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在礼,字翰臣,是涿州人。他曾祖父景裕,祖父士廉,都没做过官。他父亲元德,是卢台军使。赵在礼一开始在燕帅刘仁恭手下当个小兵,唐朝光化年间,刘仁恭派他儿子刘守文去攻打浮阳节度使卢彦威,占领了卢彦威的城池,然后提拔赵在礼当了军使,协助刘守文。刘守文死了以后,赵在礼就跟着刘守文的儿子做事。后来刘守文的儿子被朱温杀了,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又被部将张万进杀了,赵在礼就跟着张万进混。张万进逃到梁朝,赵在礼就和沧州留后毛璋一起投奔太原去了。

同光年间,赵在礼当上了效节指挥使,驻扎在贝州。这时候,军士皇甫晖等人造反,推举指挥使杨晸当领导,杨晸不愿意,被造反的人杀了,他们还拿着杨晸的头来威胁赵在礼。赵在礼知道这事儿没法反抗,就跟着他们一起反了,四年二月六日,带着兵攻入邺城,自称留后。《宋史·张锡传》记载:赵在礼在邺城起兵,黄河边上的州县都跟着造反,张锡当时代理棣州知州,立刻拿出府库里的钱赏赐士兵,大家都非常高兴,只有棣州没出事,棣州的老百姓都感激他。

唐庄宗派明宗带兵来讨伐,结果城下军队哗变,赵在礼迎接明宗进了城,具体情况《唐书》里都有记载。天成元年五月,赵在礼被任命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圣旨一下,赵在礼就偷偷地奏报军情,说暂时不想调动,想再等等看,过了一阵子,就改任天雄军兵马留后、邺都留守、兴唐尹。《欧阳史·皇甫晖传》记载:明宗即位后,皇甫晖从一个小兵升到了陈州刺史。《九国志·赵进传》记载:天成初年,赵进被任命为贝州刺史、邺都衙内指挥使。赵在礼于是上表请求调动军队。十二月,他被任命为沧州节度使。二年七月,又调到兖州。

长兴元年,赵在礼入朝担任左骁卫上将军,不久又改任同州节度使。后来唐高祖奉明宗的命令统领大军攻打蜀地,任命赵在礼为西川行营步军都指挥使,攻下剑州后返回。四年,调到襄州。清泰三年,任命为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高祖登基后,赵在礼调到郓州,加封检校太师、兼侍中,封卫国公。天福六年七月,任命为许州节度使。八年四月,调到徐州,进封楚国公。开运元年,契丹来犯,少帝打算北征。八月初一,朝廷下令任命十五位将领,赵在礼被任命为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十一月,改任行营副都统,都虞候的职务照旧。他奉命驻扎在澶州,又改任兖州节度使,副都统的职务不变。三年正月,任命为晋昌军节度使。

当时少帝要给他儿子延煦娶赵在礼的女儿为妻,婚礼非常盛大,京城的人都觉得很荣耀。五月,赵在礼进封秦国公,累积食邑达到一万三千户,实封一千五百户。

在礼这人在好几个州府当过官,很擅长经商,赚了好多好多钱,在京城和各地都有他的店铺。

在宋州的时候,碰上全国蝗灾,他让人家家户户都挂旗子,敲锣打鼓,结果蝗虫都飞走了,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办法。不过呢,他赚的钱都用来巴结权贵和供奉佛教了。后来契丹人打进开封,他从自己的州府赶往京城,在洛阳碰上了契丹首领奚王伊喇他们,在礼毕恭毕敬地去拜见,那些契丹人却傲慢地接受他的礼拜,还羞辱他,敲诈勒索他的钱财,在礼心里非常愤怒。

到了郑州,住进旅馆,听说同州的刘继勋被契丹人抓起来了,他吓了一大跳。丁未年正月二十五日晚上,他用衣带在马槽上吊自杀了,享年六十六岁。汉高祖登基后,追封他为中书令。

在礼有四个儿子,虽然都做过官,但都早早去世了。他的孙子延勋,在后来的朝代当官,做过岳州和蜀州的刺史。《五代史补》里记载:赵在礼在宋州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违法的事,老百姓都受不了他。后来朝廷下令调他去永兴府,老百姓都高兴地互相祝贺,说:“这个人要是走了,就像从眼睛里拔出了钉子一样痛快!”在礼听说后很生气,想报复“拔钉子”这个说法,赶紧上奏章请求再在宋州待一年,当时朝廷比较纵容这些功臣,就同意了。于是,在礼就命令官吏登记全州户口,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每户每年都要交给他一千钱,叫做“拔钉钱”,他强迫大家交,谁交不齐就鞭打,比收税还狠。那一年,他收了一百万钱。

