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远古时候,伏羲氏观察天象,研究规律,以此来了解天道,感悟天地运行的道理,从而能够预测过去和未来,发展生产,治理国家。所以《易经》里说:“天示吉凶于象,圣人则效法于天象。”这就是说,通过观察天象来预示变化。而《尚书》又说:“天之聪明,源于人自身的聪明。” 这是说,通过研究人事来完善教化。所以说,政治教化反映在人事上,祥瑞和灾变则对应在天象上,即使细微的得失,也都昭然若揭。因此,在三皇五帝时代,德政清明,七曜运行有序,日月没有发生过蚀变,星辰也没有出现过异常的灾异。

黄帝时代,创立了《河图》,开始阐明吉凶祸福,所以他的《星传》至今还留有部分记载。到了高阳氏时期,任命南正重为天官,北正黎为地官。到了帝喾时期,也对三辰(日、月、星辰)进行了排序。唐尧虞舜时期,羲和继承了这项工作,夏朝时期,昆吾继承了这项事业。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都失传了。直到殷商时期的巫咸,周朝时期的史佚,他们的言论和记载,至今还流传下来。各诸侯国中,鲁国有梓慎,晋国有卜偃,郑国有裨灶,宋国有子韦,齐国有甘德,楚国有唐昧,赵国有尹皋,魏国有石申夫,这些人都是掌管天文,著书立说,记录观测结果的专家。其中巫咸、甘德、石申夫的学说,后世一直奉为圭臬。秦始皇焚书坑儒,六经残缺不全,但天官星占方面的典籍却得以保存下来。

到了汉景帝、汉武帝时期,司马谈父子相继担任史官,撰写了《天官书》,用来阐明天人之间的关系。后来,中垒校尉刘向,对《洪范》中关于灾异的章节进行了补充,并撰写了《皇极论》,用以总结历史上的事件。班固撰写了《汉书》,马续撰写了《天文志》,蔡邕、谯周也各自撰写了相关的著作,司马彪将这些著作汇集整理,继承了前人的事业。现在我将这些说法详细整理,写成一篇论文。

【天体】

话说古代关于天的学说,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汉灵帝的时候,蔡邕在朔方写信给朝廷,说:“宣夜说的说法,根本找不到什么根据和老师。《周髀算经》里记载的天文计算方法虽然还存在,但拿来验证实际的天象,却有很多错误。只有浑天说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现在史官们在观测台使用的那个铜制天文仪器,就是根据浑天说的原理制造的。它是一个直径八尺的球体,完整地展现了天地运行的景象,可以用来确定黄道,观测星象,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以及五颗行星的运行位置。这套方法精妙绝伦,是几百年都不会改变的真理啊!可是,朝廷虽然拥有这套仪器,却没有相关的书籍记载,之前的记录也丢失了。”

蔡邕说的《周髀算经》,其实就是讲盖天说的。这本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伏羲氏建立的周天历法,后来周公从殷商那里继承了这套学说,周朝人把它记录下来,所以才叫《周髀算经》。 “髀”指的是大腿,这里指的是测量用的表杆。“股”就是表杆,也就是测量用的工具。盖天说认为天就像一把笠帽,地就像一个倒扣着的盘子,天地都是中间高,边缘低。北极的正下方是天地中心,也是地面最高的地方,然后向四周倾斜,所以才会有昼夜的变化。天球中心比冬至日太阳所在的位置高六万里,北极正下方的地面也比地面边缘高六万里,地面边缘比北极正下方的地面高两万里。天地高度相差,太阳距离地面恒定为八万里。太阳依附在天球上,并围绕着地球旋转,一年中太阳运行的轨迹被划分成七衡六间。每一衡的周长和直径的里数,都是根据数学计算得出的,利用勾股定理推算日影的长短变化,来计算太阳的远近距离,这些都是通过表杆进行测量的。所以才叫《周髀算经》。

好家伙,这《周髀算经》里头怎么说呢?它说啊,“天圆地方,就像个张开的伞盖,地面像个棋盘”。天呢,它像磨坊的磨盘一样往左转,太阳月亮却往右走,跟着天一起左转,所以看起来太阳月亮是往东走的,实际上是被天带着往西边落山。就像蚂蚁在磨石上爬,磨盘往左转,蚂蚁往右跑,磨盘转得快,蚂蚁爬得慢,所以蚂蚁不得不跟着磨盘往左走。天啊,南边高北边低,太阳早上出来的时候位置高,所以能看见;晚上落山的时候位置低,所以看不见。天就像个斜撑着的伞盖,所以北极星在咱们北方,这就是证据。北极星在天球的中心,可现在它在我们北方,所以就知道天是斜撑着的伞盖形状了。太阳早上从阳面出来,晚上到阴面落下,阴气黑乎乎的,所以就看不见了。夏天阳气足,阴气少,阳气光明,跟太阳一起闪闪发光,所以太阳一出就能看见,没什么东西遮挡它,所以夏天白天长。冬天阴气足,阳气少,阴气黑乎乎的,遮挡了太阳的光,就算太阳出来了也看不清,所以冬天白天短。

再来说说《宣夜论》吧,这本书丢了,只有汉朝的秘书郎郗萌记下了他老师以前传下来的说法:“天,它没有实体,抬头看它,高远无限,眼睛都看花了,所以看起来是苍苍茫茫的。就像你远远地看黄山,都觉得是青色的,往下看几千尺深的深谷,都觉得黑乎乎的,其实青色不是真的颜色,黑色也不是真的有实体。”太阳月亮和星星啊,它们自然地漂浮在虚空中,它们怎么走,都得靠气。所以七曜(日月五星)有时候走得快,有时候停下来,有时候往前走,有时候往后走,忽隐忽现,进退不定,因为它们没有根基,所以各有各的运行规律。“所以北极星一直待在它该待的地方,北斗七星也不和别的星星一起落到西边。摄提星、填星都往东走,太阳一天走一度,月亮一天走十三度,快慢随心所欲,它们没有依附的东西,这就能看出来了。要是它们依附在天体上,就不可能这样了。”

东晋成帝咸康年间,会稽人虞喜根据《宣夜论》写了一篇《安天论》。他认为:“天的高度无限高远,地的深度无法测量。天稳稳地在上,有着永恒安定的形态;地安安静静地在下面,有着静止不动的实体。天和地相互覆盖,天是方的,地也是方的;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不存在形状不同的说法。天上的日月星辰的光芒照耀四方,各自运行,就像江海有潮汐,万物有盛衰一样。” 葛洪听后批评他说:“如果日月星辰不依附于天,那天空还有什么用?如果天空没用,可以直接说它不存在,干嘛还要说它存在却不动呢?” 由此看来,葛洪的见解确实独到啊。

虞喜的族祖,河间相虞耸,也写了一篇关于天地的文章,叫做《穹天论》。他说:“天是像鸡蛋一样穹隆的形状,覆盖着大地,环绕着四海之外,漂浮在元气之上。就像用盖子盖住水,水却不溢出来一样,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气体。太阳绕着北极星运行,西方落下,东方升起,它并没有进入地下。天有北极,就像盖子有把手一样。天在北方比地面低30度,北极的倾斜度也在地面的卯酉方向的北方偏低30度,人位于卯酉方向的南方一万多里,所以北极的下方并不是地心,而是对应着天地卯酉方向的位置。太阳沿着黄道绕着北极运行,北极距离黄道115度,南极距离黄道67度,这就是二至点造成的昼夜长短变化。”

吴国的太常姚信又写了一篇《昕天论》,他的观点是:“人是很聪明的生物,人的形状最像天。现在人下巴向前突出,头顶却不能覆盖后背。从人的身体上类比,就能知道天的形状南方低矮,深入地下,北方则高耸。又因为冬至时天最矮,天体运行靠近南方,所以太阳离人远,北极星离人近,北方之气到达,所以天气寒冷。夏至时天最高,天体运行靠近北方,所以北极星离人远,太阳离人近,南方之气到达,所以天气炎热。北极星最高的时候,太阳运行在地下较浅,所以夜晚短,天离地远,所以白天长。北极星最低的时候,太阳运行在地下较深,所以夜晚长,天离地近,所以白天短。”

虞喜、虞耸、姚信这些人啊,都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根本不是认真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人。至于浑天说的精妙之处,很多学者都表示怀疑。汉朝的王仲任就用盖天说来反驳浑天说,他说:“以前的说法是天球从地底下转过去。现在你挖地一丈就见水了,天怎么能在水里转呢?这根本说不通嘛!太阳跟着天一起转,根本不是钻到地底下去了。人的眼睛能看到的范围,顶多也就十里地,看起来天地好像连到一起了;其实并没有连到一起,只是距离远造成的错觉而已。你看日落,其实它并没有落下去,也是距离远造成的错觉。当太阳落到西边的时候,西边的人就会觉得太阳在正中间。不同地方的人,都觉得离自己近的是日出,离自己远的是日落。怎么证明呢?你试试拿个大火把,晚上在平地上走,离你十里远,火光就看不清了;但这并不是火灭了,而是距离太远了。太阳西边落下看不见了,也是这个道理。日月其实并不是圆的,看起来圆是因为离我们太远了。太阳是火之精华,月亮是水之精华。水和火在地下是圆的,那天上为什么也是圆的呢?”

