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彦威,字子重,是洺州曲周人。梁朝大将霍存,在农村里发现了他,当时他才十四岁,就跟着霍存一起上战场打仗。霍存觉得这孩子很优秀,就把他收养成了自己的儿子。霍存的事迹,梁朝的史书上有记载。霍彦威还没到二十岁,就被梁太祖看重,留在身边做事,渐渐升迁,很快立下了不少战功。有一次他被流矢射中,一只眼睛瞎了。开平二年,他从开封府押衙、右亲从指挥使、检校司空升任右龙骧军使。三年后,他又从右监门卫将军升任左天武军使,后来又升任右监门上将军。乾化三年,他和袁象先一起杀了朱友珪,后梁末帝封他为洺州刺史,然后又升任河阳留后。乾化年间快结束的时候,邠州留后李保衡背叛了李茂贞,把城池献给了后梁,后梁任命霍彦威为邠州节度使。那年五月,李茂贞派大将刘知俊率领大军攻打邠州,霍彦威坚守了一年多,敌人始终攻不下来;他抓到的俘虏,都放了回去,秦地百姓都很感激他,所以再也没有来侵扰。后来,他又调任滑州节度使。

之后他又调到郓州任职,同时兼任北面行营招讨使,统领大军驻扎在黄河边上。结果军队屡次打败仗,他被降职为陕州留后。后来庄宗攻入汴梁,霍彦威从陕州赶到汴梁请罪,庄宗下诏赦免了他。有一天,庄宗在崇元殿设宴招待众将领,霍彦威和段凝、袁象先等人也在座。酒喝到兴头上,庄宗举起酒杯敬明宗说:“今天参加宴会的人,都是我前几年厉害的对手啊,现在却能和我们一起喝酒,这都是你(指明宗)前锋部队的功劳啊!”霍彦威他们都伏在皇帝面前谢罪,庄宗说:“咱们今天只是叙叙旧,没什么可怕的。”然后赏赐他们御用衣服和财物,大家尽兴而散。不久之后,霍彦威就被放回封地了。

第二年,李存勖(明宗)平定了潞州,被任命为徐州节度使。后来契丹入侵边境,李存勖任命李存勖为北面招讨使,霍彦威担任副手。霍彦威很会说话,而且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李存勖对他特别器重。后来赵太在邢州叛乱,奉命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当时赵在礼占据魏州,跟李存勖在邺城会合军队,结果晚上军队大乱,李存勖被逼得走投无路,霍彦威跟着他一起进了魏州城。

皇甫晖等人特别嫉妒霍彦威,想要杀了他,但霍彦威凭借着机智的辩解逃过一劫。等他们离开魏州时,只有霍彦威的部下士兵毫发无损,护送着李存勖到了魏县。当时李存勖想往北去常山,霍彦威和安重诲极力劝说他回洛阳。到了洛阳后,霍彦威第一个带领群臣在至德宫拥立李存勖为帝。十天之内,朝廷内外的大事小情,都由霍彦威做主。他还擅自把段凝、温韬抓进监狱,准备治罪。安重诲说:“温韬、段凝的罪恶,对后梁王朝造成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现在皇上好不容易平定了内乱,希望天下太平,怎么还能为了私人恩怨报仇呢?”

天成初年,霍彦威被任命为郓州节度使。正赶上青州王公俨不服从命令,霍彦威改任平卢军节度使,到任后,捉拿并斩杀了公俨。第二年冬天,霍彦威被召到汴州朝见,李存勖对他非常优待,霍彦威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做到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三年冬天,霍彦威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奏报到达洛阳的时候,李存勖正出城到郊外。突然听到霍彦威去世的消息,他掩面哭泣着回到宫中,停朝三日,并且一个月内都不举行任何娱乐活动。《五代会要》天成四年六月敕:“故平卢军节度使霍彦威,勋名显著,宅兆已营,度遵定谥之规,俾议送终之制,宜以三公礼葬。” 后来,霍彦威被追赠太师、晋国公,谥号忠武。他的儿子霍承训,弟弟霍彦珂,都先后做过刺史。等到后周乾德年间,在洛州为李存勖建立庙宇,诏令霍彦威配享庙庭。

