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魏武帝那会儿,天下闹饥荒,国库空虚。他想着要节俭,就打算效仿古代,用粗布做帽子,改穿白帽子代替旧衣服。结果傅玄就说了:“白色是军队的颜色,可不是国家的颜色啊!” 干宝也跟着说:“白色素服,那是丧葬的象征啊!还叫它‘帢’,这名字听着就让人不舒服,这分明是改朝换代,天下大乱的征兆啊!”
魏明帝呢,他喜欢穿绣花帽子,披着轻薄的丝绸半袖衫,还经常穿着这身衣服去见正直的大臣杨阜。杨阜一看就劝谏说:“陛下这身衣服,是什么朝代的法服啊?”魏明帝当时就沉默了。这衣服,就是个灾星啊!这轻薄的丝绸,根本就不是符合礼法的颜色。平常的衣服都不穿红戴紫,更何况是接见臣子呢?皇帝自己穿戴不符合礼法的衣服,这就是自作自受,灾难自己找上门来了!结果魏明帝也没享多久福,死了之后,爵位也丢了,后代也没能延续下去,最后魏国就亡了。
景初元年,魏明帝下令铸造了两个巨大的铜人,叫做翁仲,放在司马门外。古书上记载,出现巨人,预示着国家要灭亡。长狄人出现在临洮,就导致了秦国的灭亡。秦始皇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把这当成吉兆,还铸造铜人来模仿他们。魏明帝铸造铜人,也是亡国的征兆,这做法一点都不合乎道理。这都是因为穿戴不吉利的衣服啊!
尚书何晏喜欢穿女人的衣服,傅玄就说:“这就是妖服啊!衣服的样式,是为了区分等级和尊卑的。《大雅》里说‘玄衮赤舄,钩膺镂锡’,这是歌颂华丽的服饰;《小雅》里说‘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这是歌颂军队的服装。如果内外不分,等级不分,穿戴不吉利的衣服,灾祸就来了,人也会跟着遭殃。夏桀穿戴不符合礼法的帽子,结果亡了天下;何晏穿女人的衣服,也导致家破人亡,这罪过是一样的!”
吴国的女人爱打扮,她们把头发紧紧地束起来,头发都擦到耳朵边了。这是因为吴国的风俗习惯,就是喜欢把事情做得过分,说话刻薄尖锐,互相攀比。守三年丧的人,常常因为过度悲伤而死。诸葛亮很担忧这种风气,写了《正交论》来劝谏,虽然不能完全改变这种乱象,但也算是一篇救世的文章了。
孙休当政以后,衣服的样式变得上面长下面短,而且领子层层叠叠有好几层,而裙子却只有一两层。干宝说:“上面奢侈,下面简陋,这是上有所余下有所不足的凶兆啊!”到了孙皓当政,果然是上面奢侈暴虐,下面百姓困苦不堪,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应验了之前的预兆。
武帝泰始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衣服上面简朴下面宽大,穿衣服的人都嫌衣领太窄,这是君主衰弱,臣子放纵,下克上的征兆。到了元康年间末期,妇女的衣服出现了两裆的设计,加在交领之上,这是内在的东西外露的表现。那些做车马的人只追求贵重轻便,而且经常改变车马的样式,都用白色的竹篾做车厢,这大概是古代丧车的遗迹。要知道,车马是君子的工具,这说明君子没有恒心,做事不崇尚实在。干宝认为这是晋朝将要发生灾祸的预兆。到了惠帝继位,权力掌握在宠臣手中,这应验了“下克上”的预兆。到了永嘉年间末期,宫中的妃嫔大量流落到戎狄手中,应验了“内在的东西外露”的预兆。等到天下大乱,宰辅和地方官吏大多失职,又多次更改制度而不崇尚实在,这也应验了之前的预兆。
泰始年间以后,中原地区流行使用胡床和貊槃,还有羌人的煮肉和貊炙,达官贵人富豪人家,都必须备有这些器物,吉庆宴会,都把这些摆在前面。太康年间,又用毡子做帽子、腰带和裤脚。百姓互相开玩笑说,中国一定会被胡人打败。毡子和毳毛都是胡地出产的,而天下人都用它做帽子、腰带和裤脚,胡人已经控制了这三种东西的制作,怎么可能不失败呢!到了元康年间,氐羌互相叛乱,永嘉年间以后,刘曜、石勒相继篡夺了中原地区,此后四夷轮番占据中原大地,这应验了服饰上的凶兆。
