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泓,字元子,是姚兴的长子。他孝顺友爱,性格温和,但是缺乏治理天下的才能,而且还经常生病,所以姚兴虽然想立他为继承人,心里却犹豫不决。过了很久,才最终立他为太子。姚兴每次出征或巡游,总是留下姚泓负责后方事务。姚泓博学多才,善于谈论,尤其喜欢吟诗作赋。尚书王尚、黄门郎段章、尚书郎富允文这些儒生都侍奉在太子身边讲学,胡义周、夏侯稚也经常和太子一起探讨文章。当时,尚书王敏和右丞郭播认为刑法太宽松,建议应该严厉一些,姚泓却说:“如果老百姓受到羞辱,就会激起反抗之心;如果政令繁琐苛刻,人们就会想方设法逃避。君主对百姓的影响,就像风吹草动一样。你们辅佐我参与朝政,弘扬正道,却不注重仁爱宽恕,只想用严刑峻法,这怎么能安抚百姓,治理国家呢!”王敏他们听了之后,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姚泓还曾经向博士淳于岐学习经书。淳于岐生病的时候,姚泓亲自去探望,并且在床下行礼。从此以后,所有公侯见师傅都行礼了。
姚兴征讨平凉的时候,冯翊人刘厥纠集几千人,占据万年叛乱。姚泓派镇军将军彭白狼率领东宫禁军前去讨伐,结果斩杀了刘厥,并且赦免了他的余党。众将领都劝姚泓说:“殿下您英明神武,迅速平定了叛乱,应该上表奏报朝廷,广而告之,以安抚远近百姓。”姚泓却说:“皇上把后方事务交给我,让我阻止叛乱。我治理失当,导致叛乱发生,应该自责,承担责任,怎么敢自夸自傲,以此邀功请赏呢!”他的右仆射韦华听说后,对河南太守慕容筑说:“太子真是有仁爱宽厚的美德,是国家的福气啊!”姚泓的弟弟姚弼有夺嫡之心,但是姚泓依然像以前一样对他恩宠有加,从未表现出任何不满。姚绍经常帮助姚弼,姚泓也坦诚相待,毫无芥蒂。等到姚泓即位后,还把兵权交给了姚绍,姚绍也因此感激,忠心耿耿,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忠义。姚泓的明智宽容,都是这类事例。
话说苻兴死了,苻泓先秘而不宣,没公开丧事。南阳公姚愔和车骑将军尹元他们合谋造反,结果都被苻泓给杀了。苻泓还命令齐公姚恢去杀了安定太守吕超,姚恢磨蹭了很久才动手。苻泓怀疑姚恢另有阴谋,姚恢从此就心怀二意,偷偷地积攒兵马。等苻兴下葬后,苻泓在义熙十二年称帝,大赦天下,改元永和,住在谘议堂里办公。
葬礼结束后,苻泓亲自处理政务,提升所有文武百官一级,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对国家不利的地方,或者对皇室有益的建议,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忌。 一开始,苻兴把三千户李闰羌族人迁到安定,后来又迁到新支。到了这个时候,羌族首领党容率领他的部众叛乱,回到原来的地方。苻泓派抚军将军姚赞去讨伐,党容投降了,苻泓把几百户羌族豪强迁到长安,其余的都送回李闰。北地太守毛雍占据赵氏坞叛乱,姚绍把他给抓了。