丹阳的葛洪就解释说,《浑天仪注》里写着:“天就像鸡蛋,地就像蛋黄,孤零零地待在蛋清里,天大而地小。天地之间有水,天地各自凭借气体而存在,漂浮在水上运行。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再把它平分,就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下,所以二十八宿一半看得见,一半看不见,天转动就像车轮的轴承一样。”虽然有很多关于天体的理论,但真正精通阴阳之道的却很少。张衡、陆公纪他们这些人,都认为推算七曜(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来推算历法、预测天象的吉凶,用四时八节的气候变化来校对,用漏刻来计时,观测日影的移动,从实际情况中寻找验证,没有比浑天仪更精确的了。

张衡不仅制作了铜制的浑天仪,还在密室里用漏水来驱动它,让观察员关上门来报时。观察员就向灵台的观天者报告说:“璇玑指向的位置,某星刚刚出现,某星已经到达正中,某星现在已经落山了”,都跟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崔瑗为他写的碑铭说:“数术穷尽天地之理,制作巧妙如同造物主,高超的才能和技艺,与神灵相契合。”这都是因为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非常灵验的缘故。

如果说天是圆的,那么天在水里进进出出,就说得通了。所以黄帝的书里说:“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托着天,载着地。 《易经》里也说:“时乘六龙”。阳爻就叫龙,龙是生活在水里的东西,用来比喻天。天是阳性的东西,又进进出出在水里,跟龙很像,所以用龙来比喻它。

圣人仰望天空,观察大地,认为就是这样,所以《晋》卦是坤卦在下,离卦在上,用来证明太阳从地里出来;《明夷》卦是离卦在下,坤卦在上,用来证明太阳落入地里;《需》卦是乾卦在下,坎卦在上,这也是天进入水中的景象。天是金,金和水是相生相克的。天在水里进进出出,怎么会有什么损害,而说它不行呢?

桓君山说:“春分的时候,太阳从卯位升起,酉位落下,这是人的卯酉。天的卯酉,总是对着斗极,也就是天の中心。现在看,它在北边,不在人的头顶上。而春秋分的时候,太阳升起落下却在斗极的南边。如果天是像磨坊的磨盘一样往右转,那么北方就远,南方就近,白天黑夜的时间长度就不应该相等了。”后来他上奏事情等待回复,坐在西边走廊下,因为冷,背都冻僵了。过了一会儿,阳光照过来,背就不冷了。桓君山就对相信盖天说的人说:“如果天像磨坊的磨盘一样往右转,太阳往西走,那么阳光应该照到这走廊稍微往东一点的地方,不应该直接照不到。直接照不到,这是符合浑天说的。浑天才是天的真实形状,这下可以知道了。”这样一来,天在水里进进出出,就没有疑问了。

现在我们看星星,从东方升起,开始的时候离地只有那么一点点。渐渐地往西走,先经过人的头顶,然后继续往西转下去,没有向旁边转。那些在西边的星星,也渐渐地下落消失,没有向北转的。太阳的升起落下也是这样。如果说天是像磨坊的磨盘一样往右转,那么太阳的升起落下也是这样,众星日月都应该随着天一起旋转,先在东方,然后到南方,然后到西方,然后到北方,再回到东方,不应该横着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慢慢地升高,到西方落下,也慢慢地降低,都没有绕到北边去。很明显就是这样,王生你一定坚持认为不是这样,那就太疏忽了。

今天太阳走过的路程有千里之遥,太阳的周长有三千里的范围,中间足以容纳几十颗小星星。如果说太阳是因为离我们越来越远才看不见的,那么即使光亮照不到我们了,我们也应该还能看到太阳的本体,不应该完全消失不见啊。太阳的光芒那么强烈,它的体积又比星星大得多。现在我们能看到最北边的小星星,却看不到在北边的太阳,这就足以证明太阳不是往北走的。如果说太阳是因为离我们越来越远才看不见的,那么在它落山之前,应该会逐渐变小,但实际上太阳在落山的时候反而显得更大,这根本就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表现。王生用火炬来比喻太阳,我也要用你的矛来攻击你的盾牌。拿着火把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火光就会越来越弱,但是日月从升起至落下,大小却并没有变化。王生用火来比喻太阳,真是大错特错了。

再说,太阳落到西方的时候,看起来是慢慢地远离我们,开始的时候还能看到一半,像被横着劈开的镜子一样,一会儿就完全落山了。如果按照王生所说,太阳是往北边移动,那么在它完全落山之前,应该像竖着劈开的镜子一样,而不是像横着劈开的镜子那样。这样说来,太阳落到北方,岂不是太荒谬了吗?还有,月亮的光芒微弱,比太阳离我们远得多。月亮最圆的时候,即使有厚厚的云层遮挡,我们也看不到月亮的本体,但是傍晚仍然很明亮,这是因为月光仍然能够透过云层照射出来。如果太阳绕着西方和北方运行,那么它的光芒也应该像月亮在云层中一样,不应该一到晚上就变得漆黑一片。再说,太阳落山之后,星星和月亮就出来了。这明明说明天地安排日月来分别掌管昼夜,轮流照亮世界。如果太阳每天都出来,那就不应该太阳落山后星星月亮也出来了。

我仔细研究了《河图》和《洛书》,书上都说水和火是阴阳的剩余之气。如果说是剩余之气,那它们怎么能生出日月呢?只能说是太阳精气生火。如果水火是日月所生的,那为什么水火形状不像日月那么圆呢?你看,火是从阳燧(一种取火的工具)里取出来的,阳燧是圆的,但火却不是圆的;水是从方诸(一种盛水的器皿)里取出来的,方诸是方的,但水却不是方的。而且,可以用阳燧从太阳取火,却不能从火中取太阳;可以用方诸从月亮取水,却不能从水中取月亮。这就证明了太阳精气生火,月亮精气生水。王先生还说,是因为距离远所以看起来是圆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月亮初升和将要消失的时候,为什么看起来不圆呢?日食的时候,太阳有时在上,有时在下,有时从侧面出现,有时像镰刀一样,直到消失不见。如果距离远看起来是圆的,那就不应该看到它残缺不全,或者从侧面出现啊。所以,浑天说(天是圆的)是可信的,是有证据的。

接下来说说天文仪器。

《虞书》里说:“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考灵曜》里说:“分寸的日影,代替天气的变化,用来确定四方和圆形。四方和圆形确定之后,再用规和矩来测量。昏明主宰着时间,于是就有了观测天象的玉仪。”郑玄认为玉仪就是浑仪。 《春秋文曜钩》里说:“唐尧即位的时候,羲和就制造了浑仪。”可见,天文仪器的制作历史悠久了。只是历代相传,史官秘而不宣,学者们看不到,所以才议论纷纷。

到了汉朝初年,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人制造了浑仪来推算历法。后来到了和帝时期,贾逵又做了改进,加上了黄道。到了顺帝时期,张衡又制造了浑象,它包含了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还标注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以及其他的星官和日月五星的位置,用漏壶的水力在宫殿里转动,星象的出没与天上的星象相对应。因为它的机关巧妙,还可以在阶下转动瑞轮蓂蓂,随着月亮的盈亏,按照历法开合。

此后陆绩也制造了浑象。到了吴国时期,中常侍庐江王蕃擅长数学,他传授了刘洪的《乾象历》,按照这个历法制造了浑仪,并撰写了论述推算历法的文章,文章里说:

古人认为,天地就像个鸟蛋,天包裹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天地浑圆一体,所以叫浑天。周天有365度589分145秒,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下。天地的两端叫南极和北极。北极高出地面36度,南极深入地下36度,两极相距大约182.5度。以北极为中心,绕行72度的天区,总是能看到的,叫做上规;以南极为中心,绕行72度的天区,总是看不到的,叫做下规。赤道就像天上的腰带,距离南北极各约90.几度。

黄道是太阳运行的路线,一半在赤道外,一半在赤道内。它和赤道在角宿五附近相交(东交点),在奎宿十四附近相交(西交点)。太阳在黄道上离赤道最远的地方,距离赤道大约24度,分别对应斗宿二十一度和井宿二十五度。

冬至的时候,太阳在斗宿二十一度,距离北极约115度。这是太阳最南的时候,距离北极最远,所以影子最长。因为冬至时太阳在斗宿二十一度,所以太阳东出辰宿,西入申宿。冬至这天,太阳在地面上运行约146度,所以白天短;在地下运行约219度,所以夜晚长。从冬至以后,太阳逐渐向北移动,所以影子逐渐变短;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太阳每天的位置也逐渐北移。

到了夏至,太阳在井宿二十五度,距离北极约67度。这是太阳最北的时候,距离北极最近,所以影子最短。因为夏至时太阳在井宿二十五度,所以太阳东出寅宿,西入戌宿。夏至这天,太阳在地面上运行约219度,所以白天长;在地下运行约146度,所以夜晚短。从夏至以后,太阳逐渐向南移动,所以影子逐渐变长;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太阳每天的位置也逐渐南移,最终又回到冬至的状态。斗宿二十一度和井宿二十五度,南北对称,相差48度。