最初制作木屐的时候,妇女的木屐鞋头是圆的,男子的木屐鞋头是方的。圆形代表顺从的意思,所以用它来区分男女。到了太康年间初期,妇女的木屐鞋头也变成了方的,和男子没有区别了。这是贾后专横妒忌的预兆。
话说晋朝太康年间,全国上下都流行跳一种叫《晋世宁》的舞蹈,舞者手里拿着杯盘翻来覆去地表演,边跳边唱:“晋世宁,舞杯盘”。有识之士就说:“音乐舞蹈能反映社会现实,让我们从中观察世事。现在这舞,手里拿着杯盘翻来覆去,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啊!杯盘是盛酒食物的器皿,舞蹈却叫《晋世宁》,意思是说晋朝的士大夫们只顾着吃喝玩乐,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晋朝的太平盛世就像这手里的杯盘一样,随时可能摔碎。”
晋惠帝元康年间,妇女的装饰流行佩戴五种兵器的饰品,还用金银玳瑁等材料制作成斧钺戈戟的形状,作为发簪。干宝认为:“男女有别是国家的大事,所以服饰和聘礼都应该有所不同。现在妇女却用兵器做装饰,这是妇人妖邪的极端表现。” 结果果然应验了,后来贾后专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那个时候,妇女结发后,用丝绸紧紧束住头发,叫做“撷子紒”。这风俗是从宫中开始的,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后来贾后废黜太子,也与这种妖邪之风有关。
元康年间,全国开始流行用乌木做的拐杖拄着腋下走路,后来又在拐杖头上加装金属的装饰,停下来的时候就将拐杖插在地上。乌木是东方之物,属金,拐杖是辅助行走之物,乌木杖头更方便使用。拄在腋下,像是旁人相救的样子;加上金属装饰,插在地上就能独立站立,意思是说木头因为有了金属,才能独立存在。到了怀愍帝时期,王室多事,朝政败坏,元帝作为藩王在东方积攒德行,维持天下,这正应了拄腋下拐杖的景象。后来天下大乱,各地都归附于他,他最终承接天命,在江外建都,这又应了拐杖独立站立的景象。
元康、太安年间,江淮地区出现败坏的鞋子自己聚集在道路上,多的时候能有四五十双,有人把它们扔进坑里,第二天去看,却发现鞋子又都聚集在那里了。有人说,是狸猫把它们叼过去的。干宝认为:“鞋子是人们的贱服,代表着劳苦大众。破旧的鞋子象征着疲惫和衰败;道路是四方来往的通道,是传递王命的地方。现在破旧的鞋子聚集在道路上,象征着百姓疲惫不堪,将要聚集起来造反,以阻断王命。” 太安年间,果然爆发了壬午之乱,百姓怨声载道,江夏张昌起兵造反,荆楚地区纷纷响应,于是战乱不断,这都是妖邪作祟的结果。
一开始,魏国发明了一种白色的头巾,在前面缝一条横线来区分前后,叫做“颜帢”,后来就流行起来了。到了永嘉年间,人们逐渐取消了这条缝线,叫做“无颜帢”,妇女们梳头也越来越随便,发髻扎得松垮,根本立不住,头发都遮盖住额头,只露出一双眼睛。 “无颜”是羞愧的意思,“覆额”是惭愧的样子。发髻越来越松垮,说明天下没有礼义廉耻,人们放纵自己的性情,最终会导致极大的耻辱。永嘉年间以后,两位皇帝都没能复位,天下人都感到羞愧。
永嘉年间,士大夫们都争着穿生绢做的单衣。有识之士指出:“这可是古代的繐衰,是诸侯向天子进献的衣服。现在无缘无故地穿这种衣服,恐怕有什么预兆啊!”后来果然发生了胡人的叛乱,皇帝因此被害。
元帝太兴年间,士兵们用红色的布袋绑扎发髻。有识之士说:“发髻在头上,代表天,是君道的象征;布袋在地上,代表地,是臣道的象征。现在用红色的布袋绑扎发髻,这是臣道凌驾于君道之上的征兆啊!”于是王敦就造反了。
