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皇帝们就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民族,他们是淳维、伯禹的后代,这可不是什么异类啊!他们穿着兽皮衣服,吃肉喝奶,却能震惊中原地区,可见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老天爷也没打算惩罚他们,所以他们的部落越来越多。他们的风俗习惯很粗犷,性情也比较奔放,以前的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轩辕皇帝担心他们会扰乱秩序,所以才出兵征讨;武王把他们安置在荒远的地方,跟野兽差不多。他们在寒冷的野外,观察月亮和风向,寻找机会兴风作浪,乘虚而入,肆意侵略,边境的城池一刻不得安宁,老百姓都没个安定的家。孔子说过:“要不是管仲,我恐怕就要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敞开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好好训练军队,才能让军队井然有序,边境安定了,国内才能太平。所以说,燕国在造阳郊外筑城,秦国在临洮险要之地修筑城防,翻越天山,阻断地脉,占据玄菟,控制黄河,都是为了防止夷狄扰乱中原,他们的防备措施做得如此周全。
汉宣帝开始接纳呼韩邪单于,让他居住在亭障,委以侦察守望的任务,这才开始缓解了与戎狄的冲突。光武帝也把南方的几万户人家迁徙到西河,后来又迁到五原,连绵七郡。董卓作乱的时候,汾河、晋水一带就变得空荡荡的了。郭钦给武帝上书,江统给惠帝献策,他们都认为魏国处在戎狄的包围中,都城也靠近边境,建议把都城迁到远离沙塞的地方,恢复殷商周朝时的疆域。江统担心的是并州各郡,郭钦担心的是盟津。他们还在说话呢,元朝的海军就已经到了。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晋朝的卿大夫们正是因为这样才遭受了耻辱。元聪发兵东进,占领了齐地;元曜挥师西进,越过了陇山,攻陷了两个都城,俘虏了上百万百姓。天子只能在长江边上抵抗,依托险要的地形,回头看看中原,却无力回天,只好把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放弃了。胡人乘机作乱,晋朝的官员有的因为路途遥远而迟迟不敢出兵,有的则效仿胡人的做法。
话说刘元海在惠帝永兴元年,占领了离石,自称汉王。这可是个开头。
过了九年,石勒占据了襄国,称帝建立了赵国。张氏家族早些年就控制了河西地区,而这一年,也就是石勒称帝后三十六年,张重华也自称凉王,自立为王。 第二年,冉闵在邺城称帝,建立魏国。 紧接着一年后,苻健在长安称帝,建立秦国。慕容氏家族早些年就在辽东称王称霸,这一年,也就是苻健称帝后的第二年,慕容儁也开始称帝了。
又过了三十一年,后燕的慕容垂占据了邺城。两年后,西燕的慕容冲占据了阿房宫。 就在同一年,乞伏国仁占据了枹罕,自称秦王。 一年之后,慕容永占据了上党地区。 同样在这一年,吕光占据了姑臧,称帝建立了凉国。
再过十二年,慕容德占据了滑台,建立了南燕。 这一年,秃发乌孤占据了廉川,建立了南凉;段业占据了张掖,建立了北凉。 三年后,李玄盛占据了敦煌,建立了西凉。 一年后,沮渠蒙逊杀了段业,自己也称帝建立了凉国。 四年后,谯纵在蜀地称帝,自称成都王。 两年后,赫连勃勃占据了朔方,建立了大夏。 又过两年,冯跋杀了离班,占据了和龙,建立了北燕。
总之,天下分崩离析,十个地方九个都乱了套,各个割据势力都忙着称帝称王,建立自己的国家,不管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卷入了这场混战。 这些人有的占据都城,有的控制着好几个州,个个雄心勃勃,到处征战,打仗打得昏天黑地,死伤无数。 这乱七八糟的一百三十六年战乱,刘元海可算是罪魁祸首啊!