马全节,字大雅,是魏郡元城人。他爸爸马文操,原本是地方上的军官,后来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因为马全节后来当了大官,追赠他爸爸为太师。马全节年轻的时候就当兵了,唐同光年间,当上了捉生指挥使。后来赵在礼占据魏州,他又当了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唐明宗当皇帝后,任命他为检校司空,后来又当过博州和单州刺史。天成三年,皇上赏赐他“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的称号,调他去郢州当刺史。长兴初年,又升任检校司徒,他在当地政绩很好,不久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

那时候明宗派李存勖去打蜀国,军队驻扎在岐山,马全节到任后赶过去,穿着正式军服去军营拜见李存勖。李存勖觉得地理位置太远,就奏请让他回去,改任沂州刺史。清泰初年,他当了金州防御使。碰巧蜀军攻打金州,州里只有不到一千兵,兵马都监陈知隐害怕了,找了个借口出城,带着三百人逃跑了。敌军很强大,大家都很害怕。马全节把家里的所有钱都拿出来给士兵们用,还亲自冲锋陷阵,誓死抵抗。敌人最终撤退了,朝廷很赏识他的功劳,召他进京,准备给他奖励。

当时刘延朗是枢密副使,想向马全节索贿,马全节没钱给他,刘延朗就说:“绛州缺人,你这件事可以办成。”马全节不愿意,就跟同事们说了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觉得刘延朗的做法不对。皇子李重美是河南尹,听说后把这事报告给了皇帝。清泰帝召见马全节说:“沧州缺个主帅,想让你去。”第二天,就任命他为横海军两使留后。李存勖当皇帝后,升他为检校太保,正式授予他节度使的印信。天福五年,他又升任检校太傅,调到安州。当时李金全在安州叛乱,还拉来淮南的军队帮忙,皇上就派马全节带兵去平叛。他成功平叛后,升任检校太尉,改任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辽沁等州。

六年秋天,他调到邢州,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重荣叛乱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跟安重荣在宋城打了一仗,大获全胜。镇州平定后,他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义武军节度使,管辖易定祁等州,还兼任北平军节度使。八年秋天,他母亲去世,不久后他又重新上任。正赶上契丹入侵,加上蝗灾和旱灾,朝廷需要征收很多钱粮,马全节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把家里剩下的钱都拿出来充当贡赋。开运元年秋天,他被任命为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后又升任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在阳城之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马全节刚到邺都上任,因为元城是他的家乡,他就穿着正式的衣服去县衙拜见县令沈遘。沈遘推三阻四,不敢接受他的拜见。马全节说:“父母的故乡,理应去拜见,您不要推辞了。”当地人都很敬佩他。第二年,他被任命为顺国军节度使,还没上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死后被追赠为中书令。

全节他妈,王氏老太太,特别孝顺。全节当上地方官,每次见面都毕恭毕敬地侍奉母亲,表现得非常孝顺。处理政务的时候,他总是和幕僚们商量,所以很少出差错。

有一次,全节在中山当官,杜威在恒州当官,杜威上奏朝廷要搜刮境内老百姓的粮食。当时,一些军官就拿恒州的例子来说事,坚决要求全节也这样做。全节说:“边境百姓遭受蝗灾旱灾,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官府还要来搜刮,他们可怎么活啊!我做官是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怎么能干这种事呢?”老百姓都夸他好啊!

早些时候,全节从上党带了一个歌妓到中山,住在外面的小院子里。有人就背后说他坏话,全节很生气,把那个告密的人给治了。后来,朝廷任命他去恒阳当官,他路上病了,那个歌妓几次来看他,他觉得烦了,但歌妓还是来了。歌妓说:“我已经请求朝廷允许我跟着您一起去恒阳。”全节把这事告诉了家人,没几天就死了。

他的儿子令威,先后担任隰州、陈州、怀州三个州的刺史,后来也去世了。

张筠是海州人,他爹张传古,祖上几代都是当地的大商人。唐朝乾符年间,江淮地区战乱不断,他们一家就搬到彭州去了。那时候,彭州的节度使时溥当上了东南面招讨使,控制着好几个州郡,他看张筠挺不错,就提拔他当偏将。张筠在军队里立了不少功劳,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宿州刺史。后来时溥跟梁朝闹翻了,梁军攻打宿州,把宿州给拿下了,张筠也被梁军俘虏了。

