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6年正月初一,那天是辛卯日,皇帝在文明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仪式一切都很规范。正月初四,百济国派使者进贡了一些东西。正月初七,皇帝微服私访,去了龙门寺祈求降雪。正月十二,皇帝任命给事中兼枢密院直学士吕琦为端明殿学士;同时任命六军诸卫判官兼尚书工部郎中薛文遇为枢密院直学士。正月十四,元宵节那天,京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皇帝微服出巡,在赵延寿家里喝酒赏灯。正月十六,皇帝的儿子,河南尹兼六军诸卫事重美被封为雍王。正月十八,以前司农卿王彦镕被任命为太仆卿。
二月初五,吐浑和宁朔两府留后李可久被加封为检校司徒。李可久原本姓白,是前朝赐的姓氏。二月初七,负责修撰国史的姚顗,以及史官张昭远、李祥、吴承范等人,完成了《明宗实录》三十卷并呈交上去。(《五代会要》记载:参与修撰的还有中书舍人张昭远、李祥,直馆左拾遗吴承范,右拾遗杨昭俭等人,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同一天,大理卿窦维被任命为光禄卿,以前许州节度判官张登被任命为大理卿。二月十日,太常卿李铃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梁文矩被任命为太常卿。二月十三,以前的鄜州节度使皇甫立被任命为潞州节度使。二月十四,以前的均州刺史仇晖被任命为左威卫上将军,保顺军节度使鲍君福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二月二十日,昭义节度使安元信去世,朝廷因此停朝一天。
三月庚子这天,中书省和门下省上奏说:关于内外官员辞别朝廷的规矩,我们做了个调整。以前那些州里的判官、军队将领进京朝见,都要先在宫门口辞行,然后才能进宫,之后再辞行出来。现在改了,只用在朝见皇帝的时候辞行一次就行了。新任命的各道判官、书记以下的官员,以前没有辞行的规矩,就让他们直接放行,到了京城也不用专门去见皇帝。现在规定,两使判官可以先在宫里辞行,然后去上任再辞行,书记以下的官员还是按老规矩。朝中五品以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以前可以先在宫里辞行,品级低的不用。现在按照天成四年正月皇帝的命令,所有升官的朝臣都可以先在宫里辞行。各道的都押衙、马步都指挥使、虞候、镇将以及其他各部门的官员,以前没有辞行的规矩,现在也让他们进宫递交辞行文书,然后放行,到了京城也不用专门去见皇帝。在京城的盐务、酒务、税务官员,以及巡察官员都可以先在宫里辞行;新任命的令史、录事也一样,第二天再在宫门口辞行,同时还会接受皇帝的训诫。文武官员中派出去吊唁或祭祀的使者,只需要在衙门辞行,不用去内殿。各道进京奏事的官员,在宫里辞行之后,可以得到假期,然后递交辞行文书再辞行。皇上准奏了。
辛丑这天,代理福建节度使王昶上奏说,节度使王延钧去年十月十四日去世了。虽然王延钧父子在福建称王称霸,但好歹也一直向朝廷称臣,所以才有这道奏报。甲辰,任命右神武统军杨汉章为彰武军节度使。丙午,任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裔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丁巳,任命端明殿学士吕琦为御史中丞。(《资治通鉴》记载:吕琦和李崧一起制定了与契丹和亲的策略,被薛文遇给搅黄了,后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大概是皇帝为了疏远他吧。)戊午,御史中丞卢损被降职为右赞善大夫,知杂侍御史韦税被降职为太仆寺丞,侍御史魏逊被降职为太府寺主簿,侍御史王岳被降职为司农寺主簿。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延州保安镇将白文审听说岐州要打仗,就滥杀无辜,杀了郡人赵思谦等人十多人,已经被判了罪,还被押下去重新审理,还没审完呢。赶上去年五月十二日皇帝大赦天下,除了十恶不赦、放火杀人等罪犯外,其他罪犯都赦免了。卢损却轻易地就放了白文审,皇帝大怒,下令把白文审抓起来杀了。御史台说,是按照大赦令放人的,不能再追究了。中书省反驳说,大赦令上写的是“不在追究枝蔓”,根本没有“不能再追究”这几个字,卢损擅自改了圣旨。大理寺判决卢损因为放走了罪犯而受到处罚,所以才有了这些处分。这个月,师子门外发生了一件怪事:蛇和老鼠打架,结果老鼠赢了,蛇死了。
四月初一,也就是己未朔日,朝廷任命王景戡担任左神武统军,李顷担任华清宫使。戊辰日,卢演致仕,担任工部尚书。辛未日,张昭远升任礼部侍郎,李金全升任右领军上将军。这个月,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居然有熊跑进京城来伤人了!
