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正月十四,皇帝从长芦回来,在魏州停留。魏州节度使罗绍威听说皇帝军队回来了,担心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后勤供给非常周到,还秘密地向皇帝陈述了天命所归、人心所向的道理。皇帝虽然拒绝了罗绍威的建议,没有接受禅让,但心里还是记下了他的好意。

正月十七,皇帝从长芦回到了京城。这一天,府衙上空出现了祥瑞的庆云。正月十九,皇帝派御史大夫薛贻矩来传达禅让的意思。薛贻矩拜见皇帝,向皇帝行北面之礼,皇帝谦逊地请他上阶。薛贻矩说:“殿下您的功德泽被天下,上天已经注定您要继承大统。皇帝正在准备诏书,要效仿舜帝、禹王禅让的典范,我哪里敢违抗天命呢?”说完,薛贻矩就伏拜在台阶下,皇帝赶紧侧身避让。

二月戊申那一天,皇帝家庙的屋梁之间,竟然长出了五彩祥瑞的灵芝,形状像芙蓉花,紫色的烟雾缭绕着它,好几天都没散去。 更神奇的是,同一个月,家庙正殿的神主牌位上,竟然自然而生出一件五彩的衣裳。懂这些的人一看就知道,大唐气运要兴盛起来了!

乾符年间,木星进入了南斗星宿,好几天都不移动。当时主管全国军事的晋国公王铎看到了,就问懂天文的人这是吉是凶。大家都说:“金星、火星、土星犯了南斗,那就是灾难;只有木星在南斗,才是祥瑞!” 说法不一。

那时候有个叫边冈的术士,特别精通天文,对阴阳历法和各种奇门遁甲都非常了解,天下间的奇闻秘事他几乎都知道,而且很有预见性,就连古代有名的京房和管辂都比不上他。王铎就把边冈请来问个明白,边冈说:“木星入斗,确实是祥瑞,应该从帝王的角度来解读。但这祥瑞不是现在就应验,一定会在将来显现,我现在还不敢说具体是什么,等以后应验了再告诉您吧。”

过了一阵子,王铎又偷偷地把边冈叫来,再三恳求他说明白。几次三番地请求,边冈实在推辞不过了。王铎就屏退左右,边冈这才说:“木星进入南斗,这是帝王将兴的征兆啊!木星在斗宿中,就像一个‘朱’字。由此看来,将来一定会有姓朱的当皇帝,这是上天的预兆啊!而且木星代表数字‘三’,这祥瑞应该会在三代之内应验!” 王铎听了,一句话也没说。

唐朝后期,流传着一句预言:“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一些喜欢研究这些的人解释说:“两角犊子,指的是牛,一定会有姓牛的人来动摇唐朝的江山。”所以,周墀弹劾牛仙客,李德裕诽谤牛僧孺,都是拿这句预言做借口。其实,“朱”字下面加个“八”,八字像牛角,所以朱滔、朱泚造反,想趁乱得利,却不知这预言应验的是朱温当皇帝。

四月,皇上下了圣旨,让宰相张文蔚他们准备好仪仗,迎接梁朝的使者。宋州刺史王皋进献了两只红色的乌鸦。 张文蔚大人带着传国玉玺、玉册、金宝,还有文武百官、仪仗队和金吾卫的左右两军,从郑州出发了。

四月…日,到了上源驿。这天,出现了祥瑞的庆云!皇上说:“王者开国兴邦,建立不朽功业,流芳百世,必定要以难以理解的方式来教化百姓,从容易、方便百姓的角度出发。(此处原文缺失)……或许要考察符命,回应开国之义,流传象征美德的言论。我仔细查阅了史书,考证了前代帝王的称号,周朝的王昌、发,汉朝的询、衍,有的用一个字作为美称,有的用两个字然后又改。先王的典章制度,都记载在丝织品上。我的本名,用了两个字,而且和历代帝王的称号都不一样,改名又很麻烦,郡县官员都要跟着改。更何况宗庙不能迁徙,法令要延续百世,事情要符合典礼仪制,怎么能害怕改动呢?我现在改名为‘晃’,这是天意与明德相符,阳光与祥瑞之文相契合,光明普照万邦,道理就在这里。希望顺应上天的旨意,永远达到太平盛世的时期。应该命令有关部门向天地宗庙报告,我的旧名,以后内外所有的奏章都不能再用,要回避。” 当时皇上将要接受禅让,因为诏书中说本名两个字与帝王称号不同,所以改了名字。