春分那一天,太阳位于奎宿十四度附近,比较强盛;秋分那一天,太阳位于角宿五度附近,就比较弱了。这就是黄赤交点的所在。从南北极到黄道,距离都是九十一度多一点儿。南北两极分别位于斗宿二十一度和井宿二十五度之间,所以白昼长度就处于冬至和夏至之间。奎宿十四度和角宿五度,在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出现,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落下,所以太阳也是卯时出,酉时落。太阳白天在地面上运行,晚上在地下运行,总共行程都是一百八十二度多一点儿,所以白天是五十刻,晚上也是五十刻,这就是昼夜等长。天上的昼夜,以太阳出没为界限;人间的昼夜,则以天明天黑为界限。太阳还没出来两刻半就天亮了,太阳落山两刻半就天黑了,所以夜晚减少了五刻,白天就增加了五刻,因此春秋分的白天是五十五刻。

天体运行规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术士们用计算的方法推算,结果各有不同,所以各家的历法就参差不齐了。《洛书甄曜度》和《春秋考异邮》都记载说:“周天(天球圆周)是一百七十一万千里,一度是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陆绩说:“东西南北的天球直径是三十五万七千里。”这话的意思是说,直径是周长的三分之一。仔细考究一下,直径并非周长的三分之一,而是周长一百四十二分之四十五,那么天球直径就是三十二万九千四百一里一百二十二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

《周礼》记载:“太阳直射的时候,日影长五寸,这叫做‘地中’。”郑众解释说:“土圭(测量日影的仪器)长五寸,在夏至那天立起八尺高的表,它的日影长度与土圭相等,这叫做‘地中’,现在颍川阳城就是这个地方。”郑玄说:“日影在地面上,每千里相差一寸,日影长五寸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在地下大约一万五千里。”以此推算,太阳应该离地面八万里。太阳斜射阳城,那就是天球直径的一半。天体像弹丸一样圆,地球位于天球的中心,而阳城位于地球的中心,那么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昼夜昏明,太阳到阳城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没有盈亏变化。所以就知道,太阳斜射阳城的地方,就是天球直径的一半了。

话说古代的人们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天体的尺寸。他们把地到天的距离算作“句”,设为八万五千里;把太阳到地面的距离算作“股”,设为八万里;把太阳光射到阳城的距离算作“弦”。用勾股定理算出“弦”的长度,是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这是天体直径的一半。再乘以二,就得到天体直径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然后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再约分,得到周天长度是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这比《甄曜度》《考异邮》中记载的五十五万七千三百一十二里要短一些。按照当时的度量,一度大约是 一千四百六里百二十四步六寸四分十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分分之万九千四十九,比旧的度量一千五百二十五里二百五十六步三尺三寸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三十分分之十六万七百三十要短。

黄道和赤道这两个天球上的重要圈子,它们之间相差二十四度。根据阴阳二气的推算,两条道都大约是三百六十五度,所以说天体是圆的,就像个弹丸一样。但是陆绩制作的浑天仪,形状却像个鸟蛋,这就意味着黄道应该比赤道长。陆绩说天体的直径是三十五万七千里,这说明他也认为天体是圆的,但他做的浑天仪却是鸟蛋形状,这前后矛盾啊。

古代的浑天仪,一度用二分来表示,周长是七尺三寸半分。张衡改进后,一度用四分来表示,周长是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后来有人觉得古代的浑天仪太小,上面的星星太密集,张衡改进后的又太大,不好移动,于是又重新制作了一个浑天仪,一度用三分来表示,周长是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

【天文经星】

《洪范传》里说:“清澈明亮,是天的本性。天突然变色,这是常理的改变。天裂开,阳气不足,这是臣子势力强大的征兆。天裂开并且人能看见,就会发生战争,国家灭亡。天上发出声音,最高统治者会忧虑和惊恐。这些都是国家将要发生动乱的预兆。”

马续说:“天文图籍中记载清晰易懂的内容,就是经星常宿,内外官共一百一十八个星官,星数七百八十三颗,都代表着州国、官署、宫殿、器物和各种事物的形状。”

张衡说:“你看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动来动去的有七个,那就是太阳、月亮和五颗行星。太阳是阳气的根本,月亮是阴气的根本,五颗行星是五行之气的精华。其他的星星布满天空,它们的物质起源于大地,精气则来自上天,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各有各的归属。它们在地面上对应着各种事物,在朝廷上对应着各种官职,在人身上对应着各种事情。这些星星按照神灵的排列,可以分成五列,一共是三十五个星官。其中一个位于中央,叫做北斗星。其余四个方向各分布七个星官,一共是二十八宿。太阳和月亮运行,预示着吉凶祸福,五颗行星的运行轨迹,也用来预示祸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共有124个星官,可以命名的星星有320个,总共有2500颗星星,那些微小的星星数量大概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颗。世间万物都在它们的影响下生存,如果没有这些星星,又怎么能统领和治理万物呢?”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史令陈卓把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著的星图汇集起来,一共记录了283个星官,1464颗星星,用来制定历法。现在我简略地介绍一下这些比较明显的星官,作为天官的参考。

【中宫】

话说这北极五星和钩陈六星,都在紫宫里头。这北极星啊,北辰里最尊贵的,那颗纽星,是天的枢纽。天上的运转没个穷尽,日月星辰轮流闪耀,可这北极星却纹丝不动,所以说它“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第一颗星管月亮,是太子;第二颗星管太阳,是帝王,也是太乙星君的座位,说是最赤明的地方;第三颗星管着五星,是庶子。中间那颗星不亮,说明不用人;右边那颗星不亮,太子就有麻烦了。

钩陈呢,是后宫,是天帝正妃的住处,也是天帝常待的地方。北边四颗星叫女御宫,象征着八十一御妻。钩陈星里边那颗星叫天皇大帝,它的神叫耀魄宝,管着所有神仙,拿着万神图。环绕着北极四星的四颗星叫四辅,是辅助北极星,来发布政令的。大帝上面九颗星叫华盖,是遮蔽大帝座位的;华盖下面九颗星叫杠,是华盖的柄。华盖下面五颗星叫五帝内坐,是按照顺序排列着各帝的座位。要是客星跑到紫宫里来,大臣们就有麻烦了。华盖杠旁边六颗星叫六甲,能区分阴阳,配合节气,所以它们在帝旁,用来发布政令,安排农时。

极东边一颗星叫柱下史,管着记录过错;左右史,就是这个意思。柱史星北边一颗星叫女史,是地位比较低的妇人,管着传递消息,所以汉朝有侍史。传舍九星在华盖上面,靠近银河,是宾客的住所,管着胡人入中国的事。客星要是守着它,就要防备奸细和使者,也预示着胡兵要起事。传舍南边银河里的五颗星叫造父,是御官,也叫司马,或者伯乐。这星要是没了,马匹就贵了。它西边银河里九颗星像个钩子似的,叫钩星,这星要是笔直了,地上就要地震了。

天一星在紫宫门右边星的南边,是天帝的神,管着战争,知道人吉凶;太一星在天一星南边,离得很近,也是天帝的神,管着十六个神,知道哪个国家要发生风雨旱涝、战争饥荒、瘟疫灾害。

紫微垣有十五颗星,西边七颗,东边八颗,都在北斗星的北边。其中一颗叫紫微星,是天帝的座位,也是天子的常住之地,掌管着天下的命令和度量衡。其他的星分别叫长垣、天营、旗星,它们是紫微星的护卫,就像天子的臣子一样。宫殿里要是发生兵变,旗星就会直指前方,天子就会亲自带兵出征。

东垣下面五颗星叫天柱,掌管着国家的政教和法律条文。宫门内东南方向的五颗星叫尚书,负责收集臣下的意见,日夜为天子出谋划策;这就像龙的形象一样,龙能听懂臣民的呼声。尚书星西边两颗星叫阴德、阳德,掌管着救济灾民和安抚百姓。宫门左边内侧的两颗星叫大理,负责审判案件。宫门外六颗星叫天床,掌管着天子的寝宫,象征着休息和安乐。西南角外的两颗星叫内厨,掌管着后宫的饮食,负责皇后、妃嫔和太子的饮食起居。东北角外的六颗星叫天厨,掌管着皇家的盛大宴席。

北斗七星在太微垣的北边,是七政的枢纽,也是阴阳的根本。所以它运行在天空中,统领着四方,制定四季,平衡五行。北斗的前四颗星叫璇玑,后三颗星叫玉衡。北斗星也代表着人君,是发布号令的主宰,也代表着帝车,象征着运动。北斗七星分别叫天枢、璇、玑、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为魁,后三颗为杓。天枢代表天,璇代表地,玑代表人,权代表时,玉衡代表音,开阳代表律,摇光代表星。

