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三年正月初一,皇帝没上朝接受朝贺。之前担任司空(相当于宰相)的苏禹珪死了。正月初四,李谷上奏说,在 上窑打败了淮南叛军。正月初五,征发十万民夫修建京城外城。正月初七,皇帝下诏说,这个月八号要到淮南去。殿中监马从赟因为卷入外孙女霍氏的财产纠纷而被免职。正月初八,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为代理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正月初九,皇帝的车驾离开京城。正月十四,李谷上奏,说从寿州撤军,退守正阳。正月十八,李重进上奏,说在正阳大败淮南叛军,斩首两万多级,尸体堆积三十里,阵斩敌军大将刘彦贞,活捉偏将咸师朗以下,缴获铠甲三十万副,战马五百匹。

在此之前,李谷的军队驻扎在寿春城下,准备攻城。结果淮南的援军大举到来,于是李谷和将领们商量说:“敌人的船队就要到达正阳了,我们的军队没有水战的准备,万一桥梁失守,大军就会被隔断,不如全军撤退到正阳浮桥,等待皇帝的车驾。”众将领都同意了,于是烧毁了粮草撤退。军队撤退时没有保持队形,官兵私人物品丢失很多,淮北的民夫也有一些落入敌军手中。皇帝听说后,急忙下令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军前往支援。这时,淮南叛军趁李谷撤退之机,派出数百艘战船沿淮河而上,企图切断浮桥。刘彦贞率领大军列阵前进。李重进到达正阳后,听说淮军就在附近,就率领将领们渡桥前进,与敌军遭遇,李重进等人合力攻击,一举击溃了敌军。

(马令《南唐书》记载:世宗皇帝亲征,行军到圉镇,听说蒨军(指淮南叛军)撤退了,认为唐军(指朝廷军队)一定会追击,于是派李重进迅速赶往正阳,说:“唐兵就要到了,应该赶紧攻击他们。”刘彦贞等人听说蒨军撤退了,都认为对方胆怯了,偏将咸师朗说:“追击可以获得大胜。”刘仁赡派人劝说他:“你前来支援,还没交战敌人就撤退了,情况难以预料,千万不要追击。你是大将,军队的安危都掌握在你手里,万一有什么不利,大事就完了。”前军将领张全约也说:“不可追击。”刘彦贞说:“军队的形势掌握在我们手中,你们懂什么?阻止我的人,杀!)到达正阳时,李重进已经先到了,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战了。刘彦贞在拒马前设置利刃,又刻木头做成兽形,叫做捷马牌,在地面上布设皮囊和铁蒺藜。朝廷军队看到这些,就知道对方胆怯,一鼓作气就击败了他们,刘彦贞死于战场上。

除了杀伤俘获的敌人外,还有三千多人投降,都被我们的将领赵晁杀了。正月二十二,皇帝的车驾到达正阳。任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命宰相李谷代理寿州行府事。正月二十三日,皇帝的车驾渡过淮河。正月二十四,到达寿州城下,在城西北淝水之阳安营扎寨,下令将正阳浮桥移到下蔡。正月二十八,在城下耀武扬威。(《春明退朝录》记载:我家有《范鲁公杂录》,记载世宗皇帝亲征忠正,驻跸城下,半夜里有一道白虹从淝水升起,长达几丈,直贯城中,过了几刻钟才消失。)正月三十,皇帝上奏,说在涡口打败了淮南叛军一万多人,斩杀了伪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缴获战船五十艘。