刘元海,是匈奴人,是冒顿单于的后代。他名字跟汉高祖刘邦的名字犯冲了,所以大家就叫他的字。话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把自己的宗女嫁给冒顿单于当公主,还跟冒顿单于结拜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后代就都跟着姓刘了。
建武年间,乌珠留若鞮单于的儿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匈奴单于,搬到了西河美稷,也就是现在的离石左国城,那地方就是当年南匈奴单于的王庭。到了中平年间,匈奴单于羌渠派他儿子于扶罗带兵帮助汉朝,一起平定了黄巾起义。结果羌渠单于被自己人给杀了,于扶罗就带着他的部众留在汉朝,自己当了单于。正赶上董卓作乱,于扶罗就带着兵攻打太原、河东,最后驻扎在河内。于扶罗死后,他弟弟呼厨泉继位,立于扶罗的儿子豹为左贤王,这个豹就是刘元海他爹。
曹操把匈奴人分成五部,让豹当左部帅,其他几部的大帅也都是姓刘的。到了太康年间,政府又重新设置了都尉,左部住在太原的兹氏,右部住在祁县,南部住在蒲子,北部住在新兴,中部住在陵县。虽然刘氏族人分居五部,但他们都住在晋阳汾河两岸。
豹子的妻子呼延氏,在魏嘉平年间,去龙门祈求生个孩子。没过多久,一条大鱼,头上长着两个角,摆动着鱼鳍,跃动着鳞片,游到了祭祀的地方,过了一会儿才离开。巫师和占卜的人都觉得很奇怪,说:“这是祥瑞啊!”
那天晚上,呼延氏梦见白天看到的鱼变成了人,左手拿着一样东西,大概有半个鸡蛋那么大,光彩非常奇特,递给了呼延氏,说:“这是太阳的精气,服用它就能生下贵子。”呼延氏醒来后把梦告诉了豹子,豹子说:“这是吉兆啊!我以前跟随邯郸张冏的母亲司徒氏学习相术,她说我将来会有贵子孙,三代之后一定会兴盛发达,这梦境和相术的预言完全符合啊!”
从那以后,过了十三个月,呼延氏生下了元海。元海的左手掌上天生就写着他的名字,于是就用这个名字给他命名。元海从小聪明颖慧,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痛哭捶胸,悲痛欲绝,哭声哀恸,感动了周围的邻居,宗族部落的人都对他赞叹不已。当时的司空太原王昶等人听说后,都派人来慰问并送来了祭奠的礼物。
元海从小就喜欢学习,拜上党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这些书他都几乎背诵下来了;《史记》、《汉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也都广泛涉猎。他曾经对同门师兄弟朱纪、范隆说:“我每次看史书,总是鄙视那些只会打仗却不懂文治的武将,比如随、陆,还有那些只会治军却缺乏文采的功臣,比如绛侯周勃、灌婴。治国安邦之道,需要文武兼备,不懂得一件事,都是君子所耻辱的。这两个人,随、陆,遇到高祖刘邦却不能建立封侯的功业;绛侯周勃、灌婴,辅佐太宗皇帝却不能开创兴办学校的盛举,真是可惜啊!”于是,元海开始学习武艺,技艺超群,臂力惊人,善于射箭,身长八尺四寸,胡须长三尺多,胸口长有三根赤红色的毫毛,长三尺六寸。
屯留的崔懿之、襄陵的公师彧等人,都是相术高手,他们见到元海后,都非常吃惊,互相说道:“这个人相貌非常奇特,我们以前从未见过!”于是他们非常敬重元海,和他结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太原王浑虚怀若谷地与他交朋友,并让自己的儿子王济拜元海为师。
话说咸熙年间,刘元海在洛阳当差,晋文帝对他特别器重。等到泰始年以后,王浑又多次在晋武帝面前夸赞刘元海。武帝召见刘元海,和他聊了聊,非常高兴,对王济说:“刘元海这人的仪表、见识和判断力,即使是汉朝的张骞和金日磾也比不上啊!”王济回答说:“刘元海的仪表、见识和判断力确实像陛下说的那样,但他文武才能比那两个人强远了去了!陛下要是让他负责东南战事,平定吴国还不是小菜一碟?”武帝表示赞同。
孔恂和杨珧站出来说:“我们觉得刘元海的才能,现在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陛下要是给他的人马太少,肯定办不成事;要是给他太多权力,平定吴国后,他恐怕就不再回北方了。毕竟不是我们自己人,心里肯定有二心。让他继续管着原来的部队,我们私下里替陛下担心啊!要是给他天险之地作为根据地,恐怕也不妥吧!”武帝听了,沉默不语。
后来秦州和凉州都丢了,武帝开始跟将领们商量对策。上党人李憙说:“陛下要是能调动匈奴五部的人马,给刘元海一个将军的头衔,挥师西进,就能在短期内拿下凉州!”孔恂说:“李将军的建议,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李憙一听就急了:“用匈奴人的勇猛,加上刘元海的军事才能,再拿着陛下的圣旨去打仗,还有什么办不好的?”孔恂说:“要是刘元海真能平定凉州,杀了树机能,恐怕凉州反而会出事。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就不会再甘心待在池塘里了。”武帝听了孔恂的话,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王弥从洛阳回并州,刘元海在九曲河边为他饯行。他哭着对王弥说:“王浑、李憙因为在老家有点名气,互相吹捧,那些小人就利用他们来陷害我,这根本不是我的本意,只会害了我自己。我本来就没想过做官,只有你明白我的苦衷。我恐怕要死在洛阳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说着,他慷慨激昂,悲从中来,痛饮狂歌,声音响亮,在场的人都跟着流泪。齐王司马攸当时也在九曲河边,听说后赶紧派人去看,看到刘元海在那里,就跑去告诉武帝说:“陛下不除掉刘元海,恐怕并州都待不久了!”王浑出来说:“刘元海是个忠厚长者,我替他担保。再说大晋现在正想跟各民族和睦相处,用恩德来感化他们,怎么能因为无端的猜疑而杀害忠臣呢?这样会显得大晋的德行不广!”武帝说:“王浑说的对!”