姚宣当时驻守在李闰,还不知道毛雍战败的消息,就派部将姚佛生等人来长安护卫。军队刚出发,姚宣的参军韦宗,这个人奸诈阴险,喜欢搞事,就对姚宣说:“皇上刚即位,威信还没完全树立起来,那些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侵略之心肯定很深,朝廷面临的困难还很难解决。殿下您现在驻守在维城这个重要的位置,应该好好考虑一下。邢望地势险要,是三方交通要冲,如果您能占据那里,虚心安抚百姓,不仅能守住维城,还能成就霸王之业啊!”姚宣于是率领三万八千户人家,放弃李闰,南下占据邢望。姚宣南迁后,各羌族部落占据李闰叛乱,姚绍前去讨伐,把他们打败了。姚宣去向姚绍请罪,结果姚绍一怒之下把他杀了。 其实,姚宣在邢望的时候,苻泓还派姚佛生去劝说他,结果姚佛生竟然支持了姚宣的计划。姚绍列举了姚宣的罪状,也把他杀了。
泓皇帝下令,士兵为国捐躯的,就赠予爵位,让他们的家人永远过上好日子。他打算封赏宫中十六位大臣,爵位从五等子男到最高的爵位都有。姚赞这时候站出来劝谏说:“东宫的文武官员,理应忠心耿耿,可现在还没看到什么显著的功绩,怎么就封赏这么多人呢?”泓皇帝说:“把爵位悬挂在朝堂上,是为了奖赏那些效忠的人,同时也是为了警示那些不尽职的人,彰显朝廷的盛德。太子现在家里出了事,和宫里的大臣一样忧心忡忡,却独享这些封赏,心里过得去吗?”姚赞没说话了。姚绍接着说:“陛下不忘报答臣子的功劳,封赏他们是对的,古时候都是先表彰他们的功绩,然后再授予爵位,不如等到明年春天再议论这件事吧。”泓皇帝于是就同意了。
并州、定阳、贰城地区的几万户胡人叛乱,攻打平阳,拥立义阳姚成都为首领,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到处烧杀抢掠。征东将军姚懿从蒲坂出发讨伐曹弘,在平阳与曹弘交战,大获全胜,俘虏了曹弘,押送到长安,并将一万五千户胡人豪强迁徙到雍州。
仇池公杨盛攻陷祁山,俘虏了建节王总,进逼秦州。泓皇帝派后将军姚平前去救援,杨盛退兵了。姚嵩和姚平追击杨盛到竹岭,姚赞率领陇西太守姚秦都、略阳太守王焕以及禁军赶去支援。姚赞到达清水的时候,姚嵩已经被杨盛打败了,姚嵩、姚秦都、王焕都战死了。姚赞到达秦州后,又退回了仇池。在此之前,天水冀县的石鼓自己响了,声音传了几百里远,野鸡都叫了起来。秦州发生了32次地震,其中8次震动特别强烈,山体崩塌,房屋倒塌,大家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姚嵩将要出征的时候,很多官员极力劝阻他,姚嵩说:“如果真有不祥的事情发生,那也是命中注定,又能逃到哪里去呢!”结果,他真的战死了。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秦州是泓皇帝的故乡,这可能是秦州将要灭亡的征兆。
赫连勃勃攻下了阴密,抓住了秦州刺史姚军都,把五千多将士给活埋了。姚军都瞪着眼睛,大声斥责赫连勃勃的残忍罪行,一点也没屈服,赫连勃勃一怒之下把他杀了。
赫连勃勃拿下阴密后,又带兵攻打雍州,北山一带的百姓都逃到了五将山。征北将军姚恢放弃了安定,带着五千户人家逃到了新平。安定人胡俨、华韬等人率领大家抵抗姚恢,姚恢一个人骑马逃回了长安。 立节将军弥姐成、建武将军裴岐都被胡俨给杀了,镇西将军姚谌也丢下镇东跑了。赫连勃勃就这样占领了雍州,然后又去抢劫郿城。
姚绍和征虏将军尹昭、镇军将军姚洽等人,带了五万步骑去讨伐赫连勃勃,姚恢又带了一万精兵随后跟上。军队到了横水,赫连勃勃就退回安定,胡俨紧闭城门抵抗,杀死了几千鲜卑人,守住了安定。姚绍继续追击赫连勃勃,在马鞍坂打了一仗,打败了赫连勃勃,一直追到朝那,没追上才返回。