二月初几,皇上到下蔡视察。路上把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给砍了,说是他工作失职。朗州节度使王进逵报告说,他带兵进入淮南地区了。几天后,庐州寿州巡检使司超报告说,在盛唐(地名)打败了淮南叛军三千人,抓住了他们的都监兼伪吉州刺史高弼,献给了朝廷。皇上让人把高弼给放了。兵部尚书张昭上奏说,按照皇上的旨意,他编写完成了兵法十卷,共四十二门,书名叫《制旨兵法》,呈献给皇上。皇上非常高兴,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接着,皇上又报告说,在清流山打败了淮南叛军一万五千人,乘胜攻下了滁州,活捉了伪命江州节度使兼行营应援使皇甫晖和常州团练使兼应援都监姚凤,献给了朝廷。(《默记》里记载:李景听说皇上亲自到了淮河边,而滁州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而且可以支援寿州,就命令大将皇甫晖和监军姚凤带十万兵马扼守滁州。皇上只带了几千兵马,在清流关隘跟皇甫晖遭遇,周军大败。皇甫晖整顿队伍,进了滁州城下休息,准备第二天再出战。皇上的军队聚集在关下,担心皇甫晖的军队再次来攻,就听村里人说,有个叫赵学究的镇州人,在村里教书,很有智谋,村民有纠纷都请他来评理。皇上就去找他,赵学究说:“我有妙计,可以化败为胜,转危为安。现在关下有一条小路,平时没人走,就连巡逻的士兵也不知道,那是山的背面,可以直达城下。现在西涧河水上涨,他们肯定认为我们战败后不敢再追击了。如果我们能从山背的小路走,渡过西涧河到城下,攻破城门,就能成功。”皇上很高兴,让赵学究带路,赵学究也毫不犹豫,还派人先去探路。皇上立刻下令,全军将士夜里从这条小路出发,骑兵渡过西涧河,直逼滁州城。皇甫晖果然没有防备,周军攻破城门而入。皇甫晖这才听到动静,带领亲兵披甲与皇上巷战,交战三次,三次都被抓获,滁州就这样被攻下了。)

几天后,江南国主李景派泗州牙将王知朗送来一封信,滁州官府把信送到了朝廷。信上说唐朝皇帝给大周皇帝写信,大致意思是:“希望成为您的兄弟之国,永远友好相处。如果您能考虑一下远大的目标,接纳我们这个小国,我们全体将士都会归顺您,让百姓安居乐业,像鸡犬之声相闻一样亲密无间,我们会进贡珍宝表示友好,每年都会进献山泽的物产,稍微支援一下您的军队。我们虔诚地等待您的回信,以回应您的圣旨,使者会日夜兼程,早日送上礼物。”朝廷没有回复这封信。

第二天,皇上把抓到的江南两个将领皇甫晖和姚凤押送到了行宫,然后下令释放了他们。又过了几天,江南国主李景派他的臣子,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人来朝见,表示愿意臣服大周,进贡财物。他们献上了黄金一千两,锦缎绫罗二千匹,还有皇帝的衣服、犀牛皮带、茶叶、药材等,还送来了犒劳军队的牛肉五百头,酒二千石。当天,皇上赏赐钟谟等人锦缎绫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衣服、金带、马匹等。

之后,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报告说,他收复了扬州。(《东都事略·韩令坤传》记载:他率兵袭击扬州,扬州官吏打开城门迎接他,韩令坤整顿军队进入扬州,市场秩序井然,百姓都很高兴。)接着,寿州城里左神卫军使徐象等十八人投降。朗州节度使王进逵报告说,他带兵进入鄂州地区,攻打长山寨,杀死了三千多叛军。皇上报告说,伪命天长军制置使耿谦率领军队投降,缴获粮草二千多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报告说,泰州也投降了。最后,荆南报告说,朗州节度使王进逵被他的部将潘叔嗣杀害了。(《九国志·王逵传》记载:王进逵率领军队逼近宜春,路过长沙,在金波亭耀武扬威,有蜜蜂落在他的伞盖上,占卜的人说这是不吉利的征兆,于是他留在长沙,让行营副使毛立率兵南下,以潘叔嗣、张文表为先锋。潘叔嗣生气了,在澧陵起兵反叛。王进逵听说军队叛乱,就乘轻舟逃回武陵,潘叔嗣在朗州城外追杀了他。)皇上派人到潭州,请周行逢担任主帅,周行逢到了朗州,在集市上杀了潘叔嗣。

三月丙申这天,光州刺史何超上奏说,光州的伪命都监张承翰把城池献给了朝廷。没多久,张承翰就被任命为集州刺史。庚子这天,文武百官再次上奏请求允许听音乐,皇上就答应了。舒州刺史郭令图也上奏说,已经收复了舒州。(《隆平集·王审琦传》记载:皇上征讨淮南的时候,舒州死守城池不肯投降。于是任命郭令图为刺史,又命令王审琦和何超带兵攻城,一夜之间就攻下了舒州。郭令图入城后,却被舒州百姓赶走了。王审琦当时正在率军支援黄州,听说郭令图被赶走后,就挑选精锐骑兵,下令禁止出声,悄悄地袭击舒州城,夜里打败了叛军,重新收复了舒州。)江南国主李景把之前逃到朝廷这边的一百五十个士兵送了回来,行在所在地。这些人都是蜀军,在秦州、凤州作战时被朝廷军队俘虏,编入各支军队。结果他们渡过淮河后,又偷偷跑回江南去了。皇帝很生气他们逃跑,把他们全部杀了。