梁朝想称霸天下,见张筠长得人模狗样,口才又好,就让他当了个四镇客将。过了一段时间,又把他升为长直军使。梁唐之间打仗,他又被升为右龙武统军,后来又当过客省使、宣徽使,还当过复州和商州刺史,之后又当回宣徽使。梁朝把相州和卫州划给昭德军,让张筠当两地的留后。唐庄宗攻打魏州的时候,张筠放弃了城池,回到唐朝,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

这会儿雍州节度使康怀英生病了,朝廷让张筠去接替他。张筠还没到雍州,康怀英就死了,于是张筠就当上了永平军节度使兼大安尹。康怀英在长安的时候,家里非常有钱,张筠把他的家产都弄到手了。他还让人在大内挖地,又挖到不少金银珠宝。当时有个泾阳镇将叫侯莫威,以前跟温韬一起盗掘唐朝皇陵,搜刮了不少宝贝,张筠就把侯莫威杀了,抄了他的家,这下子张筠就积攒了巨额财富。

不过张筠为人挺大方,每次出门碰到路边的穷人,都会给他们食物和衣服。他当官的地方,除了正常的赋税,从不额外搜刮民脂民膏,所以老百姓都挺拥护他,在他的治理下,当地十几年都过着安稳富足的日子,老百姓都感激他,叫他“佛子”。唐朝同光年间,他跟着郭崇韬当剑南安抚使,蜀地平定后,回到洛阳,被临时任命为河南尹,不久又镇守兴元。他治理的地方,上上下下都很安定。

张筠后来生病了,属下很久都见不到他,副使符彦琳等人去探望他的病情,张筠也不见。符彦琳等人怀疑张筠已经死了,担心左右有谋反的举动,于是请求暂时接管兵权。张筠就下令把符彦琳抓起来,说他谋反。朝廷把符彦琳等人叫到洛阳,放了他们,也没追究责任,然后任命张筠为西京留守,想把他调离兴元。张筠到了长安,守城的士兵却不让他进城,张筠只好去洛阳朝见皇帝,皇帝就让他回家了。

张筠以前当过京兆尹,奉命杀了伪蜀主王衍,王衍的姬妾乐工和珍宝,都被张筠私藏了起来。他退休回家后,家里非常豪华,花园里花草树木茂盛,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十年间,人们都称他为“地仙”。天福二年,他上表请求回长安,不久洛阳发生了张从宾的叛乱,张筠却安然无恙,人们都说张筠有五福齐全的好运气。同年,张筠在家中去世,追赠太子太师。他有个弟弟叫张篯。

这位篯先生,字慕彭,年轻的时候特别爱喝酒,喝得没个节制,乡里人都看不起他。唐朝天复年间,他哥哥筠在梁州当了个小军官,篯从海州来看哥哥,他哥哥就把他推荐给了兖州的节度使王瓒,篯就这样当上了个小兵。

篯这个人啊,挺精明,又很会来事,所以官越做越大。后来唐庄宗攻打洛阳,他哥哥在长安当差,从衙内指挥使一路升到检校司空、右千牛卫将军,还兼任饶州刺史和西京管内三白渠营田制置使,官职一个比一个高。唐同光年间,他哥哥跟着魏王继岌去打蜀国,临走前,把西京留守的差事交给篯。蜀国灭了,王衍带着全家老小投降,到了秦川驿,庄宗派宦官向延嗣把王衍一家全杀了,王衍家里的宝贝,全都被向延嗣抢走了。

没过多久,就听说庄宗在宫里出了事,继岌的军队到了兴平,篯赶紧把咸阳的浮桥给断了,结果继岌渡河到了渭南后被杀死了,继岌带的那些金银财宝、美女乐师,全都被篯给弄到手了。后来,明宗派人去杀向延嗣,向延嗣偷偷跑了。(《九国志》里记载:明宗当皇帝后,很生气那些宦官专权,就下令全国抓捕这些逃跑的宦官,结果大部分都被杀了。)王衍那些行李财物,就都成了篯的,他一下子成了富豪,积攒了上万斤黄金,藏在暗室里。

明宗当皇帝后,篯进献了王衍的犀牛角、玉带各两件,还有马一百五十匹,另外还有魏王打球用的马七十匹。很快,他就升任沂州刺史,后来又当上了西卫将军。高祖当皇帝的第二年,篯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到密州任职,没多久又回到京城当差。当时湖南的马希范跟篯以前认识,就向朝廷推荐篯当使者,朝廷同意了。篯偷偷带着从蜀国抢来的宝贝去卖,又赚了十几万钱回来。