四月…日,皇上赏赐文武百官一百六十人每人一套上好的衣服。四月…日,皇上正式即位。皇上的诏书写道:

老天爷选中我当皇帝,我的江山遍及天下,我虔诚地侍奉上天,爱护百姓。改革旧制,建立新政,这都是天命注定,我开创基业,传承大统,遵循祖宗的规矩,没有丝毫偏差。皇位最终归于我,各种吉兆都应验了。所以说,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气数已尽,中原政权四分五裂,天下大乱,想找回失去的江山都难了。

我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四处征战,打了三十多年仗,联合各路诸侯,拥戴唐朝皇室。我亲力亲为,不怕吃苦;挥戈作战,日夜操劳。可是上天保佑我成功了,我知道大好的时机来了,可是我却无法辅佐汉朝,只能按照殷朝的礼仪行事。唐朝皇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便把象征皇权的龟鼎和玉玺交给了我。

我担心自己德行不够,不敢接受重任,谦虚谨慎,在南河边推辞,在颍水边静思。可是群臣百官,全国各地的人民,老老少少,都认为我的功劳很大,恩泽深厚,应该顺应天意,建立国家。他们再三请求我登基。他们说,星象都显示吉兆,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劝我接受皇位,按照祖宗的规矩,正式称帝,向天地神明祭告,建立宗庙社稷。

哎,我这个皇帝当得,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感觉就像驾驭着朽烂的木车,随时都可能翻车。 现在咱们大梁朝开国了,新纪元开始了,得好好治理国家,颁布一些新的法令。所以,咱们把唐朝天祐四年改成开平元年,国号就叫大梁。你看,《尚书》里记载虞舜的宾客,就是个好榜样;《诗经》里也写到周朝的宾客,都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咱们要先册封前朝皇帝的后代,以示尊重。 就封他为济阴王,给他封地曹州济阴。所有礼仪制度,都得按照旧例来办。

想当年,姬周王朝有很多能臣,后来都为殷商效力;楚国也人才济济,最后都为晋国所用。 咱们看看历史,都有章可循的。 只要按照旧例办事,就能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所以,唐朝那些文武官员,原来的官职爵位,一个都不能变。所有在职官员,都得继续尽职尽责,为国家出力。 古代那些兴盛的王朝,都是从受命的地方开始的,那些地方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享受到了更多的恩泽。 比如丰沛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穰邓是秦始皇的故乡,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荣耀。 为了巩固我们的统治,也为了表彰这些地方,咱们得给他们一些特别的恩典。

所以,把汴州升格为开封府,定为东都。 至于原来的东都,就改成西都吧。 至于京兆府,就废除它,改成雍州佑国军节度使。 (对了,插一句,据《五代会要》记载,四月的时候,京兆府改成了大安府,长安县改成了大安县,万年县改成了大年县,但是佑国军节度使的职位还是保留了下来。 韩建就是第一个佑国军节度使。)

今天是隆重的庆典,赏赐各有不同。 《通鉴》记载:某年某月某日,唐昭宣帝下诏禅位给梁王。任命摄中书令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当副使;任命摄侍中杨涉为押送传国玉玺使,翰林院学士张策当副使;任命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送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当副使。百官都穿着规定的朝服,前往大梁。某年某月某日,张文蔚、杨涉乘坐皇帝的车驾从上源驿出发,册宝等部门的仪仗队和仪卫队伍在前面开路,百官跟在后面,到达金祥殿前列队等候。梁王穿上皇帝的衮冕,登基即位。张文蔚、苏循捧着册书上殿宣读,杨涉、张策、薛贻矩、赵光逢依次捧着玉玺上殿。宣读完毕后,他们下殿,百官一起跳舞,高呼万岁。皇帝随后和张文蔚等人一起在元德殿举行宴会。皇帝举起酒杯说:“我辅政时间不长,这一切都是各位大臣拥戴的结果啊!”张文蔚等人感到惭愧害怕,低头伏地不敢回答,只有苏循、薛贻矩和刑部尚书张祎大力赞扬皇帝的功德,说这是顺应天意,合乎人心的。