以前羽扇的柄比较短,柄上刻着木头做的骨头形状,扇面用十根羽毛,取其十全十美的意思。从中兴初期开始,王敦南征时,开始把羽扇柄改成长柄,下端可以握住,并且减少羽毛数量,只用八根。有识之士对此非常担忧,说:“羽扇,代表翅膀。把柄做长,是为了握住柄来控制翅膀。把十根羽毛改为八根,是预示着还没完全夺取就已经有所准备了。这大概就是王敦想独揽朝政大权,又想用不具备德行的才能来窃取不该属于自己的地位。” 那个时候,人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短,腰带只系到腋下,戴帽子的人还用带子绑住脖子。下级压迫上级,上级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穿的裤子也是直筒的裤脚,没有收口,裤腿下端很大,像个喇叭口。不久之后,王敦就谋反,两次攻打京都。
海西继位后,忘记佩戴豹尾。上天像是警告说:豹尾是仪仗的象征,是大人用来彰显威仪的。而海西在应该彰显威仪的时候却忘记了它,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不是治理国家的人,所以忘记了豹尾,预示着他的统治不会长久。不久之后,他就被废黜了。
话说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大家都不戴帩头了。有人说,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头”代表君主,“帩”是君主头上的装饰,就像君主的辅佐大臣一样。现在突然不戴了,就像君主身边没了辅佐,国家危险啦!果不其然,后来安帝的时候,桓玄就篡了位。
再来说说鞋子。以前穿的鞋子,鞋齿都露在鞋面上,叫“露卯”。太元年间,鞋齿突然都不露出来了,叫“阴卯”。懂行的人说,“卯”就是“谋”的意思,“阴卯”就是暗中谋划的意思,肯定有什么阴谋要发生!果然,到了晋烈宗快死的时候,骠骑参军袁悦之就开始在朝中搞小动作,到了隆安年间,更是勾结他人,互相倾轧,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还有啊,太元年间,公主和贵妇人都流行梳那种蓬松的倾斜的发髻,用很多假发来装饰,非常时髦。因为假发用得多,整天戴着也不方便,于是大家就在木架子或笼子上先把假发装好,再戴上,叫“假髻”,也叫“假头”。穷人家买不起,就自称“无头”,向别人借假头戴。这风气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国,也是一种不好的预兆啊!没过多久,孝武帝就驾崩了,天下大乱,很多人被杀,死伤无数,很多人都丢了性命。就连死后下葬,都用刻木头、蜡或者扎菰草做成假头,这不正应了“假头”的预兆吗?
桓玄篡位后,在宫殿里挂上红色的帷帐,用黄金镂空雕刻成图案,四个角上还有金龙衔着五彩的羽葆流苏。大臣们私下议论说:“这场景,有点像囚车啊!”没多久,桓玄就被打败了,这华丽的服饰,也是一种妖邪的象征啊!
东晋末年,人们都戴着小小的帽子,却穿着宽大的衣服,打扮得很是风流倜傥,这股风气在朝野上下都流行开来。有人说:“上面小下面大,这是禅让的预兆啊!”后来,宋朝果然取代了东晋。
魏明帝景初二年,廷尉府里有一只母鸡变成了公鸡,但却既不啼叫也不打鸣。干宝说:“这一年,宣帝平定了辽东,百姓开始有了参与国家大事的能力,这是母鸡变公鸡的预兆。但是,东晋的三位皇后都以人臣的身份结束一生,这母鸡不啼不鸣,也是天意啊!”
惠帝元康六年,陈国有只鸡生下了一只没翅膀的公鸡,这只公鸡长大后,掉进坑里死了。王隐说:“公鸡象征着继承人,坑象征着母亲。这只鸡没翅膀,掉进坑里死了,这是不是说,继承人没有羽翼,被母亲害死了呢?”后来,贾后果然诬陷并杀害了愍怀太子,这预兆应验了!