篯出门的时候,带着十几个厨子,顿顿吃山珍海味,生活相当奢侈,跟别人根本没法比。少帝登基后,派他出使西蕃,回来的时候,因为马匹不好,被官府处罚,还被追缴了一些钱财。篯就请求用以前在京城的地产抵债,朝廷同意了。后来,他因为这事儿生气又伤心,就病死了。

话说这篯啊,一开始住在雍州。有一天春天,天气特别好,阳光暖洋洋的,他就出门到郊外转悠,在一个大土堆上休息。这时候,突然飞来一只黄雀,衔着一枚铜钱放在他面前,然后就飞走了。

没过多久,他又在衙门的院子里午睡。结果看到两只燕子打架,打完架后,每只燕子都叼着一枚铜钱掉在了篯的头上。前后加起来,他一共捡到了三枚铜钱。这事儿他一直偷偷藏在布包里,有些人觉得这是要发大财的预兆。

虽然后来他家确实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他这个人特别小气,抠门得很,从来不跟那些读书人、官老爷们来往。后来,他需要买马,明明是公家的钱,却贪污挪用,把钱揣进了自己腰包,一点儿也不觉得愧疚。最后,憋屈地死了。哎,真是够傻的! “郁郁致死,愚之甚耶!” 这也太蠢了吧!

华温琪,字德润,是宋州下邑人。他祖上务农。他父亲叫敬忠,后来因为华温琪发达了,官至检校尚书。华温琪身高七尺多。唐朝广明年间,他跟着黄巢当纪纲,黄巢攻陷长安后,伪朝廷任命他当供奉都知。黄巢失败后,他逃到滑台,因为长得高大威猛,害怕被人认出来,就跳进白马河下游,一会儿漂到浅水处,被过路的人救了;他又爬上桑树想上吊,树枝断了,他掉下来也没死。晚上到了胙县境内,有个农民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就把他藏在家里。

一年多后,梁将朱友裕当了濮州刺史,招募勇士,华温琪投奔了他。朱友裕任命他为小校,逐渐升为马军都将。他跟着朱友裕在曹南打败了秦宗权,立了功,被朝廷授予检校太子宾客的官职,梁太祖又提拔他为开道指挥使,加封检校工部尚书,派他驻守鄜畤。后来延州的胡璋叛乱,来侵犯边境,华温琪把他击退了。接着奉诏修筑长安城,因为有功,升迁为绛州刺史。一年多后,又调任棣州刺史。华温琪发现棣州城每年都被河水冲坏,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上表请求迁城到方便的地方,朝廷批准了。城墙修好后,朝廷赐给他立功碑,又加封检校尚书左仆射,接着又升任齐州、晋州节度使。

华温琪在平阳的时候,唐庄宗曾经带兵攻打,一个月都没攻下来,梁朝赏识他,把晋州升格为定昌军,任命华温琪为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后来华温琪在治理地方上出了问题,曾经抢了别人的妻子,被那人的丈夫告发,被罢官,回朝当了金吾大将军。当时梁末帝正姑息诸侯,难以驾驭他们,所以责备他说:“如果你严格执行法令,会说我不念旧功;如果你完全废除旧的章法,又会说我不顾百姓安危。为人君者,不也难吗!”华温琪很惭愧。不久又转任右监门卫上将军、右龙武统军。河中朱友谦叛乱时,朝廷临时任命华温琪为汝州防御使、河中行营排阵使,后来又任命他为耀州观察留后。唐庄宗进入洛阳后,华温琪去朝见他,唐庄宗下令把耀州改为顺义军,仍然让华温琪镇守那里,加封他为推忠向义功臣。同光末年,西蜀平定后,任命华温琪为秦州节度使。

唐明宗即位后,华温琪入朝,请求留在京城,明宗很欣赏他,就答应了,任命他为左骁卫上将军,每个月额外赏赐他钱粮,使他家境殷实。一年多后,明宗对枢密使安重诲说:“华温琪是旧臣,应该给他一个重要的职位。”安重诲奏报说天下没有空缺的职位。过几天明宗又提起了这件事,安重诲一向专横跋扈,回答说:“我多次上奏,没有空缺的职位,可以替换的,只有枢密院使了。”明宗说:“可以。”安重诲无话可说。华温琪听说这件事后,害怕被权臣记恨,几乎病倒了,因此几个月不出门。不久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仍兼任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进封平原郡开国公,累加食邑至三千户。华温琪到任后,用自己的俸禄修缮祠庙和官署一千多间,又在驿站设立接待客人的设施,华丽而坚固,过往的人都称赞他。清泰年间,他上表请求退休回宋城,朝廷授予他太子少保的官职让他退休。天福元年十二月,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太子太保的官衔。