石氏说:北斗第一颗星是正星,掌管阳德,象征着天子;第二颗星是法星,掌管阴刑,象征着皇后;第三颗星是令星,掌管着灾祸;第四颗星是伐星,掌管着天理,诛杀无道之人;第五颗星是杀星,掌管中央,辅助四方,诛杀有罪之人;第六颗星是危星,掌管着天仓里的五谷;第七颗星是部星,也叫应星,掌管着军事。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颗星主天,第二颗星主地,第三颗星主火,第四颗星主水,第五颗星主土,第六颗星主木,第七颗星主金。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颗星主秦,第二颗星主楚,第三颗星主梁,第四颗星主吴,第五颗星主燕,第六颗星主赵,第七颗星主齐。

北斗七星里的那四颗星叫“魁”,是贵人的牢狱,这代表着天理。辅星在开阳星旁边,帮助北斗星取得成功,就像丞相一样。七政星(指日月五星)明亮,国家就兴盛;辅星明亮,大臣就强盛。“杓”南边的三颗星和“魁”星西边的三颗星,都叫“三公”,负责宣扬教化,协调七政,调和阴阳。

文昌星有六颗,在北斗魁的前面,是天上的六个官府,负责筹划天道。第一颗星叫上将,是大将军,掌管武力;第二颗星叫次将,是尚书,掌管左右;第三颗星叫贵相,是太常,掌管礼仪和文教;第四颗星叫司禄和司中,掌管赏赐功劳和晋升;第五颗星叫司命和司怪,是太史,负责消除灾祸;第六颗星叫司寇,是大理寺卿,辅助管理国家宝库。 这六颗星,第一颗离北斗魁最近,最靠近内阶。如果这六颗星明亮润泽,大小均匀,那就是祥瑞之兆。

文昌星北面的六颗星叫做“内阶”,是天帝的阶梯。“相”星在北斗星的南面。“相”啊,是统领百官,掌管国家教化,辅助帝王治理国家,处理各种事务的。这颗星明亮,就是吉兆。太阳星守在“相”星的西边,代表着大将大臣,掌管警戒和防备。西北的四颗星叫做“势”,这“势”啊,代表着被处以腐刑的人。天牢星有六颗,在北斗魁的下面,也是贵人的牢狱。

太微宫啊,那是天子的宫殿,五帝的座位,也是十二诸侯的府邸。太微宫外面那些星,就是九卿。有人说,太微就像个秤,秤嘛,主要就是用来衡量公平的。它又像是天上的朝廷,负责处理法律法规,监督赏罚,星宿接受天命,众神考核节气,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南边那些星中间的两颗星叫端门。东边那颗叫左执法,代表廷尉;西边那颗叫右执法,代表御史大夫。执法嘛,就是负责揭发和弹劾奸邪之人的。左执法的东边是左掖门,右执法的西边是右掖门。东边那四颗星,最南边那颗叫上相,它北边是东太阳门;第二颗叫次相,它北边是中华东门;第三颗叫次将,它北边是东太阴门;第四颗叫上将,这四颗星合称四辅。西边那四颗星,最南边那颗叫上将,它北边是西太阳门;第二颗叫次将,它北边是中华西门;第三颗叫次相,它北边是西太阴门;第四颗叫上相,这四颗星也叫四辅。东西两边的星如果光芒异常或摇晃,就预示着诸侯要谋反天子了。执法星的位置移动,就意味着刑罚会更加严厉。月亮和五颗行星进入太微宫的轨道,是吉兆。如果它们侵犯了中央的座位,就会导致刑罚。

太微宫西南角外面有三颗星,叫明堂,是天子发布政令的宫殿。明堂西边有三颗星,叫灵台,是观测台,主要用来观测天象,察看祥瑞,预测灾害。左执法的东北方一颗星叫谒者,负责接待宾客。谒者东北方有三颗星,叫三公内坐,是朝会的地方。三公北边有三颗星,叫九卿内坐,负责处理各种事务。九卿西边有五颗星,叫内五诸侯,他们侍奉天子,不回自己的封地。如果辟雍之礼能够顺利举行,那么太微宫和诸侯的星象就会明亮。

黄帝就坐在太微宫里,掌管着枢纽之神。天子行动要符合天意,停止要符合民心,从容不迫地走中庸之道,那么太微宫里五帝的座位就会明亮光辉。如果黄帝的座位黯淡无光,就说明人主应该寻求贤士来辅佐执法,否则就会失去权力。四帝星围绕着黄帝的座位,东方是苍帝,是灵威仰之神;南方是赤帝,是赤熛怒之神;西方是白帝,是白招矩之神;北方是黑帝,是叶光纪之神。

话说天上啊,有个区域叫太微垣,它代表着朝廷。最北边一颗星叫太子,就是皇太子的意思,妥妥的储君。太子旁边一颗星叫从官,那是侍奉太子的臣子。东北方向一颗星叫幸臣,是皇帝的宠臣。再看,端门里面有四颗星叫屏星,它们靠近右执法星,就像挡在宫殿门口一样,起到保护作用。右执法星呢,负责监督和弹劾,所以说,大臣们对皇帝越恭敬,这些星星就越亮越好看。

然后呢,东北方向还有十五颗星,叫郎位,代表着郎官。这郎官啊,周朝叫元士,汉朝就多了,光禄、中散、谏议、议郎、三署郎中,都是这号人物。郎官主要负责保卫工作。要是这些星不亮了,那可不得了,后宫要出事,宠臣要倒霉。要是这些星特别亮,或者有客星来访,那就得小心了,大臣要造反!郎位北边还有一颗星,叫郎将,负责军事装备,掌管武备。再往西边,太微垣的西北方,还有一颗星叫武贲,那是负责皇帝侍卫的骑兵将领。还有七颗星排成像扫帚一样的形状,叫常陈,代表着皇帝的宿卫军队,负责保卫皇宫安全。这些星要是摇晃,皇帝就得亲自出马;星光明亮,说明军队强盛;星光暗淡,军队就弱了。

接下来说三台,一共六颗星,两两排在一起,从文昌星开始,一直排到太微垣。这三台啊,也叫天柱,代表着三公的职位。地上叫三公,天上叫三台,它们掌管着国家的德政和号令。最西边两颗星叫上台,主管寿命;中间两颗星叫中台,主管宗室;东边两颗星叫下台,主管军队,负责宣扬德政,纠正偏差。还有人说,三台就像天上的台阶,玉皇大帝就从这上面走来走去。也有人说,这是泰阶,上阶的上面一颗星代表天子,下面一颗星代表皇后;中阶上面一颗星代表诸侯和三公,下面一颗星代表卿大夫;下阶上面一颗星代表士,下面一颗星代表庶民。这三台啊,就是为了协调阴阳,治理万物的。君臣关系和谐,这些星就正常;要是有变化,就能推测出具体是谁出了问题。

最后,南边还有四颗星叫内平,那是负责执法和审判的官员。中台的北边还有一颗星叫太尊,代表着皇亲国戚。

话说这天上啊,有很多星星,它们都代表着人间的事儿。首先,咱们说说“摄提六星”,这六颗星啊,在北斗七星斗杓的南边,掌管着季节和吉凶。这摄提就像个盾牌一样,护卫着皇帝的座位,还代表着九卿(古代朝廷九个重要的官员)。这六颗星要是亮堂堂的,说明三公(古代朝廷最高的三个官员)都权力很大;要是有客星跑到这儿来,那皇帝就要受制于人了。

再往西边看,有三颗星叫“周鼎”,这三颗星要是出问题,就预示着王朝要衰亡了。“大角星”夹在摄提星中间,这可是天上的“天王座”,也叫“天栋”,掌管着国家大事呢。北边有三颗星叫“帝席”,代表着皇帝的宴会和饮酒;再北边有三颗星叫“梗河”,也就是天上的长矛,也叫“天锋”,代表着胡人的军队。这三颗星要是动荡不安,就意味着会有战争和丧事。要是星星消失了,那国家就要有兵变的危险了。再往北边,一颗星叫“招摇”,也叫“矛楯”;再北边一颗叫“玄戈”,这两颗星都代表着胡兵,跟“梗河”差不多意思。“招摇”和北斗七星的斗杓之间,有个地方叫“天库”,要是星星离开原来的位置,就预示着国库充盈,是祥瑞之兆。如果“招摇”星和“天栋”、“梗河”、“北斗”星连成一线,那胡人就要来中国朝贡了。“玄戈”星还代表着北边的夷族,要是客星来守着它,胡人就会大败。

“天枪三星”在北斗七星斗杓的东边,也叫“天钺”,是天上的武器,在紫微宫的左边,用来抵御外敌。“女床三星”在“纪星”的北边,是后宫的象征,掌管着后宫的事务。“天棓五星”在“女床”的北边,是天子出行的先锋,象征着战争和刑罚,也用来抵御外敌。“天枪”和“天棓”都是为了应对非常情况的,要是其中一颗星不见了,国家就要发生战争了。“扶筐七星”在东边,是盛放桑叶的器具,象征着鼓励养蚕。“七公七星”在“招摇”的东边,是天上的宰相,代表着三公,掌管着七政(古代七种政事)。