豹子死了,元海就接替他当了左部帅。到了太康年间末期,他又被任命为北部都尉。他严明法纪,禁止奸邪行为,为人慷慨大方,待人真诚,所以五部里的优秀人才都纷纷来投奔他。幽州、冀州的名士,还有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不远千里也来拜访他。杨骏执政的时候,提拔元海做了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还封他为汉光乡侯。元康年间末期,因为部下有人叛乱逃到塞外,元海被免了官。
后来成都王颖镇守邺城,又推荐元海担任宁朔将军,负责监察五部的军事。惠帝失去政权,盗贼四起,元海和他的族叔,原来的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秘密商量说:“以前我们先祖和汉朝结为兄弟之国,同甘共苦。自从汉朝灭亡以后,魏晋两朝相继兴起,我们单于虽然有名号,却已经没有一寸土地的领地了,从诸王到诸侯,都沦为普通百姓。现在司马氏内部互相残杀,天下大乱,正是我们恢复国家,重建家业的好时机啊!左贤王元海才能出众,气度非凡,要是上天不让他重振单于的威名,那可真是辜负了他!”于是他们暗中推举元海为大单于。
然后派他的手下呼延攸去邺城,把他们的计划告诉成都王颖。元海请求回去奔丧,颖不同意。于是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招集五部人马,联合宜阳地区的胡人,表面上说是响应颖,实际上却是背叛他。
颖是皇太子,他任命元海当太子的屯骑校尉。惠帝要打颖,军队驻扎在荡阴,颖就封元海为辅国将军,让他负责北城的防守。结果军队打败了,颖又把元海升为冠军将军,封他为卢奴伯。并州刺史东嬴公腾和安北将军王浚起兵攻打颖,元海对颖说:“现在这两个家伙这么嚣张,兵力超过十万,恐怕咱们的禁军和洛阳附近的百姓军队挡不住他们,请殿下让我去跟五部(指鲜卑五部)联络,一起抵抗外敌。”颖说:“五部的人马能保证调动得来吗?就算能调动,鲜卑、乌丸骑兵来去如风,哪那么容易对付啊?我想带着皇帝回洛阳,躲避他们的锋芒,然后慢慢地向全国发号施令,用恩威并施的方法来对付他们。你认为怎么样?”