王晏球,字莹之,说是洛阳人。小时候赶上战乱,被蔡州的贼兵抓走了,汴梁有个杜姓人家收养了他当儿子,所以他就改姓杜了。王晏球从小就沉稳勇敢,很有主见,跟别人不一样。梁王朱温镇守汴州的时候,选拔富家子弟里那些有才能有实力的,放到他帐下当兵,叫做“厅子都”。 《清异录》里记载:宣武军的厅子都,特别勇猛,他用的弩,大机簧一拉,十二个小机簧就一起发动,射出连珠箭,射程远,威力大,晋朝人都很害怕这个。王晏球被选中了,跟着梁王朱温征战四方,每次都立功,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厅子都指挥使。

梁开平三年,他从开封府押衙的职位上被调到左耀武指挥使,后来又授予右千牛卫将军的职位,军职没变。朱友珪篡位的时候,怀州龙骧守御军造反,想攻进京城。他们已经打到河阳了,朱友珪派王晏球骑兵迎战,打败了叛军,还抓住了叛军军使刘重遇。因为这次战功,王晏球升任左龙骧第一指挥使。梁末帝继位后,又任命王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晚上,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人造反,放火烧杀抢掠,攻打建国门,梁末帝在城楼上抵抗。王晏球听到消息后,立刻调集了龙骧军五百骑兵,先把他们安置在鞠场上待命。很快,叛军用竿子挑着浸了油的麻布去烧建国门,情况非常危急。王晏球隔着门观察叛军,发现他们没穿盔甲,就立刻带兵冲出去跟他们作战,奋勇杀敌,没多久就把叛军打跑了。梁末帝看到骑兵在消灭叛军,就问:“这不是我的龙骧军吗?”王晏球禀告说:“造反的只有李霸一个都,陛下您只要守住皇宫,天亮前我一定能平息叛乱。” 后来,王晏球把叛军全部杀光,彻底平定了叛乱,因为这次功劳,他被授予单州刺史的职位。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河上行营马军都指挥兼诸军排阵使。

话说后唐庄宗攻入汴州,晏球带着骑兵部队前去救援。到了封丘,听说梁末帝死了,晏球就卸下盔甲投降了庄宗。

第二年,晏球和霍彦威一起在北方抵御契丹的入侵,被任命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还赐给他新的姓氏,名叫晏绍虔。后来邺城发生叛乱,明宗皇帝亲赴内难,当时晏球在瓦桥,有人去招他。明宗到达汴州后,晏球率领骑兵赶到京城,因为平定叛乱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州节度使,然后上奏朝廷请求恢复原来的姓名。

天成二年,晏球被任命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率兵驻守满城。这一年,王都占据了定州。(《资治通鉴》记载:有人去劝说北面副招讨使王晏球,晏球不肯投降,王都就用金银贿赂晏球帐下的人,想让这些人暗中图谋晏球,但没有成功。癸巳日,晏球上报了王都叛乱的情况。壬寅日,王晏球被任命为北面招讨使,负责定州军政事务。)契丹派秃馁率领一千多骑兵来支援王都,他们冲进了定州城,晏球率军退守曲阳。王都和托诺率兵出城抵抗,晏球督促士兵们,命令他们用短兵器攻击敌人,并告诫他们:“回头逃跑的人就地处死!”符彦卿率领龙武左军从左边进攻,高行周率领龙武右军从右边进攻,晏球挥舞着宝剑,敌人应声倒地,契丹军队在嘉山脚下大败,被追杀到城门。