丙午这天,江南国主李景派他的臣子,伪司空孙晟、伪礼部尚书王崇质等人来进献表文,还献上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锦缎两千匹,另外还赏赐给将士们茶叶、绢帛、金银、丝绸等等。庚戌这天,两浙地区上奏说,已经派大将率兵攻打常州了。延州留后李彦頵上奏说,蕃族和当地百姓发生了暴乱,他和兵司都监阎绾一起镇压了暴乱,抓获了首领高闹儿等十个人,把他们都处死了。李彦頵本来是做生意的商人,贪婪又爱钱,蕃族和汉族百姓都怨恨他苛刻,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事。辛亥这天,皇上赐给江南李景一封书信,信里写着:

话说自从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就一直不太平。巢县、蔡州经历了战乱,朱温、李克用又打得不可开交,中原地区灾难不断,这已经六十年了。全国各地都被割据势力瓜分,英雄豪杰们各自称王称霸,建立自己的统治,互相勾结,甚至还跟外族联手,欺压中原。中华文化的光辉不再,衰败的命运笼罩着大地,所有有志之士,哪个心里不生气?

我继承了祖先的遗训,肩负着光复大业的重任,虽然我的德行比不上先前的帝王,治国之道也比不上古代圣贤,但是,我掌握着上百州的富庶土地,拥有三十万精兵强将,而且农业和军事都发展得很好,士兵们也都很高兴为我效力。我一直想着要报答历代帝王的遗恨,洗刷百姓蒙受的耻辱。所以自从我登基以来,一刻也没有放松,先后击败了幽州、并州的大盗,收复了秦州、凤州的全部领土,战争没有让士兵疲惫,百姓也还有余力。前些日子,我回师陇山,讨伐江淮地区的叛军,我的出发点是正义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呢?我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淮河、淝水,顺应天意,符合民心,军队所到之处,敌人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尸体遍野。攻城略地,已经攻占了滁州,还有什么叛军能逃脱我的追捕,折断他们的翅膀,击溃他们的中心,扼住他们的咽喉而不灭亡呢?

不久前,泗州的将领送来一封信;接着又派钟谟、李德明二人前来,带来了他们的投降表文,以及贡奉的衣服、腰带、金银器物、茶叶、药物、牛酒等等;现在又派孙晟等人来到我的行营。看看他们主动投降,认错悔罪的样子,真是“君子见机,不俟终日”啊!如果不是有远见卓识的人,谁能做到这样呢?我之所以兴兵动武,是为了讨伐不服从的人;我之所以讲信用、讲道义,是为了怀柔远方的人民。五帝三王之所以能够成就盛世伟业,都是因为他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以此来治理天下。

我今天亲自统领军队,要出兵讨伐,我已经向郊庙社稷禀告,也征询了将相公卿的意见,这是上天指引我的心意,全国上下也没有异议。如果不能收复内地,巩固边疆,就议论班师回朝,那简直就像演戏一样,怎么能够光耀祖宗的功业,满足百姓的愿望呢?这不仅违背天意,而且也违背了众人的心愿。但是,淮河以南地区,已经平定了六州,卢州、寿州、濠州、黄州,大军都已集结,指日可待就能攻克,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其余的几座城池,根本不值得担心。如果能把整个淮河以南的土地,都纳入大国的版图,那才是长远之计,怎么能说这是迷失方向呢?这样一来,江南的士兵都可以遣送回家,江北的军民都要留下,避免违背人性的常理,让他们安心生活在自己的家乡。至于去掉尊称,愿意以臣子的礼节事奉,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萧詧归顺周朝,没有失去附庸国的礼仪;孙权事奉魏国,也遵循了藩属国的规矩。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但现在不适用,只要保留原来的称号就可以了,何必拘泥于形式呢?如果你能坚持拥护大国的决心,永远不会逼迫别人走险路,做事真诚可靠,言语不虚伪,等到所有郡县都归顺了,大军就会立即撤兵。我向天地立誓,像丹青画卷一样真实可靠,我不会欺骗你,你也不会欺骗我,我已经把话说尽了,不再多说了,如果说不行,那就请从此断绝关系吧。