元海说:“殿下是武皇帝的儿子,对皇室有很大的功劳,威望很高,天下人都敬仰您,谁不想为殿下赴汤蹈火呢?哪里会调动不了军队呢!王浚那小子,东嬴那个老家伙,他们怎么可能跟殿下抗衡呢!殿下您一离开邺城,就显得软弱,还能回到洛阳吗?就算回到洛阳,您的权力也不再属于您了。写信发檄文,谁会听您的呢!再说东胡人的凶悍程度也不比五部强,我希望殿下您能好好安抚将士,稳定军心,我一定能带领两部人马击败东嬴,三部人马消灭王浚,这两个家伙的头很快就能挂起来!”颖很高兴,任命元海为北单于,参与丞相的军事决策。元海到了左国城,刘宣等人给他加上了大单于的称号,不到二十天,军队就达到了五万人,都聚集在离石。
王浚派将军祁弘带领鲜卑军队去攻打邺城,结果颖帝战败了,带着皇帝南逃到洛阳。元海说:“颖帝不听我的话,自己溃败逃跑,真是个没用的家伙!但是,我已经和他商量过了,不能不救他。”于是,他命令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人率领两万步骑兵去讨伐鲜卑。
刘宣等人极力劝谏说:“晋朝暴虐无道,奴役我们,所以右贤王猛非常愤怒。现在晋朝的统治还没完全崩溃,如果贸然行动,大事不成,右贤王就会像以前一样惨败,这将成为单于的耻辱。如今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这是上天厌弃晋朝,把机会给了我们。单于您积德行善,深受晋朝百姓敬服,正是应该兴盛我们的民族,恢复呼韩邪单于的功业的时候,鲜卑、乌丸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援军,为什么要去帮助敌人呢?!现在上天把这个机会给了我们,我们不能违背。违背天意是不吉利的,违背民心是不会成功的;上天给予的机会不抓住,反而会受到惩罚。希望单于不要犹豫。”
元海说:“好。就像修建高大的山冈和险峻的山峰,怎么能去做堆积小土堆的事呢!帝王的产生哪里有常理呢?大禹是西戎人,周文王是东夷人,关键在于德行得到上天的认可罢了。现在我手下有十多万人马,每个人都能抵得上十个晋军士兵,只要我们挥师前进,就能打垮晋军,就像拉断枯枝一样容易。最好的结果是能成就像汉高祖那样的功业,最差也能像魏国那样。当然,晋朝百姓未必都会支持我。汉朝统治天下时间很长,恩德深入人心,所以刘备虽然只占据一州之地,也能与天下抗衡。我又是汉朝的外甥,和他们约定为兄弟,哥哥死了弟弟继承,不是很正常吗?而且还可以称汉,追尊后主刘禅,来争取民心。”于是,元海迁都到左国城,有很多远方的人前来归附,人数达到了几万。
永兴元年,元海在南郊设坛,自己称帝,当上了汉王。他下令说:“想当年,我们太祖高皇帝凭借神武之勇,开创了伟大的基业;太宗孝文皇帝以仁德治国,使汉朝更加繁荣昌盛;世宗孝武皇帝开疆拓土,打败外敌,疆土比唐朝还要辽阔;中宗孝宣皇帝选拔人才,朝中人才济济。我们的祖宗们功德超过三王,功劳胜过五帝,所以我们的王朝比夏商两朝时间更长,比周朝的统治时间更久。可是后来元成帝昏庸无能,哀帝和平帝在位时间都很短,奸臣王莽篡夺了汉朝的天下。
后来,我们世祖光武皇帝凭借圣明的才能和武力,恢复了汉朝的江山,祭祀天地,保留了汉朝的旧制,使日月星辰重放光明,汉朝的统治再次恢复。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继承先帝的功业,使汉朝的国力更加强盛。从和帝以后,皇权逐渐衰弱,国家也越来越艰难,政权几度更迭。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宦官专权,董卓作乱,曹操父子又接连作恶。因此,孝愍帝被迫放弃了全国,昭烈帝逃到了蜀地,希望能有恢复汉室的一天,再回到洛阳。可是没想到天意弄人,后来的皇帝都遭受了屈辱。自汉朝灭亡以来,宗庙没有祭祀已经四十年了。
今天上天终于改变了主意,让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百姓民不聊生,无处申冤。我如今被大家推举出来,继承先祖的基业,重建汉室。我深感责任重大,心中惶恐不安。但是,国耻未雪,社稷无主,我只能咬紧牙关,努力完成大家的期望。”于是他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并为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立了神主进行祭祀。他把自己的妻子呼延氏立为皇后,设立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他官职也分别任命了人选。