没过多久,契丹首领惕隐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到达唐河。那时正下着大雨,晏球出兵迎战,再次打败了惕隐,追击到易州,河水暴涨,很多契丹士兵被淹死,晏球俘获了两千多骑兵才返回。惕隐率领残兵败将逃往幽州,赵德钧命令牙将武从谏率领骑兵追击。赵德钧又分兵扼守各个要道,十几天内,就抓获了惕隐以下七百多名契丹首领,契丹军队因此实力大减。晏球围困定州很久了,皇帝派使者催促他攻城,晏球说:“敌人的营垒坚固,我们只要吃三州的赋税,安抚百姓,好好对待士兵,他们自己就会土崩瓦解。”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晏珠这个人啊,跟士兵们一起吃苦受累,他自己的俸禄赏赐和私房钱,都用来犒劳士兵,每天都准备酒食,跟将校们一起摆宴席,对士兵们也很客气,军营里没有一个人不敬佩他。那年冬天,平定了叛贼。从第一次战斗到攻下城池,他都没杀一个士兵,上下都很高兴,大家都觉得他很有将帅的才能,因此被授予天平军节度使。没多久,他又调任青州,还加兼中书令的官职。长兴三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太尉。

他的儿子晏彻,官位做到怀州刺史。

戴思远,本来是梁朝的旧将。他一开始就跟随梁太祖,凭借武功闻名。开平元年,他从右羽林统军升任检校司徒,外放晋州刺史。第二年,授右监门上将军,不久又改任华州防御使。第三年,从左天武使又重新担任右羽林统军。郢王朱友珪篡位后,戴思远被任命为洺州团练使。贞明年间,他担任邢州留后,后来升任本州节度使。当时燕国的将领张万进杀了沧州留后刘继威,并将城池献给了后梁,后梁末帝命令戴思远镇守沧州。庄宗平定魏博后,率兵逼近沧州和德州,戴思远放弃沧州,渡过黄河回到汴梁,多次升迁,最后做到天平军节度使兼北面招讨使,率兵与庄宗对峙。过了很久,庄宗去镇州讨伐张文礼,契丹前来救援,庄宗追击契丹到了幽州。戴思远听说后,就率领军队偷袭魏州,到达魏店,正好碰上明宗的骑兵也到了,戴思远就渡过洹水,攻陷了成安,又退回杨村寨,率领全部兵力攻打德胜北城。城里情况危急,符存审昼夜守城抵抗。庄宗从蓟州五天内就赶到了魏州,戴思远听说后就撤兵了。等到明宗攻下郓州,戴思远被罢免了兵权,降职为宣化军留后。那一年,庄宗进入汴梁,戴思远从邓州进京,又被命令返回镇守原来的地方。明宗即位后,把他调任洋州节度使。后来西川一起叛乱,戴思远因为和董璋是故交,为了避嫌请求调任,被征召进京担任宿卫,后来因为年老请求退休,被授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八月,戴思远在家中去世。

朱汉宾,字绩臣,是安徽亳州谯县人。他爹朱元礼,一开始是郡里的官儿。后来梁太祖听说他爹的名声,就提拔他爹当了军官,跟着庞师古一起渡淮河打仗,结果他爹在淮南战死了。朱汉宾从小就力大无比,长得高大威猛,胆子也特别大。梁太祖因为朱汉宾他爹是为国捐躯的,就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当兵,还把他登记在册。

梁太祖攻打兖州和郓州的时候,有个叫朱瑾的家伙招募了几百个骁勇的士兵,在他们脸上刺了两个雁字,组成了一个叫“雁子都”的部队。梁太祖听说后,也挑选了几百人,另外组建了一支部队,叫“落雁都”,还任命朱汉宾当军官,当时大家都叫他“朱落雁”。后来,朱汉宾跟着其他将领打败了蔡州的叛军,立下了不少功劳。后唐天复年间,他被任命为右羽林统军。

他投靠后梁后,官职一路升迁,先后担任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后来又外放担任磁州刺史、滑州和宋州留后、亳州和曹州刺史、安州节度使。后唐庄宗到洛阳的时候,朱汉宾从他的驻地赶到洛阳朝见庄宗,庄宗又让他回驻地去了。第二年,庄宗又任命他为左龙武统军。