五月辛卯日,石敬瑭升任郓州节度使,还被晋封为赵国公。这石敬瑭官职可不少,之前是河东节度使,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驸马都尉。同时,宋审虔接替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甲午日,张敬达被任命为西北面蕃汉马步都部署,但是副总管的职务被免除了。乙未日,朝廷下诏:各州的两个使判官和京畿地区的县令有空缺的,就从中央的郎官、遗补官员、丞博、少列宫僚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张彦琪升任河阳节度使,兼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升任忠正军节度使,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丙申日,雍王重美和汴州节度使范延光结亲,皇上还下令让兖王去主持婚礼。丁酉日,国子祭酒马缟去世了,朝廷因此停朝一天。
戊戌年,昭义军奏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叛变了。皇上任命鸿胪卿兼通事舍人、判四方馆的王景崇为卫尉卿,让他去负责接见使臣。第二天,皇上就剥夺了石敬瑭的官职爵位,并且马上命令张敬达带兵去讨伐他。
再之后,皇上任命晋州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地区的全权军事统帅,后来又改称招讨使;任命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彦琪为太原地区的全权骑兵和步兵统帅;任命邢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太原地区的全权骑兵统帅;任命陕州节度使相里金为太原地区的全权步兵统帅;任命右监门上将军武廷翰负责修筑防御工事。接着,皇上又任命定州节度使杨光远为太原地区的副统帅,兼任骑兵和步兵的督察官,后来又改称太原地区的副招讨使,督察官的职务不变;以前彰武军节度使高行周被任命为太原地区的招抚兼排兵布阵的使者。
一开始,皇上就怀疑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有反叛之心,他跟身边的近臣们谈起这件事,说:“石敬瑭和我关系很近,我对他毫无戒心啊,那些流言蜚语,我心里有数,万一我们闹翻了,怎么才能和解呢?”身边的近臣们都没敢说话。第二天,皇上想把石敬瑭调到郓州去,但是房暠等人坚决反对,司天监赵延乂也说星象异常,现在更应该保持平静,所以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
这时,薛文遇独自在宫里值夜,皇上把他叫来,跟他商量太原的事。薛文遇奏道:“臣听说盖房子在路边,三年都盖不好,国家大事,应该由皇上您来决定。依我看,石敬瑭就算不除掉他,他也会叛变,与其这样,不如先下手为强。”皇上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我心里痛快多了!”
之前,有人说国家明年会得到一位贤能的辅佐大臣,平定天下,皇上也觉得这位贤佐大臣就是薛文遇,于是皇上亲笔写了任命书,半夜就让学士院起草诏书。第二天,宣读任命诏书的时候,朝臣们都变了脸色。过了六七天,石敬瑭上书说:“明宗的社稷江山,陛下继承了皇位,但您还没能得到臣民的拥戴,应该推行仁政。许王是前朝的宗室,在宫中养育长大,如果陛下能听从我的建议,就能避免兄弟阋墙。”皇上看完奏章很不高兴,重重地把奏章摔在地上,召来马裔孙起草诏书回敬石敬瑭说:“父亲有江山社稷,传给儿子;君主有危难,应该依靠亲人。你跟鄂王的关系,并非很疏远。过去卫州的事,天下人都知道;今天许王的话,谁会相信!英明的贤臣办事,怎么会像你这样呢!”