宋州刺史王皋献上两岐麦,陈州刺史袁象献上一只白兔,这些都记录在史馆,并且向百官展示。朝廷下令京城各部门和各州县的印章都要统一重新铸造,但印章上的文字图案保持不变。某年某月某日,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封为楚王。任命太府卿敬翔为崇政院主管。敬翔参与过皇帝的密谋,所以得到重用。追封先帝四代的庙号和谥号:高祖妫州府君,追谥为宣元皇帝,庙号肃祖,位于太庙第一室,陵墓名为兴极陵;高祖的妻子高平县君范氏,追谥为宣僖皇后;曾祖宣惠王,追谥为光献皇帝,庙号敬祖,位于太庙第二室,陵墓名为永安陵;曾祖的妻子秦国夫人杨氏,追谥为光孝皇后;祖父武元王,追谥为昭武皇帝,庙号宪祖,位于太庙第三室,陵墓名为光天陵;祖父的妻子吴国夫人刘氏,追谥为昭懿皇后;父亲文明王,追谥为文穆皇帝,庙号烈祖,位于太庙第四室,陵墓名为咸宁陵;父亲的妻子晋国太夫人王氏,追谥为文惠皇后。任命宣武节度副使皇子友文为开封尹,兼任建昌院事。友文是康氏之子,被皇帝收养为义子。

这个月,皇帝下令给皇宫和城门取名字。正殿叫崇元殿,东边殿叫元德殿,里面的殿叫金祥殿,万岁堂改名叫万岁殿,门的名字都跟殿的名字一样。皇帝自己说他是金德之君,福建还进贡了鹦鹉,其他州也陆续进贡了白乌、白兔,还有并蒂白莲,他认为这些都是金德当政的吉兆,所以才把殿宇命名为金祥殿。

皇宫正门叫元化门,皇城南门叫建国门,滴漏门叫启运门,下马门叫升龙门,元德殿前面的门叫崇明门,正殿东门叫金乌门,西门叫玉兔门,正衙东门叫崇礼门,东边的小门叫银台门,宴堂的门叫德阳门,天王门叫宾天门,皇城东门叫宽仁门,浚仪门叫厚载门,皇城西门叫神兽门,望京门叫金凤门,宋门叫观化门,尉氏门叫高明门,郑门叫开明门,梁门叫乾象门,酸枣门叫兴和门,封丘门叫含耀门,曹门叫建阳门。 皇帝还把开封和浚仪升格为赤县,尉氏、封丘、雍丘、陈留则升格为畿县。

(四月,皇帝又下令改编军队:把左右长直改成左右龙虎军,左右内衙改成左右羽林军,左右坚锐夹马突将改成左右神武军,左右亲随军将马军改成左右龙骧军。)

五月,皇帝任命张文蔚和杨涉两人担任门下侍郎兼平章事,薛贻矩担任中书侍郎兼平章事。 皇帝刚登基,特别重视治理国家,所以让宰相们四处寻找贤才。那些有才能但一直没机会施展抱负的人,皇帝会特别提拔他们;那些懂得治理国家,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可以上书陈述自己的想法,皇帝会亲自审核,采纳好的建议,然后给予相应的赏赐;那些隐居山林,不求名利的人,皇帝会派当地官员礼貌地邀请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力求不让任何人才被埋没。 皇帝还把张全义封为魏王,把钱镠封为吴越王。