太安年间,周玘家里母鸡跑到屋檐下躲了六七天才下来,它拍打翅膀鸣叫,羽毛却一点都没变。后来发生的事儿,跟陈敏有关。陈敏虽然控制了江州一带,但最终没有建立起什么像样的秩序和政权,大概就是这个母鸡的预兆吧。最后他被周玘给灭了。母鸡的怪异,出现在周玘家,也是天意啊。《京房易传》里说:“母鸡打鸣,主人不兴旺。”
元帝太兴年间,王敦镇守武昌,有只母鸡变成了公鸡。这是上天的警告啊,母鸡变成公鸡,臣子要造反的意思。后来王敦又攻打京城。
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四月,广陵高平的阎嵩家里母鸡生下来就没有右翅膀,彭城人刘象家的鸡有三只脚。《京房易传》里说:“君主听信妇人的话,就会有鸡生怪胎。”那时候,朝廷上下都听信那些老太婆的胡言乱语,赏赐过度,所以才出现这些妖异的景象。
安帝隆安元年八月,琅邪王道子家一只青色的母鸡变成了红色的公鸡,既不打鸣也不啼叫。桓玄要篡位,但最终不能成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四年,荆州有只鸡生了角,角很快又掉了。那时候桓玄刚开始独霸西夏,狂妄自大,不守规矩,所以才出现鸡生角的怪事。上天的警告啊,角是兵器的象征,角很快掉了,就是暂时兴起,最终不能成功的妖异之兆。后来的情况都应验了。
元兴二年,衡阳有母鸡变成了公鸡,八十天后羽毛就枯萎了。上天的警告啊,衡阳是桓玄楚国的战略要地。桓玄篡位后,果然八十天就失败了,这就是应验啊。
武帝咸宁元年八月丁酉日,大风刮倒了大社树,树里冒出了青色的气体,这是吉兆啊!占卜说:“东莞将出天子。”第二年,元帝出生了。当时,元帝的祖父武王被封在东莞,后来才迁封到琅邪。孙盛认为这是中兴的征兆。晋室的动乱,武帝的后代没有一个留下,大社树被刮倒,也是常风带来的惩罚。
惠帝元康年间,洛阳南山有只虻虫叫着“韩尸尸”。懂占卜的人说:“韩氏将要灭亡,叫‘尸尸’是说全部都要死光的意思。”后来韩谧被杀,韩氏一族被灭,这又是吉兆。
公元226年正月,魏文帝曹丕去许昌视察。结果许昌城南门莫名其妙地塌了,曹丕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这是个不好的兆头,所以干脆没进城,直接回洛阳去了。这叫“金沴木”,木头受了邪气而动。五月,曹丕就驾崩了。京房的《易传》里说:“上下都违背了天意,所以才会出现城门倒塌这种怪事。”
公元316年六月,东晋元帝司马睿在吴郡(今江苏苏州)的米仓莫名其妙地倒了。这就像老天爷在警告:米仓啊,那是存放粮食的地方,它自己倒了,说明粮食要涨价,老百姓买不起粮食了。那一年果然大旱,死了好多人,数都数不清。
公元324年,明帝司马绍时期,周莚投靠了王敦。周莚刚建好房子,五间六梁的房子,突然一起塌了,其他的屋梁还挂在柱子上。这又是“金沴木”啊!第二年五月,钱凤造反,周莚一家都被灭了,他家的老宅也很快变成废墟了。
公元402年正月丙子日,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准备讨伐桓玄,在扬州南门竖起帅旗,结果东边的旗杆怎么也立不稳,费了好大劲才立好。这明显是不祥的预兆啊!后来司马元显果然被桓玄抓住了。
公元405年五月,乐贤堂倒塌了。当时皇帝昏庸无能,根本没有爱惜人才的心思,所以这座乐贤堂倒塌,也是一种天谴吧。
公元411年五月,国子监的圣堂倒塌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圣堂啊,那是礼乐之根本,它自己倒了,说明江山社稷要衰败了。果然不到十年,皇帝就禅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