公元戊申年(具体年份根据上下文推断),张敬达上奏说,西北面的先锋都指挥使安审信,带着雄义左第二指挥的二百二十七名骑兵,加上他手下的其他兵卒一共五百骑,抢劫了百井(地名),然后叛逃投奔太原去了。他还上奏说,大军已经到达太原城下了。皇上下了命令,把安审信以及雄义军的士兵的家属,包括妻子和儿子,全部处死,家产充公。
早些时候,雄义军都驻扎在伏州,他们的指挥使安元信密谋杀害伏州刺史张朗,事情败露了,驻扎的士兵就自己溃散了,跑到了安审信的军队里,安审信就带着他们一起投奔太原了。太常寺上奏说,要在河南府的东边,临时修建一座宣宪太后的寝宫,皇上准了。
公元己酉年(具体年份根据上下文推断),振武节度使安叔千上奏说,西北边境的巡检使安重荣,带着五百名骑兵,抢掠了一番后叛逃到太原去了。朝廷任命新上任的河东节度使宋审虔为宣州节度使,同时兼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公元壬子年(具体年份根据上下文推断),邺都驻扎的捧圣都虞候张令昭,赶走了节度使刘延皓,占据了城池叛乱。第二天,张令昭就召集副使边仁嗣以下的官员,逼迫他们上奏,请求朝廷给他节度使的印信和旗帜。
六月初八那天,天雄军节度使刘延皓被撸掉了官职,打发回家养老去了。
六月十天,张令昭接替了刘延皓的位子,先是被任命为检校司空,然后又当上了右千牛将军,最后还代理天雄军府的事务。 他之前在天雄军里当守御,还做过右捧圣第二军都虞候。
六月十三,皇上在敷政殿,派工部尚书崔居俭把皇太后的册宝送到她寝宫。当时皇太后的陵墓在河东,正赶上打仗,所以就在京城先把寝宫修缮好,然后追谥号。
六月十六,刘颀升职了,从西上阁门副使、少府监兼通事舍人,当上了鸿胪卿,不过工作内容还是和以前一样。
六月十七,皇上发布诏书说:“最近雨水不太够,庄稼受损严重,命令朝臣们去祈祷求雨。”
六月十八,退休在家的工部尚书许寂去世了。
六月二十一,张令昭又升职了,从代理天雄军府事变成了齐州防御使;邢立从捧圣右第三指挥使升为德州刺史;康福从捧圣第五指挥使升为鄚州刺史。
六月二十四,范延光被任命为天雄军四面招讨使,负责处理天雄军的事务。
六月二十六,李周被任命为天雄军四面副招讨使,还兼任兵马都监。 皇上还下令没收了河东将佐节度判官赵莹以下十四个人的全部家产。
公元951年7月,范延光汇报说,军队已经到达邺都,开始攻城。第二天,石敬瑭的两个儿子,右卫上将军石重英和皇城副使石重裔都被杀了。当时他们藏在老百姓家的井里,结果还是被抓住了,然后被杀,藏匿他们的人家也被灭族了。
奚族首领达剌干派使者来报告,说奚王李素姑想造反投靠契丹,已经被他处死了,现在达剌干暂时代理奚族部落的事务。7月11日,沂州那边传来消息,都指挥使石敬德被杀了,全家都被灭族,他是石敬瑭的弟弟。7月15日,高行周被任命为潞州节度使,兼任太原四面招抚排阵使;皇甫立被调任华州节度使。7月17日,云州节度使沙彦珣上报说,7月2日晚上,步军指挥使桑迁造反,用军队包围了子城,沙彦珣突围逃出城,跑到西山占据了雷公口。7月3日,他召集兵士攻入城内平定了叛乱,城池恢复了平静。
7月21日,将作监丞、介国公宇文颉被任命为汝州襄城令。7月25日,卫尉卿聂延祚被任命为太子宾客。7月28日,范延光汇报说,7月21日收复了邺都,朝中大臣纷纷祝贺。7月29日,张昭远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吕琦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任端明殿学士。7月30日,中书省上奏说:“刘延皓等人的官职已经被罢免了,他们的行军司马李延筠、副使边仁嗣以下的官员,请求允许他们回家务农。”奏章呈上去后,皇帝大怒,下令大理寺说:“主帅失守,已经罢免了,他们的下属应该判什么罪?”后来还是按照中书省的奏章办理了。