辛巳日,相关部门奏请将皇帝生日定为“大明节”,放假一天前一天后,一共三天。壬午日,保义军节度使朱友谦进献了二百套百官的服装。乙酉日,皇帝立皇兄全昱为广王,皇子友文为博王,友珪为郢王,友璋为福王,友雍为贺王,友徽为建王。辛卯日,皇帝把东都旧宅改建为建昌宫,并把原来的建昌院改名为建昌宫,任命宫使管理。 当初皇帝创业时,因为管理四镇的兵马和仓库事务繁杂,所以设立了建昌院来统管,现在改成宫殿,可见皇帝对此事非常重视。

甲午日,皇帝下令全国各地所有官署和州县,凡是官名或地名与皇帝名讳相冲的,都要改名。比如,城门郎改成门局郎,茂州改成汶州,桂州慕化县改成归化县,潘州茂名县改成越裳县。(魏泰《东轩笔录》:京师城外的地方,都叫州东、州西、州南、州北,而韦城、相城、胙城等县,却只叫韦县、相县、胙县,这是沿袭梁朝避讳的旧习惯。)皇帝还下令把枢密院改成崇政院,任命敬翔为院使;把文思院改成乾文院,把同和院改成佐鸾院。(《五代会要》:五月,改御食使为司膳使,小马坊使为天骥使。)皇帝把西都水北宅改成大昌宫,废除了雍州太清宫,把西都太微宫、亳州太清宫都改成了道观,把各州的紫极宫都改成了老君庙。

泉州的僧人智宣从西域回来,进献了佛舍利和梵文经书。丙申日,皇帝在元德殿宴请犒赏诸军使刘捍、符道昭等人,并赐予他们不同的赏赐。

这一个月啊,青州、许州、定州三个地方的节度使都来请求皇上设宴款待,还各自献上了不少好东西。皇上把青州节度使韩建升为司徒、平章事。皇上觉得韩建文武双全,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军事部署以及财政预算都非常了解,所以想好好问问他,对他的恩宠也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接着就封他做了宰相,赏赐的东西也特别多。宿州刺史王儒进贡了一只白兔,濮州刺史图嘉禾进贡了祥瑞的禾苗和麦子。广州那边送来了很多珍奇的宝物和名贵药材,种类繁多。河南尹张全义进贡了开平元年以前剩下的十万贯钱、六千匹绸缎和三十万两棉花,还请求每年按固定数量上贡三万匹绢,作为以后的惯例。荆南节度使高季昌进贡了几十个瑞橘,味道极好,比以往进贡的都好得多。而且橘子一般冬天成熟,现在才仲夏,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所以叫它瑞橘。

六月,皇上去了乾元院,宴请了宰臣、学士以及各地进贡的官员。己亥日,皇上在崇元殿,拿出追封先祖四庙的谥号玉册宝共八副,文武百官列队鸣锣开道,前往太庙举行仪式。癸卯日,司天监报告说:“日辰里有个‘戊’字,请求改成‘武’字。”皇上就同意了。癸亥日,皇上下令,以前被贬到南方的官员,很多年都没得到平反,其中有些人很有才能,却因为被嫉妒而蒙冤受屈。现在重新查他们的名字,恢复他们的官职,并且通知各地让他们来京城。如果已经去世了,也允许把他们的遗体迁回故乡安葬,以显示皇上的恩德。因为西都徽安门北边的那条路太靠近皇宫了,而且对老百姓也不方便,所以下令把这条路改到榆林,直接通向端门南边。 还把耀州的报恩禅院改名为兴国寺。马殷奏报说打败了淮南的寇贼;静海军节度使曲裕去世了。

七月丙申这天,朝廷让静海军行营司马曲颢复职,任命他为安南都护,兼任节度使。 朝廷还下令说:“建国迁都,要更新制度,更何况山河险要,内外都要设防。现在两京都在关东以内,所以把潼关划归陕州管辖,重新设置河潼军使,让虢州刺史兼任。” 同一个月,朝廷下令把虎牢关改成军,并设置虎牢关军使。 七月己亥这天,追尊皇上的母亲为皇太后。