安崇阮,字晋臣,是山西潞州上党人。年轻的时候就性格洒脱,口才好,还擅长骑马射箭。他父亲安文祐,是个牙门将。唐僖宗光启年间,潞州的军校刘广造反,赶走了节度使高浔,占据了潞州城。僖宗皇帝就下令安文祐去平叛,安文祐杀了刘广后,被召到皇帝身边,被任命为邛州刺史。

后来,孟方立占据了邢州和洺州,带兵攻打上党。朝廷觉得安文祐是上党本地人,就让他当昭义节度使,去讨伐孟方立。安文祐从四川赶到泽州,和孟方立交战,最后战死沙场。唐昭宗时期,宰相崔魏公因为安文祐为国捐躯,向朝廷推荐了安崇阮。从此,安崇阮一路升迁,担任过好几个卫将军。

梁朝建立后,因为安崇阮口才好,很会说话,梁朝派他出使吴越国。安崇阮回来后,把从吴越得到的财物都献给了朝廷。梁太祖很高兴,所以每年都派安崇阮乘坐豪华马车往来于江浙地区,负责贡赋的运输,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梁末帝继位后,任命安崇阮为客省使,管理齐州事务。当时梁军和后唐庄宗在黄河边对峙,河中节度使王友谦叛变。梁末帝派段凝带兵去平定蒲州和晋州,又让安崇阮监军,还让他兼管华州和雍州的军府事务。

一年后,安崇阮被任命为青州兵马留后,后来又回到朝廷,担任诸卫上将军。唐天成年间,他被任命为黔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不久又调任夔州。因为蜀地军队入侵,安崇阮放弃了夔州城,回到京城。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晋州节度使,再次担任诸卫上将军。后唐高祖李存勖登基第二年,下令安葬梁末帝,因为安崇阮是梁朝的旧臣,就让他负责操办丧事。安崇阮尽心尽力地完成了丧葬仪式,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五年后,安崇阮因为年老体弱请求退休,被授予右卫上将军的职位,告老还乡。开运元年九月,安崇阮在洛阳去世,追赠太傅。

杨彦询,字成章,是河中宝鼎人。他爸爸杨规,官职追赠到了少师。杨彦询十三岁的时候,就跟着青州节度使王师范做事了,王师范家里藏书万卷,因为杨彦询聪明好学,就让他管理这些书。杨彦询长大后,王师范对他更加信任,经常让他负责监管郡里的兵马。后来梁将杨师厚投降了青州,杨彦询就跟着王师范一起归顺了。王师范死后,杨师厚在邺城当节度使,又把杨彦询召到自己手下,让他负责接待宾客。唐庄宗攻打魏国的时候,杨彦询又继续为唐庄宗效力。

同光元年冬天,杨彦询跟随大军平定了大梁,升任引进副使,奉命前往西川和淮南传达圣旨,之后多次升迁,担任了朝廷的内职官员。到了明宗时期,他当上了客省使、检校司徒,出使两浙后,被任命为德州刺史。末帝即位后,杨彦询被改任羽林将军。当时太祖李克用镇守太原,朝廷对他有所怀疑,因为杨彦询为人沉稳可靠,就被选派去当北京副留守。清泰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朝廷任命宋审虔为北京留守,李克用心里很不服气,就向杨彦询诉苦。杨彦询担心李克用会做出失臣之举,就劝他说:“不知道太原的兵力、粮草够不够,能不能对抗强大的国家?请您仔细考虑一下。”他这是想劝退李克用的意思。

李克用说:“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小人竟然取代了我,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杨彦询知道劝不动他了,也就停止了劝说。李克用的手下想害杨彦询,李克用却说:“只有副使一个人是我自己保的,你们别再说了!”李克用即位后,任命杨彦询为齐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不久又改任宣徽使。李克用入洛阳后,杨彦询被加封为左骁卫上将军,兼任其他职务。天福二年秋天,杨彦询被外放为邓州节度使,一年多后,又回到朝廷担任宣徽使。四年后,他出使契丹。六年春天,被任命为邢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当时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有不臣之心,杨彦询担心他会伺机作乱,正赶上朝廷的车驾前往邺城,他就上表请求进京朝见。