8月1日,皇帝下令让范延光诛杀张令昭部下的五个指挥使以及忠锐、忠肃两个指挥使。接着范延光又上报说,追兵袭击了张令昭部下的败兵,在邢州沙河斩首三百颗,并献上了张令昭、邢立、李贵的首级。他还报告说,抓获了张令昭的同伙捧圣指挥使米全以下的十三名指挥使和都头,全部在府门前处以车裂之刑。8月2日,左卫上将军仇晖去世。洺州报告说,抓获了魏府作乱的捧圣指挥使马彦柔以下五十八人。邢州、磁州也相继抓获了叛军,并押解到京城。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率领五百骑兵叛逃到太原,皇帝下令诛杀他在怀州本营的家属。
八月十五号,契丹派了个使者叫摩哩来咱们这儿。十六号,把范延光提拔成天雄军节度使,还让他当了太傅兼中书令;同时,李周也升职了,当了汴州节度使,还兼了检校太尉和同平章事。二十号,应州那边报告说,契丹的三千骑兵正围着城呢!皇上赶紧派吕琦去河东忻州、代州那些驻军的地方发放犒劳军队。然后又把袁嶬调到右监门上将军的职位,让安叔千当代北兵马都部署。二十六号,云州那边沙彦珣报告说,有个叫李让勋的供奉官,送夏天的衣服到云州,结果喝醉了酒,还欺负军队里的官员,把兵马都监张思殷和都指挥使党行进给杀了,这李让勋已经被处死了。张敬达那边也来报告,说他们正在造五龙桥,准备攻打太原城。三十号,董温琪被任命为东北面副招讨使。三十一号,洺州送来了二十斤野生的蚕茧。九月二号,张敬达又来报捷,说敌军从城里冲出来,三十队骑兵和三千步兵猛攻长连城,结果被高行周杀了个措手不及,冲进壕沟里,淹死了一大半,还抓了敌将安小喜以下一百多人,缴获战马一百八十匹。
九月初几,张敬达上奏说,十五那天,咱们跟契丹在太原城下打了一仗,结果惨败了。当时契丹皇帝亲自带兵来支援太原,高行周、符彦卿带着咱们的骑兵部队冲上去跟他们打了一架,契丹军队就先撤了。可是过了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契丹军队又重新列队,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他们几个将军在敌军城西北,依着山摆开阵势,大家拼命冲杀,契丹军队好几次都被打退了。到了下午,咱们的骑兵准备换阵地,结果契丹军队像山一样涌了上来,咱们军队大败,好多士兵互相挤压,死伤无数,堆积如山啊!当天晚上,我们把剩下的士兵收拢起来,退守晋祠南边的晋安寨,契丹军队挖壕沟把我们围住了,从此就和朝廷联系不上了,朝廷可吓坏了。
当天,朝廷就派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带兵驻扎河阳,又命令范延光带兵从青山路赶往榆次,还命令幽州的赵德钧从飞狐路绕到敌军后面,辉州的防御使潘环也带着驻防军队从慈州、隰州出发去支援张敬达。朝廷还把以前的绛州刺史韩彦恽升为太子宾客。契丹皇帝把营帐搬到了柳林。第二天,朝廷下令说二十二日要到北面军前视察。再过几天,皇帝就离开京城了,路过徽陵,还亲自去祭奠。晚上到了河阳,皇帝召集大臣们商议下一步怎么办,卢文纪劝皇帝在河桥驻扎。之后,枢密使赵延寿先去了潞州。皇帝又到了怀州,召见吏部侍郎龙敏,跟他商量对策。龙敏建议皇帝立东丹王耶律赞华为契丹皇帝,然后用兵送他回契丹,这样契丹皇帝就会担心后方,就不会在咱们的地盘上久留了。皇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最后还是没采纳。
(《辽史·义宗传》记载:“耶律倍虽然身在异国,但一直惦记着他的亲人,派人问候的使者从未断绝。后来,后唐明宗的养子石敬瑭杀死了他的君主自立为帝,耶律倍就秘密告诉太宗说:‘石敬瑭弑君篡位,您应该讨伐他!’所以说,实际上是东丹王耶律倍挑起了战争,唐朝的君臣或许知道他的阴谋,所以龙敏的建议才没有被采纳。”)皇帝从那以后就整天喝酒唱歌,神情沮丧,萎靡不振。大臣们劝他御驾亲征,他就说:“你们别再提石敬瑭了,一说我就吓得魂飞魄散!”他当时已经胆怯疲惫到了这个地步。