八月,因为潞州前线军队还在驻扎,营垒还没撤掉,所以朝廷另选将领统兵。于是任命亳州刺史李思安为潞州行营都统。朝廷还下令说:“朝廷的仪式,册封最为重要,用来表彰功勋,隆重恩荣,理应亲自参加,以彰显典礼的盛大。旧的章程很久没用了,从现在开始恢复执行。以后每次册封大臣,都应该让有关部门准备在御座前行礼的仪式。” 这个月,朝廷还下令说:“各道所有军事奏章,都要直接送到右银台门,由客省使安排时间引见,一般的公务照旧由四方馆接收。”

甲子日清晨之前,老人星出现在南极。壬申日,密州献上了嘉禾,还有合欢榆树,并画了图献上。 这个月,隰州报告说,大宁县到固镇之间,上下二百里的黄河,在今月八日水清澈见底,到十月依然如此。

九月辛丑这天,皇宫里把后宫的妃嫔和以前宫里的女人都放出宫了,让她们自己选择去哪儿。皇上下了道旨,说这几年文武官员出差,各个地方都无限期地让他们待着,一待就是好几年,连个回来的影子都没有。这不仅浪费了地方的钱财,更重要的是,这也太不把朝廷的规矩放在眼里了!官员的职责都丢了,朝廷的规章制度还算个什么?从现在开始,两浙、福建、广州、安南、邕州、容州这些地方的官员,到达任所后最多可以待一个月;湖南、洪州、鄂州、黔州、桂州这些地方,最多待二十天;荆州、襄州、同州、雍州、镇州、定州、青州、沧州这些地方,最多待十天;其他靠近京城的,最多也就三五天。所有官员出差,路上每天要走两站路,远近都得按这个标准来。如果遇到生病或者江河阻隔的情况,就让当地官员把情况写清楚上报朝廷。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定,就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处理,派御史去检查,狠狠地处罚那些不敬业的官员。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两个儿子廷望和廷矩,年纪还小,但都很聪明有能力。皇上觉得他们是边疆功臣的后代,应该提拔重用,所以直接把他们提拔成了郎官。恩典一下达,两个孩子就立刻上任了。罗绍威就上书请求,说孩子年纪还小,不能胜任公务,请求免去他们掌管印信和值夜宿卫的职务。皇上同意了。皇上还封镇东军的神祠为崇福侯。浙西那边奏报说,道士郑章和夏隐言,修行非常认真,道法高深,在同行里确实很有道行。皇上就给郑章赐号“贞一大师”,还给他改名叫元章;给夏隐言赐了紫衣。 (《五代会要》:九月,设立左右天兴军和左右广胜军,仍然由亲王担任军使。)

十月,皇上要出兵打仗,没时间去西京(洛阳)了,文武百官在东京(开封)待了很久,心里都开始嘀咕了,皇上就干脆允许大家回家休息去了。 只留下韩建、薛贻矩、翰林学士张策、韦郊、杜晓,中书舍人封舜聊、张衮,还有左右御史、司天监、宗正寺的官员,以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他的文武百官,都先去西京等候皇上的命令。庚午日,是大明节,朝廷上下都献上珍贵的礼物和好马祝皇上寿辰。按照惯例,皇宫内殿要设宴,邀请佛教和道教的代表来跟皇上谈论佛道,但皇上这次下令取消了这个活动。皇上还让阁门使拿着香盒赏赐给宰相们,让他们去佛寺上香。当天,皇上还去了繁台校场检阅军队。癸酉日,御史中丞薛廷圭上奏,请求文武百官恢复原来的朝参制度。之前,皇上打算亲自去河东打仗,让大臣们先去洛阳,后来皇上改变了主意,推迟了出征时间,所以就同意了薛廷圭的奏请。宰相们又提议,以后每个月初一到内阁议事,每月十五到延英殿听皇上处理政务,就定为以后的惯例吧。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献上了收复襄阳、汉中后缴获的越王匡凝府邸里的书籍。之前打仗的时候,皇上看过这些书,现在就让杨师厚把这些书献上来了。广州那边也送来了二十万钱支援军队,还送来了龙脑香、腰带、珍珠枕头、玳瑁和各种香料药材。