李克用担心契丹会因为安重荣杀了他们的人而发怒,兴兵入侵,于是再次派杨彦询出使契丹,同时又担心安重荣截杀杨彦询,就让他走沧州路线前往契丹。契丹首领果然因为安重荣的事而生气,杨彦询详细解释说这不是李克用的本意,就像家里有个不争气的儿子,没办法啊。不久就听说安重荣造反,杨彦询这才被放回。七年春天,杨彦询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检校太尉。他在任两年,辖区内发生了蝗灾和旱灾,饿死的人到处都是,杨彦询拿出官府的粮食救济百姓,很多百姓因此得以生存。开运初年,杨彦询因为得了风痹病,被任命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不久就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师。

李承约,字德俭,是蓟州人。他曾祖李琼,做过蓟州别驾,死后被追赠为工部尚书;他祖李安仁,做过檀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他父亲李君操,做过平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少师。李承约性格刚强正直,从小就习武,二十岁的时候做了幽州牙门校尉,后来升迁为山后八军巡检使。

那时候,刘守光把李承约的父亲和兄弟都囚禁杀害了。很多跟李承约父亲兄弟有过交往的名士和老将,都无辜被杀害,李承约自己手里握着兵权,在外地带兵,心里很不安。正赶上唐庄宗(武皇)招募英雄豪杰,要开创一番霸业,李承约就带着他手下的两千兵马投奔并州,被任命为匡霸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还兼任贝州刺史。他跟随军队攻破夹寨,又在临清与梁军作战,立下了战功,后来又升迁为洺州和汾州刺史。

唐庄宗即位后,任命李承约为检校司空、磁州刺史。李承约在磁州为政清廉公正,后来被调任颍州团练使。天成年间,邠州节度使毛璋图谋不轨,朝廷就派李承约担任泾州节度副使,并秘密下令让他去侦察毛璋的情况。李承约到了泾州后,用巧妙的言语劝说毛璋,毛璋最终同意交出兵权。唐明宗很赏识李承约的才能,给他加官检校太保,并任命他为黔南节度使。

几年时间里,巴蜀地区的蛮人和少数民族都不敢侵犯边境。李承约一方面劝导百姓务农种桑,另一方面兴办学校,铲除各种邪恶势力,百姓都感激他。所以,很多老百姓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向朝廷讲述李承约的政绩。朝廷又让他在黔南多待了一年,然后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左卫上将军。后来又升任左龙武统军,加官特进、检校太傅,担任昭义军节度使,还被封为“推忠奉节翊戴功臣”。一年多后,李承约回到朝廷,再次担任左龙武统军。

唐高祖(明宗)即位第二年,李承约被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被封为开国公。他多次上表请求退休,后来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师。

陆思铎,是澶州临黄人。他爹叫陆再端,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卿。陆思铎是个武力值很高的猛将,梁太祖朱温带兵的时候,他就跟着朱温混了。朱温当皇帝后,就给陆思铎官当,从广武都指挥使做起,后来又当了突阵军使、拱辰军使,打仗立了不少功劳,最后官做到检校司徒、拱辰左厢都指挥使,还被遥领恩州刺史。

一开始,梁军跟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黄河边上对峙,陆思铎箭法特别准,每天都冲在最前面打仗。他特牛,居然在箭杆上刻了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他一箭射中了庄宗的马鞍,庄宗拔出箭一看,看到了陆思铎的名字,就记住了他。后来,庄宗灭了梁朝,陆思铎就跟着其他人一起投降了。庄宗拿出那支箭给他看,陆思铎赶紧跪下认罪,庄宗安慰了他,就放了他。之后,陆思铎被任命为龙武右厢都指挥使,还被加封为检校太保。

天成年间,他做了深州刺史,后来又改任雄捷右厢马军都指挥使。有一次南征荆门,陆思铎也去了。当时高季兴用船队阻挡唐军,陆思铎箭箭命中,每一箭都射穿敌人的胸膛,直达腋下,吓得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唐军士气大振。后唐高祖李存勖建立后唐后,任命陆思铎为陈州刺史。任期满了之后,他又历任左神武统军、羽林统军,后来又出任蔡州刺史,任期结束才回朝。天福八年,陆思铎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陆思铎当陈州刺史的时候,政绩很好,很受百姓爱戴。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们说:“我死后,要把我的骨灰埋在宛丘,让我魂魄留在自己治理过的地方。”他死后,就真的葬在了陈州,实现了这个愿望。