杨盛派他侄子杨倦去袭击长蛇。平阳的氐族人苟渴聚集了一千多人,占据五丈原叛乱,朝廷派镇远将军姚万、恢武将军姚难去讨伐他,结果被苟渴打败了。后来姚谌去讨伐苟渴,把他抓住了。朝廷又派辅国将军敛曼嵬、前将军姚光儿去陈仓讨伐杨倦,杨倦逃到了散关。赫连勃勃派他侄子去南边侵犯池阳,车骑将军姚裕、前将军彭白狼、建义将军蛇玄一起抵抗住了他。
话说刘裕率领大军讨伐后秦皇帝姚泓,军队抵达彭城后,就派出了冠军将军檀道济和龙骧将军王镇恶,从淮河和肥河进军,攻打漆丘和项城;又派将军沈林子从汴州进入黄河,攻打仓垣。结果,后秦将领王苟生投降了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也投降了檀道济,刘裕的军队顺利进入颍口,沿途很多地方都投降了。
只有新蔡太守董遵死守不降,檀道济攻破新蔡后,把董遵绑起来押到军营。董遵怒目而视,义正词严地说:“古代的王者征伐一个国家,都会礼待士人。您怎么可以用不义的战争,用不礼貌的方式对待国家的士人呢?”檀道济一听,勃然大怒,当场就杀了董遵。
姚绍听说晋军到来,赶紧回到长安,向姚泓报告说:“晋军已经过了许昌,豫州和安定离长安太远,很难救援,应该把各州的百姓迁到京城附近,这样就能得到十万精兵,足以横行天下了。就算两个敌人同时入侵,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果不这样做,晋军入侵豫州,赫连勃勃又攻打安定,那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形势紧急,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他的左仆射梁喜却说:“齐公姚恢雄勇威名远播,让北方的赫连勃勃都害怕他,安定百姓跟赫连勃勃有深仇大恨,理应誓死抵抗,赫连勃勃最终不敢放弃安定去攻打京城。如果丢了安定,敌人的骑兵就会直逼郿县和雍州。现在关中兵力足够抵挡晋军,怎么能还没遇到危险就先削弱自己呢?”姚泓听信了梁喜的话。
吏部郎懿横私下里对姚泓说:“齐公姚恢在广平之战中为陛下立下了大功,自从陛下起兵以来,都没有特别的赏赐来报答他的功劳。现在您却把他置于死地,又让他远离朝政,安定百姓因为孤悬在外,面临敌寇的威胁,想要南迁的十户人家就有九户,如果他率领四万精兵,直逼京城,岂不是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吗?应该把他召回朝廷,以慰藉他的心意。”姚泓说:“如果姚恢心怀不轨,召他回来反而会加速祸患。”所以,姚泓还是没有听从懿横的建议。
王师打到成皋了,当时镇守洛阳的南征将军姚洸赶紧派人去请求救援。姚泓就派越骑校尉阎生带着三千骑兵去增援,又让武卫将军姚益男带一万步兵去帮助洛阳守城,还派征东将军、并州牧姚懿到陕津去南下声援。
姚洸手下的将领赵玄劝姚洸说:“现在敌人已经逼近了,老百姓都吓得要死,咱们人少敌众,根本打不过他们。应该把所有驻军集中起来,死守金墉城,等京城派兵来救,千万别出城打仗。要是打输了,大事就完了。金墉城要是守住了,军队没损失,吴国的军队肯定不敢越过金墉城往西进攻。把他们困在坚固的城池下,就能慢慢地耗垮他们。” 当时姚洸的司马姚禹跟叛军首领道济勾结在一起,主簿阎恢、杨虔等人都是姚禹的同伙,他们嫉妒赵玄忠诚,一起诋毁他,拼命劝姚洸出战。