“贯索九星”在“七公”前面,是囚禁罪犯的地方,也叫“连索”、“连营”、“天牢”,掌管着法律,用来惩治强暴。“贯索”有个星星叫“牢口”,是监狱的门,要是这门开了,就意味着要赦免罪犯了。九颗星都亮,天下监狱就人满为患;七颗星出现,小赦;六颗星、五颗星出现,大赦。要是这九颗星动荡,就要动用刑罚;要是中间空了,就要改朝换代了。《汉书》里说这有十五颗星。“天纪九星”在“贯索”的东边,代表着九卿,掌管着万事万物的规律,处理诉讼。这九颗星明亮,天下就诉讼多;要是消失了,政事就会败坏,国纪就会混乱;要是散了,就会发生地震山崩。

“织女三星”在天纪的东边,是天上的织女,掌管着丝绸、珍宝等。要是皇帝很孝顺,神灵都高兴,那织女星就会很明亮,天下就会太平。要是“大角星”很亮,布匹就会很贵。“渐台四星”在东边,是临水的台阶,掌管着计时和音乐。“辇道五星”在西边,是皇帝游玩的地方,汉朝的辇道连接着南北宫,这就是它的象征。

话说这天上的星宿啊,可有意思了。你看这左右角间有两颗星,叫作“平道之官”。其中西边那颗叫“进贤”,掌管着朝廷提拔人才的事儿,这可是卿相们发现人才的关键啊!亢宿东边和西边各有四颗星,它们在房宿和心宿的北边,日月五星都得走这条道呢。这房宿就像个门户,专门管着防范那些淫乱放荡的事儿。星星亮堂堂的,那是吉兆;要是月亮和五星来犯,那就有阴谋诡计要发生了。还有一颗星叫“键闭”,在房宿东北角,离钩钤星很近,它管着关锁和钥匙。

天市垣有二十二颗星,在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掌管着权衡轻重和聚集人群的事儿。其中一颗星叫“天旗庭”,管着斩杀和处决的事。要是天市垣的星星又亮又润泽,那这一年庄稼肯定收成好。要是荧惑星来守着它,那就要杀掉不忠的臣子了。要是彗星扫过,那就得搬迁市场,甚至迁都了。要是客星进入天市垣,那就要打仗了;客星离开,则会有贵人去世。

天市垣里还有一颗星叫“帝坐”,在候星的西边,那是天庭啊!这颗星光亮润泽,天子就吉利,命令才能顺利执行。再看“候”星,在帝坐的东北,它负责观察阴阳变化。候星又大又亮,辅臣就强盛,四夷就会臣服;要是候星细小模糊,国家就太平;候星消失了,天子就要失位;候星移动,国家就不安宁。还有“宦者”四星,在帝坐的西南,那是伺候皇帝的那些宦官。星星暗淡,那是吉兆;要是反常,宦官们就要倒霉了。“宗正”二星,在帝坐的东南,那是宗室大臣。要是彗星守着它,或者星光失色,宗正就要出事了;要是客星守着它,就要改换法令。“宗人”四星,在宗正的东边,掌管着记录宗室亲疏关系和祭祀的事儿。宗族有序,那就像美丽的锦绣文章一样井井有条;要是乱了,天子亲属就要出事了;要是客星守着它,贵人就要死了。“宗星”两颗星,在候星的东边,代表着宗室,是辅佐天子的血脉至亲。要是客星守着它,宗室就要不和了。

最后说说“天江”四星,在尾宿的北边,掌管着太阴。要是天江星不全,天下的渡口、河流和关隘就都通行不便了。要是星星明亮又晃动,就要发大水,或者发生大规模战争;要是星星参差不齐,马匹就要涨价了。要是荧惑星来守着它,就要立新王了;客星进入天江,河道就要断绝了。

话说这天上的星星啊,可了不得,它们各有各的职责,关系着人间的大事小情。你看,南斗柄西边有八颗星,叫天籥,掌管着关闭,就像个大锁头似的。再往北,就是建星六颗星,也叫天旗,是天上的都城关卡,关系着谋划大事,也代表着天鼓和天马。南边那两颗星是天库,中间两颗是集市和兵器库,上面的两颗是旗杆。建星和斗宿之间,是三光大道。要是这些星星动荡不安,那人间就要劳碌奔波了。要是月亮的光晕笼罩着它们,就会有蛟龙出现,牛马得病。要是月亮和五星犯着它们,大臣们就会互相倾轧,图谋不轨,还会导致关隘不通,发生大水灾。东南那四颗星叫狗国,代表着鲜卑、乌丸、沃沮这些外族。要是火星停留在那里,外族就要作乱了。狗国北边那两颗星叫天鸡,掌管着时间的变化。

天弁九星在建星北边,是主管市场的官员,能知道市场上的珍宝。这些星要是明亮,就是吉兆。要是彗星撞上它们,粮食就会涨价,囚犯还会起兵造反。河鼓三星和旗九星在牵牛星北边,是天上的战鼓,掌管着军队的战鼓和兵器。也有人说这三星是三个武官,代表着天子的三个将军:中间那颗是大将军,左边那颗是左将军,右边那颗是右将军。左边的星星在南边,所以它负责守卫关隘,抵御外敌,也掌管着军事谋略。旗就是天鼓的旗帜,用来作为象征和标志。左旗九星在鼓的左边。河鼓星要是端正明亮,颜色黄而有光泽,就预示着吉祥;要是位置不正,就要担心战争了。这星要是发怒,马匹就会涨价;要是它动起来,就会发生战争;要是它弯曲,将领就会失策,失去优势。旗星要是错乱,就会天下大乱。旗的末端有四颗星南北排列,叫天桴,是鼓槌的意思。要是这些星不亮,就会导致计时出错。它们靠近河鼓,如果鼓槌和战鼓排列整齐,就都是用来击鼓的。

离珠五星在须女星北边,是须女星的府库,也是女子的星宿。天津九星横跨在银河之中,也叫天汉或天江,掌管着四条大河的渡口和桥梁,负责神灵往来四方。要是其中一颗星不完整,渡口和道路就会不通。

话说天上啊,有二十二颗星叫腾蛇,在营室星的北边,也叫天蛇,管着水里的虫子。还有五颗星叫王良,在奎宿的北边,在黄河里,是天子负责车马的官员。这五颗星里,四颗叫天驷,旁边一颗就是王良,也叫天马。要是这些星动起来了,就预示着要策马奔腾,车马遍野。王良星还代表着桥梁,主管着风雨水道,所以有时候占卜车马,有时候占卜桥梁。要是客星跑到王良星那儿去了,桥就过不去了。王良星前面那颗星叫策星,是王良的马鞭,代表着天子的仆人,在王良星旁边。如果策星跑到马后面去了,那就是策马奔腾,车马遍野的意思了。

然后呢,还有六颗星叫阁道,在王良星前面,是飞升的天路。从紫微宫一直通到黄河,是神仙们乘坐的道路,也有人说,这是天子去别宫游玩走的路。还有一颗星叫傅路,在阁道的南边,是条岔路。东壁星的北边有十颗星叫天厩,是管马的官署,就像咱们现在的驿站一样,负责传递命令,设置驿站,日夜兼程,飞速前进,跟漏壶里的水一样争分夺秒。

再往北看,有十二颗星叫天将军,在娄宿的北边,主管着军队。中间那颗最大的星,是天上最大的将军。南边一颗星叫军南门,管着谁可以进出军营。还有八颗星叫太陵,在胃宿的北边,也叫积京,主管着丧葬之事。积京星上的星很多的话,就说明诸侯有丧事,老百姓生病的多,还会发生战争。太陵星中间那颗星叫积尸,如果它很亮的话,就说明死人像山一样多。北边九颗星叫天船,也叫舟星,是用来渡过难关的。中间那颗星叫积水,预示着水灾。昴宿西边两颗星叫天街,是日月星辰运行的道路,主管着关隘桥梁内外的情况。

最后,还有六颗星叫卷舌,在昴宿的北边,主管着语言,可以知道谁在说坏话。卷舌星弯曲着是吉利的,如果笔直地动起来,天下就会有口舌之争。卷舌星中间那颗星叫天谗,主管着巫医。

话说天上啊,有五车五星和三柱九星,它们都在毕宿的北边。这五车星啊,是五帝的车库,五帝就坐在上面,它掌管着天子的五种兵器,也有人说它掌管着五谷丰登。西北边最大的那颗星叫天库,它主管太白金星,还主管秦国。再往东北看,那颗星叫狱,主管辰星,还主管燕国和赵国。东边那颗星叫天仓,主管岁星,还主管鲁国和卫国。东南边那颗星叫司空,主管填星,还主管楚国。西南边那颗星叫卿星,主管荧惑,还主管魏国。这五颗星要是有什么变化,就根据它主管的方面来占卜吉凶。

至于三柱星,又叫三泉。要是天子能好好举行灵台祭祀,那么五车星和三柱星就会光芒稳定,运行有常。这五车星里面,有一组星叫天潢。天潢南边有三颗星,叫咸池,是鱼池的意思。月亮和五星要是进入天潢,就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天下大乱。五车星南边还有六颗星,叫诸王,可以用来观察诸侯的兴亡。再往西边看,有八颗星叫八谷,主管着五谷丰登。要是八谷星中有一颗星消失了,就意味着有一谷歉收。还有一颗星叫天关,在五车星的南边,也叫天门,是日月运行的通道,它主管边境的事务,也主管着关隘。