安元信,是山西朔州马邑人,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后来,李存勖当晋王的时候,安元信主动去军营请求效力。没多久,他就跟着李嗣源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李嗣源当皇帝后,提拔他当捧圣军使,还加封他为检校兵部尚书。清泰三年,安元信升任雄义都指挥使,奉命驻守代州。代州太守张朗对他非常好,安元信也把他当哥哥一样看待。

那年五月,李克用在太原起兵。很快,就听说契丹人答应要来帮忙李克用。安元信就劝张朗说:“虽然张敬达包围了太原,但双方还没正式交战呢。代州地处雁门关要冲,要是敌人来了,我们拿什么抵抗?我看石敬瑭这个人很厉害,他做事一定能成功。不如咱们派人去跟石敬瑭联络,等他们两边打起来,咱们再看情况,这是最好的办法啊!”张朗没听他的,安元信后悔自己说了实话,反而让张朗对他起了疑心。

后来,安元信听说安重荣、安审信带着骑兵去太原了,他就干脆带着自己的部队投奔了李克用。(《通鉴》:记载说安元信曾想杀掉张朗,但没成功,就带着人马投奔安审信,安审信带着几百骑兵,和安元信一起抢掠了百井,然后奔向晋阳。)李克用见到他非常高兴,问他:“你看到了什么危险和好处,才背弃强大的投奔弱小的?”安元信回答说:“我不是什么神仙,能预知吉凶祸福,我只是根据人事来判断的。皇帝做事,说话要算数,要让人相信他。我听说皇上答应石敬瑭在河东终老,现在却突然改变主意,这是自欺欺人啊!况且,石敬瑭是皇帝的亲戚,亲戚都保不住,还指望他保住天下吗?从这些来看,石敬瑭必败无疑,他哪里算得上强大呢?”

李克用知道他是真心实意,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并且委以重任。李克用当皇帝的第一年,任命安元信为耀州团练使,加封检校太保。四年后,安元信回到朝廷,担任右神武统军,同年八月,他又被派去担任洺州刺史。少帝继位后,安元信又调任宿州,九年后,他辞官回朝。开运初年,他被任命为复州防御使。三年后,他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傅。

张朗,是徐州萧县人。他爹张楚,死后被追赠为工部尚书。张朗十八岁的时候,就箭术精湛,力气特别大,乡里的人都敬畏他。梁朝的开国皇帝听说他的名声,就把他提拔为萧县镇使,又让他兼任吾县都游奕使,那时候他才二十三岁。

过了一年多,他又升任宣武军内衙都将,后来又当过洛州步军都指挥使、曹州开武都指挥使、汴州十内衙都指挥使和郓州都指挥使。梁朝快要灭亡的时候,他跟着招讨使段凝攻打卫州,把卫州打下来了,于是被任命为卫州刺史。他在梁朝只干了三年,但凡是有征讨的战事,他都参加了。

同光三年,他跟着魏王李继岌去攻打蜀地,担任先锋桥道使。到了后唐明宗时期,他又先后担任了兴州、忠州、登州刺史。清泰初年,契丹入侵边境,他被任命为西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跟着后唐高祖李存勖在代北驻军,没多久又兼任代州刺史,后来又改任行营诸军马步都虞候。

后唐高祖在太原起兵,派使者带着书信去劝降代州,张朗说:“做臣子的还能有二心吗?!”直接把使者给杀了。《资治通鉴》里记载:皇帝因为晋安已经投降了,就派使者去劝降各个州,代州刺史张朗把使者杀了。这是因为晋王李克用刚起兵的时候,晋安就劝张朗投降,张朗没答应,到这时候又杀了使者的。

等到后唐高祖进军洛阳,张朗率领全军去朝见皇帝,被任命为贝州防御使,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几年。天福五年,他被任命为左羽林统军,六年的时候,又升任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庆州刺史。他在官位上干了两年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四岁。

李德珫,是山西应州金城人。他爷爷李晟,他爸爸李宗元,都是边关大将。李德珫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后来跟着后唐的武皇当了个小兵。

然后跟着庄宗打仗,在潞州、柏乡、德胜渡都立了功,官儿越升越高,最后升到检校尚书左仆射,还领着遥远的郡里的俸禄。天成年间,他又当上了检校司空,还管着蔚州。长兴元年,他被任命为雄武军节度使、秦成阶观察处置等使,官职又升到检校司徒。第二年六月,他又调到定州当官,还兼任北面副招讨使。