我心里想着,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希望不要耽误了节日的庆祝,更要努力做到爱民如子。虽然距离不远,但风土人情还是有所不同,我非常想念你们,日夜都在梦中思念着。

又赐给他的将佐一封信,信中写道:

我亲自率领军队出征,挥舞着军旗,讨伐叛逆,像闪电一样横扫长江以北,像雄鹰一样威震建业,短短几天就接连取得胜利。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冲突的起因,胜负的关键,以及军队部署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应该都清楚。最近金陵派人来朝见,后悔之前的行为,向朝廷投降,既有认罪的言语,也有请求停战的请求。但是,南方土地本来就是中原的疆域,如果错失收复的时机,将辜负朝野的期望。既然战争已经打响,就不能轻易收兵。如果能把淮河以南划江而治,全部归属中国,那才是长远之计。他们说愿意做我的臣子,请求像对待湖州、浙江一样对待他们。既然他们已经归顺,我又怎忍心拒绝呢?我会另行考虑封赏,给予他们特殊的礼遇。各位将领,都要尽心尽力,为国家谋划,争取长久的利益。

一开始,李景派钟谟、李德明带着奏表来朝见,使者当面奏报说:“我们国王愿意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州之地,献给朝廷。”但是皇帝的目标是彻底拿下长江以北所有郡县,所以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使者看到我们的军队猛攻寿阳,李德明又奏报说:“希望陛下宽限臣下几天,让我亲自去江南取回我们国王的奏表,把长江以北所有土地都献给朝廷。”皇帝答应了,于是就让李德明、王崇质带着这封信去交给李景。

四月初几号,朝廷任命武行德当濠州城外行营的总指挥,候章当寿州城外水军的总指挥。 几天后,皇上从寿春出发,沿着淮河往东走。 再过几天,扬州那边传来好消息,说江南军队在常州被咱们打了个大败仗。 一开始,江南的钱俶奉皇上的命令派兵攻打常州,结果被江南的将领陆孟俊给打得稀里哗啦的,好多将领都被俘虏了,李景也上奏朝廷汇报了这事儿。

然后皇上在濠州城外住了几天。 之后,扬州的韩令坤又在扬州东边打败了江南的叛军,还抓住了陆孟俊那个大将。 皇上又上奏说在六合打了个大胜仗,斩了五千多颗脑袋。 这时候李景趁着常州的胜利,派陆孟俊带兵去打泰州,结果咱们的军队没守住,韩令坤想放弃扬州跑路。皇上大怒,赶紧派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带亲兵去支援,又命令皇上带两千步骑兵驻扎在六合。 没多久,陆孟俊带着人马从海陵杀到扬州,韩令坤迎战,把他给打败了,活捉了陆孟俊。

李景又派他弟弟齐王达带很多人马从瓜步渡过长江,在六合附近扎营。 过了几天,他们又放弃营地来进攻咱们的军队。 皇上带兵迎战,把叛军打得大败,好多人跳江淹死了,数都数不清。 几天后,韩令坤又上奏说,在湾头堰打败了楚州叛将马在贵的一万多人马,还抓住了涟州刺史秦进崇。 之后,朝廷任命向训为代理淮南节度使,兼任沿江招讨使;韩令坤当沿江副招讨使。 (这段话是宋史里向拱的传记里写的:扬州刚平定,南唐想收复失地,韩令坤想放弃扬州,皇上就赶紧把向拱召来,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还是原来的宣徽使兼沿江招讨使,韩令坤当他的副手。当时周朝军队在淮阳驻扎很久了,将领赵晁、白延遇等人骄横跋扈,不听指挥,只顾贪污,甚至抢劫妇女。向拱来了以后,把这些违法乱纪的家伙杀了几个,军队才安定下来。)

之后皇上离开濠州,去了涡口。 又过几天,朝廷任命马希崇为左羽林统军。

五月初一,那天是壬辰日,皇上把涡口定为镇淮军的驻扎地。到了戊戌日,皇上的车驾回京了,从涡口出发。 (《南唐书》记载:天子在涡口停留,还想着再去扬州一趟,宰相范质哭着说军队太疲惫了,这才劝皇上班师回朝。)