话说冬十月丁巳夜,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足足有一尺多长,出现在虚危星宿附近。这可是不祥之兆啊!接着,在壬戌这天,皇帝下令全国征收战马,又下令每十户人家出一个人当兵,武器装备自己准备。 这让人想起唐朝征兵的旧事,据《契丹国志》记载,唐朝征兵时,每七户人家出一个兵,自己准备铠甲兵器,称为“义军”。 那次征兵,一共征集到两千多匹战马和五千个士兵,老百姓可是苦不堪言啊! 同一天,代州刺史张朗超因为屡立战功,被授予检校太保的荣誉称号,算是对他英勇作战的嘉奖。 癸酉日,幽州的赵德钧率领三千骑兵,和镇州的董温琪一起,从吴儿谷出发,朝着潞州进发。
十一月戊子这天,皇帝任命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赵延寿为河东道南面行营招讨使,刘延朗担任他的副手;庚寅日,又任命范延光为河东道东南面行营招讨使,李周担任他的副手。 皇帝听说吕琦曾经在幽州赵德钧手下做事,就派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和犒赏军队的东西去见赵德钧。吕琦到了之后,把皇帝的委任和期望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德钧。赵德钧豪迈地说:“既然皇帝把军队交给我,我哪敢吝惜性命!” 赵德钧一心想和范延光联手作战,于是上奏请求和范延光会合。 皇帝也下诏书通知了范延光,可是范延光却没答应。丁酉日,延州那边传来消息,节度使杨汉章被部下杀害了,以前坊州刺史刘景严被任命为延州留后。庚子日,赵德钧上奏说,大军已经到达团柏谷,前锋部队已经击杀了五百名敌军骑兵。范延光也上奏说,他的军队已经到达榆次,敌军已经退入了河东川界。潘环也上奏说,隰州也击退了敌军。壬寅日,赵德钧又上奏说,军队已经出谷口,敌军正在逐渐撤退,契丹主现在驻扎在柳林寨。 这时候,赵德钧多次上奏请求让赵延寿统领镇州,皇帝大怒,说:“赵德钧父子死盯着镇州不放,要是真能把敌人赶走,就算要我的位置,我也认了! 但要是你们磨磨蹭蹭,反而让敌人有机可乘,那可就大家一起完蛋了!”赵德钧听了这话,心里很不高兴。
话说这一年是闰月丙辰年,冬至那天,大臣们都在行宫给皇帝祝贺。皇帝却说:“晋安寨里的将士们,也该想念家国了吧。”说着,就哭了好久。
第二天,丁巳日,把岢岚军改名为胜州。再往后,辛酉日,把右龙武统军李从昶升为左龙武统军,以前邠州节度使杨思权接任右龙武统军。壬戌日,丹州刺史康承询被免职,发配到邓州去。这是因为康承询奉命带义军去延州平乱,结果他逃到了鄜州,所以才受到处罚。
甲子日,太原行营副招讨使杨光远在晋安寨里杀了招讨使张敬达,然后带着兵投降了契丹。当时契丹围困晋安寨,从十一月开始,草料就供应不上,士兵们拆了房子里的茅草,挖马粪,削松木做食器来喂马,马尾巴和鬃毛都被啃光了。杨光远对张敬达说:“过不了多久人马都要死光了,不如拼死一战,能活下来三成四成,也比坐等覆灭强啊!”张敬达说:“再等等看吧。”结果有一天,杨光远趁张敬达不备,把他杀了,然后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投降了契丹。当时还有五千匹马,契丹的戎王把这些汉军和他们的马匹、武器装备都交给了石敬瑭,让他们带出塞外。
丁卯日,契丹戎王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约定成为父子之国,改元为天福。戎王和新晋皇帝石敬瑭南下,赵德钧父子和其他的将领从团柏谷南逃,结果被契丹骑兵追赶得非常紧,丢盔弃甲,互相践踏,挤在山谷里的人数不胜数。