要是芒角星出现,就会有战争。如果五星同时在芒角星附近,那就会有很多贵人死去。

东井钺前面四颗星叫司怪,主要负责观察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鸟兽草木的异常现象。如果明智的君主知道了这些灾异,就会修德来保佑国家平安。

司怪星的西北九颗星叫做坐旗,象征着君臣的位次和排列。坐旗星西边四颗星叫做天高,代表着高大的楼台,主要用来观测远方的气象。天高星西边一颗星叫做天河,主要负责观察山林中的妖异变化。南河和北河各有三颗星,夹在东井星的旁边。天高星,也被认为是天的关口,掌管着关隘和桥梁。南河星又被称为南戍、南宫、阳门、越门、权星,主管着火。北河星又被称为北戍、北宫、阴门、胡门、衡星,主管着水。南河和北河之间,是日月五星运行的常规轨道。如果南河和北河出现动荡,中国就会发生战争。

南河三星又叫做阙丘,代表着宫殿门外的景象。东井星北边有五颗星,叫做五诸侯,主要负责监察和警戒,防止意外发生。它们也负责调理阴阳,观察得失,甚至代表着皇帝的心意。这五颗星分别代表着帝师、帝友、三公、博士、太史,这五种人经常帮助皇帝解决疑难问题。如果这五颗星明亮光泽,天下就会大治;如果光芒黯淡,尖角模糊,就预示着灾祸将至。

五诸侯星南边有三颗星叫做天樽,象征着盛放粥食来救济贫苦饥饿的人民。积水星位于北河的西北,是水河,负责供应酒食。积薪星位于积水的东北,负责供应厨房的柴火。水位星四颗,位于积薪星的东边,掌管着水量。如果客星侵犯水位星和火,就会导致洪水泛滥。

轩辕十七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轩辕,是黄帝的神,像黄龙一样;是后妃的主管,也是士人的官职。一颗星叫东陵,一颗叫权星,主管雷雨。最南边那颗大星,是女主人。往北数第一颗星,是夫人,是屏障,也是上将。再往北一颗星,是妃子,是次将。其他的那些星,都是妃嫔之类的。最南边那颗小星,是女官。左边那颗星代表少数民族,是皇后的宗族。右边那颗星代表多数民族,是太后的宗族。这些星应该颜色黄而小,但要明亮。

轩辕星右边的角上,南边有三颗星叫酒旗,是酒官的旗帜,主管宴会和饮食。如果五星都靠近酒旗,天下就会举行盛大的宴会,有酒肉财物赏赐给诸侯和宗室。酒旗南边有三颗星叫天相,是丞相的象征。轩辕星西边有四颗星叫爟,爟就是烽火台的意思,是边境报警的信号。

爟星北边有四颗星叫内平,是主管刑罚的官员,掌管法律的执行。少微四星在太微的西边,是士大夫的位次。也叫处士,是天子的副手,或者说是博士官,也有人说是主管宫门卫戍的。最南边一颗星是处士,第二颗是议士,第三颗是博士,第四颗是大夫。如果这些星又大又黄,就代表贤士很多。月亮和五星如果犯冲或停留在这些星宿,处士和女主人就会有忧患,宰相也会被更换。南边四颗星叫长垣,主管疆域和北方少数民族。荧惑星(火星)进入这里,北方少数民族就会入侵中原;太白星(金星)进入这里,九卿就会有谋反的举动。

【二十八舍】

东方。角宿两颗星是天关,中间是天门,里面是天庭。所以黄道(太阳运行的轨道)经过这里,日月五星都从这里经过。左边的角宿叫天田,主管农业和刑法;它的南边是太阳运行的通道。右边的角宿叫天将,主管军事;它的北边是月亮运行的通道。这三个门,就像房屋的四面墙壁一样。如果这些星明亮而巨大,就代表王道昌盛,贤者在朝;如果这些星动摇或移动,就代表王者要出行了。

亢宿四颗星,是天子内朝的地方,负责处理全国的奏章,审理案件,记录功劳等等。也叫疏庙,主管瘟疫。如果这些星明亮而巨大,就能辅助君主纳谏,天下就会太平。

氐宿四颗星,是王者的宫殿,后妃的住所,是休息和安乐的地方。前面两颗星代表正妻,后面两颗星代表妾室。后面两颗星大,就代表臣子们能够遵从法度。

好家伙,这古文看着就头大!咱们一句一句掰扯掰扯,用大白话讲讲。

首先说“房四星”,这就像皇宫的正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四个辅臣的象征。最下面那颗星是上将,往上依次是次将、次相、上相。南边两颗星是君王的座位,北边两颗星是夫人的座位。这四颗星还代表着四个方向,中间那条线叫天衢,也就是天上的通道,黄道就从这儿过。南边叫阳环,再往南是太阳;北边叫阴间,再往北是太阴。七曜(日月五星)如果沿着天衢运行,天下就太平;要是走阳道,就容易干旱和死人;走阴道,就容易发大水和打仗。这房四星还叫天驷,就是天上的马,主管车驾。南边那颗星叫左骖,依次是左服、右服、右骖。它还叫天厩,主管宫门的开关,是牲畜的仓库。房星亮,说明皇帝英明;骖星大,就要打仗了;星星分散,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北边还有两颗小星叫钩钤,是房星的锁钥,天上的门闩,主管关闭天门。这两颗星明亮又靠近房星,天下就人心齐。房星和钩钤之间如果有星出现或者裂开,就要地震或者河水清澈了。

接下来是“心三星”,这代表着天王的正位。中间那颗星叫明堂,是天子的位置,也叫大辰,主管天下的赏罚。天下要发生变化,都能从心星上看出吉凶。心星明亮又大,天下就团结一心。前面那颗星代表太子,后面那颗星代表庶子。心星不正,皇帝就要失势了。

然后是“尾九星”,这是后宫的场所,妃嫔的住所。最上面那颗星代表皇后,接下来三颗星代表夫人,再下一颗星代表嫔妾。第三颗星旁边还有一颗小星叫神宫,是妃嫔的内室。尾星还代表九个儿子,星星颜色差不多,大小也相近,说明后宫和谐,子孙众多。

再看“箕四星”,这也是后宫妃嫔的住所。它还叫天津,也叫天鸡,主管八方之风。日月星辰如果在箕、东壁、翼、轸这几个星宿,就会刮风。它还主管口舌,主管蛮夷胡貉这些少数民族;所以蛮夷胡貉要作乱,箕星就会先有预兆。

最后是“北斗六星”,这是天上的庙宇,丞相和太宰的座位,主管提拔贤才,授予爵位。它还主管军队,也叫天机。南边两颗星叫魁,是天梁;中间两颗星叫天相;北边两颗星叫天府庭,也代表着寿命的长短。皇帝要有什么事,都要从北斗星上占卜。北斗星明亮,说明王道昌盛,爵禄分明。

话说这天上啊,牵牛星六颗,像个关卡,管着祭祀的事儿。它北边还有两颗星,一颗叫“即路”,一颗叫“聚火”。也有人说,上面那颗星管着道路,下面两颗管着关卡,再下面三颗管着南越。要是这星星摇晃变色,那就得占卜一下了。星星又亮又大,说明王道昌盛,关卡也畅通无阻。

接下来是须女星,四颗星,是天上的少府,管着布帛裁剪、婚嫁这些事儿。“须”啊,是古代对卑贱女子的称呼,这四颗星也代表着妇女们低微的地位。

虚宿两颗星,那是冢宰的官署,管着北方城邑、庙堂祭祀、祈祷这些事,也管着丧葬哭泣。危宿三颗星,管着天府天市和盖房子;其他的占卜跟虚宿差不多。坟墓四颗星,在危宿下面,管着丧葬哭泣,就是坟墓的意思。

营室两颗星,是天子的宫殿,也叫玄宫、清庙,还管着军粮和土木工程。星星明亮,国家就昌盛;要是暗淡无光,祭祀鬼神就不灵验了。离宫六颗星,是天子的行宫,是天子休息隐蔽的地方。

东壁两颗星,管着文章,是天下图书的秘府。星星明亮,王者兴盛,道术昌明,国家人才济济;要是星星失色,大小不一,说明王者好武,读书人没用武之地,图书典籍也隐藏起来;星星动摇,就要有土木工程了。

西边呢,奎宿十六颗星,是天上的武库,也叫天豕或者封豕,管着军队镇压暴乱,还管着沟渠。西南那颗最大的星,是天豕的眼睛,也叫大将,这颗星要明亮才行。

娄宿三颗星,是天上的监狱,管着苑囿、牲畜和祭祀的供品。胃宿三颗星,是天上的粮仓,管着仓库和五谷,星星明亮就天下太平。

昴宿七颗星,是天上的耳目,管着西方和监狱的事儿,也是旄头,也就是胡星。昴宿和毕宿之间是天街,天子出行,旄头和毕宿的星宿会在前面引路,这就是它的意义,也是黄道经过的地方。昴宿明亮,天下监狱就太平;昴宿六颗星都明亮,跟那颗大星一样亮,就要发大水了;七颗星都发黄,就要大规模的战争;一颗星消失,就要有兵灾;星星摇晃,就有大臣下狱,或者有白衣会;要是星星又大又亮,还跳跃似的动,那就是胡兵要大举入侵了。