话说回来,乙卯日,皇上从淮南回来了,下令赦免京城里所有被关押的犯人。丁巳日,陈州节度使王令温去世了。戊午日,皇上任命江南伪命(指南唐)的东都副留守兼工部侍郎冯延鲁为太府卿。己未日,太子宾客于德辰去世了。辛酉日,皇上发布诏令:“全国各地,无论官府还是百姓,织造的布帛以及各种颜色的丝绸,尺寸、重量都要严格按照以前的制度执行,不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违反者抓起来送到官府。”

六月初几,王景升任秦州节度使,同时兼任西面沿边都部署,官儿越做越大了。向训当上了淮南节度使,还继续担任宣徽南院使,并且加封检校太尉,官位也升了。韩通也升了许州节度使,也加封检校太尉。王全斌则被任命为陇州防御使,还遥领利州昭武军两使留后,虽然是遥领,但也是个肥差。

过了几天,王彦超调任永兴军节度使,田景咸调任鄜州节度使。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这三位大人都被停职了,原因是他们办案的时候弄虚作假,证据不足。

之后,陶谷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继续担任翰林学士承旨。扈载和王著两位大人也分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官位没变。高防升任右散骑常侍,薛居正则升任左谏议大夫,兼任昭文馆学士,还负责昭文馆的日常事务。

这之后,朝廷大赦淮南道各州被关押的罪犯,只要是在今年六月十一日以前犯的罪,不管轻重,一律不追究。之前江南地区那些不合理的徭役和无名额的征调,也全部取消了。

扈彦珂辞官回家养老了,被授予太子太师的荣誉称号。王晏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赡国军升格为滨州。

李重进那边传来战报,寿州的叛军攻打南寨,我军吃了败仗。之前朝廷命令李继勋率领步军在寿州南面扎营,准备攻打叛军营垒。结果叛军杀出城来反攻,冲破了我们的营寨,还把我们的攻城器械都烧了,死了好几百将士。李重进在东寨,也没能及时支援。

当时寿州城池坚固还没攻下,我军又疲惫不堪,加上天气炎热,粮草供应不上。李继勋战败之后,军心涣散,大家都想撤军。幸好皇上从六合带兵回京,路过寿州,在那里停留了十来天,这才鼓舞了军心。

公元某年九月初一,周行逢升职了,官拜朗州大都督,兼任武平军节度使,还加了个检校太尉、兼侍中的头衔,听着就厉害! 这天之后没几天,卢价告老还乡了,李明接替他当了大理卿。再往后几天,刘重进打胜仗了,在卢州附近消灭了上千淮贼。武行德也传来好消息,在濠州附近打败了两千淮贼。 哎,可惜了,太子太保王仁裕去世了,皇后符氏也薨了。 向训从扬州撤兵回寿春了,这寿春啊,咱们的大军围攻了一年还没拿下,江淮一带盗贼横行,舒州、蕲州、和州、泰州这些地方又让吴军给占了,所以才放弃扬州,集中兵力攻打寿春。 书上说,向训撤兵前,把府库都交给可靠的人,还让淮南老兵巡逻城里,秋毫无犯才走的,淮南百姓都很高兴,还送粮食给咱们军队呢。

八月某日,白重赞调到泾州当官,张泽调到河中府。 几天后,侯章又当上了邓州节度使,李继勋则调任河阳节度使。 然后,剧可久因为举荐官员的事被停职了。 好消息!王朴编的新历书《显德钦天历》完成了,皇上还亲自写了序言,正式启用。 张永德也打了胜仗,在下蔡打败了淮贼。 原来啊,江南的李景见咱们大军还在寿州,就派林仁肇、郭廷谓带兵到下蔡,想夺取浮桥,还用船装满柴草,想借风势放火烧咱们,结果风向变了,反而被张永德打败了。 最后,王敏因为推荐女婿陈南金当河阳记室的事儿,也被停职了。

九月丙午这天,朝廷下令:任命王朴担任尚书户部侍郎兼枢密副使。王朴啊,那可是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还曾经代理过开封府尹呢!