己巳年,皇帝听说晋安寨被敌人攻陷了,就下令要迁都到河阳。当时大臣们议论纷纷,觉得魏府的军队还很强大,契丹人肯定忌惮山东的兵力,不敢南下,所以皇上应该去邺城避难。皇帝因为李崧和范延光关系好,就召见李崧商量。没想到薛文遇不知道情况也来了,皇帝脸色大变,李崧赶紧踩了踩薛文遇的脚,把他支走了。皇帝说:“我一看到这小子就浑身发抖,刚才都想拔刀杀了他!”李崧说:“文遇这个人是小人,坏大事,杀了他更丢人。”然后李崧劝皇帝回京城。壬申日,皇帝到了河阳。甲戌日,晋高祖和契丹军队到了潞州,契丹派大将温相率领五千骑兵护送晋高祖南下。丁丑日,皇帝到达河阳。当时左右的人劝皇帝坚守河阳。过了几天,符彦饶、张彦琪来了,他们奏报说河阳城守不住。当天晚上,到达东上门,小黄门在路上鸣鞘,却悄无声息。己卯日,皇帝派马军都指挥使宋审虔率领一千多骑兵到白马坡,说要踩踏阵地,当时众将问宋审虔:“什么地方不能打仗,谁愿意站在这里?”宋审虔就请求皇帝回宫。庚辰日,晋高祖到了河阳。辛巳日辰时,皇帝带着全家老小和皇太后曹氏在元武楼自焚而死。晋高祖进入洛阳后,在火中找到了皇帝的遗骨,第二年三月,下诏安葬在徽陵的封地里。皇帝在位两年,享年五十二岁。
这段记载了后唐清泰帝在位期间,面对契丹入侵的无奈和悲壮结局。从晋安寨失守到最终自焚,短短几日,清泰帝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抉择。李崧的临危处置,以及宋审虔的劝谏,都反映了当时朝局的混乱和人心惶惶。最终,清泰帝选择了以死明志,留下了一段悲剧的历史。
《五代史阙文》中还记载了另一段清泰帝在面对契丹入侵时的抉择。晋高祖引契丹军围攻晋安寨,降服了杨光远。清泰帝从覃怀回来,京城的父老乡亲在上东门外迎接他,清泰帝哭个不停。父老们奏道:“臣等听说前唐时期中国有难,帝王大多逃到蜀地图谋进取。陛下为何不暂且入西川?”清泰帝说:“本朝两川节度使都是文臣,所以玄宗、僖宗避寇逃到蜀地。如今孟氏已经称帝了,我还能去哪里呢!”说完就恸哭着进入宫中,举族自焚。这段记载补充了清泰帝自焚的原因,并非单纯的绝望,而是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他认为前往西川并无出路,与其落入敌手,不如选择自焚以保全尊严。
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清泰帝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历史背景。 清泰帝短暂的统治生涯,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成为五代历史上一抹悲凉的色彩。
史学家说啊,项羽,这小子真是个军事天才,也有当皇帝的本事。他从战场上打拼到当上皇帝,心里应该挺惭愧的;当上皇帝后,国家大事处理得还算不错。可惜天不帮忙,身边的人也不靠谱,最后落得个自焚的下场,真是让人惋惜啊!
想想看,他在河边穿着金甲,在梁地城墙上眺望敌军,进退自如,神出鬼没,那真是太厉害了!可等到他把战车停在覃怀,在汾河晋水一带收到楚怀王的书信时,竟然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说明啊,时机到了,就连雕刻的猛虎都能呼风唤雨;时机一过,就连应龙这种神兽也难逃被剁成肉酱的命运。所以项羽在帐篷里悲歌,这可不是假的!
“时之来也,雕虎可以生风;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醢。” 这句说得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