毕宿八星,主管边防军队和狩猎。其中最大的两颗星分别叫“天高”和“边将”,掌管四方蛮夷的官员。如果这两颗星光亮而巨大,那么边远地区就会进贡,天下太平;如果这两颗星失色,则边防军队就会发生叛乱。毕宿下面还有一颗小星,叫“附耳”,它主管着听取各种信息,侦察过失和邪恶,观察不祥之兆。这颗星明亮,则国内出现小问题,会有盗贼,边境告急,外国会反叛;如果它移动,则奸佞小人会兴风作浪。月亮进入毕宿,就会多雨。

觜宿有三颗星,是三军的象征,是军队的仓库和后勤保障部门,主管着军队物资的储备和收敛万物。如果这三颗星明亮,则军队的物资储备充足,将领们也能够掌握权力;反之则不吉。

参宿有十颗星,分别被称为“参伐”、“大辰”、“天市”、“鈇钺”,主管着斩杀和收割。它还代表着天上的监狱,主管着杀伐之事,也主管着权衡,所以能平息纠纷,掌管边境城市,是九译之地,因此不希望它移动。参宿象征着白色的野兽,其中三颗星横向排列,代表着三位将军:东北方的那颗星是左肩,代表左将军;西北方的那颗星是右肩,代表右将军;东南方的那颗星是左足,代表后将军;西南方的那颗星是右足,代表偏将军。所以《黄帝占》说参宿对应着七位将军。中央的三颗小星被称为“伐”,是天上的都尉,主管着胡人、鲜卑、戎狄等国家,所以不希望它明亮。如果七位将军对应的星都明亮巨大,则天下兵强马壮;如果王道缺失,则参宿的芒角就会张开。如果“伐”星明亮与参宿其他星等亮,则大臣们都会图谋不轨,兵变就会发生。参宿失色,军队就会溃败;参宿的芒角动摇,边境就会告急,发生战争,会有斩杀之事;参宿移动,则客军会攻打主人。如果参宿的左足进入玉井,则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秦国会有大水,可能会有丧事,山石也会发生怪异现象。参宿异常,则君王与臣子之间会发生矛盾。

南方,东井有八颗星,是天上的南门,黄道经过此处,是天上的亭舍和守卫,主管着水利工程和衡量,是法律法规所衡量的地方。如果王者能够公平地运用法律,那么井宿的星就会明亮而整齐排列。“钺”是一颗星,位于井宿之前,主管着监察淫乱奢侈的行为并加以斩杀。所以不希望它明亮,如果它与井宿一样明亮,则会对大臣动用刑法。月亮宿在井宿,则会有风雨。

话说这天上啊,有五颗鬼星,就像天上的眼睛一样,能看清一切,奸诈阴谋都逃不过它的法眼。东北那颗星管着马匹,东南那颗管着军队,西南那颗管着布匹绸缎,西北那颗管着金银珠宝,这些都是根据情况变化来占卜的。中间那颗星呢,管着死人,跟丧葬祭祀有关,也有人说它管着刑罚,主斩杀。鬼星明亮,庄稼就丰收;鬼星不亮,百姓就四散逃亡。要是鬼星忽明忽暗,那就更糟糕了,会引起战争,大臣被杀。

接下来是柳宿,八颗星,是天上的厨房,掌管饮食,调和各种滋味,还管着雷雨。

然后是七星,也叫天都,管着衣服和刺绣,还管着紧急的战事和盗贼。这七星明亮,说明王道昌盛;要是暗淡无光,贤良之士就不会在朝中任职,天下就会一片混乱。

张宿,六颗星,掌管珍宝、宗庙祭祀用的东西和衣服,还管着天上的厨房,掌管饮食赏赐。这星明亮,说明王者能行五礼,得到上天的眷顾。

翼宿,二十二颗星,是天上的乐府,掌管歌舞戏乐,还管着边远地区的夷狄和海外宾客。这星明亮,礼乐就会兴盛,四夷都会来朝贡;要是这星动荡不安,蛮夷就会来侵犯,天子就得带兵出征。

轸宿,四颗星,是主管后勤的官员,辅佐君王,掌管车马和运输。军队出征,都要看轸宿的星象。它还管着风和丧葬。轸宿明亮,说明车马齐备;要是它动荡,说明车马就要被使用了。轸宿旁边还有两颗星叫辖星,代表着王侯,左边的辖星代表同姓王侯,右边的代表异姓王侯。这两颗星明亮,就预示着大规模的战争;要是远离轸宿,那就凶险了;要是辖星升起,南蛮就会入侵。轸宿中间还有一颗星叫长沙星,代表寿命,明亮则寿命长,子孙兴旺。还有一种说法,车没有辖,国家就有忧患;轸宿聚集,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除了这二十八宿,天上还有其他的星官呢。

比如库楼十星,六颗大的叫库,四颗小的叫楼,在角宿的南方。有人说它是天上的仓库,是存放兵车的地方。旁边还有十五颗星,三个三个地聚在一起,像柱子一样;中间还有四颗小的星,叫衡,掌管着陈兵布阵。东北有两颗星叫阳门,掌管着守卫关隘;南门二星,在库楼的南边,是天上的外门,掌管着守卫军队。还有两颗平星,在库楼的北边,掌管着天下的法律和监狱,是廷尉的象征。天门二星,在平星的北边。

亢宿南边有七颗星叫折威,掌管着斩杀;顿顽二星,在折威的东南,掌管着审问囚犯,察看他们的真伪。

二十七星组成的骑官星宿,位于氐宿的南方,就像天子的武贲军队一样,掌管着宿卫。最东边的那颗星是骑阵将军,是骑兵将领。南边三颗星是车骑,是掌管车马的将领。而东北方向的三颗星是阵车,是负责革车的。

十二颗星组成的积卒星宿,位于房宿和心宿的南方,主要负责保卫工作。如果其他星星靠近它,就意味着近臣要被诛杀。在积卒星宿西北方向,还有两颗星叫从官星。

龟星五颗星,位于尾宿的南方,主要用来占卜吉凶。傅说星位于尾宿之后,傅说掌管着祭祀和祝祷,是巫官。鱼星位于尾宿之后河中,掌管着阴事,并且能预知云雨的时节。

杵星三颗星,位于箕宿的南方,代表着舂米的杵。如果客星进入杵臼(杵和臼),天下就会有急事发生。糠星位于箕宿的舌头前方,杵星的西北方向。

鳖星十四颗星,位于南斗的南方。鳖是水中的动物,归属于太阴。如果有星星靠近它,就预示着白衣会发生,并且掌管着水利。农丈人星位于南斗的西南方,是位老农,掌管着农业生产。狗星两颗星,位于南斗魁星的前面,负责看守吠叫。

天田九星,位于牛宿的南方。罗堰九星,位于牵牛星的东方,是用来蓄水灌溉的设施,就像马一样,用来堵塞积水,灌溉沟渠。九坎九星,位于牵牛星的南方,坎指的是沟渠,用来引导泉水,疏通积水,使沟渠畅通。九坎之间还有十颗星叫做天池,有的也叫三池或天海,掌管着田地的灌溉。

虚宿南边两颗星叫做哭,哭星东边两颗星叫做泣,哭泣二星都靠近坟墓。泣星南边十三颗星叫做天垒城,形状像贯索一样,代表着北方的狄零、匈奴。南边两颗星叫做盖屋,是掌管宫室建造的官员。再往南四颗星叫做虚梁,是陵墓和庙宇所在的地方。

羽林星群,一共四十五颗星,在营室星的南边。它被称为天军,掌管军队和骑兵,也掌管翼王的星象。垒壁阵星群,十二颗星,在羽林星的北边,是羽林星的城墙和营垒,掌管军队防卫和营地防御。如果这五颗星(指天军中的五颗星)中有星出现异常,就预示着将要发生兵变,尤其荧惑、太白、辰星这三颗星的异常最为凶险。

北落师门只有一颗星,位于羽林星的西南方。 “北”指它位于北方星宿;“落”指天上的藩篱;“师”指军队;“师门”就相当于军营的大门。长安城北门叫做北落门,就是以此为象形的。这颗星主要用来观测兵变征兆。有星守护着它,如果敌人入侵塞内,就会发生兵变。北落师门的西北有十颗星,叫做天钱。北落师门的西南方一颗星叫做天纲,掌管军营的帐篷。北落师门的东南方九颗星叫做八魁,掌管征调禽兽。

天仓星群,六颗星,在娄宿的南边,代表着储存谷物的仓库。南边四颗星叫做天庾,是储存粮食的地方。天囷星群,十三颗星,在胃宿的南边。“囷”是仓库的意思,掌管供应御用粮食。天廪星群,四颗星,在昴宿的南边,也叫天廥,掌管储存黍稷来供奉祭祀;《春秋》里说的御用粮仓,就是指这个星象。天苑星群,十六颗星,在昴宿和毕宿的南边,是天子的苑囿,养育禽兽的地方。天苑南边十三颗星叫做天园,是种植果蔬的地方。