十一月壬寅日,皇上因为征讨还没结束,先把人事安排做好,就下令大赦所有逃亡、逃避徭役、脸上刺字受刑的人,允许他们回家。广州又送来了龙形犀牛皮腰带、金托里含棱玳瑁器一百多副,还有很多珍贵的香料和精巧的玩意儿。广南地区还捕获了一只白色的鹿,并画了图送来,这只鹿的耳朵缺了两块。按照《符瑞图》记载,鹿活到一千岁就会变成白色,耳朵会缺一块。现在这只鹿耳朵缺了两块,它的颜色和形状都符合五行中的金,这确实是个好兆头,预示着吉祥。

十二月辛亥,皇上发布诏书说:“潞州的叛贼还没平定,朝廷的军队还在外征战。进攻作战的形势,很难因为敌寇被围困而缓和;运送军粮的辛苦,确实劳民伤财。朕一直惦记着让百姓放下农具,心里非常难受。应该命令地方官吏,认真地发布告示,约定等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再收取赋税。”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忘记了之前的疲惫。

皇上追赠故荆南节度使、守中书令、上谷王周汭为太师,追赠故武昌军节度使、兼中书令、西平王杜洪为太傅。在此之前,鄂州两次被淮南叛军袭击,围攻非常紧急,杜洪的军粮将要耗尽,于是派人请求朝廷派兵支援。皇上考虑到鄂州与武昌隔着长江,难以迅速支援,而荆州地处上游,战船众多,距离江夏很近,于是命令周汭率领水军沿江而下救援。周汭于是率兵东下,刚到鄂州边界,就遇到朗州背叛盟约作乱,趁着江陵空虚,出兵袭击并攻破了江陵,几乎俘虏了所有的人。

后来周汭的士兵们得知此事,都思念自己的家人,都没有了斗志,结果被淮南叛军打败,军队溃散,周汭气愤之下投江自尽。周汭的本姓与文穆皇帝的庙讳相同,这次追赠时,因为他的家族出自周文王后裔,所以赐姓周氏。周汭兵败之后,武昌被重兵围困了一年,粮草用尽,士气低落,救援部队没有到达,最终被淮南叛军攻陷,杜洪被俘虏后送往淮南军中,最终被杀害。这两个地方的守将,都是忠贞地为国捐躯。皇上每次谈到藩镇的屏障和经略大业,都会首先痛惜周汭、杜洪的死,这次追赠他们,深感悲痛,并对他们的子孙后代给予录用。

棣州蒲台县百姓王知严的妹妹,因为战乱失去了父母,悲痛欲绝,为了祭奠父母,竟然自残手指。皇上认为,人的身体完整是重要的,不应该随意毁伤,但考虑到乡下百姓不懂得礼教,就下令说:“从今以后,各郡县如有自残手指或割股的行为,不必上报朝廷。”

那一年,很多地方都上报说,军人和老百姓都割肉献给朝廷。尤其是在青州、齐州和河朔地区,这种情况特别多。皇帝说:“如果这是出于真心孝顺,那也够感动了。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徭役,自己残害身体,想以此来保全性命,那怎么能够治好病呢?应该坚决禁止这种行为。” (《五代会要》:十二月,在辉州砀山县设立崇德军。太祖在榆社,就在砀山,设立使者来管理它,最初任命朱彦让为军使。)

这皇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那些人割肉献给朝廷,要是出于真心孝顺,那当然值得敬佩。但要是为了逃避劳役,故意自残身体,企图蒙混过关,那可不行,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必须得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同时,这段记载还提到了,那年十二月,在辉州砀山县设立了崇德军,并且皇帝还任命朱彦让担任军使,负责管理这支新组建的军队。 这说明,在处理百姓自残事件的同时,朝廷也在积极加强军事力量,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