这还没完,当天还调整了一批高级将领的职务。焦继勋,原本是右羽林统军,现在升任左屯卫上将军;杨承信,之前是左卫上将军,现在调任右羽林统军;宋延渥,原先担任左监门上将军,现在改任右神武统军。 总之,这一天,朝廷人事变动不小,几个重要职位都进行了调整。

十月辛酉那天,把宣懿皇后葬在了懿陵。癸亥日,任命宋延渥担任庐州行营副部署。乙丑日,舒州刺史郭令图因为弃官逃回家,被贬为虢州教练使。

丙寅日,皇帝下诏说:“各部门的官员都是通过奏报任命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应该勤恳尽职,尤其是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更需要认真谨慎。如果选拔不慎,就会导致办事拖沓。以后各部门在招聘人员时,必须选择人品好、能力强、谈吐得体、书写工整、为人正直的人,把他们的履历和试卷都送到吏部审查,考核他们的才能和文笔。被选中的人,要连同他们的试卷和个人简历一起呈报中书省,其余的按照以前的规定处理。每年只允许进行一次人员补充。”

丁卯日,宣懿皇后神主入庙,当时有人建议为皇后另建一座庙宇,这符合礼制。己巳日,皇帝下诏:“漳河以北的各郡县,允许盐货自由买卖,凡是有盐碱地的地方,都允许老百姓自己煮盐。”壬申日,任命宇文琼为武清军节度使,仍然兼任潭州军府事。癸酉日,淮南招讨使李重进上奏,说他在盛唐击败了淮贼,斩杀了两千人。太子宾客薛仁谦去世了。

丙子日,襄州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陈王安审琦被加封为守太师。安审琦在汉中镇守十多年,直到现在才来朝见皇帝,所以皇帝特别恩宠他。癸未日,右拾遗赵守微被杖责一百,流放到沙门岛。赵守微本来是乡下人,长相粗犷,勉强学习写文章。前年他步行进京上书,皇帝因为急于招揽人才,就授予他右拾遗的职位,当时听到这件事的人都感到很惊讶。到了现在,因为他妻子的父亲告发了他的丑行,所以皇帝把他贬黜了。(《东都事略·张昭传》记载:世宗皇帝喜欢提拔有才能的人,那些从平民百姓中上书或者在低级官吏中直言进谏的人,很多都被破格提拔。张昭劝谏说:“以前唐朝初年,刘洎、马周都是从步行进京上书开始的,太宗皇帝提拔他们做了宰相,后来朱朴、柳璨也在低级官吏中被昭宗皇帝重用,但是太宗皇帝用人在前朝,国家兴盛,昭宗皇帝用人在后朝,国家灭亡,人才的难辨可见一斑。我希望陛下遵循旧制选拔人才,以刘洎、马周为榜样,以朱朴、柳璨为戒,这样就很好。”)

甲申日,任命现任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为……,任命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曹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戊子日,右神武统军张彦超去世了。

十一月一号,皇帝下令废除全国各地没有名字的小庙。三天后,冬至那天,皇帝没接受朝贺,说是因为宣懿皇后要迁葬,日子快到了。又过了几天,江南进奉使孙晟被关进监狱死了,另一个进奉使钟谟被贬到耀州当个小官。再过几天,皇帝把华山隐士陈抟放回山里去了。皇帝本来听说陈抟有道术,把他叫到京城,一个月后又把他送回去了。之后,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报告说,在淮河边打败了两千送粮的士兵,还抢了十多艘装米的船。宰相李谷因为风湿病,请假十天,三次上书请求辞职,但皇帝没同意。

十二月一号,皇帝任命给事中张铸当光禄卿,张铸说这个官名和自己祖上的名字一样,后来就改任秘书监,负责光禄寺的事务。几天后,皇帝让许州节度使韩通兼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又过了几天,让右领军大将军、代理三司使张美正式担任三司使。再过几天,皇帝把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驸马张永德调到殿前当点校。然后,皇帝下令征调陈州、蔡州、宋州、亳州、颍州、曹州、单州等地的民夫去修筑下蔡的城墙。之后,皇帝追赠故襄邑令刘居方为右补阙,又给男士衡赐予学究出身,这是为了表彰清廉的官员。皇帝还下令让兵部尚书张昭修撰太祖实录,以及梁均王和唐清泰帝的两朝实录。(《五代会要》记载:同修撰官由张昭确定名单后奏请,直到四年正月,张昭才奏请国子祭酒尹拙、太子詹事刘温叟一起参与修撰。)皇帝还下诏说:“史馆缺少书籍,应该让馆里的人四处搜集补充。如果有人家里收藏了书籍,可以上交,根据书籍的多少和等级,给予相应的赏赐,书少就给些钱财布匹。馆里已经有的书,就不必再上交了。再从朝中官员里选派三十个人,对现有的书籍进行校对,要在书上署名,每月都要汇报工作进度。” 最后,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报告说,在塌山北打败了两千淮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