庄宗曾经到朱汉宾家里做客,朱汉宾的妻子给他敬酒上菜,还演奏家乐来招待他,从此以后,朱汉宾就比较受庄宗的宠信了。后唐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进京朝见,明宗当时住在洛阳,因为朱友谦是他的故人,就在自己家里设宴款待他。庄宗的几个弟弟都在席上,结果朱友谦居然坐在永王朱存霸上面。酒喝到兴头上,朱汉宾端起大酒杯敬酒给朱友谦,说:“您虽然官位很高,但坐在皇弟上面,不太合适吧!我和您都在梁朝当过兵,关系一直不错,您进京后,我三次写信问候您,您都没回信,现在您还把我这个地位低的人晾在一边,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元行钦怕他们闹起来,赶紧出来打圆场才算完事。没过几天,朱友谦就被诛杀了。

后来,赵在礼占据了魏州,元行钦带兵去讨伐,朝廷就让朱汉宾暂时代理河南府尹。明宗任命朱汉宾为右卫上将军,当时枢密使安重诲权势很大,朱汉宾暗中和他结交,还和安重诲成了亲家。后唐天成末年,朱汉宾被任命为潞州节度使,后来又调到晋州。安重诲被杀后,朱汉宾又当上了右卫上将军。第二年秋天,朱汉宾告老还乡,被授予太子少保的荣誉称号,退休了。清泰二年六月,朱汉宾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汉宾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壮,到了晚年饭量特别大,长得也高大威猛。他做官一辈子,从没听说过他违反法律法规。梁朝的时候,他曾经带兵驻扎在魏州莘县。正好赶上上司离开郡里,其他军队都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想自己留下当后继者。汉宾却斩杀了提议这件事的人,坚决不答应,大家都非常敬佩他。他在曹州做官的时候,蝗虫飞走了,老百姓都为他唱歌庆祝。在平阳做官时遇到旱灾,他亲自斋戒沐浴,到龙子祠祈祷,第二天就下雨了,丰收在望,大家都认为这是他善政的结果。

他退休后,回到亳州老家,看到家乡的亲戚朋友家道中落,有的是墓地还没修建好的,他就给他们提供棺材和丧葬费用;有的是婚事还没办完的,他就资助他们钱财,受他恩惠的人家有好几百户,郡里的人都称赞他。后来他回到洛阳,他在怀仁里有一座宅子,北边是洛水,南边是热闹的街道,房屋层层叠叠,木头雕梁画栋,每天都有歌舞升平,他以此自娱自乐,保持身心愉悦,安享晚年,这真是近来少有的知道适可而止的好将军啊!晋高祖登基后,追赠他太子少傅的官职,谥号贞惠。他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叫崇勋,官做到左武卫将军。

孔勍,字鼎文,是兖州人,后来搬家到宿州。他年轻的时候就擅长骑射,在军队里当个小校,侍奉梁祖,做到郡守,后来又升迁到齐州防御使、唐邓节度使。梁朝贞明年间,王球在襄州叛乱,孔勍平定了叛乱,因此被授予山南东道节度使。庄宗到达洛阳,孔勍从镇守的地方来朝见,庄宗又让他回去镇守,不久又调他去担任昭义节度使。同光年间将近结束的时候,监军杨继源和都将合谋要占据潞州,事情败露,孔勍杀了他们。明宗即位那年,诏令他回京师,授予他河阳节度使。没过多久,他就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了,七十九岁去世。死后追赠太尉。

刘玘,是河南开封雍邱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宣武军里的军官。刘玘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胆量和气节。梁王朱温镇守汴州的时候,刘玘主动请求参加战斗,被任命为队长。跟着梁王打仗,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战功,后来升为牙将,又先后担任滑州、徐州、襄州的都指挥使。

开平年间,襄州的节度使王班被部下杀害了,乱军拥立刘玘当留后。刘玘表面上答应了,第二天接受了大家的祝贺,在衙门设宴款待将士们。其实,他暗中在幕后埋伏好了士兵,然后一下子把那些造反的将领全部杀了。因为这件事立了大功,他又先后担任了复州和亳州刺史,后来被朝廷征召为侍卫都将,之后又出任安州刺史。