姚洸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就派赵玄率领一千多精兵去南边守卫柏谷坞,派广武石无讳去东边戍守巩城,用来阻挡王师。赵玄哭着对姚洸说:“我赵玄受了三代皇帝的恩情,只想为国捐躯。但是您不听忠臣的劝告,被奸邪之徒蒙蔽了,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只是那时候就来不及了。” 结果阳城、成皋、荥阳、武牢这些城都投降了,道济他们一路长驱直入。石无讳到了石关,就逃跑了。赵玄在柏谷跟晋军将领毛德祖打仗,因为人少敌众打败了,身上中了十多处伤,他站在地上大声呼喊,赵玄的司马骞鉴冒着刀剑,抱着赵玄哭泣,赵玄说:“我已经伤得很重了,你快走吧!”骞鉴说:“如果将军您战死了,我也要跟着您一起死,我走了去哪里呢!” 最后他们都战死在战场上。姚禹翻墙逃到了王师那边。
道济打到了洛阳城下,姚洸害怕了,就投降了。这时阎生到了新安,姚益男到了湖城,结果洛阳城已经被攻破了,他们就留在那里驻扎,没有继续前进。
姚懿年纪轻轻,容易被别人迷惑,相信了身边人的话。他的司马孙畅这个人特别奸诈狡猾,喜欢搞事,巴不得天下大乱。他怂恿姚懿攻打长安,杀掉姚绍,废掉姚泓自立为王。姚懿听信了他的话,就带兵到了陕津。他竟然把粮食分发给河北的各个部落,想以此来消耗国家的储备,拉拢那些胡人和羌人,树立自己恩惠天下的形象。
姚懿的左常侍张敞和侍郎左雅看不下去了,赶紧劝他说:“殿下您是皇帝的弟弟,现在又掌管着关中这么重要的地区,国家的安危兴衰,都跟您息息相关啊!汉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七国之乱,最后还是靠梁王平定的。现在吴国在内部进攻我们,好几个州都丢了,西边的胡人也在边境骚扰,秦州和凉州都丢了,朝廷现在危在旦夕,就像鸡蛋垒起来的塔一样,随时可能倒塌!这正是诸侯勤王的时候啊!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您现在却把它分发出去,要是朝廷问起您来,您怎么回答?”姚懿一听就火了,把张敞和左雅打了一顿,然后就杀了他们。
姚泓听说这事后,赶紧把姚绍等人叫到朝堂上密谋。姚绍说:“姚懿这个人见识短浅,容易受人影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完全是孙畅的错!咱们赶紧派人去把孙畅抓回来,再派兵去控制陕城,我到潼关去统领军队。如果孙畅听从诏令来了,我就让姚懿带河东的军队来一起平定吴国的叛乱。如果他反了,不听诏令,那我们就向天下公开他的罪行,然后出兵讨伐他!”姚泓说:“叔父您说的,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计啊!”于是就派姚赞、冠军司马国璠、建义将军玄屯守陕津,派武卫将军姚驴守潼关。
唉,石勒这小子,竟然举兵造反,还自称皇帝,到处发文告,想把匈奴堡的粮食运来给他的军队吃。宁东姚成都一听,立马站出来反对,石勒就装出一副很谦卑的样子,拼命地跟姚成都套近乎,还送给他一把佩刀表示诚意,姚成都也回送了一件礼物。石勒又派了个叫王国的猛将,带了几百个士兵去攻打姚成都,结果王国被姚成都给抓了,关了起来。姚成都给石勒写信说:“你可是我的小舅子,大家都是一家人,现在国家危在旦夕,你应该好好辅佐朝廷,怎么能搞阴谋诡计,危害国家呢?祖宗在天之灵,能安心吗?这边的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你的军队凭什么要吃?王国这小子,简直是画蛇添足,罪该万死,我已经把他抓起来了,等朝廷发话就处决他。我现在正在召集义军,准备讨伐你,等大军集结完毕,咱们就在黄河边上决一死战!”然后姚成都就通知各个城池,号召大家忠于朝廷,赶紧准备好打仗,征收军粮。结果,河东地区的军队,一个都没去帮石勒。石勒急坏了。
