯银子,过了好几年,库吏才发现,告诉了彦超。彦超一开始很生气,过了一会儿对库吏说:“这很容易解决,你应该在库房墙上挖个暗洞,把所有的金银器皿和丝绸布匹都藏起来,然后把剩下的东西弄乱,装作被贼偷了的样子,然后我再报告,我就能抓住这些贼了。”库吏按照彦超说的去做,于是彦超下令说:“我作为地方长官,却管理不善,让贼偷了东西,罪过很深。现在恐怕百姓会怀疑我私藏财物,应该让大家在三天内都上报,说明自己的财物情况,我会赔偿,不然就是有罪。”百姓都觉得有道理,于是纷纷上报,第二天铁芯银子的主人果然出现了。于是彦超把他们抓起来,关在深屋里,让士兵日夜赶制,用来充实府库,这些银子就是这样来的。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阎宏鲁啊,是后唐邢州节度使阎宝的儿子。他爹阎宝,《唐书》里头有记载。阎宏鲁跟着唐明宗和晋高祖干活,一路升官。他家本来在鲁地,后来他生病了,就回老家去了。慕容彦超刚到任的时候,对他特别客气。可后来慕容彦超要造反,就让阎宏鲁的儿子阎希俊当镇宁军节度副使,在后晋世宗身边做事,世宗却很讨厌他。听说朝廷派兵来防备慕容彦超,慕容彦超就责备阎宏鲁说:“你教儿子在朝廷里对付我,是想灭了我全家吗!”所以阎宏鲁就因此遭了殃。
崔周度,他爹叫崔光表,考中进士第一名。卢质当横海军节度使的时候,把他招过去当幕僚。崔周度很有才华,从老家山东长芦起步,后来当上了监察御史、右补阙。因为家在齐州,想处理父亲的丧事,就请求外放,被任命为泰宁军节度判官。他为人刚正不阿,又当过谏官,看到那些凶狠的军阀胡作非为,看不下去,就直言劝谏慕容彦超,所以也因此而遭了祸。
太祖平定兖州后,下诏说:“阎宏鲁、崔周度,都是忠义之臣,追赠官职两级,以此来褒奖他们的忠义,慰藉他们在黄泉之下的英灵。你们忠贞节义,光明磊落,以顺从为己任,以立义为人生目标,却因为这件事而遭遇不幸,蒙受冤屈,应该追赠官职,以慰藉他们的忠魂。阎宏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崔周度追赠秘书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