东嬴公腾派将军聂玄去打仗,结果在打大陵那场仗里,聂玄的军队打输了。腾害怕了,就带着并州两万多户人家跑到山东去了,到处烧杀抢掠。元海就派他的建武将军刘曜去攻打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这些地方都被刘曜占领了。
过了两年,腾又派司马瑜、周良、石鲜他们去打仗,在离石汾城碰上了元海派出的武牙将军刘钦率领的六支军队。双方打了四仗,瑜都输了,刘钦这才带着军队回去了。那一年,离石闹大饥荒,他们就搬到了黎亭,想靠那里的邸阁谷活下去。同时,他们留下太尉刘宏和护军马景守卫离石,还派大司农卜豫运送粮食过去。然后,元海又派前将军刘景当使持节、征讨大都督、大将军,去版桥跟并州刺史刘琨打仗,结果被刘琨打败了,刘琨顺势占领了晋阳。
元海的侍中刘殷和王育就劝他说:“殿下您起兵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一年了,可是一直守着偏远的地方,威名还没打出去。如果您能派将领四处出击,孤注一掷,干掉刘琨,拿下河东,称帝,然后挥师南下,攻克长安建都,再用关中的兵力拿下洛阳,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这就像高皇帝当初那样,开创了大业,消灭了强大的楚国一样啊!”元海听了很高兴,说:“这正是我心里想的!”于是,他就进兵河东,攻打蒲坂和平阳,都给占领了。元海最后进了蒲子城,河东、平阳以及周围的县城都投降了。
那时候,汲桑在赵魏起兵,上郡的四个鲜卑部落首领陆逐延,氐族首领大单于征,东莱王弥还有石勒等等,都先后投降了元海,元海都给他们封官加爵。
公元308年,元海这小子自己称帝了,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凤。 他把大将军刘和升为大司马,封他为梁王;尚书令刘欢乐升为大司徒,封他为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升为大司空,封他为雁门郡公。皇室宗亲,按亲疏远近封了各种郡县王,那些不是皇亲国戚的,就根据功劳大小封为郡县公侯。 太史令宣于修跟元海说:“陛下虽然像龙飞凤舞一样,突然受命称帝,但是东晋还没灭掉,皇宫又这么寒酸,这紫禁城里还留着东晋的影子呢!不出三年,东晋肯定能打到洛阳来。咱们现在这地方,地势崎岖,根本待不长久啊!平阳那地方,有紫气祥瑞,又是尧舜时代的旧都,陛下您应该迁都到那里去,才能顺应天象,符合地利啊!” 于是元海就迁都到平阳去了。
在汾水中,他们捞到了一枚玉玺,上面刻着“有新保之”四个字,这是王莽时代的东西。 捡到玉玺的人,又在上面刻了“泉海光”三个字,元海觉得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祥瑞,于是再次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河瑞,还封他儿子裕为齐王,隆为鲁王。 之后,元海命令他儿子聪和王弥带兵攻打洛阳,刘曜和赵固等人随后跟进。东海王越派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人去抵抗,结果王师大败。聪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宜阳。平昌公模派将军淳于定、吕毅等人从长安出发去讨伐,结果在宜阳跟聪他们打了一仗,也输了。聪因为连战连胜,就放松了警惕,没做好防御准备。弘农太守垣延假装投降,晚上偷袭,聪的军队大败而逃。元海穿着便服去迎接溃兵。
那是冬天,刘聪又派出了大批军队,让王聪、王弥还有刘曜、刘景他们率领五万精锐骑兵去攻打洛阳,还让呼延翼带着步兵随后跟上。结果,他们打败了晋军的部队,在河南取得了胜利。刘聪他们就进军到洛阳的西明门附近扎营。晋朝的护军贾胤半夜里偷袭他们,双方在大夏门附近打了一仗,贾胤还斩杀了刘聪的将领呼延颢,刘聪的军队因此溃败了。刘聪只好带着军队往南撤退,在洛水边上扎营,后来又进军到宣阳门,刘曜驻扎在上东门,王弥驻扎在广阳门,刘景攻打大夏门。刘聪还亲自去嵩山和太行山祈祷,并且让他的将领刘厉、呼延朗他们留守军队。