临晋那边有几千户人家叛变,投靠了石勒。姚绍济从蒲津出发,去攻打临晋的叛军,打了个大胜仗,把石勒他们吓得够呛。镇上的老百姓郭纯、王奴他们,也带着人马去围攻石勒。姚绍济到了蒲坂,把石勒抓了起来,还杀了孙畅他们。
话说泓皇帝,国家内忧外患,叛军逼近长安。新年第一天,他召集大臣们到前殿,悲伤得流下眼泪,大臣们也都跟着哭了起来。这时,征北将军姚恢带着安定镇的三万八千士兵,烧毁房屋,摆成车阵,从北雍州杀向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还给各州郡发檄文,说要铲除皇帝身边的奸邪。扬威将军姜纪率领军队去支援。建节将军彭完听说姚恢要来了,赶紧放弃阴密,逃回长安。姚恢到了新支,姜纪劝他说:“朝廷的重要将领都在东边,长安城里空虚,你可以带少量精兵直接袭击长安,一定能成功!”可是姚恢没听,反而南下攻打郿城。镇西将军姚谌被姚恢打败了,姚恢的军队越来越强大,长安城里人心惶惶。泓皇帝赶紧派人去征召姚绍,又派姚裕和辅国将军胡翼度驻扎在沣水西边。扶风太守姚隽、安夷护军姚墨蠡、建威将军姚娥都、扬威将军彭蚝都害怕了,纷纷投降姚恢。姚恢的舅舅苟和当时是立节将军,他忠心耿耿,没有二心。泓皇帝把他召来,问他:“大家都想着投降或者逃跑,你怎么能这么平静呢?”苟和回答说:“如果上天纵容这些叛贼,让他们为非作歹,那舅甥的亲情,也不用跑来跑去就更亲近了。如果他们的罪恶达到极点,上天要惩罚他们,那我就应该忠心耿耿,这是我的职责。违背亲情背叛君主,这是我感到耻辱的。”泓皇帝很欣赏他的忠义,赏赐了他金章紫绶。
姚绍率领轻骑兵先赶去支援,又派姚洽、司马国璠率领三万步兵前往长安。姚恢从曲牢进军,驻扎在杜成,姚绍和姚恢在灵台对峙。姚赞听说姚恢逼近长安,留下宁朔尹雅做弘农太守,守卫潼关,自己率领军队回长安。泓皇帝感谢姚赞说:“我的儿子们不能崇尚德义,带领大家,结果导致祸乱发生在宫墙之内,兄弟反目,我既对不起祖宗,也没脸见各位大臣。懿帝当初谋反导致灭亡,现在又恢复势力,在内部叛乱,这该如何是好?”姚赞说:“懿帝他们敢于起兵叛乱,是因为我们这些大臣力量薄弱,没有办法阻止他们。”说着,姚赞就撸起袖子哭了起来:“我和大将军如果不消灭这些叛贼,就永远没脸再见到陛下!”泓皇帝于是赏赐了将士们,然后把他们派了出去。姚恢的军队看到各路大军都集结了,都很害怕,开始想投降,他的将领齐黄等人就弃姚恢而投降了。姚恢率军逼近姚绍,姚赞从后面袭击,大败姚恢,杀死了姚恢和他的三个弟弟。泓皇帝悲痛欲绝地哭泣,并以公礼厚葬姚恢。
好家伙,王镇恶终于到了宜阳。那边毛德祖攻打弘农太守尹雅,结果在蠡城打输了,全军溃败。毛德祖派骑兵追上去把尹雅抓住了,然后杀了守城的晋朝官兵,自己逃到潼关去了。