毕宿附耳的南边八颗星叫做天节,掌管使臣所持的节杖。天节的下面九颗星叫做九州殊口,代表着了解各地风俗的官员,以及负责翻译的人。参旗星群,九颗星,在参宿的西边,也叫天旗或天弓,掌管弓弩的张弛,以及预警和应对危难。玉井星群,四颗星,在参宿左足的下面,掌管供应厨房用水。西南九颗星叫做九游,是天子的旗帜。玉井星群的东南方四颗星叫做军井,是军队行军途中的水井。军井还没找到,将领就不说渴,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军市星群,十三颗星,在参宿的东南方,是天军交易的市场,使物资流通。野鸡星,一颗星,预示着变怪,位于军市之中。军市的西南方两颗星叫做丈人,丈人星的东边两颗星叫做子,子星的东边两颗星叫做孙。

东井西南那四颗星叫水府,掌管着水利方面的事务。东井南边围墙东面的那四颗星叫做四渎,是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精气所在。狼星一颗,位于东井的东南方向。狼星象征着侵略,主凶险,颜色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移动。北边七颗星叫天狗,掌管着钱财。弧星九颗,在狼星的东南,是天上的弓,负责抵御盗贼,总是对着狼星。如果弧矢星的位置移动异常,就预示着盗贼猖獗,胡人将大举入侵。狼星和弧星同时出现,就会危害到胡人,天下也会大乱。还有说法是,天弓张开,天下就要打仗了。弧星南面六颗星是天社,传说共工氏的儿子句龙能够治理水土,所以人们祭祀他,并把他配享社稷,他的精气就化成了这些星。老人星一颗,在弧星的南边,也叫南极星,每年秋分那天早上出现在丙位,春分那天晚上消失在丁位。它出现就代表天下太平,象征着长寿兴盛,人们会在秋分那天在南郊祭祀它。

柳宿南边六颗星叫做外厨。外厨南边一颗星叫做天纪,掌管着禽兽的牙齿。稷星五颗,在七星的南边。稷,是农官的名称,取百谷之长作为它的名称。张宿南边十四颗星叫做天庙,是天子的祖庙。如果客星出现在天庙附近,祭祀官员就会有灾祸。翼宿南边五颗星叫做东区,代表着蛮夷之星。轸宿南边三十二颗星叫做器府,是乐器的府库。青丘七星,在轸宿的东南,是蛮夷国家的名称。青丘西边四颗星叫做土司空,掌管着疆界,也叫司徒。土司空北边两颗星叫做军门,掌管着军营、哨所、军旗等等。

【天汉起没】

天汉星河从东方升起,穿过尾宿和箕宿之间,这部分叫做汉津。它分为两道,南边的一道经过傅说、鱼、天籥、天弁、河鼓,北边的一道经过龟,穿过箕宿的下方,然后连接南斗的魁星和左旗,到达天津的下方与南边的一道汇合。然后向西南方向延伸,又分出两道夹着匏瓜,连接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傅路、阁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然后向南延伸,连接五车,经过北河的南边,进入东井的水位,然后向东南延伸,连接南河、阙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的南边消失。

【十二次度数】 (此处为诗词对联,无需翻译)

咱们来聊聊古代的天文划分,一共分了十二个区域,就像十二个小区一样。班固在《三统历》里把这十二个区域和十二个野(古代的行政区域)对应起来,说得最详细了。费直根据《周易》,蔡邕根据《月令章句》也分别解释过,不过他们俩说的顺序有点不一样。后来魏国的太史令陈卓又根据各个郡国的观测数据整理了一份,我把这些都放在一起,按顺序排列一下。

首先,从轸宿十二度到氐宿四度,这片区域叫寿星,对应着辰星在辰位,是郑国的分野,属于兖州。费直在《周易分野》里说寿星是从轸宿七度开始的,而蔡邕在《月令章句》里说是从轸宿六度开始的。

接下来,从氐宿五度到尾宿九度是区域叫大火,辰星在卯位,是宋国的分野,属于豫州。费直认为大火是从氐宿十一度开始的,蔡邕则认为是从亢宿八度开始的。

然后是尾宿十度到南斗十一度,这块区域叫析木,辰星在寅位,是燕国的分野,属于幽州。费直说析木是从尾宿九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尾宿四度开始的。

从南斗十二度到须女七度是星纪,辰星在丑位,是吴越两国的分野,属于扬州。费直认为星纪是从斗宿十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斗宿六度开始的。

从须女八度到危宿十五度是玄枵,辰星在子位,是齐国的分野,属于青州。费直说玄枵是从须女六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须女二度开始的。

从危宿十六度到奎宿四度是诹訾,辰星在亥位,是卫国的分野,属于并州。费直认为诹訾是从危宿十四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危宿十度开始的。

从奎宿五度到胃宿六度是降娄,辰星在戌位,是鲁国的分野,属于徐州。费直说降娄是从奎宿二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奎宿八度开始的。

从胃宿七度到毕宿十一度是大梁,辰星在酉位,是赵国的分野,属于冀州。费直认为大梁是从娄宿十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胃宿一度开始的。

从毕宿十二度到东井十五度是实沈,辰星在申位,是魏国的分野,属于益州。费直说实沈是从毕宿九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毕宿六度开始的。

从东井十六度到柳宿八度是鹑首,辰星在未位,是秦国的分野,属于雍州。费直认为鹑首是从井宿十二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井宿十度开始的。

最后,从柳宿九度到张宿十六度是鹑火,辰星在午位,是周国的分野,属于三河地区。费直说鹑火是从柳宿五度开始的,蔡邕说是从柳宿三度开始的。

话说,从张宿十七度到轸宿十一度,这片天区叫做鹑尾,对应着地上的巳地,是楚国的分野,属于荆州。费直的星位在张宿十三度,蔡邕的星位在张宿十二度。

接下来是各个州郡的星宿对应情况,陈卓、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他们都这么说:角、亢、氐三宿对应郑国,兖州地区:东郡在角宿一度,东平、任城、山阳在角宿六度,泰山在角宿十二度,济北、陈留都在亢宿五度,济阴在氐宿二度,东平在氐宿七度。

房、心二宿对应宋国,豫州地区:颍川在房宿一度,汝南在房宿二度,沛郡在房宿四度,梁国在房宿五度,淮阳在心宿一度,鲁国在心宿三度,楚国也在房宿四度。

尾、箕二宿对应燕国,幽州地区:凉州在箕宿十度,上谷在尾宿一度,渔阳在尾宿三度,右北平在尾宿七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都在尾宿十度,涿郡在尾宿十六度,渤海在箕宿一度,乐浪在箕宿三度,玄菟在箕宿六度,广阳在箕宿九度。

斗、牵牛、须女三宿对应吴、越,扬州地区:九江在斗宿一度,庐江在斗宿六度,豫章在斗宿十度,丹杨在斗宿十六度,会稽在牵牛宿一度,临淮在牵牛宿四度,广陵在牵牛宿八度,泗水在须女宿一度,六安在须女宿六度。

虚、危二宿对应齐国,青州地区:齐国在虚宿六度,北海在虚宿九度,济南在危宿一度,乐安在危宿四度,东莱在危宿九度,平原在危宿十一度,菑川在危宿十四度。

营室、东壁二宿对应卫国,并州地区:安定在营室一度,天水在营室八度,陇西在营室四度,酒泉在营室十一度,张掖在营室十二度,武都在东壁一度,金城在东壁四度,武威在东壁六度,敦煌在东壁八度。

奎、娄、胃三宿对应鲁国,徐州地区:东海在奎宿一度,琅邪在奎宿六度,高密在娄宿一度,城阳在娄宿九度,胶东在胃宿一度。

最后,昴、毕二宿对应赵国,冀州地区:魏郡在昴宿一度,钜鹿在昴宿三度,常山在昴宿五度,广平在昴宿七度,中山在昴宿一度,清河在昴宿九度。

信都地区被毕宿星影响三年,赵郡地区被影响八年,安平地区四年,河间地区十年,真定地区则长达十三年。

这记录的是魏国和益州的情况,广汉地区受觜宿星影响一年,越巂地区三年,蜀郡地区受参宿星影响一年,犍为地区三年,牂柯地区五年,巴郡地区八年,汉中地区九年,益州地区七年。

接下来是秦国雍州的情况,受东井和舆鬼星影响的地区分别是:云中地区受东井星影响一年,定襄地区八年,雁门地区十六年,代郡地区二十八年,太原地区二十九年,上党地区受舆鬼星影响两年。

最后是周朝的三辅地区,以及楚国的荆州地区。弘农地区受柳宿星影响一年,河南地区受七星宿影响三年,河东地区受张宿星影响一年,河内地区受张宿星影响九年。南阳地区受翼宿星影响六年,南郡地区十年,江夏地区十二年,零陵地区受轸宿星影响十一年,桂阳地区六年,武陵地区十年,长沙地区则长达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