东海王司马越派出了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他们,率领三千精兵,从宣阳门方向攻击呼延朗,结果把呼延朗给杀了。刘聪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带着军队撤退。刘厉害怕刘聪会怪罪他,就投河自杀了。王弥对刘聪说:“现在咱们已经失败了,洛阳城还很坚固,殿下不如先撤兵,以后再想办法。我留在兖州、豫州一带,招兵买马,屯积粮食,等您一声令下再行动。”宣于修也劝刘元海说:“今年是辛未年,应该能拿下洛阳。可是现在晋朝的势力还很强大,大军不回来的话,一定会失败的。”刘元海赶紧派黄门郎傅询去把刘聪他们召回来。王弥从轘辕山出来,司马越又派薄盛他们去追击王弥,双方在新汲打了一仗,王弥的军队被打败了。于是,王弥就撤回了平阳,负责守卫蒲阪。
之后,刘元海任命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刘延年为大司空,刘洋为大司马,并且在境内大赦天下。他还立单氏为皇后,立儿子刘和为皇太子,封儿子刘乂为北海王。刘元海得了重病,开始考虑身后之事,他任命刘欢乐为太宰,刘洋为太傅,刘延年为太保,刘聪为大司马兼大单于,并且让他们都参与处理政务,还在平阳城西设立了单于台,还让自己的儿子刘裕当大司徒。刘元海病得很重,把刘欢乐、刘洋他们叫到宫里,接受遗诏辅佐新君。永嘉四年,刘元海去世了,在位六年,追谥为光文皇帝,庙号高祖,陵墓叫做永光陵。他的儿子刘和继位。
和是汉献帝刘协的字,字玄泰。他身高八尺,长得雄壮威武,仪表堂堂,从小就喜欢学习,而且学业有成,精通《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等到他当上太子,宫中很多人对他猜忌,而且他对下属也不够仁慈。汉献帝死后,和继承了皇位。
他的卫尉西昌王刘锐和宗正呼延攸,因为没有参与辅政而心怀不满,就劝说刘协说:“先帝驾崩前没有考虑轻重缓急,反而让三位诸王统领重兵驻扎在京城内,大司马又掌握着十万精兵驻扎在郊外,陛下现在只不过是傀儡罢了。这种危险,难以预测,希望陛下早做打算。”刘协和呼延攸是舅甥关系,他非常认同呼延攸的话,于是召集他的领军刘盛以及刘钦、马景等人商议。
刘盛说:“先帝还在殡宫,四位诸王还没有什么反叛的迹象,现在突然之间就要自相残杀,恐怕大家不会再拥护陛下了。天下尚未平定,大业刚刚开始,希望陛下以继承先帝的基业为目标,不要听信这些狂妄之言。《诗经》上说:‘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陛下既然不信任诸位兄弟,还能信任谁呢?”刘锐和呼延攸生气地说:“今天的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下令左右将刘盛杀死。马景害怕地说:“只要是陛下的命令,我们就算死也会执行,只是恐怕不会成功。”于是他们几个人在东堂盟誓,让刘锐、马景攻打刘聪,呼延攸率领刘安国攻打刘裕,让侍中刘乘、武卫刘钦攻打鲁王刘隆,尚书田密、武卫刘璿攻打北海王刘乂。
田密、刘璿等人派人斩断城门,逃奔刘聪那里。刘聪下令穿上盔甲等待他们。刘锐知道刘聪有所准备,就赶紧返回,和呼延攸、刘乘等人一起攻打刘隆、刘裕。呼延攸、刘乘害怕刘安国、刘钦另有图谋,就把他们杀了。这一天,刘裕和刘隆都被杀害了。刘聪攻打西明门,攻破了。刘锐等人逃进南宫,刘聪的前锋部队紧追不舍,在光极西室杀了刘协。刘锐、呼延攸把刘协的头颅悬挂在闹市示众。
刘宣,字士则,是个老实巴交、不爱说话的人,但他特别好学,而且为人干净利落。他拜乐安人孙炎为老师,潜心苦读,废寝忘食,尤其喜欢《毛诗》和《左氏传》。孙炎经常感叹地说:“要是刘宣遇上汉武帝,他的成就肯定比金日磾还要高!”刘宣学成之后,好几年都待在家里,很少出门。他经常读《汉书》,读到萧何和邓禹的传记时,总是反复诵读,并且说:“要是让我像萧何、邓禹那样遇到汉高祖和光武帝,我绝不会让他们两位独占功劳的!”
并州刺史王广把刘宣的情况告诉了汉武帝,武帝就召见了刘宣。武帝很欣赏刘宣的谈吐应对,于是说:“我以前没见过刘宣,还以为王广夸大其词呢。现在见了刘宣,看他举止言谈,真是像玉圭一样温润,像玉璋一样端正,观察他的为人,完全有能力管理好他的辖区。”于是,汉武帝任命刘宣为右部都尉,还特别赐给他红色的军旗和华丽的伞盖。刘宣做官清廉正直,部下都很敬爱他。后来元海称王,也是刘宣出的主意,所以元海对他特别尊重,勋贵大臣们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军中内外都对他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