檀道济和沈林子攻下了襄邑堡,薛帛吓得赶紧逃到河东去了。道济从陕北渡河,攻打蒲坂,还派将军苟卓去攻打匈奴堡,结果被泓宁东姚成都给打败了。泓宁派姚驴去救援蒲坂,胡翼度则占据了潼关。泓宁被封为太宰、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还被授予了假黄钺,改封为鲁公,侍中、司隶、宗正、节录这些官职都还保留着,朝廷的大事都由他来决定。泓宁死活推辞,但皇帝不答应。于是,皇帝就派泓宁率领姚鸾等将领,带了五万步骑去潼关,准备跟王师决战。姚驴和并州刺史尹昭里应外合,一起夹击檀道济。
檀道济死守营寨,就是不打仗。沈林子跟檀道济说:“现在蒲坂城池坚固,护城河又深,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硬攻的话会损失很多人,守着它又会拖延时间,不如放弃蒲坂,先去打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是个战略要地,王镇恶那边孤军作战,兵力又少,情况很危险。要是让姚绍占据了潼关,那咱们就很难对付了。要是能拿下潼关,姚绍不用打就自己会投降了。”檀道济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放弃了蒲坂,往南去攻打潼关。姚赞带着七千禁军,从渭北往东,占领了蒲津。刘裕派沈田子、傅弘之率领一万多人进入上洛,沿途很多城镇都放弃抵抗,逃往长安去了。沈田子他们推进到青泥,姚绍摆开阵势,准备跟檀道济决战。檀道济还是死守营寨,就是不打仗,姚绍就攻打他的西营,结果没攻下来,于是就用大军逼近檀道济。檀道济带着王敬、沈林子等人反冲姚绍的军队,结果将士们都吓坏了,溃散逃跑了,最后退回定城。姚绍留下姚鸾守住险要地段,切断了檀道济的粮道。
刘裕派姚珍从子午谷进军,窦霸从洛谷进军,每支军队都有好几千人。刘裕又派姚万去阻击窦霸,姚强去阻击姚珍。 姚鸾派将军尹雅和道济(刘毅)手下的司马徐琰在潼关南面打了一仗,结果尹雅被徐琰抓住了,送给了刘裕。刘裕因为尹雅以前叛过他,想杀了他。尹雅说:“我以前能活下来,本来就出乎意料,现在死了,我心里也不冤枉。您要以大义平定天下,怎么能让秦地没有守信用的臣子呢!”刘裕很欣赏他,就放了他。
刘毅派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驻扎在尧柳,以防备田子(田豫)。姚绍跟手下将领们说:“道济他们从老远的地方来送死,兵力不多,他们依托营垒固守,就是想拖延时间,等后续部队来支援。我想分兵直接占领阌乡,切断他们的粮道,不用一个月,道济的人头就能挂在我的军旗下了。等他们完蛋了,刘裕的计划也就自然破产了。” 手下的将领们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不过,有个叫胡翼度的将领说:“咱们的兵力应该集中使用,不能分散,如果偏师失利,军心就会恐慌,还怎么打仗呢!” 姚绍听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时,薛帛在河曲叛乱。姚绍采取了多路出击,互相策应的战略,派辅国将军胡翼度驻守东原,武卫将军姚鸾驻扎在大路,跟晋军对峙。
沈林子率领精锐部队,夜里悄悄地袭击了姚鸾的军队,姚鸾的军队溃败,死了九千多人。
姚赞当时驻扎在黄河边上,派姚难带着军队去蒲坂谷运送物资,结果到了香城就被朝廷军队打败了。 那时候,泓派姚谌去守卫尧柳,姚和则在河东地区征收赋税,听说朝廷军队要攻打姚难,就赶紧绕道去救援,结果还没赶到,姚难就已经战败了。 姚和没办法,只好在河曲打败了裕裨将,然后就驻扎在蒲坂。姚赞本人也被林子打败了,一个人骑着马逃到了定城。