唐高祖当皇帝后,李德珫被调到泾原镇守。后来他被调回京城,正赶上高祖去邺城,他就被任命为东京留守,还加了同平章事的官职。少帝继位后,他又被调到晋阳当刺史,官职又升到检校太师。开运年间,他又一次被派去管泾州,结果因为生病,死在了任上。

李德珫年轻的时候和明宗一起侍奉武皇,所以后来的很多将领都把他当哥哥一样尊敬,都叫他“李七哥”。他管辖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但是为人宽厚仁慈,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算得上是武将里比较清廉的了。

田武,字德伟,是河北大名府元城人。他父亲田简,最终被追赠为右仆射。田武年轻时就武艺高强,很能打,一开始在庄宗手下当个小兵,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胜节指挥使。明宗当皇帝后,田武又升任帐前都指挥使,兼任澶州刺史。天成二年,他被调任左羽林都指挥使,同时遥领宜州,还兼任襄州都巡检使。三年后,他又从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升任曹州刺史。长兴初年,他升迁为齐州防御史,后来又调到洺州。清泰年间,他历任成州、陇州刺史,还担任西面行军副部署。天福初年,他被任命为金州防御使,金州设立节度使衙门后,他母亲去世,他就回家守孝了,守孝结束后,他又被起复为节度使。开运元年,他调任沧州节度使,兼任北面行营右厢都指挥使。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宁江军节度使,同时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同年,他又升任昭义军节度使,兼任泽潞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太傅,并被封为雁门郡开国公。可惜的是,还没等他上任,就因病去世了。田武出身行伍,为人正直,不管是带兵还是治理地方,都做得很好。他死后,朝廷很惋惜,追赠他为太尉,还停朝一天表示哀悼。

他的儿子田仁朗、田仁遇都做过中央的官职。《宋史》记载,田仁朗因为父亲的关系,当上了西头供奉官。

李承福,字德华,是湖北汉阳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做过元行钦家里的皂栈杂役,后来成为高祖李克用的家臣。高祖李克用当皇帝后,李承福官至皇城武德宣徽使、左千牛将军,后来外放担任澶州刺史,之后又升任齐州防御使、检校太保。李承福为人刻薄狭隘,缺乏大局观,喜欢打小报告,揭人短处,即使是很小的过错也不肯原谅。他对商贾百姓的疾苦,官员们的私情,都了如指掌,但他自以为是,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多人讨厌他。少帝继位后,他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不久后就在任上去世了。少帝因为他是高祖的功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惋惜,加大了丧葬的规格,停朝一天表示哀悼,并追赠他为太傅。

相里金,字奉金,是山西人。性格勇猛果敢,而且能屈能伸,很会和下属相处。唐朝景福年间,唐昭宗刚设立五院兵,相里金就被选中了。跟着李克用攻打夹寨,立了功,被提升为小校。后来又参加了跟梁军在柏乡和胡柳陂的战斗,因为战功被授予黄甲指挥使的职位。同光年间,他统领前锋部队攻克了中都,被赐封为“忠勇拱卫功臣”,还被授予检校刑部尚书的官职。过了两年,他从羽林都虞候的职位上被外放到忻州做刺史。他管辖下的军队将士家属,一概不准干预百姓的事情,只管好他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自己管理家务,所以忻州百姓都很安宁,他的政绩也非常好。

应顺元年,他被任命为陇州防御使。当时唐哀帝在凤翔起兵,给邻近州郡发兵令,很多诸侯都不响应,只有相里金派判官薛文遇来回奔走,商议事情。唐哀帝对他非常感激。唐哀帝即位后,提拔他做了陕州节度使,还加封他为检校太保。清泰三年夏天,李存勖在太原起兵,唐哀帝派兵来攻打,任命相里金为太原四面步军都指挥使。李存勖即位后,相里金被调到晋州任职,后来辞官回朝,先后担任过多个卫戍部队的上将军,还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最终官至检校太尉。他被封为开国公,爵位达到上柱国,因为他长期在边远地区任职,朝廷对他格外优待。天福五年夏天,他在任上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太师。

史臣评论说:相里金起家于甘陵,正值天下大乱的时候,赶上了富贵逼人的时机,他虽然是借着别人的力量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这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等到他掌握兵权,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又因为贪财而败坏德行,财物成了他的累赘,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全节辅佐晋朝,平定了陆州的叛乱,又参与了宗城之战,功劳很大,得到高官厚禄也是应该的。张筠在几朝为官,都受到优待,这真是近代少有的幸运之人啊!从温琪以下的那些人,都身穿官服,乘坐车子,虽然最终都化为尘土,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记载在史册上,这也值得赞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