贞明年间,他被任命为晋州留后。后唐庄宗攻打汴州的时候,刘玘进京朝见。刘玘在晋州待了八年,每天都在边境上和上党、太原的军队作战。庄宗见到他后,慰劳他说:“刘将军你好吗?你长期镇守晋阳南边的边境,这么长时间了,才见到你。”刘玘连忙叩头谢罪。之后,他奉命回到晋州,正式接受了节度使的印信和旗帜,后来又调任安州。明宗即位后,刘玘被提升为邓州节度使。天成年间末期,被史敬镕取代。刘玘回到京城,不久去世,死后被追赠为侍中。

他的儿子刘师道,也在朝廷做官,官至右赞善大夫,后来也去世了。

周知裕,字好问,是幽州人。年轻的时候,他跟着燕帅刘仁恭当骑兵将领,后来被提拔为妫州刺史。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调任德州刺史。天祐四年,刘守光平定了沧州,就把他年幼的儿子刘继威立为留后,大将张万进和周知裕辅佐他。刘继威年纪小,不懂事,竟然在张万进家里胡作非为,张万进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第二天早上,张万进把周知裕叫来,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然后自己称了留后,并任命周知裕为景州刺史。

后来张万进向后梁投降,周知裕却先一步逃到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梁的皇帝对他很优待,特地设立了归化军,任命周知裕为指挥使。所有从河朔地区投降后梁的士兵,都归他管辖。后梁和后唐交战在黄河边,后梁军队屡战屡败,只有归化军能抵挡住后唐的进攻。但是,尽管如此,周知裕在后梁待了将近十年,官位却始终没有升到郡守。

到了后梁同光年间,后唐庄宗攻入汴梁,周知裕跟着段凝的军队在封丘解甲投降。后唐明宗继位后,周知裕被任命为总管,在郊外接受投降的仪式。明宗见到周知裕非常高兴,远远地就说:“周归化现在成为我们的人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的呢!” 然后还命令自己的儿子们都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周知裕。庄宗对周知裕特别器重和爱护,但是一些将领心里嫉妒他。有个叫唐从益的勇士,就趁着打猎的机会,暗中射杀周知裕,周知裕侥幸逃脱。后来庄宗杀了唐从益,把周知裕任命为房州刺史。

魏王李继岌攻打蜀地的时候,又召周知裕担任前锋骑兵将领。明宗即位后,又把他调到绛州任刺史,后来又改任淄州刺史、宿州团练使。周知裕在军中待了很久,也勤于耕种,每次担任地方官,都政绩显著,朝廷很高兴,于是把他提升为安州留后。淮河一带的风俗很不好,那里的人,即使父母生病了,也不去探望,严重一点的甚至躲到别的房间里去;即使偶尔问候一下,也是把食物用竿子挑着递过去,然后就走开了。周知裕看不惯这种风气,就召集当地那些蛮横不讲理的人来训斥教育,让他们明白父子骨肉之情的重要性,于是这种恶习才逐渐改变。长兴末年,周知裕入朝担任右神武统军。清泰初年,他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

史官说:有才能的人,在秦朝有才能,在虞朝也有才能。所以,像彦威这样的人,以前是梁朝的臣子,也没丢掉高尚的气节;后来归顺唐朝,也没留下什么坏名声。这就像松树四季常青,美玉不会被烈火烧毁一样啊。何况彦威辅佐明宗皇帝,还有拥戴皇帝的功劳;晏球攻打中山,也有平定叛乱的战功。跟其他几位大臣相比,彦威和晏球更是优秀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不会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改变的。彦威无论是在梁朝还是在唐朝,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才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辅佐明宗,有拥戴之功;晏球平定中山,有戡定之功,这都说明他们的才能和品德都是非常优秀的。史官拿松树和美玉来比喻彦威和晏球,赞扬了他们坚贞不屈、品格高尚的品质。最后,史官还将他们与其他几位大臣相比,认为他们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