苻绍派左长史姚洽和姚墨蠡他们带着三千骑兵,驻扎在黄河北岸的九原,想要切断各县向朝廷输送租赋的道路。姚洽就劝说苻绍说:“对付弱小的敌人,才能抓住强大的敌人。现在我们的兵力单薄,而且驻扎地离朝廷很远,就算您英勇无比,但鞭长莫及,恐怕什么也做不成。” 但是苻绍没听他的。结果沈林子带着八千人马,在黄河边上截住了姚洽,姚洽战死了,所有士兵都战死了。苻绍听说姚洽他们战败了,气得病倒了,把后事托付给了姚赞,让姚难驻守关西,然后苻绍就吐血而亡了。
因为晋朝军队逼近,苻泓就派使者向魏国求援。魏国就派了司徒、南平公拔拔嵩,正直将军、安平公乙旃眷,前往占据河内,又派游击将军王洛生驻扎在河东,来支援苻泓。
刘裕当时在陕城附近,就派沈林子带着一万多精兵,翻山开路,跟沈田子他们在青泥汇合,准备攻打尧柳。 慕容泓呢,就派姚裕带着八千步骑去阻击,他自己也带着大军随后跟上。结果刘裕被沈田子打败了,慕容泓就退到灞上,关中的很多州县都偷偷跟刘裕的军队联系上了。
刘裕到了潼关,又派将军朱超石、徐猗之跟薛帛在河北会合,一起攻打蒲坂。姚赞在关西阻击刘裕,姚难则驻扎在香城。刘裕就派王镇恶、王敬从秋社的西边渡过渭河,去逼迫姚难的军队。结果,东边姚璞和姚和都打败了徐猗之他们在蒲坂,徐猗之战死了,朱超石丢下士兵逃到潼关去了。姚赞派司马休之和司马国璠从轵关往河内走,想引来魏国的军队来攻击刘裕的后方。姚难被王镇恶逼得没办法了,就带着军队往西撤。 那时候正好下大雨,渭河水涨得厉害,姚赞他们过不去河。王镇恶就水陆并进,追上了姚难。慕容泓从灞上带兵回来,在石桥附近驻扎,准备支援姚难。姚赞退到郑城驻扎。
北边的姚强带着几千个郡里的兵,跟姚难一起在泾河边上跟王镇恶对阵。王镇恶就派毛德祖去打姚强,结果大获全胜,姚强战死了,姚难也逃回了长安。
刘裕攻打郑城,那会儿姚泓呢,派姚裕和尚书庞统在皇宫里驻扎军队,姚洸在沣水西边驻军,尚书姚白瓜把四军和老百姓都迁到长安城里,姚丕守着渭桥,胡翼度驻扎在石积,姚赞驻扎在霸东,姚泓自己则在逍遥园。刘裕的军队从渭河边进攻,在渭桥打败了姚丕。姚泓从逍遥园赶过去支援,结果地形狭窄,河边挤满了人,因为姚丕战败,大家互相踩踏着往后退。姚谌和前锋将领姚烈、左卫将军姚宝安、散骑常侍王帛、建武将军姚进、扬威将军姚蚝、尚书右丞孙玄等等,都在战场上死了,姚泓一个人骑着马逃回了皇宫。刘裕的军队从平朔门进城,姚泓和姚裕他们带着几百骑兵从石桥逃跑了。
姚赞听说姚泓战败了,就召集将士们告诉他们这个消息,大家都用刀猛击地面,卷起袖子哭喊起来。胡翼度之前就暗中跟刘裕勾结好了,这天他丢下士兵投奔了刘裕。姚赞晚上率领军队,想去石桥跟姚泓会合,可是刘裕的军队已经把城门守住了,姚赞的军队进不去,大家都惊慌失措地散开了。姚泓没办法了,想投降刘裕。他儿子佛念,才十一岁,对姚泓说:“晋军要报复,最终不会善待我们,您还是自尽吧!”姚泓愣住了,没说话。佛念就跑到宫墙上自杀了。姚泓带着老婆孩子去刘裕的军营投降。姚赞带着一百多个宗室子弟也投降了刘裕,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了,剩下的宗室成员都被迁到江南去了。 最后,姚泓被押送到建康,在闹市被斩首,那年他三十岁,在位两年。建康城方圆百里之内,草木都枯死了。
姚苌在孝武帝太元九年篡位称帝,到姚泓这一代,也就是安帝义熙十三年被灭,一共延续了三十二年。
史书上说:自从长江流域迁都,建立了新的王朝,那些强大的叛乱势力趁机作乱,战争连绵不断,北方边境战火弥漫,全国各地都在遭受战乱的痛苦,老天爷还没厌倦这乱世,叛军势力依然强大。弋仲越从金方回来,投奔石氏,在暴君面前直言进谏,在危难的朝廷上阐述忠诚的教诲,他留下的计策,在于归顺朝廷;他悲愤的言辞,也值得称赞。景国年轻时英勇奇才,结识了孙策,仔细观察了他的才能和见识,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可惜后来走上了歧途,真是令人惋惜啊!
景茂继承了仲襄的事业,趁着苻坚灭亡的机会,号召群雄,开创了宏大的霸业,凭借着冲锋陷阵的锐气,迅速平定了函谷关和秦地;挫败了雷恶的进攻,安定了东北地区。他的奸诈策略,确实超过了其他的叛逆之徒。他树立旗帜来标示新营地,虽然算是立了功;但他却用荆棘来侮辱前任君主,这实在是太不仁义了!最终能够安稳地死去,这算是幸运的了。
子略成功地击败了强大的敌人,继承了先辈的基业,虚心访求隐士,谦逊地延揽贤才,他注重兄弟情谊来和睦家庭,明确赏罚来治理下属,英勇的将领都尽忠职守,军队将士都为国捐躯。他攻取了汾州、绛州,攻陷了许昌、洛阳,与僭越称帝的燕国讲和,平定了伪蜀和陇右地区,安定了河西走廊,社会安定,年成丰收,远近都安定团结,即使是楚庄王、秦穆公也比不上他!然而,后来他骄傲自满,不考虑未来的祸患。他把凉州都督府交给秃发氏,把朔方交给赫连氏,他自私自利招致灾祸,边境城市接连失守,他拒绝忠言招致祸患,宫廷内乱不断发生,战争没有停止过,百姓都人心惶惶。他怎么能够那样夸耀自己的雄图壮志,却对那些有功之臣恩宠有加;反而崇尚那些邪说,对那些佛教僧侣却格外优待呢!在他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却沉溺于享乐,穿戴华丽,吃喝享乐,挥霍无度,空谈理论,社会风气败坏。汉朝的殷广尚且鄙视鸿都的奢侈浪费,更何况是国土日益沦丧的伪朝,又怎么能承受得起长久的享乐呢?国库空虚,连山林都要课税,政局混乱,威信扫地,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并非是上天的惩罚。
元子,他资质平庸,赶上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内部矛盾正激烈,外部防御又松懈了。 朝廷军队凭借着正义的力量,平息叛乱,顺利进入长安;那个不肖的继承人,最终束手就擒,被押送到轵道。 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反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赞曰:弋仲刚烈,终表奇节。襄实英果,苌惟奸杰。兴始崇构,泓遂摧灭。贻诫将来,无践危辙。” (这首赞诗就不用翻译了,直接引用原文。) 这首赞诗总结了整个事件,评价了其中关键人物的品格和行为,也给后人留下警示,不要重蹈覆辙。 总而言之,就是说元子这个人能力不行,碰上乱世,国家内忧外患,最后还是靠朝廷大军平定了叛乱,元子及其继承人也被抓了。 这说明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乱世之中,顺应大势的重要性。 这整件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